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综述

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综述
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综述

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

内容提要

本文回顾了引力作用理论和电磁作用理论发展的历史,简要叙述了正统理论基本相互作用理论。指出了经典物理学和近代物理学的正统理论关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盲区和误区。揭示了质量和电荷,角动量与磁矩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机制。确立了引力作用与电磁作用是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

李鑫2012年3月12日

目录

1 引力作用理论和电磁作用理论历史的回顾

2 近代物理学统一相互作用理论存在的困难

3 关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盲区和误区

3.1 经典物理学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盲区和误区

3.2近代物理学的正统理论关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误区。

4 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内在联系

4.1质量与电荷的传统和正统正概念

4.2. 质量和和电荷内在联系

4. 2.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电荷内在联系

4.2.2天体的质量和电荷内在联系

4.3 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4.3.1 微观粒子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4.3.2天体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5. 引力作用机制

5.1. 引力场理论

5.2 微观引力场

5.2.1 de Broglie假设

5.2.2 微观引力场的基本相互作用

5.3 天体引力场

5.3.1 天体引力场现状

5.3.2 天体自聚能与天体内部微观结构

6 电磁作用机制

6.1 电磁场理论

6.2 微观电磁场

6.3 天体电磁场

1 引力作用理论和电磁作用理论历史的回顾

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B. Tycho对行星绕日运行作了长期的观测,记录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天文数据资料,他死后20年,由德国天文学家J. Kepler整理分析这些资料,在1609一1619年,先后公布行星运动三定律。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I.Newton,英国科学家S.Hook 和荷兰物理学家C.Huygens都曾根据开普勒定律推测行星和太阳间存在和距离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为此Hook和Newton还通过信,因此,对定律的首创权有过争议。Newton还曾对晚年的忘年交斯多克雷说过,1666年他在家乡避瘟疫时,曾因见苹果从树上落地而想到地球对苹果的引力是否可延伸到月球。此说传布很广,许多科学家深信不疑,并对牛顿为何推迟20年才发表万有引力定律有种种推测。 1687 年 7 月 Newton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万有引力定律公开发表。它和牛顿动力学三定律一起,构成了牛顿力学特别是天体力学的理论基础。在Newton 以后,经过J.-L .Lagrange, P.-S. Laplace和S.-D.Poisson. 等人的卓越工作,建立起完整和谐的力学体系,经典引力理论被包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之中。

19世纪中叶,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实验规律:库仑定律、毕-萨-拉定律、安培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已经先后提出,建立统一电磁理论的课题摆在了物理学家面前。J.C。Maxwell审查了当时已知的全部电磁学定律、定理的基础,提取了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提出了有旋电场的概念和位移电流的假设,揭示了电磁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完成了建立电磁场理论的关键性突破。1865年Maxwell建立了包括电荷守恒定律、介质方程以及电磁场方程在内的完备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关于电磁波等的预言在三十年后为德国物理学家H.-R. Hertz的实验所证实,证明了位移电流假设和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它是物理学继牛顿力学之后的又一伟大成就。荷兰物理学家H.-A.Lorentz于1895年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完善了经典电磁理论。经典电磁理论被包括在经典电动力学理论体系之中。

在星系和恒星世界,引力作用主宰着天体的运动,而电磁作用只是引力的v

c

阶(v是天

体运动速度,c为光速)小量,在原子和分子世界,则是电磁作用的一统天下,引力作用强度只是电磁作用强度的37

10 。

经典力学体系和经典电动力学体系都各自成体系,统一的物理理论不能允许这样两个体系毫无连系地并存着。长期以来,统一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一直是物理学家的追求目标。

首先,人们是利用以太概念,想把电磁作用纳入力学体系之内。人们设想了形形色色的电磁以太机制,理论变得越来越玄妙,而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大。德国物理学家H.-R. Hertz 审慎地抛弃了所有的力学推测,我们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明问题的实质:“所的物体,包括自由以太,其内部从静止的初始状态开始,可以受到我们称之为电的一些扰动和另一些我们称之为磁的扰动。我们不知道这些状态变化的本质,而只知道由于它们存在而引起的现象。”(M. 波恩著,《爱恩斯坦相对论》 P211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 13086.77)其次,人们用以太把电磁作用统一到力学体系内的努力受到挫折后,就想把力学统一到电动力学体系内,利用电磁质量代替力学的质量概念。如ABrajam 曾假定电子的全部质量都是电磁质量,由此得出电子古典半径与原子核大小差不多。现在我们知道ABrajam 的理论存在着许多严重困难。

综上所述,尽管物理学家们作了巨大的努力和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才能,仍不能把电动力学纳入力学体系,也不能把力学纳入电动力学体系。

2 近代物理学统一相互作用理论存在的困难

近代物理学关于自然界基本相互作用的观点是:

“决定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的基本的相互作用。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可归结为 4 种: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近代物理的观点倾向于认为 4种基本相互作用是统一的,物理学家正在为建立大统一理论超统一理论而努力。

引力相互作用

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吸引力,是一种长程力,力程为无穷。其规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更为精确的理论是广义相对论。在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弱,远小于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在微观现象的研究中通常可不予考虑,然而在天体物理研究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近代物理的观点,引力作用是通过场或通过交换场的量子实现的,引力场的量子称为引力子。

电磁相互作用带电物体或具有磁矩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长程力,力程为无穷。宏观的摩擦力、弹性力以及各种化学作用实质上都是电磁相互作用的表现。其强度仅次于强相互作用,居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第二位。电磁作用研究得最清楚,其规律总结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中,更为精确的理论是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的精确理论,按照量子电动力学,电磁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电磁场的量子(光子)而传递的,它能够很好地说明正反粒子的产生和湮没,电子、μ子的反常磁矩(见粒子磁矩)与兰姆移位等真空极化引起的细微电磁效应,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电磁相互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电磁衰变。最早观察到的原子核的γ跃迁就是电磁衰变,其他还有如π0→γ+γ等。电磁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为 10-16~10-20秒(s)。

弱相互作用

最早观察到的原子核的β衰变是弱作用现象。弱作用仅在微观尺度上起作用,其力程最短,其强度排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之后居第三位。其对称性较差,许多在强作用和电磁作用下的守恒定律都遭到破坏(见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例如宇称守恒在弱作用下不成立。弱作用的理论是电弱统一理论,弱作用通过交换中间玻色子W 和0Z而传递。弱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弱衰变,弱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大于10-13s。

强相互作用最早认识到的质子、中子间的核力属于强相互作用,是质子、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强作用是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作用最强,也是一种短程力。其理论是量子色动力学,强作用是一种色相互作用,具有色荷的夸克所具有的相互作用,色荷通过交换 8种胶子而相互作用,在能量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强相互作用的媒介粒子是介子。强作用具有最强的对称性,遵从的守恒定律最多。强作用引起的粒子衰变称为强衰变,强衰变粒子的平均寿命最短,为 10-20~10-24s,强衰变粒子称为不稳定粒子或共振态。”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金山词霸版)》。

在近代物理学正统理论中,统一相互作用的理论是由主流学派和非主流学派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

