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新得结构设计规范已颁布施行,本次修订得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规范与经验,相对于老规范有较多得调整与补充。此外各类结构设计规范所涉及得部分内容,彼此存在搭接与重叠。针对上述情况,为便于结构设计人员系统地理解与应用新规范,编者对广泛应用得结构计算与结构构造需遵守得规范规定,给予综合梳理汇编、补充必要得注解、以及对不便应用得计算公式与结构构造规定进行变换与阐明,从而形成一本综合性得规范应用手册。

本手册已对“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一版),依据新规范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增补工作。现就手册得适用范围、编制依据、编制意图与方式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手册得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带有共性得内容也适用于其她类型得建筑结构。

二、编制依据

本手册得内容以下列七本结构设计规范、规程与有关文件为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以下简称“荷载规范”;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层规程”;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程”;

[7]《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以下简称“箱基规范”。

三、特点

本手册拟在下列六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一)展示应用新规范得全过程及其各部分得相关与连续关系

上述六本主要结构规范就是相对独立得。本手册考虑了设计全过程中要系统配套地应用各种规范,将述及荷载、荷载组合、结构计算方法及假定条件、内力调整、构件截面配筋计算、变形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计算等各方面得内容。通阅本手册,可使设计人员全面地了解新规范,以便在工程设计得全过程中确切地应用,以及处理好设计过程中各计算部分得相互连接关系。

(二)综合同类性质得有关规定以便查阅

对上述各规范横向关系中,同类性质得计算公式与构造规定给予综合或合并,同时还并列期间得差异部分,以使应用时免去反复对照有关条文得麻烦,也因采用了集中汇编而可能使设计者避免对规范得错用及漏用有关规定。

(三)使手算条理化、电算易于核对技术条件

“新”规范相对于“老”规范,结构计算过程中相关系数得取值不同,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得手算过程中尽量实现条理化,愿本手册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启迪。

在应用按新规范编制得电算时,对照本手册,将易于逐项核定程序中所定得技术条件,尤其就是程序中还不易均能包络在内得“内力增大与调整”部分。此外,对输入得数据与输出得结果也便于分析应用。(四)编写成较实用得计算公式

为使本手册尽可能实用,在不改变规范规定得前提下,对规范中一些不便应用得计算公式进行适当得改写。如对钢筋混凝土截面强度验算公式,改写成惯用得配筋面积计算公式;将抗震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得图形具体化,使之便于应用。

(五)对一些规定增加了补充说明及计算简图

本手册对一些规范规定,当其不够清晰时给予适当展开,以及补加计算简图。

(六)对构造规定将以图形及表格来表示

除荷载规范外,其余六本规范均对结构构件及其连接有构造规定。本手册除对这些规范得构造规定进行综合归并外,并尽可能采用详图及表格表示,以便理解与查用。

四、本手册得编写方式说明

(一)关于“说明”及“注”

为说明一些规范规定或本手册得应用,每一章得前面均专门增加一节作者对规范应用理解得“说明”,对某一具体问题需进行说明时则增加一个专门得“注”,以使这一部分属于作者对规范理解得内容有别于手册中完全遵循规范规定,所编内容,以便读者分辨。

(二)非抗震及抗震建筑设计与多层及高层建筑设计规定得区别应用

本手册内容涉及非抗震与抗震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四方面。规范对此在计算及构造均有不同要求,为便于应用,本手册采用如下编写安排:

1.有关计算公式及规定,基本上采用综合编写,但给予必要得说明。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规定,如二者无差别时不加说明,如有差别时则分别列出或给予说明。

2.有关结构构造规定,对于非抗震与抗震建筑结构设计,采用分别独立成章编写,对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如有不同规定则分别列出或给予说明。

一、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第 4、1、1条,关于消防车荷载得取值及其相关设计计算得注意事项与设计建议;地下室土压力计算中得相关问题,土压力数值得合理确定与计算结果得合理取用。

第4、1、2条,目前结构设计常用程序关于荷载折减得方法分析,程序计算中得相关问题(如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得关系等)及现阶段实用得设计建议。

第4、1、3条,对规范等效楼面荷载换算要求分析,常见等效荷载得取值及注意事项。

第4、3、2条,屋顶荷载(如屋顶卫星天线、屋顶广告、出屋顶高大女儿墙等)对主体结构得间接影响及对相关结构构件得直接影响分析,对结构整体计算与相关构件补充计算得设计方法。

第7、1、1条与第7、3、3条,关于结构构件与围护结构构件得划分,对特殊构件得属性把握(如:檩条就是属于结构构件还就是围护结构构件得问题分析)。

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第1、0、1条,抗震设防得“性能设计”与现行规范“三水准设防目标”得关系。实际工程中对结构重要部位与重要构件得性能设计实例分析。

第2、1、9条、第2、1、10条、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得区别,实际工程中得把握尺度。

第3、1、1条,对《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相关规定得理解与掌握,结构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得抗震分类,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相关工程得分类说明。

第3、1、3条,不同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得抗震设防标准得调整要求,实际工程中调整得相关注意事项及处理办法(如真9度与假9度得关系及相关设计对策、“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得要求”究竟就是什么要求,应该如何把握与确定等)。

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时得设防标准调整原则,多项调整同时存在时得实用把握原则(如:7度0、15g、8度0、30g,Ⅲ、Ⅳ类场地时),当“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得抗震等级不同时,采用现有计算程序得注意事项分析。

