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_金伟良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_金伟良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_金伟良

文章编号:1000-6869(2007)01-0007-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与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金伟良,吕清芳,赵羽习,干伟忠

(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摘要: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入手,首先评述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提出耐久性设计的发展应结合结构

全生命周期成本(SLCC )的理念;其次总结了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认为耐久性的评估与寿命预测需要研究确立反映结构使用寿命的耐久性指标,并建立基于动态评估方法的寿命评估体系;最后提出上述方面发展领域尚待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界定给定环境和使用要求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确定表征材料与结构耐久特征的指标与参数;建立耐久性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理论等。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SLCC );综述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urability desig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JI N W eiliang ,L Qingfang ,ZHAO Yuxi ,GAN Weizho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China )

A 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concrete -str uctural durability .Then it pr esents that durability design metho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 y of Structural Life -Cycle Cost (SLCC )based on the surve y of the recent durability design theories .Moreo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valuation and life prediction of durable concrete str uctures are summarized ,which makes it necessar y to determine a durability index reflecting service life and a dynamic life -assessment system .Last ,several basic problems in this domain ar e brought forth ,including definition of durability limit state for c 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giv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and usage r equirement ,deter mination of indexes and parameters representing the durability characters of materials as well as structure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ory for analysis of durability dynamic detection data .Key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durability ;structural life -c ycle cost (SLC C );summar y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氯盐侵蚀环境的混凝

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50538070)

资助。

作者简介:金伟良(1961— ),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

长,教授。

收稿日期:2006年8月

0 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由于混凝土结构材料自身和使用环境的特点,使混凝土

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耐久性问题。自混凝土结构问世

以来,大量的混凝土结构提前失效大多源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不足。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已有

工程的维修费用都已占到当年土建费用总支出的1/2以上。我国在役以混凝土为主体的结构在数量上居于绝对支配地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更加突出,存在着“南锈北冻”的耐久性破坏特征。《中国腐蚀调查报告》[1]指出,建筑部门的腐蚀年损失约为1000亿人民币,其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安定性的冲击力之大不言而喻。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投资进行

7

第28卷第1期建 筑 结 构 学 报

Vol .28,No .12007年2月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Feb .2007

DOI :10.14006/j .jzjgxb .2007.01.002

着空前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投资上亿的混凝土工程正在酝酿、设计或建设之中,这次建设高潮将持续一、二十年。然而,海洋气候等恶劣环境中重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在理论上尚未完善解决,工程寿命能否达到设计要求,仍是相当严峻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过错,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大兴土木的同时,潜在的风险也必须被重视:一方面,兴建混凝土工程消耗着大量能源与资源;另一方面,大量的混凝土工程由于耐久性劣化而产生巨额维护费用,提前退出服役的混凝土结构则产生大量的难以回收和处理的建筑垃圾。这些情况都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结构的寿命,是个不容回避、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正因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众多的研究者从环境、材料、构件和结构等不同层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其中以材料层面的成果最为显著[2-10],构件层面也积累了较多的试验、测试和理论研究的成果[11-31]。

由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众多,作用机理复杂,就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言,要真正运用于实际工程,实现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下面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层面耐久性研究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及其构件在可预见的工作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预期的使用年限内抵抗大气影响、化学侵蚀和其他劣化过程,而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维修,也能保持其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功能[43]。

这个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32]:(1)环境:结构处于某一特定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使用环境)中,并受其侵蚀作用;(2)功能: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结构多种功能(安全性、适用性等)与使用时间相关联的多维函数;(3)经济: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即设计要求的自然物理剩余寿命)中不需要大修。定义中的工作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指的是物理或化学作用,根据结构工作环境情况、破损机理、形态以及国内各行业传统经验,可将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分成6大类[33]:①大气环境;②土壤环境;③海洋环境;④受环境水影响的环境;⑤化学物质侵蚀环境;⑥特殊工作环境。同时,结构耐久性是结构的综合性能,既涉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又涉及结构的正常使用以及维修等,反映了结构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这样就不可简单地把耐久性归入为承载能力状态或正常使用状态[4-5,9]。而耐久性的经济性则体现在以较小的维修成本达到维持混凝土结构基本功能的要求,若业主要求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时则需适当的维修成本就可达到其目的。

混凝土结构产生耐久性失效,是指由于在环境作用下,混凝土或钢筋的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及几何尺寸的变化,继而引起混凝土构件外观变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导致承载能力退化,最终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因此,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失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2]:(1)结构外观或表面破损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或美学要求;(2)钢筋锈蚀或结构破损已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到不能允许的程度;(3)对结构进一步维修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已经不可行。

应当看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失效过程包含在混凝土结构的建造、使用和老化的结构全生命过程,以及与结构全生命过程相对应的结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各个环节。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思想也不断地被尝试引入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中,1989年欧洲出版了《CEB耐久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34],1990年日本发布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建议》[35],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 M)于1990年出版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36],欧盟在2000年出版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南》[37]等等。我国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0年颁布了交通部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38],200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制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39],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

8

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也即将发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已完成了起草工作。它们的问世对改善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延长工作寿命明确了方向。然而,这些规定仍然局限于环境分类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在结构材料和结构构造方面间接地反映了结构设计对耐久性和使用年限的要求,并且无法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目标的量化规定。对于某些重要基础工程,欲确保100年(或120年)的使用年限,尚缺乏普遍认可的基于可靠度分析并以混凝土耐久性作为设计指标的设计理论。

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基本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首先源于欧洲《CEB耐久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34],如国内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3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39]等。这类方法首先按业主的意愿和经济实力确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再按结构的工作环境确定腐蚀等级;进而建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抵抗环境作用能力大于环境对结构作用效应的耐久性极限方程(如日本土木工程学会提出的指数评分法、ISO因子法、验算法等);最后利用极限状态法对耐久性极限状态进行验算。耐久性设计的极限状态主要按适用性的要求确定,常以有害介质侵蚀到钢筋表面或混凝土保护层胀裂作为为耐久性极限状态。这些方法主要控制混凝土材料常规指标、组成和保护层厚度,具体为强度等级、水胶比、胶凝材用量、原材料选择、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同时,要求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标准试验方法确定耐久性指标,如抗冻等级、扩散系数等。这类方法解决了耐久性构造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细化了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提出了不同使用年限的不同要求。

