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共同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学生的分组要科学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具体到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一)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

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二)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助互学,齐头并进。

(三)情感结构的合理。

孩子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要讲究

合作学习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衔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考虑这一环节中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这节课中的第四题时,题目的要求是要找一个比我高的人、比我矮的人、和我差不多高的人。在这里,必然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找出符合条件的人。如果这题没有限定是在小组内进行活动,会导致学生在班级内进行查找,这样就会导致了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三、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因为开展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诸方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在学生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去商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购物活动,小组同学轮流当售货员,顾客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

在这个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十分明确:

(一)学生要进行购物活动。

(二)xx要计算出所要买物品的价钱。

(三)售货员要算出应找回的钱。教师这样一布置完,各组都忙开了,先选出谁是售货员,再轮流进行购物活动,如果售货员把应找回的钱算错了,其余的同学帮助纠正。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十分钟,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在有的顾客和售货员计算钱数时,学生学会了倾听,然后自己对同学的计算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当同学出现错误时,进行纠正。每个同学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学生要明确个人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几点:

(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在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见解时,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替组长发言。

(二)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如:

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问题,或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个别自学示疑,再小组合作议疑。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要留给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索的时间。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六、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两个结合”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统计》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统计出庆祝“六一”儿童联欢会,班级应买几种水果。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学生就忙开了,商量应采取什么调查方式?组员应怎么分工?要绘制哪种统计图和统计表?在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采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评价,如态度、情感、交往的方式,然后再从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中了解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负责什么工作,通过工作又学习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七、规划一个合理的学生发展xx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小组内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在课堂上,出现过“优”生不屑于与“差”生合作的情况或“差”生在小组内的工作由“优”生代劳了的现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选准苗子,培养典型。实验伊始,教师应把力气下在十几位组长身上,得给时空,给任务,给方法,精心培育,使他们不但拥有很强的预习、质疑、思疑、议疑、解疑等自主自学能力,而且是一个巧于组织,善于团结,乐于助人的称职的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小老师。

(二)一一对应,共同进步。这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

由组长带领中上水平的组员,作为第一梯队,重点扶持,使其尽早脱颖而出,达到与组长并驾齐驱的水平。然后,再由他俩各带一个组员作帮扶对象。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政策向“西部”倾斜,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时空,让他们从台后移向台前,而组长则从台前走向台后。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脱手,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

xx先生曾指出: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加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努力。

(二)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九、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教师要做到:

(一)多给学生帮助。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进行学习的自信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

(三)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必要时,可按观点的不同设立小小的辩论台,教师要相机引导,适当评判,使辩论既有序,又能不断走向深入。

(四)要适时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五)要多给激励。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越是班级规模大、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为政,有的学生自己埋头钻研,有的学生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应明确做法程序和注意事项。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以达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

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没有好的纪律,就没有好的成绩,良好的班级秩序是对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检验。把班级同学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学生也越来越喜欢。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下,“90”后学生的激情、热情、创新、主动及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尝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做如下: 一、合理分组,并选拔组长 1. 合理分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进行分组,确定序号。每个组要有好、中、差三个档次,组与组之间要势力均衡,按座位每组8人左右,这样能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当然,一个小组的成员确定后,会根据具体情况个别调整组员。 2. 选出组长。每组让小组成员选一名值得信任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当组长,负责组织、分配各项工作,负责收组员作业,最后交到科代表处,分配值日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负责统计每周得分和月得分。 二、根据实际制定班规

