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异方差性(作业)

第五章:异方差性(作业)
第五章:异方差性(作业)

0 X

5.3 为了研究中国出口商品总额 EXPORT 对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影响,搜集了 1990 2015 年相关的指标

数据,如表 5.3 所示。

表 3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时间 出口商品总额 EXPORT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时间

出口商品总额 EXPORT

国内生产总值

GDP 1991 3827.1 22005.6 2004 49103.3 161840.2 1992 4676.3 27194.5 2005 62648.1 187318.9 1993 5284.8 35673.2 2006 77597.2 219438.5 1994 10421.8 48637.5 2007 93627.1 270232.3 1995 12451.8 61339.9 2008 100394.9 319515.5 1996 12576.4 71813.6 2009 82029.7 349081.4 1997 15160.7 79715.0 2010 107022.8 413030.3 1998 15223.6 85195.5 2011 123240.6 489300.6 1999 16159.8 90564.4 2012 129359.3 540367.4 2000 20634.4 100280.1 2013 137131.4 595244.4 2001 22024.4 110863.1 2014 143883.7 643974.0 2002 26947.9 121717.4

2015

141166.8

685505.8

2003

36287.9

137422.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 根据以上数据,建立适当线性回归模型。

(2) 试分别用 White 检验法与 ARCH 检验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3) 如果存在异方差,用适当方法加以修正。 解:(1)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Y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000 60,000 100,000 140,000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15:38

Sample: 1991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673.086315354.24 -0.0438370.9654

X 4.0611310.201677 20.136840.0000

R-squared0.946323Mean dependent var234690.8 Adjusted R-squared0.943990S.D. dependent var210356.7 S.E. of regression49784.06Akaike info criterion24.54540 Sum squared resid 5.70E+10Schwarz criterion24.64291 Log likelihood-304.8174Hannan-Quinn criter.24.57244 F-statistic405.4924Durbin-Watson stat0.366228 Prob(F-statistic)0.000000

模型回归的结果:

Y i673.0863 4.0611X i

t ( 0.0438 )( 20.1368)

R2 0.9463, n 25

2) white: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 4.493068Prob. F(2,22)0.0231 Obs*R-squared7.250127Prob. Chi-Square(2)0.0266 Scaled explained SS8.361541Prob. Chi-Square(2)0.0153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17:45

Sample: 1991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

Statistic Prob.

C-1.00E+09 1.43E+09-0.7003780.4910 X^2-0.4554200.420966-1.0818470.2910 X102226.260664.19 1.6851170.1061

R-squared0.290005Mean dependent var 2.28E+09

Adjusted R-squared

0.225460

S.D. dependent var 3.84E+09

S.E. of regression 3.38E+09Akaike info criterion46.83295 Sum squared resid 2.51E+20Schwarz criterion46.97922 Log likelihood-582.4119Hannan-Quinn criter.46.87352 F-statistic 4.493068Durbin-Watson stat0.749886 Prob(F-statistic)0.023110

ARCH检验: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ARCH

F-statistic18.70391Prob. F(1,22)0.0003 Obs*R-squared11.02827Prob. Chi-Square(1)0.0009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19:55

Sample (adjusted): 1992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4 after adjustment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8.66E+08 6.92E+08 1.2516840.2238 RESID^2(-1)0.8171460.188944 4.3248020.0003

R-squared0.459511Mean dependent var 2.37E+09 Adjusted R-squared0.434944S.D. dependent var 3.90E+09 S.E. of regression 2.93E+09Akaike info criterion46.51293 Sum squared resid 1.89E+20Schwarz criterion46.61110 Log likelihood-556.1552Hannan-Quinn criter.46.53898 F-statistic18.70391Durbin-Watson stat0.888067 Prob(F-statistic)0.000273

3)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20:46

Sample: 1991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Weighting series: W2

Weight type: Inverse variance (average scaling)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0781.172188.706 4.9258210.0001

X 3.9316060.192004 20.476670.0000

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0.947998Mean dependent var51703.40 Adjusted R-squared0.945737S.D. dependent var11816.72 S.E. of regression8420.515Akaike info criterion20.99135 Sum squared resid 1.63E+09Schwarz criterion21.08886 Log likelihood-260.3919Hannan-Quinn criter.21.01839 F-statistic419.2938Durbin-Watson stat0.539863 Prob(F-statistic)0.000000Weighted mean dep.39406.30

