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请用地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应对措施

一.原因

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2. 西南五省现在已经发生干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带有降雨的云层,在几个月内很少经过这里,就形成了干旱,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吹动强降雨雪云层,到干旱地区抗旱救灾,我通过细心研究和发现,造成灾害的强降雨雪是绝对可以改变控制的。抗旱保全苗也是可行的。

一.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二.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

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 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真正的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现在来看,就是1998年秋冬至1999年春季在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出现的干旱过程有210多天,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当然,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旱也有较长的接近200天的持续干旱,但如果单从范围来讲,前面提到的两次影响范围可能更大。”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的70%是气象灾害,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3%。而我国是世界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十分严重。

在任福民看来,“从所有的气象灾害统计来看,干旱在我们国家的气象灾害中损失是最重的。每年干旱的损失往往大于洪涝灾害的损失。”

三.大气环流是“元凶”

张培群认为,“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但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气压场偏强,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在张培群看来,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他以云南为例解释说,云南每年大致可以分为旱、湿两季,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而去年8月份后降水就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了,之后的九、十月份,云南的温度又比常年偏高,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而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很难再补上水。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而干旱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降水持续偏少,二是气温偏高。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云南、贵州平均降水量分别只有173毫米和175毫米),从去年9月至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到今年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雨季降水少、存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加之今年干季缺水明显,直接导致了这次严重旱灾。”张培群分析说。

四.“天灾”还是“人祸”

对西南干旱的成因存在各种猜测、说法,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是“人祸”导致严重“天灾”;有人说这是密集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加剧了旱情……一时众说纷纭。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给出了一个几近相同的答案:今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调整而非“人祸”所致。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爱丁堡公爵保护奖”获得者陈宜瑜告诉本刊记者,西南地区发生的旱情是正常的、是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的发生都是正常的,因为地球总是在变的。气候异常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区域的环境和整个大环境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像美国雪灾、欧洲雪灾都非常厉害。今年是整个全球气候异常,很突出,中国的旱灾也是全球气候异常表现的一部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研究员也认为,西南旱灾是大自然的调整过程,只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调整的难度,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地理学家和环境学家孙鸿烈院士向本刊记者表示,他更倾向于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是气候变化的判断。“西南旱灾是大气环流问题,不是环境、生态问题。当然,干旱之后,肯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很多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农业、水资源等已产生可识别的影响。比如我国2008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原因不一定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但也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极端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无关。气候变化可能会加重这种非常态变化,会引起更多更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对本刊记者说。

针对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发生的说法,张培群解释说,气候变暖是气候的长期变化,而西南旱情是一个相对时间尺度较短的事件。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异常的可能性会有所增加,但是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气象专家指出,气候变化通常是由两方面形成的: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这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已有明确阐述;另一方面,气候系统本身的自然变化也会导致气候变化。

五.脆弱的水利设施

陈宜瑜表示,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人力所不能阻止的,但防灾减灾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自身的抗灾害能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

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的孙鸿烈告诉本刊记者,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如云南,在全国水资源总量排名第三),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脆弱;另外,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

数字显示,有着丰沛水资源的云南省,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贵州省已建成的17893处蓄水工程中,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国家防总负责人称,目前西南地区抗旱水源日趋紧张,生活、生产用水矛盾更突出。“如果云南省干旱持续到5月中旬,现有蓄水将基本用完,局部地方将面临无水可用的极端状况。”

“中国人均水资源实际上只有全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又很不均衡,可以说,中国水资源非常紧缺,但很多人并没有建立起节水意识。”孙鸿烈认为,这次旱灾再一次为国人敲响了警钟。

他同时指出,这样严重的旱情,肯定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是“西南地区的原始生态状况很好,一旦进入雨季,降水增加,加之温度升高,天然植被会很快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恢复会很快。”

孙鸿烈也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认真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讲求实效,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瞭望》新闻周刊文)

二.措施

首先要说明强降雨雪云层的形成过程,所有降雨雪都是由于海洋和陆地蒸发的水气及大气空间所固有水分形成的。含有大量能形成降雨雪的云层,在热高压气流或冷空气的作用下,运行到一定的地方达到饱和就开始下落,形成降雨雪区域(即便是干旱地区)。所有降雨雪都是因为路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温度、地表湿度而形成降雨雪,如果经过的地区较干燥,就会把云层底部变成水蒸汽托起云层继续随风而动,如果所经过地区尚未饱和或不具备降雨雪条件,其降雨雪云层就会寻找适合降雨雪的地区降雨雪。如果某个地区经常没有途径降雨雪的云层,就会形成干旱。

