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衰概述

798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衰概述
798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衰概述

798艺术区的兴衰

798艺术区因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798工厂而得名。改革开放以后,该厂经营陷入困境,大片厂房闲置。1995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隋建国教授以每天每平方米0.3元的低廉租金,租用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雕塑车间,此举开启了798从厂区走向艺术区的先河。此后,来自国内外各地的艺术家纷纷在这里落脚,艺术区便形成了规模。90年代,以聚集自由艺术家而著称的圆明园画家村,鼎盛时期曾经聚集了几百名“盲流”艺术家,这里也一度成为这些流浪艺术家心灵的“乌托邦”。今天,北京798艺术区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而存在了,而是一个具备了画家工作室、画廊聚集区以及兼具旅游和时尚消费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功能艺术区。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地契合在了一起,这就是北京798艺术区。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如下图所示:

一、798艺术区的兴起

798的发展曾引起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现在回首,798艺术区的兴起,正是源于它曾经独特的吸引力:

1.由民主德国援建的厂房具有先天的艺术吸引力

798厂是由原民主德国援建的,1954年秋开始动工,1957年10月建成。当年邀请了50多位德国专家进行建筑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和包豪斯设计理念。包豪斯的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如下图所示:

798厂区的生产厂房多为锯齿形现浇筒壳结构,室内空间较高。其中帆状部分厂房采用锯齿形现浇筒壳结构,梁柱形式为弧形Y状结构。结合梁柱结构功能,北侧屋顶采用横向天窗,窗户平面向外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消除侧剪力,结构上更加稳定合理。独特的内部空间既可进行北向采光,又能满足结构的合理性。Y形柱不禁让人联想起内尔维的罗马小体育宫。

798艺术区建筑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工业建筑空间利用上的开放性与可塑性。工业厂房空间开阔,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租用后可以相对自由地搭建和创造符合艺术创作和生产需要的环境,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入工厂,不仅创作艺术作品,也创造文化空间,它将工业建筑利用转化为博物馆、画廊和其他附属商业设施,以产业建筑的新功能替代旧功能。工业建筑空间利用的独特性所带来的开放性与可塑性,大大

提高了工业厂区对艺术家、艺术机构的吸引力量,引导更多的艺术群体聚集798艺术区。

在“798”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艺术家对空旷的厂房,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斑驳的外墙面的各种空间改造。新与旧、光明与静谧,都在不停地穿插交融;旧的空间被穿越,新空间正在被重新界定。

2.北京市高昂的地租成本使得798曾经具备极强的经济吸引力

由于经济效益不景气,20世纪90年代,798地区部分厂房闲置。1995年798厂区租金0.3元/天?平方米,2004年租金0.726元/天?平方米,2004年前租金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地方的厂房设计不符合大型企业建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厂区及周边道路较窄,不适合建大型物流基地,从而限制了租金的上涨,一度甚至有做豆腐、香肠的小贩在区域内活动,可见这个地方偏僻和冷落的程度。2001年起艺术家租用工业厂房后,由于798艺术区艺术活动本身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艺术家部分采取以商养文的方式,比较典型的是时态空间,通过举办一些商业文化活动,租赁场地获取部分收入,以此维持免费的艺术展览活动所需要的成本支出。其赢利模式是通过艺术活动本身的宣传,提高场所的知名度,把空间租赁给商家举办活动。适宜的租金,是798艺术区形成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认

为,2001至2006年,798艺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价值完全被低估了,而艺术家发现了这一被低估了的价值,并借助这一机会很好地将艺术活动本身的潜能发掘出来。

3.松散的管理和宽松的环境使得这里的艺术自由不再受到束缚,因此形成了文化吸引力

国际范围内,包豪斯建筑也所剩无多。798艺术区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的独特性,使得798艺术区与世界的对话有了共同的基础,即由建筑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无与伦比的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甚至提出,798工厂可以改建为一个反映20世纪中期国际政治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博物馆。可见798艺术区建筑的形成还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不得不指出,我国对于房屋的管理体制极为僵化,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区,对房屋的结构管控一直相当严格。小小的“鸽子笼”几乎囚禁了所有的市民,而在798,艺术家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自由。