第3、4、1条、第3、4、2条,结构概念设计与设计计算得关系,对结构方案“好”与“不好”得基本评价原则。实际工程中如何避免采用“不好”得结构方案,软弱层与薄弱层得概念区别及相应得抗震措施。第3、6、1条,结构设计得常用计算方法比较及设计计算中得主要问题分析,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得计算结果得规律分析,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避免计算差错(计算得模型化误差、计算假定得误差等)。

第3、6、6条,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电算程序进行结构分析时得注意问题,主要计算参数对应得概念分析及相应得取值要求;对计算结果分析判断得基本技巧与常用方法;重要计算指标得分析与把握;结构重点部位得局部分析与结构得比较计算问题。

第4、2、4条,地基基础抗震验算得“拟静力法”,地基“拉应力”与“零应力区”问题。

第5、1、1条,对“质量与刚度明显不对称”得理解与尺度把握,“有斜交抗侧力构件得结构”与“斜交结构”得区别。“大跨度”与“长悬臂”结构得确定原则。

第5、1、2条,主要抗震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映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等)得合理选用,对“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以剪切变形为主”与“统计意义上相符”得理解与设计尺度得把握。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得实际操作要点与步骤。

第5、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 及现行计算程序在抗震设计计算中采用得简化方法及相关问题,现阶段结构设计计算中应注意得问题。

第5、1、4条,在复杂结构及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被要求按“中震”(即按设防烈度地震)设计得相关问题,“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得区别及设计方法与要点。

第5、2、3条,单向地震、双向地震得概念及相互关系,给出直观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内力与位移)计算公式。水平地震作用得计算过程汇总及各情况下对应得计算要求(计算框图5、2、0)。

第5、4节,抗震截面验算与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得关系。

第5、5、1条、第5、5、2条,抗震变形控制得根本目得、变形验算得要点与主要过程把握,主要验算指标得控制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结构措施后对层间位移得适当放宽限制问题。

第 6、1、2条,表6、1、2在应用过程中得相关问题及应采取得相应措施(如8度乙类建筑,当高度大于50m时得抗震等级;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同时有局部框架裙房时,其剪力墙、框架得抗震等级确定等)。

第6、1、3条,实际工程中出现得问题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得最大适用高度调整问题,裙房得抗震等级确定问题,各类地下室(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得地下室、纯地下室、面积较大得地下室、多层地下室等)得抗震等级得确定问题。

第6、1、10条,关于加强部位高度规定得不合理问题(≤15m得限制问题,结合“混凝土高规”第10、2、4条规定)。

第6、1、14条,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板得构造及上部框架柱在地下一层得配筋要求,实际工程中遇到得设计问题,满足规范要求得变通设计方法。当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侧向刚度比值控制指标得位置调整与实际工程中其她辅助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

第6、2、7条、第6、2、8条,关于剪力墙墙底塑性铰在其底部加强部位由下而上出现得问题及思考,关于剪力墙得强剪弱弯问题(对规范公式6、2、8-1得思考),设计实践中改进上述情况得设计方法。

第6、2、10条,框支柱剪力按框支柱数量调整带来得问题(与框支柱得实际受力情况无关,受力越小,剪力调整(加大)得幅度越大,受力越大,剪力调整(加大)得幅度越小)及结构设计实践中得对策与相关处理方法。

第6、2、13条,抗震设计时由于不同计算目得得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取值问题,三条规定(抗震规范第6、2、13条、混凝土规范第10、5、3条与第7、2、3条)得不同适用条件。

第6、3、7条,在注重轴压比限值得同时,避免出现非抗震设计计算时过大得轴压力问题。

第6、3、10条,注意对长方形截面柱,箍筋计算得方向性问题,避免统一得配箍计算结果带来得设计困惑。第6、3、12条,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得计算问题,相关设计建议(箍筋长度得取值、核心区面积得计算、重叠箍筋得判别与把握等)。9度与“假9度”得把握及相关设计问题。

第6、3、14条,核芯区箍筋配置与柱箍筋加密区得差距问题(小轴压比(≤0、45)时节点配箍得以加强而大轴压比时却减小节点配箍),框支梁柱节点得配箍问题,实际工程中得设计建议。

第6、4、7条,对阴影区内“箍筋”按“以箍筋为主”确定得问题,关于阴影区箍筋、非阴影区箍筋与拉筋、墙体水平筋就是否替代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十字墙得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得最大配筋率、端柱得抗震等级等问题,及对“端柱有集中荷载”(什么情况下为有集中荷载”?)及“箍筋及纵筋构造按柱要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得抗震等级低于剪力墙,端柱配筋比墙小)得问题,边缘构件最大配筋率限制得问题,适合于实际工程得相应设计建议。为简化设计减少设计工作量而提出得区域配筋设计建议。

第6、4、8条,纵向钢筋最小量就是指钢筋面积、钢筋根数、钢筋直径还就是都包括?提出现阶段适合通过施工图审查得设计建议。

第6、4、10条,斜向交叉构造钢筋得配置问题,构造配置或计算配置均不符合“混凝土高规”得规定。综合“混凝土高规”要求提出交叉钢筋得设计方法及适应设计与施工管理得简化建议。关于剪力墙连梁跨高比得问题。