掌握了降雨雪的原因,我们要控制强降雨雪就绝对不难。卫星云图告诉我们云层所在后,把握时机用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借助自然风向将云层吹到干旱地区,在施以补助措施解决干旱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其费用要比抗洪抢险、抗暴风雪救灾,抗旱保全苗节省

许多许多。对此调云工程如按我所说的思路去做,出现损失我愿承担一部分费用,也希望一切有识之士能够大力支持。更希望党中央国务院能高度重视,不要以为国际没有先例就忽视这项工程的进展。事实上只要是做一次小规模的试验,用五六架次的飞机进行上中下立体吹动云层,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使用空军教练飞行还可以一举双得。强降雨的季节即将来临,我们要抓紧试验力争避免大的灾害发生。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为干暖空气控制,温度异常偏高,影响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主要从偏东路径南下,很少能渗透到云南高原腹地,导致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云南地区发生秋冬连旱。”肖子牛表示,“而这些与去年6月赤道中太平洋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有一定的关系,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导致西南五省市干旱的人为因素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

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想到的是,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惜,以往西部人与自然是如果相处的?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西南大旱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从已透露的信息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人祸的蛛丝马迹,在抗旱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有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这些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在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其实,且不说水电站对生态的改变,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已明显成为旱情加剧的一大原因,最近贵州大旱就暴露出这样的一个案例:2009年上半年,水城县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电站有雾龙河电站和加克电站。正在加紧施工的有顺场电站、何家寨电站、金狮子电站、乌图河二级电站、猴场电站等6个电站。水资源成了电站老板和产权人控制的砝码。农民灌溉用水必须看水电站老板的脸色。水电站的快速建成,加剧了当地民众与水电站产权人的水源争夺。

再有就是江河的污染。我曾到这次大旱的重灾区珠江上游采访,那里的江水简直就是黑色的,当地居民从河水中捞起淤泥晒干后可当煤炭用,称为“河煤”。这次大旱之时有记者驱车在贵州沿途采访,发现由于采煤业污染,当地许多河流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的水面上

一片“漆黑”。一些当地“职业捞煤”队的农民,挥舞着长长的水瓢,将河中的淤泥捞起,等到风干了,这是可以卖钱贴补家用的。大旱之中,一滴水都弥足珍贵,可与此同时,大片大片水源因为污染无法饮用,这难道不值得警醒吗?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种树、断河、污染再继续下去,明天和后天还会怎么样呢?(汪永晨环保志愿者)

高考模拟

1.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参考答案】

(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2.目前我国石漠化正在以每年2 500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其治理难度甚至超过沙漠化,并日益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顽疾。据遥感资料,

贵州喀斯特地区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5万平方公里,在1975年 ~ 1998年间平均每年扩大1800平方公里。广西石漠化面积已达4.7万平方公里,加上云南省,我国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并不比沙漠化的扩张速度慢。

读某区域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1)石漠化面积人口环境容量生物多样性(2)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3)上升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

3.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读下图和资料,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答:

(1)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2)此次旱灾严重,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3)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4)此次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应怎么做才能在以后避免或减少类似的灾情?

参考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只是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西南地区为季风区,冬春季节为旱季,降雨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旺盛;地形崎岖,地表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多为石灰岩分布区,容易渗水,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储藏条件差。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人们习惯靠天吃水,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3)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4)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文综)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图3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5.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4.D 5.C

6.(广东韶关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试)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7分)材料一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目前干旱仍在持续发展,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连旱。据预测,全省大部自3月16日至4月15日间仍将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趋势。从目前趋势分析,雨季到来以前全省干旱解除的可能性不大,云南极有可能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局面。截至1月30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有385万人、209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城市供水主水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城区供水困难,昆明、曲靖、香格里拉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山火……(1)试比较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点。(10分)

(2)除了干旱外,试列举红水河段和珠江河段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8分)(3)据报道,蔗糖、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深圳等地的花市价格上涨。试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4)本次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将对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6.共27分

(1)相同点:气候均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自然植被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水量均丰富。(3分)

不同点:红水河段——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4分)

珠江河段——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3分)

(2)8分

红水河段珠江河段

主要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

主要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严重

(3)该地区是我国甘蔗、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花卉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旱情持续,致使这些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市场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上涨(3分)

(4)河流径流量减少,导致各种供水紧张,航运受影响,珠江口可能出现咸潮;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电站发电减少,影响西电东送,从而导致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西南干旱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 重。 请用地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 应对措施

