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齿轮发展状况综述

摘要: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本文旨在介绍齿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字:齿轮发展传动前景

概述: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传动之一,其形式很多,运用广泛大至宇宙飞船, 小至手表、精密仪器,从国防机械到民用机械,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农业机械, 无不广泛地采用齿轮传动。齿轮的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1、传动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的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2、结构紧凑,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所需要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3、工作可靠寿命长,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十分可靠寿命可以达到一二十年,这也是其他机械传动所不能比的。4、传动比稳定,传动比稳定往往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以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价格较贵,而且不适于传动距离较大的场合。

齿轮机构的类型很多,根据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及其瞬时传动比(i12=ω1/ω2)是否恒定,将齿轮机构分为圆形(i12=常数)齿轮机构和非圆形齿轮机构(i12≠常数)。应用最广泛的是圆形齿轮机构,而非圆形齿轮机构则应用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传动中。根据齿轮两轴间的相对位置不同,圆形齿轮结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1、用于平行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下图中(a)为外齿啮合齿轮机构(ex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齿轮转向相反;图(b)为内啮合齿轮机构(internal meshing gears mechanism),两转轮转向相同。图(c)为齿轮与齿条结构(pinion and rack mechanism),齿条作

直线移动。图a、b、c中各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方向一致,成为直齿轮。图(

d)中轮齿的齿向相对于齿轮的轴线倾斜了一定角度,称为斜齿轮;图(e)为人字齿轮(double-helical gear),它可以视为由螺旋角相反的两个斜齿轮组成的。2、用于相交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

如下图所示,它有直齿和曲齿之分,直齿应用范围最广,而曲线齿锥齿轮(spiral bevel gear)由于其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常用于高速重载的传动中,如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传动中。

3、用于交错轴间传动的齿轮机构。如下图所示,图(a)为交错

轴斜齿轮机构(crossed helical gear mechanism),图(b)为蜗杆机构(worm and worm wheel mechanism)图(c)为准双曲面齿轮机构(hypoid gear mechanism )。

齿轮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已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已发现的

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指南车

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

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

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

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 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有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