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打电子游戏 专家建议家长不要限制

孩子沉迷打电子游戏 专家建议家长不要限制
孩子沉迷打电子游戏 专家建议家长不要限制

孩子沉迷打电子游戏专家建议家长不要限制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伍君仪0190条评论0

★古往今来成年人都过分担心新的媒体技术会毒害年轻人

★沉溺于暴力游戏让人缺少同情心,但不意味他们会施暴

★复杂的大型游戏可以锻炼玩家的社会交往甚至专业技能

电子游戏、电脑、网络问世后,就让孩子爱不释手,终日在屏幕前玩耍。很多家长都为此感到烦恼,纷纷限制子女打游戏的时间,为此产生大量亲子矛盾。孩子在家玩不成就溜出去上网吧,或者偷偷用手机继续上网玩。家长为了纠正孩子,不惜把孩子送给“网瘾专家”做电击治疗,或者送入军事化管理的学校进行“封闭改造”。困惑的人们问计于科学,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游戏?科学家的回答出乎大多数家长意料:不宜限制。原来,大量科研证据显示打游戏并无多大害处,暴力游戏也不会增强暴力倾向。相反,游戏能给孩子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好处。专家认为,打游戏是孩子的自由选择,对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游戏有害”源于大人对新媒体的厌恶

各种“权威专家”的警告说,打游戏有三大弊端:

1.减少了社会交往,让孩子变得孤僻。

2.减少了户外活动,导致孩子肥胖、体质下降。

3.含有暴力内容的游戏会增强孩子的暴力倾向。

美国生物学家彼得·格雷博士分析说,头两条对于阅读来说显然同样成立,甚至更严重。第三条也是荒唐的——在电子游戏中操纵虚拟的角色“杀人”,会令人真的会去杀人吗?他举例说,美国的孩子上学要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涉及哈姆雷特谋杀继父的内容,阅读后是不是也有模仿杀人的可能性呢?

格雷认为这些危言耸听的言论源于老家伙们对新媒体的厌恶,自古皆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禁止戏剧与诗歌,认为会对青少年造成伤害;技术进步令书写变得容易,一些老家伙就警告说这会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因为他们会减少对记忆的依赖;印刷小说在大众中普及,很多人又警告说这会误导青少年,特别是诱导少女道德败坏;当电视在家庭中普及,各种警告的声音痛陈电视给人造成生理与心理上的伤害,危害社会云云。

孩子沉迷网游,父母拉不动。(李宏宇/CFP供图)

玩暴力游戏反而降低暴力倾向?

20岁的亚当·兰扎全副武装闯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开枪打死20名儿童和6名成人后饮弹自尽,令全球震惊。

对枪击惨案的起因,人们除了声讨枪支泛滥,还高度怀疑以暴力为题材的电子游戏、影视作品是否祸根?这是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关注的课题。曾有研究显示,暴力电子游戏与玩家的暴力倾向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这促使美国心理学会在2005年建议限制暴力电子游戏以减少其不良影响。但是,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究竟是打游戏导致了暴力行为,还是暴力倾向让人想打游戏?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三种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思维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接触媒体上的暴力内容可增强人们受刺激后的暴力倾向。有研究发现,在诱发暴力倾向的作用效果上,电视强于电子游戏。

净化作用假说认为,冲动是自然形成的生物本能,需要时不时得到释放。例如,交配的欲望有时容易激发暴力倾向。按照这种理论,进行体育活动或者打游戏可以宣泄人们内心的暴力倾向。有研究发现,男孩玩暴力电子游戏之后感觉内心变得平静,冲动和愤怒减弱。有学者认为,打游戏是休闲娱乐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减压。

情绪管理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情绪状况选择相应的调整方式。感到抑郁或者后悔的人倾向于借助暴力内容提升情绪。抑郁的人常常感到无助,心理学家估计他们喜欢在游戏的虚拟世界获得控制感,通过战胜其他虚拟角色来让自己感到强大。问题是回到现实世界后,人们会不会模仿游戏中的行为?答案是否定的。一项研究显示,玩电子游戏与暴力行为没有直接联系,长时间打游戏的玩家对别人的敌意还下降了。1996年至1997年美国的暴力电子游戏销量上升,同期青少年暴力行为却呈下降趋势。