旧建筑的加、扩建是在原建筑结构基础上或在与原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建筑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而新建的部分。首先是改变其原有使用功能,结合798艺术区的新功能需求,改变原有单一的功能使之成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建筑。

⑴水平扩建

在798园区内,很多原旧建筑的边缘出口均增建了由玻璃钢桁架构成的延展空间,合理地利用了空间,满足了各组成部分用于门厅、休息区、展示等其它需要室内空间体量较大的功能。

⑵垂直加建

如下图所示,这座展厅在它背面相对较矮的一段原结构上增建了一个木质的“口”型构筑空间。从而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建筑用于展示的面积,提高容积率,满足经济要求。

一言以蔽之,这些“违章搭建”为更大限度更低成本的利用空间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搭建的房屋,在艺术家眼中叫艺术,在建筑工程师眼中有些可能就成了危险品,在搭建工人眼中是利润的源泉,而在城市管理者眼中,就是实实在在的违章建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促成798艺术区兴旺的因素,最终也促成了798的萎缩和消亡。

二、798艺术区的衰落

进入新世纪以后,798艺术区的发展开始变得坎坷,艺术与798渐行渐远。今天的798已然有了很重的商业化的味道,在798似乎商店比展览更好找了。798也不再具有独特的魅力,逐渐沦为平庸的艺术商业区。而随着周边其他艺术区的兴起,798的商业繁荣也将渐渐消退。

1.拆除包豪斯建筑,使艺术家们失去了自由设计的空间,798的艺术吸引力逐渐消退。

798管委会与艺术家实行的是一年一签租约合同的方式,而且艺术家们可否续租,决定权在管委会,往往追求短

期效应,发展思路过于商业化。一些艺术家认为,对798艺术区的整修常常违反艺术规律,随意性很大,损害了原有的历史氛围。比如,798艺术区内有许多黑色沥青纸包裹的旧管道,这是798艺术区历史的重要标志。在对艺术区进行整治时,用铝合金将这些旧管道包裹起来,虽然看上去是整治一新,但却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此外,园区改建的798创意广场、不锈钢橱窗、玻璃砖地面等,也损害了798厂的原貌。上世纪90年代,业主原计划拆建798厂,进行商业开发,出租给艺术家做工作室只是临时性的考虑。2000年以后,北京城市快速扩张,地价飞涨,此地成了黄金宝地。业主认为对798厂进行商业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想终止厂房租赁,结果遭到艺术家的抵制,也招致媒体的批评,保护798艺术区的呼吁形成了很大声势。最终,在市政府的介入下,取消了拆除798厂的计划。2007年,798艺术区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扶持的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此前798艺术区是艺术家自发的集聚区,公共设施严重滞后。此后,成立的管委会在改善798艺术区硬件设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整修道路、修建停车场、改善卫生条件等,园区管理也日趋规范化。但是,艺术家与管理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2.房租已经上涨到和周边持平,甚至高于周边,使得798在经济上也不再有吸引力。

798场地租金,整个园区没有平均租金,而是根据供求

关系、基本价格、所处位置以及之前签约画廊退出事件综合决定的。798管委会追求的是短期经济利益。租金已经很高,而且每年都还在上涨,这已经成为整个园区的普遍现象,1995年798厂区租金0.3元/天?平方米,2004年租金0.726元/天?平方米,2008年一手标示租金约在2元/天?平方米左右,而实际能够租到的价格在4元/天?平方米以上,目前,就其价格浮动来讲,最低价格在3.8元/天?平方米以上,最高价格(一街、二街、南门、中心区域等)可以达到6元/天?平方米,租期1至6年不等。

