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骨折手法整复方法

骨科骨折手法整复方法
骨科骨折手法整复方法

骨科骨折手法整复方法:

一:整复要求和时间

整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和方法,骨折对位的好坏,对固定、练功及骨折愈合和功能的恢复有者密切的联系。通常对复位的要求有三种。

1:解剖或接近解剖学对位:对于骨折病人,要尽力通过手法整复,达到解剖学或接近解剖学对位。所谓解剖学或接近解剖学对位,即骨折经整复后,所有的移位完全或接近完全被矫正。对位对线完全良好或接近完全良好,愈合后能够完全恢复原有功能。

2:功能对位:对于较复杂的骨折或不稳定性骨折,经手法整复不能达到解剖学或接近解剖学对位时,要争取达到功能对位。所谓功能对位,即指骨折整复后,重迭、旋转、成角、分离移位得到矫正,肢体力线正常,长短相等,仅存有侧向移位,但移位范围不能超过骨干直径的1/3,干骺端部位的骨折,侧向移位范围不能超过骨端直径的1/4.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工作中及生活上的需要。

3:一般对位:对于老年或体弱及有慢性疾患者,骨折后对位差点是可以的。骨折愈合后,虽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好,能够自理生活即可。儿童伤员因塑形力强,要求标准与成人不同,如股骨肱骨干骨折,可允许成角移位15度,旋转移位5度,重迭移位2厘米以内。

对整复时间的要求,原则上争取尽早进行,达到一次正确复位。最好在伤后反应性肿胀以前,即伤后1~4小时内进行整复。此时,复位操作容易,且不因整复迟延而破坏新生骨,有利于骨折愈合。如就诊已晚,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程度的肿胀,仍可进行复位,但对局部肿胀严重者,不宜勉强整复。如发生张力性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将水泡刺破,放空泡液,纱布包扎。经适当的临时固定、抬高患肢,待2~3日肿胀稍减后,再行整复。但前臂及肱骨髁上骨折伴有严重肿胀、刺痛、手指不能伸屈活动者,不应等待,应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改善血液循环的有效措施,以防发生缺血性肌挛缩。

如系开放性骨折,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清创缝合后,按闭合性骨折处理,争取一次复位成功。如伤员合并休克、昏迷以及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需在全身情况稳定后,方可整复骨折。

二:整复手法

整复手法,是整复的基本功,《医宗金鉴》云:"手法者,诚整骨之首务哉”。说明其手法的重要性。现将常用的八种整复手法分述如下:

1:手摸心会:

a:适应范围:手摸心会为施行手法前的重要步骤,通过认真地触摸,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使其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整复前,明确骨折部位移位方向,是确定整复方案不可缺少的步骤,所谓一法作计划,九法要熟练,即指此也,同时也可靠此法了解复位情况。

b:方法:首先用手指细心触摸伤处,辨明是伤骨或是脱位,再明辨损伤的轻重和类型。

表浅部位的骨折,如前臂、上臂、小腿骨折等,可用手直接触摸出骨折部的骨面,是凹陷或是突出,判明其错位方向。肌肉丰厚的部位,不易摸出骨折端时,可用一手固定骨折近段,轻轻活动远折段,通过骨擦感及骨异常活动情况,来了解骨折部位。骨折整复后,助手继续维持伤肢复位后的位置,用轻手法触摸骨折局部,如畸形消失,骨嵴平顺连续,骨面平整,无骨擦感,说明骨折已复位。

c:注意事项:触摸时,手法宜先轻后重,由表及里,从远到近,两头相对。重点注意压

痛点、畸形和异常活动。

2、拔伸牵引:

a:适应症:主要用于克服肌肉的收缩力,矫正重迭、成角移位,恢复肢体长度。凡有重迭、成角移位的骨折、关节脱位,都需应用此法。

b: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由助手两人,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开始时,应先在骨折或脱位原有畸形的位置上,沿着肢体纵轴对抗牵引,待将刺入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后,再按照整复要求,改变肢体方位,加大牵引力。牵引力的大小,取决于伤员肌力强弱及重迭移位的程度。如青壮年肌力较强或重迭移位大者,牵引力应大,反之牵引力应小。开始牵引时,力量应由小逐渐加大,而且要持续稳妥,勿忽大忽小。牵引力与反牵引力要均衡对等,复位后再慢慢减弱,固定后即停止牵引。

