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

第7卷第1期2008年3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 HEJ I ANG UN I VERS I TY OF TECHNOLOGY (SOC I AL SC I E NCE ) Vol .7No .1Ma rch 2008文章编号:1006243032(2008)0120027206

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

钱国莲,项聪颖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于谦是在浙江人文传统的浸润和濡染之下产生的民族英雄、清官、著名诗人,他的高风亮

节和民族精神,及其一生的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一方面是浙江人文传统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

又为浙江人文传统注入了新的质素。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公众和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正

是基于这一背景,论述于谦和浙江人文传统之关系,以及它的六个表现层面。

关键词:于谦;民族英雄;诗人;浙江人文传统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浙江是文化之邦,浙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向占据重要席位。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大浪淘沙和积淀,浙江形成了博大、精深、丰厚的人文传统,这是浙江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而浙江历史名人作为标志性个体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文传统,于谦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民族英雄、诗人。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蒙古族瓦剌部对明朝发动大举进攻,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怂恿下草率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全军覆灭,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部大举进逼京师,危难之际受命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以其赤胆忠心和雄韬伟略力挽狂澜,击退了蒙古部落的进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维护了明王朝的统一,使中华民族避免了一次改朝换代或南北分裂的浩劫,使无数生灵免遭涂炭,使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免遭一次大破坏。于谦除了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外,在中央与地方官任上多有建树。特别是宣德五年(1430)至正统十二年(1447),于谦巡抚河南、山西长达18年之久,治理有方,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称他为“于青天”、“于龙图”。于谦还留下了数百首诗作,①其中不乏《石灰吟》、《入京诗》等名篇,而且于谦诗歌在明代前期文坛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对当时的文学奴性化趋势所带来的反拨意义和矫枉价值如同一缕春光给明前期枯寂的文学荒野带来了复苏的希望。因此,于谦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景泰八年(1457),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拥立英宗复位,幽杀景帝朱祁钰,于谦被诬以“意欲谋逆”之罪,惨遭枉杀。天顺三年(1459),归葬于西湖南岸的三台山。于谦生于杭州,长于杭州,长眠于杭州,是在浙江人文传统的浸润和濡染之下产生的民族英雄、清官、著名诗人,于谦的史迹和精神,一方面是浙江人文传统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又为浙江人文传统注入了新的质素。本文从以下六个层面论述于谦对于浙江人文传统的吸收和延承。

一、“锐意取功名”———追求行事立功,渴望经世济民

地域的文化、家族的渊源、家庭的环境和教育从来都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于谦的成长经历再次印证了这一定律。一方面,于谦生于杭州、长于杭州,浙江文化中的经世传统滋养了他;另一方面,于 收稿日期:2007-11-05

作者简介钱国莲(6),女,浙江淳安人,教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①明嘉靖六年(5),王定斋所辑,河南大梁书院刻本《于肃愍公集》辑录于谦各体诗歌6首;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忠肃集》,辑录于谦诗歌首。

:194-12720418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谦出身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入世的价值取向渗透在于家几代男人的血液里,于氏家族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给予于谦的浸染、父亲于仁的嘉言懿行给予于谦的熏陶以及家庭给于谦提供的良好教育,造就了于谦。于家从于谦祖父起就开始供奉文天祥的画像,这种绵延在于谦祖孙三代之间的对于文天祥等古代仁人志士的敬慕是于谦崇高理想得以形成的基础,文天祥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意气始终在于谦胸中激荡。于谦长大后为文天祥画像撰写赞词,悬挂在自己的座旁,赞词说:

呜呼!文山遭宋之季,殉国忘身,舍生取义。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坐卧小阁,困于羁系,正色直辞,久而愈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死,弗苟而全。南向

再拜,含笑九泉,孤忠大节,万古攸传。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①于谦在《忆老婢》诗中说:“我昔少年时,垂髫发如漆。锐意取功名,辛苦事纸笔。”②表明了他经世

济民的理想。于谦一生所为正是他经世济民理想的外化。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选择了求学和科举之路,并最终得以步入仕途。出使湖广、扈从出征、巡按江西、巡抚晋豫乃至“土木之变”后执掌兵部都是于谦实现崇高理想的平台,于谦在每一个平台上都将他的非凡抱负和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从而成就了光照千秋的伟大事业。

二、“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自我

于谦追求为国家和人民牺牲自我的境界,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个国家和人民。百姓利益和

国家利益至上是于谦一生的信条,他总是将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置之度外。《石灰吟》③一诗表现了于谦

的这一情怀: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操守,熊熊烈火的烤炙、粉身碎骨的结局,都可以置之身外。尽管后世对于这首诗的著作权尚存争论,但是于谦的一生所为足以印证《石灰吟》所写正是于谦追求的境界,因而,包括笔者在内的于谦的虔诚追慕者更愿意相信《石灰吟》为于谦所作。即使少数学者做出的《石灰吟》为后人附会于于谦名下的断言,也丝毫不会削弱人们对于于谦那超人的气度、光辉的人格以及气吞河岳的魂魄的追慕和怀思。

巡按江西期间,他惩治恃势骄横、为害一方的宁王府官属。从33岁到50岁,于谦将人生最美好的18年都献给了河南、山西的土地和人民,18年里,他夙兴夜寐、焚膏继晷、耗尽心力,帮助河南、山西百姓度过了多少灾荒岁月,他救活了多少濒于死亡的饥民,但是他自己先后痛失妻子、父亲、母亲;为了解救百姓于苦难而得罪权要,正统六年(1441),于谦下都察院狱,出狱后继续为民请命;为了尽快从河南赶到山西,单骑夜登太行山,遇群盗抢劫;④渡黄河“遇恶客劫舟”,⑤

但是,于谦从来都无所畏惧;在汴城(今河南开封市)曾遇黄河水冲决堤坝,于谦率先跳入水中,与众人一起筑起人墙堵塞决口。

“土木之变”发生,于谦临危受命,执掌兵部,成为处于危难之际的明朝的中流砥柱,他殚精竭虑于刷新内政、整顿军队、巩固边防,终于挽狂澜于既倒,赢得了抗击瓦剌的胜利,避免了国家的分崩离析,使 ①(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三〇,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明)于谦:《忠肃集》卷一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③(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拾遗》。关于《石灰吟》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多种史书、辞书、于谦作品集(包括选本)及相

关研究论著均收录或言于谦有诗《石灰吟》,且称此诗作于于谦20岁前后。林寒、王季《于谦诗选》

(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认为此诗乃于谦少年时所作。赖家度、李光璧《于谦和北京》(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称于谦18岁时作《石灰吟》。阎崇年《于谦<石灰吟>考疑》(《于谦研究》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史洪权的《<石灰吟>:从僧偈到名诗》(《文学遗产》2006年第5期)都认为《石灰吟》并非于谦所作。

