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史话

日本园林史话
日本园林史话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大成时代的园林。

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按中国《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一世纪)曾有一百多个小国家,东汉公元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东汉光武帝赐之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印至今仍存。至公元三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五世纪,终于统一了日本,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掖上池心宫是孝照天皇(传说公元三至四世纪天皇)的皇宫,宫内有园池。矶城瑞篱宫是崇神天皇(传说公元二至三世纪天皇)皇宫,宫内有篱笆。泊濑列城宫是武烈天皇(年代未知)的皇宫,内有洲岛。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曲水宴指的是仿中国园林中在每天春天三月三上巳日举行文人会集的游园活动,所有人环立于曲水之侧,待上游流下酒杯时作诗一首,否则罚酒一杯。武烈八年(公元506年)条载:"皇居内穿凿水池,构筑苑园,饲养禽兽。"

从类型上看,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而且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从技术上看,当时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可谓技术先进。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飞鸟时代国都定于飞鸟地区,历时117年,是以推古朝为中心的时代,钦明大王之女推古天皇即位后,圣德太子摄政,总揽一切事务,开始推行改革,定冠位十二阶,制《宪法十七条》,对隋实行平等外交,派遣隋使和留学生,传入佛教,虽然物部、大伴和苏我三氏矛盾加剧,但氏姓制、国造制、部民制,以及以皇室为中心的统治体制逐渐得到确立和巩固。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推古三十四年(公元612年)条下载:"百济国(现南朝鲜)的归化人(指到日本谋生的人)路子工(也叫芝蓍麻吕),在皇宫之南构筑须弥山和吴桥。"百济的造园技术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皇家园林也借助百济园匠。须弥山原是佛教经典中的山,佛教于钦明十三年(公元552年)传入日本,时百济王遣使送金铜佛像、经论和幡盖等物给钦明天皇,当时把持朝政的有:兵部的大伴氏、刑部的物部氏、祭礼的中臣氏和财物外交的苏我氏,其中苏我马子极力引进佛教,其它人极力反对,最后,推古朝摄政王圣德太子折中两派,只准苏我氏把佛教作为个人信仰。苏我氏拜领佛物之后,舍宅为寺,再后来,苏我马子因辅佐圣德太子推行改革有功而得势,崇佛派取得胜利,由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佛寺、修佛塔、度僧尼、行法会。

《日本书记》中四次提到须弥山,齐明三年(公元657年)条下载:"飞鸟寺西面建造须弥山像。"齐明五年(公元659年)条下载:"甘橿山东的河边建造须弥山。"齐明六年(公元660年)条下载:"在池边石上建造须弥山,其高度如庙里的塔那么高大。"上述的须弥山是在飞鸟川东面,在1936年的考古中发掘出一个高2.4m的须弥山石像,分上中下三段,下段有两上吸水孔,中段周围有五个喷水孔,石像边还有石组铺地。吴桥是指中国江苏一带的桥,可见,日本古代园林与东吴一带的园林还有密切的关系。园中有池、岛、山、桥,池泉园风格明显。

齐明天皇(594-661年,655至661年在位)不仅建宫庭内苑,还建远郊离宫,他在吉野川边建成吉野离宫,齐明二年(公元656年)条下载:"吉野离宫建成。"天智天皇(公元626至671年,公元662年至671年在位)在滋贺县近江建造大津宫,临水筑滨楼,远眺琵琶湖。天武天皇(?-686年,672年至685年在位)还在京城以外的郊野建离宫,如在京都府山城瓮原、滋贺县近江紫香乐、大阪的摄津难波、和歌山县的纪州玉溲岛、奈良的高园山等地分别构筑了河之家、海之家、湖之家和山之家,皆以家为园名,以河、海、湖、山等自然山水为特色,其中水景为多。称德天皇的别庄则与西大寺一起敕建,两者比邻。

推古三十四年(公元626年)条下载:"苏我马子死,飞鸟川边苏我家南庭中有水池和小岛,时人称苏我马子为岛大臣。"这是日本园林史上的第一个私家园林,园林依旧是池泉园,苏我马子当时拥有财政大权,又得圣德太子宠爱,其宅园之盛可想而知。

天武十年(公元682年)条下载:"橘岛宫的苑池中放养着周防国敬献的赤龟",从此可见,天武天皇晚年所建的皇家内苑,寿龟始作为灵物在园林中开始走上园林舞台,岛上种橘也是宫苑的特色,并以此命名.朱鸟八年(公元694年),国都迁到藤原,命名为藤原京,和铜三年(公元710年),国都迁至平城京,结束了飞鸟时代。

