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Project Spectrum)的理论背景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光谱方案的研究基于这样的信念――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或称作为智能光谱)的长处,而智能并非固定不变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其发展。一旦某一儿童的智能长处被得以鉴定,教师即可为其设计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光谱方案被耶鲁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R.J.)誉为“全世界教育中等待已久的杰出研究”。

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塔夫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德门(Feldman,D.)的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费尔德门在1980年出版的题为《超越智能发展的普遍性》一书对“智力会在所有儿童身上得到发展,不论其背景和经验如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认为,认知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认知结构在每一个领域(domain)中会逐渐地和互相独立地建立,而这一过程需要提供支持性的工作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根据他的理论,能表征发展成就的这些领域,是一个从“普遍的”(universal)到“泛文化的”(panculture),到“文化

的”(culture),到“训练为基础的”(discipline based),到“特殊的”(idiosyncratic),到“惟一的”(unique)连续体。“普遍的”是指与生俱来的发展经验,如物体的永恒性(物体消失在视野中,人却仍然知道它还存在);以语言为例,“泛文化的”是指无需正规教学,它能自发地从别人那里习得;“文化的”是指在特定的文化中所期待的能达到某种水准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为基础的”涉及的是通过特殊训练而得到的专业发展,如法律或化学;“特殊的”是指一种专业训练中的特殊方面,例如专利法或有机化学;“惟一的”指的是发展成就达到超越极限的程度。费尔德门认为,“普遍的”和“非普遍的”方面都可以组织成一系列从初学到掌握的阶段或水平,在“普遍的”方面,发展的进步产生于儿童学习的自发倾向;而在“非普遍的”方面,进步的取得需要特殊环境以系统的方式给儿童以支持,教师、学校、同伴、材料、竞争、奖励和领域的刺激等需要得到协调。

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结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心理学关于智力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在那本书中,他提出每一个人都有至少七个方面的相互独立的智能,它们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反省智能(加德纳在1998年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智能),每种智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光谱方案所依据的理论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之间存在很大距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能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而加德纳等人则同意布鲁纳的观点,即认为文化在增进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

的作用,特别是那些保存在文化中的人工作品、技术、符号系统和文学作品等。布鲁纳受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影响,认定文化工具和技术对人类智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围绕皮亚杰认知发展的普遍性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认为,虽然皮亚杰在他那个年代对儿童智力发展作了最为详尽和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几乎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逻辑数理方面,而不顾及艺术方面;他没能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包括发展变化产生的机制、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教育影响发展的方式等。加德纳和费尔德门在各自的研究的基础上驳斥了皮亚杰的这种每个儿童在智能发展方面都以同样方式、同样速度发展的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也批评了心理测量理论。在智力方面占主流的这种理论认为智力是与生俱来的,不会改变的,并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测量儿童的智力。

在最初的几年中,光谱方案研究了一套评价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新方法,到了1990年,光谱方案开始着眼于将此研究运用于教室内的活动,以能促进儿童的学业成就。以评价为出发点,研究人员在语言、数学、运动、音乐、常识、力学和构建、社会认识以及美术等八个方面收集和编制了学习活动。此外,为了发扬每个儿童智能的长处,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对儿童介绍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工具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活动,如音乐活动中的调整音调技能、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技能等。这些活动并非孤立、不相关的,而是统一于一个包含有四个步骤的框架结构之中,它们是:(1)引导儿童到一个广范围的学习领域;(2)鉴定儿童的长处;(3)培养儿童的长处;(4)在儿童的长处与其他学习领域和学业表现之间建立联系。

在“光谱方案”中儿童学习活动的设计

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每个知识领域由15至20个活动组成,选择这些活动的理由是:(1)能反映各种类型的智能;(2)在各个学习领域内,能强调和练习关键能力;(3)在有意义的背景中能与问题解决的技能有关;

(4)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为每个儿童准备适合的课程的信息。

每个知识领域的一组活动一般都是自由游戏和结构化活动的组合。有些结构化的活动是与技能联系在一起的,旨在让儿童能在这个知识领域中以现有的或略为高一点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还有些结构化的活动将儿童的各种学习经验与课程目标整合一体。

每个知识领域的一组活动都有类似的形式加以表述:首先,有一个有关该知识领域的简介,随后,提出一些与在此领域学习中成功有关的关键能力,有些组的活动还对活动所需的材料作了交代。

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都列出了目标、核心成分、材料以及具体步骤。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还常包括教师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教师的建议、活动的改进和拓展等。这些活动都有益于教师的教学和评价,即教师可以

