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前言

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

一、总则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

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

(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二)相邻图幅接边处,图上各项内容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调必须一致,保证能够拼接使用。

(三)各类图件必备内容:图框、切图线、图名、比例尺、方位标、图签、接图表及图例。

1、切图线标在图框外的四角.

2、图名写在图的上方中央。

3、比例尺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比例尺,标在图名的正下方.

4、方位标:平面图标在图的右上角,并用箭头表明;剖面图标在剖面线(地形线)以上的左右两侧,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度数方位。

5、图签一律附在图的右下角;图签大小应根据图幅大小确定,一般为10×7或者7×5cm.

6、接图表一律标在图的左上角图框外,其大小为4。5×1。5cm,分寸九等分,中间一格为本图的接图号,并划上阴影,接图表右边写上该套图的图名.

7、图例: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说明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地形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不列出.区域地质图、外围地质图、矿田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一定要附图例;其他图件的图例则统一附,图例大小应根据图幅大小确定,一般为2×1cm.

(四)比例尺相同的同类图件,作图内容、编排方式、代号、数字大小、字体大小和纸张质量要统一。

(五)各种图件应整饰、字体要工整、线条清晰,着色的图件色调要协调、均匀,着完色再着墨,具体作法按绘图工作细则。

(六)综合图件:厘米纸、磅纸图一律用2H~3H铅笔制作,聚酯薄膜一律用5H铅笔制作,要着色的图件一律用化学橡皮擦擦图。

(七)精度要求:作图误差不得超过1mm。

(八)未经审定的原始资料,不能作为编制综合图件的依据;未

经审定的图件,不能作为正式资料利用;未经审定批准的地质报告,不能正式复制和提交使用。

三、作图内容和方法

(一)1/千勘探线剖面图

1、坐标网及其数值、实测地形线。

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品编号、钻孔孔深及孔口高程.

3、各项岩性分层位置及其花纹(槽探、钻孔和坑道工程分别按:1:100槽探图、1:200钻孔柱状图和1:200坑道素描图的分层描述位置上的岩性花纹);槽探、坑道(含斜井)上在底板线下;钻孔上在钻线的左侧,天井上在左壁以外;样品位置:钻孔上在钻线的右侧,槽探、坑道上在底板线以上,天井上在右壁外,样槽宽一律为1。5mm。

4、断裂构造、岩脉及编号。

5、矿体、矿化带及其编号、厚度、品位、产状。

6、地质体按走向投影,工程按垂直投影;投影距离在四分之一勘探线间距以内者,上图.

7、凡上图的地质体的倾角,应根据其走向与剖面线的夹角大小真倾角,换算成假倾角后才能上图;钻孔揭露的地质体一律按轴夹角上图。

8、探矿工程平面位置图:附在图的下部,宽10cm。上图内容:地表工程及编号、勘探线位置、剖面线位置和坐标网及其数值、钻线

垂直水平投影线等。

(二)1/千中段地质图

作图方法与内容同1/千勘探线剖面图,区别是:

1、坑道样品位置:沿脉上在坑壁两侧,穿脉上在坑壁左侧,靠壁的样号为靠近顶板的第1个样品号,由此向外依次类推。

2、增加中段高程地形等高线。

(三)1/千储量估算图

1、坐标网及其数值,勘探线及其端号。

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矿体厚度,品位,钻孔还得附加矿心采取率.

3、断裂构造及其编号。

4、矿体边界线,矿块分界线,储量级别界线,矿块编号。

5、矿块储量估算,矿体储量统计表。

二、1/2千地质测量工作细则

一、目的任务

1、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的界线,分布规模,产状,形态及分布情况.

2、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上下盘围岩的岩性,产状及接触关系和蚀变特征.

3、查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及与成矿的关系.

4、研究各类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延伸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5、查明矿产的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类型,有害有益元素含量,并作相应评价。

二、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现有资料及成果进行消化、总结,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归纳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须解决的问题.

2、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熟悉矿区地形,地貌和覆盖程度;掌握矿区有关的地质、构造、矿化特征等.

3、收集矿床特征有关资料及理论资料并组织学习,总结其特征性的标志及地质条件,研究即将开展的工作中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4、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明确工作的技术要求.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工作精度、统一图式、图例。

5、进行实测剖面工作,在此基础上,统一岩石命名及对构造、岩石、变质作用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6、根据覆盖程度不同,布设必要的工程揭露。收集现有的各种工程原始图件,进行必要的研究,确定线距、点距及工程勘察间距要求。

7、编组分工,明确责职范围,制定作业计划,分配编号,包括:样品号、地质观察点号,工程号等。

8、做好生产工具、材料上的物质准备。

(二)野外工作

1、矿区构造比较复杂、浮土较厚,填图方式为“揭露—填图—再揭露-再补充填图”.

2、野外工作方法及其选择

(1)野外填图工作是地质测量成果的关键,直接影响地质成果的质量.填图的工作方法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以追索路线为主。(2)野外工作手图及手薄一律在野外完成,不准事后凭回忆补注及补记。每天工作完成之后,须在室内整理,并转绘成清图,清图不能带出野外,野外手图不可代替清图作底图。

(3)野外观测点、工程点均应由测量人员测定上图.