昭和时代的三个考古发掘亦不断证实飞鸟时代的园林概况。昭和十年(1936年)和昭和四十六年(1972年)两度发掘了藤原宫及内庭,发现在太极殿东有东殿,东殿东西向,南北接以回廊,殿东园林区域,园中有一池一屋。池为曲折形水池,南北约65米,东西约40米,最狭处为15米,池边采用洲浜缓坡入水的形式,这是中国园林所没有的,就此也证明了,日本在飞鸟时代就开始模仿本国景观,不知不觉走向个性化道路。池南的建筑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向,称为滨台或滨楼,是平安时代钓殿的始祖。昭和四十八年(公元1974年),考古学家在奈良的橿原地区明日香村石舞台北面发掘了飞鸟时代飞鸟岛上的皇宫庭园遗址,园中有一个边长为15米和35米的长方形水池,池底铺以30厘米的鹅卵石,池壁用稍大河石砌成,北岸中部有直径30厘米,长约八米的木管,管上盖15

厘米的盖板,水管从南面高地上引水入池,由此可见当初的给排水工程。次年在明日香村还发掘了小垦田宫苑遗址,园区位于宫殿的南面约20米的地方,园中有一个不规则园形水池,池西南有一条S形曲沟,池底和沟底铺卵石较小,池壁砌卵石较大,从中可见曲水流觞的往日情景。

从造园水平上看,此期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山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还有,在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都表明佛教开始渗透园林。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动植物的橘子和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奈良时代定都于奈良的平城京,该朝历时不过84年,后十年迁都长冈京,相当于中国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到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年,历元明(女)、元正(女)、圣武、孝谦(女)、淳仁、称德、光仁和桓武八帝。虽然贵族内部不断发生政治斗争,班田收授法收效甚微,但大化改新和班田制的实行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在外交上加强对唐关系,不断派出遣唐使,在唐文化影响下,《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和《万叶集》等最古的一批史籍出现。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

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

称德天皇是个女皇,是圣武天皇的次女,母亲光明皇后,幼名阿倍和高野姬尊,学汉学于吉备真备,曾在749-758年和764-770年两度临朝,初次即位尊为孝谦天皇,为东大寺大佛开光,让位于大炊王淳仁天皇,后迫令淳仁天皇退位而重祚,尊为称德天皇。他在位时乘敕建西大寺之时,在其比邻之地建她的离宫,供其闲适时与道镜和尚偷情。

长屋王是天武天皇的孙子,高市皇子的长子,母为天智天皇之女御名部皇女,721年藤原不比等死后充任右大臣,724年,圣武天皇即位后改任左大臣,成为对抗藤原氏的势力,在其辉煌之时,建造佐保殿,内有庭园,繁荣一时。729年被人告密,邸宅被围,奉天皇命偕妻自杀于宅中,佐保殿沦为他人之手。

橘诸兄是美努王之子,母县犬养橘三千代,光明皇后的异父兄,初名葛城王,736年改籍臣下,遂名橘宿祢诸兄,翌年,由于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诸兄遂经大纳言、右大臣,晋至左大臣,与留唐归来的玄昉、吉备真备结成新兴势力,青云直上,遂扩宅造园,名之井手别业。但终因升迁过快,根基未稳而于藤原广嗣之乱、恭仁京经营失败以及营建大佛困难等问题而遭藤原仲麻吕挟制而一蹶不振。

藤原丰成是藤原氏的成员之一,向来在皇宫中得势,虽几经起伏但势力很大,他在郊区建私园紫香别业,是其权力的象征。

考古发掘的平城宫东院庭园和平城京内几处庭园让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奈良时代不到百年的皇家园林做为和所达到的成就。昭和五十年(1976年)发掘的平城京左京三条二坊4 200平方米,结果发现东西60米南北70米的范围内为奈良前期到后期时存在的庭园,园北高南低,凿一条细长曲水,北方从菰川引水,先入一个石组围成的沉淀池,从木管暗道流出,再经300:1的坡度向南流去,曲流平均宽1.5米,最宽处为5米,流长55米,流时约为3分钟。曲流做法上还是如前朝,池底为小卵石,池壁为大卵石,池中还有种植水生植物的石砌植坛。平城市的另外几处庭园的考古发掘,如平城京左京三条一坊四坪庭园,面积东西10米南北5米的园池内有铺卵石的中岛;左京区一条三坊十五坪和十六坪的庭园有园池,池边有卵石铺成的洲浜。

