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对文化的传统定义

传统地,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总和,它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它也是某区域内人们的价值观、特性或行为的特征表现。文化的功能是建立行为模式、执行标准以及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这将减少不确定性、提高可预测性,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共有的文化观念使社会中的人们有了身份确认感和同他人交往的方法。例如,文化提供了许多标准和规则,说明什么时候吃饭、三餐吃什么合适,以及在各种聚会中怎样招待客人。

二、国际营销为什么需要考虑文化因素

1、国际营销面对着文化差异

关于营销的定义有很多种。最简洁的一种是“努力满足顾客的欲望和需求。”最简单的国际营销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顾客:他们想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为什么买,买多少,在哪儿买及用什么买。当我们认识到上述几个方面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时,文化与国际营销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在此,我们必须了解是什么构成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是在各种人类关系中都存在的,它不只限于语言,还包括非语言沟通、宗教、时间、空间、颜色、数字、美学、风俗习惯、身份意识和食物偏好等,所有这些对不审慎的国际营销都是潜在的陷阱。

比如,美国人对中国人把狗肉作为席间珍馔会觉得很怪异,而中国人对美国人给狗买包装精美且加工过的狗食,而且还把它当宠物饲养也会觉得不可理喻。而法国人带着他们的狗出入最高级的饭店,并且狗和人一样要入席。所以,所谓合乎逻辑只是相对的,全球的顾客会以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购买他们确实想要的商品。加尔各答最穷的贫民区却拥有7 0 0 0 0台录像机;在墨西哥,拥有彩电的家庭数要比能用上自来水的家庭数多;没有一个有自尊心的广州人会愿意接受小于2 9英寸的平面直角彩电。可见,跨国营销者不能用自已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人的欲望和需求。

2、国际营销与文化相互作用

文化与一群人的生活方式相关,因而与市场营销学特别是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学习有关。营销的目的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来实现利润。一位成功的营销者必须学习好“文化”和市场。营销者每时每刻都要处理文化和人(市场)的问题。在促销宣传时,必须使用意义明确的符号。在产品设计时,产品的风格和用途及相关的其他市场活动必须与现有的社会文化相适应,产品才能被接受,也才会有意义。事实上,文化渗透到营销的各项活动之中,包括定价、促销、分销渠道、产品、包装及产品风格。营销努力事实上也成了文化的组成部分。对营销者的努力的评判是认可、抵制还是拒绝,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营销努力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了营销的成败。

3、国际营销的关键是文化因素

伴随着全球营销的发展,经济学家将文化因素引入了消费者行为模型,强调了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流的购买行为模型将文化定义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科特勒认为文化因素将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最广泛最深刻的影响。主流的消费者行为模型,如恩格尔—考莱特模型对文化变量的重要性给予了证明。在EKD模型中,环境影响、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是塑造消费者行为的三个核心力量,对这三个力量影响下的因素分析表明,大多数因素是直接或间接的文化范围的变量,如社会阶层、家庭、动机、态度、价值、生活方式以及学习。因此,他们得出文化因素在分析消费者行为中起到关键

的作用。华纳曾指出:“在跨文化管理中,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某个特定的文化中有效的办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没有效果。”

在不同文化中的商业活动中,营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理解消费者观念、价值观和社会需求的差异。由于营销本身是基于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当这个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为基础时,所以成功的营销应该努力去理解所要开拓的市场文化规范。如果产品不被接受是因为产品的价值观或习惯没有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没有充分满足特定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公司的生产部门就必须调整和重新制定生产程序。

外企逐鹿中国,有的成为大赢家,如宝洁、麦当劳、可口可乐、伊莱克斯等大公司;有的公司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跨文化营销问题,例如不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安利公司因传销活动而引起轩然大波、以美国管理模式想改变中国管理现状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兵败实达、以“方圆五平方公里内无零售”狂语著称的法国家乐福却因走“捷径”而“遐迩闻名”、法国标致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行情而泪洒羊城等。因此,外企行销中国必须首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跨文化营销战略。