Un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0.944994Mean dependent var234690.8 Adjusted R-squared0.942602S.D. dependent var210356.7 S.E. of regression50396.82Sum squared resid 5.84E+10修正后进行white 检验: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0.261901Prob. F(2,22)0.7720 Obs*R-squared0.581387Prob. Chi-Square(2)0.7477 Scaled explained SS0.211737Prob. Chi-Square(2)0.8995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WGT_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20:41

Sample: 1991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Collinear test regressors dropped from specification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7144148822046212 3.2405340.0038

X*WGT^2-2711.9615055.773 -0.5364090.5971

WGT^21353635120714871 0.6534610.5202

R-squared0.023255Mean dependent var65232673

Adjusted R-squared-0.065539S.D. dependent var61762160

S.E. of regression63753972Akaike info criterion38.89113

Sum squared resid8.94E+16Schwarz criterion39.03739

Log likelihood-483.1391Hannan-Quinn criter.38.93170

F-statistic0.261901Durbin-Watson stat0.898907

Prob(F-statistic)0.771953

修正后的模型为

^

Y i 10781.17 3.931606X i t (4.925821 )(20.47667)

R2 0.9480, n 25

5.4 表5.4 的数据是2011 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X)和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Y)。表5.4 各

地区建筑业总产值(X)和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Y)(单位:亿元)

根据样本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与建筑业总产值的关系,并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如果有异方差,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修正。

解:散点图:

Y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21:16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3681389.049371 0.2616910.7954

X0.0349800.001754 19.945300.0000

R-squared0.932055Mean dependent var134.4574 Adjusted R-squared0.929712S.D. dependent var129.5145 S.E. of regression34.33673Akaike info criterion9.972649 Sum squared resid34191.33Schwarz criterion10.06516 Log likelihood-152.5761Hannan-Quinn criter.10.00281 F-statistic397.8152Durbin-Watson stat 2.572841 Prob(F-statistic)0.000000

white 检验: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26.00369Prob. F(2,28)0.0000 Obs*R-squared20.15100Prob. Chi-Square(2)0.0000 Scaled explained SS40.83473Prob. Chi-Square(2)0.0000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21:19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498.3340559.4185 0.8908070.3806

X^2 4.51E-05 1.45E-05 3.1106100.0043

X-0.1581760.221918 -0.7127680.4819

R-squared0.650032Mean dependent var1102.946 Adjusted R-squared0.625035S.D. dependent var2412.791 S.E. of regression1477.458Akaike info criterion17.52580 Sum squared resid61120730Schwarz criterion17.66457 Log likelihood-268.6499Hannan-Quinn criter.17.57104 F-statistic26.00369Durbin-Watson stat 2.732318 Prob(F-statistic)0.000000

模型存在异方差模型修正:加权最小二乘法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21:24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Weighting series: W2

Weight type: Inverse variance (average scaling)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0.020734 1.351842 0.0153380.9879

X0.0345050.002445 14.110490.0000

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0.872866Mean dependent var19.08548 Adjusted R-squared0.868482S.D. dependent var 6.416052 S.E. of regression 6.525709Akaike info criterion 6.651717 Sum squared resid1234.962Schwarz criterion 6.744233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 习题答案

第五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5-1 图P5-1是集成运放BG303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CC =V EE =15V ,偏置电阻R=1M Ω(需外接)。设各三极管的β均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输入级放大管的电流I C1、I C2。 解:V T4、VT3、R 组成镜像电流源,流过R 的基准电流IREF 为: A A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μ3.291 7.01515=-+=-+= A I I I I REF C REF C μβ β3.29211 33=≈???→?+=足够大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A A I I I C C C μμ7.1423.2921321≈≈= =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镜像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2 图P5-2是集成比较器BG307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EE =6V ,R 5=85Ω,R 6=68Ω,R 7=1.7k Ω。设三极管的β足够大,试问V T1、V T2的静态电流I C1、I C2为多大? 解: VT5、VT6为核心组成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7为: mA A R R V U I EE BE R 6.21700 6867.020)(20767≈++?-=+---=