一个方向是正统理论非主流学派代表人物 A.Einstein在广义相对论基础提出的统一场论.。统一场论目的是要把电磁规律与引力规律合并在一个理论体系里,Einstein 希望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得到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可以解释基本粒子的存在和它们的奇怪行为。大多数科学家都怀疑他的这项工作。直到他逝世时(1956年),他的目标仍像早先那样遥远。

另一方向是正统理论主流学派的统一理论。主流学派的统一理论,其动力学理论基础是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场论。这个统一理论是建立在强子分类八度法基础上的唯象理论,即逐三代轻子和三代夸克的标准模型。唯象的统一理论主要有:S.Weinberg 和A.Salam 于1968年提出的弱电统一理论;以及在量子色动力学基础上,建立的统一描述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强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等。大统一理论不包括引力作用。

李政道先生讲:“不过单是弱电统一规范的标准模型就需要大约20个参数,……,另一个方面,把我们已有的理论看成实质上是唯象理论更为合适,毕竟,谁曾听说过,一个基本的理论要求20个左右的参数呢?”(〈美〉李政道著,《场与粒子》463页,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3 关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盲区和误区

3.1 经典物理学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盲区和误区

如前所述,数百年来理论力学与电动力学是两个平行的独立的学科。在宏观体系中,质量和电荷在量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这是人们的常识,也是人们认识的盲区。

在微观体系内,许多物理粒子都有自旋,电荷和磁矩。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大气物理学/大气电学/全球大气电平衡词条介绍,地球的电荷是515510 1.510e Q C =-?=-?CGSE 。

星系、恒星、行星、卫星,以及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都存在着磁场。天体的磁场是怎样产生的?这是天体磁场研究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从十九世纪末期以来,曾有许多天文工作者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先后提出过好几种不同的学说,其中,转子学说认为,天体的磁场强度与自转速度成正比,而且还有人认为这是自然界基本规律之一,也是电磁场与重力场之间联系的具体表现之一。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物理学家P.M.S.Blackett (布莱克特)。布莱克特曾指出,天体磁矩P 和天体自旋角动量U 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P β= 上式中G 为引力常数,c 为光速,β是一个近似等于1的常数。但是,布莱克特后来自己否定了转子学说理论。

根据上述观测事实,按照人们思维逻辑可以判断在微观体系和天体体系,质量和电荷,角动量和磁矩存在量上内在联系。

3.2近代物理学的正统理论关于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认识的误区。

近代物理学的正统理论认为,强作用是自然界所谓强子之间基本相互作用,这是近代物

理学正统理论认识的误区。

A Eiinstan 在否定主流学派的量子力学几率说时曾说过一句话:“不要忘了还有个牛顿万有引力。”AE i i n s t a n 这句话是说对了,牛顿万有引力确实是微观

体系中的基本相互作用,强作用只不过是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的表象规律。

近代物理学在百年之间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一代、二代和三代基本粒子以及它们的某些奇异行为,建立了如电子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流代数、弱电统一理论和三代轻子和三代夸克的标准模型等许多新的物理理论。但是,近代物理学在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已经完全失去前进方向,处于进退唯谷的尴尬境地。 4 引力作用和电磁作用内在联系

4.1 质量与电荷的传统和正统正概念

无论是传统的经典物理学还是正统的近代物理学,质量与电荷(或磁荷)是两个不同的基本物理量。经典理论和正统理论关于质量和电荷两个基本物理量概念是:

质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按量度的依据不同有两个定义: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称惯性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量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引力大小的量度,称引力质量。地球物理学家L.B.von 厄缶于 1889年用极为精密的扭秤证明两者的差别不大于 10-9 ,后又有人将精度提高到9×10-13 。在经典力学中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但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将随其速度和动能而增加,并由实验证实。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千克。

电荷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和,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

近代物理学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电子带负电 , 质子带正电 ,是正、负电荷的基本单元,中子不带电。所谓物体不带电就是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物体带电则是这种平衡的破坏。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脱离 物质而单独存 在的电荷 。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电子、质子的总数不变,只是组合方式或所在位置有所变化,因而电荷必定守恒。

为了说明电荷的特征,不妨与质量作一些类比。电荷有正、负之分,于是电力有排斥力和吸引力的区别,质量只有一种,其间总是相互吸引,正是这种区别,使电力可以屏蔽,引力则无从屏蔽。A. Einstein 描述了质量有随运动变化的相对论效应;而电子、质子以及一切带电体的电量都不因运动变化,电量是相对论性的不变量。电荷具有量子性,任何电荷都是电子电荷e 的整数倍 ,e 的精确值(1986年推荐值 )为-19e 1.6021773310C ≈?。

质子与电子电量(绝对值)之差小于 10-20e ,通常认为两者的绝对值完全相等。电子十分稳定 ,估计其寿命超过22

10年,比迄今推测的宇宙年龄还要长得多。

按照正统理论主流学派提出的唯象理论,物理粒子存在分数电荷。但是还没有发现分数电荷存在的确凿证据。 4.2. 质量和电荷内在联系

4. 2.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电荷内在联系

电荷本质是质量旋转,电荷是旋转的质量形成的导出物理量,而不是基本物理量。 在微观粒子体系中,带电的粒子都存在自旋,这样就形成的电荷。电子电荷e 与质量的量的联系是

P e -= (4.1)

上式中基本电荷e 是电子电荷,e =-1.60217733(49)1910-?C ≈-4.81010-?CGSE

1137

α=是精细结构常数,G 是引力常数,P M =2.17671(14)510-?g,是Planck 质量。

4.2.2天体的质量和电荷内在联系

天体带电是普遍现象,按照(4.1)式启发,自转天体带电量正负按照旋转方向我分,电量e Q 是

e v Q m c

= (4.2) 上式中m 是天体质量,v 是自转天体各质点平均转动线速度,c 是光速。按照(4.1)式计算结果与地球带电515510 1.510e Q C =-?=-?同数量级。没有查找到任何其它的天体的

电荷观测值。因此对于天体的电荷e v Q m c

=是否有根据还不能进行分析。 4.3 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4.3.1 微观粒子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观测数据表明,微观体系中的粒子的角动量J 与磁矩m P 之间存在定量联系。磁矩和角动量在同一条直线上,成正比。如自转微观的粒子的偶极磁矩m P 等于

11222P m P e G e GM mc αα====J J J P e e e J (4.3) 上式中,e 是电荷,

m c =是普朗克常数,m 是粒子质量,是粒子康普顿波长,c 是

光速,J e 是角动量单位矢量,α是精细结构常数,G 是引力常数,P M 是普朗克质量,

P P M c =J J e 定义为普朗克质量的角动量。

原子的磁矩和角动量关系按照耦合方式计算比较复杂,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较好。质子和中子具有反常磁矩,原子核的磁矩的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基本不符

4.3.2天体的角动量和磁矩内在联系

根据天体带电的( 4.2)式e v Q m c

=,天体偶极磁矩m P 与自转角动量J 的关系是

2m c =P J (4.4)

由(4.4)式计算出地球的磁矩结果与地球磁矩观测值257.910?数量级相同。根据对白矮星、

脉冲星,行星等等天体的偶级磁矩观测数据,与(4.4)式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微观粒子的角动量与磁矩定量关系和天体的角动量与磁矩定量关系具有相同形式,即磁矩与角动量民比例。