3、做好实测剖面工作,掌握测区地层、岩相和主要构造形态。

4、轻型山地工程施工指导和及时进行地质编录。

5、将野外获得的地质资料,及时清绘到实际材料图上。

(三)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

1、每天野外工作完毕后,应在当天将野外带回的样品、标本、各种原始记录和填图资料进行室内整理、登记、上墨、编号,并进行修改和妥善保管。

2、填图过程中必须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地质界线和矿(化)体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逐一检查其推断和连接的合理性,正确确定其相互关系,如有错误和不合理现象,应到野外检查后进行修改。

3、将研究确定的地质体,如矿(化)体、断层等进行统一编号。

4、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工程和地质体缩成1/2千平面图。

5、编制同比例尺的纵横剖面图及其它相关辅助图件。

三、实测剖面工作方法和内容要求

1、填图之前先实测2~3条完整的剖面,目的在于了解和确定地层分层、层序、接触关系,每一层位的真厚度及矿层位置;掌握矿体与围岩的产出关系;初步确定构造形态和矿产所处构造部位,这是地质测量之前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质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2、实测剖面的比例尺选用1/千.

3、实测剖面工作用规定的表格进行,详细填制各类数据及岩石、地层、矿体特征,并注明各类标本、样品的编号及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换算和制图,并计算每层的真厚度,为编制综合柱状图提供依据.

4、剖面的地形及重要地质观察点,均要进行测量。厚度在2m以上,具独立意义的岩层,及错距2m以上的断层均应划分与表示;小于2m的矿体、矿化现象、围岩蚀变等应夸大表示。

四、山地工程布置原则和施工指导

1、山地工程包括槽探、硐探、井探等.

2、地表矿(化)体、矿化带用50~100m间距的槽探进行系统揭露;矿体用50m间距的槽探进行控制。

3、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成矿条件的研究,掌握矿产延伸规律,

使用坑探揭露矿体深部,以便作出确切评价.

4、主要控矿构造和矿化或连接矿体有主要关系的构造线(如露头)不清时,应用工程控制.

5、地表工程必须揭露到新鲜基岩面。

五、观察线、观察点得布置原则和要求

1、布置原则:进行系统地质观察的过程既是地质填图的过程,地质测量一般以露头圈定和走向追索为主、路线穿越为辅。对矿体、接触带、主要地质构造线和地质界线应以追索为主,在浮土覆盖剧烈地区需要大量工程剥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横过矿体走向的穿越法为主,结合走向追索和圈定露头。

2、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查清矿体、矿化、构造和各种地质界线为主,在矿体和矿化范围内点距不大于30m;控制含矿地层及上下盘的界线,点距不大于40m,矿化范围内地质观察点每平方千米不少于500个点;矿化范围以外的一般地质界线,点距可以比矿化范围内放大1~2倍,以穿越法为主时,观察点距离不得大于50m.

3、观察点主要描述内容

(1)沉积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物质成份、野外名称、次生变化,及上下接触关系、产状等。

(2)火成岩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产状、野外名称、与围岩接触情况,变质及蚀变现象,接触带的矿体及其它地质特征。

(3)构造线的产状、褶曲、断裂、节理的特征和接触情况,断

层岩的主要特征、宽度、断裂面性质、擦痕方向、断裂性质等。

(4)矿(化)体产状、规模、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相互关系、围岩蚀变种类、宽度和矿石目测品位。

(5)各种次生或表生作用对原生地质现象的改造情况,改造后的物理化学性质。

(6)本观察点与相邻观察点的相互关系及地质上的联系情况.

(7)所有地质点都必须按顺序统一编号,记录在野外记录本上,同时标明在野外实际材料图上,现场必须用红油漆标记,主要地质现象直接描述在实际材料图上;文字、放大素描和示意剖面等表示在野外记录本上.

(8)采集的各种标本应在现场登记,其编号必须和观察点一致.

(9)野外观察必须深入细致,记录清洁、完整、语句简洁明了。

(10)有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的地段,可不重复地质观察路线,而在槽探之间必须进行路线追索.

(11)地质测点的野外记录,可以根据地质、岩石、矿石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

(12)地质点应记录出具体位置。

六、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和表示内容

1、实际材料图是编制矿床地形地质图的基本图件,它综合反映全部实际地质资料和工作程度,比例尺用1:1000。

2、制作方法:测量人员将所有工程位置、观察点位置、观察点

置于图上,然后地质人员将地质现象用统一的花纹和线条作于图上,部分地质现象在野外不可能全部追索清楚,可根据地质规律、作一定的推断解释,根据规范规定进行推断连接.

