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题型总结材料(精华版)

光合作用题型总结材料(精华版)
光合作用题型总结材料(精华版)

2018级(高一)生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题型总结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高考卷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大多数是知识综合理解加实际应用类型。

1.试题利用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创设新情境,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

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2.命题点可能以人类科技成果作为情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

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能力。

题型一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解的理解

解此类试题时必须注意以下技巧和方法:(1)抓好基础,培养识图能力: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解图解题的基础和关键。(2)找出隐含条件,培养逆推

能力:图解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包含在文字叙述、图解中。一些比较有技巧的题都

巧妙地将信息隐藏在图解中而不会太明显,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逆推法,即要解

决问题必须已知哪些条件,再从图解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

1.结构图解:[例1]图中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

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

C .以C 18O 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 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

是图中的d

D .以H 218O 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 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

去向是图中的b

2.柱状图解: [例2]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

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下左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在27℃时生长得最快,在29℃和30℃时将不表现为生长现象

B.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都是29℃

C.27℃、28℃、和29℃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 mg/h

3.代谢图解: [例3]如上右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阶段Ⅰ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固定二氧化碳

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Ⅱ、Ⅲ

C.过程⑤可为细胞吸收Mg2+等离子提供动力,而不是过程④

D.过程④、⑤进行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仪器、试剂)装置图解: [例4]把经过相同时间饥饿处理且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放在相同的透明玻璃钟罩内(密封),玻璃钟罩内的烧杯中放有等量的不同物质,如下图所示。

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以及探究CO2

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分别

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③

题型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表格的理解

一、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

什么信息。其次,要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及题干间的内在

联系。第三,要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最后,对材料

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晴的总结,以收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二、表格题的分类: 1.数据表格(创新设计P54 5题,P56 7题等)

(1)数据对比。在这类题目中有众多的数据,但大多数只起陪衬作用,而起关键作用

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个别数据,判断这些数据差异形成的原因就成为分析的要点。

(2)单(多)因子变量数据分析。(例5区别于练习17第10题)

[例5]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 mol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

发酵D.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例5-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绿叶分

成相同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先案处理一

小时,再用相同适宜的光照射1小时,

测量重量变化(假设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

,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27℃时该绿叶在整个实验期间积累的有机物是2mg B.28℃时该绿叶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 C.29℃是该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D.30℃时该绿叶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是3mg/h

[例5-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轮藻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量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数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轮藻催化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

温度约为29℃。

B.第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C.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

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2mg

2.材料表格:[例6]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

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试回答:

(1)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坐标图的理解

生物坐标曲线图题分为单一曲线图题和复合曲线图题,此类题能全面考查同学们的综合

素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一、识图与析图:一是识图。关键是三看:一看变量(x、y轴)表示的意义,找出两者之

间的大致关系;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顶点、终点、交叉点)表示的意义;三看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对有些曲线还要明白切线斜率的含义。二是析图。

分析图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趋势:如果同一坐标系中有多条曲线,解题时要明确每条曲线的含义、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与此曲线代表的生命现像相关的因素有哪些等。

二、生物坐标图的绘制:常用的方法是描点法。首先确定几个关

键点,再围绕点绘曲线。具体步骤为:①为每组数据选取合适的轴,通常以x轴表示条件(自变量),以y轴表示实验结果(因变量);②选取适合而易于使用的标度,充分利用图纸;③清晰标注两坐标的含义并注明单位;④标出各点;⑤以能穿过最多点的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⑥标注图像的标题。

1.单一曲线图题:7如图为某植物在一定CO2浓度下温度与光合

作用速率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表示该植物在此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最适温

B.图中CD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C.在C点对应的温度下,如果增加环境中CO2浓度,C点可能会上移

D.在BC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除了温度之外还有光照强度

2.复合曲线图题:8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题型四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1.细胞呼吸实验的类型

(1)探究细胞呼吸强度的实验:常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探究植物或动物细胞的有氧呼吸

强度,用NaOH溶液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瓶内气体减少量即为O2的消耗量,代表呼吸强度。乙瓶为对照。

(2)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以糖类为呼吸底物):除了教材实验外,常用上面的实验

