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区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改造征收

洛阳高新区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改造征收
洛阳高新区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改造征收

洛阳高新区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改造征收企业厂房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一、建筑装修类补偿标准

二、零星林果花木补偿标准

备注:1.胸径从树木距地面1.2米处计算。

2.成片林木按密植标准计算。

三、四年以上矮化密植果树补偿标准细则

四、洛阳高新区城中村改造征收企业厂房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说明

(一)关于本补偿标准的适用范围

1.本补偿标准适用于在城中村改造范围内除民宅房屋之外的房屋及地上附着物的征收补偿。如:企业房屋、村集体房屋、果园、树林、道路、灌溉渠、电杆及机井等其他地上附着物。

2.本补偿标准中“企业”是对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的统称。

(二)关于征收房屋的补偿

1.半成品房没粉刷、没安装门窗,没铺地坪,没水电者按标准的60%补偿,门窗、水电、粉刷、地坪“三有一无者”,按标准的80%补偿;无封顶者按砖围墙计算。

2.房屋的标准层高为净高2.8米,层高超过3米(含3米)的可给予超高补偿。超高补偿公式为:超高补偿(元)=补偿标准(元)÷房屋标高(M)×1/2×单层室内净高的超高部分(M)×建筑面积。

3.本超高补偿公式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村集体的砖混结构成品房房屋。

4.砖木、土木结构房屋中的木顶棚可按木吊顶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

5.建筑主体指砖混结构房屋和砖木、土木结构房屋。

(三)关于观赏花卉树木和经济林的补偿

1.成片种植的观赏花卉、树木、经济林、苗圃等统一按面积计算移伐补偿费。一年以下按1000元/亩进行补偿,1—2年按2000元/亩进行补偿,3—4年按3000元/亩进行补偿,4—6年按6000元/亩进行补偿,7年以上按9000元/亩进行补偿。

2.按照法律、政策规定的给以保留补偿价补偿的花卉、树木、经济林木归政府部门所有,被补偿者不得私自处理该花卉、树木

和经济林木。

(四)关于机井的补偿

1.机井的补偿包括凿井、井管和三相线水泵,铸铁管井筒可参照水泥管井筒增加15%进行补偿。

2.机井房按房屋标准补偿,土井按标准的50%补偿。

(五)关于企业厂房的补偿

1.砖混厂房的补偿应符合规定标准,达不到标准的按如下规定核减:高度5—7米减100元/㎡,有有效证件的按《补偿标准》下限执行;无有效证件的按《补偿标准》的80%补偿。

2.企业的机器设备只给搬迁补助,不计算机器设备补偿。

3.生产池按开挖补偿5元/立方米,加上四周(池壁)砖围墙40元/㎡,下边的水泥地坪26元/㎡计算补偿,地表以上的不给开挖补偿,钢筋水泥结构生产池也参照此标准补偿。

4.厂房(车间)中装修部分原则上不予补偿,特殊情况由各开发改造指挥部酌情处理。

(六)关于矮化密植果树的补偿

1.近几年来培植和引进的矮化密植、早果品种的果树,按照洛政〔2003〕57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2.对于非移植季节的果树,统一按砍伐移植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对于影响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各类果树,由拆迁人办理移伐手续,被征收户按照要求的用地时间移植或砍伐清除;对于不影响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各类果树,可保留到下一个移植

季节进行移植,但果树的补偿标准仍按调查时果树的大小计算补偿费用。

3.对于四年以下的各类矮化果树,根据种植密度,一年以内1.5元/株,二至三年5元/株给予补偿。如果超过该类果树的规范种植密度两倍以上,补偿标准减半。

4.各类树苗(含果树苗),面积0.5亩以上的按亩计算补偿金额,面积0.5亩以下的按0.5元/株标准给予补偿,如果超过该类树苗的规范种植密度两倍以上,补偿标准减半。

