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健康与幼儿健康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健康与幼儿健康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健康与幼儿健康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健康与幼儿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理解健康的内涵。

2.理解幼儿健康的内涵,了解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

3.掌握评价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具体指标。

教学重难点:

1.健康与幼儿健康的内涵

2.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具体指标

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健全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40分钟

课后作业:

1.亚健康状态的自我测评

2.自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3-6岁儿童身高与体重参照标准

以及情绪教育的目标

教学后记:

本次课教学内容丰富,但理论性较强,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知道健康的评价标准,感受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初步了解到幼儿健康教育最终要达成的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排在首位的是健康领域。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健康领域开始,学习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首先呢,我们需要对健康以及幼儿健康这两个关键概念有所了解。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永恒的生命话题,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特别是在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多种疾病都年轻化的现代社会,健康更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身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你重视自身的健康吗?你认为健康重要吗?为什么?(请2-3 名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健康

(一)健康的重要性

曾经有人用这样一个数字来形容健康的重要性:100000……,“1”代表健康,

后面的无数个“0”则代表金钱、地位、权力、荣誉、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如果没有了“1”,大家想想,这个数字是多少?不管后面有多少个零,如果没有了

这个“1”,这个数字就是“0”,而如果有了“1”,这个数字就可能是一万、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甚至更多。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健康的重要性,如

果没有健康,一切都等于零。

《纲要》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

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其中,有两个词特别能反映《纲要》对于幼儿健康的重视,

请大家找一找是哪两个词?(必须,首位)

过渡语:人人都认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是健康呢?怎样才算是一

个健康的人呢?请你说说看……

(二)健康的内涵

提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

大家可能都认为只有身心两方面都健康的人,才能算是健康的人,没错。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拿去问我们的祖辈甚至曾祖辈,他们可能会怎么回答呢?(他们对健康的理解可能会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层面,甚至说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大家对于健康的理解显然已经比祖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这是不是就已经

是健康的完整内涵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在 1947 年给健康下的

定义:

1947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

了这样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缺陷”,这种健康观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来衡量个体的健康水平。

分析:这个定义有两个分句,从第二个分句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明白,如果一个

人有疾病或缺陷,那肯定不能算是健康的人。从第一个分句我们可以看出健康包含三

个方面的要求: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第一个分句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和”,说明一个人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健全才能算是健康的人,如果只有一个或

两个方面符合的话,并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做出这样的定义之后,还进一步阐述了健康的标准,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世界卫生组织把身体健康

的标准归纳为“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和走得快。这“五快”

主要是反映一个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大系统功能健

全的。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把心理

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三良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处世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拥有这三方面的良好状态。

社会适应健全——是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都有良好的

适应能力,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以及在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能力。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目前,你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哪些?你能适应并胜任

吗?

过渡语:在三维健康观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家对“幼儿健康”是这么界定的:

二、幼儿健康

(一)幼儿健康的内涵

幼儿健康是指幼儿各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正常,没有生理缺陷,能较

好地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

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提问:在学习健康的内涵时,我们已经知道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

个层面,那么这里幼儿健康的内涵是否也有那三个维度?(请学生回答,并指出与

这三个维度相对应的具体的内容)

身体健康——各个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正常,没有生理缺陷,能较好地抵抗

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

心理健康——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

社会适应——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健康作为健康下面的一个下位概念,它的内涵结构与健康的内涵结构是对应的。从完整的意义上来说,幼儿健康也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全。

但是我们都知道,五大领域已经将“社会”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列出来,所以在“健康”领域提到幼儿健康的内涵时,我们主要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层面,而将社会适应健全这个维度的内容放到社会领域当中去,这一点值得大家特别注意。

过渡语:好,这是幼儿健康的内涵,那么幼儿健康是否也像健康那样有一些评

价标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幼儿健康的指标

1.身体健康的指标

反映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指标主要有四大类: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生化指标和素质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是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也是比较重要的指标。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形态指标,其他指标大家在《学前卫生学》这门课上都

已经学过了,回去可以自己再回顾一下。

形态指标就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臀围、坐高、皮下脂肪厚度、上下部量及指距等,对于 3-6 岁儿童来说,身高和体重这两项指标不仅测量方便,而且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呈现《指南》对各年龄段儿童身高和体重正常水平的评价标准:

要记住这些数字,显然是比较费力的,带大家回忆一下《学前卫生学》课程中

学过的相对方便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2-7 岁儿童的身高=年龄×5+80(厘米)

2-7 岁儿童的体重=年龄×2+8(公斤)

——请计算一个 6 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110 厘米,20 公斤)

除了形态指标外,生理机能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指标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机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例如,反映骨骼肌肉系统机能的握力和拉力,反映呼吸系统机能的呼吸频率、肺活量及肺通气量,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反应幼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主要指标。

过渡语:以上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主要指标,下面我们看看心理健康的指标。 2.

