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自考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部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师说: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的论述了教师问题。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

朱子读书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死后,其学生荟萃其平日指导读书的语录,归纳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条。

《爱弥儿》:《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一本小说体的教育著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爱弥儿》指出了怎样培养新社会的,即资产阶级社会的新人道路。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将受教育者的生活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2岁;2岁到12岁;12岁到15岁;从15岁到成人。

要素教育论:要素是指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最宝贵的共同因素,也就是基础知识。要素主义教育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海军上将里科弗、外交家科南特和历史学家贝斯特,他们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五方面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学在官府:奴隶社会这种宫廷设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形,就是后人称谓的“学在官府”或“学术官守”。它充分说明了西周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具有高度垄断的特征。

活教育理论: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儿童应该有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陈鹤琴认为,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环境的创设要自然化、艺术化。

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理想国》不仅对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作了最为完整系统的表述,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布鲁纳。布鲁纳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发展动力的理论构成其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他关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知识观与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期学习论、发现法四方面。

二、简答题

1论述中国古代私学的产生背景及其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自由民开始荒种地,使得经济关系变化,新兴地阶级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

治生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为私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同时,学术下移与士阶层的崛起又为私学的为生与发展提供了知训基础和人才准备,他们是私学产生的直接条件。这样,在东周末年奴隶制官学衰败的情况下,由私学取代官学就成了历史的必然。春秋时期是私学的兴起时期,战国时期则是私学的繁荣时期。孔子是春秋时期最负盛名的私学大师。

历史意义:私学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私学的产生与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进步;私学的产生与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培养了大批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私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私人办学的形式一直保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为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试说〈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在论教育作用与目的方面:它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阐发了教育在移风易俗和建国安民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联,尤其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突出特色。在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方面:它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其次,提出了确立学年编制的设想。它把大学的教育划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小成”阶段学习年限为7年,“大成”阶段学习年限为2年,这是古代学校教育中确立年级制的萌芽。它还提倡大学必须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平时的小考要经常进行,在的成绩考核要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在论教育原则与方法方面,它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有预防为主的原则,有及时施教的原则,有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相观而善的原则。《学记》对中国教育史,乃至对世界教育史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它首次提出了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在论教师方面,《学记》认为,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教师应该具备“为长”、“为君”的素质。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3试说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赞科夫以维果茨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着手于组织自己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以改革苏联的教育状况。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是指个性的所有方面的进步。它不同于“特殊发展”上的发展;它与“全面发展”不同;它并不局限于智力的发展,还包括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它主要研究的是教学与儿童心理一般发展的关系。他通过亲身的实验研究,总结了5条教学原则:第一,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赞科夫认为传统教学把教材编得太容易,教学进度太慢,不能促进学生的迅速发展。高难度一是指克服障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高难度”教学原则不是要求越难越好,而是有一定限度的,“难度的分寸”限于“最近发展区”;第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第五,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4试述美国《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在美国教育家和公众的强烈抨击下,美国联邦政府于1958年8月2日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1、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即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以及其他重要科目教学;要求

更新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校设置理科实验室;建立外语教学中心;加强视听电化教学设备。2、加强职业教育。法令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和开办职业训练机构,有计划地为青年提供职业训练,使之成为专门技术人才或熟练工人。3、强调“天才教育”。法令要求通过测验、咨询等手段发现和鉴定具有卓越才能的天才儿童,使他们在受完中等教育后升入学院和大学,并提供专项奖学金和奖研金。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法令要求联邦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各级学校提供实际援助,以保证受培训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达到美国国防的需要。《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是美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使小学的入学率迅速提高,中等教育普及速度也大大加快。该法令对培养美国科技人才也产生了巨大作用。

5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时逐渐形成的系统理论。随着朝代条件的变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点也在不断地变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他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做合一。

6论述荀子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最提倡尊师,对教师问题的论述也最系统、详明。首先,关于教师的地位,荀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提,并把能否做到尊师重傅提到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加以论述。再次,关于教师的从业标准,荀子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教师必须具备这样一些基本条件:有尊严,使人肃然起敬;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表达问题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语言简练规范,且不违背师说;能体会“礼法”的精微之处进行恰当的阐发。只有具备以上几条标准,才够得上一位称职的教师。最后,关于师生关系,荀子更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师生关系如同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学生要像臣下服从君王,儿子服从父亲那样绝对服从老师,做到“师云亦云”,这是错误的,不足取的。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7论述朱熹的读书思想

