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学期末作业

人际传播学期末作业
人际传播学期末作业

人际传播学期末作业

班级:1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2班学号:140105066 姓名:徐婉昕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前者主要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直接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并共聚一堂,促膝交流,产生亲切感,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后者使用的媒体主要有电话、交互电视、计算机网络、书信等,它可以使传者与受者克服空间上的距离限制,从而提高了传播的效率。随着时间流逝,中国渐渐强大起来。无论是通讯工具还是交通工具,都变得越来越高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可以一秒钟认识一个人,可以花上十分钟逛这个人的朋友圈便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职业、性格、爱好等等。人与人的交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便可以突破距离的局限进行交谈。但是在以前,我们的父辈们又是如何进行人际传播的呢?

外公:面谈和书信是我人际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的通信行业也才刚刚起步普及范围非常有限。所以在我外公年轻时候根本没有使用手机进行信息的接收。外公和外婆也是经人介绍,相亲认识的,外公外婆都是村子上的人,家里有几亩地,他们每天的生活大部分就是种田。那个时候的田头都有一个小广播,村里的各种通知都是通过这个广播

播出。

记得那年妈妈很早就出去工作了,外公外婆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和妈妈进行沟。如果妈妈有什么不开心的或者开心的,就会通过书信的方式写给家里,而当家里收到这封信再回过去半个月就过去了。所以基本上外公外婆与我母亲的情感基本没有同步。的确,这样的阻隔使得外公外婆那一代人非常注重与朋友亲人间的联系。

外公非常懂得尊重外婆,在家里外婆的决定权更大,这并不是因为外公怕外婆,而是尊重。通常家里有需要作出决定的事情,外公与外婆会进行商量,而外婆的主观性明显比较强,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外婆的主意为主。而事实证明,这些由外婆主导的主意大部分是正确的。

爸爸:书信和手机短信是我人际传播最常用的途径

到我父亲这个年代,手机开始普及,但是这个时候的手机仅仅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而父亲也正是通过这个电话与母亲、与同事进行有距离的交流。

父亲以前是一名消防员,所以在我五岁以前一直都是我和妈妈住。后来父亲退伍回来后,我慢慢的发现父亲非常懂得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他一直都是性格很温和,父亲曾经说:“出门在外,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包括我来到安阳师范之后,父亲给我打电话也时常提起和宿舍同学在一起要懂得尊重人家,不开心或者不顺心的时不要带给朋友,要懂得礼尚往来等等。现在我身上的很多性格都是从父亲身上得来的。

重朋友情谊的父亲自然很容易忽略母亲的感受,特别是我上初中以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父亲与母亲的交流也越来越少。父亲经常出门应酬,而母亲则在家把持家务。而父亲时常喝醉回来,便与母亲争吵。母亲是很要强的人,性格非常的倔强。通常他们的争吵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其中以父亲喝醉酒为理由的争吵数不胜数。父母间的问题越来越大,他们的争吵越来越多,越吵越厉害,而每次争吵过后平静下来也不愿意沟通。我曾多次和他们说到要懂得换位思考,可似乎他们都认为是自己受了委屈。以至于到现在父母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

爸妈曾经离婚过一起,不过在我初三升高中为了考虑我的感受又复婚了,之后依旧多次争吵,家里的亲戚朋友也一直在劝解,都无果。按母亲的说法,父亲以前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认识了几个同事,经常在酒桌上“教唆”父亲,让父亲注意在家的地位之类的。其实父亲间哪里来的地位可言呢?不应该是平等和谐互助的吗?

