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及表单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及表单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及表单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二、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行无痛宫腔镜检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天

日期

住院前

(门诊)

住院第1天

(术前1日-手术日)

住院第1-2天

(术后第1-2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开术前相关化验检

□评估病情,开住院单

□通知住院处

□通知病房

□问病史,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及上级医师

查房

□完成医嘱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

手术期注意事项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

□术后向患者及家属交

待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及

手术记录

□观察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嘱患者下地活动

□观察阴道流血及腹痛

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

院后注意事项

□完成出院病程记录

□出院

□定期复查

重点医嘱□血常规、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电

解质;

□血型、凝血功能;

□输血相关感染性疾

病筛查(乙肝、丙

肝、艾滋病、梅毒

等);

□妇科超声;

□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宫颈癌筛查;

□心电图。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根据

病情决定护理级别

□饮食◎术前8小时禁

食水

□术后6小时禁食水

临时医嘱:

□手术医嘱,静脉复合

麻醉下行宫腔镜检

查术

□输液根据病情决定

□预防用抗菌药物

□止痛、止吐、止血药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根据

病情决定护理级别

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今日出院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

□术前相关检查指导

□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

事项

□麻醉后注意事项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术后活动指导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术后性生活指导

□指导介绍出院手续

□遵医嘱定期复查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经行腹痛临床路径精编

经行腹痛临床路径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 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TCD编码:BFY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痛经(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63-266) 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痛坠胀,伴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全身不适症状。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乐杰.妇产科学[M].第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47)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为主, 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连续3 次以上, 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 生殖系统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 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型: 经行不畅, 常于经前1-2 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 疼痛较剧, 拒按, 或有胸闷、乳房胀痛、两胁胀痛, 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 下血后疼痛缓解, 脉沉涩或弦, 舌质暗或有瘀斑。 寒湿凝滞型:平时多坐卧湿地, 或经期有淋雨涉水史, 或有过食寒凉生饮史。经行时出现小腹冷痛, 喜暖, 经水排出不畅, 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得热则缓, 面色青紫,四肢不温,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紧。 气血亏虚型: 平时虚弱多病, 行经时小腹疼痛绵绵不休, 腹痛多在经后, 小腹柔软,喜按, 经量少, 质清稀, 伴有腰酸肢倦,面色无华, 头晕心悸, 舌淡, 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上述原发性痛经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2.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28+7)天。 3. 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疼痛评分分值>3。

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标准

妇科宫腔镜诊治规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能。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能。 一、宫腔镜检查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可疑宫腔的病变,均为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宫腔占位性病变。 3.宫节育器异常及宫异物。 4.不孕、不育。 5.宫腔粘连。 6.子宫畸形。 7.宫腔影像学检查异常。 8.宫腔镜术后相关评估。 9.阴道排液和(或)幼女阴道异物。 10.子宫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无。 2.相对禁忌:(1)体温>37.5℃:(2)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3)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4)近期发生子宫穿孔;(5>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 (6)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7)严重的、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二、宮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无生育要求而有保留子宫的愿望。 2.子宫膜息肉。 3.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 4.宫腔粘连。 5.子宫畸形。 6.宫腔异物。 7.与妊娠相关的宫腔病变。 8.子宫膜异常增生。 9.幼女阴道异物。 (二)禁忌证 与宫腔镜检查术相同。 三、术前评估 (一)宫腔镜检查 l.排除严重、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证。 2.血尿常规、HBsAg、丙型肝炎(丙肝)抗体、1-U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阴道分泌物常规。 3.心电图。