④(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二《于谦》,天启二年刊本。

⑤(明)郎瑛《七修类稿》,中华书局5年版。

82 ::199

 第1期 钱国莲,等: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

千万生灵免遭涂炭。于谦的雄韬伟略是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因素则是誓死战守、决不议和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当他的这种意志和信念成为朝廷的主流和全军将士的共感乃至所有百姓的共同意志时,瓦剌就必输无疑了。他在大敌当前之际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感染和激励了朝廷百官和京城军民,因此,虽然英宗北狩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初,朝廷上下、京城内外一片恐慌混乱,但是在于谦的努力和影响下,很快就凝聚成一股同仇敌忾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军民共济国难的支柱。

三、“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坚守名节操守,一生清正廉明

德、能、勤、廉历来都是考察官员的标准,四项皆备者才能提拔、继任乃至升迁,然而,有时候考核结果和官员的德、能、勤、廉会发生互相乖违的情况。德、能、勤、廉鲜能兼备,而在“廉”字上栽倒的官员尤其多,不说远的,明朝就有很多,虽然朱元璋极端的防治官吏贪赃,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彻底遏制官员贪污受贿的恶疾;朱元璋死后,政策不似明初那样严急,加上明朝的官俸相对较低,所以贪污受贿的风气更是蔓延开来。

于谦的德、能、勤已经无须赘言,更令后人仰慕的是他一生都执守着“清正廉洁”这一为官的道德,鄙视追名逐利。他长期身居要职,但是一辈子“食不重味,衣不重裘”,“乡庐数椽”、“薄田数亩”,“而廉

清方正,一钱不私,世所罕知。”①巡抚晋豫18年,始终是“清风两袖”。明正统中,宦官王振当道,官员的

升降乃至生死之命运都被王振玩于股掌之间,阿谀贿赂王振成了一种风气,而于谦则偏偏要逆风气而行,不屑于谒见王振,更不屑于送礼。按明例,巡抚官每年都要进京议事,对于很多官员来说这是跑官的好机会,可是于谦每次进京总是空囊示人,不携任何礼物作交际之资。有人劝他说:“即不橐金往,宁无一二土物,如合芗干菌果头之类,足以充内交际耶?”于谦笑而举其两袖曰:“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之

物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②因赋诗见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

得闾阎话短长。”③

这就是著名的《入京诗》。于谦因此而得罪王振,正统六年于谦被判极刑,好在同情于谦的右都御史陈智等人抓住朝廷复审死刑囚犯的机会,解救了于谦,此案最终以将于谦降为大理寺左少卿了事。

“土木之变”后,于谦执掌兵部达7年之久,但志操弥坚,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几辞少保之封;力辞二俸;朝廷召他唯一的儿子于冕赴京任职,于谦固辞;身居显位,但自奉俭约;居所非常简陋,景帝怜惜这个曾经拯救国家命运的大臣,就赐给一所宅邸,于谦力辞,未能获允,仍然住在旧宅。于谦有一首诗(《暮归恐有客至》)描述他担任兵部尚书之后的生活情景:“小小绳床足不申,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

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④景泰初年,朝廷中有官员弹劾于谦权柄过重,景帝身边的太监兴安曾经为于谦辩护说:“日夜与国分忧,不要钱,不爱官爵,不问家计,一子一女且不顾。朝廷正要用人,似此等寻一个来换于某。”⑤

英宗复辟后,派人抄没于谦居所,竟然搜不出任何财产,只有正室上一锁,打开之后,室内唯有当年景帝赐给他的蟒衣、剑器,别无他物,家贫如此,就连置于谦于死地的明英宗朱祁镇也为之唏嘘,遑论天下仁人志士。于谦遇害后,继任兵部尚书的陈汝言仅仅10个月后就坐贪赃之罪下狱,从陈汝言家抄出的财物竟然难以计数。这一对比凸现了于谦的清廉。

于谦是后世为官者永远的丰碑,他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也成了后世清官永远的座右铭。 ①(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忠廉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②(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八五《于太傅公传》,台湾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印行。

③(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年版,第5页。

④(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文集》卷五,中国文史出版社年版。

⑤《明英宗实录》卷二四一,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3年版;(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八五《于太傅公传》,台湾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6年印行;(明)夏时正《怜忠祠记》,见(清)丁丙《于公祠墓录》卷四,《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辑,光绪戊戌刊本。

92 :19807:2000198:197::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四、“社稷为重,君为轻”———勇于为民请命的胆魄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①于谦一生都在不

折不扣地持守“民贵君轻”的伟大思想。于谦在巡抚晋豫期间,以赤诚之心和绵薄之力忠实地践行着“民为贵”的思想,他忧念百姓,关心民瘼。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如不惜牺牲朝廷利益,推行轻税养民政策;为了使无数灾民赖以存活,他设立预备仓、开官仓赈济、开办药局;为了遏制旱灾,他为祈雨吃素戒酒、风餐露宿;为了治理黄河,他带领百姓筑坝、植树,黄河绝堤,他甚至跳入黄河以血肉之躯去阻挡汹涌的水流;飞蝗肆虐,他率领官吏并亲自下地捕捉,等等,不一而足。

而于谦领导的抗击瓦剌斗争则将“社稷为重”的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土木一战中,瓦剌俘获了英宗朱祁镇,将其作为与明朝军事对峙和交易的筹码,以此逼胁明朝投降,但是,于谦为社稷生存计,果断地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瓦剌挟持朱祁镇至大同城下,胁迫明军打开城门,于谦举荐的大同守将郭登对

瓦剌军大喊:“赖天地祖宗之灵,国有君矣。”拒开城门。②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十二日,瓦剌进攻北京

受挫,听从太监喜宁的唆使,以讲和为名,要求明廷派遣大臣出关迎返英宗,并索要数以万计的金银财物,于谦拒绝讲和之议,并且说:“今日止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②后来瓦剌首领也先几次对英宗说:“中朝若遣使来,皇帝归矣。”③又扬言欲送英宗归明廷,这时,朝廷大臣多主议和,迎归英宗,惟于谦独排众议,称“社稷为重,君为轻”。②由此稳定了朝廷上下和军民的斗志,也使得明朝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终于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明朝的中央专制集权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帝王心目中“朕即国家”,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传之子”(景帝易储诏书语),④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任何冒犯都会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语境下,于谦仍然能够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其意义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黑暗的长空,虽然行星过后,天空又重归黑暗,但是,它在那一刹那给宇宙带来的光明令人们永远怀想。 五、“将军不解避锋芒”———坦荡的胸怀、刚直的品性

“将军不解避锋芒”(《过韩信冢》),⑤这是于谦写韩信的诗句,可是,他本人何尝懂得“避锋芒”。他

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最终以最为悲壮的形式陨落,原因很多,而太坦荡的胸怀、太刚直的品性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英宗北狩后,于谦联合诸大臣启奏皇太后孙氏:“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要求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以安人心,可是当群臣把太后的旨意传达给朱祁钰时,他却惊让再三。于谦正色道:“臣等