c:注意事项:对肌群丰厚的伤肢,如股骨干骨折,单靠徒手对抗牵引有困难者,应结合骨牵引。对上肢骨折,如肱骨干骨折,勿用大力牵引,以防止招致断端分离。

3、屈伸收展:

a:适应症:适应于干骺端骨折,断端有旋转及成角移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股骨干上段骨折等。这些骨折,因靠近关节部,单靠牵引非但不能矫正成角,而且容易引起成角畸形加大,故必须结合屈伸收展。

b:方法:单轴性关节(能屈伸的关节)用屈伸手法,多轴性关节用展收或屈伸手法。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须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屈曲型骨折,则须在牵引下伸直肘关节。多轴关节(如肩、髋)附近的骨折,骨折一般在三个平面上移位(水平面,矢妆面及冠妆面),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如股骨干上段骨折,牵引方向应先内收,而后外展,再前屈,方能矫正断端重迭及向外、向前的成角移位。

c:注意事项:在屈曲收展前,必须先矫正重迭移位。

4、提按捏正:

a:适应症:主要用于矫正前、后、内、外的侧方移位。

b:方法:术者一手固定骨折近段,另手握住骨折远段,突者按,陷者提,旁者推,如以人体中轴来讲,前后侧(即上、下侧)用提按手法,即用两手拇指按突出的骨折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如向侧方移位时(左右侧移位),一手端正骨折一端,另一手将向外突出的骨折另一端向内按捺。经过上提下按、内、外捺正手法,其前后或内外侧移位即可得到矫正。

c:注意事项:操作时,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着力点要准确,术者手指与伤部皮肤接触要紧密,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滑动、摩擦,以免挫伤皮肤。

4、旋转回绕

a、适应症: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

b、方法:旋转手法适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回绕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背对背移位的斜面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松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施行回绕手法。

c、注意事项:回绕时,必须谨慎,避免损失血管神经。如有软组织阻挡感时,即应改变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变成面对面。

5、屈伸收展

a、适应症: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

b、方法: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

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端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节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髁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在前屈上举过顶,最后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6、夹挤分骨

a、适应症: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如桡尺骨、胫腓骨骨折等。

b、方法: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为一方,食、中、环三指为另一方,在骨折部对向夹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7、成角折顶

a、适应症: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

b、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折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他四指间形成一种捻搓力(剪力)。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来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以得到一起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次成功复位。

8、摇摆触碰

a、适应症: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

b、方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维持牵引下稍稍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端,使骨擦音变小直至消失,骨折面即可紧密吻合。横断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松、坚质骨交界处时,骨折整复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首掌轻轻叩击骨折远端,使骨折断面紧密嵌插,整复可更加稳定。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伤类疗法技术——骨折手法复位技术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最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伤 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 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待两拇指感到两断端已在同一平面时,即可反折伸直,使端端对正。 回旋手法可用于背向移位,又称背靠背的斜骨折(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须先判定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循原路回旋复位。 7.端提、捺正前臂骨折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矫正后,要矫正背、掌侧方移位,可用端提手法。操作时在持续手力牵引下,术者两手拇指压住突出的远端,其余四指捏住近侧骨折端,向上端提。内、外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使陷