艺术区从起源到初具规模的18年间,租金价格实际上涨20倍以上。2004年后租金上涨的直接推动力量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规模聚集,推动租金上升,同时存在倒租,从而将租金推到相当于城市中心区写字楼的水平。因为无法承受昂贵的租金,不少早期来这里的艺术家和中小艺术机构已经离开了艺术区。现在的798艺术区,随处可见转租的广告。

3.管理方的利益驱动使798逐渐演变成艺术品交易市场,使得798的文化吸引力不再。

10年间,798已经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已从一个文化园区、一个艺术园区,转变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从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转换成了一个产业的、商业的平台。

798的根本性功能变化之后,其聚集形态也自然会随之变化,商业机构进驻,艺术家走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商

业平台需要的不是艺术家,而只是他们的作品。然而798目前的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只是简单的产品交易,画廊等机构还只是作品的展示和展销,没有增值服务。例如,缺乏专门为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包装、定位、推广、提升的艺术家经纪服务,也没有专门为艺术产业办理产权交易、抵押贷款、艺术保险的艺术金融。

同时,798产业布局的随意性比较强,无法形成完善的整个产业链条的环节。入驻的机构也是杂乱无章,各式各样的都有。但由于空间的限制,798很显然无法做到全产业链覆盖。目前,798仅仅靠人气在勉力支撑,假如有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艺术区出现,798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798这个曾经发展迅速、欣欣向荣的艺术区,其实是建立在并不厚实的基础上的。艺术家,无论是放荡不羁还是传统保守,都只是过客而非主人。厂方把空置的厂房租给艺术家使用,并非对其情有独钟,只是让厂房发挥一下“余热”而已。798屡次遭遇拆迁风波,虽然最后凭借声望被保护下来,但是,地价的上涨,画廊、酒吧的不断涌入,让798艺术创作空间几近全无。维权,似乎成了艺术家的一种命定。然而,在商业、名利各种纷争的卷席之下,艺术还是与798渐行渐远。隐藏的纠纷一触即发,地价的上涨,画廊、酒吧不断涌入,让798艺术创作的空间几近全无。而2009年的那场金融风暴,更是直接将许多画廊“逼”走。

同时,管理方始料未及的是,随着艺术家们被挤出798,周边其他的集聚区开始繁荣,这个挤出效应最终是将798自己从艺术氛围中挤出,因此,其期待的所谓商业繁荣也就自然不能持续。

三、宋庄艺术区的兴起

从分布上来看,北京艺术区主要集中在朝阳区东南部,以中央美术学院为轴心的辐射范围内,一方面是由于美术学院导致画家和学生在此生活居住;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朝阳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的支持,并带动了新的集聚区不断涌现。

离798大约30公里的通州宋庄艺术区,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已经取代了原来的798,成为了新的艺术家集聚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取代现在的798,成为艺术品的集聚地,甚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产业园。

798的房租暴涨之后,艺术家们都无奈地搬出了原来奋

斗过的地方。处于北京边缘的宋庄成为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房租便宜的宋庄现在已经吸引了4000名艺术家入驻。

在取得如此成就之下,宋庄当然不可避免地“野心”膨胀。他们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在这个未来的艺术品交易基地里,不仅有画廊、艺术中心,还会有媒体、拍卖场、艺术金融机构、艺术家经纪服务机构等。由于空间广阔,宋庄艺术家聚集区被规划在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周边地区,不用他们腾地,更不用把他们赶走。