然而,这类方法体现的主要是材料层面的研究成果,显然不能直接参与结构使用寿命的预测计算模型;且这种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采用的以近似概率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不一致,不易为广大设计人员所接受。

第二类方法主要通过理论或经验的计算模型进行使用寿命预测,认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计算和验算部分,以及构造要求部分。基于这种观念,有学者[40]提出以下的设计理念

S≤ηR 其中,S为内力设计值,R为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η为耐久性设计系数,它是结构可靠指标的函数,η= f[β(t)]。这种设计方法形式简单,耐久性含义明确,且与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1]采用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相一致,较能够为技术人员所接受与掌握。但耐久性系数公式中的可靠度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需要对实际结构抗力衰减规律进行实测统计,才能进一步找出抗力随机衰减过程分析模型。由于每个地区抗力衰减规律难以统计,并且即使是同一地区,由于使用环境不同,其抗力衰减规律也有所不同。因此,耐久性设计系数的计算不易实现。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1]也涉及了耐久性方面的规定,但混凝土结构设计仍以考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为主,而对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材料性能劣化的影响考虑很少;对于混凝土工程的经济性,主要考虑的是结构建设时期的初期投入费用,而未考虑由于耐久性不足出现劣化现象而产生大量的追加维护费用,以及提前退出服役的混凝土结构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回收和处理的后续费用等。

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本文认为应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理念,综合考虑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全生命周期中各种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和维护成本的变化,研究基于结构全生命周期成本(Structural Life-Cycle Cost,简称SLCC)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基础理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这对于完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体系及其工程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

在环境腐蚀介质的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不断劣化,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要短于设计使用寿命。如何根据结构检测或监测结果对在役混凝土结构进行性能评估,并据此推测其剩余使用寿命,一直是土木工程学科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而言,国内外学者

9

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王晓刚[42]提出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估法,这一方法充分反映了各种因素关联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所得结果较为可信。卢木等[43]还提供了一套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现场检测数据,有助于评估者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从而得到结构的性能状况及剩余寿命评价。日本清水株式会社研究所给出了一种对建筑物综合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三次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构严密,条理清楚,已在日本得到广泛采用[44]。1993年ACI committee364的《修复前混凝土结构的评估指南》[45],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评估的细节步骤。Sabnis等[46]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一种结构分级评估系统,该系统采用标准化表格形式,应用方便。王铁成[47]讨论了开裂特征值与混凝土强度、裂缝宽度的关系,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几何形态及耐久性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解析手段。邸小坛等[33]依据混凝土裂缝宽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的模糊特性,建立了裂缝宽度隶属耐久性失效的隶属函数,提出了结构耐久性失效的模糊概率计算方法,并建议了结构耐久性状态的划分标准。除裂缝外,有研究综合考虑了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碱-骨料反应等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结构呈劣化的趋势,并引入可靠度理论进行综合性评估[48]。也有不少学者利用模糊理论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综合的耐久性评估[49-51]。

综上所述,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根据结构检测和监测结果,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出评估,这就是所谓的传统经验法;

(2)随着基础科学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借助于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手段的综合评估方法;(3)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法。

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的研究,目前的主要理论包括三大类:(1)钢筋脱钝寿命理论[52-54],这种理论以侵蚀介质侵入到钢筋表面引起钢筋脱钝作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极限状态,以此来预测结构构件的寿命;(2)混凝土开裂寿命理论[55-57],这种理论以钢筋锈蚀引起钢筋表面混凝土出现裂缝作为失效准则,预测结构构件的寿命;(3)抗力寿命理论[58-61],这种理论将抗力作为时变随机变量,将荷载视为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分析抗力衰减的结构可靠度,通过可靠度指标变化函数来预测结构构件的寿命。

由于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中会遇到大量随机的、模糊的以及不完善的信息,而且许多信息是不定性的,难以将其定量化,这种信息不确定性的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无较为合理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模式。因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是以经验判断为基础,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为多。目前这些寿命预测方法基本停留在单环境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评估与寿命预测,并不能真正实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全过程的性能评估与寿命预测。随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学者[32,62]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概念。

为了能尽量准确地对在役混凝土结构进行寿命预测,本文认为完善以下两方面研究工作至关重要:(1)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材料本质特征的反映,必须寻找耐久性指标,建立其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孔结构等表征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特征参量以及钢筋锈蚀速度、锈蚀量等之间的关系。(2)对已存在耐久性问题的在役混凝土结构,须建立混凝土结构动态评估体系,实现根据不断积累的检/监测耐久性指标数据,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动态评估,建立寿命预测模型。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对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评估,主要依据试验室快速试验获取的参数以及现场同条件构件破损试验结果,并依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结构进行现场检测,综合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同时间接推测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由于该评估方法的数据有限、间断,且无动态反馈,因此依据这些不完备信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评估是不准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基于各种数学模型的结构剩余寿命预报精度更是难以期望。因此,对于在役混凝土结构,提出基于不断积累的检/监测数据的动态评估方法,并据此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评估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

同时,由于实际预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较现行的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复杂得多,现有的标准不足以给出结构使用寿命的合适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标准体系,新的评估标准应具有通用性,且应包括环境特性的描述、耐久性指标的确定、耐久性检/监测方法、耐久性动态评估方法、材料寿命预测及结构寿命预测结果的报告等。

10

4 混凝土耐久性结构层面研究的关键问题

根据上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层面研究内容的总结,认为混凝土结构层面尚缺乏以下几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1)界定一定环境和使用要求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2)确定表征材料与结构耐久特征的指标与参数;(3)建立耐久性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理论。