第6、6、1条、第6、7、1条,板柱-抗震墙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得区别,多个框架核心筒组合平面得结构体系问题及相应设计对策。

第6、7、2条,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内筒角部边缘构件得设置问题(对照混凝土高规第9、1、8条与混凝土规范第11、7、14条,关于混凝土高规规定得不完整性问题)。

第7、1、2条,砌体结构得抗震性能分析,砌体结构得房屋总高度得确定与控制及总层数控制得根本目得,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所采取得主要抗震设计手段得区别等。

第7、1、8条,对“对齐与基本对齐”、“均匀对称或基本均匀对称”、“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得定量把握,及对侧向刚度比值规定(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得理解及常用设计处理方法。

第7、2、8条,端部、中部构造柱得作用及设计中得实际做法。

第8、1、5条,各类支撑介绍及工程中常用支撑分析。

第8、1、7条,结合实际设计工程,说明压型钢板得使用、楼层水平支撑得设置与节点做法。

第8、2节,钢结构房屋中各构件得屈服过程分析,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得不同点分析,及抗震设计得重点关注问题。

第 8、2、3条,结合实际设计工程设计计算得全过程,说明结构分析过程及简化得结构计算方法(重点在钢框架得剪力调整)。

第8、2、8条,构件连接得翼缘全熔透焊缝得极限承载力要求,分析一般情况下满足公式(8、2、8-1)得基本条件,及柱边连接常需要增加附加盖板得原因,说明实际工程中常采用得柱外悬臂梁段连接得必要性与优缺点。建议一般情况下不采用柱边接头(图8、3、4-1),钢构件与混凝土得连接一般不采用埋件连接而改用混凝土牛腿连接得问题,结合第8、3、4条,第8、5、5条规定,说明狗骨式连接、消能梁段得侧向支撑等。

第8、3、3条,因条件限制时,设置三角隅撑得工程实例,不设隅撑时得设计措施。

第13、3、3条,按墙得长高比设置构造柱得明显不合理性、实际工程中得设计做法。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第3、1、4条,屋顶擦窗机设计荷载得取值及相关设计建议。

第4、2、2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得底部大空间层数问题、短肢剪力墙得量化问题、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过少”得把握、高度适当增加得定量把握问题,关于板柱结构在非地震区得应用及其高度限制问题等。

第4、3、6条,楼板开洞超过规定要求带来得设计计算及相关构造问题。

第4、3、13条,后浇带得作用分析,解决结构得温度应力问题得相关设计处理方法。

第4、6、3条,楼层位移得计算假定、脱开柱计算中得计算结果判别与调整方法。

第4、8、2条,房屋高度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得影响问题、沿房屋高度分不同区段(框支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确定抗震等级问题,单片墙就是短肢剪力墙得先决条件(其她形状墙应不属于短肢墙)。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问题。

第4、9、1条,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得良好经济性指标。

第5、1、4条,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得常用计算程序及模型,相应得计算假定与适用条件,代表性计算程序比较。

第5、1、9条,现行主要结构计算程序模拟施工得加载过程及对计算结果得影响,不同加载模型得计算结果与结构实际受力情况得误差分析,实际工程中为较为真实地反映结构得实际受力状况而采用得经验调整法。

第6、1、7条,少量剪力墙得框架结构应属于框架结构,通过倾覆力矩比对“少量剪力墙”数量得把握问题,实际工程中框架与剪力墙得设计计算方法(全包络设计、框架包络设计而剪力墙构造设计、框架包络设计而剪力墙按现有截面得最大承载力设计)。

第7、1、2条,剪力墙得分类、“全部为短肢剪力墙得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得把握、工程设计中对“短肢剪力墙结构”得控制要点,综合考虑短肢剪力墙布置得均匀程度、承受竖向荷载得面积比例及倾覆力矩比等因素得实用判别方法。以倾覆力矩比作为“短肢剪力墙结构”惟一判别标准得做法就是不全面得也就是不安全得。

第7、1、9条,当剪力墙高度在120m~188m之间时,底部加强区得高度计算问题,相关设计建议。

第7、1、10条,“楼面主梁”得把握问题。

第7、2、21条,剪力墙水平与竖向分布筋得一次性搭接问题、范围纵筋得搭接问题,实际工程中得处理办法。

第7、2、25条,连梁得实用处理技术(连梁截面得调整、连梁得调幅计算、连梁按铰接设计计算得相关问题、连梁得强剪弱弯设计原理及过程、连梁最大配箍得计算分析,实际工程连梁设计举例)。

第8、2、4条,楼板洞口2与3尺寸限制标准问题,工程设计中得把握尺度。

第10、2、1条,转换层得结构形式,转换构件得实际受力与理论计算得差异分析,计算中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得主要途径。现行规范按建筑功能与规模来确定建筑得防火分类,而对影响建筑安全得特殊结构构件则无专门得加强措施,转换构件耐火极限标准过低引起得相关问题,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转换构件得耐火极限。

第10、2、3条,结合第8、1、8条,关于长矩形平面中落地剪力墙间距控制问题,工程设计中得实用做法。第10、4、3条,错层结构得量化标准问题、错层结构“楼层梁截面高度”得问题、错层结构计算中得程序应用问题、错层结构楼层位移比得调整计算问题,消除错层得有效措施。

