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筛查表最新版本

急性脑梗死溶栓筛查表最新版本
急性脑梗死溶栓筛查表最新版本

表2: 3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症状出现<3 h

3. 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

2. 既往颅内出血史

3 .近3个月有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

5. 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6?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活动性内脏出血

9?主动脉弓夹层

10.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11.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

12.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 109/L或其他情况

13.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4. 口服抗凝剂且INR>1, 7或PT>15 s

15. 48 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PTY INR,血小板计数,ECT, 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

16. 血糖<2. 8 mmol/ L 或>22. 22 mmol/ L

17. 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对禁忌证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

绝对不能溶栓):

1. 轻型非致残性卒中

2. 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

3. 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

4. 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

5 .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

6.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7. 孕产妇

&痴呆

9. 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

10. 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

11. 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

12. 使用违禁药物

13. 类卒中

注:rt —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3同;INR:国际标准

化比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ECT蛇静脉酶凝结时间;TY:

凝血酶时间;I mmHg=O. 133 kPa

表3: 3 —4. 5 h内rt —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 症状持续3—4. 5 h

3. 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同表2

相对禁忌证(在表2相对禁忌证基础上补充如下)

1. 使用抗凝药物,INR。<1. 7, Prr <15 S

2.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注: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盯:凝血酶原时间

表4 6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Table 4 In dicati ons and contrain dicatio ns of in trave 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 in ase with in 6 hours

适应证

1.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症状出现<6 h

3 .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同表2

表5:静脉溶栓的监护及处理

1?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2?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 2 h内,

每15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 min 1次,持续6 h ;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治疗后24 h

3. 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

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4. 如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

数,并给予降压药物

5. 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延迟安置

6. 溶栓24 h后,给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静脉溶栓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 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 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CT和实验室检查。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 一、临床部分 1 年龄18-80岁; 2 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 3 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 4 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二、影像部分 1 CT/MRI未见异常或不符合排除标准; 2 DSA发现与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相一致的血管分布区血栓证据; 3 DSA的TICI分级<2级。 4 发病6小时以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TP提示缺血半暗带存在。 排除标准 临床部分 昏迷◆或NIHSS评分>25分; 腔隙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迅速改善; 卒中起病中有明确的痫性发作; 由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引起的缺血性卒中;

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 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 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 4.5h以内 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 NS250ml+胞二磷胆碱0.5 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 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 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 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 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 24小时后观察足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3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1、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活动性内出血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 9/L或其他情况 10、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 s 12、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13、血糖<2.7mmol/L 14、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相对禁忌证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1、轻型卒中(NIHSS评分<4分)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2、妊娠 3、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4、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5、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6、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4.5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症状持续3-4.5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同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 相对禁忌证

1、年龄>80岁 2、严重卒中(NIHSS 评分>25分) 3、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 水平) 4、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6h 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h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 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同3h 内rtPA 静脉溶栓禁忌 急性脑梗死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性脑梗 死ICU 静脉溶 栓流程神经内科医生赶到急诊室 初步判断脑卒中可能 评估溶栓时间窗 (10分钟内完成) 通知CT 室准备急诊CT 立即进行:1.NIHSS 评分、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 2.护理组开放静脉通路,记录生命体征,完成心电图及抽血送检 3.急诊完成血常规、血型、凝血象、肝肾功、电解质、血糖检查 4.如患者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与家属初步沟通,签署溶栓治疗同意书(20分钟内完成)急诊分诊台通知神经内科医生 随患者到CT 室完成急诊头颅CT 平扫及结果判断 (35分钟内完成)追踪急诊实验室化验结果 再次确认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通知上级医生(45分钟内完成)电话通知卒中溶栓小组做好溶栓前准备护送患者到神内ICU 病房开始rtPA 静脉溶栓 (60分钟内完成) 溶栓前准备工作: 1、测量生命体征 2、再次NIHSS 评分 3、确认已签署溶栓同意书 4、准备好溶栓药物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XX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

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得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得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得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2、停ACEI/ARB;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