三、文化因素会影响到国际营销的哪些方面

1本土化

关于国际营销策略历来有两种理论:全球标准化和适应性本土化。驱使标准化的主要基于:国家间的边界对目标市场的分割是不全面的,消费者是相似的(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需要低价的合格产品)。使用新技术和标准化的方法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全球标准化营销是可行的。在标准化方面成功的公司很多,诸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万宝路、露华浓(Revlon)、索尼(Sony)等。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裁赖炳荣先生说过,摩托罗拉公司要“植根中国”、“以中国为家”,目标是“做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中国公司首席代表王武小珍也说过:摩托罗拉不只是做生意,更要做“中国好公民”。由此可见摩托罗拉本土化的决心。又如,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郭士纳也说过:“IBM怀着对中国的承诺,为中国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公司。它设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有朝一日也为全世界服务。IBM中国公司必将成为…中国的IBM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再如,2000年宝洁公司推出百分百本土化品牌“润妍”洗发水,以十分本土化的产品(天然植物原料)配十分本土化的广告(中国水墨画、龙、中国女性),后来居上压过本土品牌“奥妮100”;随后又以本土化战略推出脱敏牙膏“舒敏灵”,直接挑战成长最快的本土牙膏品牌“冷酸灵”。总之,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外企不得不采取本土化战略。如玉兰油针对不同国家取了不同的名称;宝洁也根据不同文化为其洗发水命名。食品广告语一般当地化多一些,因为吃喝习惯通常受信仰及文化约束大些。

2、调研

营销调研本质上是指收集、分析和展示与某一特定问题有关的信息。一般而言,调研的工具是一样的,但是所处的文化不同时,调研的环境和得出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市场调研可以利用直接数据或间接数据,直接数据是通过个人访问、调查、目标小组、观察和实验等方式采集,间接数据是已经存在的、公开的关于某地市场的资料。在这里面,文化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对直截数据的获得,上述五种数据采集方法都有潜在的文化缺陷并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例如,目标小组市场研究(访问一个小组而不是一个个人)是一种得带广泛公认的市场信息来源,目标小组研究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一个主要的差异是时间观念。在一些国家,对于未来的约定是无效的,因而预定计划几乎是不可能或者太昂贵了。例如对约会的时间观点:日本人认为不能准时是不能接受的,对德国人,准时是仅次于信奉上帝的事,而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迟到30分钟并

不奇怪。

3、广告

广告是最广泛的促销手段。特别是进行生活消费品营销时,大众媒体广告效果相当明显。在美国,整个工业都依赖广告,我国的广告市场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文化对于沟通和信息的反映方式是不同的。理解这些差异的广告将取得成功,而忽视将会失败。当潜在的消费者把广告信息翻译成自己的知识时,文化上的差异会造成许多障碍。很有趣的例子就是我国前几年的广告在参加国际广告大赛时,西方人看不懂中国的广告,他们不明白中国人到底想让受众知道什么。

北美与西欧文化同亚洲文化相比,更现世化(secularization),个性化,属低背景文化。因此适合中国、日本广告特点的间接隐晦、强调象征意义、突出社会地位、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性广告,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则会让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的广告语,在中国备受赞赏,但如在德国,受众马上的反应肯定是:“怎么好”?因为德国人处事严谨而认真,广告人创作广告语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偏好,都打上了其文化背景的烙应。在广告人本土文化中,往往不存在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冲突或偏差,但在不同文化区域,这经常出现。总之,跨国营销广告创作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与受众国的文化差异,谨慎用语。

4、服务

服务包括娱乐、公共事业、银行等。对于金融业,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消费(节约、负债、储蓄)观点,中国和美国在此差异很大,在美国信用卡居统治地位,而日本、德国和我国还以现金消费为主。对于娱乐业,美国的电影是唯一成功的真正的国际性娱乐行业,但是在法国、德国、日本当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所谓的美国电影文化。对于旅游业,迎合美国人价值观的旅游方式在印度取得了成功,而强调当地价值的印度式旅游业以失败告终。

跨文化的、不同国家之间在运用服务质量模型(检测模型的五个标准:可信度、保证力、有形设施、感化力、责任心)来检测服务质量方面,不同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在美国可信度和责任心非常重要,而在欧洲这个模型是失效的,在东南亚对用户的关注程度即感化力是第一位的。这说明不同文化对服务质量是有不同的标准。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着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对需求内容的期望值和认同感,决定着他们怎样沟通、怎样交流、双方注重什么和如何反馈等。美国式的服务是非常亲近和友善的,而欧洲的风格因国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在效率上不如美国,对顾客的关注程度不如东亚,而在前苏联地区,消费者什么都不是,缺乏友善、态度冰冷。总之,不同文化的服务概念也差异较大。因此,国际营销人员对于具体国家的具体服务必须进行强调加以重视。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因素。