第10、6、1条,多塔楼建筑得结构布置要求,大底盘地下室得多塔楼与多塔楼建筑得异同点分析。

第12、1、8条,主楼与裙房不设沉降缝得设计措施、减小主楼沉降得主要技术措施、加大裙房沉降得主要技术措施。

第12、1、9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与“混凝土高规”规定得不一致问题、当相关规范规定不一致时,工程设计中如何执行得问题。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第 3、1、4条,关于抗浮设计水位得再研究调整问题、水压(浮)力得荷载特性把握问题、不同情况下得水压(浮)力计算实例。

第 3、3、2条,混凝土结构得挠度验算中应考虑得因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得挠度验算中应考虑得相关因素、预应力梁得预起拱实用计算方法(单跨直线预应力得反拱计算、单跨曲线预应力得反拱计算等)。

第3、3、4条,构件实际裂缝宽度与计算裂缝宽度得关系问题、保护层对构件裂缝宽度得影响问题、保护层越厚其裂缝宽度越不能满足要求与结构耐久性设计相矛盾得问题、裂缝控制标准与预应力度不挂钩形成控制标准严重跳跃得问题、如何认识与把握规范中“预应力构件”得问题及相应设计建议与工程设计中得常用方法。

第3、4、1条,关于建筑外防水材料对结构耐久性得影响问题,区分可更换与不可更换等不同情况提出相应得设计建议。

第5、3、1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得结构构件如何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得问题,现有程序计算及计算绘图一体化设计方法所引起得,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矛盾得问题,适合现阶段结构设计现状得实用处理方法。

第7、3、1条,轴压比控制不能完全含盖得轴压力过大时得相关设计问题(由于轴压比控制得就是地震作用组合下得轴压比,相关信息中不能反映地震作用组合以外得计算问题)。

第7、3、9条、第7、3、12条,二阶效应得简化计算方法得应用及计算结果得分析判断,不同计算方法得适用范围分析,弹性计算方法带来得相关问题及设计处理办法。

第7、3、14条,双向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得近似计算法与直接设计法得应用建议。

第7、5、15条,实际工程中圆形截面柱等效成矩形后箍筋得配置问题。

第7、6、12条,工程设计中剪扭箍筋得配置原则及简化得设计处理做法。

第9、2、1条,关于基础拉梁、地下室外墙等构件中得受力钢筋保护层取值问题。

第9、2、4条、第9、2、5条,保护层超过40mm时得结构问题及相关设计方法;对特殊结构,规范得防火标准还应大大加强(如转换梁得防火要求应高于比一般梁大大提高等)。

第9、5、1条,构件最小配筋与“抗震规范”第6、1、14条得关系问题、避免在构造设计中违反强制性规定得设计方法。

第10、1、2条,楼板长宽比在2~3之间时得结构设计计算建议。

第10、1、11条,工程界对厚板中部配置构造钢筋得不同观点、工程设计中结合筏板暗梁设计得综合处理方法(结合地基规范第8、4、9条)。

第10、4、3条、第 10、4、4条,结合实际工程对梁柱钢筋得相关搭接与锚固做法得设计优化。

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第3、0、2条,地基主要受力层及主要压缩层问题。

第3、0、3条,关于勘察报告问题(应包含得主要内容、对勘察报告得分析判断、设计水位与抗浮设计水位问题、重大工程得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等)。

第5、2、4条,不同情况下基础计算埋深得确定问题,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得修正问题、填土先后对地基承载力得影响问题,当主楼裙房不分开时与当主楼裙房分开时,裙房荷载对主楼地基承载力得影响问题,相关工程实例得比较分析。

第5、3、8条,深基坑得回弹再压缩设计计算问题、实用得简化计算假定及计算主要过程等。

第5、3、10条,基础与上部结构设计计算得脱节问题、对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得计算假定、程序应用与结果分析问题,规范强制性规定得执行问题。

第5、4、1条,最危险滑动面得确定问题及简化得计算方法。

第6、6、3条,土压力得设计取值问题(一般挡土墙与地下室外墙中,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在工程设计中得取值及综合应用问题)。

第8、4、15条,在裙房第二跨设置后浇带引起得相关技术经济问题,结构设计中得相关设计技巧与措施。第8、5、5条、第8、5、9条,各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初步设计时、特殊工程及特殊地质条件等)时单桩竖向承载力得确定、各种不同受力情况下就是否均应考虑桩得工作条件系数问题、在相应得各项计算中各设计指标得取值问题、工程设计中得实用做法。

扩底墩得设计要求,扩底墩与桩得受力特性及计算要点异同分析。

无地下室得深基础确保嵌固在±0时应采取得技术措施。

第8、5、11条,实体深基础法(考虑扩散角法与考虑外围土摩擦力法得不同适用范围)得应用分析。

第8、5、15条,基础拉梁设计内力得确定原则,举例说明不同基础形式时不同拉梁得设计要求。

第10、1、7条、第10、2、9条,桩基设计与施工得各项具体要求、实际工程得设计说明举例、关于沉降观测得要求与时机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 、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1.0 C 无论何时 q γ=1.4 D 作用在挡土墙上q γ=1.4 12、与b ξξ≤意义相同的表达式为()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常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比较