骨折手法复位同意书

沿河红十字医院骨折手法复位知情同意书

沿河红十字医院手外伤清创探查缝合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需在下行。清创探查缝合术主要目的是清理伤口、探查损伤情况,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定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再次调整手术方案。由于我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诊治,患者家属放弃到上级医院诊治,强烈要求予缝合皮肤即可。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清创探查很方便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 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 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 我理解此手术存在以下风险和局限性: 1)我理解我可能出现局部出血。 2)我理解术后可能出现伤口局部及周围组织感染、骨髓炎。术后皮肤坏死肌腱及骨外露。肌腱血管无法吻合术后肌腱粘连,患肢功能障碍。 3)我理解我可能出现局部创口愈合不良。疤痕形成。 4)我理解我探查、牵拉可能出现局部神经血管损伤加重。 5)我理解我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无法吻合。远端血供障碍。 6)远期有关节僵硬,疤痕形成、挛缩及功能障碍。 7)左第四指远节坏死可能,残端综合征 8)其他不能预料情况 4.我理解术后疼痛,患手功能障碍。 5.其他预料不到意外。 一旦发生上述风险和意外,医生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定的手术方式做出调整。 我理解我的手术需要多位医生共同进行。 我并未得到手术百分之百功的许诺。 我授权医师对手术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根据医生对我病情的详细解释,我和家属已经知道我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并知道选择手术治疗是当前减少并发症,大大的缩短卧床时间,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最佳选择。为了提高日后的自主生活能力和最大限度的挽救劳动力,我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同意)医生对我行手术治疗,由于我和家属个人原因暂不()手术手术治疗。 患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年月日 医生陈述

骨折手法复位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手摸心会 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以便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图象,在整复前,必须用手先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触折端在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牵引用力以病人肌办强度为根据,小儿、老年人及女性患者,牵引力不能太大,反之,青壮年男性患者,肌肉发达,则需要使用大力。对肌群丰厚的患肢如股骨干,则应结合骨牵引,以帮助矫正重叠移位。肱骨干骨折,虽肌肉比较发达,但在麻醉下重叠移位比较容易矫正,若用力稍大常易招致断端分离,拔伸手法可为下一步手法创造条件,且在施行其它手法时仍须维持一定的拔伸牵引力,直到贴敷膏药妥善后方可停止。 放置回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旋转手法施用于牵引过程中,以远端对近端,使骨干轴线相应对位,旋转畸形即自行矫正。回绕手法多用于骨干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手法时应先加重牵引,使骨折端分开,嵌入的软组织常常=可自行解脱;然后放权牵引,术者两手分别握住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绕,引导骨折断端相对,可从骨折端相互触碰音的有无和强弱来判断嵌疑义的软组织是滞完全解脱,背对背移位的骨折以骨折移位时的相反方向旅行回绕手法的方向,常可使背对背的骨折断端成面对面。 屈伸收展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成角折顶 肌肉发达者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患者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其重叠移位时,可改用折顶手法。这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一种比较省力的方法,折顶时,术者两手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它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端原有的成角,依靠拇指感觉,估计骨折远近段断端的骨皮质已经对顶相接,然后骤然反折,此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持续向上提,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骨脾气端继续向下按,在拇指与其四指间形成种捻搓力(剪力)。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多少而定,用力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方重叠移位者可正向折顶,同时还有侧移位者可斜向折顶,通过这一手法,不但可以矫正重叠移位,侧方移位也可一起得到矫正。前臂中、下1/3骨折,一般多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可获得一成功复位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康复