诚忧国家,非为私计。”②只有胸怀坦荡、一心为社稷和黎民计者才敢于做出这样的行动,因为在当时的

情况下英宗很有可能随时被放回,而一旦英宗南返,皇位之争能否避免就很难说,拥立朱祁钰者的处境就很难预料,事实上,于谦的悲剧结局就此埋下了伏笔;也先以英宗为人质要挟明朝时,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辞拒绝也先,于谦也因此再一次因为国家利益而得罪了英宗,又向悲剧走近了一步;于谦的坦荡胸怀更表现在迎归英宗的决策上,如果为自己的个人安危和前程考虑,于谦完全可以阻挠英宗南返,而且以他当时的地位和景帝的心态,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当也先提出欲放英宗南归,景帝又出于对英宗回来抢夺自己皇位的担忧反对迎回英宗时,于谦力劝景帝迎回英宗,英宗终于得以南返。于谦自然明白英宗南返对自己必定是一个隐患,但是于谦从国家大局和尊严出发,决然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于谦人格的伟大在于他想到了他这样做的后果,他总是悲怆呼号:“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⑥但是为了 ①《孟子尽心》。 ②(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三《景帝登极守御》,中华书局1977年版。

③《明英宗实录》卷一八五,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版。

④(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五《南宫复辟》,中华书局年版。

⑤(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文集》卷三,《武林往哲遗著后编》第册,钱塘丁氏重刊大梁书院本。

⑥(明)于冕《先肃愍公行状》,见(清)丁丙《武林掌故丛编》第二三集《于公祠墓录》卷五,光绪戊戌刊本。

03 :1977:19-20::

 第1期 钱国莲,等:论于谦与浙江人文传统

国家前途,为了苍生祸福,他早已把个人的命运放在脑后了。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时,果然完全不念于谦在他返回明朝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报复心切,于谦就被作为第一个被牺牲者推上了刑场。于谦的坦荡胸怀在他人生谢幕的那一刻显得如此完美而悲壮:儿子于冕告知英宗复辟,但是他仍然整搠朝服上朝,犹如一条鱼已然扑向那张它早已看见的渔网,他太坦然了,以至于在审讯时都不屑于一辩。

明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1457年2月16日),于谦的人生以极其悲壮的方式谢幕———成功保全社稷后竟遭枉杀。前人论及于谦之冤死,往往归咎于“南宫复辟”。笔者以为,于谦的悲剧结局固然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有直接的关系,但根源却是于谦的人格特征和性情气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于谦的品德与才智,罕见其匹,其谋国之忠和至刚大勇让后人永远不能望其项背,然而于谦的性情气质却屡屡招祸。他从来不计个人私利,为官争理不争利,更不会阿谀奉承权贵或搞阴谋诡计,不拉帮结派,没有自己的小团体;他疾恶如仇,遇到邪恶之人和事,他就“如蝇在喉,吐之乃已”;他的处世方式直来直去,不加任何掩饰。这种性情气质和处事方式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正是因为上述品质,于谦才光风霁月;但这种品质和行为方式对一个政治家而言就是一种“致命伤”,一种足以断送政治前程的“人格缺陷”。于谦因为这一“人格缺陷”得罪了太多人,被得罪者或欲伺机报复或要落井下石。在发动“南宫复辟”的人当中,除了主角英宗朱祁镇外,主将徐有贞(徐珵)、石亨等人也要置于谦于死地。正统十四年(1449)十月,瓦剌劲骑自紫荆关、白羊口两路大举进犯京城,身为侍讲的徐珵建言朝廷迁都南京,遭到于谦的厉声呵斥,于谦还上疏说:“(徐)珵妄言当斩。”徐珵虽然保住了脑袋,但是在朝廷上丢足了面

子,以至于很长时间无法升迁,因此衔恨于谦。①于谦对石亨是有恩的,因为于谦起用石亨于狱中,起初,

石亨对于谦是心存感激的,景泰二年(1451),石亨向朝廷荐举于谦之子于冕,于谦不仅毫不领情,甚至以此狠狠地弹劾了石亨一把,说:“(石)亨不闻举一岩穴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之务,顾乃荐臣

之子,于公义安在?”②石亨对于谦的仇恨由此而来。石亨后来恃功骄纵,于谦又时时裁抑石亨,石亨心

有畏惧,不敢妄动。《明史纪事本末》说:石亨侄子石彪贪暴,于谦奏请出之大同,石亨更加衔恨于谦。

③可见,于谦是硬生生地将石亨这样一个本来可以成为同盟者的人推向了与己为敌的阵营中。

于谦一生“无欲则刚”,这一品性是促成于谦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也使于谦的人格更加闪烁着绚丽的光芒。

六、“行人之所不敢行,作人之所不敢作”———坚忍不拔、永不言败、敢于革新的精神

时下,当人们表述“浙江精神”或者“浙江人文传统”的内涵时,总是将坚忍不拔、永不言败,不拘窠臼、敢于革新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这些精神都可以在于谦身上找到注脚。巡抚晋豫所取得的辉煌政绩和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都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意志的支撑。整整18年里,于谦都是孤身一人巡抚在远离家乡与京城、远离亲人和朋友的晋豫大地上,18年中每年至少两度攀越巍巍太行山,跋涉于两省之间,18年中要对付频仍不断的旱灾、水灾、蝗灾、霜灾、雪灾以及由此带来的瘟疫和饥荒……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对晋豫大地的热爱、对百姓的忧念,没有超乎寻常的意志与毅力,难以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

清人马志元曾说:于谦“行人之所不敢行,作人之所不敢作”,④

这句话很精确地概括了于谦不拘窠臼、敢于革新的精神,而于谦在巡抚晋豫和执掌兵部的过程有不少做法就体现了他的这一精神。为使灾荒之年有更多的饥民赖以存活,他创设了预备仓,施行平粜制度,又命令各县设置两仓,施行了贷粮制度。 ①(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八,中华书局1981年版;又,《明史》卷一七一《徐有贞传》。

②《明史》卷一七〇《于谦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又,《明英宗实录》卷二〇五,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版;(明)于冕:《先肃愍公行状》,见(清)丁丙《武林掌故丛编》第二三集《于公祠墓录》卷五,光绪戊戌刊本。

③(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五《南宫复辟》,中华书局年版。

④(清)马志元《重修于公铁犀祠记》,见(清)丁丙《于公祠墓录》卷末,《武林掌故丛编》第二十三辑,光绪戊戌刊本。13 ::1977::

23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他开设药局,向百姓发放药品,遏制灾后瘟疫的流行;他在山西、河南各县的交通大道两侧种上树木每距三、五里开凿一口井,这样既可以在夏天为路人遮蔽烈日,又可以给百姓提供饮水之便。景泰初,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他创立团营,京军之制为之一变;又对武器进行改革。在以因循相袭、萧规曹随为明哲保身之道的环境下,于谦的上述做法是需要一种胆魄的。

正如一个民族的人文传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实现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一样,一个地域的人文传统也具有同样的特质和意义,浙江人文传统也是如此,弘扬浙江人文传统,并使之得以赓续绵延,是所有深深热爱浙江、期待浙江繁荣者的使命。于谦一生的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伟大的人格精神及其诗歌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浙江区域文化传统中的一份宝贵遗产。研究于谦及其精神对于新时期提升和弘扬浙江精神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O n Y u Q i a n an d Zheji a ng Hum an isti c Tr ad iti on

Q I A N Guo-lian,X I A NG Cong-ying

(C o ll ege of Hum ani t y,Zhej i ang Universit y of Techno l ogy,Hangz hou310023,China)

Abstra ct:Em erging fr om the soakage and edifica ti on of Zhejiang hum anistic tr adition,Yu Q ian was

a nati onal her o,an incorrup tible governor and a well-known poe t.H is sterling integrity,national

spirit,aswell as his lifelong wise wor ds,noble deeds and great achieve m ents,intensively e m bodied Zhe jiang humanistic traditi on on the one hand,and injec ted a ne w quality into it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the public and the acade m ia did not pay any deserved a ttenti on t o it.This pa per w ill dis2 cuss the r e lati onship be t w een Yu Q ian and Zhejiang humanistic traditi on,a swell as its six per for m2 ance levels.

