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动量内容提要1力矩力矩的粗浅概念矢量叉乘

角动量内容提要1力矩力矩的粗浅概念矢量叉乘
角动量内容提要1力矩力矩的粗浅概念矢量叉乘

第6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6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提示: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为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材料力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任务,基本假设,内力与应力的概念,以及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要求: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和基本假设,掌握应力与应变的概念,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1 材料力学的任务 在生产实际中,各种机械和工程结构得到广泛应用。组成机械的零件和结构的元件,统称为构件。如机械的轴,房屋的梁、柱子等。在机械或工程结构工作时,有关构件将受到力的作用,因而会产生几何形状和尺寸的改变,称为变形。若这种变形在外力撤除后能完全消除,则称之为弹性变形;若这种变形在外力撤除后不能消除,则称之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为了保证机械或工程结构能正常工作,则要求每一个构件都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简称承载能力。构件的承载能力通常由以下3个方面来衡量: 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即抵抗破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致发生破坏。 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即抵抗变形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产生过分的变形。 构件应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即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产生失稳现象。 由上述三项构件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如何合理的选用材料(既安全又经济)、如何恰当的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便成为构件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材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破坏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般说来,强度要求是基本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才提出刚度要求。至于稳定性问题,只是在特定受力情况下的某些构件中才会出现。 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而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由实验来测定;材料力学的理论分析结果也应由实验来检验;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 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 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化。 例如一重为W 的箱子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a 所示),人用力水平推箱子,当推力F 为零时,箱子静止,只受重力W 和地面支撑力的作用。当推力由小逐步增大时,箱子可能还保持静止状态,但地面作用在箱子上的力就不仅 仅是支撑力,还要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图1-1b )。随着推力的逐步增大,箱子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箱子可能 平行移动,也可能绕A 点转动,或既有移动又有转动。 静力学就是要研究物体在若干个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为此,需要描述作用于物体上力的类型和有关物理量的定义等。 力系:作用在物体上若干个力组成的集合,记为。 力偶: 一种特殊的力系,该力系只有两个力构成,其中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两个力的作用线 不重合。有时力偶也用符号表示,如图1-2所示。 BN AN F F ,Bf Af F F ,},,,{21n F F F }',{F F 'F F -=M

2021年力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在物理学里,作用力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1]称为力矩(torque)。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旋转运动。推挤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而扭转则涉及到力矩。 欧阳光明(2021.03.07) 根据国际单位制,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本物理量非能量,因此不能以焦耳(J)作单位; 力矩的表示符号是希腊字母,或。 力矩与三个物理量有关:施加的作用力、从转轴到施力点的位移矢量、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力矩以矢量方程表示为 。 力矩的大小为 。 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

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作用于杠杆的作用力乘以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假设作用力施加于位置为的粒子。选择原点为参考点,力矩以方程定义为 。 力矩大小为 ; 其中,是两个矢量与之间的夹角。 力矩大小也可以表示为 ; 其中,是作用力对于的垂直分量。 任何与粒子的位置矢量平行的作用力不会产生力矩。 从叉积的性质,可以推论,力矩垂直于位置矢量和作用 力。力矩的方向与旋转轴平行,由右手定则决定。 使1牛顿米的力矩,作用1 全转,需要恰巧焦耳的能量: 。 其中,是能量,是移动的角度,单位是弧度。 力矩有大小方向是矢量,与动量等道理一样,只是一个力学名称。角动量在物理学中是与物体到原点的位移和动量相关的物理量,在经典力学中表示为到原点的位移和动量的叉积,通常写做。角动量是矢量。

其中,表示质点到原点的位移,表示角动量。表示动量。而又可写为: 其中表示杆状系统的转动惯量,ω是角速度矢量。 在不受非零合外力矩作用时,角动量是守恒的。需要注意的 是,由于成立的条件不同,角动量是否守恒与动量是否守恒 没有直接的联系。 角动量在量子力学中与角度是一对共轭物理量。 若物体(或系统)所受外力矩和为零,则物体(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例如静电力或万有引力均是径向力. 因此不会产生力矩. 行星运动的相互作用力源自于万有引力.故行星运动满足角动量守恒. 所对应的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的第二定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动量, 也就是说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零时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变。当方程式右边力矩为零时,可知角动量不随时间变化。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角动量的守恒实质上对应着空间旋转不变性。例如,当考虑到太阳系中的行星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这一有心力时,由于万有引力对太阳这个参考点力矩为零,所以他们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角动量守恒,这也说明了行