3、实际材料图上表示的内容:

(1)坐标网及坐标数值

(2)所有地质观察点位置及编号

(3)各种山地工程位置及编号

(4)地质界线、矿体和矿化带界线、产状

(5)岩层层理线及产状,各种地质花纹、线条、符号

(6)断层、破碎带、片理等

(7)矿体编号及取样点的编号、厚度和品位

(8)各工程的取样位置、编号和厚度、品位表

(9)全部剖面线、勘探线,注明方向和编号

(10)勘探线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东侧为双号、西侧为单号,北侧为双号、南侧为单号。

七、矿区地形地质图

1、地形地质图式用来表示矿区的矿(化)体、矿化带、岩层产状、分布、大小、构造特征及相互关系,不光有实际材料及标志。

2、图纸以1/2千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内容有:

(1)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

(2)各种实测及推断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褶皱、地层、侵

入体、矿体、矿化带、含矿层的界线等),及其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3)所有地貌、地物、各种地理标记

(4)主要探矿工程及剖面线的位置

(5)关键的地质剖面及地层柱状图

八、精度要求(衡量地质填图的质量标准)

1、地质观测点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不少于500个。

2、对矿(化)体、矿化带的控制程度:矿化带用100~200m间距的槽探系统控制;矿(化)体用50~100m间距的槽探控制;地质填图上不能遗漏工业矿体。

3、地质构造特征的查明程度:需查明构造的产状及其对矿体的控制与破坏程度,构造观察点的间距在图上应小于5cm.

4、地质体位置标定的精确程度:地质点在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过图上距离0.6mm.

5、图件整饰完美程度:应使地质界线线条明显、匀称,字体工整,图面清洁美观,内容齐全、紧凑、花纹、色例搭配调和。

九、地质填图成果

1、地质平面图(附地层综合柱状图、实测剖面图)

2、实际材料图

3、构造纲要图(视情况确定是否要)

4、地质观察点记录本

5、各种样品、岩矿鉴定标本的采样、测试结果表

6、地质填图工作报告或说明书(可在地质报告中反应)

三、槽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槽探地质编录,一般编一壁一底(南北槽作东壁,东西槽作北壁,北东向作北西壁,北西向作北东壁);地质情况复杂可画二壁一底展开;槽壁形态采用坡度展开法按实际丈量作图;槽底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槽探宽通常按1m作图,不按实际宽度作图。

2、槽探编录在同一矿区应编同一壁,丈量方向一定要与勘探线剖面图的方向一致。基线皮尺以0m为宜,导线要靠近槽底。槽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测定方法,常用铅垂法;当槽子坡度很大时,用垂直导线法。

3、基线方向和倾斜应从两端测量取平均值。

4、当地形坡度大,槽探延伸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槽探末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即费纸又不美观.遇到这种情况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槽壁分段错开素描为好,槽壁分段错开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扣合.

5、槽探拐弯时应标明方向,如拐弯方位角差值小于15度时,槽壁连续素描,槽底内侧裂开表示。

6、地质编录时应丈量岩体、矿体、破碎带或断层界线、地形、残、坡积层(如有矿石或矿化蚀变岩石的转石,应示意表示)、巨大的转石至控制其位置;对地质体要测量产状;对标本、样品采集地点

的位置要记录清楚.一般测点间距为2m,若地质现象简单或没有地质现象时.测点间距不得大于4m。

7、地质、岩脉、矿体产状和地质界线在槽壁上据实测成果按实际情况描绘;槽底地质体产状则可按走向绘制.

8、槽探素描图的作图步骤

(1)参加编录的人员,首先一起对槽探内的地质现象作总体了解,对主要地质现象细心观察,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分工,着手编录。

(2)编录时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用木桩加以固定,并用红油漆在木桩上写明槽探编号或拐点后;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坡度角。皮尺的起始端(即0m处)要与槽探的起点相吻合,必须将皮尺拉直.当槽壁较长时,皮尺中间要加若干支撑点,以保持皮尺平直。

(3)测量者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将读结果逐一报告记录者或作图者。当地质体、槽探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应加密控制。

(4)作图者根据测量者的读数,在厘米纸上按比例定出特征点,连接成图。

①测量地质产状,并将产状要素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

②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走向与槽探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出槽底素描图。

③采集标本,应在图上标注其位置及编号。

④如需采样,应将样品位置、样号用红油漆在实地画出并标注在图上。槽探中刻槽样品,可视具体情况将样沟布置在槽壁或槽底;采样沿槽探编录方向,连续刻取。

⑤擦去素描图上的皮尺线,添绘岩石花纹及有关标记.

9、野外编录文字描述顺序及描述内容:

(1)文字描述顺序:腐植层残坡积层性质、地层(岩石)、岩浆岩、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和其它。

(2)描述内容

岩石描述内容及其顺序: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层厚、矿化成分及其特征,风化程度等.

矿石描述内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描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蚀变特征、风化程度,估计矿石金属品位。

围岩蚀变描述内容:蚀变名称、蚀变矿物、蚀变宽度及其与矿体的关系。

(3)野外观察应特别注意宽体的穿插关系及生成顺序,矿体形态、围岩蚀变、金属矿物分布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围岩、构造互相之间的关系等。

10、在野外现场应完成表格记录、文字描述和素描图。图上应有工程编号、比例尺(包括高程尺、水平尺)、方位角、展开图上应有基点及基线位置、地质界线、标本、样品采样位置及编号、地质体产状等。

11、室内整饰要文字通顺、扼要、数据清楚。如文图不符,应到野外查对,不得室内修改。

12、野外采集标本,应涂漆编号,并登记好,送鉴定者需填写送样单一式二份,自留一份;标本送样鉴定一块,自留一份.