文化营销的概念与意义

内容摘要 随着向文化型社会的成功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里,消费者更加注重对充满人性化的文化形态的产品进行消费。故而,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销必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所谓文化营销,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本文试图从理念和形象这内外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导入 文化营销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在此过程中,大量引用国内外企业的成功范例,在分析他们是如何导入文化营销这一模式的同时,让读者更加信服文化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营销营销理念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动荡,要在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达成目标,势必要有一个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导航。人是在文化中生活的,不可否认,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的,只有当消费者在消费文化时产生共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度。因此,利用这种文化力进行营销必然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文化营销系一组合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是指企业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营销理念,以及所塑造出的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二、文化营销的意义 从小的方面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营销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还可以使本企业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 资源的优化置,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就大的方面而言,知识经济这个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利用文化力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由此看来,文化营销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跨文化营销管理策略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置身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之中,营销活动从而成为一种跨文化营销。与单纯的国内营销不同,企业在进行国际营销时,由于各国文化差异的存在,企业必须面临着选择:企业是把原来的营销模式原样搬入目标国家?还是选择适应当地的文化?不解决这样一系列问题,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就很难取得成功。 一、文化差异和跨文化营销 1、文化差异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文化差异”是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有其独特性和延续性,因此,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语言、传统、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企业在进行跨国营销时,由于进入的是一个极其陌生的文化环境,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目标市场的文化,否则必然招致惨痛的失败。事实上,很多跨国营销活动的失败就是因为忽视或者轻视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欧洲迪斯尼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迪斯尼有着强大的美国文化作为感染世界的基础,但是由于它忽视了欧洲本土文化对其营销的影响,结果仍然掉入了失败的跨文化经营的宿命之中。不仅国际营销中应该重视文化差异,就连国内营销也必须重视文化差异,否则也会给企业营销带来困难。 由于通讯、传媒和交通等的高速发展,加上全球范围内商业活动的推进,人们感觉到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好像越来越接近,这很明显的表现在西服成了正式场合的标准着装,耐克运动鞋倍受全球青少年的青睐,世界各地都在看着美国好莱坞的

电影,唱着日本发明的卡拉ok,从某种角度看,世界似乎真的在文化上已经走向同一。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文化差异正在加剧。因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历史进程是不一样的,由此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比如中国和日本,虽然同属于东方文化体系,两国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行为准则及思维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日本一方面具有东方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文明,西方现代商业意识对其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客观上造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 2、跨文化营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营销是很多企业经常需要面临的问题。跨文化营销实质是企业经营者需要跨越文化障碍,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销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在企业跨越国界营销中,由于各自遵循的是不同的文化,企业和目标市场上的顾客在沟通问题上常常容易出现障碍,包括对行为方式的理解不同、审美观念的不同等等。因为双方都习惯按照自己的特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去评价对方,潜意识里都要求对方遵从自己的文化要求,不太愿意接受对方的文化。这样,当双方都坚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交往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国际营销中,文化冲突的解决非常重要。因为对文化冲突一旦处理不当,双方合作关系即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跨文化营销便会遭受挫折甚至彻底失败。而且,文化和文化差异对营销的影响是无形的,跨文化营销者往往不易觉察这种影响的程度。 二、文化差异给跨文化营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DOC)

分类号密级U D C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

论文外文题目:The Cultural Risk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ing 论文主题词: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 外文主题词: International marking Cultural risk Avoid method 论文答辩日期:2012.6.3 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教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当今世界的商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仅仅将市场局限于国内,更投向了竞争更为激烈、更具挑战性的区域及国际范围。这种跨国经营的方式在实现全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在国际营销过程中,若是企业对文化风险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跨国企业经营方针的实现。因此,通过利用和控制文化风险,防止差异演化为冲突和消除已有的文化冲突,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同时,在国际营销中规避文化风险也是企业了解顾客重要的途径,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关键,从而有利于了我国企业文化进军国际市场,让企业获得长久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际营销文化风险规避

Abstract In taday′s world of business,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will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 more to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more challenging to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ope. The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 mod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resource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exist great risk.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f a enterprise for the cultural risk is undeserved, maybe the cultural risk will be endanger achieve company′s goal. Therefore, through businessman the used of and controlled the cultural risk, prevente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to changed clash, and eliminated the cultural clash, it can be improve the innovation strength and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 At the same time,avoid cultural risk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s a enterprise knows customers important way, the cultural clash is eliminated ,and satisfy customers personalize demand, which is conducive to Chinese ente rprise′s culture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ke enterprises to obtain long-term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ength of a enterprise will be realiz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ultural risk Avoidance

文化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营销学作业 姓名:毛可建2011091440 王帅 201109146 耿忠伟2011091452 纪建强2011091454