力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而扭转则涉及到力矩。 根据国际单位制,力矩的单位是牛顿米。本物理量非能量,因此不能以焦耳(J)作单位; 力矩的表示符号是希腊字母,或。 力矩与三个物理量有关:施加的作用力、从转轴到施力点的位移矢量、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力矩以矢量方程表示为 。 力矩的大小为 。 力矩的概念,起源于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 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作用于杠杆的作用力乘以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假设作用力施加于位置为的粒子。选择原点为参考点,力矩以方程定义为 。 力矩大小为 ; 其中,是两个矢量与之间的夹角。 力矩大小也可以表示为 ; 其中,是作用力对于的垂直分量。 任何与粒子的位置矢量平行的作用力不会产生力矩。 从叉积的性质,可以推论,力矩垂直于位置矢量和作用力。力矩的 方向与旋转轴平行,由右手定则决定。 使1牛顿米的力矩,作用1 全转,需要恰巧焦耳的能量: 。 其中,是能量,是移动的角度,单位是弧度。 力矩有大小方向是矢量,与动量等道理一样,只是一个力学名称。

角动量在物理学中是与物体到原点的位移和动量相关的物理量,在经典力学中表示为到原点的位移和动量的叉积,通常写做。角动量是矢量。 其中,表示质点到原点的位移,表示角动量。表示动量。而又可写为: 其中表示杆状系统的转动惯量,ω是角速度矢量。 在不受非零合外力矩作用时,角动量是守恒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立的 条件不同,角动量是否守恒与动量是否守恒没有直接的联系。 角动量在量子力学中与角度是一对共轭物理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动量, 也就是说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所受合外力矩为零时系统的角动量保持不 变。当方程式右边力矩为零时,可知角动量不随时间变化。 需要搞懂有心力也就是向心力的作用不能产生力矩。

结构力学基础概念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绪论 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中承受 ..称为工程结构,简称为结构。 ....的部分 ..、传递荷载 ....而起骨架作用 从几何角度来看,结构可分为三类,分别为:杆件结构、板壳结构、实体结构。 2、结构力学中所有的计算方法都应考虑以下三方面条件: ①力系的平衡条件或运动条件。 ②变形的几何连续条件。 ③应力与变形间的物理条件(或称为本构方程)。 3、结点分为:铰结点、刚结点。 铰结点:可以传递力,但不能传递力矩。刚结点:既可以传递力,也可以传递力矩。 4、支座按其受力特质分为:滚轴支座、铰支座、定向支座、固定支座。 5、在结构计算中,为了简化,对组成各杆件的材料一般都假设为: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完全 弹性或弹塑性的。 6、荷载是主动 ..作用于结构的外力。 狭义荷载:结构的自重、加于结构的水压力和土压力。 广义荷载:温度变化、基础沉降、材料收缩。 7、根据荷载作用时间的久暂,可以分为:恒载、活载。 根据荷载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静力荷载、动力荷载。 第二章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1、在几何构造分析中,不考虑这种由于材料的应变所产生的变形 ..................。 2、杆件体系可分为两类: 几何不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不能改变的。 几何可变体系------在不考虑材料应变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是可以改变的。 3、自由度:一个体系自由度的个数 ..。 .......的个数 ...可以独立改变的坐标 ......,等于这个体系运动时 一点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横纵坐标)。 一个刚片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横纵坐标及转角)。 4、凡是自由度 ..都是几何可变 ....体系。 .....的体系 ...的个数大于零 5、一个支杆(链杆)相当于一个约束。可以减少一个自由度 .......。 一个单.铰(只连接两个刚片的铰)相当于两个约束。可以减少两个自由度 .......。 一个单.刚结(刚性结合)相当于三个约束,可以减少三个自由度 .......。 6、如果在一个体系中增加一个约束 ....。 .........,则此约束称为多余约束 ......,而体系的自由度并不因而减少 增加了约束,计算自由度会减少。因为w=s-n . 7、瞬变体系:本来是几何可变 ....、经微小位移 ....的体系称为瞬变体系 ....。 ....后又成为几何不变 8、实铰:两个刚片(地基也算一个刚片),如果用两根链杆给链接上,并且两根链杆能在其中一个刚片上 交于一点,所构成的铰就叫实铰 ..。 瞬铰:两个刚片(地基也算一个刚片),如果用两根链杆给链接上,两根链杆在两刚片间没有交于一点, 而是在两根链杆的延长线上交于一点,从瞬时微小运动来看,这就是瞬铰 ..了。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等 效于在链杆交点处上面放了一个单铰的约束作用。通常所起作用为转动 ..。 无穷远处的瞬铰:两个刚片(地基也算一个刚片),如果用两根平行链杆给链接上,两根链杆在两刚片 间没有交于一点,而是沿两根链杆的延长线交于无穷远处的一点,这就是无穷远处的瞬铰 .......了。两根链杆所 起的约束作用等效于在无穷远处的瞬铰所起的约束作用。通常所起作用为平动 ..。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 组成机械与结构的零、构件,统称为构件。构件尺寸与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 2、 变形分为两类:外力解除后能消失的变形成为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 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残余变形。 3、 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构件突然发生不能保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现象,称为失稳。 4、 保证构件正常或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a 强度,即抵抗破坏的能力;b 刚度, 即抵抗变形的能力;c 稳定性,即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 5、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a 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的构件, 称为杆件;b 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它两个方向尺寸的构件,成为板件,平分板件厚度的几何面,称为中面,中面为平面的板件称为板,中面为曲面的板件称为壳。 6、 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与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 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空隙地充满整个构件。 2、 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性能都相同 3、 各向同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第三节 内力与外力 1、 外力:⑴按作用方式分①表面力②体积力⑵按作 用时间分①动载荷②静载荷 2、 内力:构件内部相连个部分之间有力的作用。 3、 内力的求法:截面法 4、 内力的分类:轴力N F ;剪力S F ;扭矩X M ;弯 矩Y M ,Z M 5、 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 得到分离体②对分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得内力 第四节 应力 1、 K 点的应力:0lim A F p A ?→?=?;正应力: N 0lim A F A σ?→?=?;切应力:S 0lim A F A τ?→?=?;p =2、 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微体的互垂截面上,垂直于截面交线的切应力数值相等,方向均指向或离开交线。 第五节 应变 1、 正应变:0lim ab ab ab ε→?=。正应变是无量纲量,在 同一点不同方向正应变一般不同。 2、 切应变:tan γγ≈。切应变为无量纲量,切应变 单位为rad 。 第六节 胡克定律 1、 E σε=,E 为(杨氏)弹性模量