1. 加分部分:(1)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一次得1分;(2)作业被表扬得1分;(3)单科考试成绩前8名的同学得1分;(4)卫生被政教处表扬得1分;(5)好人好事一次得1分。 2. 扣分部分:(1)上课(包括自习课)迟到、早退、睡觉、讲小话、吃零食、不交作业、上课请假、忘值日者一人一次扣1分;(2)不穿校服、仪容仪表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3)乱扔垃圾、乱倒水、乱吐口香糖、座位下卫生不合格者一人一次扣1分;(4)上课(包括自习课),说话,打闹、上课传纸条、看杂志、小说、玩手机、MP3、MP4者一次扣2分;(5)旷课、顶撞老师等严重违纪行为交政教处。 三、以小组合作方式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的奖惩方法 组长每天纪律学生加减分情况,一周后将本组组员得分做和,统计小组总得分情况,积分最高的前两个小组为最佳小组,小组成员获得物质及精神奖励,班级积分最高的前10名为优秀个人,予以物质及精神嘉奖,积分最低的两个小组为后进组,予以卫生等方面惩罚。 四、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成效 1. 组员之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每名同学都是小组的一员,日常表现会影响小组的考核成绩,每名同学都不想因为自己较差的表现而连累组员,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通过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运用。 1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M足学生 的心理需要,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 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1.1 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样对于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多让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使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的自主管理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班级的自主管理的心得体会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中逐渐的深化,班级的自主管理也能够借助小组合作来展开。班级的方化建设,其实也就是各个小组在班级里的文化建设,班级班风、学风的提升,其实也就是小组相对应的提升。下面谈谈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利用小组合作展开工作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分组。 把学生分成5~8个组,在充分了解全班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上,根据男生,女生的特点,根据各个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及兼顾宿舍的原则实行分组,最好刚开始就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分组的原则上让学生自愿分组,然后再综合考虑实行调配。分组一般4~8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取一个有“战斗力”、且非常有个性的名字,持续地体验成功,造就具有成功心态的学生,促动学生的共同进步。组长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的特点,要在每个小组都同意的原则下选优秀的小组长,小组长必须能够带动整个小组共同进步。 二、小组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方式能够多种多样,但是都是以激励为主。平时管理的评价能够通过德育分实行评价,各种活动在展开过程中的评价能够由小组长负责,同时也要由班主任积极主动地评价。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持续提升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增强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实行评价时能够采用小组内组员自我评价和组与组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动,互相监督。比如在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纪律遵守情况时就能够采用。组内组员自我评价能够明确每人的责任,组与组互评能够互相竞争,互相提升,倡导规范的班风班纪。另外还要注意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三、小组的自主管理 平时的纪律、卫生、学习、辅导等等理应充分地由小组为单位实行自主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纪律,学习两大方面。这时班主任的角色发生的根本的改变,班主任是目标要求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是课堂管理的督导员,服务员等。通过学生与学生的协助,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解决事情的效率。通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己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参与、不引导,至于讨论的是什么,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讨论很容易使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管理

