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生物复习中关于知识网络的构建

摘要: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

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电脑系统。本文介绍了在高三复

习中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使用效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复习法

在高三阶段,生物以复习为主,复习没有过程不是对高二内容的

简单重复,通过高二的学习,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掌握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

行升华、深化,突出引导学生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加工,达到优化重组,使学生形成比较合理的高中基本知识网络,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

高效的复习策略。

一、什么是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头脑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

立体化的联系所构成的紧密联系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

际网路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系统内的整体性。在网络中曾的知识不

是中所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

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甚至的位置,从而促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

变得十分容易。二是建立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的都可以通过不同知

识点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三是互联网的开放性。随着学习

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

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最广泛、更优化。

学生在学过程中,把研习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他们

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

取到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并有助于他们形成学科控制能力。因此,我

们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

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知识网络。

二、复习时如何构建知识网络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对知识进行整合,构建

学科内、学科间的知识网络,通过对比、交叉、串联、图线或表格等

方式,建立知识间的“宏观”联系,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下面以

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为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在“光合作用”四节复习了有关第一节基础知识后,在生产实践

中有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解决当前体育史出现的粮食

危机?随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光合作

用运行效率与时间、光照面积、依法治理及改良品种。按教室的四组

位置每个小组挑选一个方面内容,首先要求每位学生进行独立、自主

的学习和思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方面所需的所有学过的知识。由各个小组派领头来汇报尚佩县自己小组的成果,随后其他小组可以

进行提问和补充,在学生提问完成之后,可以对学生未提到或注意到

的地方进行着重解释。当四组学生完成了相互彼此提问之后,教师与

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呈现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主题的知识网络,如

下图:

本节内容采用“提出任务―学生小组学习―教职员工共同总结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

识的形式理解,纠正、完善和加快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了课堂的复

习效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和相互提

问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句法能力。

三、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法

知识网络复习法关键是引导学生一起编写自我管理具有网络特点

的复习教学提纲,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1)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植;(2)重视教材的系统性,以一定的课型为载体,把各本篇的关键

词进行需要进行贯穿,构筑完整的知识网络;(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途径是多样的。在许多教学辅导用书中也有

归纳好的知识结构。但要将这些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中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般而言为几种

常用的方法:

1.核心辐射法

抓住一个核心的知识文本,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

角度专业知识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

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例如,光合作

用的相关内容,可抓住课本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来建构构建。如光合

作用需要白光,主要吸收的是什么光?怎么设计实验证明?光对光合

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光的强度,光照时间,光质)如何设

计实验证明不同光谱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影响?又如叶绿体是光

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成分包括哪些?这些成分在分布上能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与功能怎么建立联系?只

有叶绿体厌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有光合作用的植物油、产物等

问题。围绕图解联系相关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穿线成珠法

以某一生理过程或弊端现象为线,把若干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

知识链,这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氮是生物体中

蛋白质的重要成分,以“大气中的氮气植物体中氮人体中氮尿素排出

体外”为线条,可贯穿、联结相关的内容,比如大气中同的氮气被转

化为植物体可以吸收氦气的氮的过程有哪些?植物体内多肽蛋白质场

所在哪儿?过程是怎么样的?合成的蛋白质广受类型不受什么控制?

人体起伏吸收的氨基酸在人体有哪些变化过程?最终以什么途径形成

尿素?形成的尿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排出体外的等等。这样,把生物

固氮、植物体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蛋白质的合成、蛋白的消化

和吸收、蛋白质代谢、自然界中氮循环碳氢化合物等知识都串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基础知识链。

3.归类比较法

将分散的知识需要进行归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是形成

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育种的知识分布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

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植物细胞繁育、动物细胞克隆种猪、转基因育种等育种

方法的原理、处理方法、主要优点等可以罗列详述一张表格中成功进

行比较,联系农业操作者实践,巩固已有知识。

4.树形拓展法

根据一定的规律按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

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例如,我们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可将生物研究的多个层次水

平排序,形成一条主线: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然后对线上各个点进行衍射,即可特长得到一个树形专业知识网络。

构建生物知识网络结构的方法探索还有:检索表法(如遗传病的

判断)、热点归纳法(如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层层展开法(如无

土栽培)等,在此不加赘述。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同样的知识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各种可以运用的知识。

高三复习时教师应在统观知识全局、单片机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电脑系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抓住本质的东西,进行知识迁移,尽可

能将反映知识间内在联系及紧密联系异同的“骨架”和精髓提炼出来,将相关知识串联成“知识链”,再将知识衍射开去形成“知识网”,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和稳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目前有

疑问逐步解决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帮助自己知识构建一些

知识网络,学生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赖倏冬.讨论式学习在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4,(11).