运用核心成分表作为观察和记录在知识领域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依据。

智能光谱的学习活动分为4个类型:(1)儿童为中心的小组活动:教师作一简述,或作简单演示,4-6名儿童自己进行活动;(2)教师为中心的小组活动: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儿童一起活动;(3)儿童为中心的大组活动:教师向儿童介绍活动,随后全体儿童或半数以上儿童进行活动,活动可以是个别化的,也可以是合作进行的;

(4)教师为中心的大组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全班活动,教师对于儿童完成学习任务起重要的作用。在每一组活动的后面,都有一些“回家作业”,这些活动为的是使家长能够参与儿童的活动过程;、培养儿童所具有的长处。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活动与教室中的活动是相对应的,这样,这些技能和概念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得到强化,而活动所需的材料大部分都能在家庭中找到。

光谱方案的8个领域是语言、数学、运动、音乐、常识、力学和构建、社会认识和美术,每个领域由一些具体的活动组成,在每组活动之前,有一引言,包括对这组活动的概述和对关键能力的描述;然后有一组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回家作业。

对“光谱方案”的评价

加德纳在对光谱方案进行评论时曾说:“我感到我们不得不在具有相互抗争的力量之间航行:诱人的理论对现实的实践,强调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对主要考虑儿童社会的群体。有时我们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拉得太远,以至产生失望的情绪,但是,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已经能够在这些对立的方面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费尔德门认为,光谱方案并不是简单地将加德纳或者费尔德门的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而有其自己的结构和特征。就这一点而言,光谱方案才有可能成为加德纳所谓的理论与实践、个体与群体这些对立面之间的桥梁。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被运用的课程或方案,应该有其理论依据,否则它就没有了“灵魂”,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运用某种理论,那么它就很容易脱离实践,变成“只能看,不能用”的东西。光谱方案设计的开初就出于这样的思考,应该说是有其高明之处的。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将其立足点放在每个儿童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的东西,以不同的方式懂得和思考这个世界,教师和学校越多懂得儿童及其学习的方式,那么他们就能帮助儿童越多地获得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技能。其于这一基本立场,“光谱方案坚持它的两个原本的目的:尝试扩展幼儿智能的概念,为评价尽可能多的智能方面提供可操作的技术。”光谱方案与直接教学知识和技能以为人小学做学业准备为目标的课程模式不同;与主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而将教师的作用缩小化的“生成性课程”也不相同。光谱方案的框架在学业的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中架起桥梁,它以系统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认知技能,而认知技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领域。光谱方案的研究者们认为,在每一种文化中,人们都可以认真确定适合本文化的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应该看到,光谱方案批评完全将儿童看成被动的对象,对儿童实施直接教学的课程取向;也不赞成完全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而不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取向,而是以个体儿童的智能长处为其切人点,以在真实世界内的领域学习和训练为其方法,使儿童的智能向多元方向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个智能的发展,这种做法不是简单地在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和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之间搞折中,而是较为成功地解决知识、技能与一般能力,教师教学与儿童需要,个体与集体等的关系。

但是,正如费尔德门所言,光谱方案发展的一套评价体系和教育活动还没有达到研究者期望的程度,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中要能掌握和运用并不容易。由于强调儿童的长处,许多的活动内容似乎也有过深而不易被儿童掌握的倾向。此外,光谱方案主要关注的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方面,而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此方案中较少涉及。

诚如《建立在儿童的长处的基础上:光谱方案的经验》一书中作者在前言中所说,“光谱方案不是一套测试,也不是一套课程,而是一种思考儿童的成长和长处的方法的构架。我们希望为能努力创造理想的儿童教育的气氛而提供一些新的想法、灵感和支持。”通过对光谱方案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从“光谱方案”看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兴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促使教育工作者为课程改革寻找理论依据,皮亚杰的理论适合了这种需求。此后,包括在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皮亚杰理论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支配着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研究,不少教育界人士尝试将他的理论运用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实践之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皮亚杰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学前教育课程和方案不断涌现。

近一二十年来,俄国认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早期儿童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理论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反映了认知心理学从强调个体到强调情景的发展趋向。维果茨基的理论已被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编制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对于认知的领域特殊性(domain―specific)、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发展理论,如“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的理论”(theory―based knowledge approach)、生物(成熟)限制论等,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已从皮亚杰时代强调儿童学习的普遍性发展为开始强调学习的特殊性的倾向。

