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话语逐渐使用更多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文字、图文并茂、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但是为了更好地去剖析理解电影海报中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就必须采用多模态的分析方法。现今社会中,宣传电影的主要方式就是张贴海报,其主要意义就是向观众更加形象和具体地传递电影的故事情节、文化特点、看点以及深层次的含义,观众通过对文字、图像等形式在大脑进行整合和分解而得出的信息。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基于功能语法学基础上所流行的多模态形式进行分析,以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的中文宣传海报来举例分析,帮助大众分析对电影宣传海报的解读能力。

一、分析多模态话语形势下的社会符号学

Halliday所建立的系统功能学理论主要是基于多模态形势下的话语篇进行分析,他将人类的语言材料分为:概念、语篇以及人际功能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Halliday认为,多模态的话语篇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具有多项功能,通俗的来讲就是和平常的语言话语如出一辙;与此同时,他还认为,语言是当今社会交流的重要符号,具有较强的含义以及延伸意义,当然也包括其他的非语言的符号。所以来说,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各种语言分析的基础部分,并且,还可以用来对非语言的符号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其中,在多模态研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就是

Krcssg-VanLccuwcn建立的视觉语法框架。Hodge & Kress 指出:“社会环境是帮助人们理解话语结构的主要前提,通俗的来讲就是从社会结构来进行分析研究。”[1]从社会结构着手研究不仅需要密切关注语言本身,而且还需要紧密关注语言系统和符号的作用。Kress和Leeuwen基于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对当今社会的社会符号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Kress和Leeuwen认为,视频或者动画中的视觉符号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客观、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并且更好地展示了不同人群、相同人群之间相互的人际关系。由此得出,在对图像语篇进行剖析时,需要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要素与其相对应。

二、电影《小时代》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

系统功能言语学中概念功能对应的就是再现意义。从视觉上为大众建立了一个较为直观的事件,观众们可以将图像中的大部分内容再现在于现实的生活中。kress & Van Leeuwen将这种再现意义分为两个部分: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这两个的区别主要在于,叙事再现过程中图像的相互交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矢量关系,但是概念再现则不存在这种现象。叙事再现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频繁互动所产生的,其中包含行动、言语、反应以及心理这几个部分;而概念再现则是由分类、分析和象征这三部分组成,采用对事物的属性、类别以及特征来展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时代》的中文宣传海报主要运用叙事再现中几个特殊的过程来给观众表达电影所要传递的信息。

(一)叙事再现中的行动过程

在叙事再现中的行动过程中,参与者主要和矢量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动作者换句话也就是发出矢量的行为的个体,而动作目标也就是接受矢量行为的个体。发出矢量行为的参与者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动作者,其实最具体代表性的参与者。在构图中将色彩、位置等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色彩的饱和度,并且通过调整焦距的方式来对对应的人物进行凸出。

电影《小时代》的中文宣传海报中有11人,大部分人物的穿着以黑色为主,但是《小时代》中的四个女主人公的服饰不同于其他人,最为明显的是海报前排中间的两个女生:一人身穿颜色鲜艳的红色裙子,另外一个人身穿白色的长裙。通过红色和白色进行对比,其他的黑色系作为陪衬,使得两位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的凸现出来,观众也可以通过服饰的颜色来判断电影的主角亦或是女一号。与此同时,海报中的人物站姿或者其他的肢体动作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来暗示观众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红色裙子的女生手放在左边男生的肩上,头部稍微的向左倾斜,由此可以看出红裙女生和左边的男生在电影中的关系应该是情侣关系。

(二)叙事再现中的反映过程

叙事再现中的反映过程中,动作者和动作目标就是反映过程

中的反映者和现象。矢量行为的发生只能依靠眼神完成,也就是再现参与者的目光指向来进行表述。目光的发出者其实质就是动作者,被目光锁定的参与者就是现象。

电影《小时代》的校园主题海报中只有四个女生,也就是电影中的四个女主角。海报中四个女生并没有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其中有眼神对角线的存在。后排左边的短发女生目光紧紧盯着前排右边待跑女生,我们不难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一丝的憎恨。后排女生发生矢量行为的过程就是上面提到的反应过程。反应者是四个女生,动作者就是后排左边的短发女生,而前排右边的女生就是反映过程中唯一出现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对海报中四个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延伸进行分析,观众也不难感受到电影故事的复杂性。

(三)叙事再现中的象征过程

叙事再现中象征过程的含义是参与者是什么或者参与者发

生行为的意义是什么。电影《小时代》的校园海报采用教室外的走廊作为海报的背景,四个女生站在相对灰暗的地方,但是女生后面灯光所发出的光线具有一定程度的深意,观众可以将灯光与四个女生的前途进行联系。

三、电影《小时代》海报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形式,是依靠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产生的一种关系,并且对再现景象的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宣传海报中图像的互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视点、接触和社会距离。