文化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许多企业已经逐渐由“内向型”转向“外向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而活动的核心则是国际市场营销。这种跨国界的商务活动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要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打交道。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对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效的营销方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就没有效果,甚至产生误解、摩擦和冲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市场营销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出口量及进口量都大大的增加,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原有的营销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意识,逐渐被建立起来,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二、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要素之一。据语言学家声称,目前世界上起码有3000多种语言。其实,每种语言就是某种文化的代表,以此类推,当今世界亦有3000多种文化。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时,应充分重视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语言文字是人们在国际营销中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通讯联系、洽谈合同、广告宣传等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搞好国际营销必须十分注意语言文字的适用性。例如,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的主要顾客是散布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和华裔人士,因此商标标签上的文字应该避免使用简体字和拼音文字,否则顾客看不懂。 此外,还应注意语言文字的翻译问题。翻译实际上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错误。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是销往拉丁美洲却无人问津,原因是拉美许多国家都讲西班牙语。而“Nova”一词在西班牙语中译为“不动”,试想一下,谁愿意买“不动”牌汽车呢?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企业文化浅议文化差异与企业国际营销

企业文化浅议文化差异与企业国际营销 【摘要】重视文化分析者成功,忽略文化分析者失败差不多成为国际商界的一条定律。跨国企业应该注意克服“自我参照标准”,提高自己同意文化差异的能力,讲究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异国的文化变迁,以从中捕捉新的营销机会,制造新的国际市场。 【关键词】文化适应;文化变迁;国际营销 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之间最要紧的区别在于营销环境的差别,这种营销环境的差别又要紧的表现在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上。文化差异如何阻碍企业的营销决策?国际企业应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文化的概念 对文化概念的明白得,因不同学科、不同国家、不同学者而异。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能够被看作是在一样意义上对文化含义的概括,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和。也确实是说包括了从物质到精神方面的内容。 “人类学家之父”爱德华·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风俗适应,以及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各种能力和适应的综合的整体。依据泰勒的定义,文化那个术语能够分别用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年龄层次、一个职业阶层等不同层面。个人的文化行为总是受其所归属的文化群体的阻碍。各种具体的文化表现依不同层面而有所差异。如饮食适应可能因国家而异,服饰适应可能因职业而异,而性别角色则可能因国家和社会阶层而异。因此我们在讨论文化时,界定其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公司的文化,或是一个年龄层次的文化是专门有必要的。 二、文化差异 如前面所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均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差异是文化对国际营销产生阻碍和制约作用的前提,如是要没有文化差异,就无所谓对国际营销的阻碍,也就没有必要研究文化环境了。 在研究社会文化对国际营销的阻碍和制约时,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因而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的阻碍也在缩小。如在150多年前,几乎所有产品的消费面不超出该产品生产点75公里的范畴。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展,显现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讯设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大大加强,世界规模的市场正在形成,原有的地区文化差异已不再明显。如牛仔裤在世界各地流行,美国的麦当劳快餐被各国人民所同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全球人民所喜爱的饮料。确实,交流和沟通具有减少文化差异的作用。比如,我国原先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相当明显,随着地区间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流日益加强,有些差异日益缩小。如四川的麻辣烫、西安凉皮等各地小吃在我们东北也随处可见。各地区间尚且如此,国际范畴的情形也是如此。然而我们在承认并认识这种趋同现象的同时,绝不能得出文化差异已不存在,已不对国际营销产生阻碍的结论。事实上,世界这么大,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仍旧客观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相当明显,结论是:差异是绝对的,趋同的相对的。具体的文化差异要紧表达在: (一)语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是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要了解一种文化,应第一了

文化环境对市场营销的营销

文化环境对市场营销的营销 [摘要] 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指出了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文化国际营销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要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打交道。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语言、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对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效的营销方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就没有效果,甚至产生误解、摩擦和冲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体现 1.语言 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市场做广告时,语言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几乎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国家还使用多种语言,如在泰国做广告,要使用英语、汉语和泰国语。由于广告语言要求简洁、精炼,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应尽量选用当地的语言做广告,或请当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协助把本国的广告信息以当地顾客可以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传达出去。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甚至对某种食物、衣物的接受,对于某种消费行为的认可,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了产品促销的成败与否。比如,在一些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到人体表演,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3.审美观和偏好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的文化环境使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文化风险的产生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规避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就中国面对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应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针对性的建立合理的营销策略,从而有效规避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 1.2.2 研究意义 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本质,有助于丰富国际营销关于文化风险的研究内容、拓展国际营销的研究领域,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避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2.3实践意义 通过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问题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政府建立符合不同文化的法律政策,有助于行业协会转变职能,积极协调文化风险,有助于企业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合理制定营销策略,将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国际营销中利益。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文化风险的研究,如James Reardon (2008)利用实例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文化风险的影响[15];美国的hilip R. Cateora(2009)简要描述了几种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并且探讨了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成因[12];Lutz-Christian Wolff(2009)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特征及应对文化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1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对国际营销洪文化风险的研究,二是对具体的规避文化风险策略的研究。 1.3. 2.1 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研究吴蕾(2009)指出目前国际营销中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即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2]。马勇(2011)指出国际贸易风险已经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并分析了国际贸易风险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特点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4]。 1.3. 2.2 对具体的规避文化风险策略的研究相对于对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研究,如何规避文化风险的研究更多。主要集中在文化策略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上,如蔡小于(2008)集中论述了国际营销中采取的文化规避策略[1];陈本昌等(2008)着重分析了技术壁垒[9];张云起等对几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做了简要的分析[6];刘明和刘小华等(2008)主要探讨了绿色壁垒对贸易的影响[8]。薛求知等(2010)对构建国际贸易风险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国际贸易风险问题等三条政策建议[11],赵伟和古广东(2009)在提出了建立包括在国际贸易风险预警体系,并给出了预警指标体系,但未做定量分析[10]。