Key wor ds:Yu Q ian;nati onal her o;poet;Zhejiang hum anistic tr adition

(责任编辑:王惠芳)

读《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有感

读《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有感 浙江,一个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地方,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和独特的精神品格。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浙江人民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浙江精神包含万千,底蕴深厚,其发展道路也是漫长曲折的,并非一蹴而就,同时她也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非千千万万人的智慧不可得。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从浙江精神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浙江地域环境、浙江文化传统、浙江人的品格、浙江经济发展、浙江政治建设、浙江文化繁荣、浙江社会和谐、浙江生态文明等元素与浙江精神的关系,辅以丰富的实际案例,充分论证了传承和践行浙江精神的重要性。“浙江精神充满着地域文化个性与特色,彰显着特有的价值取向与内在风貌,具有悠久的历史根基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不够丰富的情况下是无法系统地阐述浙江精神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土地资源是为短缺,再加上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台风肆虐、灾难频发的自然条件,因此,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浙江人的生活条件实属艰难。因此,浙江人为了生存而做出种种努力,修塘筑坝,疏浚河道,变沧海为桑田,形成精耕细作的农耕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再者,艰难的自然环境使浙江人明白,物质需求比空泛的意识形态更加紧迫,于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追求深深烙印在浙江人的头脑中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他们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运用自己的智慧,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劳动,才可以获取美好的生活。同时,多山临海,河流纵横的地域环境也让浙江人比其他各地的人们先一步有了商业发展的头脑和机会。由于田地稀少贫瘠,农业发展不利顺,矿产资源匮乏,工业发展不利,浙江人本着务实思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商业发展上来。同时,浙江精神也在不断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靠近。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创新创业”的浙江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最鲜明的标识,“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精神的价值追求。浙江多山临水的特点使得本地人民无法通过农业发家致富,从而使他们要冲破地域束缚,离开祖居之地,冲破重农抑商的传统,造就了浙江人求真务实、敢于冒险的精神品质。 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再到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以及“务实、守信、充血、向善”的当代人共同价值观,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浙江精神从开始2000年提出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十六字到后来2005年的“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个字的改变,本身就体现了浙江精神的进步和创新。浙江精神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其丰富的内涵结构,其中,求真务实是其科学理性层面,诚信和谐是其伦理价值层面,开放图强是其时实践意志层面,三者构成了内在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浙江的政治建设在近代的表现较为突出,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浙江精神推进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进步潮流不断发展。辛亥革命中浙江革命势力乘势而起;新文化运动中以鲁迅为代表的浙江籍学者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浙江人民听从党的领导,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重要贡献。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浙江地区按照中共中央部署,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及科学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精神与浙江人,高考作文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精神与浙江人 生命是一种缘分。正是这种缘分决定了我出生在浙江。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18年了。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 小时候喜欢到处乱逛,乱玩,所以造就了这样的性格吧。个人有点技术至上主义,对于一项技术,始终是追求的,甚至过度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杭州在10几年前科技水平就遥遥领先其他区域了,仅次于北上广呢。 当我回所谓的老家,才发现杭州这么发达。而现在,我的审美导致我不想去其他地方,可能的话,去北上广看看。还有机会,去日本玩一趟吧。 毕竟,我们浙江都是沿海城市,亚文化多元化。小时候去电玩厅玩玩类似于太鼓达人的街机,那时候好像只FC了《夏天的风》,周杰伦作的曲子,后来在节奏大师玩到差点泪目。 初中后就没去玩街机了,不知道大学后是否还能接触街机。总之我还想玩玩那些没玩过的街机。 我遇到的人多了,自然很清楚我们浙江人,以及我们的精神。虽然有极个别不友善的,但大体上我们都很热情好客的。而且来这边打工的人也非常多,所以浙江也并不必北上广差。杭州主城区的喧闹,我耳濡目染了18年。乡村的孩子们很难体会到这种车水马龙的景象吧。03年家里就有电脑了,那时的128MB DDR1内存还记忆犹新,没有网络的我,把GBA模拟器拷贝到电脑上,几十个游戏吧。依稀记得有魂

斗罗、口袋妖怪、模拟人生、电梯大战。后来在书店慢慢开始接触编程的书籍,于是就不玩这类游戏了。 当你玩完一款游戏或是看完一个作品时,你有没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是啊,入戏太深,这是日本ACG圈带来的影响,我很庆幸我没有过早的接触它。(要是那张CD上有《秋之回忆》等Galgame及AVG游戏,那我一定又会受其影响吧。。 游戏比小说更加真实,我看小说都会入戏,游戏就更会这样了。 玩完游戏的怅然若失感太压抑了,也就只有音游例外吧。玩游戏时想想其他孩子,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根本接触不到这些只能在城里看到东西,他们只有读书,一直读书。少打音游多读书这个梗不是虚的,过度沉溺游戏带来的后果便是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们这边人深有体会。救救垮掉的这一代00后,说的就是我们城里人吧。 当然,自制力高的人大有人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级的游戏能走多远?本文也写给2035年的他,请他来告诉我,那时的游戏业界如何。 我自己确实沉溺过游戏,也像周围人一样,当你心态转变,才发现生活的美好,来做“现充”吧。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学号:3160103386 姓名:申屠玲倩序号:112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所谓人的品格,通常是指人后天养成的,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所表现出来的固有个性。浙江人民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理性品格,是浙江人的品格的固有个性。由于艰苦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塑造,浙江人为了生存,从不好高骛远、凌空蹈虚,而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浙江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传统,不仅体现在浙江先民的生产实践中,而且集中体现在浙江学人的学术思想和实践中。从东汉的王充到南宋的浙东学派,从明代的阳明心学到明清之际黄宗羲的经史之学,乃至近代的龚自珍、章太炎、鲁迅等,他们都对现实社会有着强烈的关怀意识,奉行知行合一、与时俱进,主张修实政、行实德、建实功,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求真务实”是浙江学人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源自浙江先民的生产实践和理性思维,深深影响了后世浙江人。 浙江的崇商传统就是浙江人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现实理性选择。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向来有轻视商业、鄙视商人的顽固传统。但浙江地区却自古就有较浓厚的商业氛围,浙江人有较强烈的商品意识,因为商业为末的儒家说教并不能帮助浙江人民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土地不足、资源匮乏、台风和洪涝灾害肆虐等劣势自然条件迫使一批批浙江人不得不背离“以土地为生”的习惯,转而通过商业活动和市场交换来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料。如果离开了商业活动,浙江人就吃不饱饭,就要饿肚子,这是最现实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浙江出现了提倡事功之学的永嘉学派,出现了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为工商正名,主张发展商品经济,重视功利。 这种求真务实的思想传统又进一步强化了浙江人的务实精神,在浙江人的眼里,行业本身无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在浙江人的眼里,皮肉之苦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为了赚钱,什么苦都可以吃,他们可以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情,去做别人做不来的生意。“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浙江人的生动写照。这种“务实”精神构成浙江人工作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有些时候,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事业心简直不可想象,令人感叹。 浙江人正是凭着这样一种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少说多做的求真务实精神,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往往就是某些行业和工种的行家里手。中药店伙计的“一手撮”、布店店员的“一尺准”、肉店师傅的“一刀准”、账房先生的“铁算盘”等,其精良的手艺、业务的内行使得他们在经营管理上有主动权,这正是其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宁波的很多商人是从学徒做起,从易而难,慢慢发展成为大富商。虞洽卿、方液仙、项松茂等人都是从学徒做起而后成功的。“电影大王”邵逸夫很早就熟悉电影制片的剪辑、摄影、化妆、剧本、导演等每一个环节,这也正是他成就事业的基础。 浙商就是这样一批面对现实、脚踏实地,通过实干、苦干、硬干成长起来的浙江人的代表。有人做过统计,大约90%的浙江民营企业精英,均出身贫寒,他们的出身是农民,是苦力,或是裁缝、修鞋匠、打铁匠等小手工业者。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出身打铁匠,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修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出身农民,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也是农民出身,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是裁缝,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为汽车修理工,哇哈哈集团董事长曾是打工仔,新光饰品公司董事长周晓光曾经是农民,正大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最初是胡庆余堂的小学徒,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是临时工,万丰奥特集团董事长陈爱莲开过拖拉机,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摆过地摊,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做过木匠。 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精神品格在来自草根的浙商大老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求真务

