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八大原则

会计信息八大原则
会计信息八大原则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定义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前四项是首要质量要求,后四项是次要质量要求)

1.可靠性。(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如提供虚假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需要停止会计核算、会计报告。

2.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其他等)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哪个企业股票)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如经营是否亏损)、现在(如目前企业拥有多少资源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或者未来的情况(如企业能否持续生存下去)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纵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

一致性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但应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例:会计核算的可比性是指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就当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错例:企业由于经营亏损改变存货的计量方法符合可比性质量要求。()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单选)

6.重要性。

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予以充分披露;如财务报表的

附注等。

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有()。

A.本期将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直接记入当期费用

B.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不大时采用票面利率摊销

C.每一中期末都要对外提供中期报告

D.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区分主次,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独核算、单独列报;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则简化处理、合并列报。故选项A、B、D 符合要求。选项C体现了及时性要求。

7.谨慎性。

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判断)

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做到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质量“三包”等)

例如:存货100万购入,现价值80万。应该在报表上列示80万资产,20万潜在损失。应用:1.企业定期或至少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2.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多选)。

例(多项选择题)谨慎性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

A.不高估资产

B.不低估负债

C.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D.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

答案ABD

例(单项选择题)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充分体现了()的要求。

A.权责发生制

B.实质重于形式

C.谨慎性

D.可靠性

答案C

例:(判断题)谨慎性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答案:错

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判断)及时收集、处理、编制出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

例:(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权责发生制

答案D

例:(单项选择题)属于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持续经营

B.实质重于形式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答案:B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在资产方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方面应用很多,首先,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而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应选择合同期限、法律期限、经营期限,10年中最短者;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所以采取加速折旧法;再其次,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包括: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最后、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选择后进先出法,物价下跌时选择先进先出法。

2、在收入方面: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应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如果完工程度不能可靠计量,按实际消耗成本确认收入,当发生成本高于可能收回效益,按实际能收回收益确认收入。

3、债务重组方面:新制度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债权人方面,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债转股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资产或股权的入账价值,而不能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了解)。

4、投资及清算股利的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超过所放弃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金额,作为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如果所取得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更为清楚,也可以取得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确定。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有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没有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在清算股利方面,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作为当期收益(了解)。

选择题待选项:

1.确认预计负债

2.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一)在资产确认中的运用

1、存货入账时间

存货的入账时间一般以收到发票时作为入账时间。在实际采购业务中,在月末时,有时存货

已入库甚至货物已销售出去而企业发票账单没有收到,这种情况下但仍需根据经济事实,先将存货估价入账,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例如,某企业2009年12月31日购进原材料一批,仓库已验收入库,月末时财务部门尚未收到发票账单,会计人员仍应将存货估价入账。

2、坏账损失的核算

会计制度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但会计制度同时还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某项应收款项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以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显然债务单位出现前述情况从形式上看不具备制度规定的确认坏账的条件,但这些情况已表明实质上该项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应视同坏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转入资产减值损失。

3、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分别有成本法和权益法。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标准是

是否具有控制权或重大影响,但实际会计工作中,不能单纯依据具有控制权或重大影响的形式去判断。通常以拥有控股权的比例为大于或等于50%来判断,控股权大于或等于50%的,一般采用权益法,控股权小于50%的,一般采用成本法。

4、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有市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的形式是其市价,其实质是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好坏。一项长期投资是否应计提减值准备可根据下列迹象判断:(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3)、被投资企业当年发生严重亏损;(4)、被投资企业持续2年发生亏损;(5)、被投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上述迹象出现时,表明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一般会引起市价下跌,所以在此基础上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如果上述各种迹象存在,而市价并未降低,甚至还高于其账面价值,投资企业应按被投资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并计提减值准备,而不应再按市价计提减值准备。

5、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

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是为购进固定资产而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只有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进活动已经开