国际市场营销 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

论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1891)把文化定义为:个人从其所属的组织成员中获得的知识、信念、技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方面蕴涵着的已有内容及形式。在这之后出现了几百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探究其共性不难发现:文化是习得的,分享的,并从一代传承到下一代;文化不仅通过父母传递给他们的孩子,还通过社会组织、特殊群体、政府、学校和教堂进行传递。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明显,文化要素在国际营销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国际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东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各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不仅影响国际营销活动中营销组合的各个要素,还影响到营销者的策略制定。因此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必须了解目标国与母国的文化差异。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和态度 格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 Hofstede)将文化定义为人类一群成员区别于另一群成员的思想意识的集合体。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包括价值体系,它阐明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或者一种偏爱。他通过对IBM经理们的工作价值观的测试提出了五维度的文化差异:权利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时间透视法。研究表明在这几个维度得高分的国家为亚洲(中国、日本、韩国),而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分数较低。了解这些维度差异有助于国际营销者规避文化壁垒,并根据差异调整产品、渠道以及管理上面的策略。例如,日本企业营销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更看重市场份额而不是短期的利益,很多西方公司在在日本建立分销渠道上会碰到障碍,那是因为日本人看重已经建立的起来的关系,而惧怕和担心不熟悉的。又如,在中国馈赠礼物是商务活动中很正常的行为,通常是建立一些商务合作关系的常用手段。但是送礼与贿赂之间又着某种微妙的关系,这在西方国家通常被认为是非法的。 2、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形式和传播工具。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或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在着个性,突出地反映了在人类语言表达方式上。正是这些个性产生了文化差异,构成了国际营销活动的障碍。明确了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明确了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从而可以降低营销活动的成本,提高效益。艾德·霍尔从语言的角度提出高背景文化与低背景文化。在高背景文化中,一条信息的语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少而不主要,大部分信息隐含在沟通接触过程中,涉及参与人员的背景、所属社团及其基本的价值观。在低背景文化中,信息表达比较直接明确,言语是沟通的大部分信息的载体。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前者对国际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广告传播和商品名称的翻译上,后者对国际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务谈判上面。 3、宗教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大部分文化中,人们会在宗教信仰中找到其存在的意义和信仰的合法性。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需求偏好、生活态度以及购物方式都有重要影响,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在群体中的作用和创造性。受伊斯兰教影响,中东国家的妇女除了在食物购买方面具有发言权外,其他购买决定都由男性

国际市场营销与文化环境的关系分析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国 际 市 场 营 销 环 境 与 文 化 的 关 系 分 析 任课老师:王军亮 姓名:赵俊 学号:2010035057 班级:10级工商管理一班 课程:国际市场营销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一、文化的基本要素 (4) (一)文化的定义 (4) (二)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4) (三)文化的基本要素 (4)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 (4) (一)社会文化环境的部分分析法 (4)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分析法 (6) 三、文化变革 (7) (一)文化借鉴 (7) (二)文化变革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9)

摘要:社会锁固有的特征的的根源就是文化。文化对国际市场营销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物质文化、语言文化、传统习惯、审美观、宗教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社会组织等。我利用部分分析发和综合分析法来对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文化是运动变化的,人们在从事营销活动时会借鉴一些其他文化。营销者为了实现其营销目标还会促进文化的边个,从而加快人们对产品的接受速度。另外,各国的商业管理是各不相同的。 关键词:社会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社会阶层;集体主义 引言 人类在某种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不同国家、不用地区的人民,不同的社会与文化,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模式,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社会文化锁包含的内容很多。 公司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到战略执行时的灵活性以及东道国的敏感性。所有成功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本土文化。 彼尔勃瑞公司开发其“绿巨人”蔬菜的国外市场,就是从推销罐头玉米开始起步的。彼尔勃瑞公司原以为玉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必作任何口味上的改变。但令彼尔勃瑞公司吃惊的是要调查的不是口味而是营销方式。法国人喜欢就着沙拉吃冷玉米;英国人喜欢将玉米作为三明治的馅;在日本,人们则习惯使用罐头玉米;韩国人吃甜玉米时喜欢涂上冰欺凌。毋庸置疑,如果将在没过使用的国际营销策略应用于其他国家显然是行不通的。