力矩和角动量定理

定义1 向量的向量积 设a和b为两个向量,a与b之间的夹角为θ(0 ≤ θ ≤ π),则存在向量c,满足 (1)向量c的模|c| = |a||b|sinθ; (2)向量c与向量a和b分别垂直,c的方向与a和b的方向按照由a转向b的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图1.1)。 这样规定的向量c定义为向量a和b的向量积(也称叉积或外积),记为 c = a × b 注意,对于两个向量a和b,与a和b的数量积a ? b不同,a和b的向量积a × b也是一个向量,如果向量a和b不平行,则a × b与向量a和b构成的平面垂直,即a × b与a和b都垂直。 向量a和b的向量积a × b满足以下运算性质: (1)反交换律:a × b = ? b × a;图1.1 向量的向量积 (2)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 (3)数乘结合律:(λa) × b = a ×(λb) = λ(a × b)(λ为任意实数)。 根据向量积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容易得到(这里0表示零向量): (1)a × a = 0; (2)设a和b为两个非零向量,则有a × b = 0 ? a∥b。 设i,j,k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基向量(单位向量),则有 (1)i ? i = j ? j = k ? k = 1,i ? j = j ? k = k ? i = 0; (2)i × i = j × j = k × k = 0; (3)i × j = k,j × k = i,k × i = j,图1.2 基向量之间的关系 j × i = ? k,k × j = ? i,i × k = ? j。 向量积可以根据运算性质计算,设向量a和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式分别为a = axi + ayj + azk = (ax,ay,az),b = bxi + byj + bzk = (bx,by,bz),则(运算过程略) a × b = (axi + ayj + azk) × (bxi + byj + bzk) = (aybz ? azby)i + (azbx ? axbz)j + (axby ? aybx)k = (aybz ? azby,azbx ? axbz,axby ? aybx) 向量积也可以用三阶行列式展开成二阶行列式进行形式上的计算:a × b ==i ?j +k

质点角动量定理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六章角动量 内容: §6-1 力矩(4课时) §6-2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4课时) 要求: 1.熟练掌握力对点的力矩。 2.理解对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重点与难点: 角动量守恒定律。 作业: P219 1,2,3,4, P220 5,6,,