始这三个条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或汇兑差额才可以资本化。如果固定资产的购进或建造由于某些不可预见或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原因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应暂停资本化,将其计入当期费用,直至购置或建造活动重新开始,这样就避免了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借款费用虚增固定资产,调节利润。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对于以融资项的反映方法,即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这三条原则应结合起来应用。

选择题待选项

1.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

2.融资租入资产

3.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入资产

4.售后回购销售商品

5.售后租回销售商品

6.商业实质的判断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8.长期股权投资控股权的判断

9.合并报表的编制

10.关联关系的认定

三、会计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

1、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不同账户设置。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两种。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所以在会计核算中,对主营业务的反映就是重要的会计事项,正是基于此,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反映主营业务成本增减变动情况的“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和反映因为主营业务产生的税金及附加情况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主营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被分项反映。然而,对于其他业务,由于其相对次要,所以在会计账户的设置上只设置了一个“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其他业务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等费用全部都在这一个账户中记录,没有进行分项反映。

2、“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的设置。当企业购买比较紧俏或者生产周期长、投资比较大的商品时,对方一般会要求企业预付一部分货款,俗称定金。在会计账户的使用上,对于企业预付的货款应该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多,使得预付货款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那么,预付货款业务就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对于预付货款就必须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预付货款业务比较少,只是偶尔发生,则对于预付货款就不需专门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应该将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进行反映,以简化账户的设置。预收货款的处理同预付货款一样,如果预收货款比较重要,也是要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反映,否则就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进行核算。

3、“累计折旧”账户的设置。在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专门设置了“累计折旧”账户来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对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等的价值损耗并没有专设账户,而是将其损耗价值直接在账面上注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以有形资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里,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仅需要设置只反映其原始价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账户,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通过“累计折旧”账户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样,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及其损耗情况都得到了详细的反映。

4、“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内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都是在“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该账户的贷方记录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借方记录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收益,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投资的净损失。投资收益和损失为什么没有分设账户进行核算,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对于除投资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而言,对外投资活动是企业在开展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以外所从事的一项活动,是比较次要的,所以投资收益和损失就没有分项核算。

5、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现金和银行存款除了要设置相应的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外,还必须设置相应的日记账进行序时分类核算。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因为现金和银行存款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们是企业资产的重中之重,容易发生被盗窃或者被挪用等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它们的管理。

选择题待选项

1.分部报告的确定

2.由于金额较小,将企业的运杂费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3.对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核销法

四、可比性的运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一致性)。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要求,并非表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贯性)。

1、会计政策一旦采用不得随意变更,以达到资料口径的纵向一致;

【注】会计政策变更如符合规定条件且按准则要求进行衔接,并不违反可比性,而恰恰是遵循了可比性原则。

2、所有企业采用国家发布的会计准则,以达到资料口径的横向一致,参照会计准则行事体现了可比性,例如所有上市公司都遵守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

3、企业派发的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和并股,要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以保持会计指标的前后可比性。

选择题待选项

1.将存货计价方法从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2.将符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3.某项存货丧失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转入当前损益

4.生产线改造以后预计使用年限变长

5.出售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导致由控制变为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

益法

6.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时,企业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目录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六)及时性