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

平安时代是日本伟大的时代,是以平城京(即京都)为都城的时代,历桓武、嵯峨、仁明、文德、清和、阳成、光孝、宇多、醍醐、村上、一条、后三条、白

河、鸟羽、崇德、皇白河、高仓、安德十八位天皇398年,相当于中国唐朝中期、五代、两宋、辽、金等十个朝代。桓武天皇迁都主要是因为奈良地区水源缺乏,而京都地区有加茂川和高野川,水源丰富。

平安时代按政治形态可分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律令松懈但正常运行,班田制崩溃,口分田初名田取代,庄园制确立,摄白政体出现(指摄政和关白两官架空天皇的政体),十世纪天皇恢复亲政,两次派遗唐使,输入大唐天台和真言两宗,辑成《文华秀丽集》(汉诗)、及《续日本书记》等五部国史,创假名文字,894年,唐朝接近灭亡,唐文化衰弱,根据菅原道真建议停派遣唐使,此期依旧在吸取唐代文化。中期(968-1068年),摄关政治全盛,但摄关政治的经济基础庄园-使百姓依附于庄园而生活,终致武装反抗,武士阶层兴起。朝廷利用源、平两家迅速堀起的武士集团平定内乱。此期正值北宋时期,私人贸易发展显著,日本依靠自己力量把前几朝吸收的汉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文化,佛教与日本神道教融合,文学巨著《源氏物语》问世。后期(1069-1185年)为院政(皇权政体)与平氏政权时期,皇权回归的同时,武士集团争权,导致幕府产生和皇权的最终旁落。

从与大唐关系及文化特征上分前后两期,平安开朝至废除遗唐使之制正好一百年,史称弘仁贞观时代。弘仁贞观时期狭义地指弘仁到贞观之间(810-877年)的68年,在文化史上泛指迁都后一百年的文化形态。此时由贵族官吏形成宫廷文化,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故又称为唐风文化。在科教方面有和气工的弘文馆、藤原氏的劝学院、橘氏的学馆院、在原氏的奖学院,讲授明经、纪传、明法、算学诸项;在文坛有僧正遍昭、在原业平、文屋康秀、僧喜撰师、小野小町、大友黑主六歌仙;书法有空海、嵯峨天皇和橘子汁逸势三笔;此外,建筑、工艺、音乐、绘画、戏剧和舞蹈等都很有特色,但这些都是以唐朝文化为基础。废除遣唐使以后近三百年称国风文化,在继承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唐风文化,形成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假名的产生,"国文学"的繁荣,出现《古今集》、《伊势物语》、《竹取物语》、《宇津保物语》、《落漥物语》、《源氏物语》、《土佐日记》、《紫式部日记》、《枕草子》等著作;净土教发达;美术、建筑、园林、雕刻和绘画的民族化。如果说奈良时代是吸取盛唐文化的话,弘仁时期就是吸取晚唐文化,藤原时期就自身民族文化形成的日本化。

与奈良时代园林尽毁不同的是,平安时代的园林还有部分遗存,如城内的神泉苑、冷然苑、淳和院、朱雀院及城外的嵯峨院、云林院等。最著名的就是神泉苑,它是平安时期第一代天皇桓武天皇建造的宫苑,虽然园林已毁,但从"田中家藏古指图写"和现存考古资料上可清楚地见到园林的格局。首先,从命名上看,以神泉为名,表明是池泉园的规制。泉水从东北高处流向西南低处的园池,池中设岛,方广133米和183米,中轴明显,池北正中面南为乾临阁,两侧有曲廊接两阁,廊南折在端部终于临水的钓殿。神泉苑面积很大,东西2町(1町为40丈见方),南北4町。平安第二代天皇嵯峨天皇的离宫嵯峨院,园中除了大泽池仿中国洞庭湖外,还有日本化的瀑布石组,名古曾泷。

在模仿皇家园林的过程中,在国风时代创造了私家园林的寝殿造园林。国风时期的人物代表是藤原氏,从藤原良房(804-872年)开始,以外戚出任摄关职成为藤原氏专权起点,一直到江户时代近千年世袭摄关两职。平安中后期达到鼎

盛,故常把这一时期又称为藤原时期。藤原氏各家多筑有私家园林,如东三条殿、堀河殿、土御门殿及高阳院等。而寝殿造园林则主要是藤原氏一族的宅邸庭园。从面积上看,私家园林比皇家园林小,大多为1町见方,大者为东西1町,南北2町,如东三条殿、堀河殿和土御门殿,高阳院为最大者,达2町见方。

