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

(一)、通假字

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

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说”通“脱”,脱身。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界。

(二)、字音

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ché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qí)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

夙(sù)兴夜寐(mèi),靡(mǐ)有朝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三)、古今异义词: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

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四)、一词多义

1、以

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以为:把...当做。

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

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

2、言

A、助词

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

B、名词,言辞,说法。体无咎言

C、动词,说。言笑宴宴载笑载言

3、之

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

B、助词,的。

⑥总角之宴

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或释为:助词,无义。)

⑦静言思之

4、其

A、其:它的。其叶沃若

B、助词,无义。咥其笑矣

C、代词,你。不思其反

三、《采薇》知识点积累

(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

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

(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岁亦莫止( )

(2)彼尔维何( )

(3)维常之华( )

(4)猃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 象,用象骨装饰。鱼,用鲨鱼皮制作。名词作状语)

3、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今指道路。)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

(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聘,问)

(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

(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练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

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

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

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答案】 C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

⑦“于”通“吁”;⑧“说”通“脱”。【答案】 B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解析】“孔”意为“很”。【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答案】 C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答案】 C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答案】 C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答案】 D

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

....,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

【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二、填空题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6.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8.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9.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 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

弃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三、阅读鉴赏

(一)《诗经卫风氓》节选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解说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复关”这个词的含义。

答:参考答案:?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男子,这是用与人物相关的事物代人,用的是借代,使语言含蓄而有变化。诗歌中多次出现?复关?这个词,是要表现女子对男子的强烈思念以及对婚事的期待与憧憬,用的是反复,反复的运用,使女子思想感情得到强调。

2、在本章诗歌中,为什么要刻画女主人公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这样的刻画对全诗来说有什么作用?

答:表现女主人公在恋爱阶段真心切地、热切地爱恋着她的心上人,为后来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悲伤心理做铺垫。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采薇(《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B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

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三)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5~7题。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5.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奴隶们劳动的辛苦______。

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奴隶主的不劳而获_ _。

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___。

6.《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C )(提示:其余为“兴”,C是“赋”)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河水清且涟猗

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提示:“觉醒”不恰当)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与提示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答:“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2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闲”“静”“又”(答出任意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

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要从抒情方式入手。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

影视鉴赏作业一参考答案

作业一(占形成性考核20%) 作业详情 ? 1 1927年10月,好莱坞电影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摩登时代》 B 《爵士歌王》 C 《关山飞渡》 D 《小叛逆》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修改 答案解析: 考察电影常识 ? 2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映。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里昂贝尔库广场》 B 《婴儿的午餐》

《水浇园丁》 D 《火车进站》 正确答案:D 学生答案:D 老师点评:修改 ? 3 视听同步使用的剪辑技法,有时空舒缓法、情绪呼应法和。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拖声法 B 捅声法 C 内容紧凑法 D 声画分离法 正确答案:C 学生答案:C 老师点评:修改 ? 4 音响,分为现实声音、表现性声音和。 满分: 2分得分: 2分

扩张性声音 B 超现实声音 C 虚拟声音 D 伸缩性声音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修改 ? 5 从视听媒介的表现形式划分,影视中的声音可以分为有声语言、音响和。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音乐 B 乐音 C 声气 D 声源 正确答案:A 学生答案:A 老师点评:修改 ? 6 光学镜头按焦距一般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

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电动伸缩镜头 B 长焦镜头 C 远摄镜头 D 鱼眼镜头 正确答案:B 学生答案:B 老师点评:修改 ?7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满分: 2分得分: 2分 A 《空中小姐》 B 《过把瘾》 C 《动物凶猛》 D 《永失我爱》 正确答案:C 学生答案:C

第三章作业和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作业与思考题答案 3-1 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被测信号,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者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传感器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的组成 能够完成预变换的单元称为敏感元件,而转换元件是能够将感应到的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学物理量,电信号经测量电路放大、整形、转换后送显示器显示,或记录,或处理,辅助电源负责传感器的电源供给。但是并不是所有传感器都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有一部分传感器不需要起预变换作用的敏感元件,如热敏电阻、光敏器件等。 3-2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 答: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检测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它提供物联网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需要的原始