的确,经常观看媒体中的暴力内容会令人冷血,对现实中的暴力受害者缺少同情心,但研究发现,暴力与非暴力的电子游戏相比,并不会让人更有暴力倾向。请注意,缺少同情心只是“不作为”,与主动实施暴力有着天渊之别。很多人天天在电视上观看大量暴力镜头,却从来没有任何暴力犯罪行为。

孩子“沉迷”实为对社会的适应

一个女孩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电视,一看就是好多年。在别人眼中,那些节目无聊透顶,甚至到了恶心的程度。其实她也知道别人为什么觉得那些节目无聊,但她能分析学习其优点,获得不少有益的思维。高中时她参加戏剧表演,担任了女主角,那些节目功不可没,因为她早就掌握了如何表演出别人的体验。电视节目还让她理解了很多心理学的内容,现在准备当一名心理医生。

一些孩子似乎在长时间做一件事情,让家长感觉不对劲,认为是“沉迷”,因为成年人是不会这么干的。于是,他们告诉孩子必须做这个,或者不能做那个。格雷认为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能做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是没问题的。除此以外,对孩子自由的干涉都是错误的,只会在亲子之间筑起一堵墙。

有的孩子每天花上10个小时看书,别的啥也不干。为什么不出去玩,例如钓鱼?没有哪位父母会限制孩子读书的时间,但为什么要限制他们看电视和打电脑的时间呢?如果担心孩子每天花4~5个小时在电脑屏幕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担心他们每天花6个小时坐在学校里,回家再花几个小时做老师强迫完成的作业?

格雷认为,如果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自然会知道怎样使用时间,知道做什么对自己最有意义。他们自由地玩耍,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到后来只用一种方式探索,说明他们从这种方式中能够获得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孩子从电脑中学习到的内容可能比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因为打电脑是他们的主动选择,而上学是被迫的。

电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工具,家长为什么要限制孩子使用呢?这相当于原始社会的家长限制孩子使用弓箭的时间。一个人来到世上,本能地知道必须学习哪些东西能让自己适应社会并取得成功。孩子在这一点上比大人强多了,例如他们学习语言的速度,对新科技、新玩意的掌握,都比大人快得多。

打游戏可奠定事业成功的基础

近日,阿塞拜疆足球超级联赛顶级俱乐部巴库FC聘请了21岁的学生武加·侯森法德作为预备队的新任教练。这个岁数比大多数球员还小,已令人惊奇,更神奇的是侯森法德此前没有任何执教职业球队的经验,球队看中的竟是他玩电脑游戏“足球经理”的深厚功力——侯森法德打该游戏已有10年之久。

乌戈·胡塞扎德的经历堪称游戏屌丝的逆袭

调查发现,有打游戏习惯的人比同龄人身体更棒,肥胖的风险较小,更喜欢参加户外活动,有更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更好,文明意识更强……荷兰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自己的房间里有电脑、电视的孩子在户外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别的孩子。打游戏的孩子还喜欢与其他玩家交流心得,在一起“并肩作战”中发展了友谊。

电子游戏对大脑有着积极的影响。研究发现玩快节奏的动作游戏能显著增加玩家的视觉空间能力,而这是标准IQ测试的一部分。有的游戏能够增强大脑的工作记忆,即一次同时记住几件事情的能力,还可锻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原本对阅读和写字缺乏兴趣的孩子通过网络游戏的文字互动提高了文化水平。

当今最复杂、最有趣的电子游戏要数“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例如《魔兽世界》。这类游戏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性,给玩家提供了发挥创造性与解决问题的无限机会。在游戏中,你扮演一个拥有一定身心特点和装备的角色,在虚拟世界和无数玩家互动。为了升级,你需要和别人结友共同探险,格雷认为在游戏中的交友技巧与现实世界中是一样的,你不能粗鲁无礼,要遵守“江湖规矩”,还要理解别人的目标并且帮助实现。你在游戏中还会参加各种组织,学习相应的社会技能——IBM公司研究发现,在MMORPG中的领导技巧和现代公司所需的领导力是一样的。