装置来探究植物细胞或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装置1红色液滴左移表明细胞呼吸吸收了O2。装置2红色液滴右移表明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因为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O2但释放CO2。

(3)探究细胞呼吸过程场所的实验(一般是探究第二阶段的场所):常见方法是用离心的

方法把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开,分别加入丙酮酸,检测CO2的产生。

2.光合作用实验

(1)实验类型:①与光合作用发现有关的经典实验:柳树增重实验;萨克斯验证光合作用

产物——淀粉的实验(经常考查暗处理的目的、酒精脱色处理的目的、照光与遮光对照、碘液的检验鉴定等);恩格尔曼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材料的优点、实验的巧妙之处);鲁宾、卡门的实验(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②教材实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③影响因素——光照、CO2、温度等。

(2)实验试剂及作用:①NaHCO3→提供CO2; ②石腊→密封;

③油层→密封; ④开水冷却→排除水中气体。

(3)实验材料及方法:①绿色叶片、黑藻等——观察气泡(即O2)冒出的速率。

②打孔器打取小的圆形叶片——观察叶片上浮的速率和数量

3.解决此类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类型,即是验证实验还是

探究实验。(3)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给定的实验条件确定实验的变量,要遵循单一

变量原则、条件一致且适宜性原则等。

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的注意事项:(1)鉴定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需事先将植物做“饥饿”处理以消耗原有淀粉,排除原有产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宜将光合作用后的叶片做“脱色”处理,以消除色素对显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干扰。(2)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光时,宜设置是否给予光照(遮光与否)的对照组。(3)NaHCO3溶液作为CO2的缓冲液,可使密闭容器内CO2深度保持稳定;NaOH溶液作为CO2的吸收剂,可去

除空气中的CO2。

题型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

1.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时才能进行,因此其与光照时间有关;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2.相关计算还可依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反应式来进行。根据化学计算比例原理,可以将反应式简化如下:光合作用:6CO2~C6H12O6~6O2

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 CO2~2C2H5OH酒精

3.围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其他知识点判断:(1)植物能正常生长的条件:一昼夜葡萄糖净积累大于0;(2) CO2吸收量最大时的温度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CO2释放量最大时的温度是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 CO2吸收量为0时,不等于不进行光合作用,有可能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正好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注意:(1)对于一株绿色植物而言,黑暗环境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可根据比例关系直接求得植物的呼吸消耗。

(2)而将绿色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无法直接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分开,测得的数据,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

练习:1.如下左图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多选)( ) A.①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氧全部来自O2

B.人体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可以进行过程②

C.过程①产生的CO2中的氧,一半来自C6H12O6,一半来自H2O

D.消耗等质量的C6H12O6,通过①过程产生的ATP多于②和③,②和③释放的能量相等

2.如上乙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甲),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3.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其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图乙中t2℃时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大棚

4.图一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条件下,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如下表所示,据此提出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灯与烧杯的距离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cm)

气泡数(个/min) 18 18 15 10 8 6 4 2 0

A.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速率始终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B.当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45 cm时,呈现如图二所示的量变关系

C.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可以用于金鱼藻细胞分裂时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

D.在黑暗中,图二中的细胞器都将停止生理活动

5.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6.如下左图曲线表示农田中昼夜温度变化(Ⅰ),光照强度变化(Ⅱ),植物吸收CO2的变化(Ⅲ)。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曲线Ⅲ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若能保证水分的供应,则可使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增大

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 h测定,得到如上中图所示的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A.图中d点光合速率最大,e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B.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d、e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 段

8.如上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

A .a 点叶肉细胞产生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 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 点上移,b 点左移,d 点下移

D .当植物缺镁时,b 点将向右移

9.下列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阳生植物的暗反应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阴生植物的暗反应只能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B .大豆根吸收无机盐所需的ATP 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C .向水果贮存仓中充入N 2和CO 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

果的仓储时间

D .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即使给予适宜的温 度、光照和CO 2,也无法检测到有氧

气生成

10.如图甲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

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中a 、b 为光合作

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环

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请回答:

(1)图甲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 外,还有________的生成;①过程产生

的O 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____层生物膜结构。

(3)若将该植物从CO 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转移到CO 2浓度为1%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C 5的含量将______。

