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1)

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1)
初二说明文阅读练习 (1)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

梁思成

①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④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⑤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臵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⑥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 读完本文后,说一说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③④⑤⑥段的说明层次依次是:先以为例,说简单重复使这座建筑庄严肃穆、气概雄伟;然后举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及廊、庑、

楼、门等,说明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最后强调,优秀的建筑都是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2分)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一说卢沟桥的美体现在哪里。(3分)【链接材料】北京的卢沟桥全长200多米,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间相隔大约一米。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放眼望去,两排柱子雄伟壮观。这281个望柱,每根柱上都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1984年经过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多达489头。

答:

民俗文化中的牛

①戊子鼠遁春风至,己丑牛携喜气来。如果说人们对生肖鼠持有矛盾的心态,对于牛则几乎是一致地赞美和怜惜。

②我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牛以其气力和血肉之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牛是运输耕田的主要动力,然而牛的用途绝不止于此。它的肉和奶是富含营养的优质食品,它的皮可以做船做衣服鞋帽,它的毛可以打绳子、擀毡毯,甚至它的粪便也是很不错的燃料。牛就是这样满足着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③不仅如此,牛很早就被用于祭祀、宴请、婚丧等各种礼仪场合。人们相信牛有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牛能负得起联络亲情的责任,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在许多民间礼仪场合,我们都能看见牛的影踪。云南永胜普米族孩子的成年礼要煮一锅牛骨头汤让大家共享,认为该汤“贴骨至亲”,团结兴旺。浙江一带则流行以健牛犊为陪嫁品的婚俗。新郎牵一头健牛犊踏路开道,认为可以驱灾避邪,平安吉祥。

④人们对牛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传说故事中将它塑造成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的感人形象。牛郎织女传说中的老牛早已为人知晓,是它告诉了牛郎织女下凡的消息,并帮助他娶了织女为妻。后来又是它告诉牛郎将自己的皮剥下来穿在身上,牛郎才得以飞上天空与织女相见,老牛的行侠仗义不正蕴含着人们对牛的一片深情?

⑤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正月初五相传是汉族的牛生日,这天,人们对牛十分优待,喂它好吃的,不让它干活,不鞭打它,更禁止宰杀。壮族的牛王节,家家把牛栏打扫干净,把牛牵到河边洗涮,并用艾叶水加少许米酒浇牛身,以除虱、压惊、定魂。也有的地方,各家会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而坐。由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后,喂以糯米饭,配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以酬其耕作之劳。仡佬族的牛王节,这天要让牛休息,并喂以最好的饲料,有的地方在牛王节还要放鞭炮,给牛披红挂绿,以示庆贺。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这样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

⑥牛兆祥瑞。由于牛的贡献以及人对牛的情感和依赖,围绕牛在礼仪场合的使用以及对牛的感恩,人们形成了种种的习俗活动,这就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1.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牛的民俗文化?(3分)

2.第⑤段列举了一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民间举行下列民俗活动的目的和原因。

(4分)

【链接材料】立春日,民间有迎春、抢春等习俗活动。预先造一个土制春牛,在立春日人们会争相摸春牛、钻春牛,春牛后来往往被打碎,人们会争相抢取牛土,称作“抢春”。回家后将土牛臵于牛栏、猪圈、灶台等处。

雷声大雨点小?

林之光

①“雷声大雨点小”是个常见的成语。它形容计划很大,说得响亮,或者声势造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

②不过,从科学角度看来,“雷声大雨点小”却是不符合天气事实的。

③因为,在各种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的雨滴不仅不小,反而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都是在云内上升气流中凝结生成和长大的。因而只有在强烈上升气流云中,才可能降下大雨滴。有气象学家2004年在马绍尔群岛和巴西观测到直径1厘米的大雨滴,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巴西和马绍尔群岛都是热带,那里的雨基本都是从电闪雷鸣和积雨云中降下来的。而积雨云,正是自然界中具有最强烈上升气流的云。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则反生在上升气流最弱的云中,连最微小的雨滴也托不住就给降下来了。

