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标准

基本要求:

1、体现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体现“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标准。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合理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切实有效。

3、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课型结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教学方法、策略等多样有效。将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重视生成性资源。

4、具有完整教案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课型、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结构完整,步骤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板书板图规范、直观。

5、展现真实的教学过程。

具体要求: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合理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习题设计

包括题目素材、案例、例题、应用性题目、训练题目、达标题、课后巩固性作业、预习题目等。题目要适量、典型、有层次性,要按照A类基础巩固题,B类中等难度题,C类较高难度题准备上述各类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七、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陇县温水镇中心小学王焕成 摘要::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活选取素材。 关键词: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评估指标 A 级 B 级 等级C 级 评分 1. 教学目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要求恰思路较清晰,目的较明思路不清晰,目的不明确,及要求当,具体清晰。确,要求较适当。要求不准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教学内容紧扣课程标准,并以未能紧扣课程标准,因材2.紧扣课程 标准,明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为依据, 较前者略有不足 施教做得欠缺,重点、难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知识点点不够明确,知识点安排 重点、难点 安排有系统性。较凌乱。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授课内容设计完整,教学环节设计较完整,教学环节安授课内容设计不完整,教3.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时间分配合理、科排较得当,时间分配较合学环节安排不得当,时间 学。理、科学。分配不合理。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使用教具恰当,恰当应用现代使用教具较恰当,较恰当尚能恰当使用教具,现代 4.教学手段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能体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化教学手段使用不熟练,启发式、研讨式。学方法较能体现启发式、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做 研讨式。的不够。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5. 教学内容内容准确完整,充分反映课程内容较准确完整,能参阅内容欠准确,未参阅中外基本内容,参阅中外文资料,中、外文资料,引入新进文资料。 及扩充新进 引入新进展拓宽内容,注重理展拓宽内容。 展内容 论联系实际。 20 分17 分—20 分9 分—16 分8 分≤ 6.作业或按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思考布置了作业或思考题未布置作业或思考题 思考题题,形式和数量适当。 5 分 5 分 3 分 1 分 7.课后分课后自我总结分析全面、客观、课后总结分析欠全面课后总结分析不全面 析正确。 10 分8 分—10 分 5 分—7 分 4 分≤ 备课完整,教案要素齐全,教备课要素较完整,教案书备课要素有缺陷,教案书8.教案的案书写文字通顺,格式规范,写文字较通顺,格式有个写文字欠通顺,格式错误规范性标点符号正确,条理清楚。别错误,标点符号有用不较多,标点符号使用有错, 恰之处,条理欠清楚。条理不清楚。 15 分12 分—15 分8 分—11 分7 分≤ 特色( 10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能体现教师的教 分)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总评分等级:得分评语

优秀教案评比方案

优秀教案评比方案 三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优秀教案评比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全校教师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熟悉教学业务,争创教学典范,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案检查及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评审组成员 组长: 周明江 副组长:李杰 成员:余朝军王顶乾王松张炳灯韦毅孔萍二、教案编写规范要求: 1、教案内容包括课题、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五、三课堂教学法步骤)、课后总结(体会、得失分析、改进)。 2、教案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3、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在相应的知识点渗透法制教育。 5、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6、教案中既能体现我校的办学思想,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我校“五.三”课堂教法落到实处。 7、能恰当合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8、作业适宜,并提出质和量的要求。 9、教学反思具体。(思得、思失、思改)

三、参评范围及教案要求 1、学校全体教师 2、评分标准见评分表(附表)。 四、评选办法及要求: 1、在11月20日(星期三)下午放学前,每个老师教案交到各学科组,不交的记教师缺3节教案。 2、各学科组长在11月21日上午,把本组教师的教案作好登记并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11月21日放学后组织评选。 五、奖励办法: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学校向获奖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优秀教案进行展示。对写得不好的教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公示。 附:三塘中学优秀教案评分表 三塘中学优秀教案评分表 教师任教学科 序号评比标准分值得分 教案格式规范,书写认真,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1 15分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2 10分确,切合学生实际。 教案更新及时,特别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3 15分更新,上过课的教案应有课后反思,反思到位,认真。 教案要新颖,特别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要体现4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体10分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 为了全面推进课程实施,提升教学效能,深化特色品牌建设,大面积提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如下:

一、重要意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优秀教案是高效上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继续深化常规管理“学、查、纠”活动,坚持规范与创新策略,推进科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高青年教师、薄弱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推特色教师、特色课堂、特色学科、特色学校创建,以及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求真务实思想和效能化原则,以课程方案为指导,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准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提升课堂教学育人效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秀教案评选为抓手,拉动学校常规教学研究环节的深化、细化、精致化。通过有效推广学习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坚持源于课堂实践,优中选优,持续完善的原则,确保征集教案精益求精、实用好用。 三、评选范围 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学科。 四、基本要求 (一)目标要求 1. 体现课堂教学全面育人功能。