[2]肖邦国.从2004年高考试题谈2005年生物高考复习[J].中学生物教学,2004,(12).

[3]苏康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J].生物学教学,2005,(1).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图

(全图文)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体系一、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 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细胞 细胞的物质基础 细胞增殖、分化 细胞工程 细胞结构 化学元素(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糖 ①原核细胞、真核细 胞及非细胞结构比较 ②生物膜的结构、功 能及联系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细胞癌变(癌细胞特点、 细胞衰老(主要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 酶与ATP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细 胞 呼 吸 需氧型 厌氧型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及调节 自养型 异养型 能 量 食 物水分代谢 矿质代谢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生物固氮 C3、C4植物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内环境与稳态 (水、盐、糖代谢及平 选修

四、生命中的能量知识网络: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库 进化实质 基因频率 基因型比例 纯合子 性状 表现型 基因型 杂合子 基因 类型 概念 叶绿体 线粒体 染色体 DN 显性基因和陷性基因 质基因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 核基因 基因结构 双螺旋结构 基本单位 空间结构 化学结构 DNA 结 三个特性 三个特点 脱氧核苷酸 编码区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真核细胞基因 原核细胞基因 内部结构 编码区 内含子 外显子 基因功能 表达功能 传递功能 贮存功能 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特点 转录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意义 翻译 场所 模板 原料 产物 过程 意义 中心法则 位置变化 突变功能 基因分离 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自由组合 基因交换 基因重组 概念 特点 类型 意义 一个概念 基因工程 五面应用 四个步骤 三种工具 二个原理 人类基因组计划 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点结构图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相对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互交反交 F1纯合子、杂合子F2dd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yyrr 亲组合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预祝2017级高考学子梦想实现。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内含核糖体 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7、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含框架)

1.模型构建 2.模型分析 本专题可通过“生命系统的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展开,运用“系统思想”对模型简析如下: 生命系统的组成对应“组成细胞的分子”;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对应“细胞的基本结构”; ③生命系统的功能对应“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④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应“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①与②重在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点奠定了基础;②与③重在强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细胞作为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间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④重在强调细胞的动态性,即细胞时刻在发展变化,经历增殖、生长、分化到衰老、凋亡等过程。

第1讲细胞系统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基础自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 1.熟记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和蛋白质的五种功能(填图) 2.准确识记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填表) 生物遗传物质核苷酸含N碱基 病毒DNA或RNA 4种4种 细胞生物DNA 8种5种 3.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填图)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 1.准确记忆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填图 ) 2.理清脂质的种类、从属关系及功能(填图 ) 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变化归纳如下: 种子形成种子萌发 有机物种类可溶性糖→淀粉等 非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脂肪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干重增加减少(油料作物先增加后减少) 激素变化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 减少 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 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二轮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汇总

模型构建

第2讲细胞系统的结构——细胞的亚显 微结构(重点保分课) 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结构、功能、成分等角度归纳识记主 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模式图、过程示意图等,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3)归纳总结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判断方法及其在曲线图、模式 图的应用。

第3讲细胞系统的功能——能量的供应 和利用 第1课时酶和A TP(重点保分课) 本课时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通过分析曲线图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和特性。 (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掌握酶的特性及应用。 (3)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识记ATP的结构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第4讲细胞系统的发展变化——细胞的 生命历程 本课时主要借助细胞分裂图像、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或染色体等物质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复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归纳比较,识记细胞周期及其表示方法。 (2)理解细胞分裂过程,学会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和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方法。 (3)关注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第2课时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基础自修课) 本课时内容主要通过识记来掌握,在自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能准确说出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含义、发生机理和主要特征,可通过列表比较法进行识记。 (2)关注人类健康和当前的科技成果及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高三生物复习知识结构网络图教案

高三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 表示有影响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1.25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溶酶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高中生物图表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图表知识框架-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详解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 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 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 (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梳理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

