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初中英语语法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初中英语语法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初中英语语法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语法

----三年语法知识45张思维导图全概括1.英语语法体系

2.方法篇

3.16种时态

4.英语名词

6.数词

7.1人称代词

7.3反身代词

7.5 疑问代词

7.7不定代词

8. 形容词

9. 副词

10. 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

11. 动词

11.1 助动词

11.2 非谓语动词

11.2.1 分词

11.2.2 动词ing

11.2.3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成立1949.10.1 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 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 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意义 (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 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 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 1、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 (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 (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 (2)时间:1950.10——1953.7 (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4)意义: 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土地改革 (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祥见课本13页) 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②巩固人民政权 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3、三大改造1953——1956底

(完整word版)马原第六章 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社会科学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 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理想到现实欧洲革命壮大无产阶级力量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诞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期 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模式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一国到多国欧洲、美洲、亚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把握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探索从当时当地历史条件出发 充分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运用思维导图推进历史教学 龙口市明德学校于亚范孙新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目前初中生学习历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不能够把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历史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的思维能力不够等等。随着明德学校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思维律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材由《课程》到主题,再到单元、课、框目,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关联点,说明编者在编辑教材时也在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其从整体上系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

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型教案,发现这样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用“思维导图”备课,最好的办法是先看封面和单元前言,再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教材的单元、课、框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思维导图的框架。最大的主题(教材的名称、单元、课)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给出文本框架结构。 预习中,先让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接着,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这样预习操作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 三、课堂中,看“图”回顾,建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结构图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例如:云南、北京、重庆…… 2、元谋人 生活年代:距今170万年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活生产: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的发现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发现过程:1921—1929---此后 发现化石意义:为复原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直立行走。 生活特征:工具、组织、用火 1、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怎样得到火?获得用途?火的意义?) 地位及意义:P5 四、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距今约三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体质特征: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生产生活: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具有审美观念 ?三二二二一:三个远古人类、两个地点、两个大河流域、两个社会阶段—群居和氏族、一个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生产生活: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种植农作物:粟 ?畜牧业:猪、狗等 ?手工业:彩陶和装饰品、乐器陶埙、纺织、制衣(生活物资来源:打猎、采集、种植、渔业、畜牧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约七千年 2、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生产生活情况: ?建筑:A 干栏式房屋、 B 木构水井 ?主要农作物:水稻 ?农业工具:骨耜 ?畜牧业:猪、狗、水牛等 ?手工业:陶器、玉器、乐器;雕刻技术;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过程: ?时间:稻距今约10000年、粟距今约9000~7000 ?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刀耕火种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九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12课)含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的是粗线条的知识,每课的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部分学生总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态度和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你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

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的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懒散拖沓,所学的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的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初中历史全面整理

初一上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 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 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 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 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 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 迁都于殷(河南安阳)。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 侯),叫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②打出 “尊王攘夷”的旗号。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韩赵魏由晋 分裂而成。 2、战国时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齐国孙膑)、长平之战(秦将白起) 3、合纵与连横: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以苏秦为代表,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张仪为代表。 八、商鞅变法: 1、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发展,标志为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②秦国相对落后。③秦孝公决心变 法图强。 2、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 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影响:①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社会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秦国战斗力提高。③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4、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九、秦朝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的原因:①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②秦王赢政制定了正确的策略(远 交近攻)。 2、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都咸阳。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内容:①确立皇帝的称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 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 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是隶书)。 十、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秦的暴政。表现在:①“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② 残酷地剥削。③严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2、开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陈 县建立张楚政权,曾攻到咸阳附近的戏。 3、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刘邦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