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的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结算的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结算的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结算的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结算的当前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类。有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国际贸易结算。无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为非贸易结算。

现今国际结算的支付工具主要是票据。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其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经背书可以转让的书面支付凭证。票据一般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汇票是国际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对方于见票时或将来某一时间,对某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支付命令。汇票本质是债权人提供信用时开出的债权凭证。其流通使用要经过出票、背书、提示、承兑、付款等法定程序,若遭拒付,可依法行使追索权。

当今国际结算的方式主要有信用证,汇付和托收。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常用缩写:L/C),是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因其为银行风险而非商业风险,较为安全可靠,故广泛被采用为交易方法,但相对地,信用证的相关费用较高,形成交易成本的增加。

信用证的开具必须由付款人向银行申请。开证行在付款人缴纳开证费用和保证金之后,开证行会开具信用证,保证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向受益人付款。根据开具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信开信用证和电开信用证两种。信开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具纸质信用证,并且上面盖章和加编密押,通过邮寄的形式送达通知行。电开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在信用证上面加编密押之后通过电传的形式送达通知行。

虽然开具信用证的时候是以购销合同为依据,但是信用证开具以后不会受到购销合同的约束,如果合同发生变更,只要受益人符合信用证上面记载的条件,银行仍然会向受益人付款。

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信用证可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和非保兑信用证、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等。

汇付,又称汇款,是付款人通过银行,使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汇交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顺汇法。汇付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低廉。

托收(Collecting)是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付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出口人收取货款一种结算方式。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国际结算所遵循的国际惯例。

国际结算跨地域非常广,各家银行除了适用当地法律法规之外,还要遵循许多国际惯例,在国际结算中所涉及到的国际惯例较多,主要包括:(1)《日内瓦统一票据法》(Convention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Law Relating to Bills of Ex-change and Promissory Notes);(2)《托收统一规则》(The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国际商会第522号出版物;(3)《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4)《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The Uniform Rules for Demand Guarantees),国际商会第458号出版物;(5)《国际备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90号出版物;(6)《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 2000)。这其中《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从1933年正式公布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对整个国际结算影响深远。

国际结算的特点。

单证成为国际贸易的基本载体,也是国际结算的重要依据。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将合同关系,债权,物权和保险权益等纷纷固定在单据上,这样就把贸易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分散部分第三方身上,再通过他们不同时点的单据来控制整个贸易过程中的风险。

结算伴随着资金的收付,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资金余缺不均衡的情况,买方、卖方或者双方可能会需要融资,这就为银行带来了伴随结算的贸易融资。需要注意的是,结算不一定需要贸易融资,而融资一定需要结算,结算的主导地位

相当明显。但是在目前的国际业务市场中,结算工具具有严重的同质化特点,是否能取得融资就成为选择银行的重要标准。

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融资的种类更加丰富。结算和融资将结合地更加紧密,结算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有融资出现。融资的方式和内容将不断得到扩展,除了传统的押汇、贴现等方式外,目前已经出现了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

结算电子化。信息化不但影响了国际贸易,也直接影响了国际结算的手段,SWIFT系统的广泛应用已经预示了这种趋势。当然国际结算电子化觉不限于此,基于EDI技术的单据电子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银行内部系统整合、银行之间的系统对接、银行的业务系统与客户ERP系统对接、银行系统与监管当局系统对接等等都是不可阻挡的。

国际惯例更加完善。由于国际结算的参与者可能在不同在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做法可能会相差很大,纠纷不可避免,贸易和结算要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国际惯例的统一约束。从国际惯例的目前发展来看,惯例涵盖的领域将不断得到延伸,惯例本身将不断得到完善。

商业信用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贸易结算中银行信用的加入主要是因为贸易的一方认为对方的风险不可控,随着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情况将被完整的记录下来,一次的失信将导致沉重的后果。有鉴于此银行信用的高价格就不再容易被接受了,商业信用本身就形成了很强的约束。

仅仅是企业全套金融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一站式服务将是包括金融在内所以服务发展的趋势,国际结算只是企业金融需求的一个部分,结算具体方式的选择将会在企业整体需求的背景下进行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