5. 引力作用机制

5.1. 引力场理论

5.1.1 引力场的本质

我们只知道由质量M 激发的引力场的现象,而不知道引力场的本质。

由质量M 的质点或球型质壳激发的引力场是加速度g 的汇场,在引力埸中每一个空间 点加速g 是确定的,径向指向质心,处于该点的质量m 以加速度g 向加速度的汇源运动。引力作用不是瞬时超距的,是由引力场传递的,引力场不是空的空间,但是,我们不清楚加速度场传动引力的机制,也就是说,我们不清楚引力场里面是什么物质。正统理论认 为引力是引力子传递的,没有人发现引力子,我们对它不得而知。

天体体系引力场重要现象是收缩。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天体在收缩,天体运动轨道在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天体引力自聚能不断地增加,由于引力自聚能是负的,天体在收缩过程不断的释放、存储能量,恒星内的核反应能源来自恒星的收缩。天体自聚能决定天体的形态,微观结构,内部温度,恒星核辐射燃料用尽后就逐步变成白矮、中子星和黑洞。

微观引力场与天体引力场相比是稳定的,原子核寿命都很长,氢原子核p 寿命约2310年。在我们已知的宇宙中,核素的丰度大致相同,核反应无论如何强烈,最后产物仍然是原子核。这说明,原子核是我们周围世界稳定存在的基础。

51.2 引力场理论

描述引力场的理论有很多,主要有 A Einstein 广义相对论和Newton 的引力定律。 A Einstein 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作用是由空间弯曲引起的。在引力和宇宙学的研究中,广义相对论目前占据主导地位。根据某些文献报道广义相对论已经通过某些了实验的检验。但是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不符合人类思维逻辑,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建立的统一场论在学术界活跃几十年后,现在已经锁声匿迹了。

Newton 的绝对时空理论、动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它像欧几里德几何学一样是具有公理性的逻辑形式。按照牛顿引力定律,引力场是空的空间,引力是瞬时超距的,引力场的源是无旋的质点或圆型球壳。由于自然界并不符合牛顿引力定律逻辑形式要求,牛顿引力定律在许多情况下只是近似成立的。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5.2 微观引力场

5.2.1 de Broglie 假设

按照de Broglie 假设,物理粒子的能量和动量遵循de Broglie 规则,即粒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满足如下关系。

E ω= (5.1)

=P k (5.2)

上式中2h π=,h 是Planck 常数,2ωπν=为粒子的圆频率,k 为粒子的波矢,其中12||πλ

==k ,λ为粒子的Compton 波长。粒子的能量E ,动量P 和角动量J 按照其定义可以写成

2E mc = (5.3)

m =P v (5.4)

m =?J r v (5.5)

根据大量实验观测结果,Fermi 子的角动量是2整数倍,Bose 子的角动量是的整数倍。根据上述关系,可以得出物理粒子满足如下结论

H H m c = (5.6)

上式中H m 是粒子的质壳质量,H 是粒子的Compton(康普顿)波长。

物理粒子质量m 等于质壳质量H m 与结合能V 之和。

22H mc m c V =+ (5.7)

如原子核的质量A m 就等于原子核质壳质量H m 与结合能之和,即,

2

22222A HA p A A c m c m c m R R =+- ,其中222p A m R 是斥力能(Schr ?dinger 压力项),2A c R -是引力能。

5.2.2 微观引力场的基本相互作用

Newton 万有引力定律是微观引力场的基本作用。

物理粒子是微观世界的动力学体系,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物理粒子是空间奇点,换句话物理粒子内存在一个空洞,空洞直径称为粒子的Compton(康普顿)波长H ,H 决定物理粒子的质壳质量H m ,稳定粒子外壳半径R 一般很小,R 决定粒子的结合能,当R →∞物理粒子是自由的。人们常识中粒子内壳实际上是粒子真正的外壳,空洞内的世界是人所未知的,那里通向真正的无限大,所有空洞是连在一起的,那就是宇宙,粒子外壳R ,直到无限远是粒子真正的内部,

正统理论认为强作用是微观体系中的基本作用。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所谓的强作用只是唯象理论,并不是基本相互作用。这个唯象理论实际上只是粒子间的牛顿万有引力作用具体描述形式。如两个核子的相互作用能V 可以表示为

2P GM c V R r

=-=- (5.8) 由(5.8)式可以看出,核子p 或n 的引力作用时的质量并不是核子p 或n 的质量p m 或n m ,而是Planck 质量P M 。也就是说在微观体系中,引力场是由场源P M 激发的。

在微观体系中,强作用强度与电磁作用强度之比是

22221//P P P V GM GM GM e R R R R αα

=-=-=强电V ,

上式中P e =,e 是电子电荷,e =-1.60217733(49)1910-?C ≈-4.81010-?CGSE 1137

α=是精细结构常数,G 是引力常数,P M =2.17671(14)510-?g,是Planck 质量。 在微观体系中,强作用强度与核子质量之间的引力作用强度之比是

222392/10p p P P

Gm m GM V R R M -==≈引力强V 在我们周围世界,稳定存在的物质世界都是以原子、分子形式存在的。原子核是构成原子、分子的核心,所以说原子核是最基本的物理粒子,

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其它物理粒子则是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从属的粒子,它们不能离开原子核独立稳定存在。我们不清楚原子核反就过程中,释放或吸收这些轻子、介子的规律性,也不清楚超子和共振态的规律性。有理由怀疑正统理论的粒子物理学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3 天体引力场的研究现状

目前的天体物理学的引力作用主要是研究太阳系内的两体运动,确切的说这个引力理论是几何学,不是物理学。因为这个理论目前主要观察、研究太阳系内的天体的位置, 而对于太阳系内天体的质量分布、电磁场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研究甚少。总而言之,天文学家数百年的努力成果是令人钦佩的,同时也是令人失望的。

6电磁作用机制

6.1 电磁场理论

Maxwell 的电磁理论与Newton 力学理论一起构成经典物理基础,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 形式,基本上具有公理性。目前仍然是人们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多的理论。洛仑兹(Lorentz ) 的电子论完善了Maxwell 的电磁理论,但是在微观体系遇到困难,至此,经典理论开始向 近代理论过渡。

目前在微观体系占据统治地位的微观电磁学理论是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电动力学在氢原子理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量子电动力学在许多地方不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缺乏坚实理论基础。

6.2 微观电磁场

原子物理学是微观电磁场成功应用理论。原子物理学基本是正确的,因为原子物理学能够说明绝大数观测数据。但是,原子物理学绝不是量子力学算出来的,而是人们根据观测数据总结出来的表象理论。

微观电磁场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如原子核的A~Z 关系,质子、中子、超子等的磁矩等。电子是最简单粒子,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电子是什么,不清楚电子的大小、电荷分布,量子力学的几率理论能把电子说清楚吗?

6.3 天体电磁场

天体电磁场来源于质量的旋转。拉莫尔早就说过太阳的黑子磁场就是巨大的旋涡。在稳定天体体系中,引力起着主导和主要作用,而电磁作用只是起辅助和次要作用。目前天体电磁场观测数据虽然不少,但是,还没有出现权威理论。

.