(一)视点

视点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视角”得以实现,为我们展示了图像中参与者的态度。视觉图像基本上通过水平和垂直的视角对参与者的态度进行展示。如果图像中,参与者以俯视或者不屑的角度来观看,则表明其处于相对高或者相对强势的地位;如果图像中,参与者以仰视或者渴求的角度来观看,则表明其处于相对弱势或者相对低下的地位;如果图像中,参与者采用的是平视角度,则表明两者或者多者之间是相对平等的关系。电影《小时代》中两种不同主题的海报中,设计者采用的是平时视角,给观众传递出人物之间希望平等的关系结构。观众观看这两幅不同场景的海报时,可以将自己想象为电影中的其中一人,加强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二)接触

Kress & Van Leeuwen指出,当图像需要进行传递信息的时候就会发出一个所谓的“图像行为”。[2]这种“图像行为”主要由参与者目光凝视的方向来实现的,并且与目光观看者建立起一个相互想象的关系。目光的凝视分为两种:索取和提供。索取是指参与者直接和观看者进行眼神交流;而提供则是指参与者和观看者未发生眼神交流。

电影《小时代》中两种不同主题的海报中,人物之间都有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因此这两张海报中的图像行为归属于索取。参与者通过和观看者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让观看者进入他们的

世界中去,分享参与者所要表达的一系列情感故事。设计者采用索取行为使得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更加的频繁,从而也加深了电影的宣传力度。

(三)社会距离

Kress & Van Leeuwen认为,图像取景所选择的框架大小也可以反映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特写镜头中,对人物的局部进行特写,表达了一种社会与人物之间的近距离关系;中景镜头,选择人物的全身像,并且还有一定的背景作为衬托,表达了一种社会与人物之间的远距离关系;远景镜头中,出现四人以上的人物,并且相对比较模糊,表达了社会与人物之间的公共距离。

电影《小时代》中两种不同主题的海报中,每张海报中最少有四个人物,选择的远景镜头也给观众介绍了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电影《小时代》的主宣传海报中,11位参演者全部坐在台阶上,并且对人物的全身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展现,也就是告诉观众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公共距离。设计者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的目的在于拉远人物与社会之间的距离,给观众营造一种神秘感,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吸引观众在电影院中寻找人物关系之间的答案。

四、电影《小时代》海报的构图意义

宣传海报中图像的构图意义主要是语篇的空间顺序进行分析,包含以下三种内容:信息值、显著性以及取景信息。在电影

的宣传海报中,电影的名称是最富有信息值和显著性。如电影《小时代》的主要宣传海报中,主宣传海报中电影名称“小时代”采用的字体比较大并且加粗,以红色高跟鞋作为海报的宣传背景,对其进行渲染。红色高跟鞋代表的是自信,象征着激情,两者的相互结合给观众展示了四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四个女生之间的友谊就像红色的高跟鞋一样,外表光鲜亮丽,但是潜在的危险也是巨大的。电影《小时代》的主题歌词“友谊万岁、青春永驻”从头贯穿到尾,从此也可以由主题歌词的摆放位置相对应。

相比较之下,电影的制片人和演员等信息在海报相对靠下的位置,显著性就没有那么突出。从图像上来看,两个不同的海报中人物都占据了海报的主要位置,并且使得人物的显著性较为突出。电影主海报中出现的11个演员,设计者采用取景的方式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找出团队中主角人物。海报中的颜色分为三个色彩模块,将整个图像也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颜色;第二部分是身穿深灰色衣服的人物;第三个部分是身穿红色和白色衣服的两个女主角。通过相对分明的颜色对比,将主角和其他人物进行区分开来。

结语

电影海报是将文字、色彩、构图等不同形式的社会符号融合在一起来表达的形式。欣赏电影海报其实质就是对多形式的语篇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电影《小时代》的宣

传海报设计生动鲜明,与文字和视觉图像具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一方面,文字语言可以对图像进行系统的解释,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海报的意义;另一方面,视觉图像可以对海报的意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将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

电影海报设计要点

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那么如何设计一张具有感染力的海报,使到观看的人能够直接接触最重要的信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创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最基 本的方法。 一致原则 我们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设计海报就象设计其它任何图象艺术一样,很容易造成混乱。摄影师?所拍的东西未能令人如意。文案人员?他们不到最后一秒都不能定稿。市场营销人员?他们每两分钟就改变一次主意。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顺序并逐一落实。海报设计必须从一开始就要保持一致,包括大标题、资料的选用、相片及标志。如果没有统一,海报将会变得混乱不堪难以卒读。所有的设计元素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https://www.360docs.net/doc/de10075989.html,) 我们如何能设计出一幅“一致性”的作品?让我们举出几个原则: 关联原则 要让作品具有一致性,第一个原则是采用关联原则,也可以称作分组。关联性是基于这样一个自然原则:物以类聚。如果我们在一个页面里看到各个组成部分被井井有条地放在一起时,我们就会试着去理解他们。我们总认为他们就是一组的——并不理会实际上这些不同部分是否真的相似或关联。这有点象“牵连犯罪”的原理。 海报设计师可以有多种途径实现这个关联原则。首先,对人物、物品及文字分组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可以想象很多广告牌的广告,都是由一张消费者的照片、产品图片及广告词组成的。对人物类型(小孩?老人?操劳过度的父母?)的选择无可避免地与产品产生关联。如果人物相片处理得好,那就象是消费者象在说“我总是使用Bleacho 牌漂白水”,而不是一句硬绑绑的广告语第二,各个部分放在一起比单独松散的结构能够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当有几个物品是非常相似的(比如,几款不同的手表连环相扣放在一起),那观众的眼睛就能很自然地从一只手表移到另一只手表上。这些物品就组成一个视觉单元,能够给观众一个单独的信息而不是一种间接的信息。 如果在海报中各个物品都非常相似,将它们组成一组的构图会令海报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其它的元素则会被观众当作是次要的。 重复原则 另一个使作品具有一致性的方法就是对形状、颜色或某些数值进行重复。当你看到一个设计元素在一个平面里,其不同部分被反复应用,我们的眼睛自然就会跟随着它们,有时就算它们并不是放在一起,但我们的视觉仍会将它们视作是一个整体。我们会潜意识地在它们之间画上连线。 应用重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海报的背景中创造一个图案然后重复应用。在背景中这些重复的图案会产生一种很有趣的视觉及构图效果,然后将背景与前景的元