④当然,成语属文学范畴,本也无需完全拘泥于事实。而且,雷声的雨滴虽然不小,但雨滴却“不多”。而“雨点小”和“雨点少”在数量方向上是一致的。

⑤雷雨天气主要有三个特点:除了雷电和雷阵雨外,还有雷雨大风。大家知道,雷声、闪电可以传得很远(有谚语说“雷响天下知”);雷雨大风是积雨云后部下沉的冷凉空气(密度大)迅速堆积到地面上时,因气压远高于周围,而向四周发出的冲击波,它也可以传得很远。但是,雷阵雨则不同了,它的范围虽然和下沉冷凉气流基本相同,但却不会扩张,雨区随着积雨云的前进形成的也是一条窄(与大风和雷声区相比)带。也就是说,在雷雨天气影响区中,大部分地区是只有雷声和大风而没有雨点的。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就有“雷声大雨点少”的意思。不过,毕竟“雨点小”和“雨点少”还并不是一件事,成语必另有来源。

⑥确实如此。这个成语最初根本不叫“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从“雷声浩(甚)大,雨点全无”发展变化而来。有趣的是,这倒是很符合事实的,因为在雷声天气影响区中,除了雷雨带以外都是这样的情况。可是,这八字不成成语,说起来也不上口。如要减成六

个字,而且仍要保留“雷声大”的话,那么“雨点”后的字同样也就难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小”了。因为“大”也只和“小”对仗。当然,“雷声有,雨点无”也对仗,但对比不强烈。

⑦更重要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很符合某些社会实况。因为,“造声势者”多少总会有一点实际行动。甚至还可以认为,只是由于组成成语需要,使用了“雷声”和“雨点”两个科学名词而已。这些人为因素可能都是成语化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吧。

1.本文依次从科学、、社会实况三个角度来探究“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

的来源。(1分)

2.第②段说“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不符合天气事实”,其原因有:(2分)

⑴(不超过15个字)

⑵(不超过13个字)

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说明层次。(3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从下列四字词语中挑选你认为最能直接反映天气现象的一个,并用简洁

的语言阐释其所蕴含的天气现象。(2分)

【备选四字词语】⑴春和景明⑵风调雨顺⑶气象万千⑷水落石出⑸星罗棋布答:我选。

《过敏体质者减少踏青防过敏》

①大地回春,很多人出去踏青、赏花。然而在鲜花盛开之时,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也多了一种有机尘粒———花粉,它随风飘游,浮悬于空气中。一到春天,每年都有一些人因为吸入了花粉而得了花粉过敏症。

②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在风和虫的作用下,在空气中传播,因此分为虫媒和风媒花粉。虫媒花粉较大,具有鲜亮的色彩和芳香,因质量重,较少经风传播到远方地区,空气中的浓度不高。风媒花的特点是花朵小,花色并不美观,无芳香气味,但是花粉质量轻,花的数量很多,在空气中的浓度很高,常常引起花粉过敏症的流行。

③花粉的含量随阴、晴、雨、风及气温、湿度的不同而不同。就地域而言,公园以及山区花粉的浓度偏大。

④引起过敏的花粉种类不仅随地域不同,还随季节不同而异。在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早春时节常见的致敏花粉有榆树、杨树、柳树等,晚春时则以柏树、椿树、橡树、桑树、胡桃等树木的花粉为常见。春天出现花粉过敏者非常多。如果风力强劲,花粉可以传播到该植物生长地100到200公里以外的地方。

⑤对花粉过敏的患者,一旦接触到它们,体内就会大量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àn)、白三烯(xī)等,引起各种过敏症状。这种具有季节性特征的过敏性病症就是花粉症。

⑥花粉过敏症有明显的季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因人而异,患者常有过敏体质,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鼻痒、鼻塞、眼结膜奇痒等呼吸道、眼睛、皮肤过敏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或病毒性结膜炎。

⑦过敏体质者应尽量减少踏青出游。花粉过敏症重在预防。花粉过敏症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查清楚过敏原,了解自己对什么花粉过敏。

