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职业世界案例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
认识职业世界案例

第一章认识职业世界、规划职业人生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

小李4 年前考入某专科学校的涉外会计专业,前年在毕业实习中他发现社会上涉外会计毕业生已供过于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业时他经过冷静分析思考,果断应聘到一家大型超市做收银员工作。

涉外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做收银员,这在旁人看来确实是不可思议,但小张自有他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张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开创了新的局面,三个月后这个超市公司缺少一名管理人员,由于他工作认真,适应能力强,再加上有大专文凭,便被调入人事部,他边学边干,很快就获得领导的赏识,现在已升为经理助理。

典型案例二]

某校的外事服务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亚运会的服务工作,其中的一名女生由于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待人接物及较高的自身素质,被当时她所服务的那家大饭店的总经理相中,表示她毕业后可到这家饭店担任经理秘书,而不必再从一般的服务员干起。

由此可见,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落实职业生涯设计的最佳机会。所谓最佳机会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可能为你的职业生涯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

典型案例三 ]

小董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每次到人才市场找工作都是无果而归。用人单位有的认为他的学历低,有的觉得他的专业不对口,有的虽然觉得他的专业对口了,但又认为他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最后一律将他拒之门外。由于找工作屡屡受挫,他对找工作失去了信心,每日茶饭不思,心里烦透了。

第二章结合所学专业,探究职业能力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

黄谰是某农业职业学院畜牧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但她却对计算机应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学校里她在公共课基础上选修了《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了一些关于编程方面的知识,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有的公司实习。已进入毕业班,她应如何找工作?

最好是先拿到“ 动物疫病防治员” 、“动物检疫检验员”一类职业资格证书。在拿到“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后,如果可以将专业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比较容易找到可以发挥两种优势的工作;也可以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利用计算机等级证书寻找有关职业。

[ 典型案例二]

能力重要,证书也不可缺少

小王是一位很有宣传特长的小伙子,长期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一天某大公司要来学院招聘一位适宜办公室工作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宣传特长的毕业生。学工处和招办特别推荐了他,公司经理也亲自前来面试。经过短暂的面试交流,初步认为这个小伙子不错,可以录用,总经理顺便问了一下:“你是不是有有关秘书或公关员或计算机操作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小王回答:“那些证书好拿,可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还没有这些证书。你们应看我的实际能力,而不是要看证书,现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不发证书了。”总经理遗憾地摇摇头说:“你可以走了……”。

[ 典型案例三]

上学期间要争取一切机会培养自己的能力

虽然下面是一位留学生就业的案例,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她很早就开始准备,从上大学的第一年起就抓住一切机会培养自己能力,清楚自信、抓住机遇、充分了解招聘单位的前提是具备谋职的实力。这对所有高职高专毕业生成功就业都应有启发。

张毅是北京八佰拜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的美女住机会的

CEO 。她是一个敢于并善于抓

人,她的做法是看得比别人远一些,早做准备。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美国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到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当时有资格应聘的有20 多人。张毅是就读生,没有应聘资格,但她想去那里任职。于是,她打听到了摩根斯坦利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姓名和电话,给经理打电话。张毅对经理说“请你们给我一次机会。我是在每天工作时间之外参加MBA 学习,但我比许多MBA 的全日制学生成绩都好,这说明了我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也能取得出色成绩。而作为投资银行来说,也是在艰

难环境下要取得最好成绩。因此,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这种综合能力。”经理破例同意安排这为非应届毕业生15 分钟的面试时间。

与其他有面试机会的人不同,她不是忙着复习功课、背简历,而是想所有能够联系到摩根斯坦利公司有关的芝加哥大学毕业生取经,问摩根斯坦利面试的特点,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获得提升的业绩等等。

摩根斯坦利对应聘者的面试从第一轮到最后一轮,只录用了张毅一人,还打破了不从在校学生中聘用员工的惯例。

那么,她在大学期间是怎样学习的呢?

当年她被保送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学校她是团支部书记,参加了学校艺术体

操队, 组织公关礼仪协会。 除了学好各门功课外,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锻炼自己、 培养能力。 1991 年获得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双学位。第二年赴美留学,一年后获计算机硕士学位,后又 攻读 MBA 主修会计和金融,就在攻读会计与金融 MBA 期间,她成为摩根斯坦利的一名 员工。

第三章 培养职业意识塑造职业形象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 一 ]

当你进餐厅时,有服务人员过来给你倒杯茶水,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

1 、是一句话也不说,直接给你倒了一杯茶水;

你会感觉哪种好呢?