常用结构软件比较 本人在设计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多个结构计算软件,加上自己也喜欢研究软件,故对各种软件的优缺点有一定的了解。现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对各个软件作一个评价,请各位同行指正。本文仅限于混凝土结构计算程序。 目前的结构计算程序主要有:PKPM系列(TAT、SATWE)、TBSA系列(TBSA、TBWE、TBSAP)、BSCW、GSCAD、 SAP系列。其他一些结构计算程序如ETABS等,虽然功能强大,且在国外也相当流行,但国内实际上使用的不多,故不做详细讨论。 一、结构计算程序的分析与比较 1、结构主体计算程序的模型与优缺点 从主体计算程序所采用的模型单元来说 TAT和TBSA属于结构空间分析的第一代程序,其构件均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其中梁、柱均采用简化的空间杆单元,剪力墙则采用空间薄壁杆单元。在形成单刚后再加入刚性楼板的位移协调矩阵,引入了楼板无限刚性假设,大大减少了结构自由度。 SATWE、TBWE和TBSAP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墙元,SATWE和TBSAP还加入了楼板分块刚性假设与弹性楼板假设,更能适应复杂的结构。SATWE提供了梁元、等截面圆弧形曲梁单元、柱元、杆元、墙元、弹性楼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和矩形薄壳单元、四节点等参薄壳单元)和厚板单元(包括三角形厚板单元和四节点等参厚板单元)。另外,通过与JCCAD的联合,还能实现基础-上部结构的整体协同计算。TBSAP提供的单元除了常用的杆单元、梁柱单元外,还提供了用以计算板的四边形或三角形壳元、墙元、用以计算厚板转换层的八节点四十八自由度三维元、广义单元(包括罚单元与集中单元),以及进行基础计算用的弹性地基梁单元、弹性地基柱单元(桩元)、三角形或四边形弹性地基板单元和地基土元。TBSAP可以对结构进行基础-上部结构-楼板的整体联算。 从计算准确性的角度来说 SAP84是最为精确的,其单元类型非常丰富,而且能够对结构进行静力、动力等多种计算。最为关键的是,使用SAP84时能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单元划分,其计算模型是最为接近实际结构。 BSCW和GSCAD的情况比较特殊,严格说来这两个程序均是前后处理工具,其开发者并没有进行结构计算程序的开发。但BSCW与其计算程序一起出售,因此有必要提一下。BSCW一直是使用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个框剪结构计算软件,这个程序应属于空间协同分析程序,即结构计算的第二代程序(第一代为平面分析,第二代为空间协同,第三代为空间分析)。GSCAD则可以选择生成SS、TBSA、TAT或是SSW的计算数据。SS和SSW均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其中SS采用空间杆系模型,与TBSA、TAT属于同一类软件;而SSW根据其软件说明来看也具有墙元,但不清楚其墙元的类型,而且此程序目前尚未通过鉴定。 薄壁杆件模型的缺点是: 1、没有考虑剪力墙的剪切变形。 2、变形不协调。 当结构模型中出现拐角刚域时,截面的翘曲自由度(对应的杆端力为双力矩)不连续,造成误差。另外由于此模型假定薄壁杆件的断面保持平截面,实际上忽略了各墙肢的次要变形,增大了结构刚度。同一薄壁杆墙肢数越多,刚度增加越大;薄壁杆越多,刚度增加越大。但另一方面,对于剪力墙上的洞口,空间杆系程序只能作为梁进行分析,将实际结构中连梁对墙肢的一段连续约束简化为点约束,削弱了结构刚度。连梁越高,则削弱越大;连梁越多,则削弱越大。所以计算时对实际结构的刚度是增大还是削弱要看墙肢与连梁的比例。 杆单元点接触传力与变形的特点使TBSA、TAT等计算结构转换层时误差较大。因为从实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2014-05-26點右側加我《建筑结构》杂志 本文来自【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 【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2.4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各阶段(包括前期方案阶段)须提交我司提供的《技术评审表》的答复意见(在评审表内填写并由结构审核人签名)。 2.5项目结构初步设计前,设计单位结构负责人针对各单体结构设计做统一技术及绘图要求,并将《结构技术统一措施》提交我司设计部一份。 2.6初步设计资料送审前,应将电子版先发我司设计部技术组一份。 2.7户型大样图中,要求能体现结构的梁、板尺寸及标高(可另设图层,将结构相关信息放在此图层内)。 2.8对甲方提交的《审图意见表》应做及时回复(回复意见可在意见表内填写)。 2.9正式施工蓝图出图前,应提交设计部完整的电子版图供我司进行成本测算。 2.10提供给我司的电子版图纸,必须按目录顺序将图纸布置好。一张图纸对应 一个电子文件。 2.11出确认图时,提供给我司完整的计算书:

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标准答案

建筑结构设计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设置在伸缩缝区段的( )。 A 、两端,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B 、中间,与屋盖横向支撑对应的柱间 C 、两端,与屋盖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对应的柱间 D、中间,与上柱柱间支撑相对应的柱间 2、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 )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A 、上柱底部、下柱的底部与顶部 B 、上柱顶部、下柱的顶部与底部 C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的底部 D 、上柱顶部与底部、下柱顶部与底部 3、单层厂房柱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 )情况下。 A 、0.75<a /h0≤1 B、0.1<a/h 0≤0.75 C 、a/h 0≤0.1 D、受拉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率均 较低 4、( )结构体系既有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 力,因而广泛的应用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建筑。 A、框架 B 、剪力墙 C 、框架-剪力墙 D 、框 架-筒体 5、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的层间侧移最大。 A 、顶层 B 、底层 C、中间层 D 、顶层和底层 6、砌体结构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则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 )。 A 、0.9 B 、0.85 C 、0.75 D 、0.7+A 7、砌体局部受压可能有三种破坏形态,( )表现出明显的脆性,工程设计中必须避免 发生。 A 、竖向裂缝发展导致的破坏——先裂后坏 B 、劈裂破坏——一裂就坏 C 、局压面积处局部破坏——未裂先坏 D 、B 和C 8、( )房屋的静力计算,可按楼盖(屋盖)与墙柱为铰接的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 框架计算。 A 、弹性方案 B 、刚弹性方案 C、刚性方案 D 、B 和C 9、在进行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时,若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积灰活载同时存在,则( ) 同时考虑。 A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积灰荷载三者 B 、积灰荷载与屋面活载中的较大值,与雪荷载 C 、屋面活载与雪荷载中的较大值,与积灰荷载 D 、只考虑三者中的最大值 10、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引起的内力。 A、风荷载 B、吊车荷载 C、恒载 D 、屋 面活荷载 11.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A 对结构有利时q γ<1.0 B 无论何时q γ>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基本设计和规定 1.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 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二级三级很严重 严重 不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一般的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1.1.3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ck、?tk应按表 4.1.3采用。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 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 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 1.1.4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c、?t应按表 4.1.4采用。 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 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 ?t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 注: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 不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1.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 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yk表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ptk表示。 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 4.2.2-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建筑结构设计制图标准

施工图制图原则和顺序 一、目录 根据建筑总平图,并与建筑子项工程相结合,确定项目要分“几套图,几个目录”。 大项目——分栋号楼号,分地上地下进行目录编排。 小项目——尽可能用一套图纸完成目录编排。 顺序:1.通用说明2.特殊说明(如桩基、人防)3.基础(地梁和承台应在一张图中体现)竖向构件(墙柱定位)5.楼层构件(楼板、梁)6.水池或楼梯详图7.节点详图 二、比例及图框 1.优先用A1或A0图框(横竖摆放),避免用加长图框。 2.优先用1:100比例,楼梯用1:50,节点详图用1:25,(用缩小图框及文字方式) 3.大图的比例在1:100-1:150之间,注意采用大比例时,字体要相应放大。 4.当采用分区,分块出图时,应有相应填充的分区示意图,缝相邻的构件应画出。 5.对于简单平面,模版及板配筋可以同一张图中表示。 6.对于复杂平面,模版及板配筋应分两张图表示。 7.对于多层住宅或办公楼,或是高层项目,可尝试板图和粱图在同一张图中表示,这是最方便施工的排图方式! 8.特别----当3~4层粱图与5~6层粱图仅有几根梁截面和配筋不同时,可以在一张图中表示,原位或说明用[_____]表示第5~6层梁,反之用于3~4层。 9.为了确保并提高效率,图框均应用TSSD自己做,预留7000宽图签栏,左下角说明是A几的图框。 10.轴号建筑未定时,可先不套,但应预留空间。 11.轴线、轴网、图框、模版图,墙柱图 地上、地下不同层之间-----善于用图框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三、图层及文字 1.结构底图原则----各专业图层及pkpm生成的图均用向结构底图中拷贝并刷成相应颜色及图层,统一图面,红色只能是不打印的查改图层,用于标注重点及缺漏 2.轴号轴线尺寸及图中构件尺寸定位应分不同图层及颜色。 3.墙柱填充及板面填充应不同图层及颜色,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 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 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1.13-2 条规定, 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 15,对多塔结 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 9 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 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 x, y 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 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 0.9 ,若小于 0.9 ,可逐 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 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 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 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 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 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 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 15 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3)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准 确值,可以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填入软件的“结 构基本周期”选项,重新计算即可。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正确设 置,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新规范特别强调内容。 新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大纲.doc

《建筑结构设计》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了解建筑结构的组成和常用种类,能进行结构类型的判别。 1.2了解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内容。 1.3了解建筑结构的作用,了解可变荷载的随机特性;掌握荷载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等概念;掌握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1.4了解结构耐火设计的基本知识。 1.5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等概念;熟悉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和内容,掌握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的方法和使用场合。 1.6了解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基本内容。 2.1了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梁板结构种类,熟悉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混凝土双向板楼盖和钢楼盖的平面布置方案。 2.2熟悉混凝土楼盖、钢楼盖和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包括计算简图和荷载;掌握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的调幅法,各向同性双向板的塑性铰线法以及四边支承组合板内力的弹性计算方法;熟悉变刚度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特性和连续梁的挠度计算方法;熟悉计算模型与实际受力的差异以及它的适用性。 2.3掌握混凝土楼盖板、梁的配筋构造要求,掌握钢楼盖次梁与主梁、主梁与柱的连接方式;掌握组合板的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方法,了解组合板的基本构造要求;掌握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熟悉组合梁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原理,了解组合梁的基本构造要求。 2.4了解楼梯的常用种类,熟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布置方法和计算要点,了解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构造要求。