(4)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 218O ,在温室大棚的CO 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 ,这是因

为水参与了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如在温室大棚的O 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

O ,这是因为水参与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5)乙图Q 点高CO 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880年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事实上黑藻也是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好材料。下面是用黑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 2的实验。材料:黑藻,无水乙醇,碘液,小试管,脱脂棉,吸水纸,滴管,烧杯,蒸馏水,碳酸氢钠等。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1)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备用。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放一枝茎长为 5 cm 的经遮光处理的黑藻,并

向两试管中注满上述蒸馏水,乙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中不加,作为______。将两试管用橡皮塞塞紧。再将两试管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以避免阳光照射时试管中水温过高而影响黑藻的生理活性。

(3)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然后取出黑藻,分别经无水乙醇脱色、漂洗、滴

加碘液处理。

(4)预期实验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乙的________________点表示。

(2)图乙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植物细胞内的部分代谢活动处于图乙中的b点时,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3)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

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 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mg。

(4)若图乙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如何变化?________。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

等的点是____________,j 点与e 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

(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叶绿体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设计了一个小试验,

具体步骤如下:①从室外选取4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天竺葵,制作4个能装下天竺葵的相同规格的黑色硬纸盒,每个纸盒内分别装上不同颜色(红、黄、绿、蓝)功率相同的彩灯;②将4株天竺葵分别放入4个黑色纸盒中,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接通电源,光照4小时。③从4株经光照后的天竺葵上同时各取一片叶片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碘液;④观察并比较各培养皿中叶片的颜色变化。请你指出以上实验步骤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并作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题型探究与集训答案

例1:C [a 表示叶绿体吸收CO 2,b 表示释放O 2,e 表示线粒体吸收O 2,f 表示释放CO 2,c 表示叶绿体产生的O 2被线粒体利用,d 表示线粒体产生的CO 2被叶绿体利用。以C 18

O 2作原料

进行光合作用,18O 的转移途径为:C 18O 2光合作用――→C 6H1218O 6呼吸作用――→C 18O 2,在较强光照下,光合

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呼吸产物C 18O 2主要被叶绿体利用。以H 218O 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其18O

全部生成18O 2,在较强呼吸强度下,18O 2主要被线粒体利用进行有氧呼吸。]例2:B [在4个温度中,29℃暗处理后,有机物减少最多,说明呼吸作用最旺盛,此时此组叶片含有机物最少,而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后,有机物含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例3:C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据图分析可知Ⅰ阶段代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Ⅱ阶段代表暗反应阶段,Ⅲ阶段代表细胞呼吸过程。阶段Ⅰ生成的NADPH 作为还原剂还原CO 2;Ⅱ阶段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Ⅲ阶段的部分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④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例4:A [本题考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探究实验,正确确定单一变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 2,单一变量是有无CO 2,所以可以用装置①(有CO 2)和装置②(无CO 2)进行实验。探究CO 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单一变量是CO 2浓度,所以可以用装置③(浓度较低)和装置④(浓度较高)进行实验。]例5:C [如果无C 2H 5OH ,

只有CO2产生,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氧气浓度为d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和C2H5OH摩尔数相等,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如在氧气浓度为a时的呼吸方式。如果产生的CO2的摩尔数大于C2H5OH的摩尔数,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方式,如氧气浓度为b和c的呼吸方式。氧气浓度为b时,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7 mol,剩余的0.6 mol是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氧气浓度为c时,有氧呼吸产生0.9 mol的CO2,消耗0.15 mol葡萄糖,无氧呼吸消耗0.3 mol葡萄糖,故C错误。] 例5-2:A 例5-3:D 例6:(1)黄绿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 (2)几乎无色叶绿素不溶于水 (3)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乙醇中例7:D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但由于题干中没有提到光照强度,故D项结论无法得出。]例8:D [题图中反映出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没有反映出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能得出A项结论。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作用量,即净光合量,很明显是大于零的。植物有光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产量不再提高。在25~30℃时,净光合量最大,蔬菜产量最高,因此,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练习:1.ABC [①是有氧呼吸,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①过程中产生的H2O 中的氧全部来自O2(第三阶段[H]、O2结合产生水)。人体细胞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其中的氧一半来自C6H12O6,一半来自水。