电磁屏蔽织物综述

电磁屏蔽织物 彭志远1,杨爱景2,王春香1 (1.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2.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18)摘要:论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分析了目前制备电磁屏蔽织物材料的技术手段,综述了表面镀金属织物、表面涂覆织物、贴金属箔织物、导电纤维混纺织物的研究现状,叙述了织物电磁屏蔽的性能测试,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电磁屏蔽织物的生产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织物;屏蔽材料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Electromagnetism Shielding Fabric Peng Zhiyuan1,Yang Aijing2,Wang Chunxiang1 (1.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i jiazhuang, Hebei 050018, China; 2.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cashmere product, Shi jiazhuang, Hebei 050018,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various EMS fabric materials, the metal -coating fabric, surface -spreading fabric, affixed foil metal fabric and blended fabric, are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test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abrics is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S fabric materials is pointed out.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abric; shielding material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磁波在航空、航天、通信、家用电器、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之电磁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电磁波向外辐射的电磁能量正在以每年7%-14%的速度递增,电磁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1]。在世界各地,各种信息网络传递着数以亿计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情报和信息,由于电磁波辐射而导致的信息泄密事件也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同时,电磁波还会造成武器系统失灵,给作战带来严重的隐患。因此,防止电磁波辐射,以保障信息、武器系统安全以及人体健康成为迫切任务[2-4]。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作者简介:彭志远(1987—),女,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开发。 E-mail:pengzhiyuanhaohao@https://www.360docs.net/doc/de5046341.html,。 目前,电磁防护的主要措施有屏蔽、微波吸收等,由于电磁屏蔽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研究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5-7]。 1 电磁屏蔽的原理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以频率 30-30000MHz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电磁波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时,受障碍物的反射和吸收作用,能量发生衰减。通常,屏蔽材料对空间某点的屏蔽效果用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表示,即SE=20lg(E /E ),其中,E 是无屏蔽材料时该点场强,E是有屏蔽体后该点场强。 电磁波传播到达屏蔽材料表面时,通常按3种不同机制进行衰减(如下图):①在入射表面的反射损耗;②未被反射而进入屏蔽体的电磁波被材料吸收的损耗;③在屏蔽体内部的多次反射损耗。电磁波通过屏蔽材料总屏蔽效果可按下式计算: SE=A+R+B

常见的几种屏蔽材料

民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屏蔽材料 导电布 织物类型金属镀层电阻率应用优点 聚酯纤维镍/铜/镍 Ω < 0.05 ohms/square 导电泡棉 特殊形状,适应 特定环境的安装 泡棉 泡棉类型 压缩变形 (ASTMD 3574) 颜色应用优点 聚氨酯 5 to 10% 黑或灰导电泡棉 可阻燃压缩衬垫形状复杂 热塑性橡胶(TPE) < 20% 黄或白导电泡棉形状复杂可阻燃 金属化泡棉< 5% 灰色I/O衬垫 形状复杂 Ω ≤0.08 ohms/square 压敏胶带 压敏胶带 不锈钢上180° 剥离强度(ASTM3330) 耐热性 (3M TM InternalTest) 应用优点 3M TM9485 或相同产品75 oz/in(82N/100mm) 短期:450°F(232°C) 长期:300°F(149°C) 高粘性抗剪切 高剥离强度 及高耐热性 Nitto D5052 或相同产品87 oz/in(95N/100mm) 短期:311°F(155°C) 长期:240°F(160°C) 高粘性抗剪切 高内粘强度、高剥离 强度及高耐热性 3M TM950 或相同产品75 oz/in(82N/100mm) 短期:250°F(121°C) 长期:180°F(82°C) 高粘性高剥离强度

铜箔布 织物类型电阻率应用优点纯软质铜+聚脂纤维 Ω ≤0.02 ohms/square 导电泡棉 任意成型,可阻燃 导电性好,并导热 铜箔 产品说明: 纯度高于99.95%,感压性导电胶,其功能为消除电磁干扰,隔离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需要电压与电流而影响功能。 产品参数 产品型号基材厚度(mm)背胶厚度(mm)背胶导电性能 SQ-Cu22Z 0.022mm 0.035~0.040mm 压克力胶- SQ-Cu50Z 0.050mm 0.035~0.040mm 压克力胶- SQ-Cu22D 0.022mm 0.035~0.040mm 导电性压克力胶0.03-0.05ohms/sqin SQ-Cu50D 0.050mm 0.035~0.040mm 导电性压克力胶0.03-0.05ohms/sqin 用途 PDA、PDP、LCD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内需电磁屏蔽的地方 铝箔 产品说明: 纯度高于99.4%,感压性导电胶,其功能为消除电磁干扰,隔离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避免不需要电压与电流而影响功能。 铝箔胶带

电磁力和引力的统一

电磁力和引力的统一 云南云维集团大为制焦电仪黄兆荣 摘要:本文从实验及理论两方面来证明电磁力就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电磁力与引力是统一,利用该原理解释宇宙中星球之间的运动、原子内部的运动,以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在工业生产中的现象。 关键词:电磁力引力统一电引力电斥力 一、概述: 引力即是万有引力,任意两个物质之间都存在的力,电磁力就是电力与磁力的统称,引力与电磁力都是长程力,通过实验来证明电磁力与引力是统一种力,从表面上看电磁力大,引力小。宇宙是一个电磁场,地球也是一个电磁场,物质在电磁场中受到的就是电磁力。 二、实验 1、引力实验,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物质用细线悬挂起来,再用任何大小不同的其他物质去接近悬挂物质,发现都有吸引力现象,且不同的物质引力大小不同,引力有尖端现象,即尖端的力量大,万有引力常数只是对铅球而言的。 2、电磁力实验:实验(1)用的悬挂物质保留,将与毛皮摩擦后的塑料棒(带电)接近悬挂物质就有吸引力,也有尖端效应,再将摩擦后的塑料棒直接接触悬挂物质,大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斥力(电斥力),超过一定的范围就是引力(电引力)。 既有mA/Va(引力)<m/V(电斥力)<mc/Vc(电引力)。 3、用电压表测量(自然物体)任意物体任意两点均有电压,且电压值不相等,同样用频率表或电流表也可以测出其频率和电流值。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电磁力是引力,只是电磁力比引力大。 我们从基本的现象摩擦来分析。 摩擦;是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是凸凹不平的,在物体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现象,不仅物体自身发生变化还会影响周围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摩擦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热量(发光),电等现象,还会产生能量和物质交换。我们都知道塑料棒与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片等物体,这实验表明塑料棒有电引力带电荷,也就是有电磁力,或者说引力转换了成电磁力,也说明电磁力与引力是同一种作用力。 三、解释星球和原子运动现象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做近似椭圆轨道的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与太阳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距离范围内。原子内部的情况也与此相似,电子围绕原子核在相对稳定的距离范围内运动。正是因为质量与电压(m/V)的比值:A:当m/V小于某一数值时,原子核与电子就表现为排斥力, 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B、当m/V的值大于某一数值时,两者之间表现为引力,不会远离而去。 C、原子都是带电的,这是由于原子核与电子时刻都在做相对运动,电引力与电斥力不是时刻保持平衡的。因为任何物体都是在变化的,所以电压都是变化的。 现在的电学中,说电的性质时,有同性相斥、异性相斥,这说明任何物质都是带电的,都有电磁力,也说明任何物质之间都有引力,但是用正、负来表示电荷的性质,是不准确的,电力与其他力一样有大小和方向。没有正、负的。四,生产中的电磁力与引力统一的例证