父亲的角色除了丈夫父亲儿子还有一个角色就是——领导。父亲在公司乡下的分局当分局长,在他的领导下,他的下属都非常尊重他,认为他是一个通人情的领导,有苦差事也是与同事们共同努力解决。至于他是如何与他的同事相处得和睦得,有一件事还不得不说,这件事还成了现在我爸妈争吵得一个主要内容。据母亲说父亲有一个朋友在做茅台的代购,而父亲可能一时夸下大话,也可能是顾及朋友情面,父亲花了1万元买了整整一箱茅台,而当时我正值高考边头,家里正缺钱。这件事家里一直在说父亲的不对,可父亲却觉得为了朋友值得。

我:网络就是我人际传播的主要途径

到了我这一代,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了。手上拿着4G手机,可以看视频可以看新闻上网聊天,就拿读大学来讲。一开始拿到通知书,我就关注学校的百度贴吧,通过贴吧认识了很多学长学姐也了解了安阳这个地方的大致情况包括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而通过一个暑假的网络交流,在开学时不熟悉路的我在学长的接待下顺利的从高铁站到学校,并且完成了报到流程,非常沉重的行李也是学长学姐帮忙安置好。

开学后,对班里陌生的新同学觉得非常有距离,这个时候临时负责人帮我们建立了班级群,添加了彼此的飞信,学校的通知都不会落下,而且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更放得开,聊得也很开心。很快我们就成为了好伙伴。

在大学里,关系最好的无非是同一个宿舍的好朋友了。一开始住进宿舍的那一晚我们都非常沉默,玩儿着手机,沉浸在自己以前的朋友圈里,也有几个在班级群里聊天,但是宿舍里面却非常安静。我是一个非常热情爱交朋友的人,于是我开始了第一个自我介绍,慢慢的大家也按照我的模式开始了自我介绍。然后我们都了解到大家都不是河南人,多多少少大家都有点水土不服的反应,这让我们有了共同话题,开始互相关心,第一次感觉到陌生的彼此突然变得亲近的神奇的感觉。开学第二天,宿舍里面的好朋友就有了昵称,每个人都有,昵称的由来是因为一起出去逛街被一个小孩叫了阿姨而闹出了笑话,之后宿舍就出现了各种昵称“阿姨”“奶奶”“大妈”“二妈”等等。

有了昵称之后我们的交往更亲近了,有了彼此的“特权”,开玩笑的尺度也越来越大。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小团体。

当然,一个宿舍六个人,所以不可能什么时候都一起,也别是大学之后课表不同。一个学期下来,宿舍成6个人的小团体分成了2人一组。宿舍里有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是来自湖南,自然我就和她成为了好朋友。我对人的依赖感很强,在第二学期,我愣是和这个好朋友选课成一样的,然后我参加的各种活动都会推荐给她人,让她也报上,而她所参加的各种活动我也会掺和一个。因为我是胆大心不细,而她正好心细不胆大,所以我们俩一起合作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有时候因为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你产生想要认识另一个人的冲动。而当你们开始交流又是一门学问,交流得好会让彼此利益共享,交流得不恰当又会使两个人争锋相对。在学习过大学人际关系传播学这门课之后,结合自身实例,我学习到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良好的关系需要遵循很多规则。比如:尊重、真诚、宽容、理解、平等、信用、互利合作等等。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厚的是尊重,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因为很多时候因为利益的趋势很容易使得我们在交往过程中贬低自

己抬高他人,也很容易因为利益冲突而不尊重他人。在与一个人刚刚认识时,我们应该选择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在与一个人进行长时间的交往后,想要维持一段关系就需要宽容和理解,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

矛盾冲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到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比如我的父母,互相不知道宽容,才会导致现在两人僵持不下,矛盾激化。而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善解人意的人,永远是最受欢迎的人。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慢慢践行和体会,提高自身修养,就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