分解等质量的C6H12O6,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最多,但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并不相等。]2.C [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上浮的时间缩短,说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光合作用的速率也加快,A错。叶片细胞只要有活性,就一定进行呼吸作用,D错。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或增大光照强度或增大NaHCO3溶液浓度会提高光合作用速率。]3.B [阳生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甲图中的b 点应该右移;净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根据图示可知,温度为t2℃时,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约为6个相对单位,值最大;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C错误;有色塑料大棚透光率差,光合作用强度低,故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无色塑料大棚。]4.B [由表格数据可知,灯与烧杯的距离在5~10 cm之间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速率不再增大,故A项错误。当灯与烧杯间的距离为45 cm时,气泡数为0,说明此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细胞内CO2和O2实现了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故C项错误。在黑暗中,线粒体仍能进行呼吸作用,故D项错误。]5.ABC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逐渐增强;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会继续升高;温度过高时,酶失活,光合速率下降。]6.C [b点开始有光照,到f点无光照,b~f段制造有机物;c点和e 点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a点呼吸作用减弱是夜间低温引起的;保证水分供应,能

防止气孔关闭,提供更多CO 2,积累更多有机物。]7.ABD [a 点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 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在C 选项中,当温度提高到30℃时,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a 点上移,b 点右移,d 点上移。]8.AB [题图中d 点CO 2的吸收速率最大,光合速率也最大,e 点温室内CO 2的含量最低,说明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d 区段,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不断增强,结合CO 2吸收速率的变化,可分析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e 区段CO 2的吸收速率仍为正值,说明此段中光合速率仍大于呼吸速率,只是幅度越来越小;细胞呼吸在全天各个时段都能进行。]9.D

[阴生植物的暗反应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 ,故A 错;大豆根吸收的无机盐所需的ATP 来源于根的细胞呼吸,故B 错;充N 2和CO 2是为了减少O 2,抑制有氧呼吸,故C 错。]10.(1)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线粒体内膜 (2)丙酮酸 6 (3)下降 (4)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5)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6)干旱初期,小麦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水光解产生O 2,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若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中 需穿过2层叶绿体

膜、2层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 218O ,在温室大棚的CO 2

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

O ,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在温室大棚的O 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 ,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光照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干旱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11.(1)除去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CO 2 (2)补充CO 2 对照 (4)①甲试管中的黑藻叶片不变蓝,即没有生成淀粉,是因为试管中缺少CO 2 ②乙试管中的黑藻叶片变蓝,即生成了淀粉,是因为试管中有CO 2 (5)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 2 解析:因验证的是光合作用需要CO 2,所以应除去蒸馏水中的CO 2,排除干扰变量。NaHCO 3分解释放CO 2,供光合作用利用,甲组不加,作为空白对照。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如果不变蓝,则说明因缺少CO 2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反之,则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12.(1)d (2)在光照强度为零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流向叶绿体的基质

(3)2 162 (4)右移 (5)h f 、h 减少 (6)①不足:没有对所有材料编号;修改:将四组实验装置以及培养皿等编号。②不足:没有进行饥饿处理;修改: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③不足:没有说明叶片选取是否一致;修改:选取叶龄相同、大小相似的叶片。

光合作用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合作用相关考点总结 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叶绿体中的色素在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方法步骤: ①提取绿叶中色素:称取菠菜叶2g→剪碎置于研钵→放入少许和→加入5→迅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试管口用塞严) ②制备滤纸条: ③画滤液细线: ④分离色素:滤纸条轻轻插入盛有层析液的小烧杯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3)结果分析: ●无水乙醇的用途是,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滤纸条上的细线要求画得细而直,目的是保证层析后分离的 色素带;便于观察分析;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层析装置要加盖的原因是 _; ●是否可以用滤纸代替尼龙布过滤; 叶绿素主要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基粒和类囊体增大了受光面积。 (2)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酶和色素,利于光反应的顺利进行。 (3)基质中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色素的分布与作用 (1)分布: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2)作用:色素可吸收、传递光能 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1)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2)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3)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等必需元素,缺乏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光条件光、色素、酶