mA mA I R R I R R I R C C 08.2)6.285 68(7566565=?=≈=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mA mA I I I C C C 04.108.22 121521=?===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比例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3 图P5-3是集成运放BG305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假设V CC =V EE =15V ,外接电阻R =100k Ω,其他的阻值为R 1=R 2=R 3=1k Ω,R 4=2k Ω。设三极管β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各路偏置电流I C13、I C15和I C16。 解: 此电路为多路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EF 为: A mA mA R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29029.01 1007.015152=≈+-+=+-+= 各路电流源电流值为: A I I I R R I I REF C C C C μ29014142 11513=≈=== A A I R R I R R I REF C C μμ1452902 142144216=?=≈= 本题的意图是练习多路比例电流源的估算方法。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i u- + 元件 (a)(b) 题1-1图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i u- + 10kΩi u- + 10Ωi u- + 10V - + (a)(b)(c) i u- + 5V + -i u- + 10mA i u- + 10mA (d)(e)(f) 题1-4图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15V + - 5Ω 2A 15V +-5Ω 2A 15V + - 5Ω2A (a ) (b ) (c ) 题1-5图 1-16 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0.5A 2U +- 2ΩU + - I 2Ω1 2V + - 2I 1 1Ω (a ) (b ) 题1-16图 A I 2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2V - u 1 - +- u u 1 + - 题1-20图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100V,R1=2kΩ,R2=8kΩ。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 u 2 和电流 i2、i3:(1)R3=8kΩ;(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u S + - R 2 R 3 R 1 i 2 i 3 u 2 + - 题2-1图

《有机化学》(第四版)第五章 芳烃(习题答案)

第五章芳烃芳香性思考题 P152 习题5.1 写出四甲(基)苯的构造异构体并命名。解: P152 习题5.2 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基: 解: P153 习题5.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或基的结构式: (1) 异丁苯(2) 间甲苯基环戊烷 (3) (E)-1,2-二苯乙烯 (4) 顺-5-甲基-1-苯基-2-庚烯 1 / 23

(5) 二苯甲基(6) 3-苯基-2-丙烯基 P156 习题5.4 甲苯的沸点比苯高30.5℃,而熔点低~100℃,为什么? 解: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苯,分子间色散力大于苯,因比甲苯的沸点也高于苯; 但苯分子的对称性好,晶格能大于甲苯,因此苯的熔点高于苯。 P161 习题5.5 写出乙苯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括号内是催化剂): (1) Cl2(FeCl3) (2) 混酸(3) 正丁醇(BF3) (4) 丙烯(无水AlCl3) (5) 丙酸酐(CH3CH2CO)2O(无水AlCl3) (6) 丙酰氯CH3CH2COCl(无水AlCl3) 解:(1) (2) (3) (4) (5) (6) P161 习题5.6 由苯和必要的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解:

(2) 叔丁苯 解: (3) 解: (4) 解: P164 习题5.7 试以苯和必要的原料合成正丙苯。 解: P164 习题5.8 在氯化铝的存在下,苯和新戊基氯作用,主要产物是2-甲基-2-苯基丁烷,而不是新戊基苯。试解释之。写出反应机理。 解:C+稳定性:>> 3 / 23

P164 习题5.8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P166 习题5.10 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下,苯与氯加成生成六氯化苯,是一个自由基链反应。写出反应机理。 解: P166 习题5.11 写出六氯化苯最稳定的构象式。 解:从理论上说,六氯化苯最稳定的构象式应该是; P168 习题5.12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的构造式: (1) (2)

第五章:异方差性(作业)教学文案

第五章:异方差性(作 业)

5.3 为了研究中国出口商品总额EXPORT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搜集了1990~2015年相关的指标数据,如表5.3所示。 表3 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1) 根据以上数据,建立适当线性回归模型。 (2) 试分别用White检验法与ARCH检验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 (3) 如果存在异方差,用适当方法加以修正。 解:(1)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100,000 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 X Y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20 Time: 15:38 Sample: 1991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5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73.0863 15354.24 -0.043837 0.9654 X 4.061131 0.201677 20.13684 0.0000 R-squared 0.946323 Mean dependent var 234690.8 Adjusted R-squared 0.943990 S.D. dependent var 210356.7 S.E. of regression 49784.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24.54540 Sum squared resid 5.70E+10 Schwarz criterion 24.64291 Log likelihood -304.8174 Hannan-Quinn criter. 24.57244 F-statistic 405.4924 Durbin-Watson stat 0.36622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模型回归的结果: ^ 673.0863 4.0611i X i Y =-+ ()(0.043820.1368)t =- 20.9463,25R n == (2)white: 该模型存在异方差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White F-statistic 4.493068 Prob. F(2,22) 0.0231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电路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