⑧由于人的过敏性体质无法改变,所以对花粉过敏没有根治的办法。要想不受花粉的骚扰,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过敏原。现在绿化用花的种类较多,每种花的花期不同,从早春花开到初夏花谢,大约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过敏体质的人要尽量减少踏青出游,即使要出门,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上口罩、纱巾等,这样可减轻花粉对皮肤和呼吸道的侵袭。有条件者亦可暂时移居至无过敏花粉地区。

19.阅读文章第①—④段,概括说出“过敏体质者减少踏青防过敏”的原因。(3分)答:

20.下面两则材料能分别说明第④-⑥段中关于花粉过敏者的哪两种情况?(2分)【材料一】北京地区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

【材料二】美国《侨报》报道,花粉之所以能使人体产生过敏,主要是花粉对人体肥大细胞具有亲和力,黏滞在人体细胞中不易排出体外。随着体内花粉成分

增多,人体皮肤会产生红、肿、痒的感觉。

材料一:

材料二:

21.结合⑦⑧两段,简要说明过敏体质者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避免患上花粉过敏症。(2分)答:

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1. 答案:建筑中的“千篇一律”指的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以取得艺术效

果方法。

2. 答案: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或重复中有变化)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3.答案:①石柱的千篇一律与②石刻狮子的千变万化,③在时间与空间的持续中重复与变

化,使流动与静止,虚幻与实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评分:本题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共3分。

说明文阅读《民俗文化中的牛》(7分)

1.答案要点:牛在礼仪场合中的使用、传说故事中的牛的形象、出于对牛的感恩形成的种种习俗活动。

(3分。每点1分,答“牛的使用”不给分)

2. 答案:许多地区和民族都设有专门的牛日或“牛王节”,以示礼敬。

(2分。若答“民间还创造种种仪式以表达对牛的情义”给1分)

3. 答案要点:

目的: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自己希望庄稼丰收、牲畜平安的愿望(或:驱灾辟邪、平安吉祥)。

原因:因为人们相信牛有可以主宰人间祸福的力量,能担得起消灾求福的重托。

(4分。目的2分,原因2分)

说明文阅读《雷声大雨点小?》(共8分)

1.答案:炼字(语言精炼)评分:共1分。

2.答案示例:⑴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雨滴最大;⑵雷雨影响区大多没有雨点。

评分:共2分。两个空,每空1分。

3.答案示例:首先概括了雷雨天气的三个主要特点。然后将雷电、雷雨大风、雷阵雨

比较,引用谚语,突出说明雷雨天气影响区里多数只有雷声,而没雨点或雨点

少。最后补充说明成语另有来源。评分:共3分。共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4.答案示例:选⑴⑶皆可。“春和景明”意思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形容春天天气

晴朗的好天气。评分:共2分。选择词语1分,阐述天气现象1分。

阅读《过敏体质者减少踏青防过敏》

答案:

19.答案:⑴春季鲜花盛开,环境中花粉量和种类增多。⑵花粉本身具有适宜传播的特点。

⑶春天如果风力强劲,风媒花粉会传播极远。

评分:3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材料一:春天出现花粉过敏者非常多。

材料二:花粉过敏者一旦接触花粉,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21.答案:⑴到医院查清过敏原,了解自己对什么花粉过敏。⑵减少踏青出游,远离过敏原。⑶即使出门,也要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

评分:2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鳖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①鳖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和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镜下更加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研究机构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尺寸小4%。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过分。 (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2)有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除了列数字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答案】(1)①可以改变海洋中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大小。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作比较。通过斯科特礁鱼类和罗利沙洲鱼类的比较,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

八年级课外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PM2.5,你关注了吗? ①伴随着今年入秋以来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②PM 是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的英文缩写,又称尘,指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据专家解释,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分主要可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20。 ③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 M2.5),不易被阻挡,当人体吸入之后,PM2.5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据统计,在欧洲,PM 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④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机动车一般排放2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粒,也包括PM2.5。其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毒性最大。据了解,厦门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和道路扬尘。其中,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最高,超过40%。而且走走停停,低速行驶的车辆污染更严重。近几年来,厦门的机动车激增,导致城市道路拥堵,车辆走不动,又加剧了尾气排放污染。 ⑤对于室内空气而言,烟草烟雾则是PM2.5最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研究证明,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或在室内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都不能有效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国外研究表明,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2.5微米以下颗粒物室内总量的90%左右。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15平方米的室内房间,测得PM2.5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而在吸了一支烟后约半小时,检测仪的显示屏示数随着烟雾的增加而越来越高。经过检测,室内PM2.5