[ 典型案例二 ]

美国一家实验室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分别在两间屋里放一些香蕉,再分别放进同 样数量的猴子,

只不过第一间屋里的香蕉是放在地上的, 而第二间屋里的香蕉掉在屋顶。 几 天以后, 实验人员打开屋门, 发现第一间屋子的猴子非死即伤, 而第二间屋子的猴子却活得 十分健康……

第一间屋子的景象告诉我们猴子为了生存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第二间屋子的 猴子单个是吃不到

香蕉的,它们必须合作才能生存下去。

[ 典型案例三 ]

第一个到西点军校访问的地方大学历史莫顿教授曾感慨万千地说: “ 西点人 对待自己工作的

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无价之宝。 ” 这位教授通过长时间考察发现, 同西点 人一起工作, 使人精神振奋。 正是责任, 使西点人在困难时能够坚持, 永不绝望, 永不放弃; 责任使西点人对自己的责任忘我地坚守,尽力出色地完成。

[ 典型案例四 ]

曾有人问歌德 “ 责任是什么? ” 歌德: “ 把你面前的日常事情完成好就是 你的责任所

在。 ”

2 、有位服务员走过来说:

来,给您倒点水? ” 这是命令性的; 3 、有位服务员走过来说: 求

式的。

来,先生,给您加一点儿水好吗? ” 这就变成了请

[ 典型案例五 ]

任何事情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如果我们没有对结果负责的精神,总是有凑 合和侥幸的心理,

许多看起来不重要的细节终将破坏大局。

在人们的口碑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 典型案例六 ]

有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感。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 管和 小姐在 谈判这个问题时

说: “ 一个人只有充满责任感, 才会自觉地努力工作,为他本身也为单位 而工作。那些没有责任感的学生能够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 典型案例七

9 月 6 日 下午,南京冠生园就月饼翻新 “ 再利用 ” 的报道在读者

“ 南冠 ” 月饼从食品商店和超市货架上被成批车下。 “ 陈陷事件 ” 是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 企业形象讲到极点。 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2002 年春节刚过,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破产。

[ 典型案例八 ]

赵瑞是大通公司的老员工,在公司成立初期克服了一个个难关,打了一个个胜仗, 为公司立下了汗

马功劳。 最近, 她却收到了上层的一封解聘书。王总说,赵瑞在公司成立初 期确实做了很大贡献,为人精明能干,工作卖力。可是最近几年,公司状况渐渐好起来了, 赵瑞却没有与公司一起成长, 而是慢慢摆起架子来了。 她经常迟到早退, 对其他部门工作上 的要求也不理会,阻碍了正常的工作进展,甚至还在员工当中拉帮结派、搞对立, 产生了不 良影响,对公司的成长很不利。

第四章 遵守职业规范 养成职业习惯

少了一个铁钉, 丢了一只马掌。 少了一只马掌, 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 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 失了一个国家。

2001 年 中引起广泛关注。

[ 典型案例 一 ]

记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铮

在江西企业界中有这样一位“科海儒商” :他以德立身,以人为本,坚持义利统一 的价值观,

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与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法则相结合, 带领企业在竞争中 纵横捭阖, 不断发展壮大, 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他就是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 经理黄铮。

1995 年,黄铮创办江西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兴科技由一个只有几名员工、

50 万元启动资金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成为拥有 5200 多万资产、一百多名员工的欣欣向 荣的高科技公司。

2004 年 5 月,黄铮出任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短短两年时间, 赣粤高速的

总资产由 66 亿元增长到百亿元,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由 公里,成为江西省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并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 2004 年以来,黄铮先后获得江西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 德建设“十佳”标兵、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 术企业优秀厂

长 (经理)、“江西省优秀青年学者” 、“江西省科技创业领军人物”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黄铮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地完善自己,永不 停息地向更高更

新的境界攀升,这正是他二十多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厚德载物,行稳 致远”,这是黄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大事者,应虚怀若谷,容载万物。他就是这样的 人。我国传统文化中,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爱 , 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仁者人 也”,倡导普遍的爱,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重的思想。黄铮吸收并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 精髓,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在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处处闪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光芒。

[ 典型案例二 ]

1996 年 5 月的一天,济南工商银行大观园储蓄所赵安同志接待了一对前来存款 的夫妻,钱装

在一只编织袋中,他们是做水果生意的,钱又散、又乱、又破旧。存款凭条上 填写的数目是 7.4 万。赵安同志细心地数了 2 遍,都是 8.4 万元。 赵安对这对夫妻说, 他 们数错了,他们不信,他们又数了一遍,果真是 8.4 万,这对夫妻对赵安同志诚实不欺的 高尚品德十分感激。事情传出去以后,引来许多前来存款的生意人。

[ 典型案例三 ]