电影海报中的相关分析

视觉语法框架下电影海报中的元功能分析 ——以《速度与激情7》为例 车明明赵芸 (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710054) 摘要: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以克瑞斯与勒文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中的元功能,以期充分挖掘其图像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本文揭示了图像和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电影的主旨与内涵,也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视觉语法;电影海报;元功能 Key Words: visual grammar; movie poster; metafunctions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的发展,多模态话语成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作为语篇分析的新趋势,多模态语篇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并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这标志着语篇分析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分析进入到一个综合分析的新阶段。本文以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的一幅海报为例,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框架对其进行多模态语篇解读,旨在分析和挖掘其图像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并探究其传递意义且构成语篇意义的具体方式。 2. 理论框架 1. 多模态话语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现象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个以多模态为媒介来表达话语的时代。故此,多模态就是一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模态来分析话语的形式,它将图像、动画等多种符号系统运用到语篇中,促成了语篇形式的多模态化,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构建意义或者完成交际。 国外最早提出“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学者是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克瑞斯和勒文(Lunther Kress & Theo Van Leeuwen),他们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阅读图像》(Reading Images )(1990/2006)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多模态话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对多种符号所构成的多模态语篇进行有效的意义整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是多模态话语的革命性理论和建树。 2.视觉语法 语言使用的目的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即语言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和功能,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将这些千变万化的多种功能概括为“元功能”或者“纯理功能”。基于元功能理论,克瑞斯和勒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参照元功能理论,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理论延伸到了视觉模式,创建了用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对应元素的“视觉语法”理论(Kress & Leeuwen,1996)。视觉语法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图像中的元功能,分析语言与图像共同作用来构成语篇的运作机制,有助于读者了解语篇中的图像,更好的理解语篇含义。 3. 《速度与激情7》电影海报中的元功能 《速度与激情7》是环球影业出品的一部赛车题材动作片,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第7部,本文的适时撰写对于跨文化审美和交际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韩礼德的元功能理论出发,基于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速度与激情7》的海报进行分析,以便从语言学的角度解读多模态语篇下图像意义

多模态话语分析

“蓝·创未来”广告是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倾力打造的一幅环保广告,当时从车展现场到北京大街小巷的候车亭里都贴满了这幅广告。选择该广告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三:第一,这则广告尽管构图非常简单,却具备了语言、图形和颜色三个模态;第二,这幅广告的独特之处在于,颜色模态居于主导地位,而非语言或图像模态;第三,这幅广告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①的出台,从“十二·五”规划到2011年9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的致辞,都反映了我国政府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强大决心和战略部署。而我国汽车业也进入了开发新能源、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历史阶段。所以这则广告非常契合目前中国大力倡导绿色经济的国家战略,是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环保广告,内容洗练,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博士向记者介绍大众汽车品牌“Think Blue (蓝·创未来)”的理念 一、多模态和多元识读概念的产生以及目前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现状的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公共交流的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语言符号以及其他传统习惯中被人们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音乐、颜色等,越来越多地处于突出、甚至是一种优势和中心的地位(韦琴红,2009)。作为单一模态的语言为主导的交流时代已经发展到了多模态交流的时代。然而,丰富多彩的符号资源是如何参与意义构建(meaning making)的、符号系统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人们如何解读充满多元符号系统的文本或其他载体,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基于此,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y),也称多模态识读能力,是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于2000年提出的概念,指具有能阅读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媒体和模态的信息,并能循此产生相应的材料,如阅读互联网或互动的多媒体。Spiliotopoulos对多元识读有更宽广的视野,认为它指人们能从多种信息传递和信息网络理解各种模态的语篇,能发展批评性思维的技能,能与他人合作并帮助他们发展跨文化意识。根据现有材料,多元识读能力是多层次的,其中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参与者不仅能识读语篇信息,能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如互联网,实现意义构建、学习和与他人互动(胡壮麟,2007;韦琴红,2009)。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外只有少数专家、学者从事该领域的研究。目前,人们多元识读的意识还几乎没有建立起来。然而,对于担当未来社会文化传播主力军的大学生而言,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为此,笔者选取了“2010北京国际车展”的大众汽车“蓝·创未来”环保广告为研究个案,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北京部分高校不同年级的近200名本科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了解其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笔者对大学生对该则广告解读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1.大约92%的学生都能解读出蓝色代表海洋、天空,象征着清洁、环保的未来。这也说明颜色在这则广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只有大约2%的学生,提及了广告把文字和颜色结合了起来,能够想到“Think”表示行动,广告要求大家用环保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然后行动,还世界一片蓝天。 3.大约3%的学生认为这则广告中的蓝色代表自由,目的是激起人们自由弛骋的想象,这是对广告的错误解读。 4.还有大约3%的学生提出,这则广告信息量太少,如果教师不提示是大众汽车的广告,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以《让子弹飞》为例