资料分析精典题型附答案

一、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06―110题。 2010年1月-2011年7月汽车产量及月同比增速 106.2011年7月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的是() A.电 B. 钢材 C. 水泥 D. 乙烯 107.2011年7月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 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B. 下降了月7个百分点 C. 上升了约14个百分点 D. 下降了月14个百分点 108.2010年年3-12月中,汽车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的月份有()个。 A. 4 B. 5 C. 6 D. 7

109.下列选项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速最低的是() A. 2010年4月 B. 2010年5月 C. 2011年4月 D. 2011年5月 110.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 表中产品2011年7月产量同比增速均慢于上半年 B. 2011年7月,十种有色金融比上年同期增产9.8万吨 C. 2009年11月,汽车日均产量超过4万辆 D. 2010年汽车产量最低的季度是第一季度 二、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11―115题。 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案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

数酶是RNA ①酶未必都是蛋白质;未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其 合成原料未必都是氨基酸;其合成场所未必都是核糖体 ②酶未必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③酶一定只能起催化作用(无其他功能) 2、酶的特性 ⑴.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失活。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二.与酶有关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分析:(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分析:加入酶B 的反应速率与无酶A 或空白对照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 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 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分析:(1)甲、乙曲线表明: ①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2)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分析:(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

(完整版)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主要知识点回顾 1、色素分类 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保护叶绿体免受强光伤害)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注意事项: ⑴、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⑵、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⑶、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⑷、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⑸、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上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光合作用作用过程(重点)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条件:一定需要光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能量 光反应阶段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H]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 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 5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光照长短、光的成分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 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 最快,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6、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⑵、控制温度的高低;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⑹、 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 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7、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 光 合 作 用 的 过 程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e11949922.html,/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近年来,资料分析中的题型已基本固定,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了解资料分析的各种题型,针对不同题型使用合适的解题技巧,是考生在备考中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的四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众多,难度不一,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计算类题型,考生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1】(2012年北京)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问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A.76% B.87% C.92% D.82% 【解析】本题考察基期比重的计算,计算式为≈。因此,答案选择B选项。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比较数据大小关系的能力。 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对于比较类题型,进行计算比较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建议各位考生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 主要场所——线粒体 检测细胞呼吸产物所用试剂与现象 [填表] 检测产物 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变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橙色变成灰绿色 化学反应式 C 6H 12O 6+6H 2O +6O 2――→酶 6CO 2+12H 2O +能量 物质转化过程 (2)无氧呼吸 场所:细胞质基质 类型及反应式 (3)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点 条件 需氧 不需氧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分解程度 葡萄糖被彻底分解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CO 2、H 2O 乳酸或酒精和CO 2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同点 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 TP 供生命活动所需;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二、光合作用 (1)关于实验 有关色素带的分析 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过程及分析 过程 注意事项 原因分析 提 取 色 素 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加少量SiO 2和CaCO 3 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 迅速、充分研磨 减少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 素 盛放滤液的试管口加棉塞 减少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分 离 色 素 滤纸预先干燥处理 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 滤液细线要直、细、匀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 叠 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 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 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 中 (1)从色素带的位置可知,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高低依次 为:胡萝卜素>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记忆口诀:胡、黄、a 、 b) (2)从色素带的宽度可知,各种色素的含量一般情况下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1.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2. 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 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五)实验步骤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 ℃、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光合作用知识点893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关系图解 图中①~⑩依次为 O 2 、 叶绿体 、 [H] 、 C 5 、 C 6 H 12 O 6 、 O 2 、 C 2 H 5 OH 、 乳酸 、 细胞质基质 、 ATP 。 3、光照和CO 2 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考点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应用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 ②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阳生植物低,如图中虚线所示。间作套种农作物,可合理利用光能;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CO2浓度

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 2 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 呼吸速率时的CO 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 2 的最 低浓度。B和B'点都表示CO 2 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 大CO 2 浓度,提高光合速率。 ①温度主要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 ②曲线分析: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导致光合速率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导致植物光合速率减小。 ③应用:冬季,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晚上可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 (4)矿质元素 ①曲线分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使植物吸水困难,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温度、光照强度、CO 2 浓度综合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颜色、作用 知识点二、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 [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故常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过程]1、研磨:CaCO3是为了保护色素;SiO2是为了研磨充分;乙醇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注意一端应减去两角。 3、画滤液线时,要用力均匀,且等滤液线晾干后再画下一次,重复3-4次。 4、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滤液线要在层析液的上方,不要触及层析液。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