我国原外经贸部部长、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复关” (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 国的地位)问题上,面对美国一再设置的障碍,警告说,虽然八年来,我们作了很多承诺, 但如果美国一意孤行, 故意设置障碍, 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 那我们所做的一切承诺均无效。 但是在国内,一有机会,吴仪就大声疾呼,保护知识产权,不能随意模仿,拿来就用,不能

390 公里增加到 560 500 强。

、江西省职工职业道

、江西省高新技 等荣誉称号。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她主张一旦作出承诺,就要言而有信。她动情地说:“如果我们不遵守知识产权法规,不守信用,谁都不愿意向我们转让技术,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中低档层次上。”

[ 典型案例四]

商鞅立木树信。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变法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在变法前下令在秦国都城南门外立一根3 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把木头搬到北门,赏10 金。人们不相信,无人搬动木头。商鞅把赏金长到50 金。一男子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 金。商鞅这一举动,使人们感到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也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就在秦国推广了。

[ 典型案例五]

中国古代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如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惟独看到峰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褒姒高兴,数次无故燃起峰火,

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已无人来救。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 典型案例六]

北京的同仁堂药店,建店300 多年,始终坚持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其店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药料选用十分讲究。“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坚决不用。同仁堂的人说,我们药方虽然可被盗去,但是没有我们精湛的炮制工艺和高度的责任心,还是制不出好的丸、散、膏、丹。同仁堂美名传遍全世界,顾客遍及五大洲,因此使得它的效益也长久不衰。一个企业,如果不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只是一味地打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利润,那么用不了多久,信誉就会扫地,企业的经营就会萎缩,甚至破产。

[ 典型案例七]

一天,列宁去理发。一进理发室看有几个人等着,就坐到了队伍的末尾。理发员认出了他,招呼道:“同志们!这是列宁同志。他日理万机,能否请他先理?”大家没有二话都表示同意,但列宁马上制止,说:“不行!还是按先后顺序。我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不也宝贵吗?我先理了,别人就要多等了。”

无论任何人,在公共生活领域做任何事情,都要替他人着想,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第五章确定求职策略成功踏入职场

典型案例

[ 典型案例一]

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应聘者

美国福特公司公司创始人福特当初参加面试时,与之同时测试的还有三位竞争者,无论在学历上还是在相貌上,都强于他,但惟独福特被录用了。说来难以置信。福特在进门时检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将它扔进了纸篓的行为,赢得了公司董事长的重视。他对福特说:“前三位的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只看见大事,看不见小事。我认为不忽视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成就大事,所以我录用你。”福特就这样成为这家公司的成员,不久,这家公司就扬名天下,更名为“福特公司” ,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巨头。事实证明,那位董事长慧眼识英才。

[ 典型案例二]

面试中我曾马失前蹄一位参加一家大公司的招聘失败告终,现在是另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时常

参与

招聘新人的活动的人士介绍道:公司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应聘者。

5 年前一家国际知名的大公司需要内刊的编辑。作为文科毕业生,读书时就曾任校刊的副主编,同时在不少杂志上写稿,应该说对采编业务非常熟悉,认为自己能成功应聘是十拿九稳的。

当时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知名度,从内心里对内刊编辑的位子多少有些不屑,认

为自己当个不对外发行刊物的编辑绰绰有余。所以,也就没对面试进行过多准备。

然而,其他应聘者却有备而来,手里拿着包装得非常漂亮的个人材料。

面试开始,十几位面试者坐在环形桌前。先让大家填写一份问卷,回答一些“ 你对本公司了解多少?”“ 个人有什么爱好?”“ 将来有什么打算” 之类的并不显示专业水平问题。

问卷全部交上之后,主考官走了进来,开始一场集体谈话。先是让每个人自我介绍。不少人很详细地说明自己的姓名、籍贯、专业、特长、得过什么奖、参加过什么活动之类的没有什么新意的表白。自己的别出新裁的个人介绍赢来了考官关注的目光,自己很是得意。

接下来是回答提问,由于没有很认真地了解公司情况,对于公司的业务领域、特别是一些技术进步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而那些应聘的理科学生的优势凸现出来,他们表现活跃。等到考官问及有关杂志编辑的专业知识,自己逮住了机会,滔滔不绝起来。看到考官很注意地在听,心想,自己应该能通过考试吧!

可惜,满怀希望等来的却是未被录取的消息。

后来得知,自己未被录取的理由不是业务素质、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我不合适他们招聘的职位。他们认为,以我的个性和自我期望值,不会踏踏实实安心于本职工作。而且,我与他人的合作精神似乎也欠佳。

吸取了教训,在接受另一家公司面试时,自己认真准备,被顺利录用。工作后,很快成为公司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