浅析电影海报的设计 ——以《让子弹飞》为例 摘要 海报又叫“招贴”、“宣传画”,是户外广告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瞬间效应吸引关注,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广而告知的目的,促进销售。电影海报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外包装,最主要的作用是直观地将电影的片名、剧情、编创人员等重要信息清楚、及时地告知受众,吸引大家去观看,从而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电影海报作为电影产业的衍生物,现在不仅仅是电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而且正逐步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成为优秀的艺术品。 引言 多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和传达不再单单局限于文字,众多非语言的信息也涌入人们的视野。人类交际行为的多模式化,使得单纯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蕴含了众多非语言因素的交际方式,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涉及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系统,而且包括字体、字号、颜色等符号变体,因此它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试图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让子弹飞》的宣传海报进行研究,试图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是如何共同实现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希望这一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海报类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多模态性 社会体系或文化可以表述为一种意义建构、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社会体系的意义是通过许多模态和渠道传递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交际模态,决非唯一的交际模态。多模态语篇是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图像等。换言之,多模态语篇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电影海报中有文字,有图像,还有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因此具有多模态性。 二、《让子弹飞》为例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平面视觉符号,主要是由醒目的文字、照片等视觉符号构成。它是电影宣传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电影的造势和票房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海报的再现意义分析 与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对应的是图像的再现意义。克瑞斯、勒文认为,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所构建出故事情节、背景、参与者等因素,对于图像的再现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把图像分为两大类,叙事的和概念的。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方面;概念的再现相当于功能语法中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同时,他们提出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概念图像中则没有矢量。动作者可以发出矢量,本身也可以构成矢量,当矢量仅仅是由参与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语言文本不再是交际的唯一手段,图像、手势、动作、颜色、声音等其他非语言符号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种符号资源构成的社会中,意义的构建不再单纯依靠语言文本,而是越来越依赖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人类交流所依赖的媒介和渠道被称之为“模态”(modality),例如:语言、声音、颜色、图像、手势等符号系统。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交际行为,话语自然具有多模态性。传统的话语分析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语言的组织结构、使用特点、语法规律、语言中的制约因素等内容,忽略了能够传递大量重要信息的其他非语言符号。可见,传统的话语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交际需要,多模态话语分析符合当下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多模态话语分析为人类理解丰富多彩的符号系统提供了新视角,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分析方式。像语言一样,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貌似正常或中立(平淡无奇),实则隐含着个人或社会团体的不公正、偏见和歧视。因此,在多模态话语分析中,我们应坚持批评的立场,给予非语言模态符号足够的重视,关注其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尤其是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思想和观点。在多模态话语和批评话语分析互相影响

和借鉴的基础上,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西方开始兴起,引起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话语分析注重分析语言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忽略了对其他符号系统(例如:图像、声音、颜色、手势等)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交际开始依靠多种模态共同完成,包括图像、音乐、声音、颜色等。而这种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multimod aldis-course)。学界对交际中出现的图像、手势、姿态以及空间的运用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学者们认识到,对于意义理解不仅需要对话语语言的分析,更要对独立或相互依赖的其他符号资源进行研究。法国语言学家BarthesRlando是最早从事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形象的修辞》中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上与语言的相互作用[1]。Kress和VanLeuwene[2][3][4](P343-368)[5](P35-50)作为社会符号学的代表研究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构建了视频话语的分析模式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探讨了多模态符号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觉图像、颜色语法以及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不同媒介的作用等方面。2007年,朱永生[6](P82-86)提出了两种多模态话语的识别标准:(1)同时使用两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2)只涉及一种模态,但包含两个或更多符号系统的话语也是“多模态话语”,比如:视觉