寝殿造园林形式依旧是中轴式,轴线方向为南北向。园中设大池,池中设中岛,岛南北用桥通,池北有广庭,广庭之北为园林主体建筑寝殿,寝殿平面形式与唐风时期不同,不再是左右对称,而是较自由的非对称,池南为堆山,引水分两路,一路从廊下过,一路从假山中形成瀑布流入池中,池岸点缀石组,园中植梅、松、枫和柳等植物,园游以舟游为主。平安中期公卿藤原兼家(929-990年)的东三条殿始创于平安前期,焚后于藤原时代再建,重建后打破原来对称格局,中心建筑寝殿一侧衰退,重心偏移,形成非对称配置方式。与其同时期建造的堀河殿与东三条殿格局相似,而土御门殿则是藤原兼家五子,平安中期公卿和摄政藤原道长(966-1027年)建造的宅园,其寝殿左右东西对屋皆存,显然为早期寝殿造格局。

高阳院是藤原道长的儿子藤原赖通(990-1074年)的宅邸,占地2町见方,其规模和形态可从至今留存的古绘卷〈驹竞行幸绘卷)中略见一斑。〈荣华物语〉载:"寝殿之北南西东皆有池,中岛建钓殿",又东西北三对屋皆备,庭园内景点丰富,《高阳院水阁歌合》道:"棹影穿波着南洲,阶下异草杂树,奇岩怪石,千名万形,不可见(此字左为尔字旁)缕。"1039年的一场大火把高阳院烧毁,藤原赖通再建时园林格局大体相同,只是建筑的东对屋消失,表现出后期的成熟形式。《春记》说:"其广不异巨海欤......造营无极见,壮丽不啻金玉","其费以千万可数,天下亡弊只在此事欤。"

在佛教进一步巩固地位的过程中,末期(12世纪70年代)源空开创净土宗,提倡专念阿弥陀佛,死后可升往西方极乐净土世界。佛家按寝殿造园林格局演化为净土园林,流行于寺院园林之中。当然净土园林的来源也有说是源于净土变的院前池沼的佛画,不管如何,它还是与寝殿造园林有十分相象的格局,只不过把寝殿改为金堂而已。许多舍宅为寺的寺园和皇家敕建或贵族捐建的寺院大多体现了净土园林特点。园林格局依旧是中轴式、中池式和中岛式,但建筑的对称性明显保留下来。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是大门、桥、水池、桥、岛、桥、金堂和三尊石(指仿佛教的三座菩萨的石组)。为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园林与戒坛结合,用植栽、木牌、垣墙、地形、地物、道路或帷幕把道佛界和俗界分开,石组布局用三尊佛教菩萨作为像征物。

平安时代的现存园林大多以寺院园要形式保存下来,如藤原时期的净土园林的作品有藤原道长的法成寺庭园、藤原赖通的平等院庭园、白河院的六胜寺园、鸟羽院的安乐寿院、胜光明院、待贤门院的法金刚院、藤原基衡的毛越寺庭园、藤原秀衡的无量光院、藤原基衡夫人的观自在院、藤原成衡夫人(德尼)的白水阿弥陀堂、一乘院惠信的净琉璃寺庭园、藤原忠通的法性寺殿庭园、后白河院的法住寺殿庭园等,另外,还有仿观自在王院和平等院的无量光院(平泉)、法金刚院(京都)、净琉璃寺(奈良)、园成寺(奈良)等。其中以法成寺、法胜寺和平等院最为典型。法成寺用围墙围成佛界,中轴明显,用四周回廊围合中心水池,水池中设中岛,金堂在北,左右对称。法胜寺三面围墙,一面沟壑,中轴明

显,水池偏心,但中岛居中,上设九重塔,金堂出两庑,左右对称,水池曲折向东北,池边建钓殿。平等院则中轴很弱,前池不规则,名阿池(即阿弥陀佛池),中间建中岛,上面建左右对称,平面如凤凰展翅的的凤凰堂(又名阿弥陀堂),以应凤凰涅槃的佛语。

从审美意趣上看,汉文学应是原动力和最高标准,其中以白居易的诗文最受欢迎,《白氏文集》在平安初期传入日本,一时洛阳纸贵,上层阶级人人能诵。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序对园林的影响不仅在格局上,更重要的是在审美上。京城内被称为"池亭"的庭园及为其作的序《池亭记》皆原于《池上篇》:"予六条以北,初卜荒地,筑四垣,开一门......地方都庐十有余亩,就隆为小山,遇洼穿小池。池西置小堂、安弥陀,池东开小阁、纳书籍,池北起低屋、著妻子。凡屋舍十之四,池水九之三,菜园八之二,芹田七之一。其外绿松岛、白沙汀,红鲤白鹭,小桥小船,平生所好,尽在其中......"

