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常规二维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2019年食管癌放疗进展盘点

2019年食管癌放疗进展盘点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抗癌药物的应用,放射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现就2019年食管癌放疗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01、早期食管癌 1.1 内镜切除术(ER)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UMIN000000553为第1个内镜切除术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基于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确定选择性放化疗的具体方案,并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76例I期胸段食管癌患者接受了内镜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被分为3组:A组:切缘阴性且无淋巴结浸润的pT1a患者无需进一步治疗;B组:切缘阴性的pT1b患者或pT1a伴淋巴结浸润患者,给予区域淋巴结41.4 Gy照射联合化疗;C 组:切缘阳性的患者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放疗剂量50.4 Gy,原发灶局部加量9 Gy。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和顺铂联合。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0.7%(90%CI:84.0%~94.7%),标准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92.6%(90%CI:88.5%~95.2%)。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或5级)。术后同步放化疗未增加食管狭窄发生率。此项研究证实了T1b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联合选择性放化疗的有效性,且其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内镜切除术联合选择性放化疗应被视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1]。

1.2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进一步证实 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早期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对22项研究、18260例患者进行了最终分析。汇总结果表明,联合放化疗与单独化疗相比并未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HR=0.95,95%CI:0.84~1.07;P=0.41),但却降低了复发风险(HR=0.85,95%CI:0.75~0.97;P=0.01)。联合放化疗使患者完全缓解率(pCR)提高了2.8%(95%CI:2.27~3.47;P <0.001),并降低了局部复发的风险(OR=0.6,95%CI:0.39~0.91;P=0.01),但没有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OR=0.81,95%CI:0.59~1.11;P=0.19)。因此,与单纯化疗相比,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早期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虽然使患者获得了较高的完全缓解率,降低了局部复发风险,但两者中位总生存期并无显著差异[2]。早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或单纯化疗的选择仍待大型随机试验证实。 02局部晚期食管癌 2.1顺铂联合氟尿嘧啶仍为标准的化疗方案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标准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其他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探索。发表在JCO上的一篇题为《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化疗中疗效、安全性的比较》的文章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对比顺铂联合

食管癌放化疗要点

食管癌放化疗要点 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将在今年更新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指南,同时还将新发布肾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食管癌等八个指南。 一、CSCO食管癌指南将强调同步放化疗对于潜在可切除的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 1. 潜在可手术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 从2003年(9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1116个患者)至2018年(31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5496个患者)的8个荟萃分析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相比,明显提高了总生存,明显提高了R0切除率,明显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并且没有明显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 对2007年和2011年发表在Langcet oncology上的研究证实:不论腺癌还是鳞癌,潜在可手术的食管癌进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均有生存获益。 此外,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放化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术前肿瘤分期。 2. 术后的放射治疗 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包括国内研究)证实:术后放疗能提高食管癌Ⅲ期患者(T3N1M0、T4N0-1M0)OS;术后放疗提高N+患者OS,