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观察 发表时间:2018-01-16T14:23:03.78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作者:王明慧 [导读] 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宫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麻醉效果较好,苏醒及时,且术后镇痛效果显著。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医院 1665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9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相关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30 min腹痛VAS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唤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离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宫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麻醉效果较好,苏醒及时,且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剂量;地佐辛;丙泊酚;宫腔镜;麻醉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anaesthesia using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in hysteroscopic surgery.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90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pofol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reatment.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anesthesia,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R and the VAS score of abdominal pain after 30 mi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dosage of propofol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bservation group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and awake time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he time from the hospita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dverse re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6.7%(4/4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ere 22.2%(10/4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VAS sco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dezoci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for hysteroscopy has high clinical value,better,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recovery time,analgesic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is significant,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ose;dezocin;Propofol;hysteroscopy;anesthetic effect 宫腔镜手术室一种多见于门诊进行的手术时间短、刺激强度大的手术,在扩宫和刮宫时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或疼痛,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地佐辛是一种不良反应小、镇痛效果较好的麻醉药;丙泊酚是一种代谢快、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小的静脉麻醉药物[2]。为了进一步探究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情况,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对比观察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与单纯采取丙泊酚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收治的9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为(36.2±2.9)岁,体重47~78 kg,平均体重为(60.8±5.7)kg。对照组患者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为(35.5±2.6)岁;体重46~77 kg,平均体重为(61.4±5.3)kg。所有患者ASA分级为I级和II级,且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心肺脑疾病以及地佐辛、丙泊酚或其他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嘱咐禁食、禁饮6~8 h,取患者截石位开放上肢静脉,并给予患者鼻导管进行吸氧2 L/min,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及动脉压。对照组单纯给予地佐辛2 mg/kg,静脉滴注,待患者入睡后进行手术。观察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静脉滴注,5 min之后给予丙泊酚2 mg/kg联合丙泊酚2 mg/kg进行静脉滴注,待患者入睡后进行手术。两组患者若术中出现肢体扭动或皱眉等情况,则考虑加用丙泊酚0.5 mg/kg。术毕叫醒患者,在恢复室等待患者清醒,完全清醒后由家属陪同回家。 1.3 评分标准 Prince-Henry评分标准:0分:患者咳嗽时未出现疼痛;1分:咳嗽时稍有疼痛;2分:深呼吸时伴随疼痛,安静状态下无疼痛;3分:静息时伴疼痛,但可以忍受;4分:静息时伴随剧烈疼痛,无法忍受[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唤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离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30min腹痛VAS评分情况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158例应用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静脉麻醉,另一组不做任何处理,从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操作时间(主要评价进入宫腔时间)及术后调查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心率较对照组降低,进入宫腔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满意度高,两组之间术前心率及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可缩短宫腔镜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操作方便、过程易控制,值得推广。 标签:静脉麻醉;宫腔镜手术;微创 随着微创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诊疗技术得到发展,宫腔镜即是近年新兴的诊疗手段之一,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使得原来创伤大、风险大的手术得以轻松解决。本院自2000年引进宫腔镜以来,将其应用于不孕檢查,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中隔切除术,尤其在通过与麻醉师的配合,将静脉麻醉应用到该项诊疗技术中来,为广大患者解决了病痛,提高了手术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或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6例行宫腔镜检查,34例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TCRP),16例行子宫中隔切除,12例行黏膜下肌瘤剔除。按实施不同宫腔镜操作进行分类后,按分类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宫腔镜检查52例、TCRP19例、子宫中隔切除9例、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剔除6例),术前签署麻醉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给予静脉麻醉;对照组72例(宫腔镜检查44例、TCRP15例、子宫中隔切除7例、宫腔镜下黏膜下肌瘤剔除6例)不做任何处理。患者年龄在26~40岁之间,体重具有可比性,操作均选取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无静脉麻醉禁忌。 1.2 方法 治疗组:常规行心电监测并面罩吸氧,静脉给予枸橼酸芬太尼0.05~0.10 μg/kg诱导,缓慢推注丙泊酚0.8~1.3 mg/kg,待患者入睡后开始操作。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测并面罩吸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5 min、术中(镜头进入宫腔瞬间)和术后5 min心率,术前5 min、术后5 min SpO2,宫腔镜自宫口进入宫腔时间,手术满意度评价(是否愿意再次行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 2.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手术码:65.25 54.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体检发现卵巢肿瘤或出现月经异常 2.体征: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三.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卵巢畸胎瘤诊断明确; 1)主诉:体检发现卵巢包块或出现月经异常; 2)专科检查: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4)肿瘤标记物未提示恶性可能;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无明显异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疾病编码; 2.备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BCA)+ 凝血4项(PATF)、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LCT;(非社保病人可增加HC-2) 3.STD+BV; 4.住院生化、血型鉴定;

5.免疫四项; 6.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7.B超(盆腔);(非社保病人可增加腹部B超) 8.肿瘤12项检查; 9.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性激素六项、阴道镜、宫腔镜),有月经异常者必须行宫腔镜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原则上选择头孢一、二代,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 G-杆菌可用氨曲南。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 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总的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必要时用止血药物;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 2.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总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能超过24小时。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01X年最新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无痛宫腔镜检查(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二、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行无痛宫腔镜检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宫腔镜手术操作规程word精品