统一理论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云南云维股份大为制焦电仪黄兆荣 摘要:本文从现有的电磁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出发,结合作者做的大量实验,证明统一理论中的电磁力与万有引力(万有力)的统一,万有力是电磁力,电磁力也是的万有力。电磁力分为电斥力和电引力。万有力分为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引力和斥力能相互转换。 关键词:万有引力万有斥力电引力电斥力万有力电磁力 Unified theory The unification of gravit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 Yunnan Yunwei big char Huang Zhao rong instrum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gravity, the author does a lot of experiments to prove the unity of the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gravitational force (million) of the unified, powerful force is electromagnetic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also powerful.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divided into electric repulsion and electric force. 000 strong points are the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the universal repulsion, the attraction and the repulsion energy conversion. Key words: gravity,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一、概述:万有引力是任何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数值很小,电磁力数值大,都是长程力。统一理论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统一成一种力。 二、物体的原子或分子热运动:任何物体的原子(分子)都做热运动,运动就会有摩擦,则有小噪音、小热量、小电磁力、少量的新物质产生等小效应。大摩擦有大效应,小摩擦有小效应,故原子、分子就是一个带电体,物体也就是一个带电体。用电位差计、毫伏表、示波器测量任何物体(原子、分子)任何两点都有毫伏级的电压值,即任何物体任何两点之间的力是电磁力,我与同事们用电位差计(0.04%级)先测量没摩擦的任何物体的电压,然后用表笔与任何物体一边摩擦一边测量摩擦的电压,发现摩擦的电压比没摩擦的大,且与摩擦速度有关。人们一直认为原子、分子、物体是不带电的,它们之间的力是万有引力(数值很小电磁力),地球是一个电磁场,物体也是一个小电磁场,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小的电磁力,也就认为是万有引力。 三、原子的电性:以氢原子为例说明原子的带电性,氢原子是由一个氢原子核(带正电)和一个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那么氢原子核有一个正电场(+E),电子有一个负电场(-E),如图1所示:

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概况研究 1、行业概况研究 (1)电磁屏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临近的其他电路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EMI)或电磁兼容(EMI),导致信息传输失真、控制失灵。此外,由于电磁脉冲武器可以对敌国的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直接打击,造成敌国信息系统暂时或永久性损伤,所以电磁屏蔽材料也被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领域。 电磁屏蔽基本功能是通过吸收或反射来阻断或衰减电磁波能量来实现的。屏蔽材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电导率、磁导率及材料厚度。一般而言,电磁屏蔽材料必须是导电的,因此直接选择金属材料,可以对不导电的基材(例如普通的纺织物)进行电镀处理,或者在基材中添加一定的导电材料。 20世纪40年代,铁磁材料例如纯铁、硅钢、铁镍合金等被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领域。20世纪60 年代,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橡塑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得推动了电磁屏蔽技术的发展,表面敷层屏蔽材料开始被广泛应用,这类材料在塑料橡胶等绝缘体表面附着一层导电层,以反射损耗为主,具有屏蔽频率宽的优点。

进入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通讯、自动化、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电磁屏蔽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等国得到广泛应用,这类材料由导电填料(例如金属纤维、金属合金粉、超细炭黑等)与聚苯醚、聚碳酸酯等合作树脂等成型材料填充复合而成,具有一次加工成型、便于批量生产的优势。 本世纪以来,由于电子信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的迅猛发展,结构要求更加紧凑轻薄,对电磁屏蔽材料的各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2)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和技术发展趋势 电磁屏蔽材料的种类较多,大体可以分为金属类电磁屏蔽材料、电磁屏蔽塑料、导电织物、导电涂料、填充类复合屏蔽材料和其他类。金属屏蔽器件材料通常为铍铜、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重复使用性,使用于存在EMI/RFI 或者ESD 问题的广泛的电子设备,但也存在重量大、易腐蚀等缺点。电磁屏蔽塑料即利用真空渡金属法、阴极溅射法等方法在塑料表层生成较薄的金属层,具有导电性好的特点,但附着力较弱,容易剥落,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周期短的缺点。 导电织物在一般纺织品表面涂覆金属物质,或采用金属纤维与纺织前卫相互包覆的方式,具有金属光泽,柔软性、耐折叠等优点;而导电布衬垫则采用聚氨酯或热塑性橡胶(TPE)材料作为海绵芯,外层包覆金属织物,具有较好的弹性、阻燃性和良好的屏蔽性能,性价比较高。 导电涂料屏蔽材料指采用碳素系导电粉或镍铜金属系等材料与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等成

材料电磁干扰屏蔽性能概述

材料的电磁干扰屏蔽性能概述 D.D.L.Chung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复合材料研究实验室 摘要 本文对碳材料的电磁干扰屏蔽性能进行概述。这些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石墨乳,柔性石墨。在复合材料中参杂直径为亚微米级的须筋能得到较好屏蔽效果,尤其是镀上镍以后。柔性的石墨是非常有前途的电磁干扰垫圈材料。 关键词;碳复合材料、碳纤维、碳丝、膨胀石墨、电学性能 1.绪论 电磁干扰屏蔽是指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吸收,因而这些材料起到防止射线渗入屏蔽层的作用。电磁波,尤其是高频率的电磁波(例如手机发射的电磁波)有干扰电子设备的倾向。世界各国政府对能够同时屏蔽电子源和射线源的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现代社会对可靠的电子设备要求以及快速增长的无线电频率射线源决定了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变得极其重要。 电磁干扰屏蔽和电磁屏蔽有区别。后者是指,对低频域的磁场(例如60Hz)进行屏蔽。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不同。 应用于电磁屏蔽干扰的碳材料,尤其是不连续的碳纤维正在快速增长。本文对碳材料在电磁干扰屏蔽领域的前景进行了概述,包括结构型和非结构型的复合材料、石墨乳、电磁干扰垫片材料。

