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联系方式:tongyqnb@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977152.html,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马艳春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名马艳春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2.1 专业职称副研究院 最后学历/ 学位研究生/博士 招收学生 层次 硕士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办公电话82195301 从事专业方剂学电子邮箱yanchunma@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977152.html, 主要研究 方向 方剂学文献研究 主要社会 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研究分会常务委员 目前主持科研课题1.国际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公派专项出国留学项目地方合作项目 留金法[2010]5012 2.教育部立项资助“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地龙成分EFE通过介导 TNF-a/Smad7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地龙有效成分对慢性点燃大鼠海马区神经 递质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主要论著1.家庭常见病简易中医疗法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2.糖尿病中医治疗经验集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主要科研成果1.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人 2012 2. 地龙成分EFE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应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持人 2011 3. 地龙成分EFE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GMC、TGF-β的影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人 2011 4. 地龙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病作用机理研究黑龙江医药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2010 主要发表学术论文1. 地龙成分对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2011,33(3):410-414 中成药 2.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发展特点探讨 2011,26(3):437-441中华中医药杂志 3.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及展望2010,13 (6): 658-659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4. 地龙成分及含药血清对人正常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2010,13(5):493-495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 中药干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机制2010,13(4):446-448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6.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及分脏分法辨治探述2010,27(3):127-130中医药信息 7.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理论探讨2010,38(2):86-88中医药学报 8. 左归丸实验研究概况2010,32(3):477-480中成药 9. 左归丸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ATP酶及Bcl-2 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2010,28(1):205-207中华中医药学刊 10. MTT法检测地龙有效成分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2010,27(1):34-36中医药信息

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

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 宁大政〔2008〕33号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社科〔2006〕5号),加大投入,积极引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注重质量,提升水平,繁荣和发展我校人文社会科学。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繁荣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实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高级别奖励的突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立项目突破二位数;拥有若干部具有学术传承和价值的、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取得部省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新业绩;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著名学者;创建一个名家学术讲座品牌;呈现一派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繁荣新气象。 三、主要措施 学校进一步加大总体科研投入,实施“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计划”、“人文科学研究后期资助计划”、“精品著作出版资助计划”、“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支持计划”以及完善学校科研管理相关政策,建立和健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各学院和学科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共同推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繁荣。 1.设立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计划

本计划目的是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项目的前期培育,集聚学术团队,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竞争力。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必须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即通过2年的培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重点资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项目的前期研究;重点资助体现地域优势和学校学科特色优势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项目的前期研究。 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须以项目组方式申报,项目组成员中校内研究人员一般不少于5人,且项目组成员中至少有1名38周岁及以下的本校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共同参与。预研究项目每年评审一次,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择优资助。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为3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每年立项10项左右。该项目必须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部省级重大项目等高水平项目,并取得以下之一成绩的准予结题:①获得高级别项目立项。②在CSSCI源刊上发表3篇以上(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或以外文发表且纳入SSCI、A&HCI检索的1篇以上)与研究项目相关、且能反映项目组全体成员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③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以发文等形式采纳。 2.设立宁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后期资助计划 本计划目的是加强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注重知识传承、资料积累与考证,鼓励具有原创能力的教师持之以恒、潜心开展需要长期积累的个性化研究,培育具有较强的学术含量和现实借鉴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后期资助计划主要资助具有学术积累、长期探索,已完成70%书稿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类精品力作。后期资助计划每年评审一次,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择优资助。每个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为3万元,每年资助原则上不超过5项。该项目必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 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 2、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 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 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五年 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 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医学学士。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思政与通识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课程33学分、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137学分。其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形态学类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等 机能类学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科学实验、临床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类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类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 人体基因学等 公共卫生学类课程: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等 临床基础类课: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 临床专业类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实践教学环节:见八。 其他12学分。