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对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和发 展的影响 游彩洋 摘要 会计的发展是具有“反应性”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是与当时的经济环境背景密不可分的。当会计理论与实务不适应迅速发展的商业经济时,社会稀缺资源配置的矛盾必然会被激化。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面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未能及时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处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体系。美国会计实务界极度自由化阻碍了社会稀缺资本的合理配置,助推了经济危机的“大波浪”。这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使人们意识到了构建完善会计理论和公认会计原则的重要性,进而完善了会计理论并且促进了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公认会计原则;反应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导致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危机。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历次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危机几乎都与会计有着内在的联系。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写道“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每次危机之后人们都会反思在从危机获得的教训。从会计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了会计的变迁与发展。 一、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继而延伸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被称为“经济大萧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暴跌为标志,到10月29日称为华尔街股灾,在29日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在华尔街股票市场,蒸发了 300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转来的。 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如果是按重估价 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 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US GAAP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 净额。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US GAAP规定直到相关雇员被辞退或计划被终止或修订时﹐确认 缩减利得﹐时间可能在明确表示和宣布之后。 12.在福利计划缩减产生的损益的计量上,IFRS规定缩减利得或损失包括设定受益义务现值上的改变;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上的任何改变;以前未予确认的任何相关精算利得和损失、因应用过渡条款而未确认的金额和过去服务成本的份额。US GAAP规定虽然未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要按未 确认过渡性资产和负债的比例冲销﹐但过渡期后的未确认精算利得和损失并不受计划缩减的影响。 13.在需要相当时间完成的资产的借款成本上,IFRS规定资本化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US GAAP 规定必须采用资本化的政策。在可予资本化的借款成本的类型上,IFRS规定包括利息、某些辅 助成本和作为利息调整的折算差额。US GAAP规定通常只包括利息。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道可道,普华永道(PWC): I、溯源: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由普华PriceWaterhouse 和永道Coopers 最终于1998 年合并组成。 PriceWaterhouse 部分: 1849 年普华公司创始人Samuel Lowell Price 在英国伦敦创立自己的会计公司 1965 年Samuel Lowell Price 结识了William Hopkins Holyland 和Edwin Waterhouse,三人合伙经营 1871 年Holyland 因病退出 1874 年公司改名为普华PriceWaterhouse & Co. 1945 年普华国际公司Price Waterhouse International Firm 建立 1982 年普华全球公司Price Waterhouse World Firm 建立 Coopers 部分: 1854 年William Cooper 在伦敦建立自己的公司 1861 年公司改名为Cooper Brothers 1898 年William Lybrand 与Adam Ross 及其兄弟Edward Ross 还有Robert Montgomery 在美国费城成立了Lybrand Ross Bros. & Montgomeny #我是应届生 1957 年Cooper Bros ( 英), McDonald Currie (加拿大) Lybrand Ross Bros & Montgomery(美) ,三家成立松散性的永道国际 1973 年各地机构统一更名为永道国际Coopers & Lybrand 1998 年最终两家合并成立PricewaterhouseCooper II、简介: 普华永道是全球最具规模的专业服务机构。在全球一百四十二个国家拥有超过十二万五千名专业人士。普华永道融合他们所具备的渊博知识与丰富经验,以最高的职业操守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普华永道为PricewaterhouseCoopers国际网络成员公司。 每一家PricewaterhouseCoopers国际网络成员公司都是独立运作的法律实体。 普华永道在中国 普华永道是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共拥有员工约六千人,其中包括二百三十名合伙人,并在北京、重庆、大连、广州、上海、深圳、苏州、天津及西安等内地城市设立办事处。 III、点睛: 最大、工作环境最好!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饭店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文本

***饭店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本企业的会计工作,维护本企业及其投资人等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 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补充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 况,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第二章会计核算原则 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 四、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月、季、年)。 五、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做到记录准确,内容完整,方 法正确,手续齐备,符合时限。 六、本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记帐。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在本期收回,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帐;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七、企业收入和费用的计算应当相互配合。同一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成 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帐。 八、企业的财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核算。除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财产的帐面价 值。 九、企业应当划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支出的效益及于一个以上(不含一个)会计 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支出;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支出。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有必要变更,一般应当 自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变更,并在变更年度的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三章记帐与帐簿 十一、本企业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 十二、本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十三、本企业的记帐文字为中文。 十四、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应当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各种原始凭证必须内容真实、完整,手续齐备,数字准确。原始凭证经审核无误,才能据以填制记帐凭证。 十五、本企业设置日记帐、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三种主要帐簿以及各种必要的辅助性帐簿。 各种帐簿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或者凭证汇总表等登记,做到登记及时,内容完整,数字准确,摘要清楚。 各种帐簿中的记录,如需更正,必须严格按照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进行。 第四章流动资产 十六、本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招待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款项以及存货等。 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分别核算;应收款项,按照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应收短期贷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分别核算;预付款项,按照预付货款(预付定金)、预交所得税和待摊费用等分别核算;存货按照商品、原材料、物料用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分别核算。 对于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当在年度资产负债表长期投资类下单列项目反映。 十七、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有多种货币的还应按不同的货币分别设帐登记。 十八、有价证券包括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股票和债券,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登记入帐。实际支付的款项含有已宣告发放的股利或者应计利息的,应将这部分股利或者利息金额作为暂付款项,通过其他应收款帐户核算。 有价证券的股利或者利息收入,以及有价证券售出或到期时所收到的款项与其帐面成本