大学生如何成功地进人际传播

大学生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人际传播,需要根据人际传播特点以及组织与公众的特点来进行。虽然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交流、信息沟通,但是在学校生活中,大学生之间人际传播方式并不意味着他与公众某一成员的交往就是一种纯私人性质的个人交往活动,而是作为一个组织的代表者来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 1、以开放、平等、积极的心态和行为进行人际传播。所谓开放,就是对人讲心里话,坦率诚恳地表白自己。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研究表明,当人们与自我暴露水平较高的人打交道时,最有可能进行较多的暴露。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应当具备坦诚、大方的个性。同时,人际传播的开放性应当与社会认同的准则相符合,掌握开放的分寸,因为过分开放也会适得其反,让人难以接受。另外,平等地进行人际传播也是实现良好沟通的重要一环。只有对同学表现出积极的关切,才能够培养出人际传播的良好氛围。反之,如果在人际传播中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公众,就只会引起公众的反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全面正确地运用人际吸引的手段。人际传播中,恰当地运用人际吸引手段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在人际传播中,运用自己的外表取悦于公众,只是进入到初步和浅层的阶段。在以外貌、风度、气质吸引公众,获取好感的同时,应根据人际吸引的各种要素,全面地加以理解和运用,促进人际传播目标的实现。首先,应根据人们态度的类似性进行人际吸引。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若具有共同的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就容易获得对方的共鸣和响应。在大学生人际传播中,只有尽量为他人着想,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最佳的沟通。其次,应根据人们交往的互补性进行人际吸引。所谓互补性,是指人们倾向于接近那些能够补充自己的需要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应该在自己的性格、观念和气度等方面培养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弹性”,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并在此交往中,实现其传播目的。第三,应通过提高交往的频率,提高人际吸引力。一个人对他人的接触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加深别人对他的印象和了解。 3、顺应人际传播特点。人际传播有着区别于人类其他传播形式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应当顺应这些特点实施和操作。例如,随机性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就应当注意通过公众的行为(如姿态、表情、眼神、动作等)和语言,及时了解信息发出后在对方引起的反应,而且注意根据这种反馈信息来审视自己的传播行为,测试传播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这种在人际传播中的随机应变,有利于提高传播的有效性。又如,灵活性也是人际传播的另一重要特点。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应当根据组织需要和公共关系计划的需要,在

公共关系学第8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是信息高效传播的方式。错 2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对 3谈判的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的困难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错 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错 5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错 6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错 7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且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对 8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对 9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错 10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对

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c )。 选择一项: A. 辐射式网络 B. 链式网络 C. 环形网络 D. G形网络 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信息的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模型是(b )。选择一项: A. 链式 B. 辐射式 C. 交结式

D. G形网络式 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个人距离是指( b )。选择一项: A. 米以内 B. —米 C. —米 D. —9米 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社交距离是指( c )。选择一项: A. 米以内 B. —

人际传播学第1讲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学 第五章人际传播的维系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人际传播发展过程;掌握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管理和解决方式;了解各种心理效应对人际传播内容和效果的约制;结合实际掌握人际传播维系的原则。 在人际传播形成后,人际传播的维系仍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在接触、相识、交往、成为朋友后,很有可能会发生情感上的突变,因此学生应当掌握如何避免人际传播中的冲突。 人际印象是在人际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对于人际交往态度、人际吸引、人际影响、人际关系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学生来说,人际印象的形成是人际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内容 (一)人际传播发展的一般过程 接触、相识、交往、朋友、突变 (二)冲突 个人内部的冲突:接近——接近型;背离——背离型;接近——背离型;双重接近——背离型 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指一方的收获是对方的损失,双方的得益和损失加起来是零;“非零——总和”冲突:是一方的得益不一定是对方的损失。也就是说,双方的得益和损失相加不得于零。 (2)人际冲突的原因 对稀有资源的竞争、沟通不利、报复 (3)冲突的管理和解决 协商:最初的立场;让步;减少紧张的逐渐回报策略;通过代表解决冲突;