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表

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所在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处制表 二〇年月日 填表说明 1、申请人请用计算机逐项认真如实填写。 2、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填入框内。 3、除封面日期外所填涉及时间的项目请用数字代表。如:“2010年3月”填为“201003”。 4、通讯地址——请详细填写,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5、职称名称须与职称证一致,后附职称证复印件。 6、纵向课题——须在课题名称后括号内注明课题批号;课题主持人可填写近四年立项或结项课题,后附课题立项书或结项书复印件;课题参与人只填写近四年结项课题,后附课题结项书复印件;课题主持人排名为1。 7、横向课题——包含校级课题。课题主持人只填写近四年结项课题,后附课题结项书复印件。 8、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纵向课题经费以项目来源方资助金额为准;横向课题经费以实际到账金额为准。 9、学术论文——请在刊物名称后括号内注明刊物级别,刊物级别以科研处制订的“新疆财经大学国内核心期刊目录”为准,后附当期刊物封面、版权页、目录、

学术论文正文中含有作者姓名及单位页,核心刊物须科研处在刊物封面盖章有效。 10、专著——必须在出版社后括号内注明书号(ISSN),后附专著封面、版权页复印件。 11、科研获奖——请在获奖成果名称后括号内注明成果类型,如:课题、论文等,后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2、本人签名——必须本人用黑色碳素笔或钢笔手写。 13、学院(部)、研究生处、校学术委员会负责人签章需加盖单位公章。 14、申请表报送一式2份,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材料复印件报送1份,用A4纸印制,按填表顺序装订成册。

彭芸花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彭芸花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1.导师的个人简介 彭芸花,女,博士,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海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硕士生导师,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199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硕士学位;2011年获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博士学位。2012 年被聘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2013年被聘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教授;2015年11 月担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教务处处长,全面负责本科生教育;2016 年被聘为兰州大学妇产科学硕士生导师;2017年年底调至海南医学院;2018 年被聘为海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妇产科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腹腔镜手术及产前诊断、高危妊娠及危重症病人的诊治。在科研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科研能力,主攻妇科肿瘤的靶向研究及产科高危妊娠的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在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其中 3 篇载SCI源刊物上;主编或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3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项目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6名;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名)。

2.研究方向 1.妇科肿瘤的靶向研究; 2. 高危妊娠 3.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学术论文(注:右上角标“ * ”的为通讯作者) 2017年 [1]Yunhua Peng, Xingxiu Wang, Huiqin Feng et al.2017.Is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ervical cancer?An evidence-based metaanalysis.J.Obstet.Gynaecol.Res43(5):913-922 (SCI, IF=1.091). 2016年 [2]Yunhua Peng, Xingxiu Wang, Jingsun Zhu. 2016.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lus surger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cervical cancer: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 42(2):128-135 (SCI, IF=1.091) 2015年 [3]Yunhua Peng, Zhiyi Wang, Weisheng Liu, et al. 2015. Size- and shape-dependent peroxidase-lik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nFe 2O4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ighly efficient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target cancer cells.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44(28): 12871-1287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满玉晶