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学生在他死后荟萃其平日指导读书的语录,归纳为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1循序渐进。它列朱子读书法之首。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2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思得精。思考的公式“无疑--有疑--解疑”。3虚心涵泳。朱熹强调读书学习应悉心理会作者本意,不应先入为主,妄意猜度。4切已体察。朱熹认为,读书不能仅在纸面上做功夫,而应心领神会,身体力行。5著紧用力。朱熹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刚毅果决,发愤忘食的勇猛奋进的精神。6居敬持志。居敬持志就是精神专一,全神贯注,理想坚定,意志顽强。

8论述蔡元培的高校办学思想

蔡元培先生的兴趣在高等教育。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改革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认为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办好高等教育是关键。关于大学的性质,早在1912年5月16日,蔡元培以教育总长身份出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的演说中就明确提出:“大学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更是反复重申这一思想。关于大学的办学方针,蔡元培先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当然,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不是对新旧两派采取不偏不倚的中庸态度,而是借此打破长

期以来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束缚与垄断,发展资产阶级新文化,达到开风气的作用。总之,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他使北大引进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有力的支持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开创了一代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新风,不仅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闻名的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而且使它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摇篮。

9论述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美国在60年代从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方面,在美国科学院领导下召开了由35位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关于普通教育学校中的教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质量及其改进问题,并通过了改革中小学课程的报告。会后,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教育过程这篇报告。主要内容为:1、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进行早期教育。2、认为儿童存在着极大的智力发展的潜力。3、强调课程和教材结构的重要性。4、在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1965年,为了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美国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中小学教育目标,指出中小学更应该加强文化教育,为将来接受专业教育打好基础,中学的目标则应是为培养未来的学者、专家打基础,学会钻研科学的方法。2、要求政府拨款,奖励推动黑人、白人学生合校的工作,规定凡自动而认真合并的学校可以领取大量的补助费。在高等教育方面,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案,主要有1963年《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1968年的《高等教育修正案》。

10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带头人物的思想理念

卢梭,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与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全面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他猛烈评击封建教育对人的天性、对儿童个性的压抑和摧残,反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自由,反对呆读死记、严酷体罚的经院式教育。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美好的,教育活动要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顺序和要求,并以发展儿童的自然本性为目的。强调爱护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他的主要著作是《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瑞士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崇尚卢梭“返归自然”的口号,这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和谐地、全面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教育者对于儿童所发生的影响必须从儿童的本性出发,教育应以儿童为本位,而不是压抑儿童的自然发展。教育是应该有一定目的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能任其发展。另外,他还提出了要素教育的理论。即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因素。要素教育的理论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美育和智育等方面。

第斯多惠,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原则。他认为遵循自然的教育时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为了补充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第斯多惠还提出了教育应具有遵循文化的要求。他着重指出了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必要性,教育应当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另外,他在教学方法上也作出了许多贡献,他用33条教学的规律和规则叙述了他的教学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进行教学。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实施 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37.(我国的)国家公务员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8.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9.上市公司 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40.条约 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 2.国家机构 3.继承权 4.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5.外交机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 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则除包括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公民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7.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8.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9.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0[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意识 36 是统治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 37.行政处罚 37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

自考劳动法试题和答案

呃呃呃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选均无分。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B ) A.作家王某与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所形成的关系 B.张某在试用期内因视力未达到乙厂录用要求而被乙厂辞退 C.甲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 D.某理发店职员陈某在为顾客丙提供理发服务时不慎致其面部受伤,丙要求陈某赔偿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2.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 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有权( A )

A.提出意见 B.要求用人单位纠正 C.要求重新处理 D.做出处理决定 3.因下列因素拒绝录用劳动者将构成对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是( A ) A.乙肝病毒携带者 B.小学教育程度 C.不符合录用条件 D.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认证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4.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时间是( C )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5.下列人员中由国家安置就业的是( B ) A.少数民族人 B.退役军官 C.残疾人 D.农村剩余劳动力 6.甲、乙同在某公司工作。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使乙左腿伤残。有关该事件的处理意见中正确的是( A )