文化创意论文

从文化创意到影视产业的若干思考 【摘要】:文化创意无时不在影响着影视产业,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又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最为迅速并与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领域。本文就影视产业在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重视和努力实现文化的再造与创新,从而生成一种更具时代感、更具艺术魅力的传播文化的文化谈若干意见。 电影或者说影视创意产业是构成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是发展文化创意集群的核心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代影视文化建设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加强“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影视文化建设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下进行的,人们常说“影视产业最有价值的方面是创意,最困难的方面也是创意”这就需要我们去找到一个突破口,既要把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落到实处,又要跳出传统影视文化研究相对狭小的圈子,将影视文化建设置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更为宏观的视域下来审视,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与国际接轨不仅关乎国内产业自身发展问题,也关乎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力问题。况且关于这一领域还存在值得注意的两种倾向:一是全盘西化,完全套用西方的产业、资本运作等理论、思维方式来处理本土问题;二是以民族化的名义陷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自话自说,甚至自娱自乐,而忽略产业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但实际上,一方面我们需要融入到世界影视文化的大市场中,了解主要发达国家影视文化的发展战略,汲取其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一味地迷信西方,而是要立足于国家实际,牢牢把握本土市场的需求和国人的喜好,不断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全世界彰显我们特有的文化资源和禀赋。因此,我们说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意在将“影视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予以整合,以避免过于狭小和过于宽泛的倾向,为影视文化建设灌注富于鲜明时代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必须以“问题”为切入点,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对其基本要素和研究命题及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予以认真观察、分析和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Industrial Economy 产业经济 204 2012年11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534746.html,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城市学院 徐丽 邹超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发展模式 研究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204-0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的探讨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的重要性 1.1 高融合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资源问题越来越紧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环境既没有污染,而且是高利润,又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知名度,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融合性。北京创意产业园——西祠、上海智慧桥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1.2 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其核心主要是文化理念,是知识、 智慧和灵感的组合,其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呈现出一种智能化、高知识性的特征,如影视作品,就是在仿真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传媒技术的结合下完成的。1.3 高附加值特征 国内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内举办了不少大型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从世博会在筹备和举办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整合文化资源,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如每年国内外的重要展会、奖项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创意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行业,如动漫、科技、出版等,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2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厦门集美文化创意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798”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尚8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和谐文化创意产业园、 南京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文化产业园、西安中视西部动漫创意产业园、安徽新华958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圳F518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从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的水平比较,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从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来看,对这个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产业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方法和途径 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政府作为环境营造者、方向引领者、平台服务者、秩序维持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如像江苏常熟产业区对外打造的就是服装城,常熟市周边就有8000家左右的制衣厂,相关配套的布料、染印、扣子、缝纫线等厂家更是举不胜举。在人工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常熟开一家制衣厂其成本显然比在没有配套地方低很多,主要表现为运费便宜、选择面多且厂家议价能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产业集聚区容易形成价格优势,有助于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垄断现象,因此,必须要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更好发展。3.2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序发展,就要做好规划工作,运用现代化的创新理念,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如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全面整合,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为文化地产、创意地产、艺术地产等提供顾问与代理服务,并且实践当中,不断地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体验式博物馆展览模式、文化旅游产品策划、文化体验模式,创新商业开发模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文化休闲名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化发展理念。3.3 积极引进创意人才 培育和打造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经营模式,就要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引进创意人才,在实践中,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政府;二是企业。其中,从政府层面来分析,最为主要的就是政策扶持,如资金、政策等手段,确保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营模式的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运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进著名企业、战略投资、连锁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例如政策上,可以通过税费减免、企业开办绿色通道、经营环境优化、经营项目宽松、 人才引进留住、融资环境宽松等,而资金可以通过贷款贴息、 税费返还、基础设施补贴、规费缓收与减免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进行全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而从企业层面来分析,可以坚持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份额,招引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人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具体实践 在这里我们以烟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正如我们所知烟台的葡萄酒是当地的一项主要特色,因此,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并且与烟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 文化创意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它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理念。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可以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驱。他在1912年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创意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97年英国大选之后,刚成为英国新首相的布莱尔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力图采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来摆脱英国当时经济面临的颓势该工作小组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他们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些都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产业,它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剖析 尽管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提法离不开文化产业,但对于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文化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在英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同,认为该产业包括: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文学艺术、设计、手工艺制作、艺术教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影像艺术、艺术管理、绘画艺术、节日庆典、博物馆、土著及当地居民手艺等。 2.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持有者认为,文化产业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是成型文化产品的简单再生产,过度关注创意结果的复制。创意文化产业强调创造性的生产理念,关注人类智慧的应用。他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源自传统文化产业,又高于传统文化产业,它以创新为核心,依靠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借助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和提高,是文化产业中真正创造巨额价值的部分。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一、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文化事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文化部门,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事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消费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公共文化产品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具有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其生产者难以从市场获得正常的价值补偿。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必须建立起市场以外的集体选择机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组织形式。因而,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免费的或显著低于成本价格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而文化产业则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主体是文化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以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特征。文化企业以工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制造、销售和经营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多数属于私人产品,而文化产业向消费大众提供的正是私人文化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任何