2.屏蔽的机制 最初的电磁干扰屏蔽机制通常是反射。为了让屏蔽层能够反射电磁波,屏蔽层必须具有移动的能与电磁波所在此磁场相互作用的电子。这就要求是屏蔽层必须具有导电性,尽管不需要很强的导电性能。例如,一个体积电阻率为1Ω.cm的材料就已经足够了。然而电导率并不是科学的屏蔽材料的评定标准。导电需要通路,屏蔽材料却不需要。尽管屏蔽材料不需要通路,导通性却能提高它的性能。到目前为止金属材料是最普遍的电磁干扰屏蔽材料。他们的这种性能主要是由于在它们内部存在的自由电子。金属板体积较大,因此常通过电镀法,化学沉淀法,真空沉淀法形成电镀层以达到屏蔽效果。镀层可以在疏松材料,纤维,微粒上。镀层具有较差的耐磨性和抗划伤的性能。 另一个电磁干扰屏蔽的机制是吸收,为了让屏蔽层大量吸收电磁波,屏蔽材料应该有跟所吸收的电磁波中磁场有关的偶极子,钛酸钡和其他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可以提供电偶极子。四氧化三铁和其他有高磁导率的材料可以提供磁偶极子,磁偶极子可以通过使用多层的磁薄膜来减少磁畴壁的数量得到增强。 吸收损失是的公式是,反射损失时的公式为,其中是铜的电导率,是磁导率。银、铜、金、铝等,因为他们良好的导电性是非常好的反射材料。超导磁合金和高导磁合金因为它们的高的磁导率是极好的吸收材料,反射损失随着频率的增加减少,吸收损失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电磁力作用及应用

电磁力的作用及应用 云南 曲靖 云维股份 大为制焦 电仪 摘要:本文简述了电的趋肤效应,任何物体都有趋肤效应,通过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理论解释趋肤效应,该理论在分析仪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宇宙力 引力 斥力 暗子 光子 原子带电 一、概述:宇宙是个大电磁场,地球是个电磁场,宇宙、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也是个电磁场,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则原子、分子也是个电磁场。趋肤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中心的电流密度小。动、植物一样也有趋肤效应,外面的密度大(引力大),中心处的密度小(斥力大),人挖地手会起茧,茧的密度比皮肤大,是因摩擦所致。如瓜果、竹类、桔杆、树木、花草等,动物的皮肤和肉比,五脏六府、骨头等。 二、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理论就是万有力是电磁力,万有力是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统称。电磁力分为引力和斥力,根据引力、斥力的大小分为弱力、强力、万有力和电磁力,宇宙力是电磁力。电是一种能量,能量是粒子(m )运动(V )二次方的乘积,电是粒子运动的结果。 宇宙力是电磁力,是随时变化的,宇宙力(电磁力)的方式图1 图 1宇宙力引力强力斥力弱 力 万有 力 电磁力或电磁力万有 图 2 图2是物体的引力、斥力图,外表面引力大,里面斥力大。 原子、分子是带电的,物质也是带电的。电的定义: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负电荷,电荷也是一种物质,物质是不可凭空消失的,即物质不灭定律,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是不会抵消的,若抵消了,原子核还带正电、电子还带负电吗?在没摩擦前玻璃棒就是高电位(正极)、塑料棒是低电位(负极),摩擦是电位变化增大。原子核和电子不能吸在一起,也不会远离而去就是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电子绕原子核自由运动,就会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物质(暗子)摩擦,摩擦有损失,电子(粒子)一面摩擦损失,另一面在引力的作用下吸引暗子物质,补充损失。暗子是有质量和电位,暗子之间也是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粒子运动影响暗子的运动,暗子运动也会影响粒子的运动。原子、分子(带电粒子)运动(变化)就有电磁波,任何物体、星球、星系(都是带电的)运动(变化)都有电磁波,电磁场(电磁力)都会发生变化。任何一个电磁场(粒子之间到星系之间)都是(大小、方向)随时变化,相互影响。 围电磁场变化带电粒子电磁场变化磁场变化磁场变化 暗子 宇宙力是随时变化,故原子之间分子之间的力比外力小时,原子、分子就会离开原物体,质量就会减少,过塑照片退色、国际一千克标准器物质量的变化等,是电磁力变化的结果。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 *** 摘要:电磁屏蔽是对干扰源或感受器(敏感设备、电路或组件)进行屏蔽,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并提高电子系统或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因此屏蔽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屏蔽体阻止或减少电磁能量传输的一种措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本文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讨论了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屏蔽材料;屏蔽机制;屏蔽效能 引言: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高度应用,电磁辐射被认为是继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的第四大公害,它造成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日益威胁国家的军事机密。尤其是在软杀伤武器——电磁波突现的现代化战场上,当电磁波穿透军事设备的敏感器件时,可能致使对方雷达迷茫、无线电通讯指挥系统失效、导弹火炮等武器失控。这种破坏力极大的电磁武器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手段,因此,研究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以提高各种武器平台的防护能力是各国军事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此外,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各种通讯设备、网络以及家用电器所发射的电磁波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如睡眠不足、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心血管病等。因此,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是近年来治理电磁环境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金属类材料能够作为主要的电磁屏蔽材料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铜、铝、镍等)和较高的磁导率(坡莫合金、铁硅合金等), 当电磁能流通过金属材料时,其主要的屏蔽机制(反射衰减R 和吸收衰减A)能够有 效地反射、吸收电磁波,衰减电磁能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较金属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因此,为了提高高分

电磁屏蔽材料现状及其应用

电磁屏蔽材料现状及其应用 2009-01-29 20:07:41 安规与电磁兼容网来源:作者: 摘要:依据电磁屏蔽原理,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厚度是决定其屏蔽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铁磁材料和金属良导体材料、镀金属表面敷层型薄膜屏蔽材料、以各导电纤维为填充材料的填充复合型屏蔽材料以及银系、镍系和碳系导电涂料类屏蔽材料等是目前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综述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性能、应用、存在的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屏蔽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材料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EMC)问题日益严重,不但对电子仪器、设备造成干扰与损坏,影响其正常T作,严重制约我国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另外电磁波泄漏也会危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军事核心机密的安全。特别是作为新概念武器的电磁脉冲武器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能对电子仪器设备、电力系统等进行直接打击,造成信息系统等的暂时失效或永久损坏,其投送方式多样,破坏力极强,而且强大的电磁脉冲对人体也能造成损害,使人神经紊乱、行为失控等。 因此,探索高效的电磁屏蔽材料,防止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对于提高电子产品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升国际竞争力,防止电磁脉冲武器的打击,确保信息通信系统、网络系统、传输系统、武器平台等的安全畅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_ 。鉴于电磁屏蔽材料在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研发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1 电磁屏蔽原理 电磁屏蔽即利用屏蔽材料阻隔或衰减被屏蔽区域与外界的电磁能量传播。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其与屏蔽结构表面和屏蔽体内部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屏蔽按其原理分为电场屏蔽(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低频磁场和高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电磁波的屏蔽)。通常所说的电磁屏蔽是指后一种,即对电场和磁场同时加以屏蔽。 屏蔽效果的好坏用屏蔽效~g(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评价,它表现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屏蔽效能定义为屏蔽前后该点电磁场强度的比值,即:SE=2OIg(Eo/Es)或SH=2Olg(HdHs)式中:、分别为屏蔽前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分别为屏蔽后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对屏蔽效果的评价是根据屏