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的理论主要源自于认知的特殊性观和朴素的理论观。这种观点认为,领域特殊知识的获得对儿童在这一领域内问题解决和其他信息加工活动具有巨大而普遍的影响;儿童在各个领域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本性质,是非正式的直觉“理论”;思维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于儿童关于世界的直觉“理论”。在婴儿期,这些理论非常简单,以后理论逐渐变得复杂。一个理论包含一系列关于存在于某一领域的实体及这些实体间关系的信念。理论尤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心理表征,理论是解释性的,能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并有别于皮亚杰主义的概念结构,它只针对某个特定知识领域,如生物理论、物理理论或心理理论。儿童的直觉理论不如科学理论那样精确和连贯,但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之一是二者都不断经受检验和修正。在这种观点看来,认知发展就是理论的变化发展,认知的发展具有领域特殊性,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各领域内一系列朴素理论的形成过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倡导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在各个领域中,各种智能不是均等的。一个人的一般知能或特殊智能,从与生俱来的第一层次(first―order Ml),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发展,形成第二层次的多元智能(second―order Ml)。我们的观点也被用于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个体的环境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多向的和动态的,是以领域特殊性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交互作用中的一致性和集中性,它们影响着个体儿童第一、二层次的多元智能。有无一致性,可以用以解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发展的样式。”

强调领域特殊性的认知心理学发展新动向已经开始影响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近年来,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家们正在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领域特殊性方面,强调各领域中儿童知识形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些研究对当今幼儿园课程中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等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光谱方案”就是反映了当今认知心理学发展这一新动向的一种教育方案。

光谱方案述评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王春华

──看实践中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为社会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1]每个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谱方案作为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之一而产生和发展,是日益坚信多元智力理论的价值的人们寻求在实践中落实多元智力理论的必然结果。“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反映了本方案的目标──拓宽“认知”所包含的各种技

能和活动的范围,反映并满足儿童个体在兴趣和能力上的多样性。用该方案研究人员的话来说,“我们之所以选光谱作为该方案的题目,是想说明,每一个儿童的智力、风格和倾向性有很多种,就像光谱一样。我们希望提高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要以更宽泛的眼光来看待能力,潜力就会有很多表现机会。”[2]研究光谱方案,将能够了解到如何把多元智力这种日益为人们接受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发现其内容和方法中对我们当今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启示。

一、光谱方案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

(一)由来

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Kavid Henry 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岁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项持续了10年的研究(1984-1993年)。而这10年正是美国1983年公布《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之后的10年,很显然,光谱方案是作为对公立学校的改进运动中的一支力量而产生的,该方案批评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评估对学生的多样性(智力、风格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忽视,尤其批判了传统的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如范围狭窄──集中在语言、逻辑等几种认知能力上,倾向于强调事实的收集而不是高级的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技能,在问题解决时需要用到的许多能力──决策能力、想象力、领导能力和社会理解力──在智力测试中都得不到体现,而后者正是儿童立足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带有文化偏见,它要求掌握主流文化的词汇、词组和社会习惯,因此与其说它测的是智力,还不如说是相应的经验,所以尽管智商测试的出发点是精确测量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学术成绩,但是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的分数倾向于比那些接受了学校教育的学生要低;是标准化测试,是在没有具体的情境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个体脱离一定的情境而不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思维任务;且一般都是多选题,有可能由计算机阅卷,因此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那些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儿童,或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儿童,就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完不成答题;结果没有预测性,智力测试只能说明孩子过去的表现,而其分数在多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孩于在未来的表现,都是一个问题。而且,对于测量结果的使用,尽管有各种有效的方式(如进行个体诊断、判断导致学业不佳的原因),但总的来说,人们对结果的利用还很草率,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正是基于对传统评估方案的上述批判,光谱方案主张发展一种更为人道、宽泛的评估方案,他们认为儿童潜在的或者外显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智商测试或其他的标准化测试所能够反映的范围,要求发展出一种课程,能够给儿童提供各种活动材料,支持儿童以各种方式开展学习,发现并发展儿童的强项,力争使所有儿童都能够以最佳的方式进步。那么,试图超越传统评估方案的光谱方案,是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这样的观点的呢

(二)理论基础

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二是费尔德曼(D.Feldman)的非普遍性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首要目标是拓宽对大脑功能──智力的认识。该理论认为,所有的个体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7个领域的且相互独立的智力,即:语言、音乐、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身体动觉智力、