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名满玉晶性别女出生年月1962.04 专业职称主任医师 最后学历/ 学位硕士 招收学生 层次 硕士 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办公电话82111401-8705 从事专业中医妇科学电子邮箱manyujinghlj@https://www.360docs.net/doc/de17977152.html, 主要研究 方向 不孕症、功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盆腔炎性疾病、围绝经期综合征 主要社会兼职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际妇产科联盟会员 目前主持科研课题国坤宁安对围绝经期大舒鼠模型卵巢内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省自然基金2009.7 王秀霞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经验总结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0.8 主要论著中西医结合职业医师应试指南及习题集(第十篇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副主编 中国古籍出版社 2004.6 现代妇产科临床诊疗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4.9 中医妇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复习及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导丛书) 编委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 今日中医妇科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 编委 主要科研成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胰岛素抵抗及其中西医干预的系列研究黑龙江省中局科学进步二等奖第六名 2006. 妍婷灌肠液治疗盆腔炎性不孕的研究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五名 2007. PBL与EBM教学法相结合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第一名 2008.11 妍婷灌肠液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五名 2009.8 主要发表学术论文1、自拟养血通络汤治疗产后身痛15例中医药信息 2003.5 2、恶性淋巴瘤累及卵巢破裂1例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4 3、巨大子宫肌瘤剜除术及子宫修补术1例医学研究杂志 2006.6 4、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筛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6.7 5、妍婷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家兔Th1/Th2的调节作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11 6、通乳汤治疗产后缺乳6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11 7、朱丹溪从痰论治月经病之探析时针国医国药 2007.12 8、中药辅助治疗重度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中国医药导报 2008.5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第五轮岗位设置及聘任实施细则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第五轮岗位设置及聘任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于2013年4月17日经学院首届六次教代会通过实施) 为做好学校第五轮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完善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职工发展,促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实现“学科进位”与“专业进位”,为学院的整体发展和博士学位点的申报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在总结前四轮岗位聘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任务导向、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学校及学院重点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导向,科学设置岗位,并严格考核。通过院系所两级岗位设置与聘任,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适应的岗位设置与聘任体系。 2、坚持团队聘任、分类管理的原则。以本轮岗位设置与聘任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院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切实发挥学院在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基层学术组织自身发展能力。在教师岗位聘任中,继续推进和完善团队聘任,并坚持分类聘任和考核。 3、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的原则。将学校发展重点目标任务与岗位设置结合起来,以继续深化和完善绩效工资改革为目标,树立岗位责任意识,体现岗位与责任、任务、待遇相一致的薪酬分配原则。 二、岗位设置 1、第五轮岗位由事业单位岗和校设重点岗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基础岗,后者为增设岗,由学校核定,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设置并聘任。各类岗位数情况如下:

校增设重点岗以基层学术组织为团队向学校申请设置,聘任条件参见学校文件《校设重点岗聘任条件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专技岗聘任条件参见《宁波大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申报条件》。新增设的终生教授岗和资深教授岗由学校统一设置和聘任,个人直接向学校申请。 2、基层学术组织设置 学校第五轮聘任是通过团队聘岗形式来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学院下的一级管理组织,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与岗位聘任条件详见学校文件《宁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与岗位聘任的指导意见》。 为了尽可能维持学院稳定,学院经充分研究决定设置9个基层学术组织: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数字媒体系/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系、英语教育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研究所。其中心理学系所下设1个教研室。每个基层学术组织设置主任(所长)岗位1个,副主任(副所长)岗位1-2个。根据学校文件精神,正职岗位可设置为校设重点岗位,副职岗位根据学院文件聘任。 注:副职+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副主任。 3、专业技术岗位聘任 3.1本次岗位聘任关于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原则上保持首次聘任时的结果; 3.2如果同职称当中,学院高级别岗位数不足学校核定数,则从符合年限

最新硕士生导师申请表

贵州大学 硕士生导师申请表申请硕士点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填写

填表说明 一、本申请表由申请人本人认真填写,不得代填,并对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二、本申请表电子表格由校研究生院统一制订,不得随意改变格式,如有须说明的情况,可作为专题材料附于表后; 三、封面“硕士点”系指本次申报导师资格的硕士点,请严格按二级学科的名称填写; 四、申请表中“近五年”指申请当年往前推算五年时间(含当年在内),超出此期限的工作业绩不得填入; 五、申请表中“发表论文”栏,“期刊级别”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最新版为准)、SCI、SSCI、EI、ISTP收录期刊等。发表论文必须为第一作者。 六、发表论文如超过10篇,则限填10篇;出版专著、获奖成果、获批专利、承担项目如分别超过5项,则各限填5项。请附上述所填写论文及专著原件(或有封面和目录的复印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以及获奖成果等科研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或复印件各1份,并经学校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审核。 七、本申请表一式二份(附软盘),于规定时间交各学院,由学院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公示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核准备案。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注:“学习、工作简历”限本页填写,不得另加页。 二、科研情况 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共篇; 出版专著共部;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国家级项,部(省)级项;专利项。 主持参加科研项目:1、纵向项,其中国家级项,部级项、省级项厅级项,市级项、其它项目项。 2、横向项 近五年本人支配科研经费共万元,纵向-万元、横向--万元 年均万元。