第六章 角动量 §6-1 力矩 一、力对点的力矩: 如图所示,定义力F 对O 点的力矩为: F r M ?= 大小为: θs i n Fr M = 力矩的方向:力矩是矢量,其方向可用右手螺旋 法则来判断:把右手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弯曲 的方向由矢径通过小于1800的角度转向力的方向 时,拇指指向的方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二、力对转轴的力矩: 力对O 点的力矩在通过O 点的轴上的投影称为力对转轴的力矩。 1)力与轴平行,则0=M ; 2)刚体所受的外力F 在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转轴和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d 称为力对转轴的力臂。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 对转轴的力矩,用M 表示。力矩的大小为: Fd M = 或: θs i n Fr M = 其中θ是F 与r 的夹角。 3)若力F 不在垂直与转轴的平面内,则可把该力分解为两个力,一个与转轴平行的分力1F ,一个在垂直与转轴平面内的分力2F ,只有分力2F 才对刚体的转动状态有影响。 对于定轴转动,力矩M 的方向只有两个,沿转轴方向或沿转轴方 向反方向,可以化为标量形式,用正负表示其方向。 三、合力矩对于每个分力的力矩之和。 合力 ∑=i F F 合外力矩 ∑∑∑=?=?=?i i i M F r F r F r M = 即 ∑i M M = 四、单位: m N ? 注意:力矩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不是一回事,力矩的单位不能写成焦耳。 (1)与转动垂直但通过转轴的力对转动不产生力矩; (2)与转轴平行的力对转轴不产生力矩;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是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它不需要建立和求解基本方程,可直接得到杆端弯矩。运算简单,计算方法有一定规律,便于掌握,适合手算。 理论基础:位移法; 计算结果:杆端弯矩;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一、正负号规定 在力矩分配法中,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相同,即都假定对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 作用在结点上的外力偶荷载,约束力矩,也假定顺时针转动为正,而杆端弯矩在结点上表示时逆时针转动为正。 二、转动刚度S 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AB 杆A 端的转动刚度S AB与AB杆的线刚度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而与近端支承无关。当远端是不同支承时,等截面杆的转动刚度如下: 三、传递系数C 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即: 远端弯矩可表达为:M BA=C AB M AB

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与远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远端固定: C=1/2 远端铰支: C=0 远端滑动: C=-1 四、多结点无侧移结构的计算 注意: ①多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得到的是渐近解。 ②首先从结点不平衡力矩较大的结点开始,以加速收敛。 ③不能同时放松相邻的结点(因为两相邻结点同时放松时,它们之间的杆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定不出来);但是,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不相邻的结点,这样可以加速收敛。 ④每次要将结点不平衡力矩变号分配。 ⑤结点i的不平衡力矩M i等于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可由结点平衡求得。 例题;用力矩分配法画连续梁的M图,EI为常数。

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 现在我们来讨论物体的转动。有关转动的运动学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了解得很 清楚了,有趣的是,你发现在转动和线性运动之间几乎每一个量都是相互对应的。 譬如,就象我们讨论位置和速度那样,在转动中可以讨论角位置和角速度。速度 说明物体运动得多快,而角速度则反映了物体转动的快慢,角速度越大,物体转动得越快,角度变化也越快。再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把角速度对时间微分,并称2 d dt d dt αω==ΦK K K 2为角加速度,它与通常的加速度相对应。 当然,转动只是一种形式稍微特殊一点的运动,其动力学方程也就无外乎 Newton 定律了。当然,由于这种运动只涉及转动,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 些更加适合描述转动的物理量以及相应的作为Newton 第二定律推论的动力学 方。为了将该转动动力学和构成物体的质点动力学规律联系起来,我们首先就应 当求出,当角速度为某一值时,某一特定质点是如何运动的。这一点我们也是已 经知道了的:假如粒子是以一个给定的角速度ωK 转动,我们发现它的速度为 v r ω=×K K K (1) 接下来,为了继续研究转动动力学,就必须引进一个类似于力的新的概念。 我们要考察一下是否能够找到某个量,它对转动的关系就象力对线性运动的关系 那样,我们称它为转矩(转矩的英文名称torque 这个字起源于拉丁文torquere ,即 扭转的意思)。力是线性运动变化所必须的,而要使某一物体的转动发生变化就 需要有一个“旋转力”或“扭转力”,即转矩。定性地说,转矩就是“扭转’;但 定量地说,转矩又应该是什么呢?因为定义力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看在力作用下 通过某一给定的位移时,它做了多少功,所以通过研究转动一个物体时做了多少 功就能定量地得出转矩的理论。为了保持线性运动和转动的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我们让在力作用下物体转过一个微小距离时所做的功等于转矩与物体转过的 角度的乘积。换句话说,我们是这样来定义转矩,使得功的定理对两者完全相同: 力乘位移是功,转矩乘角位移也是功。这就告诉了我们转矩是什么。如果粒子的 位矢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它做了多少功呢?这很容易。所做的功是