2015年10月自考公司法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司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2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西亚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收购本公司股份用于奖励给本公司职工。下列哪 一个选项不符合法律规定? A.收购本公司股份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额的5% B.公司职工在离职之前不得转让其股份 C.用于收购的资金应从公司的公积金中支出 D.所收购的股份在2年内转让给职工 2.全体股东的下列几种出资形态中,不得低于公司注舰资本30%的是 A.货币出资 B. 土地使用权出资 C.实物出资 D.非专利技术出资 3.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董事会对法定代表人负责 B.董事会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C.董事长可以由股东会选举产生 D.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职工代表 4.某上市公司董事王某持有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王某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B.王某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C. 王某在任职期内,经公司董事会同意,可以转让其全部股份 D.王某在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5.依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人员中对公司有出资义务的是 A.发起人 B.自然人 C. 董事 D.监事 6.根据现行《公司法》,有关一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万元 B.30万元 C.50万元 D.不设最低资本 7.太日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应当由 A.银行负责承销 B.证券交易所承销 C.证券公司承销 D.发起人自行承销8.设立任何公司都必须制订的法律文件是 A.可行性分析报告 B.发起人协议 C.公司经营目标 D.公司章程 9.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情况

名词解释 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审阅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4.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5.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对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部控制和基础。 6.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资料,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7.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8.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所必需遵循的行为规和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9.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鉴证报告,在鉴证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表达其

鉴证结论,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10.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容的综合计划。 1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它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与其他鉴证业务。 12.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13.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14.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精髓,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做到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5.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16.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7.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2018年4月自考00453教育法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法最早起源于 A.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国家 B.19世纪下半叶 C.二次大战前 D.二次大战后 2.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高等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是 A.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以下学校 B.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C.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D.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 4.我国教育法的最高法源是 A.<(中华人民共和冒教育法》 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酶决定》 5. 教育行敢法律关系反映的是冒家与教育的 A.纵向关系 B.横向关系 C.平等关系D.非从属关系 6.接照《教掰法》的规定,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公务员 8.国家千部 C.专业人员D.普通劳动者 7.下列应当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A.受到行政处分 B.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D. 被行政拘留. 8.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童工是指从事雇佣性劳动,但年龄 A.来满l2周岁的人 B.未满l4局岁的人 C.未满l6周岁的人 D.未满18周岁的入 9. 13周岁的壬莱有多次偷窃行为,家长、学校已无法有效管教,可以

劳动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国际劳立法: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收也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3、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4、国际劳工标准: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收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5、劳动法学体系: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6、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7、劳动权利:狭义上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与工作权、就业权同义,具体包括职业获得权、平等就业权和择业权;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获得的一切权利,包括工作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集体协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权等。8、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来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来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9、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10、获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合法收入,应当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 11、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一事实上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1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14、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15、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主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6、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专门机构。 17、境外就业中介机构:是指为中国公民境外就来或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18、就业服务:是指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19、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0、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风度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人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21、定期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 2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没有规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只规定合同生效的起始日期,没有规定合同的终止日期。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 简答及论述题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 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某一时期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 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到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每个数字在表中出现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金额加权抽样j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额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 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 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017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法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法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98年制定的教育法律是()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职业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2、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的政府规章 C、教育部门规章 D、教育法律 3、我国的地方权力机关是() A、各级党组织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政协 4、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是() A、学籍管理 B、教育管理 C、行政管理 D、经费管理 5、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A、教育部门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法律 6、下列教师资格中,可以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通用的是() A、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B、小学教师资格 C、初中教师资格 D、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7、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一小时半 D、两小时 8、下列虽从事雇佣性劳动,但不属于童工的是() A、12周岁的人 B、14周岁的人 C、15周岁的人 D、17周岁的人 9、依照我国现行学制,高中阶段的修业年限为() A、2年 B、2至3年 C、3年 D、4年 10、设立实施本科教育的高等学府,其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1、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9年 C、10年 D、12年 12、下列选项中,有权确定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的是()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3、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B、培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C、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 D、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主体是() A、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B、企业和事业单位 C、其他社会力量 D、公民个人 15、对地区成人高等学校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是()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各部委和各行业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及成人教育管理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及成人教育管理部门 16、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列入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法律是()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17、我国的“学位法”是()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考试法》 D、《学位条例》 18、我国设立教育督导机构的最低行政区划级别是() A、省 B、市(地) C、县(区) D、乡(镇) 19、教育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关系 C、诉讼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公司法名词解释{整理}