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提高Ⅲ期患者的OS。术后放疗为预后良好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3. 局部晚期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 国内外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已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比序贯放化疗明显提高OS,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有所增加,尚可耐受;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之中。自2013年至2017年的几项临床试验研究了同步放化疗+C225的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对比同步放化疗+C225与同步放化疗的研究SCOPE-1和RTOG0436获得了阴性结果。 而我国正在进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厄洛替尼的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ENI--选择性淋巴结照射)联合厄洛替尼,2年OS为57.8%,与单纯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CFI)、同步放化疗(CFI)+厄洛替尼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放射治疗10个要点 食管癌放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此次指南提出以下几项。 1. 放疗前完善辅助检查,评估一般状况; 2. 能够手术的患者,术后是否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根据手术后的病理分期来决定; 3. 术前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标准,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再进行二次评估决定是否进行根治性手术; 4. 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首选同步放化疗,其次推荐序贯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流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流程 闫文明郁志龙张剑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随着放射治疗学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3DCRT) 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成为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保证精确的体位固定技术、定位和重复摆位是实现3DCRT 的根本措施。本文通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定位和摆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目的是探讨在肿瘤的定位和摆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3DCRT 的定位和摆位精度。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摆位 [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章标识码]A [论文编号] 1. 体位选择与固定 1.1体位选择:与常规X光模拟定位一样,CT模拟应当选择使患者感觉舒适、易坚持、易重复的体位。临床最常选择的体位是仰卧位,头颈部肿瘤双手自然下垂、头颈过伸至下颌骨下沿与床面垂直,胸腹部肿瘤考虑到可能采用左右侧野照射应将双手上举抱肘或握手柄。 1.2体位固定:头颈部固定常用热塑面罩,体部常用负压成型垫、体架+热塑体膜等。体位固定的关键是固定性好、摆位重复性好。故而必须对摆位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2. 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 CT、MRI、PET 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的目的:①获取病人信息②确定摆位标记③确定参考标记。 2.1 获取病人信息 2.1.1 扫描范围:考虑到采用非共面照射,CT扫描的范围应足够大,体部扫描的肿瘤前后各沿长4~5cm,脑部扫描时应包括整个头颅。 2.1.2 扫描层厚:根据病变大小,部位而异,一般头颈部肿瘤采用层厚3mm,体部肿瘤采用层厚5mm。 2.1.3 增强扫描:浓积在病灶及其同围的造影剂会对剂量计算产生影响,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放疗时的剂量分布之间的误差。 2.1.4 方法:把没有增强的CT和已强化的CT融合在一起。画病灶以增强CT为值,做治疗以未增强CT为准。 2.2 确定摆位标记 找3-5个体位固定不动的点,可以是骨性标记,记录其坐标值。 2.3 确定参考标记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研究进展▲ 梁 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南宁市 530021)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 【中图分类号】 R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4304(2008)10215202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 m ensi onal radi otherapy,3D2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 otherapy,I M RT)。