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卷(Word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

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 禅让制的推行

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

D. 郡县制的推广【答案】C

【解析】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维护了周的统治,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史实。

2.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

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C. 公元前1世纪初

D. 公元前1世纪末【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公元前119年属于公元前2世纪末。

故选:B。

本题以“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切入点,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世纪年代的换算。

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世纪年代的换算,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如图),带有中

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 都江堰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云冈石窟

D. 长城

【答案】C

【解析】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云冈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融合。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佛教建筑。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如图)。这一伟大工程()

A. 中心是①--长安

B. 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 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D表述准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如图)。”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

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

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答案】A

【解析】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其举措是派文臣做知州。这项政策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切入点,考查北宋的统治措施。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如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

帮他再补充一项()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建立行省制度

C. 设立军机处

D. 设厂卫特务机构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军机处设立于清朝。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有关内容。应把握明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等加强君主权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和军机处的有关内容。

7.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与结论。下列哪一项属于历史史

实()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结论是由史实得出的推论,带有主观色彩。B项是历史史实,ACD三项都属于历史结论。

故选:B。

本题以史实与结论为切入点,考查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要弄清历史史实与结论的概念。

8.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

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A. 爱国主义精神

B. 民主科学精神

C. 民主法治精神

D. 民主革命精神【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故A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对五四运动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

9.如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

是()

A. 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

B.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

C. 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

D. 重庆谈判--第四阶段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不在第一阶段中;百团大战爆发于1940年,属于第三阶段;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不在第二阶段中;重庆谈判在1945年8月,不在第四阶段中。

故选:B。

本题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

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影响。

10.“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 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一国两制”的实践

【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特点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CD 三项的时间与题目时间不符。

故选:A。

本题以“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及这些成就取得的时间。

1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

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 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

私奉献精神。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的事迹与时代精神。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六大

D. 中共十七大

【答案】B

【解析】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在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故选:B。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邓小平理化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地位。

13.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

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为切入点,考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伊斯兰教创立的相关史实。

14.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

于这两场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国都把专制国王送上断头台

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 法国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

D. 都颁布法律确立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国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了国会权力至上的原则,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15.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俄、日两国的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农奴制

B. 俄国1861年改革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 俄国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摆脱了民族危机

【答案】C

【解析】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本质上有相同之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是正确的选项;A 选项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没有废除封建农奴制;B选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选项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

故选:C。

本题以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16.“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

子里的梦想”。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法律文献是()

A. 《独立宣言》

B. 1787年宪法

C. 《宅地法》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及的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法律在美国指的是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把国家权力分成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手中,行政权由总统行使,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制衡,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施。

故选:B。

本题以“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为切入点,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

17.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如图反映的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

C.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华约。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殖民体系崩溃。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是()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纳米比亚的独立

D. 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答案】C

【解析】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终结,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故选:C。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殖民体系崩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非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19.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

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A. 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帮助本国度过了严重危机

D. 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没有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据所学知,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罗斯福上台之后进行新政。最大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苏联

经济全面滑坡,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不从本国实际出发,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史实。

20.“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联合国

B. 欧洲共同体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又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它致力于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处理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为切入点,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21.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

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

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贏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材料三: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材料四:

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为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迁都洛阳、说汉话的措施。

(2)据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贏得了他们的爱戴”被称为“天可汗”。

(3)根据材料“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指的是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与西夏的议和。“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

(4)据材料四“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哥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联合沙俄攻打北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双方在乌兰布通展开激战,清军击溃噶尔丹的“驼城”大败叛军。”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为册封和平叛。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民族融合是主流。

故答案为:

(1)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为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迁都洛阳、说汉话的措施。

(2)“成熟办法”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3)“阶段性的和好”指的是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与西夏的议和。“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

(4)两种方式:册封和平叛。启示: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民族融合是主流。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了孝文帝改革、唐朝、宋朝、清朝民族关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孝文帝改革、唐朝、宋朝、清朝民族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二: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说明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据所学知识指出B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这一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答案】【小题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

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1947年按照《中国土

地法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B阶段反映了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土地公有化的转变。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表体现了小岗村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5)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我国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改革,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故答案为: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3)农产品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4)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我国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改革,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为切入点,考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23.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描绘18世纪英国一个煤矿坑口的绘画(局部)

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变革?指出英国基本完成这一重大变革的时间。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指出“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

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答案】【小题1】(1)据材料“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是三角贸易。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全程呈现三角形,因而称为“三角贸易”。

(2)据材料“描绘18世纪英国一个煤矿坑口的绘画(局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出现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3)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本和商品在全世界的急速扩张,世界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和控制下的一个整体,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据材料“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

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同情、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和发展事业,积极支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2)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

(3)第二次工业革命。

(4)“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同情、支持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和平和发展事业,积极支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三角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

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三角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历史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