牛莉娜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牛莉娜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一、导师的个人简介 牛莉娜,女,博士,副教授,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2006年获山西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15-2017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新病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7年获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新发/突发传染病未知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和临床常见病原体快速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工作;发现命名并正式发表链球菌属新种4个,建立了5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在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Int J Mol Sci、FEMS Microbiol Lett及Plos One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2篇;授权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海南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指导海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主编或副主编教材6部;荣获第三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第五届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 二、研究方向 新发/突发传染病未知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学研究、临床常见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学研究。

三、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学术论文(注:右上角标“*”的为共同第一作者) 1.Niu L, Chen J, Zhao F, Wang C, Wang J, Liu Y, Gao N, Zhu X, Wu L, Hu S.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nd rapid detectio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sed on the multiple cross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CDA) and gold nanoparticle lateral flow biosensor (LFB).Plos One, 2018,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433 2. G, Xu J.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respir acul i sp. nov.from Marmota himalayana(Himalayan marmot ) respiratory tract.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8, 68: 2082~2087. 3.Niu L, Lu S, Lai XH, Hu S, Chen C, Zhang G, Yang J, Jin D, Wang Y, Lan R, Lu G, Xie Y, Ye C, Xu J. Streptococcus himalayensis sp. nov., a new streptococc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the respiratory tract of Marmota himalayan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17, 67: 256~261. 4.Niu L, Lu S, Hu S, Jin D, Lai X, Yang J, Chen C, Wang Y, Bai X, Lan R, Lv G, Xie Y, Ye C, Xu J. Streptococcus halotolerans

宁波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吉师大校发字…2007?101号签发人:张伯军吉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职责,促进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教师任课资格 第一节教师资格 第一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岗前培训,通过规定课程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或符合教师任职资格者,方可承担教学工作。来校兼课的外聘教师须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校教师或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节新开课教师 第二条新开课教师是指首次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在正式任课前须经过至少2课时的试讲,并经同行专家评议获得通过。 第三条新开课教师必须熟悉拟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所开课程的内容,对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方法清楚明确,对课程的各教学环节比较熟悉,除教材外还需了解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和其他教