宫腔镜手术操作规程 一、适应证 1、不规则子宫出血,曾行诊刮术而未明确诊断或激素治疗无效者。 2、检查不孕症的原因或习惯性流产,检查子宫颈内口有无缺陷。 3、疑有黏膜下子宫肌瘤、息肉、子宫畸形或宫腔粘连。 4、宫腔异物的寻找或取出。 5、子宫内膜癌可在宫腔镜下见癌的分布及深度,以及决定治疗方案。 6、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粘堵术或取节育环困难者,可找到原因、准确安全地取出。 二、宫腔镜设备 1 内镜的照明系统:包括泠光源和光纤维。 2 内镜的视频系统:光学转换器、摄像机、彩色监视器、图像记录系统。 3 膨宫系统:全自动膨宫机,面板上有预设宫腔内压力、流量及流速。超过预设值即可报警。 4 动力系统:高频电刀 三、宫腔镜手术器械: 1 宫腔镜电切镜 (1)镜头:有0°、12°、30°等不同规格,一般选用12°和30°镜头。 (2)操作手架:手架上有弹性把手,可控制电极操作,另外还有插入镜头和作用电极的孔道。 (3)电切镜镜鞘:分内、外鞘,外鞘直径在8— 9mm,前端有筛状小空供液体流出,内鞘喙部镶有谢面陶瓷绝缘装置。 (4)闭孔器:是镜鞘的内心,可闭塞电切镜喙部的窗口,便于镜鞘插入宫腔。 2、作用电极:有环形电极、滚球电极、汽化电极。 3、辅助器械:阴道拉钩、窥阴器、宫颈钳、宫颈扩张器、导尿管、吸引器、3000ml 袋装等渗盐水。 四、宫腔镜手术操作规程 1、麻醉:宫腔镜手术的麻醉要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和手术难度以及病人的健康状况来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监测内容。通常选用的麻醉方法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全身麻醉。 2、体位:膀胱截石位 3、常规方法冲洗消毒外阴、阴道。外阴铺盖无菌巾。 4、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及附件情况。用窥阴器扩张阴道,暴露子宫颈。用0.5%碘伏消毒宫颈后,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给予牵引,消毒子宫颈管。用子宫探条探查子宫位置和深度,并用扩宫器扩张宫颈。 5、连接仪器,调整各参数至正常范围,准备好膨宫液,即42C±3000ml等渗盐水,并设 定好膨宫压力在80 ----- 120mmhg ,流量200 ---- 300mmhg/min 。经控压膨宫装置将宫腔镜进水 孔道与膨宫液相连,将光纤与冷光源连接好,打开电源并调节到合适的亮度。将宫腔镜上的限位器固定在探得的宫腔深度处。排尽镜管及连接管中气泡,将宫腔镜顺宫腔方向插入到子宫颈内口,打开控压膨宫装置的电源,在设定压力下注入膨宫液,待镜体排孔流出的液体清亮后,将镜体朝子宫腔内推进,待子宫腔充分扩展后即可进行观察。 6、在电视监视系统下按顺序检查子宫后、前、侧壁和宫底、子宫角以及输卵管子宫口各部 分,根据需要需在宫腔镜下做相应的手术治疗。在检查中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子宫内异常或病变。最后在缓慢退出镜管时仔细观察子宫颈内口和子宫颈管。检查完毕后,根据需要再在宫腔镜下做相应的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息肉摘除、子宫内异物取出、子宫内 粘连分解、子宫纵隔切开等。 7、手术完成后,关闭各仪器电源。记录膨宫液用量。并将仪器归位。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一、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ICD10: N85.0/N85.1/N85.9)主要手术为宫腔镜手术(68.12)无宫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异常子宫出血,或无症状查体发现,无严重合并症。 2.体征:子宫正常或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考虑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有宫腔镜手术指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超声发现宫腔占位;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85.901子宫内膜病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8.超声检查。 9.宫颈癌筛查。 10.阴道感染相关检查。 11.其他情况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静脉全麻。 2.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包括阿托品、速尿、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 3.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病理结果回报情况决定。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阴道出血不多。 2.体温正常,血色素≥8g/L。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患者阴道出血多,不能进行宫腔镜手术。 2.因患者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血发热、阴道出血多、血色素低等情况,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病理结果回报为恶性。 