现代电影海报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

现代电影海报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 电影海报是随着电影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视觉传达媒介,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1]。它不但具有传达电影内容的作用,还反映了当代的社会需求与审美。电影海报也是随着社会、科技、媒体等的发展以及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和吸收,其艺术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很好把审美和诉求功能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得到电影信息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满足。以下从几个方面结合分析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手法。 一、直接展示 直接展示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在海报设计中展示人物或场景。在电影海报设计时剧情中的人物或剧情中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为表现对象,使得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要素构成变得单一而明确,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极为准确地展示电影的信息,可以瞬间刺激和激发观众内心的消费愿望。 展示法是比较传统和通俗的视觉表现手法,是用直观的视觉表现手法,直接而真实地把剧情中的人物或场景展示在观众面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设计对图像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好的图片、照片,还要有较好的摄影技术和运用电脑和其他手段对图形进行组合构成的能力。直接展示的表现手法在意识形态上最为大众所接受,突出了设计的大众化特征及海报设计的社会效应。由于这种手法是将电影的部分信息直接展示给观众,所以在设计制作时要对海报的整体形态的构成、色彩及张贴环境都应仔细研究。 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的电影海报,电影里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至纯至美的爱情故事。其被誉为一部诗化的电影,在第1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电影海报中,主人公静秋和老三二人的特写镜头占据了画面一半的空间,男女主人公的衣服、发型等细节都透露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等信息。整个海报的色调以绿色为底,彰显清纯之美。其真实的人物形象瞬间打动人心,并引起观众对电影的联想与期待,从而达到宣传与传达电影信息的目的。 二、对比衬托 对比又称对照,对比是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把对立或相反的两种事物并置,使它们相互衬托,突出强调某一个方面。如有些电影海报为了突出主角与配角间的关系,就用人物的放大和缩小做对比,使观众一目了然。[2]如2011年众多巨星参演的《辛亥革命》电影海报中,孙中山(赵文瑄饰)作为男一号主角被放大放置在画面的中上方,而其他人物则被缩小,并围绕在男一号的周围作为陪衬。大与小的对比使观者的视觉流程直接落到了主人公的图像上,成为第一个视觉中心,更直观地表达了电影的主题。 而有些电影为了体现震撼的视觉效果,通常会以浩大的空间场面、剧烈的天体自然景观作为招贴的背景,运用视觉的刺激性和对比关系去挖掘这种对人的视觉、心理、生理三方面的冲击力。[3]例如,电影《2012末日预言》为了突出震撼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观看和了解电影,利用电影海报的特殊构图以及夸张的图形、色彩等的对比处理,从而达到一种视觉及心理的强烈震撼。画面以鸟瞰式的构图把都市的高楼大厦、车辆、街道等整合编排在一起。常规的给人巨大、高耸、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在此鸟瞰式的构图下犹如摇摇欲坠的积木。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的汽车就像小小的甲虫,随时就能掉入万丈深渊。本该热闹非凡的都市却笼罩在阴冷的蓝灰色调里。人类引以为傲的繁华都市在地核爆裂导致地面塌陷的强大外力作用下,呈现的是一种瞬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成万丈深渊的恐怖场景。看到这惨烈的场景不禁让人反思人类的骄傲自大、贪婪无度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而人类在暴怒的大自然的面前又是何等渺小和可怜,从而起到警醒人类在向大自然疯狂索取和破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会自食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

_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_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为 由多种符号组成的语篇分析提供了途径。此种分析方法能帮助读者了解不同模态作为社会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意义潜势,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各种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多模态话语分析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影视戏剧、电视广告、FLASH 、大型演出及舞台表演等等。本文拟以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为基础,结合声音系统,以电影语篇目前最为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下简称《虎虎生威》)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及为观众赏析此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理论背景 1.多模态语篇 朱永生提到了识别多模态语篇的两个判断标准。首先是看涉及的模态种类的多少。[1]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象、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准确地说,有视、听、嗅、触、味五个感官,五种交际渠道,即“五个模态”。例如看电视时,我们通过视觉模态观看电视画面,通过听觉模态收听声 音。其次,判断多模态语篇还可以看涉及符号系统的多少。例如小说中的插图,通常情况下只涉及一种视觉模态,但它还包含文字、图画、色彩的变化以及印刷体式的调整等。再如,电视广告,不仅包含视觉模态,还有听觉模态。简而言之,多模态语篇就是指涉及多种感知模态或由一种以上符号系统共同编码构建整体意义、传递信息的文本。 2.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alliday 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其出发点是语言是社会符号。Halliday 认为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来表示功能意义的元功能,或称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指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用于组织信息的功能。Halliday 建构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或书面语篇。 [2]32 Kress 和van Leeuwen 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 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将图像也看作社会符号的前提下,将Halliday 功能语言学中的纯理功能思想延 收稿日期:2010-12-17 作者简介:郭思斯(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郭思斯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由于电影话语分析涉及到图像、音乐、语言、声音、文本等多种符号模态,以往人们常从 文学评论、电影评论、心理学、美学等宏观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讨,而较少使用以语言学为切入点的语篇分析方法。通过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上讨论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虎威太岁拜年的图像意义表达方式,从电影的角度分析虎威太岁出场的场景、场面调度、画格,从动 画的独特特点分析该电影中各个动画人物色彩等各级阶符号,以及从图像、文字如何与听觉模态音乐等互动方面分析其背景音乐及片尾插曲,可以发现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动画电影分析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动画电影;图像符号系统;声音符号系统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11)02-0098-04 第13卷第2期石家庄学院学报 Vol.13,No.22011年3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Mar.2011