模块一 细胞 [本模块包括必修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必修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选修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一、知识网络(见前页) 二、结论性语句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2、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 、Cl 、Ni 以上元素除C 、H 、O 外,其他都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共14种。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4、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当自由水的相对比例增大时,细胞代谢会加强;相反,当结合水的相对比例增大时,植物抗性增强。 5、自由水的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③参与各种反应;④是各种反应的介质;⑤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6、无机盐的作用:①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③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7、生物组织中各种化合物的鉴定 ①还原糖:还原糖溶液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富含脂肪的种子 临时切片 + 苏丹III 染液 橘黄色 ③蛋白质:蛋白质溶液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④DNA : DNA 的NaCl 溶液 + 二苯胺 蓝色 8、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9、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0、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水浴加热 制成 镜检 水浴加热 结 构 功能 (物质交换) 磷脂分子 + 蛋白质分子 分子大多数 都是运动的 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物质交换的进行 体现 导致 保证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高中生物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物 分类 元素组成 主要生理功能 水 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 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 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 单纯蛋白(如胰岛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白) C、H、O、N、S (Fe、Cu、P、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 或者.............................................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 基本组成单位 核酸 核苷酸(8种) 一分子磷酸(H3PO4) 一分子五碳糖 (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 一分子含氮碱基 (5种:A、G、C、T、U) DNA

生物必修2知识点框架图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本章总概念图: 二、各节子概念图: 5.1.1基因突变 5.1.2 基因重组

5.2 染色体变异 5.3 人类遗传病

四、染色体变异重难点解读 (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的改变。如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⑴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有3条造成的。 ⑵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等。 (二)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判断 1.染色体组的概念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 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判断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三)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主要区别 1.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不管它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如蜜蜂的雄蜂、普通小麦的花粉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等。 2.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新个体,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蜜蜂的工蜂、果蝇、水稻等等。 区别的方法可简称为“二看法”:一看是由受精卵还是有配子发育成的,若是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若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二看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1.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系统表解 1.2几种常见元素的生理功能

1.4 蛋白质系统表解

表2-2-1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1)大部分酶 (2)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3)载体(4)抗体(5)干扰素(6)受体(7)糖被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规律1: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水数 1)形成肽链 失水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肽链数(m) 2)形成环状肽

脱去的水分子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 规律2:有关游离氨基数、游离羧基数的“至少”、“至多”。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注:若是环状,则至少为0.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规律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分子平均质量-18×脱水数 规律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 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1个二硫键,脱去2个H。 规律5:有M个氨基酸形成X条肽链,其中Z条形成环状,则形成的肽键数为M—X+Z. 规律6:组成蛋白质分子各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2)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规律7: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种类的计算 (1)假若n种氨基酸形成一个m肽,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则形成的多肽种类n m。(2)假若n种氨基酸形成一个三肽,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形成三肽的种类:n×(n-1)×(n-2) 规律8: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的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 DNA(基因)碱基数: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1.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体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 化学元素(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比较)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维生素、核酸) 1.水 :…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水的作用(溶剂、运输、原 料、成分、维持形态、调节体 温) :-'水对动植物的影响 (生存、分布、生活 习性、形态、呼吸) :--水污染(农药、化肥、工业废 水、生活污水引起的富营养 …代谢消耗的水(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糖元、淀粉、蛋白质、核酸分解为基本 单位,ATP的 水解) 二水分代谢 (动植物对水 分的吸收方式 和原理、运输、利用、散失、应 用) ①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及非细胞结构比较 细胞的物质基础②生物膜的结构、功能 及联系细胞 ③线粒体、叶绿体的结 构、功能比较及其他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增殖、分化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动物细胞融合 ⑤单克隆抗体 ⑥胚胎移植 ⑦动植物细胞工程比较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细胞衰老(主要]细胞癌变(癌细胞特点、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比较)特征、原因)致癌因子) r -体温调节: 水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饮水、食物、代谢产生水泌尿、排汗、呼吸、粪便 y产热一内脏和骨骼肌

2?糖类

? 氨基酸的代谢来源与去路 代三大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关系 谢 食物中蛋白质类营养供给 基本单位:氨基酸概念 结构层次:化学结构与 空间结构 特点:生物多样性形成 原因:蛋白质变性条件 及应用 场所: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 核糖体合成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表达:中心法则 有关计算: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的 关系,肽链中游离氨基数和游离 羧基数,氨基酸数与 mRNA D 碱基数的关系 3.蛋白质 ?主要功能:组成物质、调节 新陈代谢及免疫、运载、运输、 运动功能等 兀. 尸体、动物排泄物 合 成 工业合成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框架 必修一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为n m 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10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扁平梭形 球形 成纤维细胞癌变 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永生细胞

高中生物知识点网络图

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 或者 x a r y 183 -= …………………………………………③

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 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精母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