1. 公司法:是调整公司在设立、组织、活动和解散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2. 公司:是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3. 自益权:是指股东以自己利益为目的行使的权利。 4. 共益权:是指股东为自己利益的同时兼为公司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 5. 无限责任公司:是指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 6. 两合公司:是指由一人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人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仅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7. 股份两合公司:是指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投资设立的股份,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仅以认购的股份为限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8. 人合公司:是指公司的信用基础在于股东个人而不取决于公司资本的公司。 9. 资合公司:是指公司的信用基础在于公司资本数额而不取决于股东个人信用的公司。 10. 人合兼资合公司:是指公司的经营活动兼具人的信用和资本信用两方面的公司。 11. 封闭式公司:又称为少数人公司、不上市公司,私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设立该公司的股东所拥有,不能对外发行股份,股东的出资证明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公司。 12. 开放式公司:又称为多数人公司、上市公司,公公司,是指可以公开募股,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公司。 13. 母公司:是指因拥有其他公司的一定比例的股份或者根据协议可以控制或支配其他公司的公司,包含控制公司或控股公司。 14. 控制公司:拥有另一公司的股份已达到控制程度并直接掌握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15. 控股公司:拥有另一公司的股份已达到控制程度但并不直接掌握其经营活动的公司 16. 子公司:是指全部股份或者达到控制程度的股份被另一个公司控制、或者依照协议被另一个公司实际控制的公司。 17. 全资子公司:是指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全部股份的子公司。法人独资设立的一人公司,就是典型的全资子公司。 18. 非全资子公司:按照母公司是否拥有其一半以上的股份,又可以分为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 19. 总公司:也称本公司,是管辖公司全部组织的总机构。 20. 分公司:是指被总公司所管辖的分支机构,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都受总公司管辖。21. 本国公司:是指依据本国法律,在本国批准登记设立 的公司。 22. 外国公司:是指依据外国法律登记设立的公司。 23. 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为基地或中心,在不同国家或 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 济组织。 24.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是指由50个以下股东共同投资 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 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5. 一人公司:即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 人股东或者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该股东持有公司的 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 26.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 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 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27. 单一性:是指国有独资公司的股东只能有一人,就是 国家,国家是设立国有独资公司的唯一的主体 28. 特定性:是指国有独资公司的单一股东只能是国务院 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 构,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 29. 股份:是指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 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 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0. 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 31. 上市交易:又称场交易,交易所交易,指所有的供求方 集中在交易所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 32. 柜台交易:又称场外交易,指交易双方直接成为交易对 手的交易方式。每个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双方负责进行。 33. 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 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 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 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 34.公司的设立:是指发起人为组建公司,使之取得法人资 格,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必须采取和完成的多种连续的 准备行为。 35.公司的成立:是指公司经过设立程序,具备了法律规定 的条件,经过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取得法 人资格的一种法律事实。 36.自由设立原则:又称放任主义,是指公司是否设立、设 立何种类型的公司、怎样设立公司等不需要任何条件,完 全由设立人自由为之,法律不加干涉。 37.特许设立原则:是指公司设立必须经国家元首颁布特许 令,或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特别法令予以特许。 38.核准设立原则:是指公司的设立,除须符合法律规定的 条件外,还必须经过行政机关审批。 39.准则设立原则:也称登记设立主义,是指法律对公司的 设立条件作出规定,申请人以此为准则,向登记机关申请 注册登记,而无须国家主管机关审批即可设立公司。 40.发起设立:又叫共同设立,单纯设立,是指公司的资本 由发起人全部认购,不向发起人之外的任何人募集而设立 公司。 41.募集设立:也称渐次设立、复杂设立,是指发起人不能 认足公司的资本总额,其余部分向外公开募足而设立公司。 42.发起人:也称创办人,是指订立创办公司的协议,提出 订立公司的申请,向公司出资或认购公司股份。并对公司 设立承担责任的人。 43.行为要件:是指公司发起人必须完成规定的设立行为, 且设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公司不能成立。 44.公司设立的效力:是指公司设立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 果。 45.公司设立无效:是指公司设立虽然在形式上已经完成甚 至公司已经获得营业执照,但实质上却存在着条件或程序 方面的缺陷,或者说设立有瑕疵,故法律认为该公司应当 撤销,该公司的设立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46.公司章程:是指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与活动的基本 规则的书面文件,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全体股东共同 一致的意思表示。 47.任意记载事项:是指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 事项外,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发起人或创 办人认为有必要记入章程,作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事 项。 48.公司章程变更:是指对已经生效的公司章程的修改。 49.公司名称: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用以相互区别 的固定称谓。 50.公司名称权:是指公司对自己的名称依法享有的权利。 51.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 由,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使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 限责任。 52.“越权理论”:公司的活动不能超越其目的围,否则无 效。 53.公司资本:是指在公司成立时由章程所确定的,由股东 出资构成的公司财产总额。 54.公司资金: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 公司财产。它包括股东对公司的货币出资、公司经营所得 利润、公司向社会募集的公司债、公司向他人的借款等, 公司资本仅是公司资金的一部分。 55.资本确定原则:指公司设立时应在章程中载明的公司资 本总额,并由股东认足或募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 56.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是指公司在存续过 程中,应经常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 57.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的资本一经确定,即不得随意 改变,如需增减,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完整版)教育法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学》复习题本科 一、单选 ( A ) 1.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_____。 A.《教育法》 B.《教师法》 C.《宪法》 D.《义务教育法》 ( C ) 2.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 C ) 3.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_。 A.教育基本法 B.单行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A )4.根据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事故一般适用_____。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 B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_____。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 B )6.一般说来,教育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 C..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 C )7.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_____。 A.加尔文 B.胡格诺 C.马丁·路德 D.林肯 ( D )8.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权的结构一般由_____组成。 A.家庭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B.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学生教育权组成的 C.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D.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组成的 ( A ) 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_____。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 D ) 10.《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系指______到______岁的中国公民。 A.0——16 B.0——.14 C.0——15 D.0——18 ( D )11. 1995年,_____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 B )12.《教师法》属于______。 A. 法律 B.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规章 ( D )13.《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____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