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分析

电影海报的视觉形式分析 作为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以达到宣传电影、刺激票房为目的,但它本身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特性。首先,电影海报的构图应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以增加画面的注意值,达到快速传达信息的目的;其次,图形是超越文字局限的最易懂的语言,电影海报中的图形应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再次,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要充分用色彩和光影营造画面氛围。 电影海报是海报(又称招贴画)的分支,与电影几乎同时诞生,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与兴盛,电影海报的收藏和欣赏热也正在升温,尤其一些艺术价值高、存世量较少的电影海报,价格更是一路攀升。优秀的电影海报除了能够提供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以及刺激电影票房收入之外,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它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能让观众得到除了电影本身以外的另一种平面艺术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结合实例来对电影海报进行视觉形式分析。 一、构图问题——必须具有快速传达信息的能力 电影海报的构图应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以增加画面的注意值,达到快速传达信息的目的。从形式上看,横向画面符合人的视域,是最自然的。人们一般都是根据直视角30o、水平直视角45o的固定视域来决定画幅的长宽比例。横式构图的海报有宽阔之感,能较好地表现影片恢弘的场面;而竖画面有崇高感,竖式构图的海报则能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电影海报的造型元素常用三种形式来构成画面:中心式构图、对角线构图和S 形构图。 多数电影海报会将主体形象设置在画面中心,如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十字结构或一字结构来构图,非常庄重。但人们也发现,在画面边缘出现的人物更有动感,于是为了取得戏剧性的效果而牺牲稳定感,对角线构图开创了生动活泼的艺术局面。如:动作片《蜘蛛侠》(Spider-Man)以及迈克尔?戴维斯导演的《火线保镖》(Shoot ‘Em Up)的系 列海报都采用对角线构图的方式,显得动感十足。S形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经验之一,林风眠先生曾经说过,S形构图是画面最好的结构,最符合自然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现代电影海报中也有采用这种构图方式的,如:美国惊悚片《反恐疑云》(Rendition),画面既稳定又有流动的感觉。 有的电影海报尽管构图简单,却能表现出吸引人的意境。如局部特写就将客观事物的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一般面部特写较为常见,因为人的表情是最吸引眼球的,有时也用手、眼睛或嘴的特写,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言简意赅。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内容摘要: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Leeuwen 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系统功能语法;视觉语法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从局限于单一文字的单模态到结合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模态的方式转变,所以研究文字以外的图像、声音、颜色等其他社会符合的话语分析很有必要。多模态话语的分析研究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也包括声音、图像等各种社会符号系统,旨在更加全面的引导受众理解语篇和语境的意义(朱永生,2007)。Kress&VanLeeuwen认为图像即社会符号,并提出了“视觉语法”(Kress&VanLeeuwen,2001)。本文试图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出发,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

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分析表明,解读多模态话语语篇有助于读者深刻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激发观看者对电影的兴趣,从而达到电影宣传的目的。 2.理论背景 2.1系统功能语法 Halliday总结了语言的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人际功能指的是通过语言可以表达说话者的身份、态度和动机并且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篇功能指将语言成分组织出连贯的语篇。 2.2视觉语法 以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Kress&VanLeeuwen(2006)提出了视觉语法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三大元功能相对应,分别是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互动意义体现在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方面;构图意义分为信息值、取景和显著度三个方面。 3.《流浪地球》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太阳即将面临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生死之战的故事。该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

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中的版式设计法则

^WI^'^NDDESIGN 浅析电影海报设计中的版式设计法则 樊亚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摘要:电影海报是电影最重要的媒介之一,优秀的电影海报不但可以传达电影的主题和内核,还能在视觉上让人产生%文对电影海报设计中典版式设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加以% 关键词:版式设计;电影海报;设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032-01 式设计$是一定的视觉的和审美的规律, 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特点,运用各种视觉和构成$将种文形及其觉形以组合编排,的一种视觉传%海中常常包含一些特定的构成$如形、标(称)、语(传语)、演职员&Oyo 等,如诸多元分明、清而又富于地组合在一$使之能够吸眼球,又能有效其接受信息,这是海报版式设计中的问题% 1 齐是面中图形或文字元素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有序的组合排列样式,是了使版面取得视觉、心的静止和稳定以及信息的有效传达%对齐的版面往往有一不见的垂直线,视觉元素往往沿着线整齐排列%线以是横,可以是,可以居中以存在于版面位置%最常见的对其样式是左对齐、右齐和居中对齐%在海报设计中,对齐的法则常被使用,尤其是文字的对齐,文是海形之外最重的元素$文往往包含不同的信息,没有齐的文字信息往往会使观失去阅心,引导阅读的功能也不在%2比例 所谓的比例,就是面积、长度等的比率%版面中的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是形成设特征的之一%比例美是人们的视觉感受,又一定的数学关系%利用比例来完成的版式设$具有秩序感和节奏感,给人一种审心的感%比例是海本具备的之一,海的文字和图形两大主元素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比例美的原则%常规海报往往以图形,图形占面大部分$文一般所占比例较小,文字和图形一般找的来$以比例%最常见的海报$往往是利用文字来面分割,如果一张竖的海报被分成三域的话,文信息往往会出现在海报三分之一分割线的位置,这样的比例比例美的法则,同的实现了图形和文字的功能分区% 3— 统一主要是指各种设计元素在和形式上的有机联系,从而觉上和心的%统一,是了使设计的出,风格一致,面的⑴%式设计的统一含色调上的统一、格的统一、图形样式的统一、图形和文字在风格上的统一等%统一是海考虑的因素$—格的海报最在色调上的统一,色调的统一可以使得传达的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几不同类型的都可以出一不同倾的;其是格的统一,同一海报$往往只会使用一种或同一$使用不同类型的$考虑到不同之间的协调性;在形和的关系中,图形和的使用在调往往是统一的%以得第91届奥斯卡最的《绿书》海报为例,《绿皮书》海报在视觉上使用了统一的法则,在色调上使用了相同的蓝色,海中汽车以都是用了蓝色,男角()的使用蓝色,其在设$都使用了等线字体,只是在粗细上做了一些区分%海给人一种和谐、感%4比 比,就是相同或相异的视觉元有意、的 式,使之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对比是版式设计中的视觉之一%在式设计中常见的对比关系有的对比、图形的对比、字体和形的对比等%海在版式设计中,对比是最常用的法则%举例子,海文字信息往往包含、主要演员信息、其职员信息和信息等,如果这一信息用同一同一字号来$往往会.,这会让海报信息传能大打折扣,所以一般都会采用对比的法则,利用的差异、字号的的差异$让不同的文字信息在形式感上产生$而使观众更容易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所有排字技$创建对比最为常见,能在最短的产生最好的视觉效果% 5 白最早来源于$面设计的不亚于其在中的⑵%白是版面中没有文字、图形的%它出、渲染气氛有作用%在海报设计中,留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海一般都有传达$按面应该,但的代价,有往往与设的初衷相离,一幅过于庞杂的海报$往往会给观造成视觉疲$观海传达的%而一些注白的电海报作品$在设省略了面元素$只最简单而又最能作核的视觉元素$觉元素在画面中所占空间相$往往会给观带来一种感,在信息传会更容易让观接受所要传达的信息%以海报设计师黄海为宫崎骏《龙猫》设计的海例,海报作品正是使用了留白的法则,在版面中,两姐妹所占空间比例极小,其大面积留白,最的是,留白的地方并不$而是大龙猫的身体,这样的设分明$不但交代了人物关系$了的主题% 6小结 所述,海报设计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一定的规律$齐、比例、统一、对比、留白是海式设计常用的贝X则几乎所有海报%另外,则并不是死的,必须通过文本的,活用、巧用贝海报作品才会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平面设计[M]?杭州:中国#2008. [2]史蒂文(海勒(美)#-森(美),王(译),张玉花 (译).49个成就平面设计的关键词!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2017. 作者简介:樊亚(1985.12-)$男,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32