3D2CRT的目的是使放射治疗的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以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然而,对于形状特殊的肿瘤,传统的3D2CRT无法实现三维高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这时就需要根据要求对每一射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肿瘤三维空间上的高剂量分布适形,这就是所谓I M RT。 1 原 理 调强放射治疗(I M RT)由于采用计算机逆向设计,即根据设定的靶区及各器官的剂量要求,计算所有影响剂量分布的物理参数,使高剂量区对GT V和CT V达到充分的剂量适形,并使PT V尽可能地缩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治疗增益比的效果,并能很好地遵循放疗四原则:靶区剂量准确;邻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小;保护关键器官;靶区剂量分布均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拉开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所受的照射剂量,从而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更好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控制率的目的[1]。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日臻成熟。其主要实现方式包括:二维物理补偿器、断层治疗技术、多叶光栅(multileaf colli m at or,MLC)静态调强、MLC动态调强、电磁扫描调强、二维调强准直器、独立准直器的静态调强和机器人直线加速器调强等。 2 I M RT的优点 与3D2CRT相比,I M RT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优化配置照射野内各线束的权重,使高剂量区的等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的实际形状一致,并可使PT V内的剂量分布更均匀,同时还可以在PT V边缘形成非常陡的剂量梯度。其次, I M RT可在一个计划内同时实现多个剂量水平,满足不同靶区对放射治疗剂量的要求,从而更符合肿瘤的放射生物学原则[2]。然而,I M RT技术与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及3D2C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相比,更为复杂,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物理师不仅要像传统放射治疗一样验证患者的治疗摆位,还要验证患者所受的剂量分布[3,4]。I M RT尚属于发展中的技术,逆向计算的优化算法在某些方面还不成熟,且放射治疗中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是确保治疗剂量准确的关键步骤[5,6]。3 放射治疗验证工具 目前报告的关于调强放射治疗验证的典型工具为电离室、胶片、体模、胶片扫描仪配合相应的分析软件。传统的验证方法:电离室配合胶片法,计量学验证一般包括3个测量项目: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采用胶片测量,一个治疗计划的所有射野在有机玻璃模体内形成的复合剂量分布,最后是采用胶片在干水模体中测量单个射野的强度分布,即患者相对剂量的测试及验证[7~10]。戴建荣等[7]报告针对一个患者的调强计划进行验证过程:首先在CT扫描体模传到计划系统作为标准体模,然后将经过医生确认的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移植到标准体模并计算剂量,将移植后的计划传到加速器进行验证,用电离室进行参考点的绝对剂量验证,并使用胶片进行所有射野和单个射野的相对剂量验证,最后用分析软件将计划结果和体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者差异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则认为计划可以执行并执行患者治疗,反之要找出原因并修正引起误差的原因重新验证直至误差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再执行患者治疗。上述验证程序和过程为目前被广大医生和物理师所普遍接受的通用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1]:(1)可以同时完成定位和剂量验证;(2)胶片法精度较高高可分辨0.15 mm的绝对位置误差和0.04mm的相对位置误差;(3)与常用模体相结合可以开展模体内任意平面的剂量验证;(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EP I D等先进设备相连开展实时自动验证。但是成本高、工作量大,测量结果受曝光和冲洗条件影响,且胶片不能重复利用,浪费很大。例如不同批次的胶片、不同批次的显影液定影液、同一批次不同使用时间的显影液定影液都有很大差异,胶片冲洗是胶片辐射剂量分析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胶片剂量仪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由于放射物理学中的胶片剂量测量,尤其是当胶片用于测量绝对剂量或进行刻度时的精确性要求甚高,对冲洗过程加以控制或进行必要的质量保证就非常重要[12~15]。并且用于调强验证的电离室的灵敏体积,不能简单地认为越小越好。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在使用大电离室时要考虑体积平均效应,并且测量点尽量选在剂量均匀区域;在使用小灵敏体积的电离室时要注意漏电和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根据经验传统的验证方法,同时进行上述绝对剂量验证和相对剂量验证大概需要2人3h在加速器上的测量时间和1人2h的准备及数据处理时间[7],在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加速器治疗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临床顺利实施,急需找到省时省力的更好的调强放射治疗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的方法。 0251Guangxi M edical Journal,O ct.2008,V ol.30,N o.10 ▲广西医疗卫生科研课题(桂卫科发Z2008499)