学参考资料,已写出较完整的教案。 第四条具备上述条件的教师,应填写任课资格审批表,经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对其授课资格审查认可后报教务处备案,方可允许开课。 第三节开新课教师 第五条新课是指学院首次开设的课程。开新课教师对该新课领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积累有相当数量的资料,提出了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选定或编写了有一定质量的教材或讲义。经考核,对已开课程讲授效果差、质量无保证、又无切实改进的教师不能担任新课讲授任务。 第二章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第六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七条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本学科前沿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第八条认真学习、钻研高等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学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既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又要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和严格管理。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和培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发展及特色、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 1. 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的师资结构较为合理,在大学英语的60人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占1.67%,副教授12人,占20%,讲师40人,占66.67%,助教7人,占11.67%。其中博士在读2人,占3.33%,硕士及硕士在读50人,占83.33%。近几年已先后有14位教师到国外接受短期和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培训,并已全部回国任教。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学院的目标是从2004年开始,每年至少送3-5名教师出国培训,最后让每个老师都有出国进修的经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课程发展和课程特色: 该课程是在原杭州电子工学院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弱小到上规模的发展过程。本课程早在2003年已成功申请了校级精品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该课程的师资从03年的21人发展到现在的56人,学生人数从当初的年级66个班级达到现在每个年级近90个班级、两个年级近8000人的规模。教材从单纯使用上外版的《大学英语》发展到使用《全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多种教材。目前为配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部统一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浙大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配网络版)教材。我们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下面几个课程特色: 1.“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采用PPT、经典影视和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开放、有效;小班详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学生的主体活动中,由传统的“教”转为“导”、由“学”转为“用”,使学生的从原来的学习英语转化为在运用中习得语言能力。 3.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 外国影视文化欣赏”、“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 校园英语广播”、“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长期有序开展,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实践和方法: 该课程由精读和视听说两个子课程组成,分四个等级,四个学期完成,共264个学时,学生在第三个学期可以过四级。与该课程相配套的是“口语角”、“英语戏剧比赛”、“大学英语课外读书活动”、“大学英语晨读活动”、“听力调频“和“自主学习”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组有专门老师负责使该项活动,使该项活动长期有序开展,目的在于实现课堂内外教学互补,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学期结束后,该课程老师为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影视等相关的应用英语公共选修课程,重点在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大班讲授+小班辅导”的教学方式。大班由两个自然班级组成,老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小班由一个自然班组成,在普通小教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 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指导研究生30 余名。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 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 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黄士涛,教授,男,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1年获清 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1986年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进修学习。本人长期研究非线性振动、机械故障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机械故障分析,就是在机械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正在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在机械故障分析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马胜钢,教授,男,1954年生,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 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加工自动化。国内首创产品“CNC通用感应淬火机床”、“高精粒度检验筛”、“散粮车自卸平台”分别在洛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和国内近百家大型粮库获得应用,“液控振动筛”、“磨粉机”等项目即将全面推广应用。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奖4项。 张明成,教授,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已完成 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有:活塞椭圆车床的研究、设计与制造;活塞群部等截面及变截面成型机构的研究;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设计;滚动轴承球推式行星减速器的研究与制造;磁驱动旋涡泵的研究、设计;W调速离合器的研究等专利2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厅局级、省级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获厅局级科研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星火三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目前主持在研省级攻关项目2项。 华绍杰,教授,男,1944年生,196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研究方向为润滑理

(完整版)研究生复试导师邮件模板

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 我是***,女,现是**大学(211工程)大四的学生,今年报考的是贵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为政治56,英语51,数学118,物理化学123,总分348。本科期间通过了英语六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 北化的**是个大组,而且实力顶尖,在本科期间写关于催化剂之类的论文就曾搜到过李老师您的一些文章,对老师在催化剂的表征、合成方面的研究很感兴趣,所以今年报考了北化,想做您的研究生,我是在考研网上找到的您的邮箱,冒昧的给您发了邮件,我希望可以师从李老师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可以有所成绩。 本科期间我一直刻苦学习,一直坚信“天道酬勤”,相信自己踏实、勤奋地学习,必定会有收获。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以及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我在基础实验,操作实验,实验技能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业知识考试中的成绩是良好以上,为读研打下了基础。如果有幸能得到李老师的青睐,能加入您的研究组,我一定会专心科研,用心地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 最后祝李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感谢李老师百忙之中看这封邮件,谢谢您。 此致 敬礼! 老师你好, 我叫大学的本科专业是,想调剂到贵校。我的第一志愿 是大学,很遗憾未能通过大学的复试分数线。经同学推荐了解到大学学术氛围浓厚,师资条件也不错,想调剂到贵校。从网上得知老师您有过很好地学术经历,也获得过很多嘉奖,承担过一些重要项目,想调剂您的研究生。以下是我的基本情况: 今年的初试总分为,单科分别为:政治英语数学一专业课。本人从小就对方面十分热爱但由于没有机会,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挥这方面的热情。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认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道,由于学校的软硬件都不是很好,所以一直想通过考研这条道,对专业进行深度的学