《防止沉迷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八(2)班《防止沉迷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主任:高显国时间:2018年6月12日 教学目的: 1、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3、知道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教学重点:沉迷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伤害。比如,我们部分同学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其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我们生理上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二、新课教学 (一)网络安全知识小调查 师: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 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 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6、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不健康的聊天室以及不健康的页面,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7、你曾经去过网吧上网吗都做些什么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 技巧 1 孩子打架,未必是坏事!只要父母掌握这些技巧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们打架,恐怕会存在两个阵营:“要管”派和“不管”派。不管哪一派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其实都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既不希望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引得别人三天两头上门告状,也不愿总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受人欺负,那么,孩子打架,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我认为,孩子打架,大人要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在分享如何管的技巧之前,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即去管之前,父母一定要放轻松,尽量避免“吃亏与否”的输赢心理。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们打架,未必是坏事。甚至还可以说,从未打过架的孩子,他们的社会化功能,反倒可能不如那些打过架的孩子。所以,父母先调整好状态,以平常心去看孩子们的打架问题,下面这些技巧应用起来,才可能真正奏效。

2 错误的管教方式,必须杜绝 不问清原因,只是简单制止孩子打架。 不问青红皂白,打骂自己的孩子,以显得自己的公平或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 吓唬或训斥打骂对方的孩子。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和我们的明明打架,我就……”或者甚至训斥和动手打别人的孩子,以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3 对于孩子打架,既要重视,又要淡化 在大人的意识中,或多或少是害怕孩子们发生矛盾,甚至打架的。大人们多把打人的孩子认定为“坏孩子”。自己的孩子若是“坏孩子”,那父母自然成为了“坏父母”。这是很多父母无法忍受的。 但是有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正在向独立、自我完善方向发展的孩子不可能事事与别人保持一致,差异是极为正常的,打架也就在所难免。更有些幼儿教育家甚至认为打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教育学博士高野清纯认为: 打架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因为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也很痛,从而产生同理心,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暴力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 依教育学家们的分析,打架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孩子不会克制自己,在家里有不愉快的事就到外面去发泄;有的孩子是因为缺少社交技巧,不打架就不知道怎么与同伴相处;也有一些孩子是想利用拳头树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权威;还有的孩子仅仅是模仿,模仿大人,模仿电视等。

论电子游戏的利弊

摘要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电子游戏可能带来的利弊以及电子游戏未来的前景与开发。在电子游戏日益风靡的今天,对于电子游戏的看法与讨论愈发激烈,一方面社会上已有众多因电子游戏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另一方面却也有人可以因电子游戏而大获成功。同时随着电子游戏的发展,与其有关的新生产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该话题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有所发现。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弊的分析 (4) 1、过度投入,健康受损 (4) 2、自我遗忘,存在消失 (5) 3、道德替换,伤人害己 (5) 二、利的分析 (6) 1、游戏可作为符号学及知识领域的学习: (6) 2、游戏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7) 3、游戏提供不同领域体验及能力之间的转换: (10) 4、游戏提供了多重身份学习: (11) 5、游戏激发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潜力: (12) 6、游戏可以引起反思与学习: (13) 三、电子游戏的开发应用 (15) 1.电子游戏与教育结合 (15) 2.电子游戏治疗心理疾病 (16) 四、总结 (18)