教案能够引领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跟进目标,以学定教、优化导学,以学评教、全面育人;能够引领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思维能力。 2.体现教师精心备课、上课和作业教学水平。 教师备课,做到“七备”:依据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及备课程资源,精心编制教学详案。着力优化七项教学设计:导学流程、教师精讲、教学问题(活动)、巩固训练、拓展性资源、教学条件、评价检测等。 (二)内容要求 1.体例要素:课题、课时、课型、执教者、模式、教具、目标、过程、板书、反思、课件等。 2.重点内容 ①精细导向。即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层次性、具体性,呈现为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探究点、训练点、考试点、易错点、易混点和拓展点等。 ②精彩导讲。即教师精讲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激励性,着力做好导入语、组织语、设问语、讲解语、总结语、整合语、提炼语、故事语、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作业教学语等。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

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 (10) 6、除法竖式——严蔚 (12) 7、观察物体——刘倩 (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 (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 (20) 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 (23) 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 (25) 12、认识分数——陈芝娟 (28) 13、认识分数——孔祥华 (30) 14、平均数——虞益锋 (33) 15、找规律——胡晓颖 (35) 16、找规律——王春晴 (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 (42) 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 (44) 19、认识负数——顾娟 (46) 20、认识负数——傅燕娟 (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尹素文 (51) 22、找规律——孙春育 (53) 23、认识公顷——梅志华 (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刘国文 (57) 25、认识比——吴存明 (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徐志刚 (62) 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 (64)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教案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 页例3。 执教:津市市灵泉中心小学唐燕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 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运用乘 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因此, 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没得到充分 的发展。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问题情境,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和学习 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和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能力。本课学习中,用启 发和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 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 体全过程参和,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 解数学规律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在学习乘法分 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运用这个运算定律,但大多数学生很难用准 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

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当 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 的数学王国,你们愿意吗?我先到口算殿看一看吧。 口算: 最后二题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呢?其实我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结果!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口算训练的同时, 为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打细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精打细算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2.探究计算方法。

优秀教案评比方案

2015年门源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优质教案评比方案 根据州教育学会、州教研室《关于举办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案设计评选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各教师备课质量,推进游戏贯穿于每日活动,保证保育教育更高效的开展。我园定于2015年3月30日开展幼儿园优质教案评比活动,特订定本方案。 一、上交教案时间:各教师在检查评比之前务必交到我园教务处。 三、优秀教案评比要求: 1、评比细则: (1)教案完整、无缺页、补页; (2)教案书写工整、格式正确、设计有创新; (3)教案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4)教学步骤合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具体时间分配合理;(5)教案有多媒体课件及直观教具、挂图和幼儿游戏活动设计;(6)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课时安排合理; (7)板书设计新颖、(体育课的场地安排)合理; (8)结合本课教学实际所写的教学反思; 2、评比流程

(1)各评委教师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评比的标准的仔细审阅教案。 (2)个人对认定出优秀教案定性后打出分值;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出平均分得出优秀教案等级名次。 (3)获奖的优秀教案,有本园统一发放园级荣誉证书,并将所有参赛教案上报县教研室参加全州优秀教案大赛。 四、评委组(书面教案): 组长:李玉琴(园长) 成员:马云玲、聂生秀、杨红梅、马占慧 五、评比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六、名额分配: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8名。八、评比时间: 评比时间:2015年3月30日下午。 二〇一五年三月三十日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3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把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及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今天是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大肥羊学校”参观。 走进校门,就看见校长慢羊羊在给大家出口算题。我们和他们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1、出示: 30×2 500×3 2000×4 2000×4你都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都是从个位乘起的,你为什么不从个位乘起啊?

我们先算2×4,就是把2000看成了2个千,2个千乘4等于8个千,所以是8000。 问:想一想,在计算着三道题的时候我们是怎么算的? (都是把多位数乘一位数变成了一位数乘一位数。) 这里,“变”在数学里叫做转化。(板书:转化) 2、师:同学们算得这么快,校长非常高兴,亲自带大家去参观学校的图书 馆。(出示课件) 校长说——我们学校打算再买一些图书,您们愿意帮我算算价钱吗? 出示课件: 学校图书馆买了3本《365夜故事》,每本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列式。 估算。 师:28×3到底等于多少呢? 请你把这道题笔算出来。 注意:为了节约时间。只列式并笔算,不写答题。 师:找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竖式。 师:你算得和他一样吗?那我们再跟估算的结果比较一下,还是比较接近的。 这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今天我们继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资料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计设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份,每人分得多少?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

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草案) 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2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 2012年3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 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个。为什么呢? 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垂直与平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 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 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 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数山有路趣为径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苏教版教材中有关“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之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方法。本课时内容不仅为本单元学习几分之几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了根基。因此,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直接干扰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从分数的份数定义入手,始终关注每份和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强调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从而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教学上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由于分的是一些具象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他们比较关注表示的个数与总个数的关系,而忽略了表示的份数与平均分的份数的关系,因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知识逻辑的“序”和学生认知的“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个台阶地“拾级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