内省智力和交往智力。加德纳最近还加了第八种智力,自然智力,表现为对自然的热爱。加德纳的理论不是单纯地说明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多高,而是试图显示儿童“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在哪个方面成功,以及他们各自怎样聪明、怎样成功”。[3]多元智力理论承认环境和教育影响对人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影响,承认智力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由此决定了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光谱方案在课程和评估上对多样性的追求。另外,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一种智力必须有一种或一套独特的关键运算和象征体系,而根据这些关键运算和象征体系,可以确定一些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而凭借这些已经被确定的关键能力又可以知道如何在学校内外支持和丰富儿童的强项并最终对儿童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因此,光谱方案强调经验和指导是儿童发挥智力潜力的关键因素,强调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情境和相关信息,主张提供多种环境和活动材料以发展孩子的多种潜力,并对教师的指导有详细的阐述,从而明确了环境及教师在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上的作用。

2.非普遍性理论

“非普遍性”是相对于“普遍性”而言的。所谓“普遍性”即是皮亚杰所说的──所有个体,不管来自什么背景,只要是正常的环境,就必然依次经过几个发展阶段。而本理论是对皮亚杰理论不重视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教育环境的特殊作用的挑战和补充,提出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活动和领域。它们既不是每个社会个体都必须或可能达到的,也不独立于一定的环境教育影响,人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追求获得非普遍性领域内的专长。在这一理论看来,儿童和成人进行的许多活动是发展性的但不一定是普遍性的,也就是说,非普遍性领域指的不是人人都掌握的领域或发展的才能,如弹钢琴和理解经济理论这两个活动都是发展性的,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也是非普遍性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或想胜任这些活动。可以看出,“非普遍性领域”这个概念旨在确认儿童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胜任的领域上的不同寻常的能力或兴趣,它意味着有许多不同的机会来实现个人的潜能,应该把每个,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特的倾向性(在非普遍性领域)的个体”。[4]这两大理论都看到了儿童在智力上的多样性,都认为儿童具有独特性,应该相应地给儿童提供多种发展空间和机会,使每一个儿童都有机会发挥和实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奠定了光谱方案的基调。其中非普遍性理论确认了人类对非普遍性领域的追求,而多元智力理论则明确了7大智力领域:语言、数理逻辑、空间、音乐、身体动觉、自知自省和交流交往智力,于是就有了光谱方案的8大课程领域:机械和建构、科学、音乐、运动、数学、社会理解、语言、视觉艺术活动,以及8大评估领域: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普遍认为成年人的成功不仅仅需要某一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有特定的工作方法,如集中注意、坚持。即使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观察儿童的工作风格能够理解儿童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所以光谱评估方案包括了工作风格这一项)。

二、光谱方案的内容及其特点

从光谱方案的内容来看,光谱方案的特点主要有三:课程和评估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方案;是一种更为宽泛人道的评估方案。下面逐一评介。

课程和评估相结合是光谱方案最主要的特征,光谱方案活动主要分四个步骤:(1)让儿童见识或接触广泛的学习领域;(2)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发现儿童的强项;(3)发展儿童的强项;(4)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和学业表现中去。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光谱方案采取的主要活动形式有:在教室里设立

学习中心、与社区如儿童博物馆联合、实行导师制等。例如就学习中心而言,一般每一个光谱教室会开设8个学习中心,包括语言、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和建构、艺术、社会理解力、音乐和运动等,而这些学习中心是从7个评估领域(语言、数学、科学、视觉艺术、社会性、音乐和运动)(工作风格除外)中引申出的,同时这7个领域又细分为15个评估方面,延伸出8套关键能力,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些关键技能来建构各种活动材料和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光谱课程来源于光谱评估,同时光谱课程也使得光谱评估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课程和评估相结合,既有利于教师设计相应的活动又有利于教师根据这些关键技能来对孩子进行评估,是为光谱方案的特点之一。