数据。 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传感器按输入信号(被测量)分类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 按输出信号分类分模拟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膺数字传感器、开关量传感器四大类; 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若干类。 3-3 什么是智能传感器 答: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智能传感器的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传感器的组成 智能传感器具有如下功能: ⑴自补偿和计算,例如,温漂补偿; ⑵自诊断功能,例如,故障自诊断; ⑶复合敏感功能,单个传感器可测量多个参数,并可进行信息融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诗经》表现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艺术技巧,在句式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句式整齐,每句都是四言,这是《诗经》和后代诗歌的一个明显不同。 B.《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与内容有关,“雅”、“颂”诗多为叙事而又夹以说理,因此用赋的手法较多。 C.《诗经》中的“风”以抒情诗为主,“比”、“兴”手法运用较普遍,而《周南·关雎》则兼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 D.《关雎》、《蒹葭》在结构上相似,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 2.下面句子中对《关雎》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A.《关雎》是《诗经》的开篇,属十五国风中的“周南”,是一首民间爱情抒情诗。 B.诗中“关关”是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呼应的叫声。传说这种鸟“雌雄相爱,情真专一”,故用来象征男女诚挚的爱情。 C.第二、三章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了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D.第四、五章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写与姑娘成亲时欢快而热闹的幻境。 3.下面对于《蒹葭》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魏风”,属于民间创作的诗歌。 B.这首诗表现的内容是追求意中人而又未达到目的。每章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几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 C.诗的第一句为我们勾勒出写意式的画面,为全诗扑朔迷离的境界提供了想像的线索。 D.“在水一方”四字写作手法既可理解为写实,又可理解为比喻,但无论

怎样都为我们传神地描绘出远远意中人的身影,暗示了追求的难以实现。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不可以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的诗人白居易。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四韵(录其二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的腊梅香 腊梅的芬芳 是母亲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A.作者通过具体而又概括的象征性的形象──长江水、香腊梅,倾注了自己对祖国的河山的挚爱,表现了海外游子对母亲深情的眷恋。 B.“长江水”和“腊梅香”都在相同的位置上连续或间隔地复唱了五次,“母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翻译(一)》作业参考答案 I. 1.打破记录 2.武装到牙齿 3.酸葡萄 4.君子协定 5.开放政策 6.冷战 7.低声 8.文火 9.占 10.原因 11.消灭 12.交待清楚13.和风 14.软水 15.添煤 16.捏造 17.修好 18.收拾一下 19.软水 20.呢帽 21.好 22.正好 23.右 24.申冤。 II. 1.“一定会把他造就成一个堂堂男子汉”,杰克说“就是应该上大学嘛!” 2.重建家园和保卫家园是我们的职责。 3.这些问题显然使得这位头脑迟钝的发言人感到意外,他立刻显得张口结舌。 4.我的回答并不躲躲躲闪闪。 5.外面一团漆黑,大雨倾盆。 6.他们根本没有答复,这是不足为奇的。 7.在走过市区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座宏伟的酒店。 8.他经常来。 9.他对这个城市完全陌生。 10.这完全是胡说。 11.那个园会真是圆满极了。 12.淡淡的太阳从海上升起。 13.“我知道, 这是在抓救命稻草”, 他无可奈何地说. 14.他的靴子时常闪闪发光. 15.他开了眼界,并懂得了一些名堂. 16.他满脸皱纹, 皮肤很黑,头发灰白稀疏. 17.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非常尖锐的问题. 18.我们应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9.我们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代替资本主动义制度。 20.他回来时,收音机仍然开着。 21.他们将为盲人和聋人修建一所学校。 22.我们感到,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困难的。 23.我们高度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24.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II. A 这是一个最好的历史时期,这又是一个最坏的历史时期;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不乏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富有信仰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轻易怀疑的时代; 这是一个光明普照的季节,这又是一个黑暗笼罩的季节;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诗经二首赏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305首诗歌,所以也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编写的。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三类,“风”、“雅”、“颂”。“风”又称为“十五国风”,指的是15个国家的民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贵族们在宴会上作的诗;“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时用的诗,也是贵族们创作的。国风的数量最大,共160篇,“雅”总共是105篇,“颂”最少,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陈其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就是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兴这种表现手法,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睢》。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三是起协调音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诗经》中常常是比兴结合运用的,因此,比兴连称。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关雎内容介绍: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内容: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诗歌层次:第一层(1小节)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层(2—3小节)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三层(4—5小节)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诗歌开头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用“窈窕”“淑”来形容这个女子,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这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君子好逑”显示了这个男子的坦率自然,毫无顾忌,也显示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 4、“差荇菜,左右流之。”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勤劳。“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5、第三小节:写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6、“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一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热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7、四、五小节写求之既得的喜悦。(这并非事实,而是男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出的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写出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一结婚热闹场面的描写,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A:诗的表现手法:兴(使全诗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B:采用的形式: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加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C:流传不衰、优秀民歌的原因: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中心思想: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

