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

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特点: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节交替明显。

特例: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简化: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

高考地理备考技巧: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1概念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这里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时,降水稀少。而当赤道气团控制时,降水丰沛,又有大量的热带气旋雨,年降水量多,一般在1500~2000mm,集中于6~10月(北半球)。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春秋极短。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气候、萨瓦那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半球5°~25°之间。这里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时,位于信风带下,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干季。当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时,赤道低气压带移来,有潮湿的辐合上升气流,为雨季。一年中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湿季中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mm左右,降水变率很大。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6~18℃以上,干季之末,雨季之前,气温最高,为热季。 2相同点 1.气候特征上

两种气候类型都是长夏无冬,全年气温高。降水较多,集中于夏半年。一年中有明显的降水季 节变化特征。 2.分布地区 都在热带地区,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信风带内(热带季风气候只局限于北半球)。 3不同点 1.气候特征差异 (1)年降水量的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大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mm~2000mm,降水变率取决于夏季风强弱的不听和热带气旋活动次数的多少。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750mm~1000mm,降水变率很大。 (2)雨季的长短不同。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有6个月以上。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通常不到6个月,且每年至少有1~2个月为干季。而且,热带季风气候雨季的降水量比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量更为集中。 (3)降水过程不同。一般来说,热带季风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突变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的逐月降水量具有渐变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探究 雅安市汉源县第一中学地理组刘从山 气候的成因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其中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中学教材上简单表述为“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分为干湿两季”,而实际上世界各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有差异的,较复杂,归纳如下: 一、澳大利气候成因举例: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其主要成因为: 1、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交替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东北部的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东南端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度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称亚热带草原气候) 4、回归线大陆内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即具有季风性质),但季风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的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度性(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 二、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度至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度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1.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北纬10度至北纬20度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南纬10度至南纬20度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澳大利亚亚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特殊性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着。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着,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五种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分析后,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的成因归纳为季风型、热带锋型、副高型、垂直地带型和背风坡型五种类型,供大家一起商榷。 一、“季风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张弟明发布时间:2010-8-3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在澳大利亚大分岭西侧、马达加斯加岛的西部、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西部,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由于这些地方均处在回归线附近的信风带内,受信风的影响很大。当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掠过辽阔的洋面时,受其影响而变得温和湿润。 信风登陆后,在迎风坡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在背风坡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雨影区。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费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 (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 洹V漳旮呶露嘤辏 髟缕骄 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洹6源搜 岵 晌剩骸俺嗟赖推 勾 囊贫 段 窃谀媳蔽?0耙阅冢 窃趺纯刂迫却 菰 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张弟明发布时间: 2010-8-3 17:22:58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 (1)低压信风型:地带性 南、北纬100—200(或回归线)之间,由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冬干夏湿。如非洲100N—20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等地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非洲100S—20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夏季,北半球的东北风(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辐合而成)掠过暖流(南、北赤道暖流和赤道逆流)上空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暖湿的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升,多对流雨,且暖湿的西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湿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单一而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从而形成干季。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降雨量有所不同,巴西高原降雨较多,可达1100mm以上,澳大利亚北部较少,只有750mm。 (2)信风副高型:非地带性 如南非高原东南部(200S—300S),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大陆内部气温相对较低,且因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气温更低,在大陆南部形成的高压与东部洋面上的副热带高气压连在一起,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的高压使来自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势力大大减弱,从而形成干季。 (3)副高西风型:非地带性 分布在300S—350S之间,如澳大利亚南部和非洲南部的狭窄地带,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北移的湿润的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湿季(注意:冬湿夏干)。实际上是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向地中海气候过渡的一种中间类型,冬季降水量没有地中海气候多,夏季气温却高于地中海气候。 (4)赤道高原型(地势高型):非地带性 在东非高原上的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南、北纬100之间),由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本应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海拔高(大多在300 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年均温多在100C—150 C左右),上升气流微弱,降水相对较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从而形成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的是:该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分配较为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类此) (5)背风型:非地带性

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微专题8: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规律揭秘] 判读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高考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的简答题考点梳理 1. 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 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所致。 表现: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雨热同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 2. 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的原因:南亚地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吹东北季风,夏季时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往南亚地区,带来降水。而其他大洲的该纬度地区,均处于信风带的上风向地区,海陆面积较小,故不能形成热带季风。 仅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亚洲处于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能延伸到较高纬度,而其它大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影响的范围较小。故只有亚洲有温带季风气候。 3. 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南半球的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北风,冬季吹偏南风。 4. 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5.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常年受到副高和信风带的影响,以及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侧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东侧为红海,但因水体较小,因此气候较干燥,降水稀少。 6. 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大西洋沿岸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由北往南影响沿岸,大气稳定。 (2)地中海受相对气压影响,冬季为相对低压,气压在此辐合,热带大陆性气团影响地中海,夏季地中海为相对高压,下沉气流强盛,使地中海沿岸气流下沉,加深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干燥。 (3)红海为狭窄水体,东北为阿拉伯沙漠区,东北信风吹来干燥气流,处于副热带海区,高温高盐,大气稳定。 (4)南部的副高可达18oN。 7.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介绍 热带雨林气候 地区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亚洲的印度半岛西南沿海、孟加拉湾沿岸、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 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 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热带草原气候探讨

(一)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是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美国气候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

回复:请问田纳西河为什么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下面的引述材料详细解释了北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注意黑体部分文字,其中有 一些正与我的观点相符合。 北美洲的地形结构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253.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为什么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 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所谓显著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意见是:(1)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2)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乎均频率超过40%;(3)至少在一月与

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 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 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 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 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 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