(七)其它补偿

上述《补偿标准》中没有涉及的地上附着物的补偿,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补偿标准》酌情执行。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核心提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条轨道贯通市区,中心城区100%实现集中供热……这些信息均来自《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2020年,我们的城市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家跟随本报为10年规划一起进行一次“微扫描”吧。 城镇体系建设篇 ●结构:“一心、两轴、三区” 根据规划,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740万人,城镇人口为48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心”,即洛阳市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吉利组团)。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即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将优先发展。

——“三区”,即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减少人口总量。 ●交通:开通市县快速公交,公交村村通 未来,中心城区与偃师市、孟津县、吉利区之间开通快速公交线路,远景建设轨道交通。偃师市域内、孟津县域内开通公共交通线路,保证公交村村通。在洛阳市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之间开通多条交通干道,中心城区和新城与重点镇之间实现二级公路连接,与一般乡镇之间实现三级公路连接;行政村“村村通砼(油)路”,改善自然村与主路网连线,乡镇、行政村干支线间交通联网。 在干线公路建设方面,要新建洛栾高速公路、郑卢高速公路和武西高速公路,新建洛阳中心城区——孟津——吉利与洛阳中心城区——偃师的两条快速通道,对洛阳境内主要的干线公路进行提级改造,形成以洛阳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环、八放射、两连接”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铁路网络建设将利用洛阳——济源——焦作和洛阳——郑州城际铁路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北部的会盟、吉利和东部的白马寺、首阳山、偃师的快速铁路联系通道。利用郑西客运专线构建洛阳中心城区与新安、偃师的高速铁路联系通道。 ●环境:分别设立生态保护区 在2020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的目标下,我市将进行生态环境区划,分别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形成“三五二”的旅游格局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

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洛阳城总体规划2008-2020-洛阳城乡规划局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委托单位:洛阳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 3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体规划概述 (1) 2.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 (1) 2.2主要规划指标 (2) 2.3城市发展规模 (3) 2.4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3) 2.5居住及住房发展规划 (4) 2.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4) 3洛阳市环境质量现状 (4) 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4) 3.2水环境质量现状 (5) 3.3声环境质量现状 (5) 4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 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 4.2水环境影响评价 (6) 4.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7)

4.4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分析 (7) 4.4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5交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8) 4.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4.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9) 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10) 5.1资源承载力分析 (10) 5.2环境容量分析 (10) 6规划的环境可行性与合理性综合论证 (11) 6.1规划的环境适宜性分析 (11) 6.2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1) 6.3节能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13) 6.4规划的合理性分析 (13) 7规划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与综合保障体系 (14) 7.1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地对策与建议 (14) 7.2保证城市发展的生态用水的对策与措施 (15) 7.3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提升能源的环境效益 (15)

7.4生态保护政策 (15) 7.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 8结论与建议 (15) 8.1结论 (15) 8.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17) 8.3规划实施对策与建议 (18)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建筑学103班 小组成员杨冬钱行张岩

