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文化分析

中日茶道文化分析
中日茶道文化分析

中日茶道文化分析

说道茶道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日本这个国家,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但是追溯茶文化的历史就知道,日本的茶道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可以说世界的茶道源于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能都嗅到茶香。如今,饮茶嗜好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日本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东方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世界的茶道源于中国,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对茶道的解释自古以来也是见仁见智的。大体来说,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独特活动。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有香、有味、有触感。比如在茶事进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色艺术品,可以从风声,雨声,点茶时的水声,主人走动时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体会茶的意境可以闻到花香、茶香和香炉中发出的香气,可以尝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赏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里抚摸。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茶道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第四、特殊性,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中国的茶道文化的形成有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而在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明清时期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之后,茶物质财富的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以茶为载体,促进了我国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

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响,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为多,对茶本身研究较少,基本上已是舍本逐末。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

概括来说日本茶道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那时茶道普及到了各个阶层,茶道内部也分出许多流派,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从茶道的发展历史相比来看,中国茶道的发展比其日本来讲更为久远。但在现在的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但又有不同: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在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日本茶道认真探究,彼此不断地互相学习,使中日茶道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比较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比较 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一两国的茶文化都注重精神的内涵。中国茶文化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人饮茶注重“品”字,“品茶”不但能鉴别茶的优劣,还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中国茶文化把茶看作人与自然融合过程中的媒介,把饮茶当作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之一。而日本茶道的精神理念是“和、敬、清、寂”,他们将日月星辰、花草鱼虫邀入茶室,将人对自然的敬爱体现于对器物的万般呵护之中。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都把“天人合一”作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两国的茶文化都与本国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中国茶文化讲究在品茗的同时进行赋诗、赏花、品画、听曲等文艺活动,由此,与茶事相关的诗画多不胜数。同样,日本茶道则将书画、建筑、工艺、烹饪、宗教、礼法等一同导入茶事,使之成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成为最具美丽的日本传统文化体系。意大利学者马里奥·佩德凯斯认为:“茶道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茶道,便无法理解日本的文化。 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两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不同。中国茶文化是从其食用价值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却经历了相反的过程,即首先得到确立的是其精神文化,而后普及至实用。中国茶最早是用于药,然后才用于饮用,780年陆羽著《茶经》才给茶注入了文化的内涵。在这一点上,日本的茶文化却截然相反。日本高僧将茶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带到日本,因此,它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15、16世纪成立的日本茶道更强调了艺术品味和精神内涵,而不是茶的实用性。 二两国茶文化的背景文化不同。中国茶文化起源于药用,因此,它与中国道教的养生思想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中国茶文化初步形成的唐代,茶多与神仙思想相关联,并由此升华到精神文化领域。而日本茶道的形成在于禅学的渗入。在完全形成后的日本茶道里,“禅”成为其思想的内核,茶人被看作是在家的禅者。因此,较之讲求茶的药理成分、强调饮茶的健身效果的中国茶文化来说,日本茶道更注重茶文化中的禅味,善用暗喻的方式来表现禅境,追求内省、修炼的禅者风范。 三两国茶文化的载体不同。中国近代出现的茶馆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日本茶文化的载体主要是茶室。随着中国近代茶馆业的兴起,更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到了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经典剧作《茶馆》,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茶文化的大众性。而日本的茶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同源异派”——浅析中日茶文化的不同 一、茶文化的起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二、茶文化的发展 1、1茶的传播途径不同 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 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而日本在这一点则截然相反。茶引入日本之后是作为一种高级文化形态首先在皇室贵族之间流传, 长期为统治阶级所专享, 后来才逐渐传播到民间, 上行下效, 原已成熟定型的饮茶方式和清规戒律也为民间所全盘接受, 形成社会共识。 1、2茶文化的精髓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茶文化以最初的药用到饮用最后发展成为人的精神活动,强调崇尚自然美,但是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并且只有广泛性和大众性。它的精神理念是“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文化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文化修行的过程,是“释道”精神的统一;“怡”是愉悦的精神与情感的表现,在饮茶的过程中,养成谦恭的行为习惯;“真”是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日本的“和、敬、清、寂”之四谛始创于村田珠光,400 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日本的久松真一先生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日本茶道的精髓在于“和、敬、清、寂”。“和”,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清即清洁,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