谈浙江精神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材料: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谈浙江精神 陈华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地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浙江人秉承“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这其间,靠的是什么力量呢? 不是别的,正是浙江精神。它鼓舞着代代浙江人与时俱进,拼打出新时代浙江创先创优的奇迹。 那么,什么是浙江精神?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对于浙江精神,我们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浙江精神的内涵所在,也是浙江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第一句话:爱国忧民,是浙江精神最真实的历史积淀。 如果我们用时空扫描仪在浙江大地搜寻的话,就会发现无数爱国志士的身影,他们或用诗歌、或用小说、或用哲学、或用教育等,传播自己的爱国热情,唤起民众的忧患意识和奋发品质。南宋诗人陆游在即将离世之际,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表达了自己期望朝廷收复北方失地的真挚情感。清代文学家龚自珍为了呼唤神州大地焕发生气,挥毫写下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壮佳句,深深寄托了自己追求思想解放的深厚情怀。伟大思想家鲁迅先生为了激发国民的抗争意识,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武器,与反动封建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把浙江人的爱国情怀发挥到了极致。此外,朱自清、茅盾、陶行知、马寅初、蔡元培等众多浙江贤士,都表现出了最鼓舞民心的爱国忧民精神,他们不仅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骄傲。 第二句话:求真务实,是浙江精神干在实处的现实标志。 在改革开放的旅程中,浙江人从未停止过实干的步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温州人,把经商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

浙江精神的成因

浅谈浙江精神的成因 内容摘要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创造了有一种不忽视的浙江现象,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这一动力的背后是“浙江精神”,而这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地理、历史、人文的综合作用,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历史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引言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拥有杭州和绍兴等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全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创造了有一种不忽视的浙江现象,显示出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而这一现象的产生,依赖于浙江精神的支撑。当代“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任用。浙江精神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时间积淀而成的必然,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历史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正文 一、地理因素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海域辽阔,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天气晴雨不定,易发生汛情。而且台风频顾,破坏性强,几乎每年都会有强台风登陆,每次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但浙江人没有消极躲避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与频发的自然灾害作斗争,形成了台风不断摧毁、浙江人不断重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另外浙江省山多水多而可利用的土地便相对较少,而且工业必需的矿产、能源资源匮乏,难以自给自足,浙江想要发展必须走“商”的道路,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中谋求发展。而浙江靠着东海,海岸线曲折,有着很多优良的港口,平原地区的河流大多水速平缓,少险滩,又有着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使得本省内、南北之间经济、商贸往来便利,改革开放后国家又把宁波、温州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可以说十分适合商业发展。正是在这些不利、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浙江人为了生存、发展形成了“讲究功利,注重工商”的传统。而过去几千年来,统治者一直以重农抑商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人们也有着落叶归根的意识,不愿离开自己的故土,但浙江人需要寻求出路,所以他们冒这些风险,去冲破一些传统、做一些改变。在这个

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于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浙江现象”值得认真研究 “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 ——民富,主要表现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增长快、差距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7年和23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5.6%和59.1%,下降到2007年的34.7%和36.4%。1985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接近90%。 ——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从经济综合实力看,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第14位上升到第5位。 从区域创新能力看,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知识获取能力居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4位,专利申请量居第3位,专利授权量居第2位;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第1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均列全国第2位。

浙江人,浙江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3358515.html, 浙江人,浙江精神 作者:汪洁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8年第12期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解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年来,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一直保持着与时事若即若离的关系,比如2015年“文章和人品”要求考生思辨作品的格调情趣和作者人品的关系:2016年要求考生思考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的“现实”的关系:2017年启迪考生思 考人生要读的三本书。而2018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命题材料源自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精神”的概括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这与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宗旨相契合。综观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各卷劲吹时代之风,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比如全国卷Ⅲ的“改革开放三部曲”、北京卷的“绿水青山图”。 2018年浙江卷作文题是一道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作文题,核心词是“浙江精神”。第一段介绍“浙江精神”内涵的历史演变;第二段围绕“浙江精神”这一核心概念提出了“浙江文 化”“浙江人”“浙江故事”“浙江传奇”等外延概念,限定了作文可用的素材范围;前两段是说明,第三段则是要求,它要求考生思考个人与“浙江精神”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厘清了材料中的概念和关系,作文的立意自然水到渠成了。有人说这个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政治水平,但是真正要写好,需要考生掌握与浙江文化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及当代浙江发展的种种特点。除了作文中表现的考生的思想水平,阅卷中也应关注考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这个作文题在写作中看似易得手,实则难尽妙。

