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体育与健康学科德育渗透教案

——篮球教学

胡涛峰2012年10月

一直以来,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技术技能,往往忽略了德育的培养。品德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所有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它不是孤立的学科,应该渗透的每一个学科之中,才能使学生在学好文化,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与行进间运球的动作

要领,领会运动的节奏感;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在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

同时基本能跟上音乐节奏,50%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

前传接球动作和较好地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和鉴赏能力及发展学生自学、

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体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球感,熟练迎、接、收的动作要领和腕动指压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达到动作协调;接球后的后引缓冲动作;把握运球节奏。

教学方式

舞蹈热身、讲解示范、自主练习。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德育渗透点

通过热身舞蹈“兔子舞”培养学生人际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双手胸前传接球和进间运球训练发展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

教学内容

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满,注重仪表,语言亲切;集队

快、静、齐

集合队形

本课以双手胸前传接球和进间运球为教学目标,通过舞蹈、练习、比赛的形式,训练学生传、接、运球的技巧。通过行进间运球接力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及与他人配合的能力。通过自创造型舞蹈练习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富有表现力。每位同学能根据自己能力体验到了成功,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学生参与性强,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勇于挑战的机会。

教学反思

1、“德育渗透点”较给力、道出了重点。做到了体育教学不光解决技能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品德、做人的教育才是本质。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本位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是学习主体。

3、以组为单位,尽力为自己。每位同学能根据自己能力体验到了成功。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学生参与性强,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勇于挑战的机会。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渗透德育教案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应用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方法有系统的认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并教育学生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对比、归纳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乘、除法应用题的类型及其解题方法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2、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二、情境引入: 星期天,小明一家去动物园玩,遇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好吗?

三、梳理、归纳: (一)、1、动物园门口:售票亭上写着儿童门票每张6元,成人门票每张9元。 问: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买2张成人门票要多少钱? 指名解答,说出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2)这个问题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还能提出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吗? 指名解答,说出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师:这个问题也难不到同学们,梁老师想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问题:小明一家去动物园玩用30元钱买票够吗?够的话应找回多少钱?不够的话还差多少钱? (2)指名解答,汇报交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方法总结)2、进了动物园,他们先参观小鸟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小鸟。 出示小鸟图 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吗? (1)学生提出加减问题. (2)汇报交流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3、看完了小鸟,他们又去看了哪些动物呢?出示金鱼图

地理德育渗透总结

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石牌镇贺集中学余国森 地理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掌握的地理科学知识是为育人服务的。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几年来我在教学方面着重“以德育为核心,以多媒体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搞好教学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地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智育于一炉。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引导。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正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配套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质量相对悬殊,某些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资源开发难度大、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等。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斗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为医治祖国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进行德育教育。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烦躁乏味。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如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单纯讲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但采用"算帐法",效果就好得多。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推算,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国少生了约亿人。若是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推算(抚养一个儿童到16岁所需抚养费:农村为6600元,城市为18740元),少生两亿多人口,最少也要节约8500亿元,比1986年国民收入(7790亿元)还多710亿元"。向学生介绍这段内容后再提问:我国人口问题该怎么办?学生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有时也可以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进行各国指标数字的比较,教育效果也很好。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愉悦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大大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常规的文字、地图等表现知识,扩大到声形并茂、动静结合的各种图像来表现知识,它能启迪思维、缩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多向信息交流增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思维状态。例如在讲澳大利亚一课时,放一段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声像并茂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澳大利亚牛羊成群、矿产丰富,自然加深了对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句话的理解。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环境和气氛生动活泼。 2、多媒体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只用语言叙述,则很难讲解清楚,学生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吴向阳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学期我在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

2020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省重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省重点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省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省重点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队列队形和趣味沙包投准》体育课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2、通过“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的学习,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焕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关注学生的活动全过程。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练中体验良好的帮助、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的训练,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耐力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意志品质。教学对象 水平二学生,三年级教学内容 A.队列队形: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 ③原地踏步PK,原地跑步PK。 B、1分钟跳绳。 C、趣味沙包投准:衣服反穿投接沙包。 D、定时跑。