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1814年AbrahamColles首先详细描述此类骨折,故命名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老年性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内因,摔倒则是外因。患者跌倒时肘部伸直位,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撑地传至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暴力轻时骨折嵌插而无明显移位,暴力大时骨折远端桡侧和背侧移位,常伴有尺骨茎突和下尺桡关节分离。老年患者骨折常呈粉碎并可波及关节面。正常桡骨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掌倾角)10°~15°,向尺侧倾斜(尺倾角)20°~25°。当桡骨远端发生骨折时,不但掌倾角和尺倾角角度发生改变,而且背侧伸肌腱鞘管也随之扭曲错位,如骨折复位不良,可造成腕与手指的功能障碍。 Colles骨折的临床治疗 (1)无移位的骨折,采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固定,将手和腕固定于功能位4周。 (2)移位型骨折: 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摩推拿。 首先根据患者伤情并结合X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来选择和制定整复手法,一般对骨折复位的病人在放射科内进行,争取最好的对位!打血肿麻醉,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复位技巧: 一:牵拉要到位, 持续牵引,将断端充分牵开. 在牵拉时远端的术者最好能旋转手腕,这样可以将卡压在骨折段的软组织牵拉出来。 二;牵引后先进行侧方移位的纠正,三人复位时,在两人牵拉的同时,术者双手拇指抵住桡骨远端桡侧,其他四指抱住尺骨尺侧,在将尺骨向桡侧牵拉同时两手大拇指将桡骨远端向尺侧推移,力度要大. 三;在纠正侧方移位后,同样两人牵拉,术者双手大拇指按住桡骨背侧,其他四指抱住桡骨掌侧,先用四指将桡骨近端向背侧提拉,同时双手大拇指按压桡骨远端,远端牵拉者顺势屈腕.这几个动作需配合完成,力度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定. 四. 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凭借手感(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抚摸骨折处的轮廓,与健侧对比,即可了解复位后的大概情况),而给予小夹板临时固定,之后再透视观察成角或者移位情况!了解情况后,再给予复位,到骨折对位对线都好时用前臂背侧石膏托,将腕部固定于旋前及掌屈尺偏位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两周更换树脂石膏于腕关节功能位固定。期间如果位置发生移动,可以再进行一次复位,或者建议手术。 向患者交待加强据拳功能段练.注意肿胀.交待固定后的并发症。 (3)不稳定骨折,采用穿针外固定的方法。例如,在前臂近端和掌骨横穿细钢针,牵引复位,然后将钢针固定在管形石膏内,起维持牵引,防止骨折移位的作用。(4)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手术指征是患腕向桡侧倾斜,腕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下尺桡关节分离且疼痛。手术方法有:①尺骨下端切除术,适用于因下尺桡关节炎或脱位引起腕部疼痛和旋转受限者。②桡骨下端截骨植骨术及Campbell手术,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关节面向背侧倾斜和桡骨短缩明显者。 Colles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要注意。(1)肩关节僵硬,由于骨折固定未能积极主动活动肩关节所致。(2)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表现为腕、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肿而变薄发亮,常由骨折后未能主动活动所致。(3)伸拇长肌腱断裂,通常发生在伤后4周或更长时间,由于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缺血坏死而引起,也可能波及Lister结节,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磨擦而断裂。(4)正中神经损伤3月不能恢复者手术探查。 Colles骨折的康复治疗 1康复评定分别在治疗前后,用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 2消肿止痛 (1)超短波:对置、无热量,每次10min,1次/d,10次为1疗程。(2)抬高患肢,将患肢持续性抬高,使伤手高于心脏水平线。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一般情况处理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合并内脏及颅脑损伤时,首先要抓紧时机判断伤员有无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开放性气胸等紧急病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 1、力争早期复位 过长地拖延时间,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2、复位的标准 复位应争取以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临床应酌情,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⑴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⑵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⑶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⑷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3、复位方法 具体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⑴手法复位: 应用最广泛,较安全。在适当有效的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验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应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骨折手法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骨折手法复位(manipulativereduction)是利用力学的三点固定原则和杠杆的原理,整复骨折端。在骨折复位前必须先了解外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及肌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弄清骨折移位时所经过的途径,而后选择合适的手法,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原来的移位途径倒返回来,骨折就会顺利地得到复位。某些骨折用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手法复位的时机 1.一般伤后1~4小时局部肿胀不严重,软组织弹性较好,手法操作容易,有利于骨折复位。 2.当病人有休克、昏迷等情况时,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作手法复位。 3.当伤肢出现严重的肿胀或水疱时,可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手法复位。 (二)手法复位方法 1.解除疼痛应用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痉挛。最

好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可用全身麻醉。 2.肌松弛位待麻醉完成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对骨折段的牵引力,有利于复位。 3.对准方向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因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已失去连续,故可使之移动。 4.拔伸牵引即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伤肢远端,沿其纵轴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牵引时,必须同时有对抗牵引,并稳定近折端。根据骨折移位情况施行不同拔伸手法,以矫正短缩移位、成角移位或旋转移位。 5.手摸心会在拔伸牵引后,术者参考X线片所示的移位,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体会骨折局部情况,以决定复位手法。 6.反折、回旋横骨折具有较锐的尖齿时,单靠手力牵引不易完全矫正短缩移位,可用反折手法。术者两拇指抵压于突出的骨折端,其余两手四指重叠环抱下陷的另一骨折端,先加大其原有成角,两拇指再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