一.原因 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 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 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西南旱灾

西南旱灾 "哎,西南的孩子真可怜!" "我们这下这么大的雨,西南那却干旱!" ...... 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可不热闹了! 这几天,西南的旱灾已成为我们班最热点的新闻。自从西南的旱灾在全球爆发以后,它已成为了人人关注的话题。 在星期四的下午,全校同学举行了捐款仪式,我们班是第一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每一天的新闻联播里,总能知晓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最新情况。现在,果树因为没有水而将被炎热的太阳烧蔫了。而聪明的果农们可不怕,他们为果树打"吊针"。只要在吊瓶里放满满的一瓶水,就能维持果树一天的生命。星期五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视频,叫正负2度。里边说了人类将面临的危险,地球的温度只能增加2度。要不然就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只要我们爱护、保护地球,《XX》、《阿凡达》,只会是传说! "哎,西南的孩子真可怜!" "我们这下这么大的雨,西南那却干旱!" ...... 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可不热闹了! 这几天,西南的旱灾已成为我们班最热点的新闻。自从西南的旱灾在全球爆发以后,它已成为了人人关注的话题。 在星期四的下午,全校同学举行了捐款仪式,我们班是第一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每一天的新闻联播里,总能知晓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最新情况。现在,果树因为没有水而将被炎热的太阳烧蔫了。而聪明的果农们可不怕,他们为果树打"吊针"。只要在吊瓶里放满满的一瓶水,就能维持果树一天的生命。星期五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视频,叫正负2度。里边说了人类将面临的危险,地球的温度只能增加2度。要不然就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只要我们爱护、保护地球,《XX》、《阿凡达》,只会是传说! "哎,西南的孩子真可怜!" "我们这下这么大的雨,西南那却干旱!" ...... 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可不热闹了! 这几天,西南的旱灾已成为我们班最热点的新闻。自从西南的旱灾在全球爆发以后,它已成为了人人关注的话题。 在星期四的下午,全校同学举行了捐款仪式,我们班是第一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每一天的新闻联播里,总能知晓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最新情况。现在,果树因为没有水而将被炎热的太阳烧蔫了。而聪明的果农们可不怕,他们为果树打"吊针"。只要在吊瓶里放满满的一瓶水,就能维持果树一天的生命。星期五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视频,叫正负2度。里边说了人类将面临的危险,地球的温度只能增加2度。要不然就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只要我们爱护、保护地球,《XX》、《阿凡达》,只会是传说! "哎,西南的孩子真可怜!" "我们这下这么大的雨,西南那却干旱!" ...... 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可不热闹了! 这几天,西南的旱灾已成为我们班最热点的新闻。自从西南的旱灾在全球爆发以后,它已成为了人人关注的话题。 在星期四的下午,全校同学举行了捐款仪式,我们班是第一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在每一天的新闻联播里,总能知晓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最新情况。现在,果树因为没有水而将被炎热的太阳烧蔫了。而聪明的果农们可不怕,他们为果树打"吊针"。只要在吊瓶里放满满的一瓶水,就能维持果树一天的生命。星期五的时候,科学老师给我们看了一篇视频,叫正负2度。里边说了人类将面临的危

大家都来关注西南地区百年大旱

大家都来关注西南地区百年大旱- 农田水利 极端天气事件,使云贵地区在去年夏秋连旱基础上,延续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引起了政府、各界媒体及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本人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这次特大干旱是在去年的夏秋连旱的基础之上,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受旱时间长,土壤失水严重,可谓是天灾。 这次特大干旱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是时间太长,有些地方缺水已达200天。大家如有机会可来云贵地区看看,即使不是在这样长的缺水年份,而在正常平水年份,山区老百姓也常会有十几天或一两个月缺水期,要去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云贵地区,前些年搞的“三小”工程就是针对这种平水年和一般的缺水年,老百姓只要挖个水池、水窖,搞个小山塘就基本可以解决一两个月的喝水问题。但这次干旱时间确实太长了,小水池、小水窖的容量小,那能承受这样长时间的干旱,这些地区的乡镇供水工程抗旱能力根本抵抗不了这样长时间的干旱。这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或人饮工程标准定得过低,设计供水能力无法保证长期受旱对水的需求等问题。 二、云贵地区特有地形地貌,使之本身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 通过这次大旱的发生、发展能看出,受旱情况首先是高山地区,其次是半高山地区,再蔓延到各地;而受旱最严重的地方,基本上是在