作业1参考答案

作业1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机械性能?(材料受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弹性、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各指标的含意是什么?如何测得? 2.硬度和强度有没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有,强度越高,硬度越高)为什么?(都反映材料抵抗变形及断裂的能力) 3.名词解释:过冷度,晶格,晶胞,晶粒与晶界,同素异晶转变,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 4.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对晶粒大小有什么影响?(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 5.晶粒大小对金属机械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韧性越好。孕育处理、提高液体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压力加工、热处理等) 6.说明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的合金结构和机械性能。 7.默绘出简化的铁碳合金状态图,并填人各区域内的结晶组织。 8.含碳量对钢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钢的强度先升高,当含碳量约为0.9%时,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 二、填表说明下列符号所代表的机械性能指标

三、填空 1. 碳溶解在体心立方的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其符号为F , 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好。 2. 碳溶解在面心立方的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其符号为 A ,晶 格类型是面心立方,性能特点是强度低,塑性高。 3. 渗碳体是铁与碳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性能特点是硬度高, 脆性大。 4. ECF称共晶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晶反应,其反应式是得到的 组织为 L(4.3% 1148℃)=A(2.11%)+Fe 3 C 。 5. PSK称共析线线,所发生的反应称共析反应,其反应式是 A(0.77% 727 ℃)=F(0.0218%)+ Fe 3 C 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 6. E是共晶点点,P是共析点点, A l 线即 PSK ,A 3 线即 GS , A cm 线即 ES 。 7. 45钢在退火状态下,其组织中珠光体的含碳量是 0.77% 。 8.钢和生铁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钢的含碳量小于2.11%,生铁2.11-6.69% 在组织上的主要区别是生铁中有莱氏体,钢中没有,在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 钢的机械性能好,生铁硬而脆。 9 铝的晶体结构/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 10 α-Fe和γ-Fe的晶格类型分别属于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11 Al和Zn的晶格类型分别属于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2 45钢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冷却到共析温度时发生共析反应,A、F、Fe 3 C的碳含量分别为0.77% 0.0218% 6.69% 13 金属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形 核与长大,自发生核的生核率与过冷度的关系是过冷度大,形核率高 14 金属结晶时,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异质形核(非自发形核) 15 晶粒的大小称晶粒度,工程上通常把晶粒分成1、2、……8等级别。8级晶

实用管理基础作业一参考答案

实用管理基础作业一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作业1 案例一: 深深浅浅话海尔 问题:1、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美无缺的吗? 答: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完善的综合的,但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因为一种文化理念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充实,在一定的时期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企业发展了,经济环境变化了,对原有的企业文化需要进行调整和充实,如果是完美无缺的,就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充实了,不能创造更新了. 2、海尔的企业文化是否全体海尔人共建的? 答:企业文化是一种员工共同拥有的哲学与价值取向,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并发展的,因此,海尔文化必定是全体海尔员工共同创建并实施的。 3.海尔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企业文化,他为推动海尔走向世界,在企业员工中起了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哪一层次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答:在七个层次的海尔文化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是“海尔文化内核”是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真诚到永远,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合到一体,推动社会进步.”在这个内核指引下开展其余6种层次文化,如经营理念,企业形象,奋斗目标等无不围绕海尔文化内核而展开. 案例二 拟定可考核的目标 问题: 1、当他们没有得到集团公司总裁的目标时,分公司总经理能够拟定可考核的目标吗?怎样制订?这些目标会得到下属的认可吗? 答:1、(1)当集团总裁目标没有下达时,分公司总经理可以制订考核目标。因为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管理是分公司独立经营,集中核算。独立经营,对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企业分析内外环境基础上确定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分公司经理在制订目标时,应制订可控目标。(2)制订目标:首先应该确定制订目标方法。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订法。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定,有自上而下的目标制订法,即由高层管理者,提出企业目标再交给职工讨论,最后修改形成企业目标。还有自下而上的目标制订,即由下级部门或职工讨论,提出目标再由上级批准,形成企业目标。分公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由分公司经理提出目标,交由各职能部门领导及职工讨论,集思广益。 (3)分公司经理提出的目标,让人感到没有依据,他应该把他制订的依据、制订方法及相关知识告诉下属,让大家发表意见制订目标,这个案例中制订的目标下属不会接受。 2、对于分公司来说,要制订可行的目标,需要集团公司提供什么信息和帮助?答:对于分公司来说,制订可行的目标必须有集团公司的主要目标,这些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企业的目标,要求各分公司或部门,围绕总目标制订出分公司目标。集团公司提供的信息有:利润率、销售额、雇员数量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感受古代民歌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认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反复咏唱的章法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雅》分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课前预习】 1.注意以下加粗字词的读音。 睢鸠()窈窕()好逑()荇莱() 寤寐()芼之()蒹葭()伊人() 溯洄()晞()湄()跻()坻()涘()2.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大意。 【课堂探究】 3.自由诵读《关雎》,概括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4.《关雎》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蒹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文所呈现的画面,感受其意境之美。 6.《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这样写有何妙处? 7.比较阅读:两首诗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堂反馈】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之情。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⑴.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⑵.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业一 参考答案