前言 从电子游戏发明到现在也不过是半个多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游戏以其高拟真性、高互动性等风靡全球。但是,伴随而来的“电子游戏沉迷”现象却令人担忧,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如此,不少研究报告还是证明了电子游戏利的存在。现在我们来综合分析游戏的利弊问题。 康德和席勒的游戏说证明游戏与审美一样是追求自由的,进而从这个方向出发,结合沉浸理论,从游戏的自由选择、游戏者的诉说欲望、游戏者的抒情欲望以及游戏中玩家的“不朽”等几个方面,从而证明游戏者之所以沉迷是因为想要一直追求自由游戏所带来的高峰体验——即自我实现。 谈到游戏,在现代人眼中,“游戏”是“娱乐”的代名词,是获得快乐、乐趣的一种途径。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愿活动或事业,依照自觉、接受并完全遵从的规则……伴随紧张、愉悦的感受和有别于`平常生活'的意识。”电子游戏亦是如此,电子游戏从诞生到今天,也仅仅是几十年的时间,而今大型计算机;能运行的大型游戏比比皆是。我们已经从儿时的水枪、跳皮筋、滚铁环,一跃进入虚拟的世界,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甚至可以来怀念过去的时光——电子游戏中有些种类是模仿我们儿时的游戏。 游戏是用来休闲娱乐的,是释放自我的一种消遣,“电子游戏”同样是以获得愉悦为目的,而这样一个用来放松、产生快乐的事物如今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究竟该不该打?怎么打?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要不要打孩子,这不仅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加以证明的问题。就请大家一起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不打派主张:打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张:“打”也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手段,尽管打孩子看起来很不人道,但也许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一种看似野蛮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图,也可以实现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让孩子迅速学会远离危险物,避免肉体的伤害。 当孩子没有学会避免伤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讲的话,对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没有记性,父母又没有时间每时每刻陪在他身边的时候,就可以打孩子。这种惩戒方式,可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烧伤、烫伤以及受到其他肉体的伤害。 2、避免放纵孩子做坏事。 孩子做坏事时,是为了得到一种冒险、刺激的精神体验。如果这时不打他,那么他做坏事时带来的这种体验就会成为唯一的体验。一旦这种“愉快体验”成为做坏事后的唯一体验,或者因为父母的批评不够,以至于这种愉快的体验盖过了痛苦的体验,孩子就会把做坏事当成内心十分向往的事情,脑海中对于“不能干坏事”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乎,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更不会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纠正任性。 现在,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百依百顺,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环境;

高中英语 电子游戏危害谈(Harmfulness of Video Games)作文素材

电子游戏危害谈(Harmfulness of Video Games) In spite of objections from public opin ion, many students can‘t draw themselves away from video games. It seems that the more they are prohibited from playing the games, the more they are tempted to do so. Many students indulge themselve s in playing these games. Video games are harmful to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in many ways. First, they endanger the young people‘s health. Sitting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for hours on end is bad for the player‘s eyesight as well as his entire physique. Secondly, they distract th e young people%attention from their work and study. Absorbed in the games, the player often forgets to go to work or class. Sometimes even if they are at work or in class, they are still thinking of the games they played or are going to play after work or after class. As a result, they quic kl y fall behind others in their work and study. Thirdly, they lead young people to moral degradation. S ome young people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games that are filled with violence. If they play these games a long time, they may also settle disagreements through violence, which may give rise to higher crime rate. Ther efore, it is time we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young people should be made fully aware of the danger of video games. On the other, illegal video game houses should be eliminated, and software produc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make more beneficial video games in the future.