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科目:语文年级:5、6年级课题 说明文阅读理解训练 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及其方法 重点、难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练习 考点及考试要求1、说明文中的词语能否换? 2、文明文中的词语能否删?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①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注意约数与确数(使用时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是否达到全面、精确的程度) 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说明语言按风格分,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即: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分为: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简明平实 (3)分析说明语言准确的典型试题: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 1、解释词语意思 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感冒指数的作用 □霍雨佳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俗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气候保健学家研究表明,导致感冒发病率呈高峰状的天气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前后两天的日平均气温甚至可以相差10℃以上。这种突然降温,使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没有什么准备,稍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第二类是冷空气通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是大于1030百帕的晴好天气,人们也容易感冒。当被冷高压控制时,阳光充足,日照强,导致中午热,早晚冷,同日温差大,早晚容易感冒。 “冷锋过境”和“冷高压控制”这两种天气,差不多贯穿一年中的秋、冬、春三季,这也是“着凉”性感冒的主要时段。而发生在夏季的“暑湿感冒”,也是以气象条件为诱发主因的。研究表明,高温高湿的“湿热”天气,最容易诱发“暑湿感冒”,此时,常常伴随着较小的风速和较低的气压。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发的“流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也很密切,一般以寒冷的冬春季节为多发期,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干燥的寒冷环境里。 正因为天气条件是感冒发生的最重要的环境诱因,所以我国气象工作者研制出了专门的感冒指数,并利用天气预报或专业气象发布平台,根据天气条件及未来变化,推出能使人一目了然、易记易懂的感冒指数预报。现在的感冒指数一般分为四级,级数越高,感冒发生率就越高,天气条件对感冒的发生就越有利。 为什么感冒指数都是以“发生”为基础呢?一方面,因为感冒是一种四季疾病,临床上一年四季都有感冒患者;另一方面,气象条件虽然是感冒发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但毕竟是“外因”,感冒发生的内因在于人这个主体,在于感冒病毒这个客体,在于人的抗感冒病毒的能力。 尽管如此,感冒指数预报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项预报直接提高了人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关注感冒指数的意义在于因“天”制宜地预防感冒。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熟悉本地天气和气候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收听和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天气发生突变时,要及时更换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诱发感冒;在天气突变后的一两天内,要尽可能地少去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上感冒;当春夏季湿度较大时,也要注意降低室内湿度,从而降低“暑湿感冒”发生的可能性。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密码正在被“杀死” ①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面临一项重大的考验。这项考验无数次冲击了我们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这个考验就是——记住密码。为了安全,我们把密码设置得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这实在是不好记!可即便如此,密码安全还是问题。通过穷举、盗取信用证书、网络钓鱼等技术手段,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就能轻而易举获得我们辛辛苦苦设置的密码。 ②随着近年来重大数据泄露事故的频发,过去基于密码在线身份证验证的技术已经难以维持互联网经济的稳定发展,安全界关于“密码已死”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越来越多全新的验证方式陆续出现,逐步替代了密码在一些场景中的应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推出的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④此外,人脸识别(已成熟应用在门禁、软件等领域)、声纹识别(信息、金融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新的验证机制带有极强的生物属性,难以复制、验证方便,而基于密码另一形态的数字证书也发展迅猛,在通讯、金融领域已广泛应用。 ⑤通过指纹、虹膜等人体固有生理特征,再结合计算机、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判定,确实能够将人们从繁琐的密码迷宫中解脱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推动“去密码化”的强认证协议标准组织FIDO联盟应用而生。FIDO的目标是创建一组新的协议,支持对Web应用持续的、安全的、无需密码的访问(即所谓的非密码强认证)。 ⑥该联盟认为,指纹识别的功能不应该仅是设备解锁这么简单,它应该让服务、移动支付甚至企业管理变得更为高效。他们将其终极目标概括为4个字:“杀死”密码。 ⑦FIDO将用户的密码凭证储存在某些设备中,用户的密码不会被发送出去,而是在设备内部通过软件来处理,企业如果要使用FIDO的认证方式,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验证软件,然后在客户和员工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插件或应用程序即可。