图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特征时间与结构可靠指标的关系

Fig .1 The relation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al durabilit y

eigen -time and structural reliabilit y index

确定耐久性极限状态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的关键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按照混凝土材料和构件的劣化过程,依次可以选择不同的劣化状态作为耐久性极限状态,如图1中所示的特征时间t 0,t 1,t 2和t 3等。特征时间的确定不仅与结构的耐久性性能指标有关,而且与结构的安全适用可靠指标有关。已有研究成果[33,37,39-40,42,52-59]表明:各个特征时间的确定并不是绝对的。与此相应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既可能是正常使用和外观美学的要求,也有可能是结构安全性的要求。从混凝土结构安全储备的角度出

发,很多学术观点推荐将t 0和t 1对应的极限状态作为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也有学者提出结构寿命极限可以取其可靠指标β值下降到某一水平时所需要的时间,对应于时间t 2和t 3。为了建立基于性能的混凝土结构全生命耐久性设计理论和寿命预测体系,必须首先确定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必须要通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参数的表达来实现。目前通常是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氯离子渗透系数作为表征混凝土结构耐久能力的参数,事实上,这两个参数仅能表征0~t 0阶段(钢筋锈蚀诱导阶段)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由于钢筋锈蚀而导致结构劣化阶段(钢筋锈蚀发展阶段t 0~t 3)的耐久性参数目前尚未见诸报道。而结构劣化阶段耐久参数的确定与合理表征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至关重要,必须要重点研究和明确表达。

寿命预测的准确性还依赖于合理的耐久性检测与评估方法。科学的检测与评估应该在混凝土结构中埋入耐久性传感器,动态地、长期地获取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发展情况和混凝土结构原体耐久性关键参数的信息反馈;根据在时间轴上不断积累的监测和检测数据,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动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寿命预测模型。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与检测完善的理论与实用的方法,这样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可以在某一时刻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况进行检测与分析,还同时可以通过健康监测体系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参数的实时观测与分析。健康监测是一个近年来兴起的新兴研究领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并不成熟。目前,在德国、丹麦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混凝土耐久性监测理论和技术[63]

,而我国尚无研究全面监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的报道。因此,为了达到在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动态评估和剩余寿命预测的目标,建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与检测理论与实用方法非常必要。

5 结束语

我国目前已处于土建工程新建和维修并存的时期,面临的耐久性问题是发达国家20~30年前曾经遇

到过的问题,发达国家为此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为

11

了避免重蹈覆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解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和寿命预测中的关键问题,完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和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并就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观点。同时,提出了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和寿命预测中尚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1)如何界定给定环境和使用要求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极限状态;(2)如何确定表征材料与结构耐久特征的指标与参数;(3)如何建立耐久性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理论。这些问题亟待广大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学者和科技人员共同研究,以早日建立基于SLCC理念的耐久性设计理论体系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动态评估与寿命预测体系。这对于完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体系,以及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程都有重大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柯伟.中国腐蚀调查报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 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2.

[3] 牛荻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3.

[4] 张誉,蒋利学.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M].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陈肇元.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贡金鑫,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进展

[J].工业建筑,2000,30(5):1-5.

[7] Mehta P K.Concrete durability:fift y years'progress[C]∥

Proceedings of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rete Durability.ACI SPI26-1,1991:1-33.

[8] Ho D W S,Chirgwin G J.A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durable concre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1996,

10(5):375-379.

[9] Mather Bryant.Concrete durability[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04,26(1):3-4.

[10]邸小坛,周燕.混凝土碳化规律研究[R].北京:中国建

筑科学研究院,1995.

[11]韩继云,蔡鲁生.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实验研究

[R].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1991. [12]袁迎曙,贾福萍,蔡跃.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J].工业建筑,2000,30(1):43-46.

[13]惠云玲,林志伸.锈蚀钢筋性能试验研究分析[J].工业

建筑,1997,27(6):10-13.

[14]洪乃丰,栗书贤.钢筋锈蚀电化学综合评定法及钢筋锈

蚀评定仪[J].建筑技术,1995,22(10):614-616. [15]Adbullah A Almusallam.Effect of degree of corros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 g

Materials,2001,15(8):361-368.

[16]屈文俊,张誉,张伟平.混凝土胀裂时钢筋锈蚀量的确定

[J].工程力学(增刊),1997,(A02):12-16.

[17]Alonso C,Andrade C,Rodriguez J,Diez J M.Factors

controlling cracking of concrete affected by reinforcement

corrosion[J].M aterials and Structures,1998,31:435-441. [18]赵羽习,金伟良.混凝土构件锈蚀胀裂时刻钢筋锈蚀率

[J].水利学报,2004,(11):97-101.

[19]Lee Han-Seun g,Takafu mi Noguchi,Fu minori Tomosawa.

E valuation of the bond properties bet ween concrete and

reinforcement as a function of the degree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2,32(8): 1313-1318.

[20]Auyeun g YuBun,Balaguru P T,Chung Lan.Bond behavior of

corroded reinforcement bars[J].ACI Materials Journal,2000,

97(2):214-220.

[21]王林科,陶峰,王庆霖.锈后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的试验

研究[J].工业建筑,1996,26(4):14-16.

[22]赵羽习,金伟良.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的试验研

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23(1):32-37.

[23]袁迎曙,贾福萍,蔡跃.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性能退

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3):47-52.

[24]金伟良,赵羽习.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强度的试验研

究[J].工业建筑,2001,31(5):9-11.

[25]Ahn W,Reddy D V.Galvanostatic testing for the durabilit y of

marine concrete under fatigue loading[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1,31(3):343-349.

[26]Roberto Capozucca.Damage to reinforced concrete due to

reinforcement corrosion[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 g

Materials,1995,9(5):295-303.

[27]惠云玲,李荣,林志伸等.混凝土基本构件钢筋锈蚀前后

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7,27(6):14-18. [28]陶峰,王林科,王庆霖等.服役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

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1996,26(4):17-20.

[29]Li Chun Qing.Initation of chloride-induced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s-experimentation[J].

ACI Structural Journal,2001,98(4):502-510.

[30]Mu Ru,Miao Changwen,Luo Xin,Sun Wei.Interaction

between loading,freeze-thaw cycles,and chloride salt attack of

concrete with and without steel fiber reinforcement[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2,32(7):1061-1066.