解决留守儿童沉迷电子游戏难题

解决留守儿童沉迷电子游戏难题 相较于城市儿童,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生活无意义感的境遇,在城乡社会结构、寄宿制教育以及村庄生活环境的压抑和单调之苦中,电子游戏逐渐成为留守儿童逃离生活无意义感的唯一选择。 在现实社会结构的影响下,游戏工业的捕获机制更容易运作。但游戏具体是通过哪些因素渗透并强化其影响的?游戏会将留守儿童带往何方?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10岁的小晨正在上小学四年级,“妈妈两年才回来一次”。在调查时正值小晨的父亲在家,小晨也因此获得了爸爸手机的专属权,只不过电话卡被爸爸抽掉了。小晨每天就是在村里小网吧的门口蹭网,一起和小伙伴们打“王者荣耀”。小晨每周的零花钱只有5元,只能在小网吧“爽几把”,他很羡慕那些零花钱多且每天都在小网吧打游戏的小伙伴。 小晨认为,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幸福,因为父母在的时候可以多给零花钱,而小晨心中“好父母”的定义则是可以给孩子买手机和多给零花钱。在没有零花钱的时候,小晨总是觉得“躁得慌”,为此他偷了奶奶的钱去上小网吧,但没有被奶奶发现。在小晨眼中,父母挣钱虽然不易,但“有钱就得花”。他认为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 “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都一样,都需要有钱的人。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说得很到位。没钱不行,我希望将来可以有好多钱,可以买很多装备,冲冲声望。”小晨有三个理想:一是学功夫。“这样可以免受别人欺负”;二是成为神笔马良。“画好多好多钱”;三是当老板。“这可以挣好多钱,也可以惩罚下属”。 村里的孩子称11岁的小泉是“富小子”——小泉的零花钱多,经常请小伙伴吃辣条,上网时偶尔也会给旁边的小伙伴玩两把。但小泉现在变成“穷光蛋”了,因为他在3天之内把一周的零花钱全部上网花掉了,现在正处于缺钱期,又不好意思再向爷爷奶奶要。小泉说村里有好多孩子是“势利眼”,“在我有钱的时候,他们和我关系很好,我也会给他们玩几把电脑。我现在没钱了,他们也不搭理我了,又和那些上网的关系好了”。小泉希望将来可以当明星出名,为家里“挣大钱”,因为“有钱就高兴”。 认为,金钱在留守儿童与家庭成员和同辈群体情感关系的评判标准中日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乡村社会商品化和游戏商品化的联合作用下,留守儿童的金钱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留守儿童的金钱观有向功利化转变的趋势。 “手机带娃”现象很普遍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2020父母正确惩罚责打孩子方法经验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适度原则、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等,具体材料详见: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

电子游戏的危害作文800字

电子游戏的危害作文800字 本文是关于游戏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毫无节制地沉醉于游戏机的激烈氛围中,对正在发育的学生们会造成诸多的身心危害。小编收集了电子游戏的危害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电子游戏的危害 我们这里是一个小镇,小镇上有许多的电子游戏厅,现在,电子游戏厅的生意大不如从前了,取而代之的是网吧,可是,当你走进一家家网吧时,你会发现除了一些聊天者外,真正在浏览互联网的有多少人呢?绝大多数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都是游戏的画面。 那么,电脑游戏对于我们中小学生而言,有哪些害处呢? 首先,玩电脑游戏,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玩电脑游戏的时间过多的话,那么,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必然会大大地减少,除非是不用学习一看就会的天才,就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学习成绩不下降才怪呢! 其次,玩电脑游戏,尤其是长时间地玩,十分有害我们青少年们的视力和健康,当你沉迷在电脑游戏带给你的快乐中时,你的视力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地衰退,等你最后醒悟时,已经为时晚矣!可能还要搭上你曾经拥有过的健康身体。第三,玩电脑游戏,十分地浪费金钱,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其零花钱,主要依赖于我们的父母大人所赐,试想一下,有哪一位父母,很爽快地给钱让我们去上网玩游

戏,所以,为了能够进网吧上网玩电脑游戏,我们必然会巧立名目向我们的父母索取,要不然就东拼西凑,挖空心思地弄钱,哪里还有心思学习,有的同学甚至因此而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这又是何苦来着?第四,玩电脑游戏,可能会污染我们青少年纯洁而美好的心灵。因为,许多的电脑游戏,都是打呀、杀呀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试想,这与培育我们高尚的情操简直就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而一个品德、素质低下的人,又如何能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从而担负起社会赋予他(或她)的重大责任呢? 电脑游戏还有很多的危害,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也许有的人可能会不服气,你说了那么多电脑游戏的害处,难道电脑游戏就没有一点益处了吗?起码玩电脑游戏可以锻炼、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和手脑的快速配合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脑、认识电脑、学习电脑,可以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可以使我们得到在现实中我们得不到的荣誉等等,好处还是很多的嘛!何况,很多的大人不是照样沉迷在电脑游戏中吗? 玩电脑游戏,也许的的确确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好处,但是,利弊权衡起来,我认为,玩电脑游戏,弊远远大于利,所以,我仍然坚信,为了我们自己的将来,同学们,请远离电脑游戏吧! 第二篇:电子游戏的危害 毫无节制地沉醉于游戏机的激烈氛围中,对正在发育的学生们会造成诸多的身心危害。 诱发癫痫病;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癫痫病专家林庆教授分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打 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 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 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 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 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 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 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 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 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 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 看动画片的时间。 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 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 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 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 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电子游戏利弊辩论精编版