5.出现手术并发症。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妇科宫腔镜的技术优势及治疗适应症 来安县家宁医院妇产科 一宫腔镜的技术优势? 1 宫腔镜是一种新兴的微创妇科诊疗技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在完全无痛情况下,可直接清楚地观察患者宫腔内情况,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而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致病因素,同时对异常情况做手术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二、宫腔镜针对不孕患者的主要作用 1、可以清楚的观察不孕患者宫腔内情况,了解有无导致不孕的宫腔内因素,同时可对异常情况做必要的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宫腔粘连分离等。 2、可以做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检查输卵管的通畅性,如发现输卵管通而不畅或阻塞,可同时做疏通治疗,效果非常好。 三、宫腔镜检查适应症 对疑有任何形式的宫腔内病变或需要对宫腔内病变做出诊断及治疗者,均为宫腔内检查的适应症。1、异常子宫出血、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经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月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不规则流血,以及绝经前后子宫出血,是宫腔镜检查的主要适应症。 2、异常宫腔内声像学所见,宫腔镜检查可以对宫腔内病变进行确认、定位、对可疑之处还可定位活检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查。不育症(不孕、习惯性流产)观察宫腔及输卵管开口的解剖学形态,是否存在子宫畸形、宫壁粘连、粘膜肌瘤等。观察子宫内膜的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内膜增生或内膜息肉。 3、三苯氧胺或HRT等激素治疗引起的生理或特殊改变。 4、继发痛经、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宫内异常,宫腔镜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5、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观察有无侵犯颈管的粘连面。 6、子宫肌瘤,为多发性子宫肌瘤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进行宫腔镜检查,确定有无粘膜下肌瘤。 7、检查宫内节育器,观察节育器的位置是否正常。 8、阴道异常排液。 三、宫腔镜手术适应症 1、子宫内膜切除术—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排出恶性疾患0子宫8-9周妊娠大小,子宫10-12CM 2、子宫肌瘤切除术—粘膜下肌瘤4—5cm,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子宫限于10周妊娠大小,宫腔限于12cm。 3、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除外息肉恶性变。 4、有症状的子宫完全纵隔和不完全纵隔。 5、有症状的宫腔粘连患者。 6、宫腔镜宫腔内异物取出—包括:IUD、胚物、胎骨、存留的缝线等。 7、宫颈电切术—宫颈炎、宫颈息肉等。 四、宫腔镜检查与治疗具有如下优点 1、不需开腹手术,方法简易、安全、经济,效果满意; 2、可减少输卵管假阻塞现象,能明确的分侧检查输卵管通畅度,尤其适用于输卵管通而不畅(管腔内部分粘连)或近端阻塞者; 3、如在B超或腹腔镜监视下检查,能观察到输卵管有无膨胀、伞端是否有液体流出及流出的形态等,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宫腔镜检查的适应症及 禁忌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妇科宫腔镜的技术优势及治疗适应症 来安县家宁医院妇产科 一宫腔镜的技术优势 1 宫腔镜是一种新兴的微创妇科诊疗技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在完全无痛情况下,可直接清楚地观察患者宫腔内情况,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而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致病因素,同时对异常情况做手术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二、宫腔镜针对不孕患者的主要作用 1、可以清楚的观察不孕患者宫腔内情况,了解有无导致不孕的宫腔内因素,同时可对异常情况做必要的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剔除、宫腔粘连分离等。 2、可以做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检查输卵管的通畅性,如发现输卵管通而不畅或阻塞,可同时做疏通治疗,效果非常好。三、宫腔镜检查适应症 对疑有任何形式的宫腔内病变或需要对宫腔内病变做出诊断及治疗者,均为宫腔内检查的适应症。