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都排除了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的可能。因此,在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可以有效地为消费大众提供各类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文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2)职能不同 文化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获取信息、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等。文化事业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等特点,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民族精神塑造、社会道德教化和主流价值观培育,彰显的是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因而,文化事业要强调原则性,弘扬主旋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增强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的基本职能则是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由于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主要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文化产业当然要兼顾社会效益,但它主要追求的却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文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功能。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文化创意产业论文:“网络游戏”—一个发展中的新娱乐文化形式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文化创意产业论文: “网络游戏”—一个发展中的新娱乐文化形式 【摘要】文章主要从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形式特征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新的文化形式发展的原由;程式化、虚拟性、科幻性等 独特形式特征和它所体现的狂欢性的文化价值。 【关健词】网络游戏;发展史;形式特征;文化价值 一中国网络游戏发展史 鉴于世界游戏发展史比较混乱和零乱,不方便整理,这里暂且以中国游戏发展史作为个案,两者也有相似性。 1 文字MUD期:主要文字视觉效果游戏,是网络游戏的雏形。起步于1995年,中科院的NCFC网络建成后,在中科院的网内开始流传一个台湾MUD的简体中文版—“新东方故事2”,简称ESZ。 2 古老旗牌运动期:以联众游戏—《笑傲江湖之精忠报国》—UO模拟游戏为发展脉络。 3 2000年,初盛初期:以《万王之王》—《网络三国》—联众世界为发展脉络。 4 2001年,疯狂发展期:40多款游戏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流行。《石器时代》、《千年》、《红月》、《龙族》、《大法师》、《天下》、《碰碰I世代》、《第四世界》、《大话西游》等网络游戏风靡全国。 5 2002年-一2004年,蓬勃发展期:2002年的时候中国的网络游戏实际销

售收入是9.1亿人民币,其中最耀眼的是《传奇》的诞生,引发了网络游戏催生富豪的开始。2003年产业的实际销售收入是13.2亿,当时市场上己有130款网络游戏。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在2004年为24.7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47.9%。川2004年代表游戏作品有《传奇世界》、《梦幻西游》、《仙境传说》、《反恐精英一零点行动》、《星际争霸》、《魔力宝贝》,是一个民族游戏、单机游戏和引进游戏并存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市场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相关法规、政策也随之纷纷出台。 6 2005年,衰退期:2005年,首先是以《魔兽世界》为首的欧美网络游戏大作纷纷走进中国市场,其次,网络游戏的免费之风越刮越烈。加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公布。这三个方面迫使网络游戏市场进入衰退期。不过衰退中仍有亮点。其中,《热血江湖》由于符合网络游戏公测标准、又实行免费营运,而得以引人关注。面对外来网络游戏软件的挑战,中国网络游戏商大打民族牌。加05年3月6日网易宣布,其运营的两款网络游戏的总在线人数已达到95万,创造了原创民族网游运营的一个奇迹。 7 2006年这是一个转型期。在解决网络游戏市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的同时,资料显示,2006年预计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83.4亿。所以网络游戏需要在转型中前进。2006年,一款名为《大唐风云》的全3D大型角色扮演类历史网络游戏(MMORPG)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游戏题材一一历史玄幻类网络游戏。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MMRPG游戏主要有《热血传奇》、《传奇世界》、《传奇3》、《奇迹MIJ》、《大话西游fl》、《梦幻西游》和《RO》等.。3G 的即将到来和IPTV的商用将为网络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不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资源 第一讲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内涵 文化产业市场要素:市场、产品、定位、品牌、盈利模式 文化产业趋势、纸质传媒产业、影视传媒产业、新媒体产业 庙会文化、兴隆的旅游、台北故事屋、本山传媒 ?文化产业带来 文化与大众生活的无限贴近—— 文化经济价值的无限开掘—— 用户对文化的更多使用—— 文化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文化产业 什么是文化? ?对于文化的理解 ?中国古代《易经》最早文—化并用:“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作为一个词使用,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对于文化的理解 ?西方语言中(culture)原意指对土地的耕作、耕耘和培育,后来引申为对人的教化,具有修养、文雅、智力发展和文明等意义。 ?对于文化的理解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从一般对文化的理解进行归纳 可以得到如下5个不同的含义 1.文化即知识。 2.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人文素养。 3.文化是风俗、习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4.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文化是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 ?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文化” ?主要是指精神内容意义上的狭义文化,同时也涉及生活方式意义上的广义文化。前者如图书、影视等文化产业类别,就是