洛阳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勘察资料: 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发达,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较而言属地质多发区。结合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我市地质灾害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洛宁—洛阳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栾川、嵩县、汝阳、洛宁、新安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 城市测量资料: 洛阳盆地地处河南省西部,北西南东分别被邙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所环绕,盆地面积1300km2。研究区西起新安——宜阳,东至巩义黑石关、北起孟津,南接伊川。行政区划主要隶属于洛阳市区及偃师、巩义、新安、孟津、宜阳、伊川等县市的部分地区,地理座标:东经112°15′~112°57′,北纬34°32′~34°47′,总面积2000 km2。重点研究区为伊洛河河谷平原西部区,面积约400km2。 研究区交通便利,陇海铁路,焦枝铁路干线,在区内交汇。连霍高速公路、310、207国道交错,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见研究区位置图(图2-1)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道路长度,城市道路面积,道路照明灯盏数,安装路灯的道路长度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的理解,洞悉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洛阳市城市道路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指标分析 (3)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现状统计 (3)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占全省城市道路长度比重统计 (3)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洛阳市城市道路长度同全省城市道路长度(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指标分析 (7) 一、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城市道路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占全省城市道路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洛阳市城市道路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城市道路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以东汉为时间基点,研究古都洛阳的城市景观发展情况。以城市和景观发展为两大支流,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探寻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脉络。 [关键词]洛阳;古代城市;园林;景观 洛阳最早建于夏朝,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此定都,与西安、南京、北京并列为中国四大古都,居中国“古都之首”。笔者浅谈东汉时期洛阳都城的城市景观发展,在历史的叙事中演绎古都城市景观之美。 一、东汉城市规划发展 汉承秦制,其实“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代的城市规划是对前秦制进行继承和创新。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正式迁都洛阳。嗣后,建武二年,“起高庙,建社稷”;建武十四年,起南宫前殿,即千秋万岁;光武中元年,“起明堂、灵台、辟雍”;明帝永平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规模始备;肃宗时,宫室台榭,渐为壮丽;顺帝阳嘉元年,修宫殿;灵帝时,又筑造宫。 洛阳作为东汉都城之后,其都邑的规划、宫室的营建与修饰,都优于前朝。当然东汉洛阳在继承了西汉长安发展城郊不建外廓的传统,城市总体布局以宫为中心,“择中立宫”,以主体宫殿南宫的轴线作为全城的规划主轴线,倡导了以后全国封建社会都城轴线规划的思路。城市用地按功能规划,宫廷、庙社等功能区多安排在城内和南郊。洛阳有“四市”,金市在城内,马市、南市、栗市都在城外。私营手工作坊和里居主要在郊外,只有部分官府手工作坊和里居在城中。 东汉洛阳城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俗称“九六城”。东汉的洛阳全城共设十二个城门。东面三个,自北而南为东门、中东门、耗门;西面三门,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光阳门;南面四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自东至西为毂门、厦门。城内主要街道,都自通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二十四段。《汉仪》记载“洛阳二十四街”。 据考古推测,大街大宽度约二○至四○米不等。汉代城市多为沿袭前代旧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得不受已有布局的影响,难以说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路面坚硬如夯土,有的还铺设有河卵石。而且在陆机《洛阳记》的记载:每条大街分为三股,中央为御道,两边建筑有高四尺余的土墙作为分界,公卿大臣行中道,一般人行左右;街道两边种植栗、漆、梓、桐四种道树。城市人口的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促使城市采取按功能分区的办法,分别加以管理。在都城,是以宫殿区为主,结合官署、宗庙、社稷、府库、官府手工业作坊乃至权贵府邸等分区,形成政治活动中心区;在郡县城市,则是以郡县治所为主,组成城市政治活动中心。诸城又以市为主,结合民间手工业区和居民闾里等,构成城市的经济活动中心。东汉洛阳城区规划分明,左右对称,街道平直,如作棋盘式,东汉洛阳的街道形制与西汉长安相似,与之前相比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东汉园林景观发展 东汉洛阳的皇家园林的发展,上林苑,今洛阳市以东,汉魏故城以西。据史料《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五年,“车骑校猎上林苑”。“上林苑”和“广成囿”是东汉帝王“车骑校猎”和为王室采捕的主要苑囿。还有城外的平乐苑、洛阳城西北角的濯龙园,西苑据《后汉书·顺帝本纪》载:“阳嘉元年,起西苑,修宫殿”;鸿德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元年,初置鸿德苑令”;显阳苑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延熹二年,秋七月,建显阳苑,设苑丞”还有灵台苑、西园。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其规模很大可以从《汉旧仪》所记载得知:“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其中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上林苑中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在《关中记》:“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还有各式各样的水景区,昆明池、郎池、东坡池等池沼水景。在《三辅故事》记载:“昆明池盖三百二十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鱼,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鱼,常鸣吼……”从上记载中,我国古典园林汉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证实了“古谓之圃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情况。一方面苑中央百兽供帝王狩猎,继承古代圃的传统,汉代的上林苑中有宫和观等园林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结合自然的环境,人工内容逐渐成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从上林苑,我们可得知当时造园者在总体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成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自身的特征。正如现在的景观小品或者主题公园,当然这些皇家园林在发展的同时吸收私家园林精华充实发展自己。后来我国历代皇帝造园都继承和创新了汉代宫苑。 三、结语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中,城市规划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规划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城址选择上接近水源诸城,维护城市的存在。城市规模和形制上政治经济分区,按择中立宫的规划传统,宫廷区位于全城规划的主轴线上。 园林景观方面,从圃到苑囿至建筑宫殿其主要功能是为帝王服务,以皇家园林为主线发展。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此时皇家园林的宫已经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轴线的尾部,这个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如今,以洛浦公园为例,雕塑、碑刻彰显河图洛书、商王祈雨、会盟史话、定鼎九州、东汉太学等。规模宏大、水域开阔,融园林绿化、建筑、景观、文化于一体,再现了“天下名园重洛阳”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叶玲.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唐宋城市经济的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43-46. [2]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22页 东汉时期洛阳城市景观发展研究 于晓明1梁维超2 (1.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2.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13) 281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洛政办[2013]34号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12 【实施日期】2013.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洛政办〔2013〕3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2日