解析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以泰坦尼克号海报为例陈韵如

Vol.9No.7 2012年7月 第9卷第7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ul.2012一、引言 被称为电影名片的电影海报是宣传电影、刺激票房的重要手段。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纳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为全面解读电影海报这一包含图像、文字、色彩等要素的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解析《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揭示文字和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在意义表达中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和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一)多模态话语的定义 多模态(multimodality )这一术语由勒文和杰维特(Leeuwen &Jewitt 2001)在《视觉分析手册》中首次提出,用以强调将图像、颜色等非语言符号纳入话语研究范围的重要性。朱永生(2007)认为多模态话语就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交流渠道和媒介,而李战子(2003)将其定义为除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图标等复合语言,或者说任何一种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建 立在韩礼德功能语法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话语分析模式。它将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符号,分析包括文字、图像及动作等符号编码协同实现意义的复合语言。考虑到视觉技术在信息传播中取得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克瑞斯和勒文(Kress & Leeuwen ,1996)在《阅读图像》一书中比照韩礼德功能语法的 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可以广泛应用于图像分析的理论工具———视觉语法,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全方位讨论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是通过图像中视觉要素的布局方式实现的。图像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分析对象往往是图像的部分视觉要素,而构图意义的分析对象却是图像整体画面的布局。因此,它不但是实现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载体,也是明晰图像主次信息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中,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分别是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首先,信息值是指视觉要素在图像中的相对位置所传递的信息。具体说,视觉要素在整体画面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图像的左边还是右边,上方还是下方或者中间还是边缘。比如,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的布局方式形成了“已知-新信息”的信息值结构:放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的,是常识性的,或显而易见的;放在右边的是“新信息”,是有疑问的,存在争议的。而在垂直方向,从上倒下的布局方式形成了“理想-真实”的信息值结构:放置在上方的视觉要素是“理想的”,代表的信息是理想化的或高度概括现实的;而被放置在下方的是“真实的”,表现的是实际的细节,或是确凿的事实。而就文本和图像的关系而言,文本在上图像在下的结构往往表示图像从属于文本,比如表题与表格;而在图像在上文本在下的结构中,文本一般是对上方图像的补充说明。此外,放置在中心的视觉要素往往成为图像的信息核心,而处于边缘的信息则从属于信息核心,起到支撑或补充作用。 显著性是指视觉要素吸引观众的不同程度,受到视觉要素被呈现的尺寸、位置以及色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理想的”往往是图像中最显著的信息,“真实的”显著性较弱;“新信息”由于本身的未知因素,往往比“已知”更显著;“中心的”多数显著于边缘的,而前景一般都显著于背景。然而在实际中,对于一个视觉要素显著性的评估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其在构图中的所传递信息的重要性的直觉判断。 取景是指在图像中是否存在取景手段。也就是说,是否存在取景线连接或分割图像中的视觉要素以此来表达关联或不关联的信息关系,帮助信息值和显著性的表达并引导读者对整个图像的阅读。 三、《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一)信息值 这幅海报的主要视觉要素是男女主人公———杰克和露 解析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 ———以《泰坦尼克号》海报为例 陈韵如 (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纳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为 全面解读电影海报这一包含图像、文字、色彩等要素的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解析《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揭示文字和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在意义表达中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和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构图意义;海报 110··