光谱方案的特点之二表现在光谱课程的综合性上,光谱方案的出发点是:每一个人生来都拥有各种智力,同时,每一个人都有智力上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不管这“强”和“弱”是相对于他自己而言还是相对于他人而言。因此它不仅强调为儿童准备来自各个领域的材料、强调材料的丰富性和启发性,还强调儿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材料和展示才能,强调课程的个性化,以及儿童的积极参与。光谱活动是游戏,但它绝不仅仅是游戏──它们是一些如果没有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儿童不太容易掌握的认知技能和基本技能。可以说,光谱课程是学术型(instructivist)课程和建构型(constructivist)课程之间的过渡,它综合了学术型课程对基本技能的直接教学的强调和建构型课程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和自动发现的重视。而这种综合代表了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因为研究和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这两种课程对于儿童的发展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光谱课程认为要用一定的材料使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但儿童的能力不会自动得到提高,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它同时认识到了教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重要性,体现了世界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光谱方案的特点之三表现在它作为一种评估方案对传统的评估方案的超越,也就是说,光谱评估方案对于传统评估方案的超越即构成了光谱方案的特色。在光谱研究者看来,儿童正处于智力的快速增长期,不能过早地给孩子盖棺定论。而且即使测量在有时候很为必要,但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学习主要不是集中在读写算上,而是应该发展他成为一个自知、自制、自信、自尊的人。光谱评估方案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同时还超越了皮亚杰的理论,指出皮亚杰事实上主要集中在数理逻辑智力上,没有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教育影响发展的方式,并且还假设各个智力领域都会有一样的发展,无论是在方式还是速度上。光谱评估方案认识到了儿童在智力快速成长期的特殊品质和能力,涉及了传统的测试方法所忽略的地方。它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评估的目标上,光谱方案不像其他的许多以发现儿童的缺陷为导向的评估方法,它的目标首先是发现儿童的强项,并主张为促成儿童积极的变化而提供基础,强调在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上建立联系,最终促成儿童方方面面的发展。

第二,在评估的重点上,光谱方案强调发现并赞扬孩子的强项,并以此为切入点,相应地给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这与评估的目的是一致的。该理论认为所有儿童至少在一个领域有优势,不管这优势是相对于自己还是他的同龄人而言。正是在这样的目的引导和认识基础上,光谱评估注重的是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强项。

第三,在评估的环境上,光谱方案着重的是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儿童的具体活动中对儿童进行评估,而不像传统的智力测试,一般是在一个小屋子里进行,在一个陌生人的指导下来做一些脱离生活情境的测试。光谱方案强调教师的观察和环境的准备,并提供了一种在一定情境下对认知技能进行评估的基本

框架。在具体评估的时候,教师会运用光谱活动材料,并根据光谱评估方案提供的对某一具体领域进行观察的详细框架对孩子进行观察,从而对儿童在某一领域的发展作出深入评估。

第四,光谱方案以多元智力理论和非普遍性理论为基础,在评估的范围和程度上要比传统的评估更广更深。光谱评估涉及的智力领域包括:语言、数学、运动、音乐、科学、社会理解力和视觉艺术。很显然突破了传统智力测试的狭窄性,也体现了使用智力──公平评估手段──它以各个领域为媒介来直接了解孩子的各种能力,而不以语言和逻辑为评估的工具。而且光谱方案中还有一个维度,即儿童在不同领域的工作风格,如儿童的自信心水平、坚持性水平以及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另外光谱方案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孩子在各个领域的表现。比如,在运动领域,除了要考虑儿童的一般体能发展以外(比如他们是否能跳、能单脚站立),还要看他们是否有创造性想法、是否能在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情绪,或敏捷而快速地完成障碍跑。它比起简单地测试孩子的一般能力发展水平要深入而具体得多。从光谱评估范围来看,所涉及的领域与7大智力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过还是能够反映出这些智力在幼儿身上的表现,而且因为各种智力不是孤立起作用的,个体要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要用到好几种智力,如社会理解力领域就需要不止一种智力(内省和交往智力),而某种智力(如空间智力)可以在几个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视觉艺术、机械和建构),因此,这种不一一对应的关系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五,在评估的结果上,光谱评估除了对课程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以外,还能够对儿童个体和班级整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对7大智力的认识使教师和儿童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由于教师的期望以及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儿童认识到每一个同学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都各有各的强项,没有人比其他人强,也没有人比其他人笨,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尊重同伴,也会更尊重自己。因此无论是对被评估儿童个体而言还是对班级整体而言,这种不是旨在给儿童贴标签的评估活动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

第六,是一种评估与课程密切结合的动态评估。光谱评估方案是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它从一种比传统的评估方法更广、更深的角度来看儿童,评估所用材料既是学习的材料,又是评估的工具,它模糊了课程和评估之间的界限。该方案的一个假设是,大多数儿童──不管他们是否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如果接触了广泛的经验,他们会表现出智力上独特的一面。由此,光谱方案这种新的评估方案就需要一种新的课程,一种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的课程,以使得儿童投入到活动中并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使得教师有了深入细致观察儿童学习的机会,并通过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发现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最终促成儿童以各种方式尤其是自己所擅长的方式来学习,使得儿童能够在自己感到困难的领域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自己的优势。评估和课程相结合,还保证了评估活动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是静态性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在儿童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三、光谱方案的价值