1、异常子宫出血、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经后出现的异常出血,月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不规则流血,以及绝经前后子宫出血,是宫腔镜检查的主要适应症。 2、异常宫腔内声像学所见,宫腔镜检查可以对宫腔内病变进行确认、定位、对可疑之处还可定位活检进行组织细胞学检查。不育症(不孕、习惯性流产)观察宫腔及输卵管开口的解剖学形态,是否存在子宫畸形、宫壁粘连、粘膜肌瘤等。观察子宫内膜的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内膜增生或内膜息肉。 3、三苯氧胺或HRT等激素治疗引起的生理或特殊改变。 4、继发痛经、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宫内异常,宫腔镜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5、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观察有无侵犯颈管的粘连面。 6、子宫肌瘤,为多发性子宫肌瘤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进行宫腔镜检查,确定有无粘膜下肌瘤。 7、检查宫内节育器,观察节育器的位置是否正常。 8、阴道异常排液。 三、宫腔镜手术适应症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

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 (2010-07-04 14:29:32) 转载原文 叵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宫腔镜手术记录模板作者:wzzblog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 手术日期参加手术人员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 术前诊断:子宫颈赘生物(子宫粘膜下肌瘤分娩) 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麻醉者 手术经过;1.麻醉成功后,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见宫颈管内有一3*3*3CM大小赘生物,探及子宫深8CM 宫腔镜检查见:子宫腔内少许内膜样组织漂浮,于子宫底前壁见一粗约 1.5cm大小的赘生物蒂部,用电切圈电切赘生物 蒂部将赘生物取出,电凝创面止血,小刮匙搔刮宫腔刮出少许内膜样组织,术毕宫腔镜检查,宫内未见明显赘生物,创面无活动性出血。 2. 手术顺利,书中出血50ML输液1000ML导出清凉尿液400ML 术后情况:术后安全返回病房,回房时血压119/59MMHG脉搏83次/分,继续输液,抗炎,止血处理,望下班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标本送检情况:切下赘生物切开见漩涡样结构,送常规病理检查。 手术记录 姓名科别病舍床号住院号码 男、女、年龄:地址:电话: 罹病后距入院经过时间:天小时分,急诊入院是否: 入院诊断: 手术前诊断: 手术后诊断: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 手术:施行手术医师助手医师: 麻醉:局部、腰椎、全身、其他(圈出是的一项)麻药名称: 麻醉专门名称:施行麻醉医师:手术开始至终了共费小时 手术日期及时刻:记录医师: 手术情况:麻醉生效后,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探宫腔7cm扩宫口4-10号置宫腔电切镜,见宫腔内 子宫下段右前壁粘膜下子宫肌瘤约3X 2cm表面光滑,子宫底部及前后壁粘膜完整。于肌瘤游离缘开始依次以电切环削 切瘤体,配合卵圆钳钳夹出瘤体碎片,再次探察切削蒂部,无活动出血后,术毕。手术顺利,麻醉满意,血压平稳, 120/70mmHg少量出血约10ml,入10%GS4500m|出4000ml,采用单极电切功率70W切除组织送病理,静脉补液500ml, 膨宫 压力120mmHg 术记录 科室** 病房** 床号**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时间** 术前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记录时间** 术中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 手术名称: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 手术医生** 助手医生** 器械护士** 麻醉方法:静脉麻醉麻醉师** 手术经过: 1.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下腹部、外阴、大腿上1/3 内侧皮肤及阴道粘膜,铺巾。 2. 暴露宫颈,见一鸽蛋大小肌瘤样组织脱出于宫颈外口,色红,蒂部较粗,位于宫颈管内,置入宫腔镜,见:子宫颈管形态正常,宫腔形态正常,粘膜下肌瘤蒂部位于宫颈内口处,内膜色粉红,较薄,双侧输卵管开口未见明显异常。手术行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 3. 取子宫粘膜下肌瘤基底部行电切,出血处行电凝止血,术后宫腔形态正常。

宫腔粘连临床路径

宫腔粘连临床路径 一、宫腔粘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粘连(N73:604) 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连松解术(67.0003)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人工流产后、宫腔操作后月经量减少或B超提示子宫内膜不连续或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粘连; 2.体征:子宫常大,质中;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宫腔粘连诊断明确,有子宫粘连松解的手术指征: (1)B超或宫腔镜提示宫腔粘连; (2)人工流产后、宫腔操作后月经量减少。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N73:604 子宫粘连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肝胆脾胰B超、子宫附件B超;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 4.术中置宫腔球囊压迫止血; 5.病理: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异位妊娠手术临床路径