简单了解: 玩游戏的好处: 1.是一个缓解压力的良方。 2.见识更大的世界此外如果感兴趣的话,赛车类、体育类、策略类、恋爱类游戏都可以增长人的知识,丰富一个人的人生。 3.比较核心的玩家可以从游戏里赚钱。玩网游赚点钱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4.可能从游戏中认识到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玩游戏的坏处: 1.深陷于多巴胺奖励机制和老虎机式的赌博随机奖励机制,在枯燥的练级与随机奖励中耗费太多的时间。 2.在网游中如果不想耗费太多时间,可能就需要你拿出很多的钱来弥补你的心魔。 3.有些游戏可以带来远超于普通日常生活的乐趣。这很有可能让玩家对于现实生活暂时有些兴致不足,更容易(仅仅是更容易)让缺乏自制力的玩家呆在家里,躲避社交,甚至逃避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 利大于弊 陈词大家好,我方认为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第一:培养智能设备基础知识。要玩好电子游戏,必须借助电脑、智能手机这些设备,必须要有扎实的电脑、智能手机应用技术基础,在这个意义上,玩游戏促进我们动脑动手研究这些新型设备、新兴技术的原动力。 第二:电子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载体。游戏和学习是可以融合的,哪一种知识和技能不是在“玩耍”中学会的?比如,《梦幻西游》等一些题材的游戏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背景,还有那些在虚拟城市里生活的种种知识。玩家会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试验、互动掌握。这无疑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 第三: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不同的游戏需要不同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玩游戏本身就是培养的过程。众多益智网络游戏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都需要玩家具有很好的

判断力、反应力才能走向胜利或者演好自己的角色。因此,电子游戏带给玩家的决不只是感官的刺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过程中给思维带来的激荡和挑战锻炼了思维能力。 第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很多电子游戏将众多素不相识的玩家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进行团队协作或是相互竞技。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游戏也能给参与游戏者有一种竞争进步的心态,培养超越自我的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另外,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电子游戏能够培养游戏者的沟通协作能力。比如小学生中火热的《王者荣耀》,这是一个5V5的手机游戏,两只5个人组成的队伍进行互相比拼,很考验队伍的协作沟通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游戏者并不是单独进行游戏,而是与身边的朋友、同学一起玩游戏,这又能提高游戏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能力。 第五:舒缓学习压力。劳逸结合,轻松一下,有何不可? 综上电子游戏的诸多利处,我方坚持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辩题 (学习)请问对方辩友是否玩过电子游戏?对方难道不觉得电子游戏能使人放松么?如今流行游戏化学习,请问为什么不能跟随时代潮流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呢?为什么不能通过电子游戏学习呢? (犯罪)对方一再强调网络游戏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请问对方是否犯罪了呢?对方是否认为中国如今的网络治安并不好?对方难道没有看出政府在努力改善网络环境么?如果电子游戏对对方辩友没有造成伤害,那凭什么说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就是无助于呢?您今天强调弊端,是不是意味着有弊端就等于无意义?如果有弊端就等于无意义,那这世界上有没有有意义的事物?如果对方辩友觉得网络游戏会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不是觉得如果没有网络游戏,青少年就能远离违法犯罪了呢? (暴力色情)如果对方辩友觉得电子游戏充斥着很多暴力色情低俗的东西,我想强调,这些电子游戏或者说我们所讨论的电子游戏应该是合法的游戏,过分的内容怎么会出现在青少年的电子游戏中呢?而且在如今的社会,网络治安还是相对较好的,怎么会允许中学生或者向中学生泄露不良信息呢?就算是有,那也是因为现实让人类所压抑才会在网上产生这些东西,如果正确地教导中学生面对性爱,那么这些怎么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呢?这事实上是中学生教