总之,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在平安中后的国风时期表现更弱,主要变化就是轴线的渐弱,不对称地布局建筑,自由地伸展水池平面。所以说,由唐风庭园发展为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最大特征。当然,平安时代后期(十一世纪)出现的世界上第一部造园书籍《作庭记》,作者橘俊纲(1028-1094年)是藤原赖通的儿子,在其父复建高阳院(1040年)时才十四岁,但他跟随其父左右,出入造园现场,把对寝殿造庭园的亲身体验写成造园法典,影响后世。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 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 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 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 1)为统治阶级服务 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 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 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夏、殷、周 秦、汉——————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 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 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 ?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 ?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 ?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 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北林官网外国园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在园林艺术史上,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和伊斯兰园林是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园林类型,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世界园林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可分为六个时期:一、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二、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四、欧洲勒·诺特时期法国园林(约公元1650年——1750年)五、英国自然风景式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六、近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至今)。 本课程着重介绍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发展历程、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重点是以 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式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园林,以及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包括园林形式产生的原因,美学思想,造园要素和手法,以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等。上述西方园林类型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西方园林史课程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美学修养,改变园林观念,丰富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风景园林特征及发展趋势的认识。 开创当代中国的新园林必须以丰富的历史作为背景,立足于现实情况,大力汲取外来 的先进养分,向着现代化方向复合、变异、发展。外国园林史正是一门研究外国各种类型园林发展历史的学科。 世界园林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一、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二、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四、欧洲勒·诺特时期法国园林(约公元1650年——1750年)五、英国自然风景式 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六、近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至今)。在各个时期里介绍古埃及的底比斯园、法国的凡尔赛园林、意大利的朗特别墅园林、英国的斯托园、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花园、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花园,涉及乡村园林、别墅园林、宫廷式 园林、风景式园林、都市园林及其园林建筑、水景、花木等。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园林的发展进程,理解园林与国土、地理、自然、气候、地域、历史、文化、宗教及艺术的关系。 通过对外国园林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的差异和相互的影响作用。掌握欧洲 和伊斯兰两大园林体系的特征,了解其发展进程及各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与分类。了解国外园林发展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与艺术,拓宽知识面,为吸收众家之长,创造设计现代新园林提供良好的基础。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园林的特点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 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

中外园林史试卷(A)答案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枯山水 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2. 古罗马列柱中庭 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则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 3、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 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4、一池三山 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园中有水池,水池中堆有三座小山 (岛),即一池——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5、台地园 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二、填空(每格1分,共30分)

2、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 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 的记录。 3、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 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由奥姆斯特德 和沃克斯合作而成。 5、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 (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和畅春园。 6、古罗马的别墅分庄园和柱廊园两种。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 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我国古典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为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和离宫御园。 9、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三、问答题(30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6分) 答: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 3.诗情画意;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酷爱庭园的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丰臣秀吉没等到工程完工就死于暴病,义演准后请当时造园名家贤庭继续营建,历时25年,终于江户时代的1623年完工。园中景石巨大,书院辉煌显出丰臣氏的武家气魄。 京都的西本愿寺滴翠园建于1583年,园中以沧浪池为中心,主体建筑飞云阁临水而建,高达三层,在一层可登舟而游,石组刚健有力,跨水建龟背桥,池边有醒泉(此字酉字旁)泉、艳雪林、啸月坡、踏花坞等十个景点。飞云阁临水手法显出与室町初期相承的关系,龟背桥显示了祈寿文化,沧浪池显出老庄文化,其余景点显出文人化倾向,表明桃山时代园林的从武家强健向世俗化、人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室町末产生的茶庭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涌现了茶道六宗匠:村田珠光(1423-1502年)、武野绍鸥(1502-1555年)、千利休(1522-1591)、古田织部(1544-1615年)、小堀远州(1579-1647年)、片桐石州(1605-1673年)。千利休师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佗茶,成为桃山时代最伟大的茶道宗匠,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封之为茶头,他创立了草庵风茶室,应用于茶庭(茶庭也称露地)之中,提倡枯寂精神本位,用草庵茶室、飞石和圆形路线的茶庭布局。他的弟子古田织部,继承佗茶精神,提倡六分观景四分实用,用曲折路线增长游览路线,他的茶庭作品也大致形成于桃山末江户初。