异位妊娠手术临床路径 (一)适应对象 异位妊娠需手术治疗患者 (二)术前准备 1.入院后给予按妇科常规护理、一级护理及普食。 2.入院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术前三项)。 (4)尿妊娠试验,血HCG。 (5)彩超:盆腔、肝胆胰脾、双肾、膀胱、输尿管。 (6)心电图。 (7)胸部X片检查。 (8)妇科检查。 3.根据情况采取后穹窿或腹部穿刺,抽出不凝血。 (三)手术前特殊准备 1.建立静脉通路(2路),下尿管,心电监护。 2.签署手术同意书。 3.术区备皮,清洁脐部,备血(红细胞及血浆)。 4.禁食水。 5.抗生素皮试,术中带药。 6.术前给予阴道擦洗1次。 7.术前针: 8.欲保留输卵管者带垂体后叶素。 (四)术中注意事项: 1.填写病理单。 2.寻找标本,并向患者家属展示标本。 (五)术后恢复 1.术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2.术后第一日复查血常规及尿常规、血HCG,根据病情确定使用抗生素 时间。 3.一级护理1-2天后改为二级护理。 4.术后排气后改半流食,排便后改普食。 5.术后第一或二日拔出尿管。 6.若有腹腔引流管,术后24-48小时根据情况拔出(引流液为浆液性,

量少于20ml)。 7.术后根据情况复查血常规及血HCG,必要时需给予药物治疗(米非司 酮及甲氨喋呤)。 (六)开腹手术出院条件 1.血常规正常,血HCG下降。 2.体温正常(大于2日),病情稳定。 3.切口愈合良好。 4.出院开具诊断证明。 (七)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7天及术后一个月门诊复查,并遵嘱复查; 2.术后一个月必要时行宫腔镜通液或普通通液检查; 3.交代避孕方式; 4.病情变化随诊,根据不同患者遵不同医嘱。

经宫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经宫腔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20T10:33:55.6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刘长妍陈亚军[导读] 山东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比较宫腔镜手术椎管内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 山东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椎管内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68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静脉麻醉,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麻醉效果和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但吸氧后即刻缓解。椎管内麻醉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均适用于宫腔镜手术。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麻醉 随着微创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诊疗技术得到发展,宫腔镜即是近年新兴的诊疗手段之一,但宫腔镜手术是有创的,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良反应,需要麻醉医师对患者镇静镇痛来解决,本院自2008年引进宫腔镜以来,共进行宫腔镜手术168例,麻醉医师配合麻醉,为患者解决了疼痛,提高手术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宫腔镜手术168例,均为择期手术,年龄25—60岁。体重52—72Kg。ASA为Ⅰ—Ⅱ级,术前合并1—2种疾病的31例多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心电图异常者12例,本组患者麻醉前积极准备,治疗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正规服用降压药维持口服至手术当天,冠心病患者经系统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哮喘患者控制气道炎症,化痰止咳,使用激素等各种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其围术期控制血糖在8.3mmol/L以下,使其患者在最佳状态下实施麻醉和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2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连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林格氏液输注。其中12例粘膜下子宫肌瘤(考虑瘤体较大,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和两例哮喘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其余患者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ug/kg,2—3分钟后静注丙泊酚1.5—2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皱眉或肢体活动,则追加丙泊酚0.5mg/kg。 1.3结果: 手术时间20—60分钟。本组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其中静脉麻醉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经对症处理即刻呼吸平稳,考虑与推药速度过快有关。椎管内麻醉多数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无特殊处理。 2.讨论: 宫腔镜手术由于疼痛使患者难以接受,同时也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和风险,因此宫腔镜手术都需要麻醉,而麻醉方式一般根据手术时间和难度患者自身情况选择[1]。 对于术前估计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手术的麻醉,我们选择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临床观察表明,镇痛完全、肌松良好,而且椎管内麻醉在作用时间和给药方面的可控性较强,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发生过程缓慢,使循环有充分的代偿时间[1],术中无需给予镇静药物,患者的清醒状态有助于自述不适症状,可防止水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而完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特别适合胆小手术患者的应用,但其镇痛作用弱[1]。而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 —4噻吩基衍生物,是新一代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7—10倍,且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有药理活性,因此作用时间更长,术后宫缩疼明显减少。本组合将两药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使患者尽快清醒,镇静评分明显减低。两药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但其呼吸抑制作用大多短暂且能自行恢复或容易的纠正,应注意用药计量和注药速度。因此我们认为该麻醉方法简单、有效,适合短小手术。 综上所述,我院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分别采取以上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都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重严密监测,细心观察,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93-5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