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8个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测试题【4页】

【文言文】18个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测试题【4页】
【文言文】18个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测试题【4页】

【文言文】18个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测试题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的“则”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示赵弱且怯也。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且适南冥也

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知不可乎骤得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关山度若飞”相同的一项是()

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 天若有情天亦老

C. 若入前为寿

D.天涯若比邻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是谁之过与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娘以指叩门扉曰”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10.与“苛政猛于虎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者出,未辞也

C.顷之,持一象笏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2.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

D. 不以为然

13.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瑨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今者项庄拔剑舞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是社稷之臣也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C.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家祭无忘告乃翁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16.与“吾属今且为所虏”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其制稍异于前吾其还也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D.人非生而知之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18.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B.蟹六跪而二螯剑阁峥嵘而崔嵬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0.下列句子与“壮士,能复饮乎?”中“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wz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1.下面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天子之气也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他日汝当用之哀吾生之须臾

D.臣俱以表闻虽董之以严刑

2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其声呜呜然

A.①与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3.下面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其贤不及孔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则将焉用彼相矣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4.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烈于猛火。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②③ B.①④ C.④⑤ D.③⑥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C.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D.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虚词检测答案

1. 答案: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答案:A.连词,表假设,那么就. B,副词,就是; C. 表承接关系连词,就

D.表转折,却

3. 答案:D 介词,表被动。 A.表反问 B.对,向 C.替,给

4. 答案:C尚且。A.并且B.表并列 D.将要

5. 答案:C,兼词,于此。A.代词,他/句末语气词B.在哪里/形容词词尾D.语气助词/兼词

6. 答案: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A.于,在 B.于,在 C.于,在

7. 答案: A.你。 B.你的 C.假设 D.像,如

8. 答案: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的 C.音节助词 D.代词,他

9. 答案:C,用,介词。 A.表并列 B.因为 D.动词,成为

10. 答案:B ,比。 A.表被动 C.从 D.在……方面

11. 答案:D ,连词和,跟。A.趁此/因为 B.……的人/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2. 答案:B代词,这样 A. ……的样子。C.然而 D.动词,认为……是对的。

13. 答案:A 定语后置标志 B.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D.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4. 答案:D ①②“也”表陈述语气,③表转折,④表假设

15. 答案: C ,介词,比。 A.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人 B.动词给予,授予/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D.代词,你的/ 表判断,是、就是

16. 答案:D表被动。 A、B、C都是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17. 答案:A.竟然 B代词,它的/表商量C表肯定/表疑问D代词,事理/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18. 答案:C代词,他。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B.表选择

D.代词,自己

19. 答案:A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B.表示并列关系C.介词,替,给D. 表原因

20. 答案:A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B.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C.介词,相当“于”,对 D.介词,相当“于”,比

21. 答案: D用,介词 A.表判断/句中语气停顿 B.表承接。译为

“就”“便”/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C.指示代词,这,此/助词,放在主谓间,取独

22. 答案:D ①表示承接关系。就、来②表转折,但,③④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些”

23. 答案:D介词到 A.表示转折,但/表示并列。B.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的”/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C./句末语气词/代词哪里,怎么

24. 答案:B,解释为介词。“比”。(2和,同;3从,介词5介词,被6介词,

由于)

40. 答案:A用来…的(B…的原因、C所以、D…的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