外国园林史笔记

外国园林史笔记 古代园林(4世纪以前)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1宅园:奈巴蒙花园Nebamon garden、麦利尔的宅园2圣苑:巴哈利神庙3墓园(灵园)卡纳克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1猎苑2圣苑3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杰出的哲学家(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宫廷庭园1阿尔喀诺俄斯王宫(前9—前8世纪)2宅园—柱廊园,前5世纪 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阿卡德米体育场,德尔斐体育场3学园:阿卡德莫斯学园,伊碧鸠鲁学园 实例: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Palace of Knossos) 说明早期希腊的宫苑文化和迷园的起源。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庄园1.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2.吐斯库姆别墅庄园 宅园1.潘萨住宅2.维蒂住宅

宫苑1 哈德良山庄 公共园林浴场、剧场、广场 哈德良山庄1.面积大,建筑内容多。可称为宫苑。2.A处是海的剧场3.B处是运河4.C处是长方形的半公共性花园。5.D 处是珍藏艺术品的博物馆。 欧洲中世纪园林(5世纪—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西罗马都城留在罗马。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1世纪以后,领主分封独立,城堡林立。 13世纪以后,火药使用,城堡失去防御作用。 寺院庭园 巴西利卡寺院前庭,实用性、装饰性,建筑围绕的中庭,圣·高尔修道院,9世纪, 坎特伯雷修道院,1165年,英国 城堡庭园 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发展 11世纪以后,实用性庭园转变成装饰性和游乐性庭园 《玫瑰传奇》1230—1240年,法国寓言长诗 13世纪以后,比尤里城堡,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两汉

发展期——魏晋--隋 全盛期——唐--两宋 成熟期——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 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 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园子里点缀着几盏石灯笼,地上耙有一层沙子或砾石,偶尔还别出心裁地堆砌一些岩石和石块。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第四章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一、发展简史 第一时期:古代(飞鸟、奈良、平安) 池泉庭: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 作为住宅形式的寝殿式庭园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土庭园” 第二时期:中世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 武家式造庭的手法,后又演变成书院式,规模上小些。禅宗的引入,山水式庭园、“枯山水”园、回游式山水庭园。 用立石表现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 用白砂、整形树拟水拟波,伏石和整形树拟岛拟船,以苔藓喻大千世界,以原地静观参悟形式达到境界。 第三时期:近世(桃山、江户) 茶道——茶庭,为了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园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类型。 “佗”是茶庭的灵魂,意思是寂静、简素,在不足中体味完美,从欠缺中寻求至多。 日本的茶道有“三千家”之说,它们是指京都的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 茶庭的构成有垣塀(土围墙)、露地门、腰挂(用于休息的坐凳)、待合(用于等待的建筑)、蹲踞(用于茶客洗手的低矮洗手钵)、雪隐(厕所)、步石、石灯笼、水井、尘穴(尘壶,用于盛垃圾的地方)、躏口(茶客的出入口)、门口役石(出入口用于踏步、装饰、防滑的功能石)。 园林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路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盛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这一切都是为茶道所讲究的“和、敬、清、寂”。 日本最小的庭园叫坪庭。坪在日本是一个面积的计量单位,一坪相当于3.3平方米。坪庭的意思就是很小的园林。 坪庭另有一名字叫“壶”,在日语的发音中与坪的发音一样。中国有“壶中天地”的说法,也就是说体量虽小,但要素齐全,功能完善,别有一番天地。 第四时期: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手法多样化 枯山水、池泉庭、茶庭、西洋式庭园等 东京四大名园——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 日本枯山水双壁——龙安寺石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东庭 二、日本庭园的建造手法 1、筑山与野筋(山的坡度很小) 为了抬高主景石的位置;作为背景而不是主景 石组:指不加任何人工修饰、加工状态下的自然山石的组合。象征“山”;永恒不灭;精神寄托的象征。 须弥山石:单个景石。 坐禅石:两个一组的石组。主景石是上座石,巨大,表面平整,适于坐禅;配石称为副石,小巧,体态圆满,适于观望。 三尊石:立石(主人石、守护石)——释迦;伏石——左普贤、右文殊,象征佛陀与其两个弟子。阿弥山石、势至石、观音石。一高两低,一主两副,“品”字形的三石构图。 七五三石:十五个景石按三组形式配置。三组景石一般在苔地和沙地上,背后有树木背景。 龟石:一个龟头石、一个龟尾石、四个龟足石;鹤石:一个鹤头石、一个鹤尾石、两个鹤羽石。龟头石低于水中,鹤头石则高昂入空。在池泉园中,龟岛和鹤岛上还种有松柏等长寿的植物。 2、池、泷与遣水 3、中岛、出岛与岩岛 中岛、岩岛:全部浸于水中;出岛(半岛):一半入水的岛 蓬莱岛、龟岛、鹤岛 中岛、主人岛、客人岛 4、植物、亭、塔、园门、垣与塀 5、园路、步石、石灯笼、洗手钵石组和尘穴