劳动法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媒介,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1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劳务活动的行为。 1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它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条件。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13)行为: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是行为人根据劳动法律规范,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从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它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4)事件: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不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虽然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事件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消失。

自考公司法重点归纳,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自考公司法重点归纳,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课程性质。《公司法》是商法学科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商法学的分支学科。公司是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形式,也是资本和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组织形式。公司法学从法律的角度研究公司如何设立、如何组织与管理、如何规范运行的科学。学习公司法,可以使我们学会掌握公司组织的规律;学会运用法律,指导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学会对公司依法进行管理,让公司组织最大限度地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配套教材。《公司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顾耕耘主编,2008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教材重点章本课程总论中的第一章、第三章至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分论中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和第十八章为重点章,其他章节中的有关内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 四、学习方法 1.通读教材,划出重点。在通读教材之前,要先大体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概况和特点。阅读过程中,应根据考试大纲中每章“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及“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逐章逐节进行。凡是考试大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需要领会和应用的重点、难点问题,都应在教材中划出,这样才能针对重、难点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逐一理解,强化记忆。对大纲中需要识记、领会、应用的内容,要逐一阅读、思考。涉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对照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理解。涉及有关的理论问题要前后文对照起来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阅读时不能只注重速度,不注重学习的效果。对于重、难点知识可以多看几遍,加深印象。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熟记基本概念的定义;熟记需领会及应用问题的要点。凡需熟记的内容,要反复回顾,不能一背了之。在考前,可以对该重点内容再进行突击强化记忆。 3.认真做题,查漏补缺。同步训练对教材的每章的重、难点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关键的法条,同时配以练习题。考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不但要知道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考试时才能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做练习题,也可以自测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尤其是还没掌握的内容要及时加紧时间补上。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在学习和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公司制度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通过对实际的了解,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名词解释题 1.1.公司 1.2.自然人企业 1.3.合伙企业 1.4.集体企业 1.5.独资公司 2.1.现代企业制度 3.1.公司设立

自考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终极版)

