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方案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方案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方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方案

一、学情分析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是在学习经验上比较丰富,而且在身体上和心理上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开始趋向成熟。语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科目,并且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科目。看似很简单,实际上却博大精深。想要学好语文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一知半解。因为学生不仅仅需要简单的了解学科知识而已,更重要的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语文,讲究“听、说、读、写”,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悟”。培养学生感悟语文的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四季之美》来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魅力,并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内容

(一)教学主题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对于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可以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解决。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

定的困难。特别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在众多的景物当中,选择这种带有淡淡忧愁的景致来进行描写,即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并不能难。

(二)教学对象

五(1)班的全体学生。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多阅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四)学习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一)客观资料分析法

这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卷、成绩单、成长记录袋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分析书面材料,必须注意其客观性、可信性。例如看评语,要一看评价是否全面;二看评价是否认真;三看评价用语是否得体。对千篇一律的评价权作参考,对切合实际的评价要加深印象,并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结合起来,发展性地评价学生。看成绩单,既要看各门学科是全面发展还是有偏科现象,又要看成绩稳步前进还是忽高忽低,以便指导学生时心中有数。(二)学生自传分析法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的“自传性作文”,也可以填写表格式的个人情况调查。“自传”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个人理想等情况。由于学生对这样的自我介绍颇感兴趣,能勾勒出一幅较为逼真的“自画像”。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写题为《我的朋友×××》、《我的同桌×××》的作文,童言无忌,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突出特点。

(四)教师自传反思法

同理心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

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内心回忆、教育叙事、撰写自传等反思方法,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关键事件、深刻感受、生存状态等情况进行反思,从自己的童年经验来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再结合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对比分析和反向思考,培养自己对学生的同理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推己及人。

(四)谈话法

教师可以访谈学生家长、访谈其他教师、也可以直接和学生交谈。通过这三种访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大大增强了学情分析的可信度。做好访谈,应该事先确定访问对象、制定访谈计划、预设访谈问题;谈话时态度要亲切、诚恳、和蔼,针对不同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注意说话的方式;在访谈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时变换交谈角度,初期进行全方位的开放式观察和访谈,然后逐渐聚焦,进行选择性访谈;及时做好书面或录音记录,保存第一手资料。

(五)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比较适合大面积调查。问卷有开放式的主观性题目,其设置问题应尽量简洁明了,如“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什么地方读得懂,什么地方读不懂?”“你用什么方法记生字?”这样比较开放的题

目,最大化地保持了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及个性化学习特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初学的原生状态。更多的是封闭式的选择题、判断题,答案量化,以方便统计。问卷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六)师生共同备课法

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是摸清学生认知水平与经验层次的一个

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备课中,请来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提问分析法。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即时状态。但是,由于课堂学生分析有明显的即时性,学生带给我们的信息转瞬即逝,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有意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主动对学生进行分

析和判断。

从问题本身实现的功能进行划分,布鲁姆是这样分类的。

我们看到这几个水平的问题是由低到高递进,但并不是层次高的问题一定就比层次低的问题好。只要设计的恰当,每个层次的问题都能帮助我们分析学情,关键是设计问题时你要确定自己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教学目标和问题的统一。

(九)学生试卷(作业)讲评法

学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一些教师认为作业或试卷讲评就是对对答案,答案对完了,作业也就讲评完了。此外便不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讲什么、评什么、分析什么。因此,这些教师在讲评课上,不能对具体题目讲清楚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尤其不会结合各类题型中的典型例子,适时讲解答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更不善于通过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不了解自己错误的

根源,更谈不上寻求避免此类错误的措施。

总之,想要更好的对学情进行分析,就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