专题六:力矩和角动量

专题六:力矩和角动量 例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直杆搁置在质量均匀的圆环上,杆与圆环相切,系统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杆与地面接触点为A ,与环面接触点为B 。已知两个物体的质量线密度均为ρ,直杆与地面的夹角为θ,圆环半径为R ,所有接触点的摩擦力足够大。求: (1)地给圆环的摩擦力; (2)求A 、B 两点静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 例2.有一轻质木板AB 长为L ,A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用水平轻绳CB 拉住。板上依次放着A 、B 、C 三个圆柱体,半径均为r ,重均为G ,木板与墙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BC 绳上的张力。 例3.有一质量为m =50kg 的直杆,竖立在水平地面上,杆与地面间静摩擦因数μ=0.3,杆的上端由固定在地面上的绳索拉住,绳与杆的夹角θ=300,如图所示。 (1)若以水平力F 作用在杆上,作用点到地面的距离h 1=2L /5(L 为杆长),要使杆不滑倒,力F 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2)若将作用点移到h 2=4L /5处时,情况又如何? 例4.如图所示,矩形板N 上有两个光滑的圆柱,还有三个小孔A 、B 、C ,通 过小孔可以用销钉把此板固定在光滑的水平面M 上。一柔性带按图示方式绕过 两圆柱后,两端被施以拉力T'=T =600 N ,且T'∥T ,相距40 cm ;已知AB = 30 cm ,AC =145 cm ,BC =150 cm 。为了保持物块静止, (1)若将两个销钉分别插入A 、B 中,这两个孔将受受怎样的力? (2)将两个销钉插入哪两个孔才最省力?此时所插的销钉受力多大? 例5.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 B 放在光滑的水平A B θ

第五节-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理讲解学习

第五节-角动量角动量 守恒定理

第五章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理 本章结构框图 学习指导 本章概念和内容是中学没有接触过的,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同学容易将平动问题与转动问题中的概念和规律混淆,例如两种冲击摆问题。建议采用类比方法,对质量与转动惯量、动量与角动量、力与力矩、冲量与角冲量、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运动学的线量和角量、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一一加以比较。本章的重点是刚体定轴转动问题,注意定轴条件下,各种规律都应该用标量式表示。还请注意动量守恒在天体问题、粒子问题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质点、质点系、定轴刚体的角动量概念。 2.理解定轴刚体的转动惯量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3.理解力矩的物理意义, 会进行简单计算。

4.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角冲量(冲量矩)概念,掌握质点、质点系、定轴刚体的角动量定 理,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角动量守恒的条件,熟练应用角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内容提要 1.基本概念 刚体对定轴的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其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定义为刚体上每个质元(质点、线元、面元、体积元)的质量与该质元到转轴距离平方之积的总和。即: I的大小与刚体总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位置有关。 质点、质点系、定轴刚体的角动量:角动量也称动量矩,它量度物体的转动运动量,描述物体绕参考点(轴)旋转倾向的强弱。表5.1对质点、质点系、定轴刚体的角动量进行了比较。 表5.1质点、质点系和定轴刚体的角动量

力矩:力的作用点对参考点的位矢与力的矢积叫做力对该参考点的力矩(图5.1): 即: 大小:(力×力臂)方向:垂直于决定的平面,其指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一、力对点的力矩: 如图所示,定义力F 对O 点的力矩为: F r M ?= 大小为: θsin Fr M = 力矩的方向:力矩是矢量,其方向可用右手螺旋法则来判断:把右手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弯曲的方向由矢径通过小于1800的角度转向力的方向时,拇指指向的方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二、力对转轴的力矩: 力对O 点的力矩在通过O 点的轴上的投影称为力对转轴的力矩。 1)力与轴平行,则0=M ; 2)刚体所受的外力F 在垂直于转轴的平面内,转轴和力的作用线之 间的距离d 称为力对转轴的力臂。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F 对 转轴的力矩,用M 表示。力矩的大小为: Fd M = 或: θsin Fr M = 其中θ是F 与r 的夹角。 3)若力F 不在垂直与转轴的平面内,则可把该力分解为两个力,一 个与转轴平行的分力1F ,一个在垂直与转轴平面内的分力2F ,只有分力2F 才对刚体的转动状态有影响。 对于定轴转动,力矩M 的方向只有两个,沿转轴方向或沿转轴方向反方向,可以化为标量形式,用正负表示其方向。 三、合力矩对于每个分力的力矩之和。 合力 ∑=i F F 合外力矩 ∑∑∑=?=?=?i i i M F r F r F r M = 即 ∑i M M = 四、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在讨论质点运动时,我们用动量来描述机械运动的状态,并讨论了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动量守恒定律。同样,在讨论质点相对于空间某一定点的运动时,我们也可以用角动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角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转动问题中,它所起的作用和(线)动量所起的作用相类似。 在研究力对质点作用时,考虑力对时间的累积作用引出动量定理,从而得到动量守恒定律;考虑力对空间的累积作用时,引出动能定理,从而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至于力矩对时间的累积作用,可得出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而力矩对空间的累积作用,则可得出刚体的转动动能定理,这是下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讨论的是绕定轴转动的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在这之前先讨论质点对给定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下面将从力矩对时间的累积作用,引入的角动量的概念,讨论质点和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1.质点的角动量(Angular Momentum )——描述转动特征的物理量 1)概念 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速度v 运动,相对于坐标原点O 的位置矢量