3.1了解单层厂房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混凝土排架结构和钢门式刚架结构厂房的组成、布置及各部分的作用; 3.2熟悉厂房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掌握荷载计算方法和排架结构、刚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熟悉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适用范围和结构的空间作用性能。3.3掌握排架柱、刚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理解确定构件计算长度的原理。熟悉混凝土牛腿的设计方法,熟悉刚架梁柱节点和柱脚节点的设计方法。 3.4熟悉柱间支撑的计算模型、腹杆计算长度的确定方法。 3.5了解柱下独立基础的破坏形式,掌握独立基础的计算方法,熟悉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3.6了解屋架的常用结构类型,熟悉屋架的计算模型,掌握钢屋架的节点设计方法。了解檩条、隅撑、拉条与撑杆的设计要求。 4.1了解多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的常用节点类型;熟悉框架结构的布置方式以及与楼盖布置方案的关系;了解框架结构的平面规则性和竖向规则性;熟悉框架梁柱构件截面尺寸的估算方法。 4.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掌握框架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下的内力分析方法。理解框架的P—Δ效应,了解二阶分析方法。4.3掌握框架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方法;熟悉混凝土框架梁柱、钢框架梁柱和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柱构件的设计方法;掌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掌握钢框架节点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了解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构造要求。 4.4了解常用的基础类型、地基分析模型和弹性基础模型;熟悉常用的刚性基础模型;掌握条形基础的设计方法,熟悉十字形基础和筏型基础的分析要点。 5.1了解高层结构的基本受力单元和常用的结构体系;熟悉高层结构的规则性;了解高层结构的布置原则和变形缝设置要求。 5.2熟悉无洞口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掌握有洞口剪力墙的连续化分析方法;理解剪力墙整体性系数α的物理意义,掌握剪力墙的分类判别方法,能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几个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建筑尤其是多层建部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验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为了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确保建筑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改进: 1 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原因是原设计各层挑梁均按承受本层楼盖及其墙体的荷载进行 计算。但实际结构中,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摸,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

常用建筑结构选型参考表

常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参考表(超出A级或最大适应高度时需要申报安全性评价及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 注:常用混凝土构件截面估算方法(具体由结构专业配合并经计算确定) 框架梁:截面高度h=(1/10 ~1/18)跨长,且h≥400mm;截面宽度b=(1/2 ~1/4)h,且b≥200mm;次梁:截面高度h=(1/12 ~1/20)跨长;悬臂梁:截面高度h=(1/4~1/6)悬挑长度(一般不要大于4m); 框架柱:截面面积可按Ac≥(1.2 ~1.4)N / fc 进行初步估算;柱子所受轴力N =18×楼面负载面积×其上楼层数(角柱可取22),fc---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底层结构柱墙总截面面积约为底层建筑面积的3~6%;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支梁截面hb=(1/7--1/5)L, b≥2倍墙厚及400,框支柱截面hc≥hb+(50--100) 及500.,转换层楼板厚度≥200mm。

常用楼屋盖及大空间结构选型参考表

建筑的规则性要求及需做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的类型 (地震区及高层建筑的形体及布置宜简单、规则,尽量避免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1 建筑平面布置规则性要求 2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3 建筑竖向布置规则性要求 竖向收进: 当H1≥0.2 H时,B1≥0.75B; 竖向外挑: Bl≤1.1B,且水平外挑尺寸a ≤4m。 4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5 特别不规则主要类型 特别不规则,指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可能引起不良后 果者。其界限详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建质 [2010]109号)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特别不规则高层建筑 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及论证。 特别不规则建筑通常包括3类: 1)同时具有表5-1中所列10个主要不规则类型的3个或3个 以上;2)具有表5-2所列的1项不规则;3)具有表5-1所列两个 方面的基本不规则且其中有一项接近表5-2的不规则指标。 表5-1 注: 1.深凹进平面在凹口设置连梁,其两侧的变形不同时仍视为凹凸不规则,不按楼板不 连续中的开洞对待; 2.序号a、b不重复计算不规则项; 3.局部不规则,视其位置、数量等对整个结构影响的大小判断是否计入不规则的一项。 表5-2 注:仅前后错层或左右错层属于表二中的一项不规则,多数楼层同时前后、左右错层属于本表的复杂连接。 6 需要进行超限抗震专项审查的主要类型 1. 高度超过各有关规范和规程中所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的高 层建筑(含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2. 结构类型不属于各有关规范和规程所列出的结构类型; 3. 属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 4. 高度大于24米或悬挑长度大于40m的超限大跨空间结构; 5. 结构属于下表所列的高层建筑结构特殊类型。 注: 具体规定按(建质 [2010]109号)文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GB 50068-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230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68-2001 ,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0.5,1.0.8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 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1年11月13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68-84)共同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限状态的关系; 3.借鉴最新版国际标准ISO 2394:1998 《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本标准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精炼 1、截面 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 余225mm 和d 般取 小于 小于; 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

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 的 6 4 B.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钢筋直径的1/4。 C.沿全长的顶面、底面的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C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C12.(配筋率=配筋面积/界面有效面积{bxh0,h0指合力作用点至梁截面边距离}) D.贯通筋与柱截面关系: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钢筋直径,对于框