13、图件整饰和检查的基本要求:

(1)野外成图在室内要在图下面画上直线比例尺,在图左侧画上垂直比例尺。使槽探水平长度与测量水平长度吻合,直线比例尺0点与终点必须和测量点一致。

(2)地质罗盘所测的方位角,在消除磁场偏角后,与测量成果方位角,不得误差1度;皮尺丈量的槽探长度与测量长度,水平长度不得超过1m,不符者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3)样品品位一律列表上图.

(4)查对图件内容是否齐全无误,核对好后,即可上花纹;如果测量成果、化验品位未到,水平比例尺暂不作终点,化验品先画好表格,后填数据.

四、岩心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时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对保证地质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地质人员必须与钻探施工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地质设计施工,切实保证钻孔施工和地质编录的质量。

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钻孔的布置:在设计钻孔工程,遵循先施工勘探区后施工详查区的顺序,然后按勘查工程布置的一般原则,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布置钻孔。为提高地质勘查报告的质量,如无特殊情况,钻孔均要严格布置在设计孔位上,不允许任意移动。

2、孔位测定:地质人员根据矿区设计确定钻孔施工顺序,并根据钻孔施工进度提出准备孔位。测量组根据钻孔设计坐标,经矿区项目负责人批准及有关人员签署后,地质人员会同测量组、钻探工程人员对钻孔进行初测定位、实地标记,并签署下达“钻孔地盘施工通知书”,即可组织地盘施工。

钻孔地盘平整后,由钻探工程人员会同地质人员、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重新标记孔位,作为机台安装开孔依据。然后,地质、测量、钻探的工程人员、安全员及勘查负责人共同部署“钻孔地盘竣工验收书".

孔位复测坐标作为施工图纸的孔位依据.钻孔竣工后进行孔位定测,定测成果作为编制综合图件的依据.

3、施工钻探的单体设计:钻探的工程人员、地质人员根据上级批准的工作量,编制钻孔施工单体设计(视具体情况,可与矿区勘查设计一并编制)。

(1)编制施工剖面图:地质人员根据设计地质图件资料,编制钻孔预想剖面图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添加实际资料,便于掌握施工进度,及时修改钻孔设计。

(2)编制钻孔技术书中的地质部分:包括钻孔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如钻孔所穿过的地层、见矿部位,对钻孔弯曲度测量、岩矿心采取率、开(终)孔倾角、开(终)孔孔径、封孔、岩心保管、简易水文观测等的要求.、

(3)钻孔偏斜严重,施工单位可提出纠斜、防斜方案,与地质人员商定实施。

4、钻孔开孔的规定

(1)开孔之前,地质人员应根据钻孔单体设计向机台人员介绍该孔的地质情况、设计目的、质量与技术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开孔前,地质人员要会同钻探工程人员等共同检查钻机安装、现场岩心管理、简易水文观测等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各项经检查符合要求后,相关人员在“钻探工程开孔通知书”上签字,交付机台开孔。

二、钻孔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技术要求的检查、验收工作(一)钻孔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

1、钻孔孔口位置:孔位应严格按设计坐标测量放点,如因地面条件等需要变动时,要求地质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现场作适当的孔位移动,经复测安装钻机;如需作更大距离的孔位移动,则需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施工.

2、岩矿心采取与现场岩矿心管理

(1)采取率要求:全孔岩心平均采取率大于75%;矿体汲取顶

底板3~5m的围岩采取率大于80%;矿心采取率大于85%;近矿围岩及矿体中钻进提升间距不大于3m;矿体顶板围岩采取率低于75%时,应限制回次进尺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残留岩心一般不大于0。30m,残留岩心要实测.

(2)现场岩矿心管理:钻孔现场要有足够的场地,供堆放岩矿心地质编录用.岩矿心要依其自然顺序排放,不得颠倒;沾有泥浆或其他物质时,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碎块、粉状矿心要用塑料袋装好;回次岩心之间要填写放置“回次岩心牌”,用2H铅笔填写清楚;长度大于5厘米的岩心均用红油漆以“代分数”格式进行编号,其中分式的整数表示回次岩心总块数,如实填写。班报表与岩心牌有关数据填写一致,字迹清晰,整洁。

岩心箱外侧应写上矿区名称(特别是第一箱和最后一箱)、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回次编号、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还要写“终孔”二字。

3、钻孔弯曲度:钻孔弯曲度(方位角及倾角)每50m测定一次,倾角允许每百米上漂(下沉)※度,测斜结果记入“钻孔弯曲度测量结果表"中,当偏斜超过设计指标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做好简易水文观测。

5、孔深校正:一般每钻进100m校正孔深一次,测斜和井深验证遇见主矿体和其它特殊情况时加密测定;终孔校正井深,误差不大于1%;校正结果记入“钻孔孔深校正结果表”,地质编录人员应参加终孔测斜与孔深校正工作.