骨折复位标准

骨折后,骨折两端最理想的位置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恢复原来解剖位置)。某些部位的骨折,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肢体的功能无明显影响,这就称为功能复位。 若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的手法复位,滥用粗暴方法或轻易采用切开复位等方法,都是错误的。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不仅增加软组织的损伤,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肱骨髁上骨折,若反复多次复位,可引起骨化性肌炎,影响肘关节的功能,不同部位的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 每一部位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一般认为: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下肢骨折缩短移位在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长管骨横形骨折在骨干部端对位达到1/3,干骺端对位达到3/4以上,在幼儿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因与关节活动方向相致,可在骨痂塑形期自行矫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不超过10度,儿童不超过15度,日后在骨痂塑形期也可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两侧在负重时所受压力不均,日后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疼痛及关节畸形。上肢骨折部位不同要求不同,肱骨干的轻度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多,前臂双骨折就要求对位对线都好,否则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骨折功能复位 折的恢复是由骨膜完成的,但成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不可着急,需静静修养,适量运动,另外,过多的补充营养(如钙)完全没有必要,稍加补充就行啦!下面给你些专家建议,祝你早日康复! 骨折的治疗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

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

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的具体方法与价值。方法74例第2~5掌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用手术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用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9%(34/37),对照组为94.6%(35/3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8.0±1.5)d,平均住院时间为(2.0±0.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8)d、(10.0±3.5)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方法治疗第2~5掌骨骨折有非常确切的治疗效果,与手术疗效相当,且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掌骨骨折;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 DOI:10.14163/https://www.360docs.net/doc/de4174519.html,ki.11-5547/r.2015.16.064 第2~5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症,绝大部分患者致伤原因为挤压伤或暴力击打[1,2]。从影像学诊断的角度上来说,本病患者骨折类型多有横断性以及粉碎性特征。临床

针对本病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类型众多,基本可以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这两种类型[3]。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是尽快恢复患者手部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4,5]。为进一步观察分析手法复位屈曲位固定治疗第2~5掌骨骨折的具体方法与价值,本次研究中将2008年5月~2014年7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经过影像学诊断并确诊为第2~5掌骨骨折的患者共计74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随机分组下以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以2008年5月~2014年7月作为研究区间,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住院部经过影像学诊断并确诊为第2~5掌骨骨折的患者共计74例纳入本次临床研究,遵循数字随机表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10~50岁,平均年龄(29.1±6.5)岁,骨折部位方面:第2掌骨患者11例,第3掌骨患者8例,第4掌骨患者3例,第5掌骨患者6例,合并掌骨患者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0~50岁,平均年龄(29.6±6.3)岁,骨折部位方面:第2掌骨患者10例,第3掌骨患者10例,第4掌骨患者3例,第5掌骨患者6例,合并掌骨患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骨折治疗的原则