教学策略 A.小组比赛法,胜的小组给予鼓掌鼓励,输的小组击掌加油。 B.男女生的队列口令比赛或展示。 C.角色交换的教法,如在“我来指挥环节”中,全体同学指挥老师,老师做三面转,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1、爱岗敬业、职业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从职业道德建设到德育渗透教学;从自我道德修养到品德课程教学;从教师职业进修到学生德育渗透。让我们认识到所有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通过案例的剖析,“德育渗透点”很给力、道出了重点。做到了体育教学不光解决技能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品德、做人的教育才是本质。 2、本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本位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案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法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是学习主体。 3、本课以队列队形和趣味沙包投准为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队列训练,改善学生的站立、行走的姿态,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配菜》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想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吗?朋友见面时,为了表示友好,一般都要握握手。老师特别想和每个人握一下手,你们愿意与老师握手吗? (学生渗透文明礼仪的习惯) 2、老师随意与学生握手,特别注意与特别激动的孩子先握,有意让秩序乱起来,有意重复握。 3、师:老师要与全班同学每人握一次,要握多少次?刚才老师已经握了几个同学了?你们为什么也没记住呀? 4、师:是呀,太乱了!老师也不知道握了几个了。下面老师要是再握一次手,你们说应该怎么做? 5、学生说,教师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看来同学们都同意要有一定的顺序。 6、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你们刚才所说的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这些就是我们数学中关于搭配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新知。 师:搭配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特别多,不仅握手中会用到。像饭菜的搭配、穿

衣服、选择行走路线等方面都会用到。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配菜。自从本校的餐厅开业以来,我们可以在学校吃到可口营养的盒饭,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菜谱。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快来选一选自己爱吃的荤菜和素菜搭配成一个盒饭吧。(课件出示星期一菜谱) 1、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星期一菜谱: 荤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 冬瓜 师:来看我们学校星期一的菜谱!你看到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观察,说出荤菜和素菜。引导学生明白“荤菜和素菜”的意思。 师:如果按照一荤一素的的要求去搭配,星期一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向学生渗透不挑食,合理膳食的思想教育。) 学生独立思考配菜方案后。“把你的配菜方案给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在班内说说。“有几种配菜方法?”“你是怎么搭配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能够较容易的说出两种配菜方案: 搭配方法一、肉丸子、白菜。 搭配方法二、肉丸子、冬瓜。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2种不同配菜方法。 2、体会搭配的有序方法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餐厅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星期三菜谱: 荤菜:牛排素菜:豆腐 鱼油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能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配菜方法一:牛排豆腐 牛排油菜 鱼豆腐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 案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巴西》 庞桂凤 一、背景: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突出巴西的特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讨论、阅读等方式,在学习本章前五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刚好班级学生中有会舞蹈的,事先让其准备了3分钟的桑巴舞,一个学生负责巴西国旗的绘制于讲解,2个学生为一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开发商”的角色,事先调查相应的材料,且准备一段情景对话以便在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通过分角表演设身处地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获得知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难点: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国旗图、巴西地形图、桑巴舞音乐、 五、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教案——小学《队列队形和趣味沙包投准》体育课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学习“定时跑”培养孩子耐力和意志品质。 2、通过“1分钟跳绳”、“趣味沙包投准”的学习,发展力量、列队集合的合作力,提高身体素质、协调性。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焕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关注学生的活动全过程。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练中体验良好的帮助、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德育渗透点 1、“队列队形”的训练,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2、定时耐力跑的训练,培养孩子耐力素质和意志品质。教学对象 水平二学生,三年级教学内容 A.队列队形: ①我来指挥环节:全体同学指挥老师,三面转,要求动令在“转”字上。②左手叉腰——向右看齐! ③原地踏

步PK,原地跑步PK。 B、1分钟跳绳。 C、趣味沙包投准:衣服反穿投接沙包。 D、定时跑。 教学策略 A.小组比赛法,胜的小组给予鼓掌鼓励,输的小组击掌加油。 B.男女生的队列口令比赛或展示。 C.角色交换的教法,如在“我来指挥环节”中,全体同学指挥老师,老师做三面转,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守纪律、爱班集体的优良品德,增强班级凝聚力。 1、爱岗敬业、职业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从职业道德建设到德育渗透教学;从自我道德修养到品德课程教学;从教师职业进修到学生德育渗透。让我们认识到所有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德育。通过案例的剖析,“德育渗透点”很给力、道出了重点。做到了体育教学不光解决技能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品德、做人的教育才是本质。 2、本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本位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案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法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是学习主体。 3、本课以队列队形和趣味沙包投准为教学目标,通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制度及内容 工作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充分利用约占学生在校时间的80%的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理想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的过程之中,并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特制定以下制度: 1、端正德育思想。要求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应自觉克服不正确观念( 仅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观念)的影响。 2、制定德育计划。对全体任课教师经常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每位任课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教书育人"的德育责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列入结合教学进行德育的具体计划;教务处、教研组在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时,必须检查其中的德育具体计划(写入教案)。 3、探讨交流德育经验。学校领导、教研组在日常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等活动中,必须检查、观摩任课教师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德育的情况,并给予单独评价;组织研讨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系统和规范;组织交流和推广各科中进行德育的好经验;表彰、奖励在德育方面做出优秀成绩的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导向。 4、合理安排德育。把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与有关课外活动中的德育结合起来。 5、加强师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学的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为人师表,形成良好校风。 各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思品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地理学科特点及地理学科教学中几方面来探讨德育渗透的主要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方法 【正文】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教书育人”就只剩下了“教书”。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物质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很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式,这为他们顺利学习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地理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为地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另外,中学地理教学以自然世界为基础,直观性很强,而且跟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这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对德育内容进行渗透,就能促使学生在发现新奇地理现象与已有知识存在矛盾时,去探索现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学习地理的直接动机。 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正确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活动,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在当今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播的摇篮,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理应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角色。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把德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灵魂,自始至终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基于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中学地理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他不负祖国之望,不负人民之托,在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知难而进,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完成了修筑任务,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教学时,我结合这一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受到熏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树民族之魂。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过去,从而树立民族自尊感。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告诉我们: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当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好多帝国主义国家都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妄想控制我国的北部。他们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百般阻挠,无理要挟,鄙视嘲笑,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中国人民的尊严、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教学时,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我抓住了这个火候教育学生: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人民。过去屈辱的历史让它永远过去,不再复返。我们要铭记在心,洗雪耻辱,树民族之魂,振中华之威,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发达而勤奋学习。