审计:是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 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反映了管理层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的范围、程度及结果。 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任何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修正性用语。 公布目的审计报告:一般是用于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非特定利益关系者公布的附送财务报表审计报告。 非公布目的的审计的报告:一般是用于经营管理、合并或业务转让、融通资金等特定目的而实施审计的审计报告。 简式审计报告:又称为短式审计报告。它是注册会计师对应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简明扼要的审计报告。 像是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它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做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是指注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适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在各年之间经常变化,主要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模式 法等要素的组合 风险基础审计试的程度和范围。 审计风险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抽样单元: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随机数表:也称乱数表,是由随机生成的从09随机的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 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的一种选样方法。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计算选样间距 ,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也称任 意选样,是指注册会计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注册会计师 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大小、外观、位置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 PPS 抽样:也称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是一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生率得出 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也被称为额加权抽样j 货币单位抽样,累计货币金抽样,以及综合属性变量抽样等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设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 余额、列报(包括披露,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内部控制 :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理结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在合理保证实现 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动 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管理 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 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 书面建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 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 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分 析程序:注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 务信息作出评价 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函证 :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会计估计: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当对其作出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负责 关联方及其交易:为了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是否真是存在、关联方交易的记录是否适当、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以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恰当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 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期后事项:是只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的专业指南,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职业道德:是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 法律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一种责任,是行为人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或仅因法律规定,而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管理层: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或组织 验资工作底稿:验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财务报表审阅:指注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鉴证业务 简答题 鉴证业务设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跨及时、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审计主体的分类: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美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鉴证服务、其他保证服务和非保证服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审计、审阅、审核、执行商定程序、税务服务、管理咨询、会计服务 财务报表验证阶段:财务报表的验证阶段依据所侧重的财务报表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标验证阶段和会计报表验证阶段。 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注师应做到:1、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2、注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3、注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与交易事项相关的管理层 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生。2、完整性。是指在会计报表应该列示所有交易和各项是否都列入了。3、权利和义务。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4、估价或分摊。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按照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5、表达与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正确列示、说明和披露会计报表的各个组成项目、附注及说明。 审计报告的作用:1、鉴证作用。注师签发审计报告,不同于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2保护作用,注师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厉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是对注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做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师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种类:1、按照审计报告的性质分类,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2、按照审计报告的目的分类,可分为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和非公布的审计报告。3、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可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外形特征划分。分为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2、按来源不同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3、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为正面证据和反面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注师可以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审计工作中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提供公钥基础,从而可以帮助注师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2、控制测试,其目的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这是审计证据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2、合理怀疑原则,即要求以合理怀疑的态度,在事实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运用因果分析、逻辑推理的方法,对造成证据缺陷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假设,以便找出证据缺陷途径2、恰当分析原则。及要求分析问题时,应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做到具体问题分析、综合分析,并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审计证据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 审计证据评价需考虑的因素: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针对证据是否符合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否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满足审计目的和要求。(1)审计证据的特性。适当性:相关性和充分性。(2)审计证据的经济性(3)审计证据评价中是职业判断。1、审计准则2、职业竞争3、法律诉讼4、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是链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3、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师专业胜任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4、审计工作底稿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5、审计工作底稿 1、重要性原概念中的 2、重要性包括对 3、确定重要 4、重要 5、对 3)(38(2判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前者运用概率论和职业判断评价样本结果,后者3)对集团财务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2)总体审计策略(a 制动总体审计策略的目的b (3)具体审计计划的主要内容(4)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a 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b 对具体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单位的内部3)组织结构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行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4)会计政策的变更(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性(3)设计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师是否拟获得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 2)企业文化(3)人力资源政策(4)内部审计机制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制的运用(3)检查文件和报告(4)追踪交易在 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 制的频率(2)在所审计期间,注会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3)为证实控制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所需要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4)通过测试与认定的其他控制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5)在风险评估时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6)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理论的精髓。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均有可能引发审计风险乃至审计失败,因此,在审计实务中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成为审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为重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识别风险(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提高审计程序的不选择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程序(2)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张开进一步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审计财务报表填列(2)有些财务报表项目往往会为调整这些审计差异所作的会计分录中多次出现,因此,要进行重分类汇总(3)在编制完试算平衡表后,应注意核3) 部控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实施进一步审a 通过交易和财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认的为更正错报,即“已知错报”b 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c 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可能的错保金额的影响程度a 这里的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b 这里的可能错报总额一般是指各财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但也可能包括上一期间任何未更正可量,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a 首次接受委托的沟通b 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的沟通c 编制审计计划时的沟通(2)审计实施阶段的沟通事项a 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需要其协助的工作b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有关事项的解释、声明及提供的其他证据c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财务报表认定d 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