论文: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国布莱尔政府,是一个相当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新经济时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文化与技术、与经济的融合,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实践在全球的发展。它强调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市场化运作,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和城市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成长的新产业。本文在对比分析了世界各国主要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得出创意产业具有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文章以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归纳得出其发展的三个阶段模式,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自发发展向分部发展,再至全面发展的过程。随着集聚发展的成熟,集聚所选择的区位空间和参与集聚的行为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作者认为,政府的作用也应从直接参与扶持产业发展向培育产业发展环境过渡。 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整理了国内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三章是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和发展的归纳分析,作为其后章节的理论铺垫,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本地化发展和集聚发展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产业特征所导致的结果。第四章分析了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以及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以及目前杭州规划发展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情况。第五章认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空间融合、产业互补、政府驱动三大特征,对于促进杭州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增值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走集聚式发展之路,以促使创意产业链的形成。第七章探讨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最后,得出结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还需在园区的基础上依靠集群发展。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s an innovative academic and policy area, which first introduced by Blair government UK. In the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web technology, the global creative industries progressed rapidly. It emphasized on the personal creativity with the appropriate marketing, created social wealth, widen the employment, and thus leading to an industry welcomed by every count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f major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creative industry has two spatial marks: localiz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creative industry of Hangzhou i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object, three development model stages of this industry will be conclud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angzhou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experienced from spontaneous gathering to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有一个倾向令人忧虑,就是 以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论英雄渐成风气,很 多地方相互攀比,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指标。似乎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文化产业占GDP的比 重高不高;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得快不快,关键是看文化产业在GDP 中比重有没有大幅度提升。对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如何提升文 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则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因此,我们应该准确认识 文化产业的GDP。 唯GDP倾向带来负面效应 文化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当然要讲产值,当然要重视提升文化产业 占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确实能够给考察文化产业 发展状况提供参考。但如果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提到不恰当的位置,作为评判文化产业发展好坏、快慢的标准,这就背离了文化产业 的特点和规律。 实际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低,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经 济发展水平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英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 约为8%;美国是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却不 到6%;文化产业强国日本只有3%。可见,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多少, 与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孤立地看其文化产 业占GDP的比重,意义并不大。 同时,过于看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 益失衡。“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生产能力有很大提升,文化产品 的品种、数量增长很快。但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市场接受度低、产能 过剩现象也十分严重。以动漫产业为例,2004年,我国动画片产量为 2万分钟,2009年增加到17万分钟,产量增长不可谓不快。但能够通 过电视台播出的仅仅极少数,称得上精品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盈利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创意产业园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论文创意产业园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智慧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创造者、策划者、设计者。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作了简要介绍,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思想、新技术和新内容的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将技术、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是一个高度交叉和综合的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智慧是创意产业的主要资源, 所以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就要培养拥有创造性的 人才,这是发展创意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同时,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这些特征就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然而,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 一是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相对封闭。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较高,但由于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使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较少,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技术学习较多,实践训练较少,缺少对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化培养,使创新能力培养和技能培养难以兼而顾之。 二是培养的创意人才缺乏团队意识。很多人以为创意是个人的事, 如果某人具备了创意人才的各项特征,那么他的创意就一定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然而,事实证明,团队的合作与沟通才是创意产生的关键因素,因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想会出现多次碰撞,能改变个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对于创意的可行性分析,更多的是通过团队实现的,没有一个团结的、充满锐意进取精神的团队,很难想象某个创意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三是缺乏文化创意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动漫产业为例,目前,动漫人才特别是动漫前期规划与创作人才以及后期营销管理人才的 缺口非常大,动漫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大量存在,加工车间式的运 作模式,使得漫画家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难以形成高端创造型人 才群体。网游行业的情况与此相似,在网络公司内部并不缺乏低端技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的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的思考[摘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解决 问题的一种举措,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并在课程开设中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方式等。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方式体验教育 艺术设计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如何突破以美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局限的呼声也日益显现。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以下简称为该课程),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本文是开设该课程过程中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其章节内容首先涉及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发展前景等,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导向,其教学策略可以采取“抛锚式”。这种教学策略是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开发的,要求建立在真实问题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问题被确定了,整个课程设计导向也就被确定了,犹如航船被锚固定或者说定位。 1.课程所要抛的“锚”。什么是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产业观念启蒙所要抛的“锚”呢?该课程的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导向,是基于对艺术设计教育历史和现状真实问题的反思。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直接脱胎于“工艺美术”,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学科的7个专业(环境艺术、产品造型、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工艺美术学”更名为“艺术设计学”。 据调研,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仍然还有许多院校或系科是沿袭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专业课程主体占优势的是素描、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