文化市场营销论文

浅析品牌文化营销策略 撰写人:徐新轩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也不单是停留在产品这一层面上,而是逐步上升至“品牌竞争”占主要地位的品牌文化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命运维持着企业的存亡,因此构建品牌营销策略非常重要。 关键词:广告战略文化营销品牌营销;营销策略 品牌是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又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反映。 一、品牌营销战略重要性 第一,当今社会是品牌消费的时代。消费者往往会购买同品质中的大品牌产品,无形中给那些小品牌产品构成压力。基于品牌偏好,各生产厂家和营销单位通过在消费者中培植品牌偏好展开竞争。因此,只有那些有品牌创建意识并取得成效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第二,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知名品牌的大量进入给国内一线品牌的发展构成威胁,而品牌的依次挤压使我国其他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品牌望而却步。 第三,从微观角度讲,品牌建设将给企业在吸引投资、销售量、利润空间、渠道建设、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保有忠实顾客群等多方面带来好处。 第四,从宏观角度讲,品牌建设有利于振兴民族产业,鼓励我国中小企业打破传统营销观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品牌文化——企业的形象与灵魂 (一)从市场营销学原理上说,品牌是一个用来体现企业顾客价值的符号。当今的市场经济是品牌经济,从产品设计到生产流程设计,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到形象管理,无不充满了品牌的力量。而塑造企业完美和充满活力的形象已经成为了公司的首要战略目标,保持品牌产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使品牌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上的凸显成为核心竞争力更具意义。 (二)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一样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品牌与传统文化和个性企业文化的总和,它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一种企业精神,是品牌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沉淀,和消费者的一种定向认识和情感归属。品牌文化营销正在成为市场的新宠,成功的品牌定位与构建在企业的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不可复制的作用,它会产生稳定的顾客源和良好的口碑,这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学科:国际市场营销 姓名:康帅杰 学号: 0903602022 日期: 2012年12月

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康帅杰0903602022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摘要】:作为跨国界商务活动之一的国际市场营销,对世界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的文化。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故而文化差异是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最大障碍。新形势下,重视文化差异与否,是直接导致营销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际商务,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换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是一种跨国界的社会和管理过程,是企业通过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以满足多国消费者的需要和获取利润的活动。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因素很多。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是否完善、营销目的地所在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度等。国际市场营销要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文化,因此在考虑国际市场营销营销因素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文化差异的因素。

1、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因素 1.1、语言的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形式和传播工具,是一种文化特别的载体和要素之一。每一种不同地域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该地区文化的代表。也正是这样不同的语言,才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多元,也就构成了国际营销中的障碍。在展开国际营销一系列活动时,企业应充分重视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语言是人们在国际营销中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通讯联系、洽谈合同、广告宣传等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搞好国际营销必须十分注意语言文字的适用性。语言是沟通的大部分信息载体,主要分为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口头语言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广告传播和商品名称的翻译上,非口头语言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务谈判上。 1.2、宗教信仰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宗教信仰往往给人们树立了道德准则和禁忌,这些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从而对企业国际营销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大部分文化中,人们会在宗教文化中找到其存在的意义和信仰的合法化。儒家思想作为我国的一种行为准则,使得我国的一些国家营销活动更加迂回,更强调集体的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性。对集权的高度忠诚和把集体利益放在一地位则很好地诠释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与此相反,在西方社会如美国,就会把这种行为看成是对人权的剥夺和牺牲。