理论力学基本概念 总结大全

想学好理论力学局必须总结好好总结,学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平衡一般规律的科学。这里所研究的平衡是指物体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的静止状态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根据牛顿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取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有广泛应用背景的课题,这也是静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刚体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不仅是研究物体平衡条件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础知识。 一、力学模型 在实际问题中,力学的研究对象(物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需要抓住那些带有本质性的主要因素,而略去影响不大的次要因素,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这个理想化的模型就是力学模型。理论力学中的力学模型有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 质点:具有质量而其几何尺寸可忽略不计的物体。 质点系:由若干个质点组成的系统。 刚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点系,该质点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刚体系:由若干个刚体组成的系统。 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其力学模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太空飞行器的力学问题的过程中,当分析飞行器的运行轨道问题时,可以把飞行器用质点模型来代替;当研分析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的对接问题时,就必须考虑飞行器的几何尺

寸和方位等因素,可以把飞行器用刚体模型来代替。当研究飞行器的 姿态控制时,由于飞行器由多个部件组成,不仅要考虑它们的几何尺 寸,还要考虑各部件间的相对运动,因此飞行器的力学模型就是质点 系、刚体系或质点系与刚体系的组合体。 二、 基本定义 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形状上 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下面两种。 外效应: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内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变形)。 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应不涉及内效应。刚体上某个力的作 用,可能使刚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刚体上其它力的变 化。 例如一重为W 的箱子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图1-1a 所示), 人用力水平推箱子,当推力F 为零时,箱子静止,只受重力W 和地面 支撑力BN AN F F ,的作用。当推力由小逐步增大时,箱子可能还保持静 止状态,但地面作用在箱子上的力就不仅仅是支撑力,还要有摩擦力 Bf Af F F ,的作用(如图1-1b )。随着推力的逐步增大,箱子的运动状态 就会发生变化,箱子可能平行移动,也可能绕A 点转动,或既有移动 又有转动。 静力学就是要研究物体在若干个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为此,需

力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在里,使物体绕着或转动的趋向,称为力矩(torque)。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推挤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而扭转则涉及到力矩。 根据,力矩的单位是。本物理量非能量,因此不能以(J)作单位; 力矩的表示符号是,或。 力矩与三个物理量有关:施加的作用力、从转轴到施力点的位移矢量、两个矢量之间的夹角。力矩以矢量方程表示为 。 力矩的大小为 。 力矩的概念,起源于对的研究。 力矩的定义:力矩等于作用于杠杆的乘以到力的垂直。假设作用力施加于位置为的粒子。选择原点为参考点,力矩以方程定义为 。 力矩大小为 ; 其中,是两个矢量与之间的夹角。 力矩大小也可以表示为 ; 其中,是作用力对于的垂直分量。 任何与粒子的位置矢量平行的作用力不会产生力矩。 从叉积的性质,可以推论,力矩垂直于位置矢量和作用力。力矩的 方向与旋转轴平行,由右手定则决定。 使1牛顿米的力矩,作用1 ,需要恰巧焦耳的能量: 。 其中,是能量,是移动的角度,单位是。 力矩有大小方向是矢量,与动量等道理一样,只是一个力学名称。

角动量在中是与物体到原点的和相关的,在中表示为到原点的和的,通常写做。角动量是。 其中,表示质点到原点的位移,表示角动量。表示动量。而又可写为:其中表示杆状系统的,ω是角速度矢量。 在不受非零合外力矩作用时,角动量是守恒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立的 条件不同,角动量是否守恒与是否守恒没有直接的联系。 角动量在中与角度是一对。 若物体(或系统)所受外力矩和为零,则物体(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例如静电力或万有 引力均是径向力. 因此不会产生力矩. 行星运动的相互作用力源自于万有引力.故行星运动满足角动量守恒. 所对应的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中的第二定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动量, 也就是说动量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系统所受合外为零时系统的保持不变。当右边为零时,可知不随时间变化。 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存在的之一,角动量的守恒实质上对应着空间旋转。例如,当考虑到中的受到的万有引力这一时,由于对太阳这个参考点力矩为零,所以他们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角动量守恒,这也说明了行星绕太阳单位时间内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大小总是恒定值的原因。另外,角动量守恒定律也是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成立的条件不同,角动量是否守恒与是否守恒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搞懂有心力也就是向心力的作用不能产生力矩。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