例外服饰中国文化创意

例外服饰中国文化创意 设计批评 姓名:郑艺弦 班级:染织11201 学号:1206181022 学科:设计批评 指导老师:陆心忍

例外服饰在中国文化创意中的设计批评 这次我研究的课题是:例外服装在中国文化创意中的设计批评。 “例外”相信女人没有缺点只有特点,衣服是表达个人意识与品味素养的媒介。“例外”为当代中国女性展示一种现代的生活意识:知性而向往心灵自由;独立并且热爱生活对艺术、文学、思潮保持开放的胸襟;从容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懂得享受生活带给她的一切并游刃自如,凭借其特立独行的哲学思考与美学追求,例外成功地打造了一种东方哲学式的当代生活艺术,更赢得海内外各项殊荣与无数忠诚顾客的爱戴。 “例外”的标识是反的,其内涵是外反内正,她反的是那些束缚在创新上的旧框框、市场上的惯性,她提倡的是反向思维; 她更关注自身内在的正面需求,更注重对生命、生活、生态正面主张的坚守。 “例外”这个简单独特的名字和她的反转体英文“EXCEPTION”曾引起几乎所有和她初次相识的人的好奇。而对于这个英文LOGO设计意念的解释------“例外”就是反的,也正是例外设计风格的写照:“EXCEPTION”是不跟风的,她总是游离于大众潮流之外,却又在不断的创造着新的潮流;“EXCEPTION”在不断打破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将梦想转化为现实。但是,“例外”作为本土品牌应当更加“土生土长”。虽然例外强调中国元素,但是国内专卖店的字号、服饰上的标签,都是用英语“EXCEP-TIO N”表示的,看不出中国设计的痕迹。既然产品、设计都不比国外差,为什么不能用中国元素作为产品标志?以往中国原创品牌为了开拓国际市场,LOGO都是外文,但要打响“中国设计”的名号,还是要换成中国元素,因为除了国际市场,中国本身就有品牌发展的巨大空间。 到底什么是“中国元素文化创意”?其实中国人最有发言权。那不只是一双绣花鞋、一抹青花瓷的刻板“装饰元素”,而是长久以来置身于中国所得的生活体验。就如同传统的水墨山水、行草书法,没有透视、不论色调,却就能演尽万千世界。就像本土设计师早期总想把衣服做“时髦”,一个劲儿地专研西方大师级的精良裁剪,现在回过头来想,中国传统式的扁平裁剪方式才是属于中国人的,无论是从身形还是从气质角度,这古老的关联不是凭空打造。我们的设计也许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思维,而不仅仅是盘算着这块传统刺绣如何耗工费时花了几万个钟头的工时完成,那款皇室斗篷裙摆长达几丈几米、重达几斤几两。用哪种装饰元素都是次要,国外设计师将“中国装饰元素”用的比我们自家设计师好的比比皆是。我们的多数设计师缺的只是那份沉下心去研究去体会的用心,与将之消化将之升华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例外”那些轮廓松弛舒适又色彩娴静的轻松衣物时,会有种像是握着老旧的搪瓷茶缸般的温暖感动。这里没有牡丹或是龙凤,不也依然中国风?“例外”的传统文化创意是基于中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讲求中庸之道,所以宽博的风格剪裁等主要特征从而出现在多数“例外”的服装上。这样的服装也即为“例外”的独特和例外般的美感了。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论文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性。 创新是文化营销的本质和关键,但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创新性不足,许多创意产品的文化塑造并未真正结合消费者的消费感受和产品的文化内涵,只是企业的一种主观臆造。 2.营销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文化创意产品集知识和技术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但是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较低,未能将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营销之中。 二、文化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1.文化营销有利于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文化通过变通企业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或对企业原有的价值链进行拓展与再造,并整合不同的企业价值链,将文化因素融合渗透到企业中,使得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取得并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2.文化营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与消费者愿望之间的统一。 文化营销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员意愿和外部消费者意愿的了解,发挥了导向和沟通作用,实现了企业目标与消费者愿望之间的统一,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文化营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寻找和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营销强调