心理健康的指标

(1)认知发展正常

认知发展正常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因为,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基本条件,试想,如果一个孩子认知发展不正常,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比如:智障儿童),那么他在集体学习中是跟不上其他儿童的。认知能力低下的孩子,他的心理自然也是不健康的。

IQ 值在 90 分以上算正常

IQ 值小于等于 69(低于 70 分)——智力缺陷

90 分以上算正常,低于 70 分就算有智力缺陷了。

如果一个孩子智力发展不正常,那么他的生活、学习、游戏、人际交往等一切

活动都会受到影响,也就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2)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健康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核心,也是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情绪反应适度表示幼儿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这有

助于他们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情绪具有冲动和易变等特点,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应该有所增强,稳定性应该逐步提高,并且要开始学习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不管在什么年龄段,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情绪反应过度的

话,比如哭个没完、乱发脾气等等,那么这样的孩子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例如,有的孩子跟着妈妈去逛商场,非要买一样家里已经有的玩具,而且价

格很高,妈妈不给买,他就躺在地上打滚,哭喊着要那个玩具,妈妈怎么说理也不听,怎么拉他也不走,弄得妈妈非常尴尬,这样的孩子就是有情绪反应过度的倾向,

心理健康水平也不高。

呈现《指南》中相关内容:

从这三个年龄阶段的目标来看,对于孩子自己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要求

越来越高,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能在他人帮助下或自己的努力中达到这些目标。

(3)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

径。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他的人际关系往往也是失调的,或者是自己远离同伴、

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是自己的言行不被同伴接纳、从而成为群体当中不受欢迎的

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成为集体中的“嫌弃儿”。而心理健康的孩子一般都乐于与

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在游戏中能够互相分享、谦让,有比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这样的孩子往往成为集体中的“人缘儿”。那么,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拥有比

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4)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

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健康的孩子,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合

作等性格特征,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常常具有冷漠、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性

格特征。如果一个孩子性格特征比较好,那么心理健康水平就相对比较高。

(5)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幼儿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吮吸手指、遗尿、口吃、多动、执拗、说谎、爱哭、攻击性行为等等,我们知道部分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但是教师不能因为看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就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看这种行为问题是否经常出现,是否非常明显和严重。如果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比较高的话,就要引起重视,这个孩子很可能出现了值得成人关注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发展已经不健全,必须给予及时的矫正,防止严重起来。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找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来学习,看看幼儿常见的心

理卫生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是什么,发生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预防和矫正。

(三)影响幼儿健康的主要因素1.

遗传因素

目前已经知道的由遗传因素直接引起的人类遗传缺陷和遗传性疾病将近3000 种,大约占人类各种疾病总数的 1/5。遗传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是与生俱来的,

而且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有些缺陷或疾病在出生时就会显现出来,有些疾病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显现出来,但不管是什么时候显现出来,遗传性的缺陷和疾病对一个

人终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环境因素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日常所说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比如说空气、阳光、水源以及气候条件等等,这些给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人类的健康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是当今社会全球性的自然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相信大家都已经体验到了自然环境正在慢慢恶化,在越来越恶化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社会环境主要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构成,它们也能直接影响人

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社会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水平,社会医疗保健制度又直接决定社会公民享有的福利和就医的机会,而就医的机会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这就说明社会环境与个体的健康水平之间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3.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个体采取的日常行为或养成的生活习惯的总体表现,它受到风

俗习惯、文化信仰、个性特点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能够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它具有可控性和长期性。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方式是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首要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例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等,导致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导致人早衰甚至是早亡,可以说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在参考国外推行的生活方式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拟定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活方式:

保持个人清洁,规律生活,平衡膳食,少吃零食,锻炼身体,多喝白开水,注意安全,配合健康检查,适度表达情绪和关心环境卫生。(PPT 呈现这些内容)思考:怎样才能使幼儿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教育!从小就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建立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对于人一生的健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下次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