(2)运动副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3)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1。(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低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2。(5)机构能实现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且自由度大于零。(6)虚约束是对机构运动不起实际约束作用的约束,或是对机构运动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7)局部自由度是对机构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局部运动。(8)平面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均可看作是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8)基本杆组的自由度为0。(1)瞬心是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2)两构件在绝对瞬心处的速度为0。(3)相构件在其相对瞬心处的速度必然相等。(4)两构件中若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则它们在瞬心处的速度必须为0。(5)用瞬心法只能求解机构的速度,无法求解机构的加速度。(1)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驱动力对机械做正功。(2)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阻抗力对机械做负功。(1)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2)机构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3)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值。(4)平面移动副发生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5)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作用于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轴颈的摩擦圆之内。(1)机构平衡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构件不平衡惯性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刚性转子总可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除去质量的办法来实现其平衡。(3)转子静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和为零)。(4)对于静不平衡转子只需在同一个平面内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称为单面平衡。(5)对于宽径比b/D<0.2的不平衡转子,只做静平衡处理。(6)转子动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的和也为零。(7)实现动平衡时需在两个平衡基面增加或去除平衡质量,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8)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则不然。(9)转的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许用质径积+许用偏心距。(1)机械运转的三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停车阶段。(2)建立机械系统等动力学模型的等效条件:瞬时动能等效、外力做功等效。(3)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4)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飞轮。(5)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调速器。(6)表征机械速度波动程度的参量是:速度不均匀系数δ。(8)飞轮调速利用了飞轮的储能原理。(9)飞轮宜优先安装在高速轴上。(10)机械在安装飞轮后的机械仍有速度波动,只是波动程度有所减小。(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表现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的功能:将曲柄的整周转动变换为摇杆的摆动或将摇杆的摆动变换为曲柄的回转。(4)曲柄滑动机构的功能: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5)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6)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7)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8)铰链四杆机构成为又摇杆机构的条件:不满足杆长条件;或者是满足杆长条件但最短杆为连杆。(9)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曲柄长度r+偏距r小于等于连杆长度l(12)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4)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5)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17)曲柄导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具有急回性质。(18)连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19)连杆机构的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不利。(20)导杆机构的传动角恒为90o。21)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杆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22)曲柄摇杆机构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23)当连杆机构处于死点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使打推杆得到各种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缺点: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3)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4)采用等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载。(5)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速轻载场合。(6)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也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低速重载场合。(7)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中高速轻载。(8)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高速中载。(9)增大基圆半径,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少。(10)对凸轮机构进行正偏置,可降低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1)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大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工作廓线出现交叉,从而使机构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等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凸轮廓线出现变尖现象。(1)圆锥齿轮机构可实现轴线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2)蜗

力矩和角动量定理

定义1 向量的向量积 设a和b为两个向量,a与b之间的夹角为θ(0 ≤θ≤π),则存在向量c,满足(1)向量c的模|c| = |a||b|sinθ; (2)向量c与向量a和b分别垂直,c的方向与a和b的方向按照由a转向b的右手螺旋法则确定(图1.1)。 这样规定的向量c定义为向量a和b的向量积(也称叉积或外积),记为 c = a × b 注意,对于两个向量a和b,与a和b的数量积a ? b不同,a和b的向量积a ×b也是一个向量,如果向量a和b不平行,则a ×b与向量a和b构成的平面垂直,即a ×b 与a和b都垂直。 向量a和b的向量积a ×b满足以下运算性质: (1)反交换律:a ×b = ? b ×a;图1.1 向量的向量积 (2)分配律:(a + b) × c = a ×c + b ×c; (3)数乘结合律:(λa) × b = a ×(λb) = λ(a ×b)(λ为任意实数)。 根据向量积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容易得到(这里0表示零向量): (1)a ×a = 0; (2)设a和b为两个非零向量,则有a ×b = 0 ? a∥b。 设i,j,k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基向量(单位向量),则有 (1)i ? i = j ? j = k ? k = 1,i ? j = j ? k = k ? i = 0; (2)i ×i = j ×j = k ×k = 0; (3)i ×j = k,j ×k = i,k ×i = j,图1.2 基向量之间的关系 j ×i = ? k,k ×j = ? i,i ×k = ? j。 向量积可以根据运算性质计算,设向量a和b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形式分别为a = axi + ayj + azk = (ax,ay,az),b = bxi + byj + bzk = (bx,by,bz),则(运算过程略) a × b = (axi + ayj + azk) × (bxi + byj + bzk) = (aybz ? azby)i + (azbx ? axbz)j + (axby ? aybx)k = (aybz ? azby,azbx ? axbz,axby ? aybx) 向量积也可以用三阶行列式展开成二阶行列式进行形式上的计算: a × b ==i ?j +k = (aybz ? azby)i ? (axbz ? azbx)j + (axby ? aybx)k 计算时可按第一行展开,先去掉三阶行列式中基向量所在的行和列的元素,把余下的二阶行列式(称为余子式)的元素按对角线的乘积相减,然后把结果写成向量形式。 若三个向量a、b、c分别为a = (ax,ay,az),b = (bx,by,bz),c = (cx,cy,cz),则它们的混合积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a × b) ? c ==cx ?cy +cz 计算方法和向量积相似,把三阶行列式化为二阶行列式,只需把基向量i、j、k换成向量c 的分量cx、cy、cz即可。 定义2 力矩 在确定的参考系中,设有力F和参考点O,力的作用点A相对于参考点O的位移向量为r(由O指向A的向量),则力F对参考点O的力矩M定义为(图2.1)