心肌酶谱检查分析

心肌酶谱检查分析 心肌酶谱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称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判定梗死发生的时间、面积、部位、梗死的扩展及有无心肌灌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CK-MB曾是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金标准”。 1、AST 心肌梗塞时病人血清AST活性在发病后6-12小时内显著增高,48小时达到高峰,在3-5天恢复正常,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成正比。肝炎患者临床前期血清AST活力也可升高,所以血清AST活性测定虽特异性差,但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另外,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炎、白血病、肺栓塞、创伤、肌炎、肾炎、心力衰竭、心肌炎等患者也可见血清AST活力升高。 2、LDH 心肌梗塞发作时病人血清LDH活力于12-24小时开始升高,3-6天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可达10天左右,对心肌梗塞的后期诊断有一定价值。血清LDH活力升高还可见于: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贫血病人等。 3、α-HBDH 其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心肌梗死的后期诊断比LDH更有意义。血清α-HBDH与LDH联合检测并计算其比值,可判定LDH来源于肝脏或心脏,正常人:LDH比α-HBDH的比值为1.2-1.6,实质性肝病的比值为1.6-2.5,而心肌梗死时比值下降为0.8-1.2。血清α-HBDH活力升高除心肌梗死外还见于:肌营养不良、溶血性贫血、肾梗死、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和溶血标本等。 4、CK CK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高可达95%,有些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肌梗死血清CK活力多升高,而且发病后在血清中上升时间早,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血清中CK活力于2-4小时升高,其升高幅度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比较灵敏,18-36小时达到高峰,约维持2-4天后恢复正常。CK活力升高程度与AST、LDH一样与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CK在短时间内升高者表示梗死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表示梗死仍在继续进行;反复升高表示梗死范围再度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不同的梗死部位血清CK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如心内膜下梗死要比心前壁、前侧壁梗死低。CK总活力极高者,其死亡率达50%。所以CK测定可用于判定心肌梗死面积、部位及预后,还可作为溶栓再灌注的指标。血清CK活力升高还见于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病人。 5、CK-MB CK-MB是CK的同工酶之一。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其测定比CK特异性高,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可先于总活力升高,比CK更有早期诊断价值,24小时达到峰值,其最高值可为正常人的4.9-22倍以上,比CK更灵敏且阳性率比CK更高,于72小时恢复正常。若梗死后3-4天持续升高,示心梗仍在继续进行:如下降后再升高示梗死部位病变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如胸痛48小时内CK-MB未升高或小于总活性的2%一般可排除心梗。但应注意婴幼儿、儿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测定心肌梗死者的血清CK-MB 活性是判定再灌注是否出现的一个准确而无创伤的实验室指标。CK-MB升高还可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正常参考值:

心梗溶栓知情同意书

南郑区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临床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项目:溶栓治疗 患者知情要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目 前无明显溶栓禁忌证,溶栓是抢救生命的治疗,溶栓越早效果越好,需尽快溶 栓,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挽救心肌和生命。 在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可能会发生下列并发症: 1.引起出血并发症,严重可引起死亡,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肉眼或镜下血尿或少量咳血、呕血;②消化道出血,大咯血,腹膜后出血;③出血引起的低血压状态或休克;④脑出血及相关并发症导致死亡。 2.过敏反应。 3.溶栓失败。 4.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 5.其他不可预知情况。 建议选择高再通率、低出血风险的溶栓药物(首选):□瑞替普酶 若无上述药物,可选择(次选):□尿激酶

患者、家属意见: 现已全面了解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内容,同意由贵院实施该项治疗,若 在执行治疗期间发生意外紧急情况,同意接受贵科的必要处理。 患者(或委托人)签字:;电话:;家属签字:;与患者关系:;电话:; 签字日期:年月日时 分 医师签字: 签字日期:年月日时 分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STEMI 溶栓适应症筛查结果 1.)严重的持续性胸痛/胸闷发作≥30分钟;是□否□ 是□否□2.)相邻2个或更多导联ST段太高在肢体导联≥,胸导联≥,或 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3.)发病时间≤12小时;是□否□ 4.)年龄≤75岁;。是□否□ 5.)不能在120分钟内完成PCI。是□否□以上任何一项若为“否”,则终止筛查,不能选择溶栓治疗;若全部为“是”,请继续下列筛查; STEMI 溶栓禁忌症筛查结果01.)既往颅内出血史或未知部位的脑卒中史;是□否□ 是□否□02.)进6个月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不包括小时内急性缺血性 卒中); 0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肿瘤或脑血管结构异常(如:是□否□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2