公认会计原则

目录 1简介 (2) 2详细内容 (2) 3准绳 (3) 4范畴 (3) 5原则 (3) 6原则分析 (3) 7评论与启示 (4)

“公认会计原则”剖析 摘要:中外会计界至今仍对“公认会计原则”缺乏明确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定义、内容、以及产生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 上作出若干评论。 关键词:公认会计原则;简介;内容;准绳;范畴;原则;评论 1简介 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则GAAP)泛指广受认可的关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映各种交易及事件的权威标准。 GAAP有时亦特指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国际上日益流行的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ASB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IASC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称为“国 际会计准则”(IAS)。通常论及IFRS时,是包含未被取代的IAS。 2详细内容 为会计界普遍接受并有相当权威支持的,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各项原则的总称。它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即会计的基本原则。它指会计实务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约束条件的概括,是体现会计规律、基本特征的原理性规范。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等;二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通常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示例构成,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三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即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于技术规范的范畴,通常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因而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公认会计原则既可以由官方机构制定,也可由民间机构制定。在美国,人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和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是指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日本的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是指范体系。我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审核和颁布。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和国

No 14四大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扩张的比较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国际扩张■■ 四大与非四大的比较研究 韩晓梅徐玲玲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94) 【摘要】本文对四大和非四大在不同市场的扩张动因和进入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看,在初始国际化阶段,四大主要受客户国际化的需求拉动,非四大主要受市场竞争的压力推动;在后续国际化阶段,四大和非四大都受市场需求的拉动。(2)从国际化的不同方向看,四大和非四大向发达市场扩张主要受竞争压力的推动,向发展中市场扩张主要受市场机会的拉动。(3)在国际化模式方面,四大和非四大都以联盟的方式进入发达市场,但四大的联盟更为紧密;在向发展中市场扩张时,四大偏好于设立分支机构和合并当地所。非四大则主要采用联盟的方式。 【关键词】国际扩张四大非四大比较研究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自二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产生了对审计服务国际化的需求,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扩张现象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迫切需要提炼于成功国际化实践的理论框架的指导。因此,本文对国际会计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动因,即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国际化?(2)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模式,即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进入国际市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扩张时,本文从两个维度开展分析:(1)会计师事务所;(2)国际市场。在第一个维度上,本文把会计师事务所区分为四大所和非四大所。四大是国际审计市场中的主要厂商,非四大的市场份额及影响则显著减弱。本文认为,不同声誉和规模的事务所的国际市场扩张目标和行为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而有必要对四大和非四大所的国际扩张进行比较研究。在第二个维度上,本文把会计师事务所进入的国际市场基本区分为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向不同的市场扩张也可能会涉及不同的策略和模式,因而需要对事务所向不同市场的扩张行为分别进行考察。综合两个维度,本文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问题涉及表1A—D区间。 为了全面了解国际会计公司的国际扩张历程,我们首先通过亚马逊网站二手书交易市场、国际会计公司中国成 员所等途径获取各国际会计公司的发展史等文献资料;表1研究框架 其次,我们通过各国际会计公司的网站收集与其国际扩张相关的信息;之后,对于在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的模糊及矛盾之处,我们通过电话、邮件和访谈向国际会计公司相关人士求证。根据由此获得的案例信息资料和表1的研究框架,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扩张动 发达市场发展中市场四大AB 非四大CD +本文是韩晓梅承担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的动因和策略研究》(编号2008一D一2)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扶持基金项目“基于广义投资者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审计研究”(08SJD7900050)的资助。 