跨文化营销的策略

跨文化营销的策略 在跨文化营销中,由于文化差异,在某个特定的文化中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没有效果。本文从产品、渠道、价格和促销四个方面对跨文化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关键词:跨文化营销、文化差异、营销策略 1跨文化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1.1产品设计与包装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款式、功能、容量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文化品位要求公司改变产品特征才能取得成功。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产品“飘威酒柜”,它完全是根据美国本土消费文化而量身定制的。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特别是上流社会人士,主要喝葡萄酒。葡萄酒不仅对酒具和酒柜要求高,而且饮酒和贮存过程对温度的要求特别严格。欧美人士饮酒,不仅是享受,也是交际的需要和生活品位的体现。 从葡萄酒消费中嗅到巨大商机后,海尔的设计人员从组合厨具中把嵌入式酒柜挖出来,设计了一款放在起居室里的独立式新型酒柜,一投放美国市场就大受欢迎。不到两年时间,海尔酒柜从一个产品发展到12个系列,该产品在美国酒柜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产品及其包装的颜色和图案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种颜色图案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代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因此在国际经营中一定要慎重选择。 1.2品牌塑造 品牌可以确认产品和服务,通过品牌传递信息,品牌还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富。全球化品牌具有极高的认知度,但是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品牌忠诚度。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语言,而同一品牌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发音甚至谐音将会导致意义的改变,出现一种消极的、甚至有害的意义,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花费一亿美元,历时3年,访问了许多专家,调查了55个国家,100种以上语言,检查了15000个电话记录,编写了10000多个备选名称,动用了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各方面专家,最后决定从原来的“ESSO”改为“EXXON”,用两个X图案表示,容易拼读,容易记忆,在任何语言中都不含贬义。因而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名牌商标。 有时品牌可以代表一种异域文化,对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美国加州牛肉面”连锁店,让人感觉很有美国风情,生意也很好。事实上经调查,美国加州根本就没有这个连锁店,甚至牛肉面也不是加州的特产。该品牌的创始人就深谙国人的这种对外国文化的偏好,让自己的牛肉面在名字上就技高一筹。很多著名的品牌代表了当地的文化,甚至成了该国的代名词,这也是所谓的地域心智资源。如麦当劳、肯德基象征着美国高效率、快节奏的文化,同仁堂代表了中国的传统中药,茅台酒代表了中国白酒等。 2跨文化营销的定价策略 定价是受诸如成本差异、需求条件和国家的法律等因素的影响。通常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根据市场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的制定价格)、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法和利润法。每一种文化对定价策略以及方法的应用都有其文化偏好。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也许与成本无关,产品的形象和质量以及所在的文化也许将成为主要决定因素。 不同的文化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日本市场,对价格变化的需求弹性小,人们对价格是不敏感的。而且,收入、文化习惯和消费者偏好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面前,不同的价格也许会被接受或拒绝。在跨文化营销中,国内企业所惯用的低价策略并不一定是行之有效的。 2009年9月,中国海外联手三个合作伙伴,以4.5亿美元的竞价赢得华沙和柏林之间的A2公路30英里路段的建设权,价格是波兰政府预估成本的一半左右。结果中国海外严重低估

可口可乐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可口可乐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一)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上海及天津设厂生产,稍后更在青岛及广州生产。1933年,在上海的可口可乐生产厂是美国以外最大的可口可乐厂,在1948年,更是美国境外第一家年产量超过一百万箱的工厂。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3家罐装饮料厂,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现已成为中国软饮料市场上的市场领导者。在城市消费者调查中,可口可乐在同类产品中多次高居榜首,经过三十多年锐意创新的品牌经营和卓有成效的市场推广,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 (二)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跨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1.跨文化产品策略分析 (1)产品组合策略 可口可乐坚持实行以碳酸饮料为核心的扩大产品组合策略,并极大地丰富其产品种类。从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到醒目、酷儿等,可口可乐在中国一直延续其以碳酸饮料为核心的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2)产品品牌策略 品牌的重新定位策略。由于不同的国家长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品牌命名将影响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可口可乐早期在中国被译为“蝌蝌啃蜡”,此名称在市场上反应不佳,市场销量曾经一度很差。于是公司顺应中国本土文化,重新命名为“可口可乐”,新名称琅琅上口,很快被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 多品牌策略。可口可乐在中国实行多品牌策略。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等等,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增加销量,增强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3)产品包装策略 可口可乐在中国玻璃瓶、塑料瓶等不同材质的包装,满足中国消费者在不同场合多种多样的需求。

论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随着全球市场营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了解东道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影响国际营销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在将我们的产品推进国际市场之前,我们应该做好文化的调研工作。 一、文化因素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体现 (一)语言的差异 语言是人们沟通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明显标志,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3000种语言,所以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时品牌的制定、商标的设计、说明书的翻译及广告促销中的信息传递,都要求语言表达严谨、准确。一旦造成语言歧义,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在泰国做广告,要使用英语、汉语和泰国语。由于广告语言要求简洁、精炼,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应尽量选用当地的语言做广告,或请当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协助把本国的广告信息以当地顾客可以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传达出去。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甚至对某种食物、衣物的接受,对于某种消费行为的认可,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比如,在一些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到人体表演,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三)审美观和偏好的差异 由于各国消费者的民族习惯、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和格调偏好,如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蓝、黑、白色与死亡、悲痛有关,而泰国人视红、白、蓝色为国色;印度人认为黄色表示光辉和壮丽,而巴西人则认为黄色表示绝望;在法国,红、黄、蓝等鲜艳的色彩代表时髦、高贵和华丽,墨绿色因像纳粹军服颜色而被忌讳,而在埃及绿色为国色,蓝色代表恶魔。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产品的颜色和造型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在这些方面对原有产