[31]Roy S K,Poh K B,North wood D O.Durability of concrete———

Accelerated carbonation and weathering studies[J].Buildin g

12

and Environment,1999,34(5):597-606.

[32]金伟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发展趋

势[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十一·五”建筑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筑、环境与土

木工程II(土木工程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93-

232.

[33]邸小坛,周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J].建筑

科学,1997,(1):16-22.

[34]CEB.Durabl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guide[S].Thomas

Telford,Switzerland,1992.

[35]J SCE.Proposed recommendation on durability desig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Concrete Library of JSCE,1990.

[36]Sarja A,Vesikari E.Durability des 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R].RILEM Report14,London:E&FN Spon,1996. [37]Sarja A,Vesikari E.Probabilistic performance based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eneral guidelines for durability

design and redesign[R].Duracrete/Report No.BE95-1347/

R15,Denmark,2000.

[38]J TJ275—2000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S].

[39]CCE S01—200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S].

[40]李田,刘西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设计[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9.

[41]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2]王晓刚.一般大气条件下在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耐久

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

系,1995.

[43]卢木,王娴明.结构耐久性多层次综合评估[J].工业建

筑,1998,28(1):1-5.

[44]金伟良,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6(4):371-380. [45]ACI Committee364.Guide for revalu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prior to rehabilitation[J].ACI Materials Journal,1993,90

(5):479-498.

[46]Sabnis M,Sorokko R,Doshi K.A rating system for 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concrete buildings[J].Concrete International,

1990,12(12):63-65.

[47]王铁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状态及其扩展的分形几何解析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37(8):77-81.

[48]王媛俐.重点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49]张誉,李立树.旧房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建筑结

构学报,1997,18(5):12-21.

[50]季征宇,林少培.受损结构安全度模糊评估理论的建立

[J].建筑结构学报,1995,16(2):51-57.

[51]李清富,赵国藩.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预评估[J].混凝

土,1995,(1):54-56.

[52]刘志勇,孙伟.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碳化模型及寿命预

测[J].混凝土,2003,170(12):3-7.

[53]余红发,孙伟,鄢良慧等.混凝土使用预测寿命方法的研

究1———理论模型[J].硅酸盐学报,2002,30(6):686-

690.

[54]杨运泽,田俊峰.钢筋混凝土结构物使用耐久寿命预测

和耐久性设计[J].中国港湾建设,2002,12(6):1-6. [55]Basheer P A M,Chidiac S E,Long A E.Predictive models for

deterior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 g

Materials,1996,10(1):27-37.

[56]Ahmad Shamsad.Reinforcement corrosion in concrete structures,

its monitoring and service life prediction———A review[J].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03,25(4-5):459-471.

[57]Berke Neal S,Hicks Maria C.Predicting long-term durability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calcium nitrite corrosion inhibitor

[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04,26(3):191-

198.

[58]王娴明,赵宏延.一般大气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剩余寿命的预测[J].建筑结构学报,1996,17(3):58-62.

[59]惠云玲.混凝土结构钢筋锈蚀耐久性损伤评估及寿命预

测方法[J].工业建筑,1997,27(6):19-22.

[60]赵鹏飞.对预测混凝土结构剩余寿命的探讨[J].工业建

筑,1998,28(7):30-33.

[61]Monica Prezzi,Philippe Geyskens,Paulo J M Monterio.

Reliability approach to service life prediction of concrete exposed

to marine environments[J].ACI Materials Journal,1996,93

(6):544-552.

[62]卫军,陈月顺,赵宵龙,罗昕.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监测和

寿命评估———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分析研究系列之二[C]

∥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3]Raupach M.Determination of the time-to-corros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C]∥ICACS200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Xuzhou,China: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4.