6、机台原始记录报表:误差大于1m时应重新丈量,找出原因,合理平差。

7、封孔:封孔由地质人员(水文)下达“钻孔封孔记录表”,并随“钻孔终孔通知书“一同下达.

除水文长期观测孔外,钻孔均要设立孔口标志,注明孔号、开孔日期,以便查找。

(二)钻孔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

1、钻孔工程质量检查

钻孔工程质量检查贯穿钻孔施工的全过程,即自孔位的测定、平地盘、钻机安装、施工准备、钻进过程、钻孔的竣工与质量验收,由地质人员在完成钻探地质编录的同时一并完成。

地质人员在编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钻孔工程六项指标,对施工钻孔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如孔位、校正井深、测斜、岩矿心采取率、简易水文观测、封孔等。若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及时进行某项工作,过后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随时进行质量检验,及时掌握钻孔工程各项质量指标,是地质编录人员要牢记的“准则”.

2、钻孔竣工及质量验收

(1)设计的变更:在钻进中,地质编录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及时编录,根据所取得的实际资料随时对设计剖面进行修改,并根据新的资料推断未钻进孔深的地质情况,以指导施工.当发生新的变化,出现钻孔偏斜较大或新的地质情况等,使钻孔的原设计目的提前或推迟才能达到目的等情况时,地质编录人员要会同钻探地质组长,钻探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篇一:区域地质调查行业标准-资源勘探常用资料目录 区调队法律法规及技术性文件 (2006年4月27) 质量技术类 区域地质调查 1、《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试行)》(DD 2004—02) 2、《青藏高原艰险区(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3-01) 3、《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2) 4、《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 2001-01) 5、《火山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1-1998) 6、《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 7、《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3-1998) 8、《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万)》(DZ/T0179-1997) 9、《1:5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1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万)》(DZ/T 0158-95)

11、《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DZ/T 0094—1994) 1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T 14158-1993) 1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91) 14、《1:5万区域地质图图例》(GB/58-89) 15、《沉积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16、《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17、《变质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18、《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四川省地矿局,1992 矿产勘查 19、《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D 2004—04) 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 21、《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 22、《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 2000—01)) 2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8—93) 24、《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一、概述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的实施,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资源开辟利用效率而制定的。本细则适合于各类矿井的地质工作,包括地质勘查、地质预测、地质监测等。 二、地质勘查 1. 勘查范围:根据矿井规划和开采需求,确定勘查范围,并编制勘查范围图。 2. 勘查方法:选择适当的勘查方法,包括地表勘查、地下勘查、钻探勘查等,确保勘查结果准确可靠。 3. 勘查内容:对矿区地质构造、矿体性质、矿床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编制勘查报告。 三、地质预测 1. 预测依据:根据地质勘查结果,结合矿井开采的需要,确定地质预测依据,包括地质构造、矿体性质、矿床分布等。 2. 预测方法: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包括地质解译、地质模型建立、数值摹拟等,确保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3. 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方法得出的结果,编制地质预测报告,包括矿体储量、矿石品位、矿井设计参数等。 四、地质监测 1. 监测内容:对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地质变形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矿井的地质情况。

2. 监测方法: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地下监测、遥感监测等,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3.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矿井地质变化趋势、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矿井管理人员参考。 五、地质工作管理 1. 质量管理:建立地质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评估、质量监督等,确保地质工作质量达标。 2. 安全管理:建立地质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培训、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确保地质工作安全可靠。 3. 信息管理:建立地质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提高地质工作效率和数据利用价值。 六、总结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资源开辟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类矿井应按照本细则的要求进行地质工作,确保地质数据准确可靠,为矿井的规划、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应加强地质工作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地质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地质工作实施细则,促进矿井地质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

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随着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能源的增长需求,矿山勘探的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然而,由于煤矿地质勘探的特殊性,以及现有的非标准化问题,导致煤矿勘探项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不合理的规划、建设、开采、文物破坏等。为此,需要制定出一套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以规范煤矿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一、前言 作为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实施细则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地方实际、勘探范围等因素,以制定出适用于各种矿山的实施细则。 二、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要求 在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的实施细则中,需要具体规定以下要求: 1.勘探规划要合理: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和勘探目的,合理规划煤矿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勘探范围的覆盖率。 2.勘探设备要达标: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确保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勘探人员要专业:要求勘探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熟练掌握勘探技术和设备,确保勘探成果水平。 4.环境监测要全面:勘探过程中要对环境进行全面监测,防止勘探过程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文物保护要重视:勘探过程中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文 物保护规定,保护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址。 三、实施细则的程序 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1.调查研究:对勘探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并 分析原因和存在的不足。 2.制定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份合适的实施方案, 明确实施的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时间表。 3.立项审批:根据实施方案,报请相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确保实 施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逐级推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逐级推进,分别制定出详细的具 体实施细则,并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和实施措施。 5.监督检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失误和 偏差,确保实施中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四、实施效果及展望 通过制定煤矿地质勘探标准化实施细则,能够有效规范煤矿地质勘 探工作,提高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勘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 良影响,并加强对文物等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实施细则的推 行还能促进煤矿地质勘探的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推动煤炭工业的健 康发展。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 一、前言 地质调查是研究地球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旨在对其中一特定区域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地质资源等 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为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细则,以规范地质调查工作。 二、调查目的 1.全面了解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特征; 2.预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提供防灾救灾的科学依据; 3.探明区域的矿产资源潜力,为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4.为区域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背景资料。 三、调查内容 1.地质构造调查: a.对区域的构造形貌、构造类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b.采集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地质构造的地面展布数据; c.钻探取样,获取构造构造的深部延伸和演化信息。 2.地层调查: a.对区域的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和描述; b.采集岩芯样品,获取地层的岩性、岩组、厚度等信息;