防止沉迷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防止沉迷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八(2)班《防止沉迷于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班主任:高显国时间:2018年6月12日 教学目的: 1、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3、知道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教学重点:沉迷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2001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万,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成为我们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伤害。比如,我们部分同学上网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沉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网络“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使得不良内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其不良内容甚至还会造成我们生理上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呢 二、新课教学 (一)网络安全知识小调查 师:下面的问题都是同学们在上网的过程中遇到的,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1、你上网有节制吗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一般是做什么事情 2、你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上网密码,个人资料 3、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提供到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 4、你会接收不认识的人发过来的文件等资料吗为什么 5、对于暗示、挑衅、威胁等不良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 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教育孩子该不该打四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父母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幺或许可以采取打的方式来教育。 ?打: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在打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

不沉溺网络

《不沉溺网络》 活动目的: 1、为了让学生上网以学习和获取知识为目的。 2 、不长时间上网,不登陆不仅健康的网站,不沉溺于网络游戏及网上聊天。 3 、不随便交“网友”,以免损害身心健康或上当受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聊聊天,最近我上网找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开心农场。自 己种菜, 还可以去偷好友种的庄稼, 真是太过瘾了。 不知道, 咱们同学最近上网都干什么了? 是不是我已经out了, 你们又开辟了新路, 玩起了新的游戏?谁愿意起来跟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 2 、网络能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也带给我们许多当便。 谁能说说网络都给了我们哪些帮助? 让我们夸夸这个百事通——网络。 (学生交流) 3 、通过我们同学刚才对网络的夸奖来看, “网络”真是个活雷锋。可是,我们周围有些人特别仇恨网络, 特别是有些中小学生因为网络而走入歧途,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资料。 二、让学生观看与网络有关的资料: 1 )8 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7月27日,武汉市 41中初一女生袁某,瞒着父母出去约见网友,一直下落不明。 8月10日, 武汉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学生被网友骗到住处奸污。梅子遭强暴后自杀未遂,罪犯被抓获归案。 8月12日,记者暗访汉口台北路、江大路一带几家网吧,发现在里面泡吧的大多是中学生。网吧成了今年暑期一些中学生的主要去处。 2 )南昌市一名 1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出走,竟然连续24天不到学校上课, 也不回家,整天在游戏室,害得一家人日夜提心吊胆,20多天时间就象熬了20多年。 可以多举一例子。 小组讨论:网络的危害 三、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 1 、有害学生文化学习。 玩网络游戏需要时间,初接触网络游戏的学生,尚能控制时间,一旦上瘾, 便一发不可收拾,白天、夜晚、课余时间,休息时间,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统统用上,据《人民日报》

该不该打孩子 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教育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_家庭 教育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父母抱怨: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孩子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到底该不该打呢?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 该不该打孩子家长“揍”孩子的技巧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簇拥下的“小皇帝”,“小太阳”。往往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稼穑不分五谷。是在各种新奇食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大的。大人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一根指头?孩子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气不过想打孩子,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而却步。 于是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

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家庭,教育子女的任务却不仅仅在父亲,母亲也扮演着不可轻视的角色。在提倡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今天,新一代的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立足之地、有所建树,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教育效果甚微,或者明知错误却屡教不改时,也许会忍不住扬起你的巴掌,让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应当承当责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 体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

电子游戏危害多说课教案

电子游戏危害多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体育界的同行们,你们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三第二学期中的一课。内容:健康常识(电子游戏危害多)、游戏“打活动目标”。今天我说课主要围绕三部分:(1)教材分析,(2)教法、学法,(3)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电子游戏危害多 近期的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认为,目前国际上的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逼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有“电子毒品”之称。本课主要介绍了电子游戏的危害,使学生能尽量远离电子游戏的危害,激发学生进一步的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游戏“打活动目标”,这个游戏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与协调性,培养学生沉着、果断的品质。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子游戏的危害性,并能尽量远离电子游戏,且能说出游戏的名称“打活动目标”,知道游戏的方法。 技能目标:在游戏中发展学生的灵敏与协调性。 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沉着、果断的品质。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真正了解电子游戏的危害性 难点:使自己能尽量的远离电子游戏并号召自己的同伴一起加入。 二、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分组辩论法、类比法、由简到繁、动手动脑)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学习、掌握知识要领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教案培训课件.doc.doc