骨折复位及牵引治疗 闭合性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复位是将移位的 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复位: 1.复位的时间: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病人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须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如肢体明显肿胀,或已出现水泡,应将水泡在无菌技术下刺破,放空泡液,临时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抬高患侧,密切观察末稍循环,待肿胀消退后再考虑复位。 2.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就要复位,把移位的骨折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固,骨折就能较快愈合,肢体功能就能顺利恢复。因此对每一骨折都应认真整复。⑴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或手术才能达到,其结果造成创伤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功能复位可为不完全复位,是容易达到的,复位治疗骨折的目的是争取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而不是最大限度复位(解剖复位)。⑵功能复位的标准手法复位整复后,骨端有一定接触,例如50%左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再靠骨折重新塑形的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因此,功能复位是手法复位一般选择的标准,若手术复位应要求得到解剖复位。 3.复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牵引与反牵引 2.手法整复 3.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 ⑴手法复位: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如胫腓骨横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指骨骨折等。具体方法如下:①麻醉:麻醉可以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的痉挛。可用局麻(血肿内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儿童也可采用全麻。待麻醉完善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松弛的位置,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复位。② 手法:用牵引和反牵引克服肌肉收缩,对准方向,原则上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必要时采用辅助手法: ⒈拨伸牵引:既加以适当的牵引力及对抗牵引力。在患肢远侧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成角移位和旋转移位。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 骨折患者需要手法复位治疗,那么什么时候是骨折手法复位的最佳时间呢?答案当然是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刚骨折时,骨折部位没有变得更加臃肿,比较好实施手法复位。除此之外,下面就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手法复位的相关要求、复位前的准备以及复位的标准的具体内容。 ★   1.手法复位的要求 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手法,在骨伤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的骨折通过正骨手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手阖要求稳、准、轻巧。 ★   2.手复位前的准备 ★(1)★术者和助手准备:术者和助手需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结合病史、受伤机理、临床检查结果及x 线照片等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出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类型。分析制订手法复位的方法、步骤、职责、固定器材。争取一次完

成手法复位。 ★(2)麻醉:手法复位采用麻醉止痛,使肌肉松弛,便于复位,避免疼痛引起休克。一般可采用局部血肿内麻醉,复位时间较长也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简单骨折,手法熟练、有把握在短时间获得满意复位的,可不用麻醉。 ★   3.手法复位的时间 手法复位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一般认为伤后2 h以内局部瘀肿较轻,肌肉尚未痉挛,复位较容易,最适宜复位。儿童伤后5天以内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成人7--10天仍可考虑手法复位。对伤肢肿胀严重者可先作临时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等肿胀减轻后尽早整复。儿童骨折愈合快更应早期复位。但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胫骨上端骨折应尽早复位,尽早解除对血管的压迫,减少出血,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清创时复位骨折。 ★   4.手法复位的标准

尾骨脱位复位最佳时间

尾骨脱位复位最佳时间 人的尾骨会在人们各种不小心的情况下被摔伤,撞伤,从而造成骨裂或者骨折和骨头错位,骨头虽然看起来坚硬,但是却是很脆弱的,骨头受了伤是最难以恢复的,因为它不想肉体,可以由血液循环系统促进再生,相比之下,骨头是没有的,尾骨一旦错位了该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尾骨脱位复位的最佳时间。 目前临床医师对此病的治疗观点不统一。由于尾骨的解剖特点,其骨折错位后虽很容易复位,但由于无法进行适当固定,因此极易再错位。 因此,目前大部分医生认为,尾骨骨折脱位后无需复位,只需静养,如出现尾骨痛症状,则行局部理疗、封闭,如保守治疗无效,可行尾骨切除。而少数医生认为,尾骨骨折后,可先通过肛门指诊试行手法复位,如能复位并维持,则可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一部分患者不能维持复位,但通过肛内手法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尾骨周围肌肉的痉挛疼痛,是治疗尾骨痛的有效治疗方法。配合局部理疗、封闭,可治愈大多数外伤性尾骨痛患者。笔者认

为,少数医生的观点更加积极,多年来一直采用上述治疗方法,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以上观点为笔者一家之言。 1)骨折愈合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同时受年龄、性别、感染、固定等因素影响,尾骨骨折因无法固定,如错位明显,可能造成骨不连,但一般不影响行走,不会引起后遗症,如症状长期存在,可行尾骨切除手术。 2)具体治疗可采用改变坐姿的办法,即尽量用大腿坐,以减少臀部的持重和压力;坐时可用气垫、气圈将痛处腾空,以防止局部压迫,从而缓解疼痛。 其二,可用红外线、超声波、离子导入、推拿、针灸、拔火

罐、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治疗,如果用中药外敷,可将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类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湿热敷患处;局部贴活血止痛膏或麝香镇痛膏等效果也不错;到医院去做局部封闭,即用2%普鲁卡因2—4毫升加醋酸氢化可的松0.5—1毫升,局部痛点封闭,可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医学养生常识】