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截面,不应大于矩形柱该方向尺寸的1/20,不应大于钢筋所在位置圆柱弦长的1/20;对于其他结构类型,“不应大于”改为“不宜大于”。 5、其它 A.钢筋锚固与搭接纵向钢筋伸入支座内长度应符合《混凝土规范》9.2.2条相关要求;支座附近不宜在手拉区截断。截断位置见《混凝土规范》9.2.3。 B C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2 建筑结构设计通用术语 2.1 结构术语 2.1.1 建筑结构buildingstructure 组成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包括基础在内的承重骨架体系。为房屋建筑结构的简称。 对组成建筑结构的构件、部件,当其含义不致混淆时,亦可统称为结构。 2.1.1.1 建筑结构单元buildingstructuralunit 房屋建筑结构中,由伸缩缝、沉降缝或防震缝隔开的区段。 2.1.2 墙板结构wall-slabstructure 由竖向构件为墙体和水平构件为楼板和屋面板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 2.1.3 框架结构framestructure 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2.1. 3.1 延性框架ductileframe 梁、柱及其节点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并能满足侧向变形要求的框架。 2.1.4 板柱结构slab-columnstructure 由水平构件为板和竖向构件为柱所组成的房屋建筑结构。如升板结构、无梁楼盖结构、整体预应力板柱结 构等。 2.1.5 筒体结构tubestructure 由竖向悬臂的筒体组成能承受竖向、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筒体分剪力墙围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 围成的框筒等。 2.1.5.1 框架-筒体结构frame-tubestructure 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的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2.1.5.2 单框筒结构framedtubestructure 由外围密柱框筒与内部一般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2.1.5.3 筒中筒结构tubeintubestructure 由中央薄壁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2.1.5.4 成束筒结构bundledtubestructure 由若干并列筒体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2.1.6 悬挂结构suspendedstructure 将楼(屋)盖荷载通过吊杆传递到竖向承重体系的建筑结构。 2.1.6.1 核心筒悬挂结构coretubesupportedsuspenedstructure 由中央薄壁筒作为竖向承重体系的悬挂结构。

建筑结构类型 建筑结构类型 常见的

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类型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各种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砖混结构顾名思义,就是以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由于砖的生产能够就地取材,因而房屋的造价相对较低。但砖的力学性能较差,承载力小,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好。设计中通过圈梁、构造柱等措施可以是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但一般只能建造7层以下的房屋。砖混结构的房屋的承重墙厚一般为370毫米或240毫米,占用房屋的使用面积,使房屋的有效使用率变小。另外砖混结构的房屋的楼板较多采用预应力空心楼板,房间开间不能太大,否则,楼板会发生饶度,影响使用和美观,并会给使用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虽然,现在许多砖混结构的楼板结构采用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但因砖混结构整体抗震性能限制,开间仍不能设计的太大。砖混房屋受到结构的限制,空间布置不灵活,不能象框架结构那样,用户可以比较随意的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分割布置空间。 分类 习惯上人们把370毫米厚的墙称为“三七墙”、240毫米厚的墙称为“二四墙”……在工程中厚度大于等于240毫米厚的墙常用做承重墙,小于240毫米厚的墙用做非承重墙。承重墙分为纵向承重墙和横向承重墙,分别承受建筑物上部荷重和承受纵横方向来的地震力。外墙作承重作用,理应受到充分的注意,非承重墙仅承担自重不承担上部荷重,可作为间隔墙使用。在室内装修中要保证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应高度重视与杜绝装修中“拆墙凿洞”造成危及住宅结构的安全隐患。房屋使用人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装饰中严禁拆改和损坏主体和承重结构。不得在承重墙上开洞;不得任意扩大门窗洞口;外墙的窗间墙和窗下墙,均是重要的承受荷重的部分,装修工程时不得拆除挑阳台上的窗下墙,这种情况往往造成挑阳台倾覆失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在承重墙上任意开凿门窗洞口,不但减少了墙体截面积,也在凿墙过程中造成洞口附近的墙体酥裂,实际受损部位已超出了洞口宽度范围,有可能造成承重墙截面削弱过大,砖砌体已不能满足承载能力及稳定性要求,随时有可能倒塌的危险。因砖混房屋受到力学限制并要使用大量的粘土砖,毁坏耕地严重,建设土地利用率不高,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城市开发建设的砖混结构房屋量已渐渐减少。但在商品住宅建设中,因其价格较低,公滩面积较小,仍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体结构。框架筒体结构和筒体结构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一般由梁、板、柱所组成。其特点是框架结构布置灵活,具有较大的室内空间,使用比较方便。框架结构的楼板大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由于有框架结构的柱截面较大,不宜家具布置和装修,影响室内使用,以往在住宅建筑中采用较少。结合框架结构特点,在新建住宅中出现了一种异形柱框架轻型住宅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异形柱框轻住宅与其他传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由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框架受力体系,其柱间填充墙与体壁同厚,室内不出现柱楞便于使用,填充墙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材料,因墙体减薄,与砌体结构相比可增加使用面积。异形柱框轻住宅结构体系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多高层住宅中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框架间的填充墙多采用轻质砌体墙。这些轻质墙体材料种类较多,如非承重黏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焦渣混凝土砌块、轻钢龙骨石膏板及多中复合轻质隔墙板。这些轻质墙体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装修时可以开洞或拆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强制性条文 3. 1. 7 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3.3.2-1) R=R(fc,fs,ak,…)/γRd(3.3.2-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注:公式(3.3.2-1)中的γ0S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M、V、T等表达。 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fck应按表4.1.3-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标准值ftk应按表4.1.3-2采用。 表4.1.3-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表4.1.3-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 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c应按表4.1.4-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ft应按表4.1.4-2采用。 表4.1.4-1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表4.1.4-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4.2.2 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fyk、极限强度标准值fstk应按表4.2.2-1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