精选考试题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选择题 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 (C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 2、如图1.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 ). (A )dt di 002 .0- (B )dt di 002.0 (C )dt di 02.0- (D )dt di 02.0 图1.1 题2图 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1.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

图1.2 题4 图 图1.3 题5图 5、图1.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R U I I S - = (B )R U I I S += (C )R U I -= (D )R U I I S --=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B A I I 为( ). (A ) B A R R (B )A B R R ( C )B A R R - ( D )A B R R - 图1.4 题7图 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 9、图1.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 (A )–15V (B )30V (C )–30V (D )15V N I a b 图1.5 题9图 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 (A )()()+-=00C C i i (B )()()+-=00L L u u

有机化学第五章芳烃

第五章 芳烃 芳香性 思考题 P152 习题 写出四甲(基)苯的构造异构体并命名。 解: CH 3 CH 3CH 3 CH 3 CH 3 CH 3CH 3 H 3C CH 3 CH 3 3 H 3C 1,2,3,5-四甲(基)苯1,2,3,4-四甲(基)苯1,2,4,5-四甲(基)苯 P152 习题 命名下列各化合物或基: 解: CH 3 C 2H 5CH(CH 3)2 CH 2CH 2 C=C 3H H 3C 1-甲基-2-乙基-4-异丙基苯 1,2-二苯乙烷 顺-2-苯基-2-丁烯(E)-2-苯基-2-丁烯 CH 3 CH 3 CHC(CH 3)3 (CH 3)3C 2,6-二甲基苯基 β-苯乙基2,2,4,4-四甲基-3-苯基戊烷 CH 2CH 2 2-苯乙基 P153 习题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或基的结构式: (1) 异丁苯 CH 2CH CH 3 CH 3 (2) 间甲苯基环戊烷 CH 3 (3) (E)-1,2-二苯乙烯 C=C H Ph Ph H (4) 顺-5-甲基-1-苯基-2-庚烯 C=C H H CH 2CHCH 2CH 3CH 2 3

(5) 二苯甲基 CH C 6H 5C 6H 5 (6) 3-苯基-2-丙烯基 CH 2CH=CH C 6H 5 P156 习题 甲苯的沸点比苯高30.5℃,而熔点低~100℃,为什么 解: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苯,分子间色散力大于苯,因比甲苯的沸点也高于苯; 但苯分子的对称性好,晶格能大于甲苯,因此苯的熔点高于苯。 P161 习题 写出乙苯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括号内是催化剂): (1) Cl 2(FeCl 3) (2) 混酸 (3) 正丁醇(BF 3) (4) 丙烯(无水AlCl 3) (5) 丙酸酐(CH 3CH 2CO)2O(无水AlCl 3) (6) 丙酰氯CH 3CH 2COCl(无水AlCl 3) 解:(1) CH 3CH 2 CH 3CH 2 Cl Cl CH 2CH 3Cl FeCl 3 + (2) 混酸 CH 3CH 2 CH 3CH 2 NO 2 +NO 2 CH 2CH 3 (3) BF 3 323C 2H 5 CHCH 2CH 3CH 3 CH 2CH 3 +CHCH 2CH 3CH 2CH 3 CH 3 (4) 233 + CH(CH 3)2 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3)2 (5) 3223 + CO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2CH 3 O (6) 323 CH 2CH 3 + COCH 2CH 3 CH 2CH 3 CH 2CH 3 2CH 3 O P161 习题 由苯和必要的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讲作业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 1. 如图1所示:U = V ,U 1= V 。 2. 图1—4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压 1245U U U V ===,求 3 U 和 CA U 3. 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种情况 第二讲作业 (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 ) I 。 2. 求图示各电路的电压U 。