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仲裁:建立超越冲突双方的共同目标。 (三)影响人际传播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威信效应、近因效应、定势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四)人际传播维系的原则 平等交往原则;求同存异原则;互惠互利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宽容原则;自律原则 重点:掌握人际认知和人际印象的概念,分析人们在交往中容易产生哪些印象偏差。 难点:结合实例,区分人际沟通网络的不同类型;了解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管理和解决方式,并尝试运用于生活实例中。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四、教学媒体 PPT(中文):中文授课 五、教学形式 讨论课,小班 六、教学方法 本章学习采用讲授法和情景模拟法的学习方法。 讲授法:先讲授人际传播发展的一般过程,以及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分别具体阐述影响人际传播的各类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威信效应、近因效应等;向学生教授人际传播维系的六大原则。 情景模拟法:由学生分组模拟人际冲突发生的场景,如与人谈话、讨论工作等等,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应对冲突、解决冲突。

人际沟通是交流信息的过程 (2)

人际沟通是交流信息的过程 1 沟通能力在现在社会被称为宝贵的()。 A、高学历 B、判断力 C、软实力 D、控制力 正确答案:C 2 沟通可以看作是一门技能,但不能说它是一门艺术。() 正确答案:× 3 人际沟通是交流信息的过程,沟通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正确答案:√ 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活动 1 通过人际沟通实现的目的,不包括()。 A、学习知识 B、建立关系 C、发挥影响 D、实现自我 正确答案:D 2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若要获得成功,复杂的思考、沟通和社交技能通常比与传统的智商或者职业技能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 3

人际沟通活动具有劝说的性质。() 正确答案:√ 沟通有多种形式 1 关于面对面交流的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面对面交流时经常使用缩略语 B、说话时间没有一定的限制 C、面对面交流的对象是有机会遇见的人 D、通过面对面交流可以很快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正确答案:C 2 确保网络在线交流的安全性,需注意()。 A、保护好个人信息 B、不要轻信网络上的朋友信息资料 C、不要轻易将网友过渡到现实中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3 面对面交流的一个特征是沟通双方在同一时间和地点,信息传递同时进行。()正确答案:√ 4 在线交流沟通的渠道最基本的除文字外,还有语音、视频。() 正确答案:× 沟通中潜在的需要 1 《潜在的劝说者》中提出频繁应用于产品销售中的迫切需要有()种。 A、五

C、七 D、八 正确答案:D 2 《潜在的劝说者》作者是万斯·帕卡德。() 正确答案:√ 3 在沟通中应该了解沟通对象,做到知彼,但同时也要知己。() 正确答案:√ 信息是一个结合体 1 关于非语言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A、非语言信息可以控制语言信息 B、非语言信息补充着语言信息的容量 C、非语言信息是无法替代语言信息的 D、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可以互相强调 正确答案:C 2 保持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巧妙搭配组织才能使信息成功的传递出去。()正确答案:√ 3 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并不是同时发出的。() 正确答案:× 信息的意义因人而异 1 在沟通漏斗中提到,一个人虽然心里想的是100%,但用语言说出来的只有()。