一旦验证通过,软件会将密钥①发送到登录服务器,此过程中系统不会保存任何登录信息。之后,登录服务器会发送密钥到用户设备上,表示验证已经通过。与目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模式相比,这种登录方式很难被黑客破解。 ⑧FIDO标准支持任何一种认证方法,可选用的手段包括生物特征识别、USB验证令牌、NFC技术和一次性密码等。不论是用传统的硬件认证,还是用指纹、虹膜、声纹等这类生物辨识,依照FID0的标准,都能够当作身份识别认证使用。 ⑨FIDO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谷歌、黑莓、微软、阿里巴巴等诸多世界知名的公司。他们遵循一个统一的技术和安全标准,随之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比如指纹识别从一项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 ⑩设备厂商在加入FIDO联盟之后,可以在其设备中放置一颗安全芯片,保证用户的账户和信息安全。当然,用户也可以自行购买指纹识别器一类的设备。 ?指纹识别技术还不完美,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谷歌正在开发一款USB钥匙扣,用他可以直接登录账户;微软虽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亦表示正在考虑寻求代替密码的另一种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技巧点拨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 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 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说明的顺序; 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 6、开放性试题。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较明显,难点在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___的____.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两句话,哪个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观点不是特点。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诠释具体、通俗、准确、有侧重地说明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植物也唱《好汉歌》 ◇力夫 ①以描写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著称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它的主题歌——《好汉歌》因简洁、生动地颂扬了好汉精神而立即流传开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啊/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②也许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不但是人们爱唱《好汉歌》,就连一些植物也爱唱《好汉歌》,只不过它们不是用歌喉“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唱”。不信,你仔细听—— ③植物懂得情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科学家通过细致的研究还发现,植物还有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如一些植物在行为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仁爱”精神。 ④有一种原野灌木就“见利”而不忘“仁爱”。我们知道,灌木本身就是依靠扩展自己的庞大的根系来汲取水分的。但奇怪的是,当这种原野灌木的根部在土壤中深入或扩散时,快要到达“邻居”的根的地界后,便立即停止扩张。而且这种相遇并不是直接碰面,它们能够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相互识别出对方。连植物都懂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邻居的生存空间,不蓄意侵犯同伴的领地,这对那些为争夺领土而打打杀杀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 ⑤植物讲“仁爱”已经够稀奇了,但科学家还发现,一些植物还很讲“义气”。 ⑥如一些植物在受到侵害后,即使在“严重负伤”的情况下也不忘记给同伴发“遇险警戒”信号。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高希武领导的课题组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们将两株棉苗放入一个密闭玻璃容器,只对其中的一株棉苗进行啃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在对两株棉苗和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分析后,他们发现奇异现象:不但受伤的棉苗发生了防御反应,另一株没有受伤的棉苗也同样产生了防御反应。通过对植物受伤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不同时间段的定量分析,他们发现,没有受伤的棉苗所产生的防御性化学物质浓度甚至高于受伤棉苗。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这个现象表明,受伤的棉苗在抵御侵害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通知”同伴——“敌人来人”! ⑦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们还相当“讲求公道”,不但敢于“鸣不平”,即便没有被逼上“绝路”也敢于为维护“公道”而“造反”。甚至在个人或同伴“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敢于“拔刀相助”。 ⑧如土豆被人削皮时,它就会立即发出“抗议”的喊声,只是其音频人耳无法辨别罢了。如果你把西红柿的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用释放“清醒剂”的方式向你提出“抗议”,“警告”你不要再睡懒觉,快起来给它“喂水”。 ⑨科学家们认为,植物的一系列“好汉行为”不断被发现本身就说明以往人类对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包括植物与植物、植物与人类进行信息联络的通讯技术在内的许许多多未解之谜,都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破解,人类对于植物情感世界的研究也还应该更深入、更广泛。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2010年12期) 1.“类似的实验一共进行了三次,都验证了这一结果”一句中黑体的“这一结果”指什么? 2. 请简要概括,植物的“好汉行为”包括哪些现象?