中日茶文化开题报告范文

中日茶文化开题报告范文 浅谈日本禅文化,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500字左右 文化总是互相交融渗透的。 虽然亚洲各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但共通的文化、宗教、文字是最为深层的东西,永远 不会消失的东西。中国的思想基础是由佛教、道教、儒教奠定而成。中国历史上,有过三 教合一的时期,也有过三教背离的时期。这三个宗教的融合给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心灵上的 依靠与安定。在日本,虽然说道教被遗忘了,但儒教、佛教、神教这三个宗教,是日本人 的精神支柱。 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 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承传统文化和积极摄取外来文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从文化方面探索这些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转载]浅谈日本禅文化,开题报告2021外语系科研立项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1000 字左右 研究的内容: 1 回溯历史介绍和分析日本的禅文化 2 横向对比中日印的禅文化的发展 3 透视禅文化对日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4 日本禅文化研究对我国的意义 研究目标: 虽然亚洲各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但共通的文化、宗教、文字是最为深层的东西,永远 不会消失的东西。中国的思想基础是由佛教、道教、儒教奠定而成。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教合一的时期,也有过三教背离的时期。这三个宗教的融合给中 国的人民带来了心灵上的依靠与安定。而在日本,儒教、佛教、神教这三个宗教,是日本 人的精神支柱。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代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过密切的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 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 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学习中日文化比较课程之后,以及联系自身对此方面的了解,我主要对其中的三大部分很有感触,分别是:中日茶道的差异、中日饮食的差异以及中日婚礼的差异。 一、中日茶道的差异 中国茶,是文人异士会面必不可缺的一种东西。这些人能在茶中喝出友谊、喝出交情。中国人,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品茶之四大特色是: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中国茶是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国礼仪之邦的体现点之一。 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茶文化作为大唐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在日本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文化,并成为日本的国粹,饮誉世界。茶也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习俗。茶对于人类来说,—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

感情之功能。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现在,冷冷的天气,然后就应该捧杯茶,虽然普通人不是很懂品茗,但是喝着茶很舒适,喝茶还能醒神,工作学习之余,喝杯茶,舒坦。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我觉得,中国是喝茶懂道,日本人是喝茶说道,懂和说是最大的区别,说我偏心自己的国家也好,说我实话实说也罢,我仅仅是通过茶道来诉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别。中国为五千年文化历史的优秀大国,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日本是中国边上的小国,茶文化本来自中国,又有什么资格可以比较呢?换句话说就是,日本是支流,中国是源头

《中日茶道文化》期末考试

《中日茶道文化》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中国茶文化于公元()初传播到了日本。(1.0分)1.0 分 A、6世纪 B、7世纪 C、8世纪 D、9世纪 2传统日本茶道强调的外庭院、内庭院和茶室中,茶室代表()。(1.0分)1.0 分 A、俗世界 B、凡世界 C、清静的世界 D、内心的世界 3《大观茶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赵煦 B、赵顼 C、赵桓 D、赵佶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お茶壺道中”主要表现了当时日本人对茶的()。(1.0分)1.0 分 A、蔑视 B、喜爱 C、敬畏 D、反感 6多神教的文化容易导致人产生()。(1.0分)1.0 分 A、罪的文化 B、恥的文化 C、罚的文化 D、荣的文化 7日本茶道中,最严格或最基本的形式是()。(1.0分)1.0 分 A、真 B、行 C、草 D、法 8日本文化中的“南蛮”指的是()。(1.0分)1.0 分 A、琉球人 B、印度尼西亚人 C、荷兰人 D、西班牙人 9茶树发源于中国的()。(1.0分)1.0 分 A、海南岛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10日本武士道的泯灭之美认为()。(1.0分)1.0 分 A、死的意义高于生 B、死的意义低于生 C、死在某种意义上阻断了重生 D、死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重生 10对于抗炎症有良好的功效的是()。(1.0分)1.0 分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花茶 11日本人将中文的()称为茶碗。(1.0分)1.0 分 A、饭碗 B、茶杯 C、茶碗 D、以上都正确 12斗茶盛行于()。(1.0分)1.0 分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最先将连歌的形式运用于茶道。(1.0分)1.0 分 A、村田珠光 B、武野绍鸥 C、千利休 D、古田织部 14《茶之书》的第四章内容是()。(1.0分)1.0 分 A、道教と禅道 B、茶室 C、茶の宗匠 D、人情の碗 15日本文化中的朦胧之美主要是和()相关的。(1.0分)1.0 分 A、霞 B、雾 C、烟 D、水 16関ヶ原の戦い中()最终取得了胜利。(1.0分)1.0 分 A、近卫前久 B、织田信长 C、丰臣秀吉 D、德川家康 17唐代诗人卢仝在其诗作《七碗茶诗》中说第()可以“通仙灵”。(1.0分)1.0 分 A、四碗 B、五碗 C、六碗 D、七碗 18冈仓天心的四部代表作《东洋的觉醒》《东洋的理想》《日本的觉醒》《茶之书》,完成于()。(1.0分)1.0 分 A、1902年-1906年 B、1906年-1912年 C、1912年-1916年 D、1916年-1922年 19受到《易经》等影响,日本文化崇尚()。(1.0分)1.0 分 A、稳定 B、淡泊 C、逻辑 D、变化