7l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采用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刘峰等,2003)。 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历程回顾 美国是世界上制定会计准则历史最长的国家,其第一份公认会计原则颁布于1937年。在60多年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共颁布了51份会计研究公报(ARB)、31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APB opinions)和150多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历史表明,最初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是原则导向的。 (一)会计程序委员会(CAP)时期1934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所通过的第一批6条会计原则,符合今天所说的原则导向。第一个会计准则制订组织“会计程序委员会”最初所发布的ARB,早期主要讨论会计名词、术语,它在总体上也符合原则导向。但随着来自社会 压力的不断增加,会计准则也逐渐变得更加细致、具体,从而最终形成今天这种规则导向型。 (二)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时期AICPA在1959年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取代了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则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公认会计原则构成内容的书面表达”。APB的工作仍然不能令会计职业界和工商界满意。外界批评APB只是对实务问题采取“救火式”的工作方式,而忽略了基本会计理论研究,从而使它的意见书缺乏理论框架而出现了不一致。另外,APB无法对经济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反应并无力抵制某些外界集团的压力。 (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时期 FASB的主要任务是针对重大会计问题,回顾前任机构制订的准则文告,并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准则及其解释文件等。FASB根据自身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制定准则,对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基于概念框架体系中相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陈华明 福建投资企业集团公司 一、引言 安然事件爆发以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声明,指责现有会计准则过于偏重技术,导致形式重于实质,试图减轻自身的审计责任。当时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表声明,认为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准则制订。一时间,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成了众矢之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争论也由此展开。为恢复和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nbanes-Oxley Act of 2002)。该法案责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研究四个问题:美国现有准则在多大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原则导向?从规则导向的财务报告系统过渡到原则导向需要多长时间?采用原则导向的可行性和可能的方法;对采纳原则导向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这实际上表明:美国国会已经原则上认定,美国现有的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与安然事件的发生具有内在的联系; 应会计要素的定性描述,制定一般的、普遍适用的原则,以真实反映经济事项的内在本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从理论上讲应是原则导向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准则的制定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这是因为美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了大量的处理细则、例外事项以及会计政策的备选方案,这使得现行的会计准则过于详细和复杂。 三、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对比分析 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而非形式,这样可以促使财务报告的编制者更加关注会计主体活动的内在性质,更好地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反映会计原则的意图。而规则导向则强调会计准则的规则化,制定具体的界限,使会计准则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 FASB认为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具有以下优点:(1)其适用范围更广,更容易理解;(2)可以更清晰地传递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3)极少的例外情况,有利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4)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的反映更快;(5)能促进FASB和IASB之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透明度的会计准则。但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1)由职业判断引起的对类似交易和事项的不同解释,使人们更加担心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由于FASB减少发布准则的解释和指南,在需求驱动下,另外一些机构有可能在缺乏FASB应循程序的基础上发布一些解释和指南,成为事实上的准则制定机构;(3)可能引进专业判断的滥用,即运用原则的时候违背了会计准则本来的精神和意图。从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相互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原则导向下会计准则的优点可视为规则导向下会计准则的缺点,反之亦然。