《园林史》第八章日本园林1

第八章日本造园简史 参考资料: [1]童寯.造园史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 [2]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讲稿).北京林学院园林系,1979年.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 一、日本古代的苑园 1、《前汉书》载“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全国,岁时来献见玄”。这是我国关于日本列岛的最古的比较可靠的记载。 2、从日本人在第八世纪用文字写出的包括日本太古传说、神话和皇室古祭、历代王名和宫殿所在等的《古事记》(成书于公元112年)、《日本书记》(成书于公元720年)有关历代皇居中宫苑的零星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到日本古代苑园的概况。 (1)第3-4世纪日本孝照天皇建有掖上池心宫、崇神天皇建有矶城瑞篱宫等。 这些皇宫外饶有壕沟、或土城围绕,有列植的灌木,用植物材料编制的墙篱等。宫苑里有赏乐性的池泉。 (2)《日本书记》卷七载“宫之池放养鲤鱼”;卷七载“穿城起苑,以盛禽兽,而好田猎,走狗试马,出入不时”;《日本书记》卷十五载“显宗天皇跳提到仿汉土曲水宴”(即曲水流杯饮)总之,犹如中国周代的灵池、灵囿一般。 二、奈良时代(公元645年——780年)的庭苑 日本文化革新后,日本古代律令天皇制国家的形式已经成型。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文化革新到奈良时代末期(由于都城在平城京即奈良,故称奈良时代)出现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史称奈良时代。其最盛期的年号成为“天平文化(公元729年——780年)”。(在日本美术史上通常分为“飞鸟时代”、“白风时代”、“白风时代”。相当于我国唐朝的开元、天宝、圣德年间)。 此阶段在庭园方面,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3年——618年)因为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日本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一池三山”神仙境界也影响到日本的文学和造园领域。从史书上了解奈良时代时代后期圣武天皇喜爱自然景物,平城宫内的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等庭院中多泉石之美。同时受海洋景观的影响,池中堆岛兴起,及瀑布、细流的表现。庭园建筑有了发展,如位于湖畔的“滨台 /滨楼”为后代“钓殿”建筑的雏形。 三、平安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庭园和造庭秘传书 1、公元794年迁都平安京,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有模仿汉上林苑“甘泉苑”的“神泉苑”。其遗址现尚存。 2、平安时代前期对庭园中石组细流、草木的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 3、这个时期有日本最古的造庭法秘传书的写作,名《前庭秘抄》/《作庭记》。 橘俊纲(1028-1094年)著《作庭记》,是一部关于日本早期园林的造园技术的著作。用汉文体写作。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上卷先论庭院形态、造庭立石方法、自然缩景的表现。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大成时代的园林。 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按中国《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一世纪)曾有一百多个小国家,东汉公元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东汉光武帝赐之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印至今仍存。至公元三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五世纪,终于统一了日本,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掖上池心宫是孝照天皇(传说公元三至四世纪天皇)的皇宫,宫内有园池。矶城瑞篱宫是崇神天皇(传说公元二至三世纪天皇)皇宫,宫内有篱笆。泊濑列城宫是武烈天皇(年代未知)的皇宫,内有洲岛。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曲水宴指的是仿中国园林中在每天春天三月三上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园林发展简介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 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 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 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 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中外园林史重点归纳

1.园林史含义:主要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园林发展的历史,考察园林内容、形式的 演变,总结造园实践经验,探讨园林理论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园林事件和文化等。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的一门课程。【第一章总说】 2.中国园林的体系(阶段):A.园林的幼年时期(前11世纪-公元220年)——商、周、 秦、汉→B.园林的转折时期(公元220 -589年)——魏、晋、南北朝→C.园林的全盛时期(公元589-960年)——隋、唐→D.园林的成熟前期(公元960-1271年)——宋→E. 园林的成熟中期(公元1271-1736年)——元、明、清初→F.园林的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清中至清末→G.中国古典园林综述(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主要发展历程与成就)→H.中国近现代园林→I.中国当现代园林【第一章总说11】 3.学习园林史的目的: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自序中讲到,写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 了缅怀过去而弘扬以往的辉煌业绩,更重要的在于揭示发展规律而烛照未来。对园林体系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了解,那么在创造新园林的过程中就可以较为自觉的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明确哪些应该扬弃否定,哪些能够继承发展,从而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第一章总说17】 4.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 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不一定要考)【第二章总说36】 5.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A. 园林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奴隶社会阶段; B. 古典园林阶段——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阶段; C. 近现代园林阶段——资本主义阶段; D. 生态园林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期。【第二章总说37】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宗教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苏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苏我马子宅邸 园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