传播学概论:人际传播的过程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传播学概论:人际传播的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传播学中人际传播的过程。 人际传播一般特指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活动,包括面对面的和借助于媒介的。这主要是按参与传播的人数来界定。如果是三个人以上参与,就属于群体传播。二者都属于人类传播过程。将两人之间的传播定义为人际传播,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群体传播中也存在二人间互动,所以人际传播是群体传播的基础。 人际传播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呢?我们借用语言学家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来加以说明。施拉姆说,“最好把这一过程认作是一种关系,而不是A对B或B对A的某件事情。”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些传播行为和一套信息符号。辨别传播行为的最明显的特征是这些行为是信息加工行为,即图中的译码和编码行为。编码和译码行为统称为释码,因此传播中的人即释码者,他同时也是编码者和译码者。通过对符号化讯息的译码和编码,人们结成某种传播关系,逐步实现符号意义的交流、理解和共享。 有学者提出,应当从人际互动据以发生的知识来判断,也就是说,当人们主要依赖于有关个人的信念、态度、人格特征等心理层面的信息进行传播活动时,就是人际传播,因为这时讯息的剪裁是专门针对个人的,而不是针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群体或组织群体。所以,即使在大众传播的背景下,比如在电视上面对百万观众,如果公众人物吐露高度个人化的信息(如个人的吸毒经历等),也属于人际传播。像《艺术人生》、《天下女人》等电视栏目,常常采访电影明星,讲述他们的私人故事,因此带有很强的人际传播特性。 还有一种定义强调传播双方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的传播行为对另一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个人下一步的行动发生了影响,或者说一个人的后续行动是以另一个人的传播行动为基础的,那么人际传播就发生了。实际上,上述这两种定义也并不矛盾。如果说“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的必要条件,那么就还可以进一步考察什么样的交流讯息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你对营业员要一盒口香糖和你在婚礼上要求与新娘跳舞所发生的影响肯定不同。人际传播以讯息交换为基础,而交换的讯息又会影响人际互动和关系的发展。 网上曾流行一个笑话帖子——英国小伙参加“非诚勿扰”节目: 一女首先发问:是独生子吗? 答:不是独子,有个哥,刚结婚。(数盏灯灭) 又有女问:有房吗? 答:有房,不过是上世纪的老宅子。(数盏灯灭) 又有女问:婚后住哪? 答:和奶奶、爸爸、后妈、哥哥、嫂子一起住。(数盏灯灭) 又有女问:你干啥的? 答:我是大兵。(数盏灯灭) 又有女问:你爹在哪单位? 答:我爸没工作。(只剩一盏灯) 最后的女孩问:结婚有宝马奔驰接吗? 答:没……我奶奶肯定不同意,一般是用马车的。 女孩嗤之以鼻,答曰:宁在宝马里哭,不在马车上笑!(灯全灭) 英国帅哥羞臊难当,泪流满面离开现场。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 本章(节、单元)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3)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2. 本章(节、单元)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可具体到知识点:(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共4课时。 3. 本章(节、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 (2)教学难点: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4.本章(节、单元)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2)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 (3)人际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4)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5)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 第一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每种类型的传播同时也是社会传播这个总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传播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传播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类型既相互区别,具有独自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又作为社会传播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衔接和交织,其总体运动构成了社会传播系统的大运行。我们将要论述的主要传播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一节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如果我们把个人看作是社会传播系统中的个体系统,那么人内传播便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个人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作为个体系统之活动的人内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人内传播属于人体内部的传播,但它仍然能够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人之所以能够进行人内传播,首先与人体的生理机制分不开。温德尔的例子说明,人内传播一般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和肌体反应等若干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而这些环节和要素同时也是人的身体所固有的功能。这意味着,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的身体具有一般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人体既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既有记忆和处理装置(人的大脑),又有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器官的肌肉神经);人的身体既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由于自然和社会外部环境保持着普遍联系。日本学者渡边一央等人提出的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映了人内传播的系统性。 渡边等人的模式非常详细地解析了人内传播的过程和结构,表明了人体内的信息处理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不过,这个模式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从生理学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人内传播的,我们还需要从人的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以及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人内传播作一番考察。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际传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从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能够思维的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同时,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在劳动和社会协作过程中,人不仅要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反复的社会实践,使人的意识超越了一般动物感觉和心理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劳动不仅推动了作为意识之物质基础的人脑的发达,而且推动了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产生。有了语言,人就能够使用语言符号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这就使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发生了更大的飞跃。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或要素组成的。 除此之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对人内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感情和各种各样的心理定势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事物的实际体验或社会学习而形成的。 结合以上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地、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