洛阳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用途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管理,规范用地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通知》(洛政〔2011〕11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应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及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用途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条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符合下列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 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⑷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⑸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⑹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⑺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鸟瞰图、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3.日照影响分析结论报告; 4.交通影响分析报告;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文字说明; 8.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以及注册师章。 (二)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建筑的总平面规划图(内容同上); 2.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比例1:100—1:300,其中平面图应注明各层的使用功能); 3.彩色渲染图(含透视图、轴测图和夜景照明效果图)或模型; 4.日照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5.交通影响分析报告(视需要);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于2008年4月18日至21日经建设部专家审查组审查通过,成果于2009年6月8日至10日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连接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维护全社会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保证城市建设的健康运行,促进洛阳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欢迎社会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总则 规划年限 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大工作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市域行政辖区面积 15209平方公里。包括所辖的市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一市八县范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洛阳市区行政辖区所辖的涧西、西工、老城、瀍河、洛龙、吉利六个城市区的范围,面积为544平方公里,纳入诸葛、李村两乡镇,共计69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总目标 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融入区域,辐射豫西,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周边地区,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传承华夏文化,建成国内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合理组织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建成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统筹总体思路 1、统筹协调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改善洛阳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产业集聚,合理布局城乡产业发展空间,促进 一、二、三产业持续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重点镇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3、以城镇密集地区为突破口带动市域城乡统筹建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居民点空间结构有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型城乡体系。 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建成中原城市群重要的增长极核;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优化调整圈层结构;市区工业适度向外疏散,促进周边卫星城镇发展;培育栾川作为南部新的增长点,带动南部地区发展。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洛阳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提升功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提高区域辐射力。 “两轴”——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集聚带,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应优先发展。“三区”——东北部城镇密集区,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地带,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西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区,应减少人口总量。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孙彬 学号:20104083058 专业:经济学 院系:商学院经济(一)班

[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洛阳市区域产业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低度化和同构化等不合理因素对区域结构优化的制约作用,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资本利用率