中外园林史试题库(郭风平、方建斌主编)

一填空 1.我国“园林”一词的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2.指出“园林”即“第二自然”这一观点的是周维权。 3.园林形成的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4.园林的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 5.园林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类型。 6.园林按从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贵族)园林、陵寝(寝庙)园林和 公园等类型。 7.园林按功能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 区园林等。 8.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9.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0.世界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个阶段。 11.中国园林史划分为萌芽期、生成期、发展期、全盛期、成熟期五个时期。 12.十字形庭院为伊斯兰园林典型的布局形式。 13.伊斯兰园林体系代表古巴比伦和古波斯。 14.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四种类型。 15.古希腊园林可划分为可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等四种类型。 16.古罗马园林可以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 等四大类型。 17.列举两个古罗马别墅庄园园林洛朗丹别墅庄园、托斯卡那庄园。 18.中世纪的园林建筑以寺院庭院为代表。 19.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前期以寺院庭院为主、后期以城堡庭院为主。 20.中世纪西欧代表性城堡园林比尤里城堡、蒙塔尔吉斯城堡。 2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划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三大类型。 22.美第奇式园林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吉奥罗庄园和菲埃索罗庄园。 23.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奠基人是多拉托·布拉曼特。 24.巴洛克园林萌芽的标志是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代表作品有伊索拉·贝拉庄园、加 尔佐尼庄园、冈贝里亚庄园。 25.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三种类型,分别以谢农 索城堡花园、维兰德里庄园和卢森堡花园为代表。 26.《造园的理论与实践》,被看作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理论的完全确立。 27.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作品很多,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府邸花园和公共花园等三种类

中外园林史试卷A答案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就是用山石 与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2、 古罗马列柱中庭 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 则就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 3、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 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4、一池三山 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园中有水池,水池中堆有三座小山 (岛),即一池——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5、台地园 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就是逐级升高 的台地。 、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 , 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 蓬莱山 ,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 的记录。 3、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 河”、滋味不变的“乳河”、 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就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由 奥姆斯特德 与 沃克斯 合作而成。 5、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就是玉泉山的 静明园 、万寿山的 清漪园 、香山 (西山)的静宜园 及 圆明园 与 畅春园 。

6、古罗马的别墅分庄园与柱廊园两种。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就是凡尔赛宫苑与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 们都就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我国古典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为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与离宫御园。 9、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就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就是台。 三、问答题(30分) (6分) 答: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 3、诗情画意; 4、意境涵蕴。 2、简述意大利的经典园林特点就是什么?(7分) (1)平面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1分)、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最广泛采用的形式就是以建筑物的轴线作为庭院的主轴线(1、5分); (2)在立面上为适应地形的变化而做成台地,这就是意大利园林突出的特征(2、5分); (3)在色彩上,意大利式庭院以常绿树木为主色调,点缀白色石造建筑物,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技术(2分); (4)园林要素除建筑物外,庄园中也有凉亭、花架、绿廊等,较大的庄园中,常有露天剧场、迷园等(2分)。 3、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特征?(7分) 主要特点: (1)、融于自然的地形处理,大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突出有变化有层次的整体,中轴对称突出、均衡统一规整。 (2)、保留有城堡的痕迹,以府邸为中心,起统率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 (3)、运用平静开阔的水景如大运河、叠瀑、湖池与喷泉等来创造景观。 (4)、、在外围边缘常以落叶乔木形成茂密丛林,在园景内大量采用黄杨与紫杉作图案树坛。 (5)、在园中布置大量的精美雕塑突出文化氛围与艺术气息。 4、比较分析欧洲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10分) 答: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瞧,欧洲一直以来的思想“以人为本”占上风;而中国则受孔孟之道,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认为人就是自然的产物。 2、从园林创始者认识论角度瞧,欧洲的造园者都来自建筑师、雕塑家、哲学家,讲究规整秩序;中国则崇尚自然,造园者出自于诗人画家仕官甚至皇帝参与、经营,讲究自然诗意。 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瞧,欧洲园林具有明显的外延性;中国园林则具有强烈的内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