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 泥土的歌唱 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10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 ⑦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 ⑧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 ⑨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⑩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2008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顺序 B. 工艺流程顺序 C. 由主到次的顺序 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 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七年级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一、说明方法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B.拟人作比较列数字 C.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二、说明文语言 1、请从下列句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2)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4)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5)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 (6)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 ..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2)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 ..靠嗅觉和听觉。 (3)人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 ..都是越用越健康。

2020详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练习附答案

说明文专题讲解 教学目的: 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复习备考效率非常重要。 教学要求: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要求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能够顺利答题。 考点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题型1:“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首括句指段首用以概括本段大意的句子) 题型2: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1::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2::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文段的开头和结尾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考查点二、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提问方式1.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例1: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答: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例2: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提问方式2: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例3: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例4: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答: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题前指导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 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 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 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 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3、说明文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阅读时要能抓住说明的对象。

说明文阅读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植物“气象员”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选自2010年第5期《百科知识》)17.选文标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下面农谚适合用于本文的一项是()(2分) A.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C.老鹰盘旋,天气转晴。 B.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D.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 19.选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链接材料: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庄稼;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 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⑦我国古代的哲人就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如果拿食品添加剂当饭吃,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所有的食品安全都涉及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限定的原因。 ⑧那么,也许有的人会说,每种食品添加剂虽然都在标准内,但是一天吃那么多食物,加在一起摄入的量还安全吗?答案是安全的,《GB2760—2014》中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其目的是确保一天吃多种食品时,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不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而这个ADI值是经过国家卫生部门评估而来的,也就是在确保不产生健康风险的情况下,以体重为基础的人体每日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量。所以即使一天吃很多种食品,也不会造成摄入的食品添加剂过量。 ⑨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会对特殊人群造成不利影响的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阿斯巴甜,在《GB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此外,像二氧化硫、硫磺、亚硫酸盐等含硫食物在婴幼儿食品中禁止使用,在可以添加的食品中也有严格的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的规定,以避免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一)有趣的彗星世界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前途似锦的光纤通信 ①唐代诗人王之涣由长安回并州(今太原)路经蒲州时,曾写了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光学方面的重要现象:第一,太阳光是白色的;第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无法对这两个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两个现象也就容易理解了。 ③太阳光为何是白色的?原来光是波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色光对应有不同的波长,太阳光大约含有300纳米到900纳米的波,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按紫、蓝、青、绿、黄、橙、红的次序排列,各种颜色的光混到一起,所以阳光呈白色。 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是所能看到的距离。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就越远。 ⑤人们在揭示了白色的奥秘之后又不断地对单色光进行研究,终于在1960年制成激光器而产生了激光。激光是一种频带很窄的单色光,是用特殊物质受激光辐射产生的。激光比白光的能量容易集中,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进行激光通信。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用小天线便可产生窄波束,光的方向集中,比探照灯要强许多倍,如同一个神枪手可瞄准5公里之外苍蝇的眼睛,激光通信的另一优点是通信容量大,一个激光通信线路,可同时供一万多对用户打电话。直接利用激光通信的方式称为大气激光通信。大气激光通信也有其缺点,主要是激光传播易受雾、雨、雪等气候影响。近年来又在大气激光通信的基础上发展了光纤通信。 ⑥光纤通信就是用纯净的高透明度玻璃做成光学纤维输线,它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粗细,让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以传输信息进行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有线的光通信,但比现在的有线电通信容量却大几万倍;况且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代替了铜、铝等金属制成的导线,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原材料比比皆是。光纤通信的另一优点是不受电磁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轻便。光纤通信目前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制造出透明纯净、传输损耗小、柔软可曲的光学纤维及其它配套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将会日益普及。可以说它是一种前程似锦的通信方式。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说明文写作也讲求详略。激光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写,激光的重要用途、激光的优点是属于___________写。详略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5. 文中第⑥段可分几层?怎么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 光纤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第⑥段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三)智能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