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舆论监督

微博监督

不少省市开通官方微博,较为典型的浙江,已经形成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全部开通官方微博,这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除一般网民在微博上揭露身边腐败行为外,社会各界包括名人、官员以及党政机关、公检司法机关也都在微博上营造反腐舆论氛围。

“微博作为一个新型的网络工具,正越来越被政府部门重视。”衢州常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建军已发了600多条微博,积聚了4000多位粉丝,他说:“微博上大部分是基层百姓,倾听群众的不同意见和批评,给我们官员提供一个了解民意、关注舆情的窗口。”

据报道,重庆市丰都县检察院于2010年10月开通全国首个官方“防腐微博”,吸引了10多万名粉丝关注。该院根据一位粉丝的评论获取线索,成功查出当地一家医院包括一名副院长在内的两名贪污人员。

而浙江台州椒江区,微博还巧妙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一个窗口。

“有一个故事,狼追兔子,狼拼命地跑只是为了一顿晚餐,而兔子拼命地跑是为了生命。行贿者送礼,为的只是他们的一顿晚餐,受贿官员失去的却可能是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位名叫徐振兴的公务员写的一篇微博,这仅66个字的短文,因寓意深刻、警示鲜明,在近日举行的椒江区廉政微博创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微博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舆论阵地,我们不能缺位。”台州市椒江区纪委副书记郑岳华说,微博虽小,但能凝聚人心,利用好微博,能为廉政文化建设开辟新天地。

有专家表示,微博反腐,对党委政府而言,多了一个制约监督权力的平台;对反腐败职能部门而言,多了一条获取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对腐败分子而言,多了一种威慑力量;对公众来说,多了一种便捷监督官员、举报腐败的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则是多了一项自我约束的机制。

微博反腐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对于这新生事物,其自身还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

日前,安徽一男子发微博称“合肥暴力拆迁用麻醉针对付围观群众”,但据警方调查,拆迁中的麻醉针纯属子虚乌有。尽管这名男子被警方行政拘留10日,但该微博经广泛转发后,引起不明真相群众的恐慌,扰乱了公共秩序。

“相对于微博的迅猛发展,监管法规一直是滞后的。”有网友提出质疑,在娱乐圈,已经出现有人借助微博发帖泄私愤,大打口水仗。在反腐举报中,不排除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用虚构事件来抹黑他人,“挖出贪官,固然痛快,但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会误伤无辜。”

“网络反腐在为腐败官员带来巨大杀伤力的同时,"人肉搜索"式的"追杀"也会产生个人的隐私权与公民的知情权矛盾。”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涉嫌“有罪推定”的微博反腐,一旦把握不好“度”,就易侵犯公民隐私权。

反腐学者、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看来,现在的微博反腐还远没有进入法制化

轨道,也没有形成系统和规则。

据介绍,由于有着完善的诚信体系和制度,英美等国对官员私德的监督主要来自媒体,其中不少是网络媒介。尽管个人隐私在美国受到高度重视,但政府官员的私生活几乎完全暴露在民众眼前,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媒体和选民的关注。

专家建议,把握好当下“微博反腐”的新潮流,充分利用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完善技术,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运行机制,更加主动地展开反腐斗争。

成都理工大学廉政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肖云忠认为,微博反腐是个新事物,如何做到科学运用,使之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官员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微博反腐的意义和价值,不惧怕,不作秀,真正把微博作为发现、预防、查处腐败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了解微博反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弄清微博的特征、传导机制和过程等学理问题,在操作技能上熟能生巧,在制度上健全,保证微博反腐有序运行,取得实效。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等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人物、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舆论监督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力量,它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从事国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关系调节手段,是社会的瞭望塔、安全阀,是民主的大平台。但是,当前我国舆论监督前进的步伐却受到了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当前舆论监督的困境以及微博的兴起,致使微博介入到舆论监督中来。

2010年,是中国微博元年,凤凰网对微博做了这样的描述:中国微博用户的庞大数目及快速增长对中国社会生态产生极大影响。在接二连三的突发和热点事件中,微博客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部联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天涯社区邀请网友对2010年的一些微博事件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出年度十大微博事件,分别是:“我爸是李刚”事件;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腾讯与360大战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唐骏“学历门”事件;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湖南常德抢尸直播事件;三条微博计费3900元惹争议事件;微博传金庸去世谣言事件。在以上这十大微博事件中,微博起到了直接而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的是:“我爸是李刚”事件;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唐骏“学历门”事件;湖南常德抢尸直播事件。微博在舆论监督的重重困境中突破重围,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1年,微博继续它的使命。在两会召开期间,微博成为宠儿,许多与会代表用微博征集网民的意见,成为网络问政的一道亮丽风景。

麦克卢汉等人一度被讥讽为技术决定论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传播技术的运用影响社会变革,传播革命导致社会革命。

1974年4月25号,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电台中传出了一首名为《高山颂》的歌曲,这是“武装部队运动”向军中的支持者发出的政变信号。当天,那个在1926年也是靠政变上台的独裁政府就被推翻了。2001年1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爆发抗议大游行,要求总统埃斯特拉达下台,移动电话第一次发挥了政治动员的巨大作用。2005年3月14日,在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一个月之际,贝鲁特爆发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反叙利亚100万人大游行,

反动派除了在电视台大做广告以外,更多地通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发动人们前往“列式广场”会合举行示威。

2011年2月20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中发表讲话,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在第七点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兑现承诺,再次与网民在线聊天,回应网名提出的物价、房价等民生问题。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李东升等开微博征求网民意见,“微博问政”也为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添上了美好的一笔。

可见,微博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剑”既已造出,利我还是伤我,就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它——我们,应该让微博成为了解民生的一扇窗口,成为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