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城市运行过程中资本浪费是否严重.资本利用是否充分,是产业结构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利用率表明了城市对资本要素的利用效率。近几年洛阳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实际上洛阳市的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利用率逐年降低。这说明洛阳市实际掌握资本的能力较弱,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 资本利用率(%) 图1 洛阳市资本利用率变化趋势 2洛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2.1 洛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1.1支柱行业发展空间狭窄。洛阳市目前最大的支柱行业是工业.有些企业在河南省是大规模企业,但从全国范围看,规模优势则不是很明显。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受周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的上升空间必将受到限制。 2.1.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洛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仍偏低,投入不足。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09年l一5月。洛阳市完成城镇投资243.3亿元,增长34.O%,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8倍,第二产业增长58.2%.第三产业仅仅增长1.9%。第二三产业比重距离城市现代化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洛阳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1.3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2009年l 一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4.7%,高出全市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但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科研投入不足。总体规模仍然偏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相对比较弱。 2.1.4主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支撑点不够强。主要表现在少数几家甚至是个别企业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问题.那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2009年l一5月.洛阳市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7.35亿元,其中有12户重点企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户重点企业增速在10%以下;

新版洛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制订依据 附录2名词解释 附录3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 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 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 (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 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 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 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⑴场地的区域位置。 ⑵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⑶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一

《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一 2013年9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筑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提升洛阳对外通达辐射能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重大城市发展目标,我市启动了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大调研、大规划工作,围绕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及城市区交通等方面开展战略发展研究。目前,《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 略规划》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主要研究工作基本完成。 为充分展示规划成果,积极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本报今起开设《解读综合交通规划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栏目。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向市规划部门书面反馈。 洛阳未来十年,综合交通建设和相关城市建设将如何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的《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将成为战略性指导文件。该规划分别从航空发展、铁路(含城际铁路)发展、公路(含场站)交通、城市区交通、城市水运交通5个方面入手,对我市综合交通发展进行谋划。为何进行此次规划,规划中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 1、综合交通规划引导未来十年交通发展 “作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但是,目前这一交通区位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马朝信说,近年全国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扩大了我市的辐射范围,地方经济活动的腹地和市场空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交通为洛阳参与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分工融合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我市的相关产业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首先需要分析快速交通网络所带来的产业空间变化以及其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去年9月,按照我市提出的“构筑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工业,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提升洛阳对外通达辐射能力”的发展目标,我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洛阳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次的综合交通规划将是引导洛阳未来十年交通建设 和相关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指导文件,将进一步通过交通规划引导市场,有效带动和提升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马朝信说。 他认为,这一规划将打破传统交通规划只服务于交通运输业的局限,重点突出交通对城镇化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对工业产业支撑、对整合上下游产业等方面的作用。作为工业强市,我市将通过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物流配送、物资和原材料市场、物联网、远程技术服务等整合提升,切实将洛阳的工业化水平转化为推进城镇化全面发展的内在 动力。 2、内容涉及5个专项研究和3个专项规划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2年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1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2月27日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本细则的实施。 第三条市、县(市)、吉利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实际,依据国家、省规定标准,编制、修订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 第四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修订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并征求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五条编制、修订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报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前,应当在市主要新闻媒体、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自向社会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市、县(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5名以上人大代表或者10名以上居民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进行听证。 第六条编制、修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时,应当按照每户不少于3.2人的标准核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数量及规模。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每两年组织城乡规划、教育、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八条《条例》第八条规定的中小学校、幼儿园预留用地生均面积,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20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平方米,幼儿园生均用地不低于13平方米;

新版洛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新版洛阳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退让 第五章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六章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及临时建筑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附则 附录1 制订依据 附录2 名词解释 附录3 计算规则 — 1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洛阳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结合洛阳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筑工程。各县(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的建筑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临时建筑、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及历史遗留私有房屋改建、农村个人建房以及城市旧城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其室外装饰装修工程。