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

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目的:观察分析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 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放疗,给予试验组患者调强放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试验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后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年后的局控率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血液毒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且毒性反应较少,应于临床中考虑合理的应用与推广。 食管癌为一种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高,预后差。食管癌患者80%以上为对放射治疗敏感的鳞癌,加之多数中晚期患者已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转而选取放射治疗,但是多年来食管癌放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15%[1]。其中局部未控和复发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肿瘤细胞转移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选取优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局部控制率,遏制食管癌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和放射物理学的发展与进步,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开始产生应用,并且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基础上,发展为最新的调强放疗技术,相关研究表明,调强放疗的适形性明显优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可以解决常规放疗中靶区遗漏等问题,且不良反应较低,可考虑临床推广[3]。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本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比较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本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40.9±1 2.8)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9±2.1)个月;试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40.8±12.9)岁;病程3~15个月,平均(7.9±2.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患者尚无远处癌灶转移;(3)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4]。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放疗,通过食管钡餐透视、治疗前CT等检查确定肿瘤位置、肿瘤范围和肿瘤侵袭状况,根据中心设野原则设计三野,可结合肿瘤侵袭程度合理扩大野宽;于DT 40 Gy剂量时行食管钡餐和CT复查,具体调整设野和治疗方案,5次/周,2 Gy/次,总剂量为70 Gy,共计35次,共计7周。给予试验组患者调强放疗,指导患者行仰卧位,通过CT连续扫描和适形治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原理及其疗效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肺癌的治疗中的原理及其疗效的概括说明 发表者: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调强的原理最早由瑞典的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提出。它启发于CT成像的逆原理,即当CT X球管发出强度均匀的X线束穿过人体后,由于其组织厚度与组织密度不同,其强度分布就变成了不均匀的射线束,反向投影后形成了组织的影像。反之,如果放射治疗给于一个不均匀的射线束照射,则出来的射线束就变成均匀而投射到靶区中。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概念是指,以各种物理手段的放射治疗技术,根据肿瘤靶区的形状,通过调节和控制射线在照射野内的强度分布产生不同剂量梯度来提高对肿瘤靶区给予致死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在正常耐受剂量以下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其首先是对肿瘤靶区达到三维适形的照射,其次是使肿瘤靶区和邻近敏感器官可以获得照射剂量强度的调节。 1、实现束流调强的四种方式:(1)固定野物理方式调强——采用固定式楔形板、动态式楔形板(一维调强)、补偿器(二维调强)和IMRT调制器等方式;(2)断层(CT)式螺旋调强;(3)多叶准直器(Multi-Leave Collimator, MLC)调强——在固定野或旋转照射过程中通过MLC叶片移动式调强。例如,用V ARIAN的MLC作同中心照射,设计6~9个照射野。(4)束流调制式调强——用调节线束扫描的速度和能量而产生笔型束的射线强度,以达到调强。例如,NOMOS的Peacock System, 通常在270度的弧度内,每5度设计一个照射野,照射时作弧形动态旋转放疗。 2、适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用的治疗计划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不仅要采用精确的(正向)剂量算法,还必须有逆向的算法;(2)必须具有三维数字图象重建(DRR)的功能;(3)不仅有冠状、矢状、横断及任意斜切面图象及剂量分布显示的功能。还必须有截面剂量分布(dose profile)、积分和微分式剂量体积直方图(cDVH和dDVH)等进行定量评估计划优劣的手段。(4)安排和设计射野时,除有射野方向观视(BEV)功能外,还需要有模拟类似模拟定位机的射野选择功能。(5)治疗方案确认后,能够将射野条件送到CT模拟机进行治疗模拟。(6)治疗方案确认后,治疗条件能够传送到治疗机的计算机,包括机架、准直器、治疗床的转角与范围;射野大小、方向、MLC的叶片位置;照射过程中叶片移动范围及速度等。(7)治疗方案确认后,治疗的辅助装置如射野挡块、组织补偿等的参数能传送到相应的装置制作器上。(8)能够接收和比较治疗机射野影像系统送来的射野确认图象。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流程与计划设计技巧

精确放疗的计划设计及实施流程 1.计划设计的基本流程 1.1体位或面罩固定 病人经放疗医师确定放疗后,首先需严格的体位或面罩固定,体位固定以病人舒适、身体重复性好为主,,固定好后行定位CT扫描。 1.2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和图像信息 基本信息是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等,图像信息是模拟定位获得的人体外轮廓或人体CT断层图像,或其它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图像(MRI、PET),扫描后图像通过网络输入到TPS中。 1.3标记参考点和图像配准 标记参考点是翻动扫描图像找到CT图像在体表标记三个(十)字对应的激光在体表的位置,以此点做为坐标原点。配准图像是建立两组不用图像之间空间位置关系的过程,配准的图像可能来自同机或异机。异机是指融合的图像是在不同的机器上采集的,患者需要两次摆位,体位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配准需要人工或半自动化完成,配准的准确性可能受影响。同机是指两组图像是在一个机器上采集的,两次采集之间患者的体位无变化,配准率较高。 1.4精确定义解剖结构并给定处方剂量要求 要精确定义解剖结构一般有人体外轮廓、靶区、危及器官等,根据ICRU62号报告需要定义的靶区有肿瘤原发灶(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GTV和CTV及危及器官由主管医生