通过价值观和价值观念群的塑造来促进企业的营销,而文化营销中所建设的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4.文化营销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面临其发展的“临界点”,文化营销有利于帮助企业提升其核心专长,为企业突破“临界点”提供动力支持,文化成分与产品的不断融合,营销手段的不断改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文化营销战略的构建 1.文化营销模式。 1.1产品文化营销。 产品文化营销主要由形式产品、核心产品以及延伸产品三个基本层次组成,是企业文化营销的的基础,是创意文化产业进行企业文化营销的第一层次。在当前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包装、广告、仓储以及送货安排等因素在企业竞争中占据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产品文化营销通过分析文化环境或文化资源的特点,对产品进行文化内涵的差异化设计,赋予产品以情感氛围,使得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和消费心理需求,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 1.2品牌文化营销。 品牌文化营销是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企业文化营销的第二层次,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品牌是比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等更为持久的一种资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品牌已经成为各个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 教学大纲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产业经济学的视野建构,把产业经济学的一般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与市场、产品与价值链、结构与新业态、布局与规划、产业集聚与投融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等。本课力求深入浅出,以丰富的典型案例为依托,以清晰的条理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讲述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集群、结构与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时期,文化产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显著,同时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意义重大。 本课的独特价值在于跨越学科的樊篱,全方位介绍了该学科。适合提高编导专业同学艺术鉴赏、视频创意制作策划等方面的视野开拓和潜力挖掘。把开放性的理念引进课程。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讲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路径、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管理等前沿理论;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生态构建等相关热点问题。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其二,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三,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汇流,以创新为内涵的新经济辐射带动传统行业升级。当代社会错综复杂,受到一连串相互矛盾的政策、实践和技巧的支配。这些矛盾在文化政策方面显得尤为强烈。学习中,在引导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课堂探讨和课余调研,鼓励学生以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尝试有针对性地运营微博、微信等新的社交平台,在操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分析,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学习过程。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大城市也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和绝对利润值都在逐年增长,新增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从业人数逐年增多,整个创意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 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纷纷推出各种政策,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17.38 0.75%]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