3. 图示各电路,求: (1) 图(a)中电流源S I 产生功率S P 。 (2) 图(b)中电流源S U 产生功率S P 第三讲作业 (受控电源,电路基本定律(VAR 、 K CL 、K VL )) 1. 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2. 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 )。 3. 图示含受控源电路,求: (1) 图(a)中电压u 。 (2) 图(b)中2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R P 。

第四讲作业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连结的等效变换) 1.图示电路中的acb支路用图支路替代,而不会影响电路其他部分 的电流和电压。 2.电路如图,电阻单位为Ω,则R ab=_________。

3.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 。 第五讲作业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1.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ab 。 2. 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

3. 求图示各电路ab 端的等效电阻ab R 。 第三章作业 3-1、某电路有n 结点,b 支路,其树枝数为 ,连枝数为 ,基本回路数为 ;独立的KC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CL 和KVL 方程数为 。 3-2、电路的图如图,以2、3、4为树枝,请写出其基本回路组。 3-3、电路如图,用支路电流法列方程。 3-4、电路见图,用网孔分析法求I 。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2020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 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 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 >0、i <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i u -+ 元件 图1-1 、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 (即u 和i 的约束方程)。 i u -+ 10V - + i u - + 10mA 图1-2 图1-3 3、何谓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 的表达式。 》 答: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 所以称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3、并联电阻除以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等于品质因数Q。 4、何谓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压、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1、由于串联电路中的感抗和容抗有相互抵消作用,这时端口上的电压与电流相同,工程上将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是在RLC串联电路中发生的,故称为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电路呈纯电阻性,端电压和总电流相同,此时阻抗最小,电流电大,在电感和电容上可能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倍的高电压,国此串联谐振也称不电压谐振。 3、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除以串联电阻等于品质因数Q。 ) 5、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4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 L C X X R= =,则是否构 成三相对称电路为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I b I a I c U b U c + + + - - - a b c L C a R 图1-4 6、什么是三相对称负载图1-5中三相电源 a U 、 b U 、 c U 对称,则是否构成三相对称电路为 什么并说明其线电流 a I 、 b I 、 c I 是否对称。 [ b I a I c I b U c U + + + - - - a b c Z Z a U Z 图1-5

燕山大学电路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解答 5-1 在题5-1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源相电压为220V ,端线阻抗 ()0.10.17l Z j =+Ω,负载阻抗()96Z j =+Ω。试求负载相电流'' A B I 和线电流A I 。 N A U -+ 题5-1图 解:该电路可以变换为Y 形负载电路,如题解5-1图所示。 N A U -+ ' 题解5-1图 图中'Z 为 ()'323 Z Z j = =+Ω 设2200A U =∠ V ,则线电流A I 为 ' 220058.14353.1 2.17 A A U I Z Z j ∠===∠-++ A 所以相电流A B I 为

''3033.575A A B I = =∠- A 5-2 题5-2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星形负载相阻抗 ()19628Z j =-Ω,星形负载相电压有效值为220V ;三角形负载阻抗()214442Z j =+Ω,线路阻抗 1.5l Z j =Ω。求:(1) 线电流A I 、B I 、C I ;(2) 负 载端的线电压''A B U 。 2 Z A B C Z ' 题5-2图 解:该电路可做如下变换,如题解5-2图所示。 A B C Z ' ' N 题解5-2图 图中'Z 为 ()'2 248143 Z Z j = =+Ω 设2200A U =∠ V ,则线电流A I 为