2018年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壁垒高、增速快,亟待国产替代 (5) 一、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和器件行业增速快,目前仍为国际巨头主导 (5) 1、什么是电磁屏蔽器件和导热器件 (5) 2、电磁屏蔽和导热行业产业链:从材料到器件 (8) 3、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和器件行业增速快,但国内竞争激烈 (10) 二、模切件上游材料壁垒高企,实现认证突破的品牌则有望快速成长 (13) 1、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 (13) 2、电磁屏蔽材料和导热材料行业具有高壁垒,高毛利的特性 (13) 第二节下游应用不断扩张,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打开新空间 (16) 一、5G时代下,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增量需求 (16) 二、消费电子领域存量市场与替代空间巨大 (18) 三、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等新型领域将成为未来需求增长点 (24) 1、中国汽车制造业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带来巨大需求 (24) 2、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将拉动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的需求增加 (27) 3、综合来看,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潜在需求十分广阔。 (29) 第三节国产材料品牌开始崛起,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标的 (31) 一、飞荣达:专业电磁屏蔽及导热解决方案服务商,积极打造材料平台 (31) 二、碳元科技:国内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领先企业,具有深厚材料研发实力.. 39 三、中石伟业:致力提高智能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44)

图表目录 图表1:电磁屏蔽器件工作原理 (5) 图表2:导热器件工作原理 (6) 图表3:电磁屏蔽和导热材料及器件行业产业链 (8) 图表4:电磁屏蔽器件生产工艺流程 (9) 图表5:导热器件生产工艺流程 (9) 图表6:全球电磁屏蔽材料规模预测 (10) 图表7:全球导热界面材料规模预测 (11) 图表8:苹果Macbook采用新型的高导热石墨膜替代原有的导热材料 (13) 图表9:电磁屏蔽材料和导热材料行业的进入壁垒 (14) 图表10:材料企业相比器件企业毛利率较高 (15) 图表11: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通讯领域的应用 (16) 图表12:国内通讯基站数量近年来发展较快 (17) 图表13:5G基站投资额和基站数量将快速增加 (18) 图表14: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电脑上的应用 (19) 图表15:电磁屏蔽和导热产品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 (19) 图表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 (21) 图表17:全球PC和平板电脑出货量数据 (21) 图表18: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 (22) 图表19:国内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 (23) 图表20: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23) 图表21:需要用到导热材料的位置——汽车传感器 (25) 图表22: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需要更好的导热材料 (25) 图表23:近年来中国汽车销量不断增长 (26) 图表24:预计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26) 图表25:Facebook公司在北卡罗莱纳福里斯特城的数据中心 (27) 图表26: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迅速 (28) 图表27: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迅速 (29) 图表28:公司主要产品一览 (32) 图表29:飞荣达收入和利润近年来稳步增长 (32) 图表30:飞荣达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相对稳定 (33) 图表31:飞荣达历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34) 图表32:飞荣达历年各业务毛利率变化 (34) 图表33:飞荣达历年各地区收入占比变化 (35) 图表34:飞荣达主要客户一览 (36) 图表35:飞荣达主营业务发展历程 (37) 图表36:飞荣达研发投入稳步增长 (38) 图表37:飞荣达采取积极跟进客户,参与研发的经营模式 (39) 图表38:碳元科技历年收入和利润情况 (39) 图表39:碳元科技历年毛利率和净利率 (40) 图表40:碳元科技历年各业务收入占比变化 (41) 图表41:碳元科技历年各业务毛利率变化 (41) 图表42:碳元科技历年各地区收入占比变化 (42)