c.对区域的地层发育规律进行研究。 3.岩性调查: a.调查区域的岩石类型、岩相特征等; b.对区域的岩石进行采样、制片、鉴定和测量。 4.矿产资源调查: a.对区域的矿产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 b.采集矿石或矿物样本,进行分析和鉴定。 5.地质灾害调查: a.对区域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b.针对灾害点进行现场勘察、监测和采样。 6.地球物理调查: a.进行重磁电、地震、电磁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应用; b.对区域的地下构造、矿产资源等进行探测。 7.地理环境调查: a.对区域的土壤质量、水资源、环境污染等进行调查; b.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供环境保护的科学依据。 四、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对调查区域进行实地勘查,获取直接地质观测数据。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一、引言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矿井地质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本细则旨在明确矿井地质工作的目标、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为矿井地质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 二、目标 矿井地质工作的目标是确保矿井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为矿井的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井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三、职责 1. 矿井地质部门的职责是负责矿井地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包括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地质监测、地质信息管理等工作。 2. 矿井地质工作人员的职责是根据矿井地质工作计划和任务,开展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地质监测等具体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四、工作内容 1. 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指对矿井区域进行地质调查和探测,获取地质信息的过程。地质勘探的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构造调查、地质岩性调查、地质脆弱带调查等。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面勘探和井下勘探,可以利用地质雷达、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技术手段。 2. 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指对已有地质信息进行梳理、整理和评价的过程。地质调查的内容 包括地质图件的绘制、地质剖面的绘制、地质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地质调查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可以利用地质仪器、化验设备等工具。 3. 地质监测 地质监测是指对矿井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和观测的过程。地质监测的内容包括地震活动监测、地质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地质监测的方法包括地质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可以利用地震仪、变形仪、水位计等设备。 4. 地质信息管理 地质信息管理是指对矿井地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的过程。地质 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地质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地质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地质信息的报告和发布等。地质信息管理的方法包括地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五、工作流程 1. 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 矿井地质部门根据矿井的规划和安全生产的需要,制定矿井地质工作计划,明 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2. 组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 矿井地质部门根据矿井地质工作计划,组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按照工作要 求和方法进行实施,获取准确、可靠的地质信息。 3. 进行地质监测 矿井地质部门根据矿井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进行地质监测,实时、连续地 观测和监测地质变化,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引言概述: 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指在矿井地质工作中,为了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这些细则包括了矿井地质调查、勘探、预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 正文内容: 1. 矿井地质调查 1.1 勘查范围确定:确定矿井地质调查的范围,包括矿区边界、地质构造、矿床分布等。 1.2 采样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包括钻探、采矿、地质剖面等,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1.3 地质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层、岩性、矿床性质等,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矿井地质勘探 2.1 勘探技术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 2.2 勘探点位确定:确定勘探点位,包括钻孔位置、测量点位等,以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2.3 勘探数据处理: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包括地震剖面解释、地质模型构建等,为矿井设计提供依据。 3. 矿井地质预测

3.1 矿床预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矿床预测方法,如地质统计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等。 3.2 矿床预测参数确定:确定矿床预测的参数,包括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等,为矿井规划提供依据。 3.3 矿床预测结果评估:评估矿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矿井开辟提供指导。 4. 矿井地质评价 4.1 矿井地质条件评价:评价矿井地质条件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矿床分布等。 4.2 矿井地质风险评估:评估矿井地质风险,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矿床变质风险等,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4.3 矿井地质资源评估:评估矿井地质资源的潜力和价值,为矿井的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5. 矿井地质监测 5.1 监测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等。 5.2 监测参数确定:确定监测的参数,包括地质应力、地震活动等,为矿井安全监测提供依据。 5.3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矿井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总结: 综上所述,矿井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是矿井地质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文件。通过矿井地质调查、勘探、预测、评价和监测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可以确保矿井工作的准

地质工作细则及标准

地质工作细则及标准 一、地质工作细则 1、为加强公司地质技术工作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地质技术工作。 3、矿山地质工作必须全面考虑矿床特点、赋存特点、盲矿体的分布规律,按照不同的采掘顺序的要求,贯彻先表后里,自上而下,由近至远。 4、要以增加矿产资源储量为中心,进行地质探矿,有目的地进行生产探矿工作,保证三级矿量平衡。及时总结各中段的地质资料,为关闭中段、坑、矿山作充分准备。 5、矿山地质工作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继续对矿床进行勘探和研究,并进行生产管理的地质工作,包括生产勘探、矿山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过程的地质管理工作。矿山地质工作是从矿山建设、矿山开采到关闭(闭坑、闭矿)的全过程的地质工作。 6、按照《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GB/T0205-22)、《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矿山地质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金地质[24]48号)、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生产矿山地质资源/储量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金 办生产[ 29 ] 45号)等,制定矿山地质技术管理规范。 7、矿山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矿山的生产和建设服务,主要包括: (1)利用探矿及采矿坑道,深入细致地研究矿体产状、矿石质量及影响采矿的地质条件,以提高对矿产储量的控制程度,及时掌握储量变动情况,