1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 习题 3-1 某四层四跨现浇框架结构的第二层内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14×104 N ,楼层高H=5.4m ,计算长度l 0=1.25H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HRB400级钢筋。试求柱截面尺寸及纵筋面积。 3-2 由于建筑上使用要求,某现浇柱截面尺寸为250㎜×250㎜,柱高4.0m ,计算高度 l 0=0.7H=2.8m ,配筋为4Φ16(As ′=804㎜2 )。C3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承受轴向力设计值N=950KN 。试问柱截面是否安全? 3-3 已知一桥下螺旋箍筋柱,直径为d=500㎜,柱高5.0m ,计算高度l 0=0.7H=3.5m ,配HRB400 钢筋10Φ16(As ′=2010㎜2 ),C30混凝土,螺旋箍筋采用R235,直径为12㎜,螺距为s=50㎜。试确定此柱的承载力。 3-4 编写轴心受拉与轴心受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程序。 第四章 习题 4-1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b ×h=250㎜×500㎜,混凝土强度等级C25,HRB335钢筋,弯矩设计值M=125KN ·m 。试计算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并绘配筋图。 4-2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b ×h=200㎜×500㎜,弯矩设计值M=120 KN ·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下列三种情况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s :(1)当选用HPB235钢筋时;(2)改用HRB335钢筋时;(3)M=180KN ·m 时。最后,对三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解:①当HRB235钢筋按一排布置: h 0=h-35=500-35=465mm. 查表可知: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可得f c =11.9N/mm.f y =210N/mm. ξb =0.614, α1=1.0. 对于αs =20c M f bh 1α=6 2 1.01.0?10?11.9?200?465 =0.2332. ξ =1- 1-0.614.b <ξ= A s =c 0y f bh f 1αξ? =1.011.9 210 ??0.2695?200?465=1420.26mm 2. min A bh >ρ=0.2%?200?500=200mm 2 选用6Φ18(A s =1527mm 2)钢筋. ②当HRB335钢筋时, 选假定受力钢筋按一排布置 h 0=h-35=500-35=465mm. 查表可知:对于HRB335钢筋.f y =300N/mm 2. εb =0.550. α1=1.0. 对于 αs=20c M f bh 1α=6 2 1.01.0?10?11.9?200?465=0.233 2. ξ =1-b <ξ=0.550. A s =c 0y f bh f 1αε? =0.2695 1.011.9 300 ??200?465?=994.18mm 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绪论 0-1: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 答:其主要原因是:①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粘结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的基础。②钢筋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5C-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C-1,二者的数值相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而发生粘结破坏。 习题0-2: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实验方法、实验尺寸、混凝土抗压实验室,加载速度对立方体抗压强度也有影响。 第一章 1-1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有什么要求?各项要求指标能达到什么目的? 答:1强度高,强度系指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采用较高强度的钢筋可以节省钢筋,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塑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钢筋在断裂前有足够的的变形,能给人以破坏的预兆。因此,钢筋的塑性应保证钢筋的伸长率和冷弯性能合格。3可焊性好,在很多情况下,钢筋的接长和钢筋的钢筋之间的链接需通过焊接,因此,要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纹及过大的变形,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4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为了使钢筋的强度能够充分的被利用和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二者之间应有足够的粘结力。 1-2 钢筋冷拉和冷拔的抗压、抗拉强度都能提高吗?为什么? 答:冷拉能提高抗拉强度却不能提高抗压强度,冷拉是使热轧钢筋的冷拉应力值先超过屈服强度,然后卸载,在卸载的过程中钢筋产生残余变形,停留一段时间再进行张拉,屈服点会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抗拉强度,在冷拉过程中有塑性变化,所以不能提高抗压强度。冷拨可以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冷拨是将钢筋用强力拔过比其径小的硬质合金拔丝模,钢筋受到纵向拉力和横向压力作用,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截面变小,而长度增加,因此抗拉抗压增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含答案)详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1分×10=10分) 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尺寸是( B )。 A .150×150×150; B .150×150×300; C .200×200×400; D .150×150×400; 2.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限制最小截面尺寸的条件是用来防止( A )。 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弯曲破坏;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 A .C20; B .C30; C .C35; D .C40; 4.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C )。 A .21l l σσ+; B .321l l l σσσ++; C .4321l l l l σσσσ+++;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5.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为( C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6.c c c E εσ= ' 指的是混凝土的( B )。 A .弹性模量; B .割线模量; C .切线模量; D .原点切线模量; 7.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σ ( C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8.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室内正常环境属于环境类别的( A )。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 D .四类; 9.下列哪种荷载不属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的结构荷载的范围( B )。 A .永久荷载; B .温度荷载; C .可变荷载; D .偶然荷载;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调幅法设计连续板提出的基本原则中,要求相对受压区高度ξ应满足的条件。( B )。 A .0.1≤ξ≤0.25; B .0.1≤ξ≤0.35; C .0.1≤ξ≤0.45; D .0.1≤ξ≤0.55; 二.判断题(1分×10=10分) 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棱柱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F ) 2.荷载标准值是在结构设计使用期内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 T ) 3.材料强度的设计值等于材料强度的标准值乘以材料分项系数。( F ) 4.设计中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F ) 5.箍筋和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 T ) 6.con σ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是越大越好。( F ) 7.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随着受拉纵筋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T ) 8.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增加,截面延性系数增大。( F ) 9.大偏心受拉构件的判别标准条件是b ξξ<。( F ) 10.轴压比是影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 T ) 三.简答题(5分×8=40分) 1. 请简述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机理? 2.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那两类? 3. 如何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4. 请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5. 什么是结构构件截面延性?影响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 裂缝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不满足裂缝宽度限值,应如何处理? 7. 什么是结构可靠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非常好)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重点(总结很好) 第 1 章绪论 1.钢筋与混凝土为什么能共同工作: (1)钢筋与混凝土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1、混凝土的主要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 )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5)刚度大、阻尼大6)易于就地取材 2、混凝土的主要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 )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5 )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 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作用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小于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大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2章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加压到破坏,所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f cu,k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1.强度轴心抗压强度(f c):由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f ck=0.67 f cu,k) 轴心抗拉强度(f t):相当于f cu,k的1/8~1/17, f cu,k越大,这个比值越低。 复合应力下的强度:三向受压时,可以使轴心抗压强度与轴心受压变形能力都得到提高。 双向受力时,(双向受压:一向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双向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单向受拉的基本一样; 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降低) 受力变形:(弹性模量:通过曲线上的原点O引切线,此切线的斜率即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抵2.变形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体积变形(温度和干湿变化引起的):收缩和徐变等。 混凝土单轴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 1、美国E.Hognestad建议的模型 2、德国Rusch建议的模型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剪变模量 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切线模量 3、(1)徐变:混凝土的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混凝土产生徐变的原因: 1、填充在结晶体间尚未水化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性质 2、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在载荷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的结果 线性徐变:当应力较小时,徐变变形与应力成正比;非线性徐变:当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变形与应力不成正比,徐变比应力增长更快。影响因素:应力越大,徐变越大;初始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愈小,徐变愈大;混凝土组成成分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徐变大;骨料愈坚硬、弹性模量高,徐变小;温度愈高、湿度愈低,徐变愈大;尺寸大小,尺寸大的构件,徐变减小。养护和使用条件 对结构的影响:受弯构件的长期挠度为短期挠度的两倍或更多;长细比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侧向挠度增大,承载力下降;由于徐变产生预应力损失。(不利)截面应力重分布或结构内力重分布,使构件截面应力分布或结构内力分布趋于均匀。(有利) (2)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在水中体积膨胀。 影响因素:1、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则混凝土的收缩量越大; 2、水泥的用量:水泥越多,收缩越大;水灰比越大,收缩也越大; 3、骨料的性质:骨料的弹性模量大,则收缩小; 4、养护条件:在结硬过程中,周围的温、湿度越大,收缩越小; 5、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收缩越小; 6、使用环境: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时,收缩小; 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收缩小。 对结构的影响:会使构件产生表面的或内部的收缩裂缝,会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等。 措施:加强养护,减少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加强振捣等。 混凝土的疲劳是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的。(200万次及其以上) 二、钢筋 光圆钢筋:HPB235 表面形状 带肋钢筋:HRB335、HRB400、RRB400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破坏阶段),屈服强度力学性能是主要的强度指标。 (软钢)