三、指做人之道。《小学教育学》指出:“榜样教育又称示范教育,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应少年儿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积极向上的特点。”教学时,我抓住詹天佑这一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测线路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教育学生树立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教育学生学习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山顶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教育学生具有踏实肯干,身体力行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动力。 四、立创造之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教育学生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然而,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使他们从小就要有一种创造的志向。詹天佑在当时科学技术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工期,在开凿隧道中,结合实际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德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渗透,主要从教学的德育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注重德育内容的挖掘,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XX)05-0060-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德育也是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体育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形成高素质的身体,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就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教育,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德育不仅仅在所有的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体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示范是体育教师把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性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烈的崇拜心理,教师就是学生的权威。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感。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动作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运用好示范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习惯穿运动服,或者上体育课的那一天忘记了穿运动服,而老师在体育课上一定不要忘记,要在体育课上时刻提醒学生,进行教育。再比如,在教学跳山羊动作时,有的学生不敢跳,老师一定要示范,而且鼓励学生勇敢大胆,敢于向困难挑战。此时,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练习,做好保护工作,等学生在做动作时不小心摔倒,其他同学和老师要及时把他扶起来,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爱。这种示范中处处渗透着德育。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素材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其中就有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既有身体健康的要求,也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内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沙漠中的绿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水平目标: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想象园林工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具体行为。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努力改造、维护美好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我们先来默写四个词语。(四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默在纸上) 咸而板结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请同学们对照黑板自查 2、引入。 哪个同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对这四个词语的理解 先读前两个词 读得真好!(或:在读词时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你会读得更好,再试试)

我们来看看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沙漠 再读后两个词 想看看鲜花遍地的城市吗? 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一个是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其实,它们都是迪拜的照片,左边这张是改造前的迪拜(板书),右边这张是改造后的迪拜。 二、品读课文。 迪拜人民是怎样让咸而板结的不毛之地变成鲜花遍地、绿树成阴的美丽城市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相关词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 指名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引导感悟。 预设1: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理解“精心侍弄”。(擦去“?”板书精心侍弄) 从哪里能够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预设A:浇水。 花草树木下面埋着自来水管,能源源持续地输出淡水到花草树木的根部,为什么还需要浇水? 预设B:洗尘。 那园林工人认为他是在给花草树木洗尘吗? 预设C:洗脸 这让你体会到园林工人把花草树木当成什么了? 怪不得作者觉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这样一洗,蒙上灰尘的花草树木变得怎样了? 请把花草树木更漂亮的句子读出来: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邝艳红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试图从地理学科教学中来探讨、研究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渗透途径、方法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以德治国”时,也曾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在过度物质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青年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情感的素材,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开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实效,德育内容就必须采用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在地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并将德育因素系统化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 一、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主要归纳如下几点: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处寒、温、热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各种资源的种类、数量,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价值等。通过上述资料的介绍,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废物的排放、清洁环境卫生、清新空气和保护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3、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 人口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从而树立起“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人口观念。 4、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或实践等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知识文化,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小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篇一: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慕冲小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

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 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以小学教学为例,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德育。 (1)挖掘教材中的已有内容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寄寓思想教育因素 (3)通过内容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变化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等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绥林一中张慧文 一德育渗透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渗透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学科渗透德育教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实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师:这是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测量过程,完成填空:这个长方形含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板书:方法) (2)学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自己动脑,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l.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1)师: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师: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 (2)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3)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无数个。 师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与长和宽有关呢?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实验。(板书:实验) 师:要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你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生:我们需要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