人际传播理论

第一章行为组合理论AAT 一、行为组合理论简介 思考一个问题: 关于我们怎么可能听、说、想、做我们从未听过、说过、想过、或做过的事情? 当您与我写下自己的句子,我们就在做着某种就许多方面而言都意义非凡的事情。我们有能力去创造,去写、去说与去想新的东西。 我们有能力去创造,并且不停地在创造。 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困境: 1、创造性天赋无法提供帮助的经历。 安慰朋友时 用谎言说服别人时 求职面试太想留下好的印象时 2、我们的行为到底就是“新”的还就是“旧”的?如果就是新的,为何有那么多旧的成分,如果就是旧的,那么创造性何在? 运用同样的语言结构 固定的语气表情 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交往的信息到底就是如何生成的? 二、行为组合理论的目的与假设 1、解释两类现象: A、显性行为 尤其关注当您与别人互动时,您为什么、以及如何产生互动中所使用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也就就是,您说了什么,您就是如何说的,您的面部表情与姿势就是什么样的,等等 B、思考过程 当我们形成与生成我们的语言与非语言信息时,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比如,您如何能够告诉室友您的度假情况?您如何能够向您的弟弟解释星星白天去了哪里?或者,您如何能够用合适的词语或行为向某人表达您爱她? AAT感兴趣的思想过程不仅限于正在进行的信息形成与产生的过程中,还包括诸如预先计划与预演那样的过程——它们可能出现在互动前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AAT关注的思想过程也包括那些与我们不说的东西相关联的过程,诸如“编辑行为”(即:不打算说出我们正在想的事情)与“编码失败”( 即:无法将我们的想法付诸文字)等过程。

2、人们为什么需要理解与信息形成与生产相关的那些过程? 理解包含在表达与形成讯息中的各个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讯息行为的质量 表达与形成讯息的过程本身就十分有趣 3、研究的方法 三大研究取向: 实证主义诠释批判 后实证主义:就是一种批判的现实主义,它认为客观实体就是存在的,但就是真实性不肯能被穷尽,客观真理错让存在,但就是不可能被人们所证实,我们所了解的真实永远只就是客观实体的一部分或者一种表象,所谓研究就就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严谨的手段与方法对不尽精确的表象进行证伪而逐步接近客观真实。 目的:发现自然法则以便人类可以进行预测与控制 社会现实的本质:实现存在着模式与秩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人性的本质:追求自我利益、理性的个人,受制于外在力量的型塑 真的解释:合乎逻辑,与法则有关并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好的证据:基于明确的观察,其她人可以重复获得 价值的地位:科学就是价值中立的,除了选择主题之外,价值在科学研究中没有地位 行为组合理论研究方法的三个层面: 科学就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路径:科学不依靠权威而就是依靠数据;科学试图减少人们意识中的错误与偏见;科学就是公开,即任何研究者可以成人别人的结论,也可以不承认。 现实主义:现实生活中许多因果关系并不因为人们就是否知道而存在,人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始终就是有限的,科学家的研究就就是要优化我们对于现实中因果关系的理解。 创生现实主义”就像现实主义所提出的那样,如果理论建构的任务就是描述产生某种现象的过程,那么,创生现实主义则关注某些种类的理论术语,就就是在那些描述中很有可能需要的理论术语。从本质上说,创生现实主义认为,人同时具有三种含义:[1]社会存在;[2]心理存在,与[3]物理存在。人类行为理论应该将这三种要素都综合在一起。那些试图仅只把人瞧作社会存在(或者只就是心理存在,或者只就是物理存在)、而忽视另外一种或两种含义的理论,在对造成人们的言行事务的因果过程的问题上,只能提供不完整的解释。 三、行为组合理论的主要特点 1、行为特征的概念 您有无数的行为特征储存在您的记忆之中 行为特征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例如,有的行为特征在记忆中以与活动行为(如那些涉及熟练实践技巧的行为,像打网球)相应的低级代码呈现;有的行为特征相应于您为了发出各种语词的声音而获得