精确勾画,医生根据输入到计划系统的患者图像及其它诊断材料,结合特定的肿瘤临床表现,精确地完成这项任务,并给与靶区及危及器官的耐受剂量。PTV由计算机根据靶区外扩自动产生,外扩的大小取决于摆位误差、放疗设备误差和器官运动幅度。由物理师通过对平时治疗技师摆位后拍治疗验证片以骨性标记或DRR片图像对比定量分析后得出头部、胸部、腹部等外扩数据。 1.5采用正向或逆向方式确定射野参数 物理师检查医师勾画的靶区及危及器官无误后,根据医师提供的剂量要求设定目标函数。逆向方式是指物理师根据医师提供的剂量要求填写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及各自的重要性,用约束条件描述靶区剂量均匀度要求和正常组织耐受量要求,然后用计算机以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然后给出一组数据最优的射野参数和剂量分布,若医师满意,射野参数就确定下来;若不满意,则调整优化的射野参数,如:正常组织最大耐受量、靶区的剂量限值、以及相应的重要系数,如此反复,直至计划满意。 1.6评估治疗计划 评估治疗计划由医师和物理师共同参与,首先判断治疗计划是否能顺利实施和实施效率,其次是该计划需要满足临床的处方剂量要求,且满足临床计量学要求,评估主要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每层剂量分布,一般先看DVH图是否满足临床要求,再看三维层面上逐层评估剂量分布是否满足临床的处方剂量要求,且要注意热点和冷点的位置,如果冷点位于GTV内或热点位于重要器官内,则计

三维适形放疗流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流程 1.体位选择与固定 2.病人影像信息的采集— CT、MRI、PET 目的:1.获取病人信息2.确定摆位标记3.确定参考标记 1)获取病人信息 扫描范围: 考虑到采用非共面照射,CT扫描的范围应足够大,体部扫描的肿瘤前后各沿长4~5cm,脑部扫描时应包括整个头颅。 扫描层厚: 根据病变大小,部位而异,一般头颈部肿瘤采用层厚3mm,体部肿瘤采用层厚5mm。 增强扫描: 浓积在病灶及其同围的造影剂会对剂量计算产生影响,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放疗时的剂量分布之间的误差。 方法: 把没有增强的CT和已强化的CT融合在一起。画病灶以增强CT为值,做治疗以未增强CT为准。 2)确定摆位标记 找3-5个体位固定不动的点,可以是骨性标记,记录其坐标值。 3)确定参考标记 固定参考系: 固定头架上或埋在床里的N形线(拓能公司)如图所示:

相对参考系: 至少三个以上的点,用针或铅丝等做皮肤标记,作为参考标记点。位置选择遵从下列原则: 不因呼吸和器官及组织的运动而变化太大,在模拟机上、CT机上能显像; 对皮下脂肪层较薄的部位,体位固定器与身体形成的刚性较好,皮肤标记可设在体位固定面罩上(如头颈部肿瘤); 对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设立皮肤标记使其位移最小(如腹部肿瘤); 标记点离靶中心位置越近越好,内标记比体表标记引起的误差小; 注意的问题: 校准激光灯的重合准确性 皮肤上贴的标记物和所画的线要重合 在加速器治疗摆位时,两侧参考标记都要核对 3.射野等中心的确定与靶区及危险器官轮廓的勾画 射野等中心: 自动设置或手动设置 根据肿瘤的多少及相互关系可确定一个等中心或多个等中心 靶区及危险器官的勾画: 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在TPSxx勾画 1/4 GTV的确定: CT、MRI、PET