光谱方案作为多元智力理论在实践上、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了什么价值呢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一在于它开辟了一条把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途径。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综合性课程的发展,综合性课程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主题活动,即围绕一定的主题来组织儿童的学习经验。而研究表明,要使主题活动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事先确定主题,并设计各种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评估。但是传统的评估总是追随于课程之后,更多的是作为课程的结果而不是提供反馈的工具,这在学术性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无论是从实践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都对课程和评估的结合提出

了要求,而光谱方案在这点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二在于它为人们突破传统的以测试为主的评估模式而实现全面深入评估提供了一个思路。虽然教育评估中评价儿童发展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智商测试和标准化考试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了颇多批判,但在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还是标准化测试,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标准化测试简便易行,而其他的评估方式缺乏可操作性。但是,光谱方案从7大智力出发设计了15个评估领域,又从中延伸出8套关键技能,使得评估有了一定的结构性,从而使得评估相对来说易于操作和进行。也许实践能够证明,光谱方案有超过并最终取代标准化测试方面的优越性。

光谱方案的价值之三在于它提供了以儿童的强项带动儿童的弱项──扬长补短──的切入点。从多元智力理论可知,每一种智力都是有价值的,因此光谱方案强调给儿童提供一个多领域的活动空间,使每一种智力都得到锻炼,也使儿童得以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探索材料。但是要想在当今学校体制中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学生一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如果儿童的强项在非传统领域,如视觉艺术、机械和建构,怎样利用孩子在这方面的强项从而达到学业上及其他方面的目标,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光谱课程首先主张让儿童见识广泛的学习领域,以系统地发现并支持儿童在各个领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兴趣。如光谱教室的学习中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具体领域的活动,同时它还是一个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材料时或参与到活动中时进行即时观察的工具。第二,确认并支持儿童的强项。根据某一领域的关键能力对儿童表现出来的在该领域的能力进行评估(比如,数学中的数字推理和逻辑问题,或者运动中对身体的控制和对节奏的敏感),也可以根据儿童对某一特殊领域的兴趣来确定孩子的强项所在,或者测量孩子在学习中心时间进入该中心的频率以及时间长短,来确定儿童的兴趣和优势所在。当然具体如何在发现了儿童的强项之后支持孩子强项的发展有很多技巧,如可以请孩子担任这个区的管理者等。第三,利用儿童在优势领域中的经验来进行其他领域的学习并达到学术上的成就。方法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具体地说,当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能力,而且这一特长被教师和同学认可后,儿童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感觉,感觉自己很有用,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儿童信心倍增,从而卷入到更难的活动中。当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的时候,他们不仅有机会表现自己的高效率和高成就,还有机会帮助其他不太擅长这一领域的儿童。当全班都认可了他的能力以后,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很能干,他们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提高。方法之二就是利用儿童在优势领域的学习风格。比如把数字融入音乐活动中,会鼓励一个听觉学习者玩数字游戏。方法之三就是利用儿童的优势领域中的内容来使儿童卷入到其他领域。比如,可以要求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并在这方面很有能力的儿童阅读这方面的材料并进行这方面的写作。正是通过这三大步,光谱课程实现了“扬长补短”,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之,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和工作风格的课程,真实反映儿童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的评估是光谱方案的核心。在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之间建立联系,以儿童的强项带动儿童的弱项以及课程和评估相结合是光谱方案的显著特色。光谱方案中所折射出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估观,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启示,能够促使我们对早期教育课程、教学和评估等各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为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供借鉴。

从“光谱方案”审视幼儿园课程开发

从“光谱方案”审视幼儿园课程开发 摘要“光谱方案”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和塔夫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进行的一项研究,为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光谱方案”的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开发需坚持素质中心、综合化、个别化、生成性的原则,同时“光谱方案”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也很有启示。 关键词光谱方案幼儿园课程开发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om the View of "Project Spectrum" DENG Li (Hu'nan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de,Hu'nan 415000) Abstract Project Spectrum is based on the Harvard psychologist Gardi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the Tufts University psychologist Feldman's non-universal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as a study that seeks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oject Spectrum",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quality center,integration,individualization and generative. At the same time," Project Spectrum" is helpful to the goal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 organization of content,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Keywords Project Spectrum;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urriculum objectives 1 关于“光谱方案” “光谱方案”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组成部分,建于1984年,由哈佛大学和塔伏茨大学的两位教授:加德纳教授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其研究小组共同完成,这项研究长达十年,从多元智力理论和非普遍性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出发,研究学前教育和初小教育的课程改革,其中设计了运动、数学、语言、机械和建构、自然科学、社会理解、音乐、视觉艺术等八个学习领域,旨在满足不同儿童发展的需求,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性,为其提供多元的成长环境。 光谱方案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课程和评估相结合,其课程内容源自评估的八个领域,教师根据这八个领域设计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材料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又是教师评估的内容,课程内容本身为评估提供了依据;二是课程的综合性,光谱方案不是一味凸显幼儿的某种特殊能力,更不