浙江精神作文800字

浙江精神 此间少年,此间行 山明水秀之间我与你相际会,浙江。晨光熹微之处,名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神不曾被光阴的流水冲散。愈前行,此间,愈有精髓思想与时代浪潮相迸发出的奇迹。 惠风自古,此间事 我与你在古琴流觞中相遇,你那古韵与先贤之思的深远。 自王羲之与群贤在这山水间叹世间兴怀,咏人生随化时,你便留了一个千年的伏笔。那聚集了先人哲思的宝地,留给后世的是对世间真理的探索的无尽欲望与遐想。 自此间,英杰辈出,前世之人秉着那浓厚的文化气息带来的种种优秀精神,从务实慎行的顿悟到知行合一的见解,将儒家圣人之训化为经世致用之导。浙江,一直拥有这文化熏陶下的自知。这种种精神,给了无数前人行进的动力。 和风拂面,风中有古人之思,携至理,陪浙江人走过千年漫路。 浪涛彻今,此间迹 我与你在开放求新中相遇,你那拼搏与勇迎新世的力量。 新时代,浙江不曾放慢步伐,借着自古已成的经济重脉这一优人之势,把握住发展与前行的最佳机遇。

自此间,如互联网时代的传奇人物马云,如千千万万与他同样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自己的标语的诸多成功者,向世人证明了浙江精神孕育的强大动力。在发展道路上,浙江人从未放慢脚步。试问奇迹能有几多种,奇迹的背后,藏着的往往是实干流下的汗水。 惊涛拍岸,浪中有今世之志,携实践,陪浙江人一直走在前列。 风云翘望,此间梦 我与你在薪火相传中相遇,你那生机与永不停息的向上。 这种种硕果皆是前辈创下的惊人之绩。作为浙江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亦将接过这薪火,踏上人生的航程,再续前辈的辉煌。 自此间,我们不仅让世人看到作为浙江青年的斗志与激情,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于实干中求知,潮头中勇立的行动。我们是新一代梦想与希冀的承载者,必将充满无限可能。 浙江,你与我一脉相连,此间少年,踏过流年韶光,奇迹所及之处,有先贤前人的背影,亦有我们迎风的笑靥。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新增近代史题目《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1.2004年,浙江成为全国第(4)个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省份 2.1949年前后,随国民党迁台的浙江人大约在17万以上,其中以(舟山群岛)和大陈岛为多。 3.明朝时,浙江沿海居民自发组抗倭军队,在(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敌2000,被称为“自有倭寇以来,此为战功第一” 4.1979年,浙江长兴的(长城公社)几乎与安徽小岗村同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大思想家是(王充) 6.浙江全省面积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25)位 7.下列各项,不属于浙江文化的不足之处的是(好高骛远) 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座由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城市是(龙港镇) 9.浙江省多岛屿,其中舟山岛是中国第(四)大岛 10.(北宋)时期,杭州已成为江南丝织业的中心之一 11.浙江改革和发展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是(首创精神) 12.浙江远古人类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建德人) 13.浙江精神的科学理性层面是(求真务实) 14.浙江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是5万年前的(建德人) 15.浙江经济的主干是(民营经济) 16.(2011)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召开,共谋浙江未来 17.下列哪个省市还没有建立省市一级的浙江商会?(西藏) 18.2013年,浙江省法院开始推行(阳光司法)指数评价体系

19.明清十大商帮中,浙江占了两席:其中,一个是宁波商帮,另一个是(龙游商帮) 20.浙江军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浙江省约法》的制定是(辛亥革命)重大成就 21.历代浙江人建立了(以利和义)的朴素诚信观。 22.下面哪个浙江人有“电影大王”之称?(邵逸夫) 23.下列各项,不属于浙江精神的主要特征的是(现实与可能的统一) 24.提出“农工商皆本”这一著名命题的是(王羲之) 25.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的创始人是(邱继宝) 26京杭大运河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隋时,开通的运河南至浙江省的(余杭)。 27.2008年,浙江省委把浙江精神的核心,概括为(创业创新) 28.浙江精神的伦理价值层面是(诚信和谐) 29.在明清以来两次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吸收和传播西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浙江人,不包括(华蘅芳) 30.浙江近代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是(宁波) 31.1912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是近代浙江主要的金融机构 32.书店开上天安门的浙商是温州人(范鸣强) 33.浙江文化成熟的标志是(南宋浙学) 34.浙江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企是(吉利集团) 35.1987年,全国第一起“民告官”诉讼发生在浙江(苍南县) 36.2005年,习近平将浙江精神概括为十二字,其中不包括(坚忍不拔) 37.2000年,浙江省委对浙江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其中不包括(吃苦耐劳)

谈浙江精神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材料: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您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谈浙江精神 陈华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地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就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千百年来,浙江人秉承“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这其间,靠的就是什么力量呢? 不就是别的,正就是浙江精神。它鼓舞着代代浙江人与时俱进,拼打出新时代浙江创先创优的奇迹。 那么,什么就是浙江精神?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对于浙江精神,我们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这三句话就是浙江精神的内涵所在,也就是浙江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

第一句话:爱国忧民,就是浙江精神最真实的历史积淀。 如果我们用时空扫描仪在浙江大地搜寻的话,就会发现无数爱国志士的身影,她们或用诗歌、或用小说、或用哲学、或用教育等,传播自己的爱国热情,唤起民众的忧患意识与奋发品质。南宋诗人陆游在即将离世之际,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表达了自己期望朝廷收复北方失地的真挚情感。清代文学家龚自珍为了呼唤神州大地焕发生气,挥毫写下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壮佳句,深深寄托了自己追求思想解放的深厚情怀。伟大思想家鲁迅先生为了激发国民的抗争意识,毅然弃医从文,用笔作武器,与反动封建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把浙江人的爱国情怀发挥到了极致。此外,朱自清、茅盾、陶行知、马寅初、蔡元培等众多浙江贤士,都表现出了最鼓舞民心的爱国忧民精神,她们不仅就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骄傲,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骄傲。 第二句话:求真务实,就是浙江精神干在实处的现实标志。 在改革开放的旅程中,浙江人从未停止过实干的步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温州人,把经商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被大家称为“东方犹太人”。本世纪的最初二十年,浙江人实现了“无中生有”的巨大变化:桐乡不出羊毛,却有着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余姚不产塑料,却有着国内最大的塑料市场;海