' 12200 6.337.9434.4 4.8A A l l U I j Z Z Z ∠===∠-++ A 根据对称性可以写出 2 6.3312 7.94B A I a I ==∠- A 6.33112.06C A I a I ==∠ A (2) 'A 端的相电压为 () ()'''12 6.337.9434.4 3.3218.76 2.46A N A U I Z Z j =?=∠-?+=∠- V 所以负载端的线电压''A B U 为 '' ''30378.9027.54A B A N U =∠=∠ V 5-3 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230l U =V ,负载阻抗()1216Z j =+Ω。求:(1) 星形连接负载时的线电流及负载吸收的总功率;(2) 三角形连接负载时的线电 流、相电流和吸收的总功率;(3) 比较(1)和(2)的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星形连接负载时,把三相电路归结为一相(A 相) 计算。令电源相电压 0132.790A U = =∠ V , 且设端线阻抗10Z =,根据一相计算电路,有线电路A I 为 132.790 6.6453.131216 A A U I Z j ∠===∠-+ A 根据对称性可以写出 2 6.64173.13B A I a I ==∠- A 6.6466.87C A I a I ==∠ A 所以星形连接负载吸收的总功率为 cos 1587.11l l P I ==?W (2)三角形连接负载时,令负载端线电压'' 102300A B AB U U U ==∠=∠ V ,则三 角形负载中的相电流''A B I 为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有详细答案)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 一、填空题 1、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将达到其最大值。 2、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振幅、角频率和(初相位) 3、角频率ω与频率f的关系式是ω=(2πf)。 4、电感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5、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已知总电压U=10V,电流I=5A,容抗X C =3Ω,则感抗X L =(3Ω),电阻R=(2Ω)。 6、在线性电路中,元件的(功率)不能用迭加原理计算。 7、表示正弦量的复数称(相量)。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2V、V b=5V,则a、b两点间的电压U ab=(-7V),其电压方向为(a指向b)。 ) 9、对只有两个节点的电路求解,用(节点电压法)最为简便。 10、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感抗=容抗)。 11、(受控源)是用来反映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能控制另一处电压或电流的现象。 12、某段磁路的(磁场强度)和磁路长度的乘积称为该段磁路的磁压。 1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通常有解析法、曲线法、矢量法和(符号)法四种。 14、一段导线电阻为R,如果将它从中间对折,并为一段新的导线,则新电阻值为(R/4)Ω。

15、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器电路,在性能上象是(低通滤波器)。 16、集成运算放大器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其实质是一个高增益的多级直流放大器。 17、为了提高电源的利用率,感性负载电路中应并联适当的(无功)补偿设备,以提高功率因数。 18、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若电容两端电压为100V,电阻两端电压为10V,则电感两端电压为(100V),品质因数Q为(10)。 ' 19、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I=U/R)。 20、高压系统发生短路后,可以认为短路电流的相位比电压(滞 后)90°。 21、电路通常有(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 22、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漂移叫温度漂移。 23、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单相功率的(3)倍。 24、当电源内阻为R0时,负载R1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的条件是(R1=R0)。 25、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其输入阻抗(很高)。 26、在电感电阻串联的交流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一个角。 27、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分别为最大值、频率和(初相位)。 28、有三个电容器的电容量分别是C1、C2和C3,已知C1> C2> C3,将它们并联在适当的电源上,则它们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关系是(Q1>Q2>Q)。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2019上“电路原理”作业(四大题共16小题)

一、简答题(8小题) 1、在进行电路分析时,为何要指定电压或电流的参考方向?何谓关联参考方向?何谓非关联参考方向?在图1-1中,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在这种参考方向体系下,ui乘积表示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如果u>0、i<0,则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图1-1 答: 1、一旦决定了电流参考方向,每个元件上的电压降方向就确定了,不可随意设置,否则在逻辑上就是错误的,所以先要指定电厂、电流的方向。 2、所谓关联参考方向是指流过元件的电流参考方向是从元件的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即是关联参考方向,否则是非关联参考方向。 3、非关联——同一元件上的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4、发出功率——非关联方向,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乘积p = ui < 0,表示元件发出功率。 5、吸收功率——非关联方向下,调换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后,u > 0,i > 0,功率p为正值下,元件实际吸收功率; 2、分别说明图1-2、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压源还是理想电流源?分别简述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并分别写出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VCR(即u和i的约束方程)。 图1-2 图1-3 答: 1、图1-2是理想电压源;1-3所示的电路模型是理想电流源 2、理想电压源电源内阻为0;理想电流源内阻无穷大 3、图1-2中理想电压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u = 10V 图1-3中理想电流源与外部电路无关,故i=-10×10-3A=-10-2A 3、何谓RLC并联电路的谐振?在发生谐振时,其阻抗、电流、无功功率各有何特点?并写出其品质因数Q的表达式。 答: 1、端口上的电压与输入电流同相时的工作状态称为谐振,由于发生在并联电路中,所以称 为并联电路的谐振。 2、并联谐振电路总阻抗最大,因而电路总电流变得最小,但对每一支路而言,其电流都可 能比总电流大得多,因此电流谐振又称电流谐振。并联谐振不会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谐振过电压,但每一支路会产生过电流。