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随堂练习2018秋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答案

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随堂练习 1.(单选题) 衡量钢筋塑性性能的指标有() A.冷拉、冷拔和冷弯 B.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C.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 D.伸长率和冷弯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屈服强度标准值取() A.比例极限 B.屈服下限 C.屈服上限 D.极限抗拉强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单选题) 对钢筋进行冷加工可以改变钢筋的性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冷拉可以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 B.冷拔可以提高钢筋的抗压强度 C.冷拔不可以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 D.冷拉和冷拔均会使钢筋的塑性降低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划分为C15~C80,其划分依据为()A.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B.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C.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D.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 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A.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6.(单选题) 混凝土双向受力时,何种情况下强度降低() A.两向受压 B.双向受拉 C.一拉一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单选题) 混凝土有收缩和膨胀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收缩 B.混凝土在水中结硬时,体积会膨胀 C.一般情况下,收缩较膨胀值大得多,所以要加强早期养护 D.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则收缩量越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8.(单选题) 下列哪种情况,混凝土的徐变越小() A.混凝土的龄期越长 B.水泥用量越多 C.水灰比越大 D.混凝土的应力越大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9.(单选题) 对于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何论述是正确的?() A.混凝土在不变应力作用下随时间的延续沿应力作用方向而增长的应变,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B.混凝土在不变应力作用下随时间的延续沿应力作用方向而减小的应变,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C.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由于蒸发而失去水分,其体积缩小,称为混凝土的徐变D.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只产生不利影响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单选题) 混凝土徐变及其持续应力大小的关系是() A.当应力较大时,应力与徐变成线性关系,为非线性徐变 B.当应力较大时,应力与徐变不成正比,为非线性徐变 C.不论应力值多大,徐变均与应力成线性关系,且徐变收敛 D.当应力较大时,应力与徐变不成正比,为线性徐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11.(单选题) 混凝土的收缩一般多久后趋于稳定() A.一年 B.半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结构的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 剪跨比 m :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 0Vh M m = 来表示,此处M 和V 分别为剪压 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 0为截面有效高度。 6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7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 9预应力度 λ: 《公路桥规》将预应力度 定义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0M 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s M 的比值。 10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零时的弯矩。 11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12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13纵向弯曲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称为纵向弯曲系数。 14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15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17换算截面:是指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明显不同的钢筋按力学等效的原则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将钢筋换算为同一混凝土材料而得到的截面。 18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1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 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 c f 表示。 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 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u f 表示。 21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 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 裂抗拉强度ts f 按下式计算:20.637 ts F F f A ==πA 23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Np,con 除以预应力筋面积Ap 得到的钢筋应力值。 2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结后通过建立预加应力的构件。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预应力筋回缩量与初始预应力的函数。 25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26斜拉破坏: m >3 时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发展到梁顶,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27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8斜压破坏: m <1时发生。在集中荷载与支座之间的梁腹混凝土犹如一斜向的受压短柱,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9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30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1束界:按照最小外荷载和最不利荷载绘制的两条ep 的限值线E1和E2即为预应力筋的束界。 32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 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34控制截面:在等截面构件中是指计算弯矩(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在变截面构件中则是指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而计算弯矩相对较大的截面。 35最大配筋率 m ax ρ: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筋 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 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36最小配筋率 min ρ:当配筋率减少,混凝 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37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应力值下,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反应钢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具有随时间增长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38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3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40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4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42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42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 与 短边1l 的比值2/12 ≤l l 时,称双向 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43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44抗弯效率指标: u b K K h ρ+= , u K 为上核心距,b K 为下核心距, h 为梁得全截面高度。 45第一类T 型截面:受压高度在翼缘板厚度内,x < /f h 的T 型截面。 46持久状况:桥涵建成以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47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 0=h -a s 。h 为截面的高度,a s 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48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强度值,即取值原则是在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实测值的总体中,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9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50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 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51预拱度:钢筋混凝土产生受弯构件考虑消除结构自重引起的变形,预先设置的反拱。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C )。 A.相同B、有所降低 C.提高很多 D.提高很少 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C)。 A.相同 B.有所降低 C.提高不多 D.提高很多 3.就混凝土的徐变而言,下列几种叙述中( D )不正确。 A.徐变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现象。 B.持续应力的大小对徐变有重要影响。 C.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不利的。 D.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越大,徐变越小。 4.线性徐变是指(C )。 A.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为线性关系 B.徐变系数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C.徐变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D.瞬时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5.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取值的依据是( D )。 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 B.极限抗拉强度 C.0.9极限强度 D.条件屈服强度 6.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 A.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纵向受力钢筋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7.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A)。 A.混凝土强度有关 B.配筋强度f y A s有关 C.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8.受弯构件正截面弯曲破坏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荷载大小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计算受压区高度 D.箍筋用量 9.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若截面尺寸给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给定,则配筋率ρ越大(A )。 A.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越大 B.破坏时的变形越大 C.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越大 D.破坏时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 10.提高梁的配箍率可以(D )。 A.显著提高斜裂缝开裂荷载 B.防止斜压破坏的出现 C.使斜压破坏转化为剪压破坏 D.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抗剪承载力 11.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时,当受压区x<2a s’时,表明(B )。 A.受拉钢筋不屈服 B.受压钢筋不屈服 C.受拉、受压钢筋均不屈服 D.应加大截面尺寸 12.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D)。 A.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 B.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 C.随钢筋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D.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13.限制箍筋最大间距的目的主要是(B )。 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 B.保证箍筋和斜裂缝相交 C.防止出现斜压破坏 D.保证箍筋的直径不致太大 14.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C )。 A.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B.采用高强钢筋 C.增大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D.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 2.以简支梁为例,说明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差异。 3.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4.混凝土结构有什么优缺点? 5.房屋混凝土结构中各个构件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6.简述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主要阶段。 7.简述性能设计的主要步骤。 8.简述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混凝土结构? 答: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并根据需要配置和添加钢筋、钢骨、钢管、预应力钢筋和各种纤维,形成的结构,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纤维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筋抗拉强度高的优点。 2.以简支梁为例,说明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差异。 答:素混凝土简支梁,跨中有集中荷载作用。梁跨中截面受拉,拉应力在荷载较小的情况下就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梁被拉断而破坏,是无明显预兆的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配置受拉钢筋梁的受拉区还会开裂,但开裂后,出现裂缝,拉力由钢筋承担,直至钢筋屈服以后,受压区混凝土受压破坏而达到极限荷载,构件破坏。 素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力特点是承受荷载较小,并且是脆性破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极限荷载明显提高,变形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是延性破坏。 3.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答:混凝土和钢筋协同工作的条件是: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 (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膨胀系数几乎相同,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3)设置一定厚度混凝土保护层; (4)钢筋在混凝土中有可靠的锚固。