骨折手法复位最佳时间 文章导读 骨折患者需要手法复位治疗,那么什么时候是骨折手法复位的最佳时间呢?答 案当然是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刚骨折时,骨折部位没有变得更加臃肿,比较好实施手法复位。除此之外,下面就来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手法复位的相关要求、复位前的准备 以及复位的标准的具体内容。 \xa0 \xa01.手法复位的要求 正骨手法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手法,在骨伤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的骨折通过正骨手法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手阖要求稳、准、轻巧。 \xa0 \xa02.手复位前的准备 (1) 术者和助手准备:术者和助手需对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做全面的了解;结合病史、受伤机理、临床检查结果及x线照片等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出骨折的部位、移位方向、类型。分析制订手法复位的方法、步骤、职责、固定器材。争取一次完成手法复位。 (2)麻醉:手法复位采用麻醉止痛,使肌肉松弛,便于复位,避免疼痛引起休克。一 般可采用局部血肿内麻醉,复位时间较长也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简单骨折,手法熟练、有把握在短时间获得满意复位的,可不用麻醉。 \xa0 \xa03.手法复位的时间 手法复位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一般认为伤后2 h以内局部瘀肿较轻,肌肉尚未痉挛,复位较容易,最适宜复位。儿童伤后5天以内可以获得满意效果,成人7--10天仍 可考虑手法复位。对伤肢肿胀严重者可先作临时固定或皮肤牵引抬高患肢,等肿胀减轻后 尽早整复。儿童骨折愈合快更应早期复位。但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和胫骨上端骨折应 尽早复位,尽早解除对血管的压迫,减少出血,对开放性骨折应在清创时复位骨折。 \xa0 \xa04.手法复位的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技巧及方法 发表时间:2014-08-04T08:56:5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苏长生 [导读] 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行骨折端石膏外固定,这时术者一定不能松开双手。 苏长生 (河北省泊头市医院骨科河北沧州 062150)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特别是中老年人外伤后患此病机率更高,这与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有直接关系。对于它的治疗,目前大多数基层临床骨科医生仍采用中医骨折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我本人在20余年的骨科临床工作中使用此方法治疗过很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愿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85-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男20例,女55例;年龄6~90岁,平均52.3岁;左侧57%,右侧43%。致伤原因:跌倒致伤61例,交通致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我们使用“人名分类法”,其中Colles骨折57例,Smith骨折12例,Barton骨折6例。按AO分类法,A型:52例 B型:16例;C型:7例。其中开放骨折4例,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为1~3天,治疗前我们均行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对于这些患者我们全部采用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1.2治疗方法 首先,患者就诊后,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全身情况允许后,观察患者腕部的畸形情况,初步判断患者骨折的类型,然后让患者行腕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根据X光片检查结果确定患肢是那种类型的骨折,然后再确定采取何种手法整复方法。如为开放性骨折,大部分为骨折端刺破皮肤所致,一般伤口不会太大,可先给予伤口彻底清创后,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缝合或直接纱布覆盖,然后再实行骨折手法整复。如为老年患者,可给予骨折处血肿麻醉,用1%利多卡因5~10毫升注入骨折端血肿内,待麻醉成功后,再给予骨折手法整复。如患者情绪过度紧张,还可给予止痛镇静剂,如肌注“杜冷丁100毫克”,女性患者注射量可减少到75毫克,其中针孔用无菌纱布覆盖。 1.3 其次,骨折手法整复前尽量让患者平卧位于病床上,并详细询问患者当时的受伤机制并反复观察患肢的X光片。整复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此骨折的立体图像,即:1.骨折端短缩多少,涉及或未涉及关节面; 2.向哪个方向移位,移位多少; 3.向哪个方向成角,成角多大; 4.