光谱方案述评

光谱方案述评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王春华 ──看实践中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为社会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1]每个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谱方案作为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之一而产生和发展,是日益坚信多元智力理论的价值的人们寻求在实践中落实多元智力理论的必然结果。“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反映了本方案的目标──拓宽“认知”所包含的各种技能和活动的范围,反映并满足儿童个体在兴趣和能力上的多样性。用该方案研究人员的话来说,“我们之所以选光谱作为该方案的题目,是想说明,每一个儿童的智力、风格和倾向性有很多种,就像光谱一样。我们希望提高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要以更宽泛的眼光来看待能力,潜力就会有很多表现机会。”[2]研究光谱方案,将能够了解到如何把多元智力这种日益为人们接受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发现其内容和方法中对我们当今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启示。 一、光谱方案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 (一)由来 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Kavid Henry 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岁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项持续了10年的研究(1984-1993年)。而这10年正是美国1983年公布《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之后的10年,很显然,光谱方案是作为对公立学校的改进运动中的一支力量而产生的,该方案批评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评估对学生的多样性(智力、风格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的忽视,尤其批判了传统的智力测试的若干局限性:如范围狭窄──集中在语言、逻辑等几种认知能力上,倾向于强调事实的收集而不是高级的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技能,在问题解决时需要用到的许多能力──决策能力、想象力、领导能力和社会理解力──在智力测试中都得不到体现,而后者正是儿童立足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带有文化偏见,它要求掌握主流文化的词汇、词组和社会习惯,因此与其说它测的是智力,还不如说是相应的经验,所以尽管智商测试的出发点是精确测量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学术成绩,但是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的分数倾向于比那些接受了学校教育的学生要低;是标准化测试,是在没有具体的情境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个体脱离一定的情境而不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思维任务;且一般都是多选题,有可能由计算机阅卷,因此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那些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儿童,或者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儿童,就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完不成答题;结果没有预测性,智力测试只能说明孩子过去的表现,而其分数在多大程度上说明了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孩于在未来的表现,都是一个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学前比较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史上明确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概念,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的是( ) A.美国的康德尔 B.法国的朱利安 C.法国的贝雷迪 D.英国的埃德蒙·金 2.英国的幼儿教育通常指( ) A.3岁前的儿童教育 B.5岁前的儿童教育 C.7岁前的儿童教育 D.9岁前的儿童教育 3.依据加德纳和费尔德曼的多元智力理论设计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 ) A.显性课程 B.直接指导模式 C.零点计划课程 D.银行街模式 4.以下不属于微型化和家庭化学前教育机构的是( ) A.瑞士的“日间妈妈” B.瑞典的“父母教育” C.英国的“学前学校” D.美国的“日托之家” 5.英国最古老的儿童看护形式是( ) A.临时保姆 B.寇普 C.日间托儿所 D.保育学校 6.把学前教育师资和小学师资培养统一起来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韩国 D.日本 7.印度在贫民区里推行把家园共育作为重要内容的( ) A.先行计划 B.菩提计划 C.零点计划 D.普及计划 8.苏联学前教育机构类型不包括( ) 第 1 页