3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

3、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中叶,粒子世界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局面,粒子数目众多,而且实验上发现和确证的粒子还在不断地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电磁作用、引力作用、强作用、弱作用四种,它们的区别很大,电磁作用和引力作用是长程力,强作用和弱作用是短程力,它们的强度差别非常大,强作用最强,电磁作用次之,弱作用更次,引力作用最弱,在粒子物理中引力作用可以不考虑。对于电磁作用,已经建立起量子电动力学,它是物理学中最成功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力的传递者是电磁场,场的量子是光子,电磁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而传递的,光子的静质量为零,与电磁作用的长程性联系在一起。关于弱作用,在弱作用宇称不守恒基础上发展了弱作用的中间玻色子理论,认为弱作用是交换中间玻色子W±而传递的,中间玻色子的质量很大,与电磁作用中的光子不同,它是与弱作用的短程性联系在一起。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等人建立了弱电统一理论, 把电磁场和弱作用场进行成功的统一,他们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弱电理论背后的基本对称性更加奇怪一些,它跟空间或时间的视点改变无关,而是关于不同类型的基本粒子的识别。在弱电理论中,如果在方程里处处以一种既非电子,也非中微子的混合粒子态来取代电子和中微子,则物理定律的形式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其他许多不同的粒子也跟电子和中微子发生作用,所以同时需要把那些粒子族也混合起来。如上夸克与下夸克,光子、带正电和带负电的W粒子、中性的Z粒子。这是与电磁力相联系的对称性,源于光子的交换。对于弱核力来说,那种对称来自W粒子和Z粒子的交换。在弱电理论中,光子、W粒子和Z粒子分别表现为4种场的能量束,那些场是对弱电理论的对称性的响应,就像引力场响应广义相对论的对称性一样。弱电理论背后的这种对称性被称为内在对称性。内在对称性比作用在寻常时间和空间上的那些对称性更加陌生,物理定律这种一来于时间和空间的对称变换下的不变性称为局域对称性。还有一类精确的局域对称性,跟夸克的一种内在性质相关,那种性质叫做夸克的颜色。通常称为红、白、蓝三色。当然它跟普通意义上的颜色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过是用来区别不同夸克个体的标签。而在不同颜色之间确实存在着精确的对称性。红夸克和白夸克间的力与白夸克和蓝夸克间的力是一样的;两个红夸克间的力与两个蓝夸克间的力也是一样的。但这种对称性不仅限于颜色的相互交换。 我们人类对于弱相互作用其实了解得很少,主要是原子核的β衰变现象。β衰变就是核内一个中子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凡是涉及到中微子的反应都是弱相互作用过程。弱相互作用仅在原子核内起作用,力程非常短(大约在10-18 m 范围内)。为了得到弱和电的统一,物理学家大胆假定有W粒子作为中间粒子,它的质量要比核子大100多倍。人们设想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有着相同的作用机制,并假设弱相互作用通过W玻色子来传递,但是,理论的结果却又出现了无穷大困难。后来,人们将弱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作类比,假定粒子除了带有电荷以外,还带有弱荷,并且弱相互作用也遵循一种人们还没有发现的规范不变性,人们将它称为隐藏的对称性,因而弱荷也是守恒的。采用这种办法不仅克服了无穷大困难,而且理论还证明存在四种规范粒子,它们是带电的W + 、W _ 和中性的Z 0,第四种就是光子,它们分别传递三种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因而,这一理论不仅克服了无穷大困难,而且还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弱电统一理论。弱电统一理论所预言的三种中间波色子经过人们长期的不懈努力,最终在实验中被全部发现,并且它们的质量与主要性质理论与实验也符合得很好。 参与碰撞的粒子称为费米子,其自旋为半整数。由于两粒子间的碰撞是间隔一定距离的,这种碰撞并不是超距作用,而是要通过媒介粒子来传递,这个起传递作用的粒子就象是一个“媒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任务,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委级重点学科点。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和毫米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内容。多年来在多种军事和国民经济应用的推动下,本学科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电磁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学风端正,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名讯, 徐勤涛, 庞旭堂, 连军涛, 刘玉凤, Yu Mingxun, Xu Qintao, Pang Xutang, Lian Juntao , Liu Yufeng 作者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济南,250031 刊名: 宇航材料工艺 英文刊名: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年,卷(期):2012,42(4) 参考文献(33条) 1.周秀芹导电电磁屏蔽塑料研究新进展 2006(01) 2.王锦成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及研究现状 2002(07) 3.Lee C Y;Song H G;Jang K 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iciency of polyaniline mixture and multiplayer films 1999 4.Huang J L;Yau B S;Chen C Y The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indium tin oxide films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2001 5.赵福辰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现状 2001(05) 6.岩井建;毕鸿章在纤维表面形成金属被覆膜的金属纤维"METAX" 1999(02) 7.于鑫;付孝忠;杜仕国电磁屏蔽材料在火箭弹包装中的应用 1999(01) 8.Dhawan S K;Singh N;Rodrigues K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behavior of conducting polyaniline composites 2003(04) 9.王佛松;王利群;景遐斌聚苯胺的掺杂反应 1993 10.师春生;马铁军;李家俊镀金属炭毡/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2001(03) 11.王光华;董发勤;司琼电磁屏蔽导电复合塑料的研究现状 2007(02) 12.谭松庭;章明秋金属纤维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 1999(12) 13.薛茹君电磁屏蔽材料及导电填料的研究进展 2004(03) 14.潘成;方鲲;周志飚导电高分子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2004 15.毛倩瑾;于彩霞;周美玲Cu/Ag 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 2004(04) 16.施冬梅;杜仕国;田春雷铜系电磁屏蔽涂料抗氧化技术研究进展 2003(03) 17.李秀荣;刘静;李长珍高频电磁屏蔽用ITO膜结构与性能分析 2000(06) 18.Wojkiewicz J L;Fauveaux S;Redon N High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polyaniline-polyurethane composites in the microwave band 2004(04) 19.闾兴圣;王庚超聚苯胺/聚合物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2003(01) 20.Morgan H;Foot P J S;Brooks N W The effects of composition and processing variable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rmoplastic polyaniline blends and composites 2001 21.王杨勇;张柏宇;王景平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2004(03) 22.Bernhard Wessling Dispersion as the link between basis research and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s (polyaniline) 1998 23.徐勤涛;孙建生;侯俊峰电磁屏蔽塑料的研究进展 2010(09) 24.Hu Yongjun;Zhang Haiyan;Xiao Xiaoting Elce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silicon rubber filled with carbon fiber 2011 25.彭祖雄;张海燕;陈天立镀银玻璃微珠/碳纤维填充导电硅橡胶的电磁屏蔽性能 2011(01) 26.Huang C Y;Wu C C The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PC/ABS/nicked-coated-carbeln-fibre composites 2000 27.邹华;赵素舍;田明镀银玻璃微珠/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2009(08) 28.孙建生;杨丰帆;徐勤涛镀银铝粉填充型电磁屏蔽硅橡胶的制备与性能 2010(01) 29.王进美;朱长纯碳纳米管的镍铜复合金属镀层及其抗电磁波性能 2005(06) 30.徐化明;李聃;梁吉PMMA/定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导电与导热性能的研究 2005(09) 31.戚亚光世界导电塑料工业化进展 2008(04)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哪些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有哪些? 电磁屏蔽即利用屏蔽材料阻隔或衰减被屏蔽区域与外界的电磁能量传播。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其与屏蔽结构表面和屏蔽体内部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屏蔽按其原理分为电场屏蔽(静电屏蔽和交变电场屏蔽)、磁场屏蔽(低频磁场和高频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电磁波的屏蔽)。通常所说的电磁屏蔽是指后一种,即对电场和磁场同时加以屏蔽。 屏蔽效果的好坏用屏蔽效~g(SE,Shielding effectiveness)来评价,它表现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屏蔽效能定义为屏蔽前后该点电磁场强度的比值,即:SE=2OIg(Eo/Es)或SH=2Olg(HdHs)式中:、分别为屏蔽前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分别为屏蔽后该点的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对屏蔽效果的评价是根据屏蔽效能的大小度量的。 按照屏蔽作用原理,屏蔽体对屏蔽效能的贡献分为3部分:(1)屏蔽体表面因阻抗失配引起的反射损耗;(2)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部传输时,电磁能量被吸收引起传输损耗或吸收损耗;(3)电磁波在屏蔽材料内壁面之间多次反射引起的多次反射损耗。由此可以得到影响材料屏蔽效能的3个基本因素,即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材料厚度。这也是屏蔽材料研究本身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和突破口。当然,对于电磁屏蔽体结构,其屏蔽效能还与结构、形状、气密性等有关,对于具体问题,还需要考虑被屏蔽的电磁波频率、场源性质等。○1□a 常见的屏蔽材料

电屏蔽指的是对电场(E场)的屏蔽,它通常可选用的屏蔽材料种类比较多,如下: 1一、导电弹性体衬料(导电橡胶) 每种导电橡胶都是由硅酮、硅酮氟化物、EPDM或者碳氟化物-硅氟化物等粘合剂及纯银、镀银铜、镀银铝、镀银镍、镀银玻璃、镀银铅或炭颗粒等导电填料组成。 由于这些材料含有银,包装和存储条件应与其他含银元件相似,它们应当存储在塑料板中,例如聚酯或者聚乙烯,远离含硫材料。标准形状有:实体O形条、空心O形条、实体D形条、空心D形条、U行条、矩形条、中空矩形条、中空P形条、通道条以及模制导电橡胶成形件、模制的D-形圈/O-形圈、各种法兰、I/O衬垫。 特点:在20M-20GHz的范围内可达90 dB-120dB,纯银颗粒的甚至可达到120dB以上。能起到屏蔽和环境密封的作用,安装方便,适用于通讯、医疗、军品、航空等场合。 二、EMI导电泡棉衬料 导电泡棉是把导电编制套缠绕在采用聚氨基甲酸乙脂或EPDM构成的泡绵芯上,导电编制套通常是由镀银镍尼龙、铝泊或者Monel丝(镍铜合金)Ferrex(镀锡包铜钢丝)组成,有良好的导电性。符合阻燃等级(UL94-V0),具有好的 弹性和柔韧性等机械性能。导电泡棉衬垫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遇到电波时,则会根据其物体的性质而进行反射、吸收、提供极佳的屏蔽效果。并且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是目前最新的、也是应用最广的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论文题目:无形科学-电磁场与微波 技术 姓名:陈超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葛幸 申报日期:2012.10.23

摘要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关键字:电磁场,微波技术,应用

无形的科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目录 1.前言 (2) 2.研究方向 (2) 3.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3) 3.1 电磁场理论 (3) 3.1.1矢量分析 (3) 3.1.2静电场 (3) 3.1.3恒定电场 (4) 3.1.4静磁场 (4) 3.1.5时变电磁场 (5) 3.2 微波技术理论 (7) 3.2.1传输线理论 (7) 3.2.2集成传输系统 (9) 3.2.3微波谐凯腔 (9) 3.2.4微波网络基础 (9) 3.2.5微波无源元件 (11) 4.发展前景 (12)

1. 前言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2. 研究方向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