文化传媒市场营销策略

文化传媒市场营销策略 一、媒体中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对企业作用 分析媒体市场营销作用 1.为媒体制定战略计划过程。战略计划过程又叫战略管理过程。它是指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通过制定企业的任务、目标、业务投资组合计划和新业务计划,在企业的目标和资源与迅速变化的经营之间发展和保持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的管理过程。这对所有类型企业都是可行的。针对新闻媒体来说,就是新闻媒体的最高管理层通过制定其目标、编辑方针、业务发展计划,在媒体的目标和资源与迅速交化的经营之间发展和保持的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过程。所以,媒体市场营销可为媒体指定战略计划过程。 3.为媒体进行产品决策。媒体的产品是信息和知识,市场营销为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扩散。新产品是指在结构上、功能上或形态上发生改变,并推行了市场的产品。由于新闻媒体主要是为受众提供新闻和生活信息,所以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在原来的编辑思路上再增加与以前风格不同的新版面、副刊、栏目,并进行相关的定价、包装等决策。 二、国内媒体市场营销现状 从我国媒体的经营运作状况来看,其现有的市场策略主要包括分众化、品牌化、集团化、发行、广告等。下面我们

就来对这些策略加以分析。 品牌化决策运用于媒介市场,可使媒体得到众多好处,诸如规定品牌名称便于媒体开展采访工作;品牌化能帮助媒体吸引更多的忠实受众;品牌化有助于媒体细分市场;品牌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媒体品牌化可使受众也得到一些利益:受众通过媒体品牌了解媒体的类型、风格等;品牌化有助于受众提高选择效率。 2.对“集团化”的分析。从我国现有的媒体集团来看,这些集团都是按照市场营销理论中企业发展新业务的方法成立的。企业发展新业务的方法有三种,密集增长、一体化增长、多角化增长。一体化增长又分为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休化。后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供产一体化。报业集团拥有印刷厂,电视集团拥有电视制造中心、广告中心都是后向一体化的表现。前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现产销一体化。报纸的发行公司就是前向一体化的体现。水平一体化就是企业收购、兼并同等类型的企业,或者在国内外与其他同类企业合资生产经营等。多角化增长就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使企业的特长充分发挥,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它的主

文化差异对企业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

文章编号:1008-1658(2004)02-0049-05 文化差异对企业国际营销策略的影响研究 王慧1,吴海波2 (1.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工商管理分院, 北京100085;2.中国兵工物资总公司, 北京100089) 摘 要: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活动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对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渠道策略、产品策略等企业国际营销决策的影响上。企业要成功实施国际营销活动,在跨文化管理问题上,必然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文化融合与创新。延续母国文化或适应当地文化均只是相对而言,或者是企业不同时期的不同策略选择。开展国际营销活动的企业可以根据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程度以及企业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关 键 词:文化差异;国际营销;营销管理 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actics WAN G Hui 1,WU Hai 2bo 2 (1.School of Business ,Beijing Institute of Machinery ,Beijing 100085,China ;2.China Ordins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89,China )Abstract :Target tactics ,channel tactics ,and product tactic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re all in 2fluenc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In order to ru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actics successfully ,cul 2tural ferment and cre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n in terms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Whether to follow native culture or local culture is relative and depends on different tac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Enterprises should make proper choice based on degre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trength of enterprises. K ey w ords :cultural differenc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rketing management 按照WTO 体制的要求,各成员国和地区都必须开放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的商品、资金、技术自由进入,展开竞争,优胜劣汰。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国际市场上的壁垒逐渐减少,我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在国际市场中展示实力。挑战则体现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可见,不管是谈机遇还是谈挑战,国际营销都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美国在90年代曾以“什么是全球市场成功的最大障碍”为题进行调查。结果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流、外汇、时差、和文化差异8大要素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凡是跨国公司的重大失败,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致”。 1 文化差异的4个维度 正确认识并应对文化差异给企业国际营销活动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际营销管理中的重收稿日期:2004-03-01 作者简介:王 慧(1973-),女,四川遂宁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工商管理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第19卷 第2期2004年6月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Machinery Vol.19No.2J un.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