第四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第四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陈述的各题干后的括号内打“√”,否则打“×”。每小题1分。)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 )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 6.C20表示f cu =20N/mm 。( )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 )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判断题答案 1. 错;对;对;错;对; 2. 错;对;对;错;对;对;对;对; 第3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 2.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 3.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 4.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 5.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取为2/400mm N 。( ) 6.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 ) 第3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判断题答案 1. 错;对;对;错;错;错;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2.对于' 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 f b 的

混凝土结构原理知识点

1,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材料为主要承重骨架的土木工程构筑物。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其他形式的加劲混凝土结构。 2/混凝土和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是:(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线胀系数几乎相同, 3、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主要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耐久性好(3)耐火性好(4)可模性好(5)整体性好(6)易于就地取材 4..混凝土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5 按生产工艺和性能不同分为:热轧钢筋,中强度预应力钢筋,消除应力钢筋,钢绞线,和预应力螺纹钢筋。 6冷加工钢筋是将某些热轧光面钢筋经冷却冷拔或冷轧冷扭进行再加工而形成的直径较细的光面或变形钢筋。有冷拉钢筋,冷拔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热轧钢筋分为热轧光面钢筋HPB300、热轧带肋钢筋HRB335、HRB400、余热处理钢筋RRB400 9.钢筋的冷弯性能:检验钢筋韧性,内部质量和加工可适性的有效方法,是将直径d的钢筋绕直径为D的弯芯进行弯折,在到达冷弯角度时,钢筋不发生裂纹,断裂、起层现象。 10.钢筋的疲劳是指钢筋在承受重复周期性的动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从塑性破坏变成脆性破坏的现象。 钢筋的疲劳强度是在某一规定的应力幅内,经受一定次数循环荷载后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值。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钢筋的强度(2)钢筋的塑性(3)钢筋的可焊性(4)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混凝土是用水泥,水,砂,石料以及外加剂等原材料经搅拌后入模浇筑,经养护硬化形成的人工石材。 水泥凝胶体是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的根源,并起着调节和扩散混凝土应力的作用。 11.a.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简称立方体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指标,用Fcu表示。我国规范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规定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 d或规定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N/mm2计) 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400MP不小于C25,承受重复荷载的不应低于C30,预应力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不仅与养护是的温度湿度和龄期有关,还与立方体试件的尺寸和试验方法密切相关。 混凝土的变形分两类: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包括一次短期间加荷的变形,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多次重复荷载下的变形。2是混凝土由于收缩或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混凝土强度越高延性越低。 螺旋筋能很好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密排箍筋能较好地提高混凝土延性,但提高强度不明显。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横向变形系数Vc 可取0.2 混凝土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Ec ,切线模量Ec〞;割线模量Ecˊ 总变形ε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V是混凝土受压时的弹性系数,为混凝土弹性变形与总应变的比值。 16.疲劳破坏: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疲劳强度FcF是混凝土能承受多次重复作用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限值。17.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现象。 徐变值与应力的大小成正比,称为线性徐变。临界是0.5;0.5到0.8,徐变的增长比应力快,称为非线性徐变。 混凝土的收缩水一种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变形。 18.徐变有利影响:有利于结构或构件的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及减少温度应力等;在某种情况下,徐变有利于防止结构物裂缝形成。20.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类: (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混凝土的组成与配合比。水泥用量大,水泥胶体多,水胶比越高,徐变越大。要减小徐就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胶比,增加骨料所占体积及刚度。 (2)环境影响环境影响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养护条件以及使用条件温度和湿度影响。养护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 就越小,采用蒸汽养护可使徐变减少20%--35%;试件受荷后,环境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以及体表比(构件体积与表面积的比 值)越大,徐变就越小。 (3)应力条件应力条件的影响包括加荷时施加的初应力水平和混凝土的龄期两个方面。在同样的应力水平下,加荷龄期越早,混凝土硬化越不 充分,徐变就越大;在同样的加荷龄期条件下,施加的初应力水平越大徐变越大。 21.徐变值与应力的大小成正比,这种徐变称为线性徐变。徐变的增长较应力增长快,这种徐变称为非线性徐变; 23.混凝土的收缩是一种随时间增长而增长的变形。 24.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三部分组成:(1)化学胶结力(2)摩阻力(3)机械咬合力 25.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钢筋表面形状试验表明,变形钢筋的粘结力比光面钢筋高出2~3倍,因此变形钢筋所需的锚固长度比光面钢筋要短,而光面钢筋的锚固端头则需要作弯钩以提高粘结强度。 (2)混凝土强度变形钢筋和光面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但不与立方体抗压强度fcu成正比。粘结强度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大致成正比例关系。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模拟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 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C ) A.整体墙 B. 小开口剪力墙 C. 联肢墙 D. 壁式框架 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B. 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C. 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D. 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 3.有4 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mA =120t,K A =6 ×103 kN/m; mB =180t, KB =9 ×103kN/m. mC =240t, KC=12 ×103 kN/m;mD =300t, K D =15×103 kN/m 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TA 、TB 、TC 、TD ,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D ) A. TA>TB>TC>TD B. TA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docx