知识点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1)光 a、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 b、光质:复色光(白光)下,光合速率最快; 单色光中,红光下光合速率较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故温室大棚常用无色透明薄膜。 2)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增大;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下降,从而使光合速率减小。 生产中的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农作物时,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3)CO2浓度 植物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增大而加快,但CO2达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通风、施CO2(干冰)、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CO2 (4)必需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Mg等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5)水分 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所以水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 生产上,应合理灌溉,预防干旱。 知识点七: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延长光照时间:如:轮作、补充人工光照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改善株型 3、提高强光合效率(速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控制温度?提高CO2浓度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我资料满分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到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分之一()可以取到的数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都比另外

一个分数的分子及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及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及比较大小,其中就是“大分数”,就是“小分数”,而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及“小分数”作比较: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若差分数及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及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代替及作比较”,因为>(可以通过“直

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及“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及“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及“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比较和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完整word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光合色素(Ⅱ) 2、叶绿体 (1)分布:植物叶肉细胞(主要) (2)结构特点 双层膜 基粒:由类囊体组成,类囊体膜上有光和色素、酶 基质:含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Ⅱ)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Ⅰ) 见课本P100-102 重点实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卡尔文实验

三、光合作用过程 1、方程式 2、过程(Ⅲ) 常考:光照强度变化或CO2浓度变化,各物质的含量变化(如ATP、 [H]、C3、C5等)。 3、光反应、暗反应比较

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Ⅲ) 谨记谨记:总(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光照 (1)光照强度 A点:只进行光合作用 AB段:呼吸>光合 B点:呼吸=光合 BC段:光合>呼吸 (2)光照时间 (3)光质

2、CO2浓度 3、温度 4、矿质元素 N、P、K、Mg(叶绿素关键元素)五、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 六、常考曲线图(Ⅲ) 1、夏季晴朗的一天

bc段下降的原因是,正午气温过高,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使暗反应减缓。 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6点、18点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密闭容器中 AB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BD段:CO2不断减少,CO2吸收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E段:CO2不断增加,CO2释放较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E点的CO2含量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公务员备考技巧:资料分析八大题型之增长率(二)

公务员面试备考技巧: 资料分析八大题型之增长率(二) 资料分析在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当中首次规定分值为两分,足以说明这个部分的重要性,现在唐山华图老师将为大家讲解资料分析八大题型中比较重要的一类题型-增长率,助大家来年省考一臂之力。增长率在资料分析的考察当中有很多种类型,一般增长率,两年混合增长率,混合增长率,比值增长率,年均增长率等等,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先讲解两年混合增长率的求法。 【例一】:全年客运总量522002.45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增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旅客周转总量3852.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3%,增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7778.00万人和506.00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8.9%和10.9%;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493618.00万人和2082.68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1.6%和20.0%;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591.00万人和9.63亿人公里;航空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8015.45万人和1254.35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1%和9.9%。 2009年客运量总量约为( )万人。 A.407068 B.428748 C.455102 D.479340 .【解析】本题考核两期混合增长率的,直接法。2011年客运总量相对2009年的增长率≈11.8%+14.7%+11.8%×14.7%≈26.5%+15%×11%≈27.65%,因此,2009年的客运总量=%65.271522002+≈28 .1522002,直除法得到首两位为40,因此答案选择A 选项。 【例二】:12月份宾馆平均开房率为74.02%。同比增长0.06%;全年累计宾馆平均开房率为62.37%。同比增长2.0%。 该省2011年12月及全年接待过夜游客的旅游收入情况 项 目 12月份 (亿元) 同比增长(%) 全年 (亿元) 同比增长 (%) 接待过夜游客旅游总 收入 33.94 37.6 324.04 25.8 1.接待境内旅游者收 入 30.83 36.5 299.47 27.1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公式总结 1 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 2 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 ?考点识别:增长(增加)+具体数值?(多少)+单位(元、吨…) ?常用方法:特殊分数化简法 1/2=50% 1/3=33.3% 1/4=25% 1/5=20% 1/6=16.7% 1/7=14.3% 1/8=12.5% 1/9=11.1% 1/10=10% 1/11=9.1% 1/12=8.3% 1/13=7.7% 1/14=7.1% 1/15=6.7% 2/7=28.6% 3/8=37.5% 2/9=22.2% 2/11=18.2% ?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现期值/1+1/n)x1/n=现期值/n+1 (注意:增长率为正数时,n取正数,增长率为负数时,n取负数) ?特殊题型:增长量比大小 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倍数 1)大大则大:现期值大,增长率达,则增长量一定大; 2)一大一小看倍数(乘积),分别计算两者现期值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增长率之间的倍数关 系,锁定倍数关系明显大的那一组(如现期值是5倍关系,增长率是3倍关系,就看现期值),其中数值大的(在刚才那个例子中就是现期值)增长量大。 (注意:口诀适用于增长率小于50%的题目) 3 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1 4 年均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次数(年份差) 5 年均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开根号下年份差次方 -1 (年均增长率约等于 (a/b-1)/n) 6 隔年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7 隔年增长率=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现期增长率x基期增长率 比重:A(部分)占B(整体)的比重 比重=部分/整体x100% 基期比重=现期比重x(1+整体增长率/1+部分增长率)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x(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部分增长率