GAAP_Matching Principle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AAP – Matching Principle This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objective,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rules of this principle. Examples have been given to strengthen your understanding. Objective: Guides you how to record "expenditure" (expenses). Description: The amount of “expenses” incurred to generate an amount of “revenue” should be matched to that amount of “revenue” at the period when the “revenue” is earned. This is in regardless when money is received or paid. Application Rules: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future" benefits --> record as "Asset"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current" benefits --> record as "Expense" If payment of $ will bring "NO" benefits --> record as "Loss" Example: Your company paid $100,000 cash for the purchase of a car on 1 September. Your financial year ends by 31 October of the year. Scenario 1: The car is for the delivery of goods to customers. Entries: Dr Car 100k Cr Cash 100k Note: “Car” is classified as “non-current asset” Explanation: a) The car in this case fulfills the criteria of a non-current asset, since - you have ownership / control - you have no intention to resale for revenue - it can be measured in monetary value ($100k) - it has economic benefits (for delivery of goods) - you will probably keep it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owing to its nature) b) Though the car is purchased on 1 September, however, there is no hint showing that you have the intention to "throw" it away in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c) According to point b), this car can bring upon "future" benefits, since your company will probably use it for quite a period of time. (e.g. Oct, Nov, Dec etc) d) Consequently, the payment of this $100,000 will bring upon "future" benefits, so we record it as an "asset". In this case, as non-current asset (NCA). e) "Non-current asset" is a permanent ledger, with which the balance will be carried down to the next financial period and the ledger will NOT be closed. It is to be recorded in the Balance Sheet.

最新整理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doc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 第一条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律法规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凭证和帐簿、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项的规定。 第二条公司采用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并按有关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 第三条记帐方法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帐位币。人民币同其他货币折算,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海外企业应选定一种货币为记帐本位币。 第四条合资企业所发生的债权、债务、收益和费用等应按实际收付的货币记帐,同时应选用一种货币为本位币,将所有外币折合成本位币记帐和编制财务报表。 第五条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必要时可用外国文字旁述;数目字用阿拉伯数字记载。记载、书写必须使用钢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第六条公司对公司资本坚持资本确定、资本充实的原则。 第七条公司各单位收益与费用的计算,实行分级核算,按部设帐。 对同一时期的各项收入及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都必须在同一时期内反映,如应付工资、应提折旧等均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应提前或延后。 第八条公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非董事会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 第九条凡与公司合作经营的企业,应按合同规定的资本总额、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投入资本。具体如下: 1.以现金投资的,应以收到或顾入开户银行的日期和金额作为记帐依据; 2.以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实物投资的,应按合同规定并经检验核实的实物清单、金额、收到实物的日期作为记帐依据; 3.以专有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作投资的,应以合同规定的金额和日期为记帐依据; 4.各方交付的出资额,应由政府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出具验资报告后,据以发给出资证明。 第十条公司向其他单位投出的资金,应按投出时交付的金额记帐,所发生的收益和损失,应在投资损益科目中入帐,在利润表中单独反映。 第十一条公司对境外的投资或在境外购置房屋等固定资产,必须经董事会批准后方可行。 第十二条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使用单位用款时间计算利息。 第十三条公司以单价元以上、使用年限1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5大类: 1.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2.机器设备; 3.电子设备(如手提程控xxx 机、复印机、电传机等); 4.运输工具; 5.其他设备。 第十四条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1.房屋及建筑物35年; 2.机器设备(含室内装修)10年; 3.电子设备、运输工具5年;

GAAP_Monetary Measurement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AAP – Monetary Measurement This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objectives,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Examples will be given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apability to apply this principle at real situation. Objective: To distinguis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nsactions which have to be recorde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urthermore, the concept stated that the monetary unit is presumed to be stable over time. Description: - Only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re recorded - Money is the common denominator of economic activity - Non financial data are ignored - Qualitative data are ignored - No allowance for changing prices - Ignore some important econom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For recording, accountants must be clear which transaction i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 that it may not have bias in the full picture of the report. Since investors, managers, government and general public tak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as a reference in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mpany, all the quantitative transac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Example 1: A company has confirmed to issue 100,000 shares at $50 per share since they will have a joint-project with Venetian and the company expected to invest $5 million in the project. All the preparations have been finished but the issuance of the stock can only be carried out in Feburary next year. If you are the manag er, should you include this ‘qualitative’ transaction in your financial statement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ns: No. Explanation: If you include this transaction, you will make the following entry: Dr Cash $5m Cr Common stock $5m