物理竞赛:角动量

物理竞赛:角动量

第一节力矩和角动量 【知识要点】 一、力矩的定义 1.对轴的力矩 对轴的力矩可推动物体绕轴转动或改变物体绕轴转动的 角速度.力矩的大小不仅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且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当力的作用线在垂直于轴的平面 (π) 上时(图5-1-1),力矩τ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点P和轴的距离 ρ成正比,与力在垂直于ρ 方向上的分量Fφ成正比,因为力在ρ方向上的分量F ρ 对物体的绕轴转动无作用,于是有 τ=ρFφ=Fρsinθ(5. 1-1) 式中θ是F与ρ的夹角,ρ就是从轴与平面π的交点O'指向P点的矢量,由于在力矩作用下引起的转动有两个可能的方向,力矩也有正、负两种取向.例如,先任意规定轴的正 方向,当逆着轴的正方向去看力矩作用下所引起的物体的转动时,若物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对应的力矩就取为正,反之为负.由于ρ sinθ=d就是力的作用线与轴的距离,(5. 1-1)式又可写成 τ = Fd (5. 1-1a) d常称为力臂,这正是大家所熟知的力矩表达式. 当力的作用线不在垂直于轴的平面(π)上时,可将 和垂直于轴的分量F⊥ 力F分解为平行于轴的分量F ∥ 两部分,其中F//对物体绕轴转动不起作用,而F⊥ 就是在垂直于轴的平面(π) 上的投影,故这时F对轴的力矩可写成 τ=ρF⊥sinθ (5. 1-1b) 这里的θ是F⊥与ρ的夹角(图5-1-2).

2.对参考点的力矩 可将上述对轴的力矩的概念推广到对点的力矩.在选定的参照系中,从参考点0 指向力的作用点P 的矢量r 与作用力F 的矢积称为作用力对于参考点0的力矩,即 Τ=r ×F (5-1-2) r 也可称为作用点相对参考点的位矢.当参考点是坐标原点时,r 就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矢.根据矢积的意义,力矩的大小等于以r 和F 两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与r 、F 所在平面垂直并与r 、F 成右手螺旋。 二、作用于质点的力矩和作用于质点系的力矩 1.作用于质点的力矩 当质点m 受力F 作用时,F 对参考点〇的力矩即为质点受到的力矩,这时力矩表达式(5.1-2)中的r 就是参考点指质点的矢量,当参考点为坐标原点时,r 就是质点的位矢.当质点受F 1、F 2、…、F N N 个力同时作用时,诸力对某参考点的力矩的矢量和等 于合力F=F 1+F 2+…+F N 对同一参考点的力矩,即 r ×F 1+r ×F 2+…+r×F N =r×(F 1+F 2+…+F N )=r×F (5. 1-3) 2. 作用于质点系的力矩 力矩概念也可应用于作用于质点系上的作用力.一般讲来,质点系内各质点受到的作用力有外力和内力的区别,因此应分别考察外力的力矩和内力的力矩 (1)外力的力矩 当质点系受多个外力作用时,若第i 个质点受到的合外力为F i ,该质点相对某一给定参考点的位矢为r i ,则其力矩为τi 外= r i ×F i ,各质点所受力矩的矢量和,即质点系所受的总力矩为∑∑?==i i i i i F r 外外ττ (5.1-4) 由于各外力作用在不同质点上,各质 点的位矢r i 各不相同,因而外力对质点系的总力矩一般不能通过外力矢量和的力矩来计算. 但当质点系处在重力场中时,各质点所受重力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又都相同,因而作用于质点系的重力相对某一参考点的力矩,根据(5.1-4)式为 ∑∑?=?=?=i i C i i i i Mg r g r m g m r )(重力τ (5.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