中日茶文化差异论文

中日茶文化差异论文 浅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 摘要:早在唐代中国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 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 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中日两国茶文化向不同的方向 发展,中国文人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则将饮茶变为了佛门的清规。 关键词:茶艺;茶道;中日茶文化;发展方向 “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茶文化界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概括品茶艺术 的内涵。但是品茶本身却是很早就存在,并且在品茶过程中升华出茶道精神。在中国茶文 化发展历史进程中,茶艺与茶道无疑占据核心地位。不过对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道而言,中国的茶道似乎显得薄弱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不足之处,望大家多 多指教。 一、中日两国茶道观念的反差及其原因 所谓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尝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 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但是,品茶是茶艺的最后环节,如果没有品尝,泡茶就成了无的 放矢,泡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要品。而且,只有通过品尝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遐想,产生 审美的愉悦,才有可能进入诗化的境界,达到哲理的高度,才可能升华为茶道。 茶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它经常和人生处世 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故中国古代也将茶道精神称作茶德, 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精神范畴。刘贞 亮所说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饮茶可以有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培育,明确地以理性语言将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可视为中国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自此之后,在中国古代茶书中却不见“茶道”一词,直至明代 张源的《茶录》才提到“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茶道尽矣。”但这里的“茶道”仅是一些技术要求,并无品茗悟道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张源之后数百年间的明清茶书中,又不见“茶道”一词。个中原因实在耐人寻味,在我看来,恐怕与茶圣陆羽的影响有关。 陆羽在《茶经》中虽流露了一点茶道精神的内容,但却没有出现“茶道”一词,也没有正 面叙述茶道精神的段落或词句。反观此时的日本,茶道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至少到 了16世纪后期,日本茶道高僧千利休就已集茶道之大成,制定出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一直沿袭至今。 那么,中日两国在茶道方面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依我之见,是由于两国的历 史文化背景不同、茶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同等诸多原因造成的。至少有三个方面

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

浅谈中日茶文化对比 ——儒家思想与禅宗思想的碰撞 【摘要】中日文化相互之间的影响深远,其中茶文化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中国的茶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日本茶文化则受禅宗思想影响。两者一个是本国主流文化的附属,一个则是本国主流文化的砥柱。相比之下同宗同源,却也各有特色。本文讲从中日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对中日两国茶文化进行简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日文化茶文化饮茶儒家思想茶道精神审美 【正文】 自隋唐时代以来,中日两国就展开了悠久的文化交流。从政治制度到语言文字,从吃穿习俗到建筑规划,无一不互相影响着。而中日的茶文化交流,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交流历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中国有茶艺,日本有茶道,若是论对于茶的喜爱,两国人民可是谁也不输给谁。 什么是茶道?著有《わびの茶道》一书的京都学派学者久松真一先生是这么认为的: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禅。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十分重视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去读经,而要求在起居饮食的修炼上下功夫。茶道忠实地实践了“禅”的这一思想。[1] 本文讲从中日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对中日两国茶文化进行简略的分析研究。中国的茶文化——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精华之一,最初的起源点,就是在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栽种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树主要产于我国的南部。饮茶之风据说源于西周时期。然而唐代之前,中国还没有“茶”这个字。在《诗经》、《礼记》及《楚辞》等先秦古籍中只有“荼”的记载,从唐代的《茶经》开始,“荼”字才“始减一画作‘茶’”。而且在汉代之前,中国人主要是发现了茶根的医疗作用。直到东汉,人们才开始饮用茶叶。 就这样直到780 年,陆羽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才创立了世界上最早