食管癌放疗后再放疗26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放疗后再放疗2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2T10:58:36.3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刘岩峰郭秋霞 [导读] 1.单县中心医院肿瘤科一病区 2.病案室山东省单县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可作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注意不良反应,谨慎选择该方法。 刘岩峰1 郭秋霞2 1.单县中心医院肿瘤科一病区; 2.病案室山东省单县 274300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3DCRT进行二程放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化疗联合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前3年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RR)、前3年的总生存率比对照组高,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例数、类型也比对照组要多。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可作为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方法,但是应该注意不良反应,谨慎选择该方法。 关键词:食管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化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hyperfracted and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in recurrent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radiotherapy.Method 26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who developed regional recurrence after radical radiotherapy were random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n=13).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3DCRT,the treatment group use chemoradiotherapy,To compare two groups and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adverse reaction and survival of 3 years.Result the treatment group’s RR and survival of 3 years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but more than in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3DCRT-chemothrapyrecurrent is the meathod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radiotherapy,bu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reactions and choose it carefully. [KEYWDRDS]esophagus;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chemotherapy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世界新发病例的50%以上,其中为鳞状细胞癌[1]。食管癌放疗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后局部复发或未控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在1~2年内复发[2]。对于放疗后复发患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手段,行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兴起的治疗癌症的新技术,它能够实现对肿瘤照射的精准性,最大程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现对我院26例食管癌复发患者单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6例经放疗后再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5±4.3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的方式,治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方式。所有患者KPS≥70,经食管钡餐造影、纤维食管镜、胸腹部CT检查,病理证实及影像学检查,均为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无穿孔及穿孔前征象,无远处转移,复发再程放疗时间在12月以上。 1.2 治疗方法 1.2.1三维适形放疗热体膜固定患者,仰卧位双手上举交叉抱肘,用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层厚3mm。之后将CT扫描图像传至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象重建,由医师、物理主治医师和影像科医师共同勾画靶区。临床靶体积(CTV)在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基础上向四周外扩5~10mm,上下外扩20mm,计划靶体积(PTV)为CTV外扩10mm。在模拟机下定位三野或四野照射,勾画重要危及器官,脊髓、双肺、心脏等,尽量避免或减少对重要器官的照射。物理师根据放疗处方要求制定放疗计划,要求95%等剂量覆盖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45~60Gy,中位剂量50.4Gy,每次2Gy,5周/次,肺受照射剂量20Gy,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25%,心脏受照射剂量30Gy,体积占全心体积百分比<40%。复发时间<12个月脊髓最大剂量<20Gy,复发时间≥12个月者脊髓最大剂量<40Gy。 1.2.2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基础上,根据体表面积给予紫杉醇(PTX)+顺铂(DDP)方案,放疗当天同步开始化疗。静脉滴入紫杉醇50mg/m2,顺铂20mg/m2,3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并给予止吐、保肝支持治疗。放疗结束后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增加1~2个周期。 1.3 结果判定标准 疗效的评价采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3]。不良反应采用1992年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为0~4级[4]。 2结果 对照组13例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7例,无进展或恶化4例。治疗组13例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6例,无进展或恶化2例;对照组前3年总生存率为23.08%,治疗组前3年总生存率为38.4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食管穿孔1例,放射性食管炎2例,放射性肺损伤1例;治疗组患者:食管穿孔2例,放射性食管炎2例,放射性肺损伤2例,骨髓抑制2例,心脏损伤1例。 3讨论 方疗是食管癌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精准性大大提高,因其照射野形状可与肿瘤形状保持基本一致,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正常组织受到照射伤害。单纯再程放疗通常无法阻止肿瘤的远处转移,而化疗可以防止远处转移,因此放化疗相结合已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发展趋势。根据本研究得出联合化疗较单纯再程放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高,但由于样本数量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总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当前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koizumih A,Minamid J.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with complet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and/or radiation therapy:A questionaire survey in Japan[J].Clin Oncol,20016(3):132-137.