A.特殊幼儿园 B.托儿所幼儿园 C.托儿所 D.家庭学校 9.日本从1964年开始实施旨在提高5岁幼儿入园率的( ) A.第一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B.第二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C.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D.第四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10.德国主要的学前机构形式包括传统幼儿园、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和( ) A.学前班 B.日托中心 C.保育中心 D.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 11.南非新教育研究基金会于1938年召开了一次大型的国际教育会议,会议的直接影响是成立了( ) A.南非学前教育联合会 B.南非学前教育研究会 C.南非学前教育中心 D.南非学前教育促进会 12.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定了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即 ( ) A.《学制》 B.《教育法》 C.《幼儿园保育法》 D.《幼儿园令》 13.193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幼儿教育领域,并成立了( ) A.莉莲儿童中心 B.澳大利亚幼儿协会 C.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D.昆士兰托儿所和幼儿园协会 14.蒙台梭利提倡在设计儿童“工作材料”时,一种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多个方面多种多类的能力,这体现了( ) A.内在奖惩的原则 B.顺序操作的原则 C.自动控制错误的原则 D.困难度孤立的原则 15.根据海伊斯科普课程理论,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属于( ) A.主动学习方面的关键经验 B.语言运用方面的关键经验 C.经验和表征方面的关键经验 D.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16.当代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机构不包括( ) A.幼儿园 B.儿童保育中心 C.语言所 D.家庭日托中心 第 2 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文献综述 教管学院06学前张伯琼0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丰富的材料和灵活的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曾提出要重视和发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从质量和形式上能真正满足幼儿需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区域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在质量和形式上获得保证。因此,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可以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发展和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使其在质量和形式上获得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搜集相关书籍资料及对电子期刊的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体系。 蒙台梭利是第一个明确提倡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区域活动教学的实践者。她提出了将教育领域划分为不同活动区的教育思想,并亲自设计和规划了幼儿园教室里各个区域的教具及相应的具体教育活动,以便幼儿能借助这些教具和操作活动自发地集中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其教育法中的区域活动主要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内部需要自由地选择活动区域以及区域活动中的材料,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蒙台梭利区域活动主要分为7个部分:日常生活练习区、感官教育区、数学教育区、语言教育区、科学教育区、文化教育区和艺术教育区。在这7个区域中内,分别投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内容。幼儿在这些活动区的活动主要是以个别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师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只是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帮助。其区域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幼儿特点的具体活动对象,让幼儿在操作“物化”了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玛丽.伊丽莎白.约克设想把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引入到小学课堂当中。认为教师应计划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区域。活动区域就是教室里一个特定的区域,投放有教师为教学过程准备的让儿童自由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材料。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需要;在计划区域活动时,要考虑儿童的数目、教室空间的大小和活动时间的长短。她总共设计了7个活动区域:游戏区、建构区、操作区、艺术区、音乐区、语言区和科学区。约克教授还提出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要遵循的5个重要原则:第一,设计区域和选择材料要以

光谱方案述评

光谱方案述评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xx ──看实践中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 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创造出为社会所珍视的产品的能力,[1]每个个体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谱方案作为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之一而产生和发展,是日益坚信多元智力理论的价值的人们寻求在实践中落实多元智力理论的必然结果。“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这个词很好地反映了本方案的目标──拓宽“认知”所包含的各种技能和活动的范围,反映并满足儿童个体在兴趣和能力上的多样性。用该方案研究人员的话来说,“我们之所以选光谱作为该方案的题目,是想说明,每一个儿童的智力、风格和倾向性有很多种,就像光谱一样。我们希望提高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要以更宽泛的眼光来看待能力,潜力就会有很多表现机会。”[2]研究光谱方案,将能够了解到如何把多元智力这种日益为人们接受的理论应用到实践 中,并发现其内容和方法中对我们当今儿童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的启示。 一、光谱方案的由来及其理论基础 (一)由来 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Kavid Henry 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岁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项持续了10年的研究(1984-1993年)。而这10年正是美国1983年公布《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之后的10年,很显然,光谱方案是作为对公立学校的改进运动中的一支力量而产生的,该方案批评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和评估对学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综述 教育科学系 11级学前五班王雪 1105405033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丰富的材料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与发展,在学习中快乐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重视和发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从质量和形式上能真正满足幼儿需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区域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在质量和形式上获得保证。因此,本人查阅了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其发展过程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使其在质量和形式上获得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 一、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以“区域活动”为主题,通过计算机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文献检索以及查阅相关书籍后发现,国内外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区域活动的实施现状、区域活动的材料选择和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等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外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活动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蒙台梭利是第一个明确提倡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区域活动教学的实践者。她提出了将教育领域划分为不同活动区的教育思想,并亲自设计和规划了幼儿园教室里各个区域的教具及相应的具体教育活动,以便幼儿能借助这些教具和操作活动自发地集中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其教育法中的区域活动主要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内部需要自由地选择活动区域以及区域活动中的材料,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蒙台梭利区域活动主要分为7个部分:日常生活练习区、感官教育区、数学教育区、语言教育区、科学教育区、文化教育区和艺术教育区。在这7个区域中内,分别投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不同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的内容。幼儿在这些活动区的活动主要是以个别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师不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只是在幼儿需要时提供帮助。其区域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将所有区域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幼儿特点的具体活动对象,让幼儿在操作“物化”了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玛丽.伊丽莎白.约克设想把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引入到小学课堂当中。她认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