电影海报设计图形化文字研究

电影海报设计图形化文字研究 一、图形化文字 图像是传达影片主题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而文字是人们为了记录思想、语言和信息传达时所采用的一种记录手段,可以全面的反映信息内容。文字与图像存在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具有抽象意义,后者则具有具象意义。图形化文字设计其实就是在图像的基础上了解文字的形态,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及方法将文字和图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机结合,不仅反映了文字的抽象含意,同时还突出了图像的具象特征。实际采用的形式与方法所涉及的内容较广,除了利用图像来装饰文字外,还围绕构成的角度,把文字视作为一种既有单字的独立形态,通过图像化语言赋予文字更多的表现形式,同时又能实现多字组合,以点、线、面的角度体现各图像元素。传统的电影海报图像化文字设计,主要基于作品的艺术吸引力而不断的发展,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各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我国的图像化文字设计始终处于模糊的发展阶段,更有甚者将图像化文字设计定义为对笔画的简单装饰,而忽视了对其整体性钻研及全面认知。在现代世界领域中,字体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及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兴起,将该项技术作为了现代设计业的核心工具,图像化文字也因此涌现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当前,在信息环境下,网络与数字化技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全面普及,有效促进了信息的全面传达。而这个时候,视觉传达就成为了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也发挥着信息的及时全面传达的作用。

二、电影海报图形化文字的视觉传达功能 电影海报主要根据观众的视觉认知程度来传达影片主题内容,同时信息传达者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观众进行良好沟通。图像化文字已经成为了现代海报设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文字基础上而设计的海报具有时效性,让观众更好的观看与阅读,并且自觉迅速的解析信息,而不用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一字一句深沉地思考。这就强调实际传达的内容必须是生动形象、准确可靠的,表现形式应呈现出美感,文字编排应有条理,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其阅读、理解提供便捷性,深入分析和关注文字图像实际要传达的信息。 (一)吸引受众的视觉 电影海报要想及时传达影片信息,就需要设计出能够深刻影响观众视觉器官的文字,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设计者设计中应对各相关要素进行全面考虑,深入细致分析思考个性化的视觉形式。图像化文字不同于一般性印刷文字,其无论是造型还是编排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与此同时,观众通过图像能够清晰的获悉影片信息,是视觉的直接感知。此外,图像的多样化层次、形式以及具象直观的特性,散发着强烈的动感。所以,电影海报设计中将图像和文字有机结合,受众会先观察图像,再阅读文字信息。之所以受众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动比静更能吸引人。而图像化文字就是汲取图像的优势,在传达字面信息的同时,融入了图像化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个版面生动形象,这是对印刷字体的一种创新。

浅谈电影海报的功能

浅谈电影海报的功能 吕铎 电影海报是为了影片的宣传、发行和放映所设计的一种具有告知目的的平面广告形式。在国际上一般习惯称为“电影招贴(movie poster)”,它属于商业招贴的范畴,其实“海报”作为广告宣传的中坚武器,早在19世纪下半叶起,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媒体宣传中确立了其王座地位,电影海报的产生和发展是在继承商业海报的基础上伴随着电影的成长而逐步成熟的。电影海报因其传递影片信息简单明了,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目光,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因此,在当今国内外电影广告宣传中被广泛应用,为影片宣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电影海报的制作手段和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功能却是一致的,就其功能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电影海报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电影海报是针对特定的受众目标,传达所宣传影片的最新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了影片类型、故事内容、创作人员、演员以及色彩,声音模式、出品单位等信息,这些信息传播的目的则是为了起到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和促进影片票房收入增长。 电影信息的传播不像纯粹的商品信息传播那样只具有鲜明个性是不可行的。电影信息的传播则有更浓厚的文化、

艺术因素,因而要准确、真实、可信、健康的将影片的各种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受众,这也是电影海报产生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基础,更是实现目标市场宣传和增加卖点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是艺术形象的根据,对于电影海报,任何艺术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都必须以不改变影片的真实信息为前提条件。在传达影片信息时切不可虚构、造假,应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通过插图、文字等艺术手段,真实的传达电影信息,以刺激受众对所宣传影片的渴望与需求。 曾在国际、国内获多个大奖并创造很高票房收入的影片《英雄》在上映前就在海报上大做文章,那段时间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其制作精良、独具一格的电影海报,这些电影海报宣传为《英雄》的成功发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准确传播真实可靠的电影信息,能使电影海报达到预期广告目的。不准确或误导比不传播还要糟,因为任何不真实的信息对于影片宣传来说等于饮鸩止渴,从而导致整个宣传活动的失败。电影海报在电影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在信息传播上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单一依靠海报来传播信息的做法是不合实际的,只有各种媒体互动配合有效传达,才能起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二、刺激需求 对于电影观众来说,他们的需求是处于潜在状态之中的,作为发行商如不对观众的预知需求、观看需求进行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