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角度多少; 5.是尺偏还是桡偏,偏移多少。这样在骨折整复过程中就能做到使用力量多大才能矫正此骨折畸形。接下来即行骨折两端拔身牵引,这其中最重要的为牵引时间要够,一般为2~3分钟,如牵引时间不够,骨折两端的肌肉不够松弛,骨折短缩就不能纠正,骨折的短缩不能纠正,其骨折的成角及旋转、尺偏或桡偏也就很难纠正,骨折的手法整复效果就不会太理想。如拔伸牵引中听到骨檫音或感觉到骨檫感,这一般说明骨折的短缩已经纠正,骨折的短缩纠正后,同时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端的移位程度,手法用适当的力量给予纠正骨折端背侧或掌侧成角畸形,骨折的旋转、尺偏或桡偏,这样骨折的整复效果一般是不错的。如腕部Colles骨折,它存在的畸形一般为:短缩、向掌侧成角、桡偏、向背侧移位、轻度向外后旋转。骨折手法整复时,先给予骨折端旋前位拔伸牵引2~3分钟,当听到骨折端骨檫音或感觉到骨檫感时,术者用双手拇指下压骨折远端并同时用其余手指上挑骨折近端,再同时给予患腕尺偏,这时骨折手法整复初步完成。观查患肢腕部的外形,并用手指触摸骨折端是否有台阶,并同时嘱患者背身拇指,观察拇指能否伸屈自如。如患者腕部外形良好,骨折端无台阶,患肢拇指伸屈自如,一般说明骨折整复良好。如患肢腕部仍有畸形,骨折端可触及骨性台阶,患肢拇指背伸受限,说明骨折手法整复不理想,得给予重新手法整复。背伸拇指是观察骨折端是否影响拇长伸肌腱的活动。 1.4最后,骨折手法整复成功后行骨折端石膏外固定,这时术者一定不能松开双手,助手给予10~14层的石膏绷带垫棉花固定骨折端,石膏绷带远端达掌指关节处,近端一般达到前臂的近端(不包括肘关节),如为Colles骨折,石膏绷带置于患肢背侧,腕关节掌屈固定;如为Smith骨折,石膏绷带置于腕部的掌侧,腕关节背伸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好后,一定要告知患者观察手指的血运情况,这时一般观察患侧指甲的红白反应即可,如指甲的红白反应(+),一定要松开绷带重新固定患肢,以免造成患肢远端坏死,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待石膏绷带凝固后,再给予行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检查,根据腕关节X光片,观察腕关节的掌倾角及尺偏角,掌倾角一般为:9~20度,平均为14度;尺偏角一般为:20~35度,平均为27度。如以上两个角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你的骨折手法整复是良好的。如为开放性骨折,待石膏凝固前给予石膏开窗,便于伤口3~5天换药一次,直至伤口愈合。我们一般行石膏外固定时间为4~6周,这期间嘱患者多活动患肢末端,以利于患肢消肿及促进骨折愈合。一般石膏外固定后7~10天复诊一次,因这时一般骨折端的软组织开始消肿,石膏绷带开始松动,如不给予及时调整石膏绷带的松紧度,有可能造成骨折端的再次错位。一般给予重新绷带固定石膏或更换石膏绷带即可。4~6周后给予拆除石膏,在保护下逐步练习腕部关节活动,直至患肢腕部活动自如。 2 结果 2.1 75例患者获5~21个月的随访,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 3.5~7.5个月,平均5.4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脑萎缩半月即自行拆除石膏并当时未复查,出现骨折畸形愈合;2例青年患者为C3型,因骨折手法整复后关节面台阶仍大于2毫米,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90岁的患者因骨折为Barton骨折,骨折愈合后伴轻度骨性关节炎而引起活动量大后腕关节疼痛,其余患者均能恢复日常工作,未诉明显不适。我们觉得“桡骨远端骨折”行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只要掌握了骨折手法整复的技巧与方法,加之患者的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3 讨论 3.1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约2.5厘米的松质骨骨折,是上肢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6。对于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采用骨折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的方法均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临床骨科医生必须要掌握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手法整复的技巧与方法。但如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3.2我们对于临床上来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首先,评估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对腕部以后功能的期望值,再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然后,再了解此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此患者是否能耐受骨折手法整复所带来的疼痛;最后,再根据患者的腕部畸形情况及拍摄的X光片来初步确定它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哪一型,必要时行腕关节三维CT检查,来确定骨折手法整复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