《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六年级7课 江汉区邬家墩小学王炜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等):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网络游戏对他们的诱惑是巨大的,一旦上瘾很难抵制,所以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游戏,仅靠说教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讲故事、说经历、辩论赛等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从自身体会和他人的真实经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再利用写信、发短信、画漫画等操作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目标: 使学生了解沉迷于网络游戏对自己有哪些危害;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找到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自觉抵制网络游戏的诱惑。 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六年级学生,共44人。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如纸张、图画材料、卡片等): 每人发放一张白纸。 教学活动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27页的故事 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谈话:同学们,在你们或你们周围有像小艺这样的同学吗?你们能说说自己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吗? 3、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吧! 二、分组辩论,分析问题 1、分组辩论:玩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全班分六组:一、二、三组为正方;四、五、六组为反方,展开辩论赛。 2、师小结:虽然网络游戏可以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快,但是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我们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一定要避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揭示课题) 三、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2、分组汇报,展示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3、小结交流结果 四、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1、问:在你身边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吗?你想运用今天的所学知识去帮组他们吗? 2、活动(每人拿出准备的白纸):自由选择用写信、短信、漫画的方式去表达你对他们的关心和希望。 3、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五、课后小结 1、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说自己怎样避免上网成瘾? 2、阅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六、板书设计 七、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的危害:避免上瘾的方法: 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一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将账号交给信任的成年人。 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培养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 模糊道德意识。多交朋友,增长见闻。 浪费钱财,诱发犯罪。最好在家上网。 教学小结(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对活动的总结和活动意义的提升):

最好不打孩子 六种情况尤其不能打

最好不打孩子六种情况尤其不能打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 打孩子行为侧面反映父母修养高低 教育孩子并没有公认的一定之规,这要看家庭传承的文化与习惯,当下的社会风气,父母自身的修养,孩子的个性与家庭亲密度等等。从统计学来看,在父母文化不高、经济状况不良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多一些,因为父母的嘴不太善于说理,手就自动来帮忙。父母文化高、经济状况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挨打要少一些,被管束和教育的程度却要高得多。他们父母的智商一般都比较高,能想出很多有效的办法来制服淘气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打其实提示一种关系的亲密性,中国历来有“打是爱”之说。 亲情融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反而随意一些,有时也会有敲敲打打或批评得过火,孩子不会计较,也明白父母的用心。亲情不融洽的家庭,敲打孩子或批评过火可能

引发逆反,得不偿失。严重时,甚至产生家庭内的敌意,父母与子女形同陌路。能不能打孩子,要看你和孩子关系铁不铁,常识中“亲妈打得,后娘打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打孩子从小挫伤孩子自尊 在我的临床咨询中,的确有不少的成人把一生的不快、不幸福归结于父母的粗暴态度,使他从小就没有尊严与自信心,这样的事要两说。许多人成年后不愿意接受现实,以为如果小时候父母不如何如何,自己现在就会怎样。其实,这是一种对责任的逃避。持这种想法的人,甘愿扮演一个社会的弱者,沉浸在对过去事物的抱怨中,以“我无能为力”来放弃他该有的努力。 家庭暴力摧残宝宝未来 另一种情况就是家庭暴力,父母有性格的问题,或酗酒,或婚姻危机,或社会失意,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打一般比较凶,有皮肤的损伤,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躯体器官的损伤。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都会遗留很大的创伤,使孩子的灵魂扭曲,成年后两极分化,要不怯弱胆小,要不就胡作非为。西方社会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其中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体罚、忽视),精神虐待(骂、指责、冷漠)。专门有个儿童权益保障委员会来督促父母行使好监护权,如有证实的虐待行为,可能会取消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资格。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不能打孩子,4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