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管理 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班级作为一个学校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水平的好处,下则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则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当前班级管理的方法繁杂多样五花八门,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模式:放任式、专制式、自主式。放任式不可取,专制式有时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我们更提倡自主化班级管理。反思我校目前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现状,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确实太辛苦了。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学校的特殊性,我校的学生中午在学校用餐,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是从早管到晚,一丝也不敢松懈;其二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班主任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只要勤恳地工作,一心扑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对学生“眼眼顾到”,一定能把班级工作做好。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老师总感觉管得很累,效果却事倍功半,不尽人意:学生缺乏自觉性——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两个样,缺少主动性——凡事要老师过问,没有老师在场,学生什么事都没法解决。再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老师只倡导“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自上而下的注入模式,过分强调了管教的功能,忽视被管教者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总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完全被按班主任的意愿去干,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这必然压制了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这样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能够自我管理。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事业有成。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而新时代需要的德育工作模式更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它要求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的、被动的约束看管为积极的、主动的自我鼓励、自我管理,高度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和积极发展,实现德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起来,让班主任轻松起来,由此,我想到了“无为而治”这一词。我们不妨到老子那儿去汲取一点道家的智慧:顺应自然求发展,道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2222262.html,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作者:陈燕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10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41-0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日趋鲜活。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合理划分小组,使小组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教师在分组时,要顾及上课的连续性,所以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把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大组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按四人一组把全班人数分出17个大组来,再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1至17名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大组长,18至34名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大组长坐在每组的后排,小组长做前排,35至51名和小组长坐一起,52至68名和大组长坐一起,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比如,在学习《唱脸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看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中的哪些唱段呢?”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已经迫不及待的议论起来,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唱脸谱》这节新课: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类型的人?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组内交流看法、体会,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选对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新人教5上数学】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在班级管理中,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很难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如何发挥班级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至关重要。抛开调动班级科任教师协同管理的积极性不说,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显然十分必要。因此,如何调动所有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把教师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就成为众多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在深入反思以往班级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成为良好的班集体,真正使班级管理进入素质化的轨道;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竞争,学会了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一、“小组自主管理”的内涵 “小组自主管理”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自主管理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我为小组作贡献,我为班级争光彩”的良好境界。 二、“小组自主管理”的操作过程 1.查摸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做好铺垫。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城区二十九校为确保学习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一、小组的组建 (1)组长的选举。每个学习小组成员为4—6人,根据班级总人数选出相应的组长。组长的选举采取竞选方式。说出自己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各方面能力。最后以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大家心中的好组长。 (2)组员的挑选。全班同学按照学习能力情况排列,以组员总分平均分与班级总分平均分一致为分配原则(尽量能调至到前后座位的4—6人),每组成员中都要含有优、良、中三个层次的同学且人数相当。 (3)组内选出科代表1—3人,负责检查收发各科的作业;还要选出纪律、卫生组长负责组内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等。 二、小组成员职责 1、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内工作,如: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对组员进行分工;遵照小组合作制度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好统计等。同时要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起榜样作用。 2、纪律组长要做好自我和小组成员课内外纪律的监督和管理,登记每一天、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纪律情况并与一周后作总结同时向组长汇报,对违纪行为要敢于站出来管理,努力增强小组成员的纪律意识,提升其道德修养。