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

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 [摘要] 目的:探讨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29例体部肿瘤患者均采用双螺旋CT模拟激光定位扫描,由网络系统将扫描图像输送到北京大恒公司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计划,用能量6 MV直线加速器实施治疗计划。结果: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27.6%(8/29),部分缓解65.5%(19/29),无变化6.9%(2/29),总有效率为93.1%,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并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结论:临床治疗中一些措施切实可行,可达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质量控制的要求。 [关键词] 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 早期体部肿瘤患者的首选是手术治疗。对于年老体弱,不愿意或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技术,它通过多个共面或非共面照射野,使放疗等剂量分布的形状与靶区(病变)的形状在三维方面上一致,同时避免了对周围重要器官的照射,在提高肿瘤局控率的同时,降低了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1]。要保证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精确实施,必须要满足其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我院根据自身设备条件,对体部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在CT定位、勾画靶区及准确摆位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2月,29例均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体部肿瘤患者。其中,胸部肿瘤14例(肺癌9例,食管癌5例),腹部肿瘤6例(胰腺癌3例、肝癌3例),盆腔肿瘤9例(直肠癌4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1例、膀胱癌2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9~73岁,平均51岁,卡氏评分≥60分。全部患者采用北京大恒公司计划系统和能量6 MV医能直线加速器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精确定位定位前仔细阅读CT片,明确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和易辨别的骨性位置关系。先将体模平辅于定位床上,以病人舒适同时又有利于治疗的姿势(俯卧或仰卧)于体模上,告诉病人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抽吸真空至体模坚硬固定。29例患者均采用双螺旋CT模拟激光定位扫描,将扫描参考中心尽可能靠近靶区中心或附近骨性标志位置,同时在身体两侧等中心平面处按激光十字线放置三个直径为2 mm的金属球。扫描包括靶区上下一定距离,肿瘤区域层距3~5 mm,通常40~60层,由网络系统将扫描图像输送到治疗计划系统工作站,进行正常组织和靶区三维影像重建。 1.2.2 精确计划先由放疗医生勾画出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重要组织器官,物理师勾画体表轮廓和计划靶区体积(PTV)。根据医生要求做出精确的计划设计,得到一个3~6野共面和非共面的治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等剂量曲线的分布,

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1T14:23:04.7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1期作者:曹运新 [导读] 目的探讨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探讨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于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3D—IMRT)的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接受TC化疗进行联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并发症,包括肺损伤、食管炎、皮炎、神经炎的发生状况;并观察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FS与总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而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TC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C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on NSCLC. Methods to select 60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as the research object,60 cases were in January 2015 to July 2017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will b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each 30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using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3 d - IMR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C chemotherapy for joint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lung injury,esophagitis,dermatitis and neuritis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The un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PFS and total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C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3d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can not only prolong the patient'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eriod,bu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and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great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TC chemotherapy;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类并且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85%以上的肺癌为NSCLC即非小细胞肺癌。且由于受到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病龄呈现低龄化趋势,但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1]。由于NSCLC的肿瘤细胞具有扩散晚、增殖慢的特点,致使约70%的NSCLC患者在最终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2]。目前,临床上治疗NSCLC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化疗和放疗,3D-IMRT即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放疗方式,其CT影像能够全方位检测放疗状况,放疗方案更加合理[3]。TC化疗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种化疗方式,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式。但是化疗、放疗对患者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如由于食管鳞状上皮的敏感性导致被放疗、化疗的患者极易发生炎症甚至致使食管穿孔,因此,患者选取合理的放疗、化疗方案极为关键。本研究就TC化疗方案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开展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于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均符合 NSCLC诊断标准的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哺乳期孕产妇等,且近期均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介于 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50.73±4.12)岁;Ⅱ期20例,Ⅲ期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介于38~61岁,平均年龄(49.93±5.22)岁;Ⅱ期18例,Ⅲ期12例。参与本研究所有NSCLC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措施;所用仪器: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的数字化双光子高档直线加速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美国CMS公司的3D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方法从胸廓到膈肌进行层厚4 mm的CT扫描,进行图像重建,勾勒出淋巴结转移区和肿瘤靶区,并以淋巴结转移区和肿瘤靶区为范围再外放 10 mm作为放疗区,勾勒出周围组织包括心脏、脊髓、食管、肺部等。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64 ~70 Gy;适形调强放疗,70 ~76 Gy。患者接受化疗第1天就开始放疗,若放疗、化疗在同一天则先进行放疗后进行化疗。治疗连续进行6周,每周5次,每次一小时。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接受TC化疗进行联合治疗。将135 mg/m 2的紫杉醇进行静脉3小时,每次在500ml质量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融入15 mg卡铂进行静脉注射。一天为一个疗程,连续2天。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放射性并发症包括肺、食管炎、皮炎、神经炎的发生状况;观察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FS(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放射性并发症发病率:肺损伤、神经炎、皮炎、食管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0.00%、23.33%、10.00%、16.67%。对照组放射性