第五章芳香烃

②如烃基较复杂,即取代基较多,或有不饱和键时,也可以把链烃当作母体,苯环当、二烃基苯有三种异构体 、三烃基苯也有三种异构体 当芳烃分子消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下的原子团叫芳基(Aryl)

当环上有多种取代基时,首先选择好母体。选择母体的顺序如下: 原子是等同的事实,提出了苯的环状构造式。因为碳原子是四价的,故再 简写为称为: 原子间连接的次序,但这个式子仍存在着缺点,它不能说明下列问题 第一、既然含有三个双键,为什么苯不起类似烯烃的加成反应?

由此可见,凯库勒式并不能确切地反映苯的真实情况。 + 反应历程:氯或溴本身不能与苯起取代反应,必须在Lewis 氯或溴分子极化。因此,卤化的第一步是苯环形成π络合物,在 因而使得被进攻的那个碳原子脱离了共轭体系,剩下的四个π电子则分部在余下

在FeBr4-的作用下,很快使碳正离子消去一个质子,恢复了原来的苯环。 ②硝化反应 a:硫酸的作用我们知道硫酸能起脱水作用,是否硫酸的存在能阻止硝化的逆反应?可是硝基苯与水无任何作用。但没有硫酸的存在,的确减慢了硝化反应的速度,但反应能进行。这就导致人们考虑,硫酸的存在不是对硝化生成的水发生作用,而是对硝酸起作用。根据对硝酸-硫酸混合物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浓硫酸与硝酸作用生成硝基正离子NO2+。 b:硝化反应历程 硝基正离子NO2+是亲电试剂。硝化反应的第一步是硝基正离子进攻苯环的π键,生成了σ络合物: 当苯环形成σ络合物后,H+随即很快消除,恢复苯环结构。 这两步反应机理,通常称为亲电加成-消除反应。 硝基苯在过量混合酸存在下,在较高温度下生成间二硝基苯,导入第三个硝基极为困难。可以说,用苯直接硝化一般就得不到三硝基苯的。 ③磺化反应 磺化反应是一可逆反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令狐采学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调。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标的目的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概略,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需要的误差。 55 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坚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 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包管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明毛坯缺陷并获得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离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资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概略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阐发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 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习题510图 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如图b),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A0是封闭环,A1是增环,A2,A3是减环。粉色:B0是封闭环,B1,B2,B3是增环,B4是减环。 如图c),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C0是封闭环,C1是增环,C2是减环;粉色:D0是封闭环,D1,D2是增环,D3是减环。 511 试阐发比较用极值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与用统计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的异同。 答:极值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最年夜、最小值,计算结果包管100%合格。优点是计算办法简单,直观。所以,在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小。缺点对组成环公差要求严,制造困难,加工本钱较高。 而用统计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实际散布情况,依照几率统计原理进行求解,其计算结果可以包管设定的合格率(99.73%)。优点是当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年夜,降低了加工精度要求,生产本钱较低。缺点是有少量不合格品。 (注意此题修改较年夜,先前谜底有误!) 512 习题512图a为一轴套零件图,习题512图b为车削工序简图,习题512图c给出了钻孔工序三种不合定位计划的工序简图,要求包管习题512图a所规定的位置尺寸(10±0.1)mm的要求。试辨别计算工序尺寸A1、A2与A3的尺寸及公差。为表达清晰起见,图中只标出了与计算工序尺寸A1、A2、 A3有关的轴向尺寸。 习题512图 解: 计划一: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 . I Ω12 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 A I I I I I 6.30 12 42543-==+-+ +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 x U 。 53U 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 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 I U V X 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 解:列KVL 方程:A I I I I 5.0010)4(11101111==++?+?+-,得

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 ,发出)(,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411051014110-=??+-= -=?-= 2-6如图电路:R1=1Ω ,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 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设端口电流I ,求端口电压U 。 Ω ====+-=+=+=9945)(21131211211I U R I U I 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得, 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

根据KVL 方程, A I I I I 31 ,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 x I 和 x U . 6A 3Ω V 解:结点法: A I V U U 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 ,,补充方程: 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