201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眼中的浙江精神

201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我眼中的浙江精神 如果你到过浙江,一定会记得闲柳拂水的娴静和美好:有长的堤,白的沙,红的墙,和时而掠起的燕子。这是浙江江南春晓,秋月春风的一面。 宋之问有诗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每年观潮时节,钱塘潮水豕突狼奔,挡者披靡,却也有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不但表现了过人的胆略,也展示了高超的技艺,令一众观潮者别后尚心寒。这是浙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另一面。 是的,身为浙江人,我爱浙江的春花秋月,更爱浙江人自古传承的浙江精神。浙江先贤余姚人王守仁立功、立得、立言,为中国二个半完人之一。他平叛江西,匡扶明室,建立了不世武功,他继往圣绝学,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影响波及东亚诸国;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反抗清兵入关,提倡经世致用。我们的先人以儒学为本的治学精神和积极的入世态度,滋养出了一代代的浙江人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勤于事功的人生态度,而今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他不是一句口号,一个图腾,而是落实在每一个浙江人的一言一行,一饮一食里,没有那些杰出的浙江人,也就没有浙江精神。浙江绍兴人周树人,痛感于军阀割据下劳动人民的愚昧无知,发出了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这样的激愤之语,但他并没有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而是毅然弃医从文,以《祝福》、《阿Q正传》、《药》等一系列小说、评论为手术刀,着力于拯救国人的灵魂。在一片墨沉黯哑的天际,是鲁迅撕开了口子,透露出了一丝文明民主的曙光,于无声处听到了春雷的炸响。他的身后,还有矛盾、巴金等一批兼具学识和实干精神的浙江知识分子,一起在黑暗的年代里发起了在思想领域的一场狂飙突进。 浙江桐乡人陈向宏,于90年代末被政府委派到当时经济桐乡市经济最为落后的乌镇开发旅游业。他面对的是一个垃圾场,一条散发着臭气的河以及一片即将倾颓的老房子,而手头拥有的仅是万把元的启动资金。陈向宏领着他的团队千方百计筹资金,千辛万苦建景区,千山万水跑营销,景区开业仅半年就实现了盈利,成功打响了乌镇品牌。如今乌镇已成为年接待游客量最大的景区,成为了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发地,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的身后,还有西塘、南浔等一批别具特色的浙江古镇,展现着江南古镇独有的风

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

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概述:本文重点从一个外省人的角度,论述了自己眼中的浙江精神的具体内容,并且从浙江精神对人民的鼓舞、对对外开放的推动、对创新的促进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将浙江精神与自己家乡的精神、经济发展进行几个方面的对比,表达自己的观点。 正文:作为一个外省人,初到浙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自然风光。在这里生活了二个多月,对浙江精神的真正含义也许了解的也并不深刻细致。然而,浙江经济发展的繁荣态势却让我羡慕与崇拜。浙江城镇与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居于全国第三,这里有世界小商品市场义乌,有用网络创造一个省年收入的阿里巴巴,有许多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有…...浙江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令世人惊叹,令外省羡慕,我认为浙江经济的强大,除了依靠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浙江人的精神也密不可分。 在我眼中浙江精神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优良品质,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动力,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在历史的洪流中,浙江人面临困难却不退缩,逐渐变得勇敢坚强。在长期的发展中,浙江人也养成了求真务实的品格。开放兼容,让浙江充分学习他人的优势,变得更强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更让浙江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成为许多方面的领头羊。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不是口头上的口号,而是在不断摸索前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高尚品质。 而于此同时,我想再简单介绍一下浙江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1.民营经济发达。由于沿海的地理条件,加上较好的政策制度,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茁壮,最重要的例子要数吉利控股公司成功收购百分之百的沃尔沃股权,使中国汽车行业取得巨大发展,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占有重要的位置。2.市场化程度高。浙江省依靠市场取向与结构多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取向的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充,结构多元的层次和领域不断延伸,从而构建起极富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区域增长模型。例如,浙江省至2011年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212家,交易额达1.45万亿。浙江市场化程度达到8.24分,仅次于广东,由此其市场化程度可见一斑3.浙江的块状经济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快。由于邓小平不平衡推进经济发展思想在浙江的实践,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块状经济突出。5.1994年各地市间相似系数为0,.7163,而97年则到0.5622,各地市间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例也有较大差异。截止2009年底全省年产值超十亿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块达312家,而浙江县域行政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全省的52.4%。4.浙江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浙江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源和市场,出口总额甚至名列全国第三,同时也在世界138个国家和地区有投资,也正因为如此,浙江经济实现了赶超式跨越式的发展,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精神影响着经济领域的每个角落,也在很多方面有着具体特殊的影响。在我看来,浙江精神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浙江特有的历史铸就了浙江人民坚韧的精神,鼓舞浙江人不断克服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晚清时期,浙江社会处于侮辱沉沦和抗日自救的反腐较量中。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宁波宣告对外通商,大胆开始与日本资本主义对抗,并出现了宁波帮商人,成为上海诸商帮的的巨擘,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浙江人更是努力倡导使用国货和抵制洋货,用先进的思想有力支持了浙江地区经济发展,也使浙江在那样一个世界环境日益混乱的时间反而取得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浙江解放时,由于连年战争,农民一贫如洗,工厂停工,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百姓的生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浙江人民在农村推行减租征粮政

浅谈浙江精神的新内涵与创新发展

浅谈浙江精神的新内涵与创新发展 [摘要]浙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种精神推动经济的发展,逐渐衍发为不容忽视的浙江现象,促使浙江省内的经济产业群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努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本文从实际出发,就这种可贵的“浙江精神”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对浙江精神继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浙江精神,精神内涵 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这种现象被称为“浙江现象”。“浙江现象”促使浙江省内的经济产业群显示出强劲的动力,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国乃至海外攻城夺地,打响“浙江制造”的品牌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浓描重彩。“浙江现象”的产生,依赖于“浙江精神”的支撑。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在总结浙江经验的基础上,对浙江精神做出了高度的概括,这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这16字是浙江精神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浙江精神也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便是对新时期的浙江精神的高度概括。 一、浙江精神的新内涵 1、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著的不舍追求精神。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对真理和人生价值的锲而不舍,这是“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理想是精神生活的支柱,它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和崇高的理想。浙江精神是鼓励和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动力,是为追求事业的成功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动力。坚定的信念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不仅仅是以往浙江人为追求事业的成功所,必需的,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有用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焕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和价值取向。持之以恒不懈奋斗,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战胜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积极进取、敢于拼博,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具有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奋斗精神。具有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可以使人尽快确立奋斗目标,这是浙江人民的优秀文化中的浓厚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条件下,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奋斗精神有着具体各异的内容,但它的基本内容和本质是自强不息.锐意改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不畏艰险,奋发有为的精神鼓励着浙江人民不等不靠,努力奋斗,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他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崇高理想激励下,认真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各样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勇往直前。通过一次次的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我眼中的浙江人 先来说一件令我感受最直接的关于浙江人的事:有两次坐出租车,第一次是一位杭州本地的司机,我跟他闲聊,聊到浙江人,更确切的说是更有代表性的杭州人,他的评价是“我们杭州人很文明的,不要说打架,吵架都很少的,那些不好的事都是外地人干出来的,尤其是东北人和河南人。”且不说这位司机的观点正确与否,来看看我另一次坐出租车的鲜明对比。另一次司机是河南人,来杭州已经十多年,闲聊时,他对浙江人的评价是“浙江人很懒的,每天只是喝喝茶打打牌,建设的事都是我们外地人做的。”我们也不说他的观点正确与否,但两位司机的评价一定可以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浙江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 无疑一个地方的精神特点是由这个地方的人的精神特点直接决定的,所以说浙江的精神与浙江的发展无非就是在讨论浙江人的精神与浙江人的精神演进过程。至于上升到群体层面的“和谐,团结”等描述,只是带有明显特征的个体相互作用的自发结果,而这种特征,会因人而异,单独的个体特征其影响无法讨论,但一个地域大体上会有一些普适的性格或思维方式特征,其必定在群体特征中发挥显著作用,形成该群体的群体特色。所以说,讨论浙江精神就变成了讨论浙江人的性格特点。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学生,或许是因为中国南北方差异较大,我觉得我所感受到的浙江人的特点十分鲜明。先不说具体的性格特点,我觉得现在决定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特征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而浙江的经济无疑是比较发达的,比如同样是来自农村,我来自的是观念,教育,经济都比较落后的河北农村,而浙江的室友来自温州乐清的新农村,我觉得他的行事方式更偏向于来自城镇的同学,我