作业一(第一、二、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 1.写出聚氯乙烯、聚乙二醇、涤纶、尼龙-610、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和氯丁橡胶的分子式、重复单元及单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2. (1)数均分子量M n 和重均分子量M w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证明多分散系数d ≥1。(2)某聚合物试样由下列级分组成,试计算该试样的数均分子量M n 和重均分子量M w 以及多分散系数d 。 解:(1)数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 重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 设i M 为i 聚体的分子量,则 ( ) 2 2 220i n i i i n i n i i M M N M N M N M M N -=+-≥∑∑∑∑ 亦即2 0w n n M M M -≥ 故当i n M M ≡时,则w n M M ≡,当i n M M ≠时,则w n M M 。 (2)4 561 18484.30.50.40.1 101010 i i n i n M M n = = =++∑∑ 45650.5100.4100.110 1.45101 i i w i w M M w ?+?+?= ==?∑∑ 51.45107.84 18484.3 w n M d M ?===

二.第二部分 3. 多少乙酸加到等摩尔比的己二酸和己二胺中才能使聚酰胺的分子量为11318,反应程度为99.5 %,求乙酸和己二酸的摩尔比? 解:设己二酸加料为1mol 时,乙酸为N mol ,将P =0.995, 11318 , 113n X = 代入 112n r X r r ?' += '+-中,解得0.99r '=。 由 12 0.99122b b b N r N N N ?'= =='+?+, 得N =0.01。 所以乙酸和己二酸得摩尔比为0.01:1。 4. 计算下列体形缩聚反应体系的凝胶点:(1)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0.98;(2)邻苯二甲酸、甘油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50:0.99:0.002 解:(1)30.982 2.37 1.500.98f ??==+,220.844 2.39c P f === (2)(30.990.0022)2 2.39 1.500.990.005f ?+??==++;220.838 2.39c P f === 。 5. 写出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用酯交换法生产PET 树脂的全部反应。试问:(1)为什么要用过量的乙二醇?(2)如何保证官能团等当量?(3)欲得平均分子量为20000的PET 树脂,求反应中允许的乙二醇的最大浓度分数是多少?(280℃时缩聚平衡常数 K=4.9) 解:(3) 20000 208.396 n X = =

作业复习与思考题答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答案: 1、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如下: 1)把网络操作分成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2)定义并提供了具有兼容性的标准接口 3)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4)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5)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6)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个区域的网络可单 独升级或改造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语义+语法+规则) 3、OSI七层: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 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 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3)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5)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