放射治疗中适形和调强的定义和区别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定义和区别? 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T,3D-CRT〕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部位复杂,放射治疗照射野应该包括全部肿瘤组织和淋巴引流区以及一定范围的外周边缘,也称安全边缘。要达到射线体积与靶体积形状一致、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不必要照射的要求,绝大多数照射野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在过去的临床放疗实践中,一般采用低溶点铅挡块技术实施不规则照射野的放疗。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有人在二维放疗计划的指导下,应用半自动的原始多叶光栅(MLC)技术或者低溶点铅挡块,采用多个不规则照射野实施最原始的适形放疗,这一技术在临床一直沿用至今已半个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放射物理学家用更先进的多叶光栅代替手工制作的铅挡块以达到对射线的塑形目的,用计算机控制多叶光栅的塑形性,可根据不同视角靶体积的形状,在加速器机架旋转时变换叶片的方位调整照射野形状,使其完全自动化。将适形放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影像诊断图像的计算机处理使得人体内的放疗靶区和邻近的重要组织器官可以三维重建,因而实现了临床上以三维放疗计划指导下的三维适形放疗。目前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医院及肿瘤治疗中心用于放射肿瘤的临床实践,并逐渐被纳入常规应用。 实现对躯干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定位技术要求比较复杂,与头颈部肿瘤放疗技术比较,由于胸腹部生理运动影响影像的三维重建和放疗计划的精确度,另外,躯干部肿瘤体积较大,治疗体积也大;再者躯干部肿瘤的放疗靶体积形状一般不规则。因此,对躯干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要求比较高。ICRU50号报告对肿瘤体积、临床靶体积、计划靶体积、治疗处方的规范化作了详细说明。广义上讲,在三维影像重建的基础上、在三维治疗计划指导下实施的射线剂量体积与靶体积形状相一致的放疗都应称为三维适形放疗。但是利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糸统实施头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疗与躯干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设备和附属器具有所不同,操作技术方面也有一些差别,许多文献报告中一般将用SRS 系统进行头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称为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而称采用体部固定架、MLC或低溶点铅挡块实施的躯干肿瘤的放疗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实际上SRS、FSRT、SRT、3D-CRT以及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Stereotactic brachtherapy,STB〕都应属于立体定向放疗的范畴。三维适形放疗的实施主要靠如下4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1〕多叶光栅系统MLC,它的种类有多种,有手动、半自功和全自动。它的叶片大小和数目也不尽相同。MLC糸统的用途是:代替铅挡块;简化不规则照射野的塑形过程,从而可以增加照射野的数目以改善对正常器官结构的屏蔽;应用多叶光栅的静止照射野和单一机架角度可用于调整线束平整度;叶片可在机架旋转时移动以适应对不规肿瘤形状的动态调整。 〔2〕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在CT影像三维重建基础上的治疗显示。如线束视角显示〔Beameye view,BEV〕功能可以显示在任意射线入射角度时,照射野形状和肿瘤形状的符合程度以及对邻近关键结构的屏蔽情况,是实现“适形照射”的关键功能。治疗方位的显示〔Room-view,RV〕功能,可以显示在治疗室内任何方位所见的治疗情况,这一功能补偿了线束视角显示BEV的不足,尤其是设定射线等中心深度时能同时显示多个线束,可以对治疗技术作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