中日茶道文化——尔雅

中日茶道文化——1、1茶的现象 <1>【单选题】唐代诗人卢仝在其诗作《七碗茶诗》中说第()可以“通仙灵”。 A、四碗 B、五碗 C、六碗 D、七碗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宋代主要以()为主。 A、煮茶 B、煎茶 C、点茶 D、泡茶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茶树发源于中国的()。 A、海南岛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参考答案:C <4>【判断题】中日两国传统中对于茶的推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七碗茶诗》的广泛传播,日本几乎人尽皆知。() 参考答案:false <5>【判断题】茶叶最早被人发现并利用主要就是作为一种香料使用的。() 参考答案:false

<6>【判断题】研究认为最早的茶树出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false 中日茶道文化——1、2茶的著作 <1>【单选题】《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用茶叶来()。 A、解毒 B、充饥 C、预防疾病 D、烘焙草药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中国茶文化于公元()初传播到了日本。 A、6世纪 B、7世纪 C、8世纪 D、9世纪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我国现代茶叶的奠基人就是()。 A、秦柳方 B、吴觉农 C、王泽农 D、刘祖生 参考答案:B <4>【判断题】唐代人陆羽著有《茶经》三卷,被尊为茶圣。() 参考答案:true <5>【判断题】正式茶碗的大量出现始于宋朝。()

参考答案:true <6>【判断题】点茶就是宋代出现的。 参考答案:true 中日茶道文化——1、3茶的分类 <1>【单选题】茶的六色不包括()。 A、红 B、黄 C、青 D、蓝 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2>【单选题】下列茶叶中不属于知名茶叶种类的就是()。 A、都匀白毫 B、庐山云雾 C、恩施玉露 D、蒙顶甘露 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来源:网络资源库 <3>【单选题】乌龙茶中的大红袍主要产于()。 A、安徽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历史文化学院 0601历史学班赵璐 06504033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彩、引人深思。要比较深刻地、内在地理解中、日两个民族,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都是难于达到全面地和内在地理解。因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深刻蕴含和充分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特性。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我通过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来说明这两种文化所体现的不同民族性和在各自的思想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的历史作用和未来可能的不同发展走向。 一、相同的功效:舒放性灵 茶文化在中、日两国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丰满起来,其共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茶对人的实际功效,这就是养生的作用。然而,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的发展,一个共同的重要精神因素就是通过茶艺或茶道能舒放性灵。 中、日两国国民在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都背负着各自内在的沉重压力。 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塑造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的国民背负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积极进取、刚健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为己任。而在紧张的奋斗之中,必然要休闲、娱情和审美,这时老庄的道家审美观念就起重要作用:冷静、理智、不狂热、不走极端,把一切苦乐、生死、贫富、毁誉等统统放下,进入“绝对自由”“、独立自足”“, 吾丧我”的状态,自自然然地和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合为一体“澹然无极而众美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佛教的传入强化了中国文人的这么一种审美心理。因为禅宗的瞬刻永恒和老庄的审美境界是相通的,都是要现实的人放下现实人生,进入和美的境界,求得精神的愉悦和欢乐。因为品茶能放松身心,进入庄禅审美境界,能对人世的艰辛、对生活的苦难、社会的纷争暂时放下,进入一种美的,和谐的境界,因而茶成为中国国民舒放性灵的媒介,特别是中国文人积极进取时娱情的媒介,而面对生活的追求无可奈何时生命的安慰。 日本国民所背负的内在压力远大于中国国民。在古代和近代,日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从天皇到将军,大名、武士、庶民,构成明显的卡斯特社会。在家庭生活中,以性别、辈份和长子继承权为基础的严密等级制度。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们行为的细节,以及各个人所处的地位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个日本人先是在家庭内部养成了遵守等级制度的习惯,然后把他学到的这种习惯用于政治、经济等广阔领域。几个世纪以来,日本国民把遵守等级制度看成是一种艺术,小习翼翼地“各守本分”。因而,日本国民给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但却胆怯,有时甚至是战战惊惊。 因为要崇尚和遵守等级,进而必须规范礼仪。日本国民以彬彬有礼而著称,他们从小在家里就严格训练遵守礼仪,从婴儿开始就被按着头学鞠躬。 他们本身肯定习惯于这种等级制度和种种礼仪,但实际上却是很累人的生活,这需要很强的内在控制力,时时小心,事事小心。 遵守等级制度,恪守种种礼仪,这是他们的内在压力,然而,他们还有更多的来自道德戒律的内在压力。这就是“忠”、“孝”、“偿恩”、“义理”等道德戒律。 “忠”就是要忠于天皇,这在日本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日本人向来赞成至死不谕的忠诚。1945 年8 月日本投降时充分显示了“忠”对日本国民的强大控制力:本来至死不屈的日本军人,在天皇的一声令下,放下了武器。“忠”还表现在社会事务的管理方面的一切事务中,人们会自觉地尽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简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简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一、概论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茶道虽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美的宗教”。日本茶道的目的,并非在于鉴别茶质的优劣、品尝味道的浓淡,而在于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加强和谐、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道的内涵不同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追求禅宗的静寂之美。 (二)两国茶道的规则不同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三)茶道推广的层次不同 茶道推广的层次不同。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的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行之礼。而中国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没有太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在崇尚自然上,日本的茶室插花和茶点上的图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体现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体现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 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 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 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 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 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 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 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 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 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 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 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 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 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联系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 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寄情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 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 3、在参与茶事的活动、品尝茶的馨香以及由苦而甜的滋味,体会茶以外的感情世界的同时,对茶的艺术化的追求,将美化、深化对日常生活万事万物体验。这在中国、日本的茶道中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文化表象的差异 1、茶文化流派的差异。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日本的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比如有名的“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还有很多小的流派,比如薮内俭仲创始的善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的薮内流派。其他如大口派、织部流、萱野流、古石州流、小堀流、坍流等。 2、烹茶的程序不同。 中国的茶的烹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烧开水;二是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三是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四是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五是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六是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七是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日本茶道简单说来包括了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步骤,其各个步骤耗时也不尽相同,分别为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六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分钟、四小时、一小时四十分钟等。 3、茶具不尽相同。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十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这还不包括后来文化变迁中的其他茶具。 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 关键词:中日茶 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至唐代,茶文化通过一些途经传入日本。日本的茶文化由此开始。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日本茶道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二、学习目的: 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归纳。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 茶树,常绿灌木,开白花。嫩叶经过加工,就是茶叶。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我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中国制茶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中唐以来,饮