XXX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

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 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得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得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得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2、停ACEI/ARB;3、高流量吸氧;4、根据情况应用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分析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7例急 性脑梗死患者,对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在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0例、 有效5例、无效1例。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要严格掌握尿激酶静脉溶栓 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软化,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较高[1]。静脉溶栓是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有效的干预方法,及时快速血栓溶解、血管再通、恢复血供,缩小脑 梗死面积,使缺血再灌注,降低脑部损伤程度,有利于缺血性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提高ACI 患者的生活质量[2-3]。我科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共收治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溶 栓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ACI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56~74岁,平均65.5岁;病程2~6h;所有患者均为脑梗死首发病例。 1.2溶栓方法首先尿激酶1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15min,观察10min,若患者肌力增加2级以上,则无需继续给予尿激酶。若肌力无明显改善则再予50万 U的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30 min,当肌力仍无明显改善时,则再 予50万U的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连续静脉滴注1h。溶栓后立刻输注125mL的20%甘露醇。溶栓24h后启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同时静脉微量泵入尼 莫地平维持3d以防血栓再次形成或发生血管痉挛。同时予神经营养剂、控制血糖、血压等 综合治疗。 1.3 疗效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2h、1d、2d、7d对所有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4]。溶栓治疗后按照患者缺损分值的减少来评价疗效。痊愈:评分减少91%~100%;显效:评分减少46%~90%;有效:评分减少18%~46%;无效:评分减少<17%;恶化:评分分值增加表示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 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2 结果 27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88.9%。 3 讨论 ACI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通常伴有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的缺失,起病前多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疾病发作严重影响脑和脑干的功能,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脑梗死的形成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并非一种突发性的不可逆转的现象。动脉闭塞后缺血 区中心的脑组织1h后即形成坏死,边缘区部分缺血脑组织通过侧枝循环维持血液供应,使 神经元代谢维持在细胞膜泵衰竭水平之上,在电活动水平之下,即所谓缺血半暗带,若此种 不稳定血液供应在3~6h之内仍得不到改善,也将出现坏死。因此,脑梗死后超早期应用溶 栓药物,重建缺血区循环,可有效减少脑损伤,改善预后。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目的在于溶解 新近产生的血栓或栓子,及早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避免脑部遭受持续性的损害,最大限 度地恢复脑神经正常功能。尿激酶是目前国内溶栓最常用的溶栓药物,它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呈双链型。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 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ACI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在症状发生的4~6h内可以预防大 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②年龄18-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 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 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

14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 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 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 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 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2. 血常规+血型; 3. 凝血功能; 4. 心肌损伤标记物;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附件2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得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得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得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2、停ACEI/ARB;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组胺药:(1)、扑尔敏口服;(2)、异丙嗪肌注;(3)、糖皮质

心肌梗死的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 (1)特征性改变: 1)ST段抬高性MI心电图表现特点为:①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②在背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非ST段抬高的MI心电图特点: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MI所致; 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变化。 (2)动态性改变:ST段抬高MI的心电图演变过程:①在起病数小时内可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为超急性期改变。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此后70%—80%永久存在。③如果早期不进行治疗干预,抬高的ST段可在数天至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逐渐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支对称,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非ST抬高性MI: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有时V1导联外),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性型; 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恢复。 (3)定位诊断:ST段抬高性MI的定位和范围可根据出现体征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V1—V3导联示间壁V3—V5导联示局限前壁MI,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MI,Ⅱ、Ⅲ、aVF导联示下壁MI,Ⅰ、aVL导联示高侧壁MI,V7、V8导联示正后壁MI,Ⅱ、Ⅲ、aVF导联伴右胸导联(尤其是V4r)ST段抬高,可作为下壁MI并发右室梗死的参考指标。 2、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3、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显示MI的部位与范围,观察左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助于判定心室的功能、诊断梗死后造成的室壁运动失调和心室壁瘤 4.其他实验检查 (1)白细胞: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发病后1~2天增高至(10~20)×l09/L,持续2~4天。中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均可持续1—3周。 (2)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对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应综合评价,建议于入院即刻、2—4小时、6—9小时、12—24小时测定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或T (CTnT):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指标,在起病2—4小时后升高,CTnI于10—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②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在起病后4小时后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由于首次STEMI后肌钙蛋白将持续升高一段时间(7—14天),CK—MB适于早期(﹤4小时)AMI诊断和再发MI诊断。连续测定CK—MB还可判断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此时CK—MB峰值前移(14小时以内)。③肌红蛋白:有助于早期诊断,但特异性较差,于起病后2小时内即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其他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述心肌坏死标志物,但仍有参考价值。三者在AMI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按序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及2—3天内达高峰,又分别于3—4天、3—6天及1—2周内回降至正常。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ONT<3h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 适应症: 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h 3.年龄18岁以上 4.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 1.近3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近1周有不易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4.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 5.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史 6.活动性内出血 7.未控制的高血压(185/110mmHg) 8.急性出血倾向(PLT <100*10^9/L等) 9.48h内接受肝素治疗且APTT高于正常上限,口服抗凝制剂且PT>15s或INR>1.7,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除非各种实验室指标APTT/PLT/PT/TT/Xa活性测定正常或近2天内未服用相关药物) 10.CT上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区>1/3MCA区域) 血糖低于2.7mmol/L 11.相对禁忌:

分)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NIHSS<4轻型卒中(1. 2.妊娠 3.癫痫发作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能明确症状为卒中所致则非禁忌)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或重大外伤史 4. 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出血史5.近 3月有急性心梗病史6.近 ONT 3~4.5h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补充禁忌:岁年龄1.>80 分)2.严重卒中(NIHSS>25 既往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史3. 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4.ONT 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适应症: 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h 2.症状出现 ~80岁3.年龄18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5.头颅CT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 6.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上 注:1.相对禁忌为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是否利大于弊,请依个体情况判断 上有明确病灶)CT小时或24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时间窗可放宽(起病超过2.

急性脑梗死溶栓筛查表 最新版本

表2:3 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 h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 2.既往颅内出血史 3.近3个月有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 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6.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8.活动性内脏出血 9.主动脉弓夹层 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 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3.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 s 15.48 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PTY,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 16.血糖<2.8 mmol/L或>22.22 mmol/L 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相对禁忌证 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证,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1.轻型非致残性卒中 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 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 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 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 6.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7.孕产妇 8.痴呆 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 lO.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 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 12.使用违禁药物 13.类卒中 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3同;INR:国际标准 化比率;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ECT:蛇静脉酶凝结时间;TY: 凝血酶时间;l mmHg=O.133 kPa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XXX 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 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 评分、HAT 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 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 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 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 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 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现

2 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 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 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 1 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 1 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 评分):最初2小时内, 1 次/15 分钟,随后6小时, 1 次/60分钟,此后 1 次/4 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 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 评分增加 4 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 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 2、停ACEI/ARB ;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组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附件 2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 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的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药物,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的可能是受害的可能的10 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的获益尚不能准确的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 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 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 以 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 ---- 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 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 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的阿替普酶在 1 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 评分):最初2小时内,1 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 次/60分钟,此后1 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 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的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 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 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的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 2、停ACEI/ARB ;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组胺药:( 1 )、扑尔敏口服;(2)、异丙嗪肌注;(3)、糖皮质

ST_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院前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尤为重要 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溶栓治疗、PPCI 及急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不能及时进行PPCI 的情况下,药物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再灌注治疗策略,院前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与院内溶栓相比,院前溶栓治疗的早期死亡率降低17%,尤其是发病时间<120分钟的患者。 二、STEMI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 大多数STEMI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和放射至颈部、下颌、左臂的疼痛表现。依据缺血症状(持续胸痛)和12 导联心电图(最好是18导联)可诊断STEMI(表1) 表1:STEMI早期诊断与早期处理 对所有疑诊STEMI的患者应尽快启动心电监测,以便发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必要时迅速电复律。疑诊STEMI的患者必须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尽快获得并判读12导联心电图,加速STEMI 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对于确诊STEMI的患者,需尽快启动再灌注治疗。心电图表现不确定或没有证据支持心肌梗死的怀疑诊断时,应重复心电图检查,尽可能与既往心电图记录进行对比。 就STEMI的早期处理而言,对于仍有胸痛及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尽快处理,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三、院前急救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 院前救护车接诊到STEMI 患者后选择何种再灌注治疗策略时应依据以下原则(图2),若附近有可行PPCI 的医院,且能在120分钟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并完成PPCI,则优先选择PPCI 策略;对于发病早期的患者,即使转运时间非常短,立即溶栓策略也优于延迟于延迟急诊PCI,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高危人群在发病后120 分钟内溶栓绝对获益最大。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预计从FMC 开始12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PCI 的患者,应在30 分钟内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就诊越晚(尤其是发病3小时后),越应考虑转运至PCI医院实施PPCI(而不是溶栓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