3、卫生组长平常负责组内一整天的卫生保洁和监督工作,包括座位周围的地面、桌子上的书本摆放等,如轮到负责班级卫生时,就要组织分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清洁、维持班级卫生状况,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抹讲台等劳动任务。 4、小组课代表负责组内作业的收发,并有权对没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直接报给任课老师。四人组,小组课代表为一人;六人组,小组课代表为三人(语、数、英)。 三、确立小组个性化目标 教室内墙上开辟“小组量化管理评价专栏”(班级可以自定栏目大主题)由各小组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确定小组冠名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例如小组名称可以有:奋斗,互助,求真,激励等。小组格言诸如“我追求,我奋斗,我快乐”等。小组应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例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我们每个成员都能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体育强组”、“永不言弃,不丢下一个!”等等。 四、小组的自主管理 1、学习自主管理: ①课堂上讨论合作探究时,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展开讨论交流,并每次推举出不同的代表进行发言。如有背诵任务则由组长分配两两组合互查互促。书面作业由课代表负责督促检查并收发,一定要杜绝抄袭。 ②小组成员每天要自觉主动上交各科作业,没有适当理由不交的由课代表进行记录并虚心接受相应的惩罚。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教师的“管”,轻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对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相互激励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管理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学生间相互合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课堂的组织、结构、管理、评价必须改革。 “3+1”模式,其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包括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班级管理工作也就相应地围绕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来开展,使学生自主地合作、在合作中体现自主,以此为导向,改革、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构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组织、管理、评价机制。 一、”3+1”模式的班级管理特点 根据”3+1”模式的特点,班级管理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的多维合作性、信息沟通的多向性、管理的民主性、发展的多维性,更关注“以人为本、以导引学、自主管理、有效自律、促进合作、科学评价、文化育人”。 1.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尊重学生,把学生定义为生动活泼发展的人,班级管理工作顺应人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2.以“导”引学。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导、指导、帮助下自主地学习、体验、合作,使学生在过程经历中体验、感悟、发展。班级工作不是管理、约束学生,而是引导、帮助、评价、激励学生。 3.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一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自觉地担负起班级的某部分或某方面的组织管理或服务工作,主要通过班、组干部为载体来实现班级成员的愿望和要求,为班级服务,在班级里起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监控、激励的作用;二是班级中每一成员,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能够按教育目标的要求,自行控制与调节,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努力。班主任从前台退到后台,充当参谋,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角色转变成被管理者与管理者双重角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管理计划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和管理计划 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及奖惩机制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 教学策略,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山西太谷“二十四字”教学 模式的精髓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本次课堂改革 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现试行本办法。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1.分组:按优、良、中、差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 学科优秀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多少,可 4 人小组,也可以分为 6 人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排位:如下图,便于一帮一或多帮一。 3.小组长 的选拔: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③组长要有较强 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合作小组的管理分工及职责:(一)组长的职责:1、组织督促小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给小组学生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 并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的展示方式; 3、负责本组的上课纪律; 4、评价本小组 学生的上课表现。(二)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一个记录本, 设大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 2、大组长负责小组一切活动的 统筹安排及每日的评价记载,学习组长负责学习、纪律组长负责管理纪律、卫 生组长负责劳动与卫生等方面加分、扣分的记录。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用“正”字统计自己评价的小组同学一天参与小组 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考评共分五项: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记分:A、0.5 分,B、1 分,C、1.5 分,D、2 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 1 分;回答错误不加分。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记分,、:A、1 分,B、2 分,C、3 分,D、4 分。有解题方法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 1 分;展示错误不加分。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记 1 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扣 1 分。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布置的学习任务(如课前预习、课堂检测等),书写不工整或不及时完成扣 1 分。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 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 1 分;违反学校纪律的每次 扣 1 分,如班花管理、就寝、用膳、卫生、安全、打架、骂人、偷盗、破坏公物等;被值日行政点名批评的扣 2 分,情节严重的扣 3 分。 B C A D A F D C B E 3、为避免评价、记分徇私舞弊,采取滚动评价办法,即第一小组评第二小组,第二小组评第三小组,以此类推(得分统计课后及时完成)。 4、大组长 每日一统计,每周一总结,找出组内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同时评出 组内“优秀个人”。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优秀个人”。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广泛采用。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的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让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合作才能成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那么就需要学案的设计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沿着斜坡上,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动

手操作,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我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让学困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给孩子充足的独学时间。 2.榜样示范明确职责,合作才能有章可循 教师先来做组长为1号,负责组织工作。另外挑选五名同学做组员。这五名组员有讲究,2号副为组长的,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有一名学困生为6号,另外三名学生为3号、4号、5号。确定组名“刨根问底组”、口号、组训。其余同学事先要按导学案提示在组内合作学习,课上观察教师和五位同学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组内转换为组长角色,按学案每个问题都先由小组里的3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解疑,3号、4号补充,1号总结,2号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1号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但是随着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我们通过对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实际观测中了解到我校各科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不少学生在小组合作得到的收获比在集体授课中得到的还要少,更在自由散漫的学习氛围中养成了不注意倾听、不尊重他人的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这样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各科课堂教学中开展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学会评价,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探索出具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实验;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一定要落实小组建设、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管理、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自主管理,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与管理的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1、行政组:在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设一行政组长,是小组的领袖人物。行政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联系,是小组凝聚力强弱、以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人物,全权负责小组工作。 下设纪律组长、督查组长、环卫组长: (1)纪律组长:负责维持本小组的纪律。对于到校后不能安静下来学习、课间打闹、课堂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予提醒和制止,另外负责维持课堂讨论的秩序,并负责本小组成员的操行分考评与记录。 (2)督查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内各项检查评比的记录通报。每节课每天及时核对后一小组对本小组的各项检查评比的记录情况,确保量化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做好前一小组的量化评比记录工作。 (3)环卫组长:负责安排监督本小组的清洁扫除,小组内的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