尔雅中日茶道文化满分答案

茶的现象已完成成绩: 50.0 分 1 【单选题】唐代诗人卢仝在其诗作《七碗茶诗》中说第()可以“通仙灵”。 A、四碗 B、五碗 C、六碗 D、七碗 我的答案:D 得分: 0.0 分 2 【单选题】宋代主要以()为主。 A、煮茶 B、煎茶 C、点茶 D、泡茶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 【判断题】中日两国传统中对于茶的推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七碗茶诗》的广泛传播,日本几乎人尽皆知。() 我的答案:√得分: 0.0 分 4 【判断题】茶叶最早被人发现并利用主要是作为一种香料使用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茶的著作已完成成绩: 75.0 分 1 【单选题】《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用茶叶来()。 A、解毒 B、充饥 C、预防疾病 D、烘焙草药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中国茶文化于公元()初传播到了日本。 A、6 世纪 B、7 世纪 C、8 世纪 D、9 世纪 我的答案:B 得分: 0.0 分 3 【判断题】唐代人陆羽著有《茶经》三卷,被尊为茶圣。()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正式茶碗的大量出现始于宋朝。()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茶的分类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茶的六色不包括()。 A、红 B、黄 C、青 D、蓝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乌龙茶中的大红袍主要产于()。 A、安徽 B、福建 C、广东 D、江西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 【判断题】中国品种最多的是绿茶。()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白茶属于弱发酵茶。() 我的答案:√得分: 25.0 茶的作用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中国茶饮的三大要素是指()。 A、好境、好沏、好茶 B、好境、好火、好茶 C、好水、好沏、好茶 D、好水、好火、好茶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 【单选题】白族饮茶的风俗中,三道茶依次是()。 A、苦茶、甜茶、回味茶 B、甜茶、苦茶、回味茶 C、苦茶、甜茶、五味茶 D、甜茶、苦茶、五味茶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3 【判断题】中国文献中,“茶艺”二字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典籍中。()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 【判断题】海派功夫茶冲泡的铁观音第一道是不能喝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中国茶的理论研究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斗茶盛行于()。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子。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餐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餐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もったいない”(太浪费了)。“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味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日本人喜爱“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たき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制做中国菜时,特别讲究火候。其做工之精细,种类之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些专业用语译成日语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词汇,只能做相应的解释。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人在宴会上经常喝白酒、啤酒,有时也掺喝红酒。日本人常喝的酒水有:啤酒、日本清酒、威士忌、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在饮酒习俗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很大差异。日本人敬酒而不劝酒,习惯适可而止。只要说一声“已经喝好了”,主客双方就不再劝酒了。这是他们的人生体味的一个很独到的地方。中国人则习惯一醉方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喝酒,是与工作截然分开的,工作时间饮酒是根本不允许的。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喝酒时也不会涉及友人之间应办的正经事的话题。即使为了公司利益的宴请场合,日本人也会喝得极为谨慎与表面化。这与中国社会的喝酒即工作,不喝酒不办正经事的世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此为差异之三。 四、待客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好客,常常轮流作东聚餐,到了吃饭时间,如果谁说一句“走,下馆子去!”往往是邀请的人掏钱,并且在餐桌上没有两、三小时是下不来的。而在日本,同样的场合,那也往往是各付各帐,彼此之间用不着客气。另外,日本人吃饭讲究速度,即使是公司的老板,午