第四条本规定所定标准,为建筑规划管理的基本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筑工程,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根据城市规划有关规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建筑规划设计 第五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系指总平面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 第六条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本规定的要求;涉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等控制指标的应当符合规划技术条件确定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总平面规划图; ? 场地的区域位置。 ?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 — 2 — 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 ?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一、项目背景和研究范围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的西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洛阳经济的蓬勃发展,洛阳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小汽车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洛阳市的城市交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重大的压力和挑战。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洛阳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洛阳市的公共交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现状公交线网布局亟需优化调整、公交换乘枢纽匮乏、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道路资源以及公交场站设施用地缺口大等方面。为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促进洛阳市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多元化、高质量、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市民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受洛阳市城市规划局的委托进行洛阳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编制。 项目的工作目标:深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保障居民出行的方便、快捷、舒适;明确公交线网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场站设施布局结构模式,协调公交发展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考虑规划用地控制可能性和持续发展的弹性;大力改善近期公交服务水平,提出公交线网调整方案、场站设施调整方案、公交系统改善规划方案、道路配套改善方案;明确公交发展的政策和技术保障措施。 规划范围为洛阳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20km2。规划年限为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二、公交现状特征 2003年底,洛阳市拥有公交汽电车689自然台,折合711标台,万人公交车拥有率为6.5标台/万人,低于规范要求的10标台/万人;公交车型基本上以单节车型为主;洛阳市共拥有场站设施19处,总用地面积为220115.46m2,其中停车面积39121.67m2,公交停车场严重匮乏,目前共有23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辆在公交场站外面占路停放,停车台数为253自然台,总占地面积16239m2;洛阳市共有公交首末站41个,其中大型首末站有8个,中型首末站有2个,其余31个均为小型首末站(配车量最大只有21自然台);大型公交站点主要集中在中州路、洛龙路、景华路、金谷园路、纱厂路、南昌路上,中型公交站点主要集中在九都路、景华路、洛龙路上;2003年洛阳市公交年客运量为13563万人次,自1998年以来公交客流增长速度很快,年递增率达到9.07%。 洛阳公交服务水平指标:单车客运量只有每年19.1万人次,随着公交车辆拥有有了长足的进步,乘车舒适度大大提高;300m半径覆盖面积55.28km2,覆盖率58.75%,500m 半径覆盖面积87.62km2,覆盖率93.11%;市区公交线路平均运行速度约为19km/h,其中通过市中心繁华区的13条公交线路平均运行速度≤17km/h;洛阳公交的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为1.145,并不算高;公交车平均每车载客量仅为28人,满载率不足50%,公交乘客的舒适度比较高;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为2.09,偏高。 洛阳公交存在如下主要问题:用地布局对公交发展有利,但路网不够完善,导致公交线

洛阳市发展前景分析

洛阳市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本文对洛阳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分析,并提出了洛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洛阳;发展;第三产业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古代历史最长的古都,汉魏以后,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由夏商到隋唐五代,洛阳城屡建屡毁,最后终于逐渐衰落。北宋时,洛阳还保有西京的地位(国都汴梁称东京),但到明朝、清朝,随着气候的演变,黄河流域经济文化急剧衰落,洛阳逐渐沦为一个县级城市,人口只有几万,城墙内面积只有1.96平方公里,只及隋唐洛阳城的二十四分之一。【1】昔日无比繁华的都城建筑,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今天的洛阳又处于一个什么地位呢?在一次全国有287个城市参加的排名调查中,洛阳GDP总量全国排在第48位,但是人均GDP在全国才排列到第80位;城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排在全国第42位;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洛阳5辆,排在全国127位;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18册,排在176位;每万人拥有医生12人,排在165位;人均教育费用支出150.85元,全国排名197位;人均储蓄年末余额8017元,全国排名108位……【2】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洛阳已垂垂老矣。 究其原因却在于洛阳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五”期间,缘于一系列的历史原因,以“中国一拖”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工业企业在洛阳落户,自此洛阳被当做一个重工业城市来建设。虽然这些老工业基地给洛阳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是受到交通、地形①、资源等方面的制约,这些支柱产业渐渐衰败,而且也给洛阳 【1】摘自百度百科;洛阳。【2】摘自新华网。 【1】数据摘自洛阳市统计局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