宁波大学2018年教师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复试考试大纲_宁波大学考研论坛

宁波大学2018年教师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复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论述题(100分),六选五作答,每题2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高等教育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高等教育理论分析高等教育实践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般概念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2.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3、高等学校主要社会职能 第三章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高校学校培养目标 1.高等教育学校培养目标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第五章高等教育结构 1.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及改革趋势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学生与教师 1.大学生 2.大学教师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德育 1.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

2.高等学校德育的方法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十二章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 1.学分制与学年制 2.高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十四章高校学业成绩评定 1.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方法 2.学业成绩评定 3.成绩检查与评定后的质量分析与处理 第十五章研究生教育 1.研究生教育制度与机构 2.学位制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新编高等教育学》,潘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良好潜质。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教学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具备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科研及管理的能力。 4.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受到系统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6.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 2.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1)通识教育类(42学分): 政治思想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学科平台类(30学分):学科导论、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3)专业平台类(40学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师语言艺术、教师书写技能、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4)生物科学教育模块类(40学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和学校问题研讨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5)任意选修类(8学分):在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修。 (6)创新创业训练(4学分):见《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其中1学分的“宁波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作为所有师范类学生的必需学分。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袁媛硕士生导师简介 袁媛,女,1978年7月出生,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安徽中医药大学生药学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重点学科、分子生药学重点培育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鉴定与分子生药学,重点关注中药鉴定理论相关研究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 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人才培训基地主任等。为《Frontier in Plant Science》、《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2、近5年来主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表观遗传学的金银花化学质量变异的分子机制研究/2014-2017年/70万/主持人 2)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常用大宗中药材质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4-2017年/1620万/主持人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药食同源重要功能因子提取、分离及规模化生物合成关键技术研究/2014-2016年/70万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调控组的道地黄芩活性成分“逆境效应”形成分子机制研究/2016-2019/66万/主持人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专项课题/免疫检测技术用于中药真菌毒素检测的方法研究/2016-2017年/100万/主持人 3、近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限5篇)

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VIP专享】

图书馆学专业 研究方向: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 1、指导老师:陈朝晖,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科学文化传播 中心主任。曾长期在中心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电子原文传递、个性化信息推送、学科信息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方面等,曾组织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服务的实施工作和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项目工作;现从事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服务与研究工作,目前参与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普基地建设、国家科学图书馆文化创意案例研究和特色科学文化传播网络资源组织机制及网络传播服务研究等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进入了复合图书馆的形态。印本资源订购大幅下降,网络电子资源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到馆读者数量急剧减少,网络在线的用户增加,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也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而使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根据环境和趋势的变化去不断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是全球图书馆界面临的崭新课题。该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网络数字化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形态和需求的变化;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设计;新型图书馆物理空间组织和功能研究;用户研究与服务效果分析;基于开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战略规划;图书馆在科学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与实践;图书馆如何在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融合过程中发挥资源和服务平台的有效作用等。 2、指导老师:贾苹,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文献服务部主任。在本馆长期从事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及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Seton Hall 大学图书馆进行学习交流。2002年以来,主要从事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和服务机制建设、文献检索及文献获取途径和模式建设、新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全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作为文献服务协调组负责人,主持全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规范和管理机制的建设,形成中科院特有的集中-分布相结合的联合服务联合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建立第三方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参与中德数字信息服务项目研究,并作为其中跨域信息服务子项目——中德文献传递合作的中方负责人,组织完成了中方三家不同系统图书馆与德国SUBITO 的合作项目China Direct的建设,实现跨域信息服务合作。作为NSTL 信息服务组成员,参与NSTL用户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负责国外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文献传递服务的调研工作,组织NSTL代查代借服务发展研究,推动国家平台文献服务的发展;在上述工作和研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近20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综合、多样、新颖、快速已经成为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网络越来越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根据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探索网络化信息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挑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变化;用户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探索以网络为依托的文献提供服务的内容、模式的拓展与创新,以及质量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建设;以开放共享为基础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