中日茶道的异同——整理版

中日对比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本质区别:—空寂与华美。 1、在中国,“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国,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反观日本茶道,强调的是以下三个观点: (一)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一提这四个字,人们马上就会和茶道联系起来。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泊出生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诸形式。(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二)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中“一期”指“一期一命”“一生”“一辈子”的意思。一期一会是说一生只见一次,再不会有第二次的相会,这是日本茶人们在举行茶事时所应抱的心态。这种观点来自佛教的无常观。佛教的无常观督促茶人们尊重一分一秒,认真对待一时一事。当举行茶事时,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时至今日,日本茶人仍忠实地遵守着一期一会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从每一次紧张的茶事中获得生命的充实感。 (三)独坐观念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汤一会集》。“独坐”指客人走后,独自坐在茶室里,“观念”是“熟思”、“静思”的意思。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日不会重演。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作“主体的无”。 由此可见,在日本茶道中,淡化了人的存在,强调对茶的突出。这正是两国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同时,又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反观日本,从一开始,茶的传播就是自上而下的,上层社会将茶上升为一中莫名其妙的宗教,统治阶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中国茶道》章节测试答案

2020大学生网课《中国茶道》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习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1 茶道起源于哪个国家?()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印度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2【单选题】2“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封氏闻见记 B、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C、茶经 D、大观茶论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3【单选题】4、陆羽亲自设计的技术之道包括( ) A、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 C、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D、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4【单选题】7、“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张天福 B、吴觉农 C、陈宗懋 D、庄晚芳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5【单选题】8 、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具有哪种品德() A、性俭 B、忠贞 C、长寿 D、仁和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6【单选题】9、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的() A、茶道是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和美仪式 C、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D、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的茶道理念。我的答案:D 得分: 5.0分 7【单选题】11、日本茶道的四规是() A、和、敬、俭、真 B、怡、清、和、真 C、和、敬、清、寂

D、清、敬、怡、真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8【多选题】13、茶具备以下哪几种典型的文化特征() A、示礼至和乐 B、富贵风流 C、检德可行道 D、洁性不可污 我的答案:ACD 得分: 5.0分 9【多选题】14、茶渗透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 B、以茶馈赠 C、婚嫁喝茶 D、祭祀茶礼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5.0分 10【多选题】15、《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 A、二之具 B、三之造 C、四之器 D、七之事 我的答案:AC 得分: 5.0分 11【多选题】16、关于中日茶道参与者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日茶道在民众中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B、日本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C、中国茶道更具有民众性 D、在日本成为合格的茶人并不需要严格的长时间培训 我的答案:ABC 得分: 5.0分 12【多选题】17、下列属于中日茶道的相同点() A、中日茶道都是“礼”的重要表达形式 B、中日茶道都是将“和”所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C、中日茶道都是以“和、敬、清、寂”为“四规” D、中日茶道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我的答案:AB 得分: 5.0分 13【多选题】18、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是怡养心灵的理想方式 B、“静、净”的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净”指用水洗去内心的纷“争”,净则清,清则明。 D、“敬”即如若“苟且”,则“鞭”之。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 我的答案:ACD 得分: 5.0分 14【多选题】19、中日茶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A、两者的传承方式不同 B、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 C、两者的思想体系不同 D、两者的表达形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