31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B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3.凡是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A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4.凡为形成生产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B A.收益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 D.营业外支出 5.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这一做法提现的原则是()。C A.配比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6.在会计年度内,如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A A.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增收益 B. 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 D. 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减收益 解释:收入-费用=利润,将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处理意味着费用减少,费用减少必然造成利润增加,即虚增收益。资本性支出增加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所以,将收益性支出转作资本性支出即增加资产的价值造成虚增资产。 7.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择统一计量标准的是()。B A.劳动量度 B.货币量度 C.实物量度 D.其他量度 8.配比原则则是()。D A.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 B.收入与销售费用互相配比 C.收入与产品成本互相配比 D.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 9.财产物资计价的原则是()。C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配比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 D.收付实现制原则 10.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是()。D A.支付职工工资 B.支付当月水电费 C.支付本季度房租 D.支付固定资产买价 11.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符合()。C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可比性原则 12.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度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真实性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真实性? (一)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问题,而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广义上说,两者均可称为可比性。 编辑本段(六)及时性 及时行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凡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应当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不得拖至后期,并要做到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以利决策者使用。特别是当今信息社会,会计资料若不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生成和报送,就会失去时效,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也就不会有任何帮助。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七)清晰性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明确,文字摘要清楚,数字金额准确,手续齐备,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的把握信息的内容,更好的加以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是否在该期间内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一种记账基础,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会计模式可以正确的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正确的计算损益。 (九)配比性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这一原则是以会计分期为前提的。当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实现收入之后,就必须确定与该收入有关的已经发生了的费用,这样才能完整的反映特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

美国会计准则中文版01 收入确认-reviewed by Cathy-ok

1-1. 会计定义概述 只有当收入实现时或者收入可以实现并能取得相关利益时才能予以确认。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以下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可确认收入:(SAB No. 101 & 104): 1.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销售约定存在; 2.货物已经交付或者劳务已经提供; 3.卖方向买方提供的商品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可以确定的; 4.可以合理确信能够收到货款。 有些收入约定包含有多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在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并根据可能收不回来的金额按适当比例计提坏帐准备。但若买方拥有退回货物的权利时,卖方只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销售收入。 供应商可能会偶尔地或持续地给予其顾客各种各样的优惠(促销),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等(紧急问题工作组01-9《卖方给予买方回报的会计处理》)。顾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供应商销售货物给分销商,分销商再将该货物销售给零售商。紧急问题工作组01-9还涵盖了制造商给零售商或分销商的顾客促销奖励,诸如:折扣、礼券、回扣、"免费"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各项其他安排如展位费、协作广告等。 当销售退回权利存在时的收入确认 当顾客有销售退回权时,卖方应该按估计的退回金额减少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并且要相应预提销售退回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企业可能允许顾客在销售以后的某一段时间内通过退货而取得退款、信贷、调换产品等。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所有权实质上并未转移给买方,因此,销售并没有完成,收入一般也就不能确认。当然,当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即使存在销售退回,企业也可以在销售时便确认收入: 1.卖方给买方的销售价格在销售发生时实质上是固定的或者是可确定的; 2.买方已经支付了货款或者有义务支付货款给卖方,且该义务并不取决于买方是否将所买 商品重新卖出; 3.买方支付价款给卖方的义务不会因货物被盗、损失或者毁损而改变; 4.交易对于买方具有实质性经济意义(而非是卖方出于确认销售收入的目的而发生的形式 上的交易); 5.卖方没有任何义务帮助买方将货物重新卖出; 6.退货的金额可以被可靠的估计。(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48号, par. 6)。 有些情况下,商品的法定所有权须在所有的货款都已支付后方能转移给买方。但有时为了保障卖方对于商品的利益,交易双方会在合同中约定卖方可在买方全部付清货款之前确认销售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保留所有权的时间应该是能够保障其利益的最短期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