人际传播

什么是人际传播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和他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认知、互相吸引、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将此称为“人际传播”。基于人际传播媒体形式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人际传播划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形式。所谓直接传播,指的是古来已有的传播者和受体之间无需经过传播媒体而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类语言、体态语的传递进行的信息交流。间接传播是指在现代社会里的各种传播媒体出现后,人际传播不再收到距离的限制,可以通过这些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交流。这就大大拓展了人际传播的范围。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个人独白或自言自语等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发出的语言,不会构成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语言。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人际传播是CI的传播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企业的外部公众之间的沟通。人际传播的具体形式很多,如与员工的交谈,与客户的交流或电话联络,企业举办的报告会、恳谈会、洽谈会、联欢会、演讲会、座谈会等等。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对象、内容、情境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人际传播形式。 人际传播的动机 1、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 2、建立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的特点 在CI传播中,人际传播是通过某种人际关系运转起来的传播方式,同大众传播相比较,它具有自己的特点。1、感官参与度高。在直接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由于是面对面的交往,人体全部感觉器官都可能参与进来,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即使是间接性的人际传播活动,人体器官参与度也相对较高。2、信息反馈的量大和速度快。在面对面的CI信息传播中,我们可以迅速获悉对方的信息反馈,随时修正传播的偏差。传播对象也会对你的情感所打动,主动提供反馈意见。如果有了传播媒体的中介作用,信息反馈的数量和速度都将受到限制,因为冷冰冰的媒体可能会使传播对象不愿参与反馈意见。3、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多。人际传播可以使用语言和大量的非语言符号,如表情、姿势、语气、语调等等。许多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获得的。大众传播所使用的非语言符号相对较少。 4、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镜中我”理论的主要内容 “镜中我”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算是一个比较容易懂的理论,可能与每个人差不多都照过镜子有着很大关系吧。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对镜中我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库利认为“对自我的想法看起来具有三种元素:想象他人心目中对我们外貌

智慧树知到《人际传播能力》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人际传播能力》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说得越多,越有利于关系吗? A.对 B.错 答案: 错 2、信息配对有哪几种方式? A.对称性互动 B.补充性互动 C.竞争性互动 D.合作性互动 答案: 对称性互动,补充性互动 3、课程中,传播学者提出了人际传播的五种能力,是哪五种? A.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讯息能力、管理能力、冲突能力 B.感知能力、知彼能力、讯息能力、管理能力、冲突能力 C.感知能力、自我能力、讯息能力、关系能力、冲突能力 D.感知能力、知彼能力、讯息能力、沟通能力、冲突能力 答案: 感知能力、自我能力、讯息能力、关系能力、冲突能力 4、社会学家米德提出“人有主我宾我”两种概念,并认为人总是要从__的角度来看。 A.主我 B.宾我 C.自我

D.他人 答案: 宾我 5、从传播者的支配与顺从倾向来说,可分为哪些种类? A.修辞敏感者 B.修辞反应者 C.自我清高者 D.其他 答案: 修辞敏感者,修辞反应者,自我清高者 6、下列叙述何者错误? A.人际传播是不可能避免的 B.有目的、无目的传播都是人际传播的一种 C.沉默不是一种传播 答案: 沉默不是一种传播 7、哪一种态度容易成功进行人际传播? A.自卑 B.适当自尊 C.拒绝倾听他人 答案: 适当自尊 8、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人际传播具有强制性 B.人际传播能力是不可能养成的 C.人际传播具有不同语境

答案: 人际传播具有强制性,人际传播具有不同语境 9、()对现代人际交往和互动语境产生巨大变化。 A.性别 B.技术 C.全球暖化 答案: 技术 10、何者会对人际沟通的语境产生影响? A.环境 B.角色身份 C.气候 答案: 环境,角色身份 第二章 1、自我有哪些类型? A.物理自我 B.认知自我 C.情感自我 D.道德自我 E:社会自我 答案: 物理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道德自我,社会自我 2、自我形成的渠道有哪些? A.家庭传播 B.同伴传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