一、概念选择题(均为单选题,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总共40 分) 1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抗压强度设计值 f c=50MPa;B.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50MPa; C.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k=50MPa;D.抗拉强度标准值 f tk =50MPa。 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150 mm× 150 mm× 150 mm 的立方体抗压试验,按:( B ) A.平均值μf cu确定;B.μf cu-1.645σ 确定;C.μf cu - 2σ确定; D .μf cu-σ确定。 3.减少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有:(B) A.增加水泥用量; B 蒸汽养护混凝土; C 提早混凝土的加荷龄期; D 增加水用量。 4 .以下关于混凝土收缩,正确的说法是:(A) (1)收缩随时间而增长(2)水泥用量愈小,水灰比愈大,收缩愈大 (3)骨料弹性模量大级配好,收缩愈小(4)环境湿度愈小,收缩也愈小 (5)混凝土收缩会导致应力重分布

A.( 1)、(3)、( 5);B .(1)、( 4);C.(1)~( 5); D .( 1)、 ( 5)。 5.高碳钢筋采用条件屈服强度,以σ 0.2表示,即:( D) A.取极限强度的20 %; B .取应变为 0.002时的应力; C.取应变为0.2时的应力;D.取残余应变为 0.002时的应力。 6.检验软钢性能的指标有:( A) (1)屈服强度(2)抗拉强度(3)伸长率(4)冷弯性能 A.(1)~( 4);B.(1)~(3);C.(2)~(3);D.( 2)~( 4)。 7.对于热轧钢筋( 如HRB335),其强度标准值取值的依据是: ( B ) A.弹性极限强度;B.屈服极限强度;C.极限抗拉 强度;D.断裂强度。 8.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共同工作的主要原 因是:( D) A.混凝土能够承受压力,钢筋能够承受拉力; B.两者温度线膨系数接近;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答案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题库 选择题: 1、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压应力作用下,当(B) A.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B.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C.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供抗压强度 D.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供抗压强度 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A) A.原点弹性模量 B.变形模量 C.割线模量 D.切线模量 3、混凝土强度等级由150mm立方体抗压试验,按测定值的(B)确定 A.平均值 B.平均值减去2倍标准差 C.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 D.平均值减去一倍标准差 4、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 a(C)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降低,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5、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是(A) A. 冷拉钢筋 B. 钢丝 C. 热处理钢筋 D. 钢绞线 6、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D) A.屈服上限 B.弹性极限 C.比例极限 D.屈服下限 7、规范确定f cu,k所用试块的边长是(A) A. 150mm B. 200mm C. 100mm D. 250mm 8、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A)确定的 A.f cu,k B. f ck C. f cu D.f tk 9、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C) A. 1.05 B. 1.0 C. 0.95 D. 0.90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C25表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25N/mm2 B.C25表示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25N/mm2 C.C25表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是25N/mm2 D.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比立方体抗压强度高 11、混凝土的侧向约束压应力提高了混凝土的(D) A.抗压强度 B.延性 C.抗拉强度 D.抗压强度和延性 12、减小混凝土徐变的措施是(D) A.加大骨料用量,提高养护时的温度,降低养护时的湿度 B.加大水泥用量,提高养护时的温度和湿度 C.延迟加载龄期,降低养护时的温度和湿度 D.减小水泥用量,提高养护时的温度和湿度 13、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剪应力时() A.剪应力降低了混凝土抗拉强度,但提高了抗压强度 B.不太高的压应力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C.剪应力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D.不太高的拉应力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14、下面有关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试件截面尺寸越小,测得的数值越小 B. 加荷速度越快,测得的数值越小 C. 加荷表面涂润滑剂时,测得的数值小 D. 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试件截面尺寸无关 15、减小混凝土徐变,可采用的措施是(A) A.蒸汽养护混凝土 B.增加水用量 C.提早混凝土的加载龄期 D.增加水泥用量 16、地面上放置的一块钢筋混凝土板,养护过程中发现其表面出现细微裂缝,原因是(B) A. 混凝土徐变变形的结果 B. 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结果 C.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变形的共同作用结果 D.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由于热胀冷缩差异变形的结果 17、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C) A. 强度 B. 塑性 C.冲击韧性 D.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 第3次 )

第3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我国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室内一般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为:()。 A. 0.1mm B. 0.2mm C. 0.3mm D. 0.5mm 2. 下列哪种荷载不属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的结构荷载的范围()。 A. 永久荷载; B. 温度荷载; C. 可变荷载; D. 偶然荷载; 3. 《规范》规定验算的受弯构件裂缝宽度是指()。 A. 纵筋表面的裂缝宽度 B. 纵筋水平处构件侧表面的裂缝宽度 C. 构件底面的裂缝宽度 D. 钢筋合力作用点的裂缝宽度 4. 以下从N-M承载力试验相关曲线得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偏心受压破坏时,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随构件作用压力的提高而降低。 B. 小偏心受压破坏时,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随构件作用压力的提高而提高。 C. 大偏心受压破坏时,构件的受弯承载力随构件作用压力的提高而提高。 D. 小偏心受压破坏时,构件的受压承载力随构件作用弯矩的提高而提高。 5.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 A. 等于按弹性材料计算的开裂扭矩 B. 等于按理想塑性材料计算的开裂扭矩 C. 介于之间 D. 低于 6. 对无腹筋梁的三种破坏形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斜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B. 只有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C. 只有剪压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D. 三种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 7. 钢材抗拉设计强度的取值依据对有明显流幅和没有明显流幅的钢材分别为:()。 A. 前者为屈服应力,后者为条件屈服点对应的应力 B. 均为条件屈服点对应的应力 C. 前者为条件屈服点对应的应力,后者为屈服应力 D. 均为屈服应力 8.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钢筋与混凝土表面的化学吸附作用对其粘结强度影响不大 B. 光面钢筋主要靠摩擦作用提供粘结强度 C. 变形钢筋主要靠机械咬合作用提供粘结强度 D. 箍筋对粘结作用的影响主要是提高钢筋与混凝土表面的抗剪切滑移能力 9. 一般来讲,提高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