足用户的需要。 4、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5、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是发生在网络层。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多路重发以及出错检 测等。 6、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 1)电子邮件E-MAIL. 2)远程登陆Telnet 3)文件传输FTP. 4)WWW服务 5)电子邮件服务 7、一台微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选择一个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ISP。 练习二答案: 1、主要包括: 1)可靠性高。 2)极强的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功能。 5)开放性好。 UNIX系统一开始就作为开放系统,UNIX操作系统的源程序一开始 就向学术界开放。 6)通用。UNIX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通用性,使之适合于不同类型(分时和批 处理)用户的需要。 2、主要包括: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主要标志有: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表现除了参与创造财富外,还表现在对质能资源的替代节约上,因此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物质、能源的节约上。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的开发,使信息量剧增,信息的经济功能骤显,如何把握瞬息万变的信息,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也就成为信息经济成熟与否的一个指标。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但并不是说每一种产品的信息成分均大于其质能成分,而是就整体而言的,除了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外,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也就是说,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产品结构以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就信息劳动者人数而言,将其限制在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不包括非产业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其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物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产值一般是指产业化了的信息部门的产值,信息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产值所占比重。 2.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1)人类需求的渐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质能经济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靠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促使质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2)物质经济的滞胀。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对策,一方面实行大量资本输出,一方面按照“需求决定论”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着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3)质能资源的短缺。随着质能经济的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的挥霍浪费,使质能资源频频告急,从1973年起,人类开始自觉主动地利用信息发展经济。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作 业1参考答案 第1章函数 第2章极限与连 续(一)单项选 择 题 ⒈下列各函数对中,(C)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 f(x)(x),g(x)xB. 2 f(x)x,g(x)x C. 3 f(x)lnx,g(x)3lnxD.f(x)x1,g( x) 2 x x 1 1 分析:判断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1)对应法则相同(2)定义域相同 A、 2 f(x)(x)x,定义域x|x0;g(x)x,定义域为R 定义域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B、 2 f(x)xx,g(x)x对应法则不同,所以函数不相等; C、 3 f(x)lnx3lnx,定义域为x|x0,g(x)3lnx,定义域为x|x0 所以两个函数相等 D、f(x)x1,定义域为R; 21 x g(x)x1 x1 ,定义域为x|xR,x1 定义域不同,所以两函数不等。 故选 C 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则函数f(x)f(x)的图形关于(C)对称. A.坐标原点 B.x轴 C.y轴 D.yx 分析:奇函数,f(x)f(x),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关于y轴对称 yfx与它的反函数 1 yfx关于yx对称,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设gxfxfx,则gxfxfxgx 所以gxfxfx为偶函数,即图形关于y轴对称 故选C ⒊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是(B). 2 A.yln(1x) B.yxcosx

C. xa x a yyln(1x)D. 2 分析:A、 22 yxln(1x)ln1xyx,为偶函数 B、yxxcosxxcosxyx,为奇函数 或者x为奇函数,cosx为偶函数,奇偶函数乘积仍为奇函数 C、 xx aa yxyx,所以为偶函数 2 D、yxln(1x),非奇非偶函数 故选B ⒋下列函数中为基本初等函数是(C). A.yx1 B.yx C. 2 yxD. y 1 1, , x x 分析:六种基本初等函数 (1)yc(常值)———常值函数 (2)yx,为常数——幂函数 x (3)yaa0,a1———指数函数 (4)ylogxa0,a1———对数函数 a (5)ysinx,ycosx,ytanx,ycotx——三角函数 yarcsinx,1,1, (6)yarccosx,1,1, ——反三角函数 yarctanx,yarccotx 分段函数不是基本初等函数,故D选项不对 对照比较选C ⒌下列极限存计算不正确的是(D). 2 x A.lim1 2 x2 x B.limln(1x)0 x0 sinx C.lim0 x x 1 D.limxsin0 xx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思考题及答案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业思考题及答案 1.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答:1.我国当代医德原则内容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1)防病治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即无论医务人员身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无论医疗卫生单位属于何种性质,都必须肩负起防病治病的使命。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克服狭隘的传统义务论,树立和形成由传统义务论与现代公益论整合而成的全新的医德义务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对病人个人、对健康人群、对生态环境、对每个人全面健康需求等多重义务之间的关系,彻底实现医学目的。医德基本原则把全面的医德责任作为其首要内容,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医学发展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要求。 (2)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病人谋利益。“救死扶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天职”这一医德思想,是古今中外先进医家的共识。我国医界从“医乃活人之术”出发,以“医之使之生”的涵义来命名医生,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医家,以实践奠定和丰富了“仁爱救人”的优良传统。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这个原则中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最普遍、最现实的底线要求。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集古今中外医学人道精神之大成,也是对革命人道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要求对人的生命加以敬畏和珍爱,对人的尊严予以理解和维护,对病人的权利给以尊重和保护,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投以同情和关爱。 (4)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最高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核心内容。首先,为人民健康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医学服务既要认真看病,更要真诚关心病人;既要给以生物学方面的救助,更要给以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照顾,从而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使他们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