觉得这能从一定层面上反映浙江的经济比较发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时间,有精力去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一书中,提到浙江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关于“求真务实”,我听到过一些反对的观点:一次是老师给我们看中央电视台柴静报道浙江大学学术剽窃案时最后站在浙江大学求是鼎前说“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希望浙大人能够切实做到实事求是”,蛮有讽刺意味的;另一次是我去听一位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的讲座,她提到“我来之前跟一位企业家说今天去浙大,有什么好的人才我介绍给你,企业家说‘不用了,浙大学生不够踏实’”。作为浙江省占据绝对优势的最高学府,浙大无疑是浙江精神最深刻最先进的地方,可如果真的像柴静和那位企业家说的那样,浙江精神就无从说起了。但就我切身感受到的而言,我觉得他们绝对是只看到了一个侧面:在我们学校,不管什么场合,学生可以就同一问题的不同意见挑战权威教授,且不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礼貌不礼貌的问题,只会有人投去崇敬的目光;助教老师会记得哪个学生哪次作业没交,即便学生本人都不记得了;竺可桢学院选拔会因为一个人在面试时特别打动老师而破格录取;部门文件会因为格式问题改了又改,最后让大家看起来都很舒服等等,我觉得正是这些细节之处能够真正体现浙江人细致求真的特点。至于务实,在《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一书中提到“正是因为脚踏实地,注重实际的特点,使得浙江人只重眼前利益,目光不够长远。”我觉得这说的很有道理,我的感受也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言论能

论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浙江精神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育技术学刘启腾201307260110 作为一个湖北人,初到浙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自然风光。在这里生活了近一年,对浙江精神的真正含义也许了解的也并不深刻细致。然而,浙江经济发展的繁荣态势却让我羡慕与崇拜。浙江城镇与农民人均年收入均居于全国第三,这里有世界小商品市场义乌,有用网络创造一个省年收入的阿里巴巴,有许多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浙江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令世人惊叹,令外省羡慕,我认为浙江经济的强大,除了依靠沿海的地理优势,和浙江人的精神也密不可分。 在我眼中浙江精神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优良品质,浙江精神是浙江发展的动力,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在历史的洪流中,浙江人面临困难却不退缩,逐渐变得勇敢坚强。在长期的发展中,浙江人也养成了求真务实的品格。开放兼容,让浙江充分学习他人的优势,变得更强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更让浙江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成为许多方面的领头羊。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不是口头上的口号,而是在不断摸索前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高尚品质。 而于此同时,我大致的总结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1.民营经济发达。由于沿海的地理条件,加上较好的政策制度,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茁壮,最重要的例子要数吉利控股公司成功收购百分之百的沃尔沃股权,使中国汽车行业取得巨大发展,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占

有重要的位置。2.市场化程度高。浙江省依靠市场取向与结构多元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取向的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充,结构多元的层次和领域不断延伸,从而构建起极富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区域增长模型。例如,浙江省至2011年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212家,交易额达1.45万亿。浙江市场化程度达到8.24分,仅次于广东,由此其市场化程度可见一斑3.浙江的块状经济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快。由于邓小平不平衡推进经济发展思想在浙江的实践,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块状经济突出。各地市间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例也有较大差异。截止2009年底全省年产值超十亿的各类特色产业区块达312家,而浙江县域行政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全省的52.4%。4.浙江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浙江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源和市场,出口总额甚至名列全国第三,同时也在世界138个国家和地区有投资,也正因为如此,浙江经济实现了赶超式跨越式的发展,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促进浙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精神影响着经济领域的每个角落,也在很多方面有着具体特殊的影响。在我看来,浙江精神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浙江特有的历史铸就了浙江人民坚韧的精神,鼓舞浙江人不断克服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晚清时期,浙江社会处于侮辱沉沦和抗日自救的反腐较量中。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宁波宣告对外通商,大胆开始与日本资本主义对抗,并出现了宁波帮商人,成为上海诸商帮的的巨擘,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

关于《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读书报告

关于《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的读书报告 ——浙江商业发展起落 一、浙江商业的兴起与繁荣 诚如本书所说,从地形地貌来看,浙江山地多、平原少,,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因此,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汉代以后,北方移民不断南迁,本地人口也不断增长,耕地资源更加有限,外加其它资源的局限,迫使浙江人走出浙江进行商业性活动。那么比之而言,山地更多的诸如贵州等地为何没有发展起浙江这样的商业规模呢。因为浙南虽然多山,但还是丘陵地区,较之贵州要好很多,且浙江靠海,与外界的交通更是便利无数。 贵州的人口压力也小很多。 可是浙北一带为杭嘉湖平原,并没有艰难的条件迫使人们去经商,但其商业也发展到了较好的程度,这又是为什么?从重商的文化角度来讲,浙江起源是很早的。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士范蠡就总结出了一些商品流通的规律性结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1而范蠡本人更是直接弃官从商,成为无数商人供奉的财神。文种也提出“贾人夏则资皮, 冬则资絺;早则资舟, 水则资车, 以待乏也”2越人能从日常的贸易中得出如此精辟的理论, 这显然与当时这里繁荣的商业活动、浓郁的重商习俗密不可分。而这些规律的总结和1《史记·货殖列传》 2《国语·越语》上

推广事实上又进一步推进了吴越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3而后王充的“实学”以及浙东学派的活跃,对浙江重商文化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浙东学派其“经世致用”的主张与“讲究实效、注重功利”的核心理念,以至于上升到黄宗羲的“农工商皆本”的著名命题,和他们甚至为富人呐喊的行动,很好地为浙江商人扫除了一定思想上的障碍。而且浙江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人才辈出,人文荟萃的地区,因此读书人较多。一般说来,读书在封建时代是以科举、仕进为目的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如愿如偿。在人多地少的浙江,名落孙山的秀才们,务农难成,在浙东学派提倡的经世之用的主张之下,不少转而经商。这点,我们从明清笔记、方志中都不难发现“弃儒业贾”的事例。特别是入清以后,浙江文人多在誓不事清、耻于仕清的思想影响下,转业工商。4 此外,重要的是浙北与中原靠近,政治经济交流较为频繁。 且江南素为鱼米之乡,水网密布,为中原地区供应粮食等。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运河周边城市的兴起,尤其是漕运所带动的商业。还有至关重要的是北方长期的战乱导致的大规模移民。其中有三次高潮“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以及“靖康之乱”。这些战乱导致了浙江人口的迅猛增长,进一步刺激了商业需求。而与此同时带来的还有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南移,特别是靖康之乱所造成的宋氏南渡,更使杭州一跃成为全国的政治中3《浙江重商习俗与表演艺术的发展》管尔东 4《试论浙江商业文化》崔文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