光合作用知识总结

高考热点——光合作用 一.基础知识 1. 反应方程式:226126226CO +12H O C H O +6O +6H O ?? →光 2. 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2、ATP 、[H]、多种酶 场所 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中 物质 变化 22H O [H]+O ??→光酶水的光解: 2ATP ADP+Pi+ATP+H O ??→酶的合成:光能 2253CO CO +C 2C ??→酶的固定: ATP [H]3352C 2C C +CH O ????→、酶的还原: 能量 变化 光能转化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 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Pi 、NADP + 过程图如下:(同学们试着去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 注:①色素的功能与分布: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②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不用于其它的生命活动。 ③与光反应相比,暗反应需要的酶更多,因此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3. 元素转移:(对于绿色植物,要同时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61262222C H O +6O +6H O C O +12H O + ??→酶有氧呼吸:能量 226126226CO +12H O C H O +6O +6H O ??→光光合作用:

关键:有氧呼吸中先考虑第三阶段;光合作用中先考虑H 2O 的光解 若给绿色植物提供H 218O ,则O 2,CO 2,H 2O ,C 6H 12O 6都会出现18O 的标记。 4. C 3、C 5、ATP 、[H]的含量变化( 4种情况) 53ATP [H]C C ↑↑↑↑↓光照:、、、 53ATP [H C C ↓↓↓↓↑光照:、 、、 235CO C C ATP [H]↑↑↓↓↓浓度:、、、 235C O C C A T P [H ]↓↓↑↑↑浓度:、、、 从做题来看,很多同学还是掌握不好,4种情况容易混淆,不能快速有效的解题。那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4种情况实际上只是两种变化:光照或者CO 2的变化。而不管是光照还是CO 2的变化,总有一个量可以直接判断。如CO 2浓度增加,直接影响C 3增加;CO 2浓度降低,则C 3减少。同理,光照与ATP 、[H]成正比。这一点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 进一步观察、分析上面4种情况之后发现:无论条件怎么变化,ATP 、[H]、C 5的变化总一致,而C 3与它们3个的变化总相反。(大家发现了吗?)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找准到底是谁在变化,是光照还是CO 2,然后运用我们的简便方法: ①光照的变化先影响ATP 、[H],两者呈正相关;CO 2的变化先影响C 3,两者呈正相关 ②ATP 、[H]、C 5的变化总是一致,C 3与ATP 、[H]、C 5的变化总是相反 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照强度 1. 曲线分析 A 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如图2),释放的CO 2量可以表示呼吸强度。 而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呼吸强度不变。 AB 段: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 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图3) B 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4) B 点所示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只有在B 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才 能积累有机物)。 BC 段: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此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不足光合作用使用,植物还需要从外界吸收CO 2(图5),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 点: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 点所示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 限制因素 C 点之前限制光合作用的阶段是光反应,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C 点之后限制光合作用的阶段是暗反应,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和CO 2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