保证采掘计划均衡进行。 (2)指导采掘工作的方向,参与探、采工程的施工管理与验收。 (3)矿山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测定及检查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检查、验收矿石的质量和产量,以及伴生有益组分的回收利用等。 (4)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探矿,为扩大矿山的生产能力或延长生产年限,增补所需要的矿产储量。 (5)及时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如边坡稳定、采空区塌陷)等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问题。 (6)充分利用矿山生产所提供的丰富资料及有利条件,进行矿床地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8、矿山地质工作要求主要有: (1)开展矿山基建勘探、生产勘探和矿山地质勘探工作; (2)及时进行全部探采工程原始地质编录,通过室内整理、现场复查和综合研究,完成矿山必备的图纸、报表及文字等综合地质工作,为矿山生产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3)及时进行各种取样、样品加工、测试和分析成果的检验工作。研究矿石质量特征及技术加工性质,进行矿石物质成分的综合查定和综合评价。为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和指导采、选生产提供依据; (4)严格按工业指标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矿体的圈定和连接,正确确定和求得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参数,定期进行资源/储量估算,掌握矿产资源的保有和变动状况; (5)随着采掘(剥)工程的进展,根据地质编录和地质取样成果,及时

cfvqam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管理细则

CFVQAM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管理细则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勘查工程在社会建设中扮演着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质勘查工程的安全、效益和质量,因此必须从全面,系统和规范的角度进行地质勘查工程的质量管理。 本文档旨在规范CFVQAM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管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细则。 2. 规范文件 地质勘查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制定规范文件来约束工作行为。常用的规范文件 包括《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地质勘查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地质勘查工程技术标准》等,这些规范文件必须在地质勘查工程施工和验收前制定并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执行。 3. 勘查人员 地质勘查工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勘查,勘查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熟知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2.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团结协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4. 工程管理 地质勘查工程质量管理应当从工程管理方面入手,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文件进 行执行,特别是在以下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勘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勘查、资料收集等,务必全面而到位。 2.勘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3.勘查结束后需要及时对勘查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归档。 4.具有一定的预防控制能力,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 整和处理。 5. 技术要求 地质勘查工程的技术要求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文件的要求,并按 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执行,特别是在以下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设备使用方面,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高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水平, 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使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思路:在工作小组的统一管理下,设计单 位承担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供合格的产品,对建设单位负责;建设 单位对工程地质勘察实施全过程监管。 第三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满足各设计阶段需要的勘察技 术要求,统一勘察标准,根据技术要求和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勘察大纲、与技术管理细则,控制勘察作业的各个环节,逐项评审、验收勘察成果,提交适用于各设计阶段的勘察报告,提供配合设计的后续服务。 第二章勘察范围 第四条本项目地质勘察范围包括: 两阶段设计的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包括钻探、槽探、坑探、钎探、物探等)、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专题研究、资料分析整理、评价及报告编制等系列工作。第三章勘察进度管理 第六条工程地质勘察进度安排应与各设计阶段进度安排相协调,保证提交 地质勘察成果的时间能满足各设计阶段的时间要求。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统筹安排各阶段设计和各阶段勘察进度的时间接口,提 出工作流程,报建设单位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可根据勘察进度安排,提出勘察现场监督、技术管理和成 果初审的时间安排。 第九条设计单位在勘察进场之前,完成人员、设备的准备、组织等工作, 完成勘察进场相关手续的办理,将结果上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发出进场指令。 第十条当各阶段设计进度计划调整时,为满足调整后的设计需要,地质勘 察进度计划应做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为满足各设计阶段进度需要,在设计单位内部可对勘察进度提出 调整要求,自行处理设计进度和勘察进度的接口问题,并建立记录,交建设单位备查。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一般提前 3 天向建设单位申报需批准的事项。 137 138 第四章勘察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质量管理包括初勘和详勘阶段外业工作质量和内业工作质量管 理。 第十四条设计单位应按相关规范建立适用于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可分 别包含在勘察大纲与技术管理细则中。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可依据相关要求,对勘察质量进行控制,按效力的大小, 相关要求包括(不限于):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或地区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的技术法规文 件; (二)相关合同文件;

勘查实施方案细则

勘查实施方案细则 一、前言。 勘查实施方案是指在工程建设前,对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 调查,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科学的技术依据。本文档旨在制定勘查实施方案细则,以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勘查范围。 1.地质勘查范围。 地质勘查范围应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全部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裂构造、 岩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以及地下水、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和流量的调查。 2.水文勘查范围。 水文勘查范围应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水文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内容的调查。 3.地质灾害勘查范围。 地质灾害勘查范围应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勘查内容。 1.地质勘查内容。 (1)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点的调查; (2)地下水、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和流量的调查。

2.水文勘查内容。 (1)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内容的调查。 3.地质灾害勘查内容。 (1)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 四、勘查方法。 1.地质勘查方法。 (1)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剖面观测、地质钻探等; (2)地下水调查,地下水位测定、水文地质勘探等。 2.水文勘查方法。 (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野外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水文地质勘探等; (2)地表水、地下水调查,地表水流量测定、地下水位测定等。 3.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1)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野外勘查、遥感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测绘等。 五、勘查报告。 1.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报告应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结果,地下水、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和流量的调查结果。 2.水文勘查报告。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精选文档】

前言 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 一、总则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

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 (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图的方向: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二)相邻图幅接边处,图上各项内容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调必须一致,保证能够拼接使用. (三)各类图件必备内容:图框、切图线、图名、比例尺、方位标、图签、接图表及图例。 1、切图线标在图框外的四角。

【精品】地质勘查技术工作规定

地质勘查技术工作规 定

地质勘查技术工作规定 第一节总则 一、为加强地质勘查技术管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突出找矿成果,促进我院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地质技术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指的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矿山检测、压覆矿产、地质矿产开发利用规划、测绘、测试、地质资料印刷等。 三、凡我院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节项目立项 一、地质项目选项立项:要遵循依据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及我院的生产能力立项的原则。根据国家、地方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立项指南的要求等组织立项材料。 二、地质项目立项申报:在地质项目立项前,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申请地质项目的选择范围、领域、性质、目标任务等,确定地质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方式,并下达工作任务书,组织技术人员编写地质项目申请书、建议书等材料。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申请书编制的具体要求,应根据项目性质及相应项目的国家、地方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对立项申请文件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立项申请书(附图)、项目预算书及单位资质证书、区块范围图、委托书、电子文档等资料,经费概算遵照《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或其它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编制。一般要求按照正文、附件、附图三个部分进行。 (一)正文(按以下十三项内容编写): 1.项目名称; 2.项目起止时间; 3.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 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综合分析; 5.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6.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 7.工作部署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8.预期成果; 9.主要实物工作量; 10.质量保证措施; 11.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分工一览表); 12.经费概算(按总概算和各年度概算分别编制); 13.其它。 (二)附图(按以下八项内容编写) 1.交通位置图(作为插图); 2.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图(作为插图);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 目录 第1章统一格式规定 (2) 1.1 图件格式 (2) 1.2 工程和样品代号及编号方法 (3) 1.3 粒度及层厚的规定 (4) 第2章地质测量 (5) 2.1 剖面测制 (5) 2.2 地质填图 (6) 2.3 地质测量提交资料 (9) 第3章山地工程编录 (9) 3.1 编录基本要求 (9) 3.2 探槽编录 (10) 3.3 坑道编录 (10) 3.4 钻探地质编录 (11) 3.5 山地工程编录提交资料 (11) 第4章采样与化验 (12) 4.1 岩矿鉴定标本 (12) 4.2 化学分析样 (12) 4.3 岩石光谱样 (13) 4.4 土壤金属测量(化学样) (14) 4.5 矿床开采技术样 (14) 4.6 其他分析 (15) 第5章其他 (16) 附录一 (17) 附录二 (19) 附录三 (21) 附录四 (22)

为加强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的质量管理和地质资料汇总、汇交,提高地质工作成果资料的质量,项目野外地质工作除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中国地调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外,针对一些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本工作细则,作为各项目工作的统一标准。项目组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动和更改。 随着地质工作进展和认识的加深,本细则有不恰当、不完备之处,可提出意见,并将意见汇集到总工办,由总工办负责作进一步修改和增补,使之逐步完善。 第1章统一格式规定 1.1 图件格式 所有图件包含有图名、比例尺、图廓线、图面内容、接图表(分幅时)、图例、剖面图(必要时)、柱状图(必要时)、图签等内容。原始素描图则用文字说明代替图例。 1.1.1 图名 1.1.1.1 凡区域地质图、矿区(点)地质图、工程分布图等综合图件,图名都冠以“广西××县××矿区×××图”。 1.1.1.2 勘探线剖面图、纵投影图、储量计算图、工程素描图等图件,图名冠“×××矿区×××图”。 1.1.2 图例 图件图例及花纹按广西统一图例格式执行,不足部分由各子项目负责统一编制。 图例的排列顺序为: 地层单位、符号(从新到老)→岩浆岩时代、符号(从新到老、从岩体到岩脉)→岩石花纹符号(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蚀变)→地质界线→产状符号→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矿体、矿脉及编号→工程及编号(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勘探线及编号→观察路线、观察点及编号→光、薄采集位置及编号→工程取样位置及编号→矿(化)体品位/厚度、采取率→设计工程位置及编号→物化探异常→工作区范围。 不足或多余部分,由各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图件的具体要求,按上列顺序负责补充修改。 1.1.3 图签 图件图签分综合图图签及素描图图签。 1.1.3.1 综合图图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