高山和半高山地区。 云贵高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大多岩层没有隔水层,不能阻止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直接流入地下暗河和地下溶洞,导致高山区和半高山区缺水现象严重。一个网上转载很广的事例“云南一老百姓到几百米深的溶洞中去找水,就是这一地区特有地形的真实写照”。 山区还有一个特点是高差大,有些地方的落差甚至达到几百米,河水一般引不到老百姓家中,有些地方要搞三到四级泵站才能将河水提到村寨,成本很高。比如:某些座落在乌江边的村寨也会发生干旱缺水的原因,就是由于落差太大了。 近年,水利部门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多投向“三小”工程,骨干水源工程少,这些“三小”工程对一个月、两个月的轻旱作用效果到是明显;但对于这样罕见的特大干旱,作用不大。起码有95%以上的“三小”工程都已干枯。因此,在云贵地区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平原地区捐献的一批抗旱应急机具,如扬程才19米的水泵,而流量却达800米/时,由于扬程低、流量大,运来这些地区,基本派不上用场,只能作摆设罢了。不过,水利部派出支援干旱地区的地下水钻探队、钻探设备和地质专家的到来,钻探深井、抽取地下水作为抗旱应急水源点的措施,对缓解云贵地区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石漠化现象,土壤、植被不能含养水源,储存不了水份。

西南干旱情况调查表

楚雄州抗旱实况调查 ——以楚雄市及武定县为例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 调查地点: 楚雄师院新老校区、校园附近地区、尹家嘴水库和武定县调查对象:师院在校学生、学校附近楚雄市民、尹家嘴周边农田及武定县各受灾地区 调查方法:制作问卷调查表分发到调查对象手中,自由填写;现场访谈、实验法等 调查人: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协会成员。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分别在不同地点对各行各业市民展开调查。 一、灾情简介 最近以来,楚雄、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其中楚雄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6日18时,楚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034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重庆长江及嘉陵江水位持续下降,自2月下旬以来,干旱又有加重趋势,本月下旬,降水总趋势仍以偏少为主,预计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6个发生旱情,1700多万人出现吃水困难。

广西 14个市中已有12个市出现旱情,176万人、8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四川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楚雄、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期楚雄州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楚雄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楚雄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楚雄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楚雄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楚雄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楚雄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二、调查目的: 西南地区的旱情可以说无人不知晓,西南五省2千万人饮水困难,旱情百年一遇。为了让楚雄市民进一步了解灾情和提高节水意识。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 干旱!缺水!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突击北方冬麦区,农田龟裂,麦苗枯黄,人畜干渴…… 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地点,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旱,调水、引水、抽水,最大限度地落低旱灾损失。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凉快的新闻公布会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透露,目前北方八省冬麦区抗旱浇灌面积已超过六成,再过10天大部分受旱冬小麦能够浇完,并且人畜饮水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抗旱能取得如此的成效,离别开这些年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离别开抗旱机制的完善,离别开抵御水旱灾难能力的别断增强。 这样大范围的旱灾,落雨偏少是要紧原因。但透视旱灾,缺的别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别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咨询题。这次特大旱灾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别脚,我国农业整体依然“靠天吃饭”。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别脚,一些水利设施多年运行老化失修,或是山塘废弃,有水留别住;或是渠道淤积,有水引别来。这些薄弱的水利设施,在抗旱中成了摆设。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暂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浇地,或靠水车拉水灌溉,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捉襟见肘。 抗旱意识别强,一些地点的干部群众“重涝轻旱”。这种思想容易滋生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麻痹的思想,使得一些地点抗旱手段单一,投入别脚。“水来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其实,相关于洪涝灾难,旱灾的妨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危害同样别容忽视。从长远看,干旱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妨碍更深远。 节水意识淡薄,在水资源这样紧缺的现实下,白费水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就在黄河下游部分群众别得别靠咸水度日的并且,上游有些地点别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在许多缺水的地区,别是还在上马高耗水项目吗? 抗旱须治本,治本就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抗旱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抗旱必须实行综合管理,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别仅要促进日子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抗旱需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都市,从生产、日子扩展到生态。 当前即将进入冬小麦返青水灌溉和春播用水高峰,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必须要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意识,科学调度水资源,高效用水、精细化治理,夺取抗击旱灾的胜利。(赵永平)

2010西南旱灾思想汇报

2010西南旱灾思想汇报 当春暖花开之际,本应春花烂漫的南方却迎来了百年未遇的干旱。本应湿润胖沃的土壤却干涸龟裂,本应郁郁葱葱的庄稼却都枯黄干死,那一组组别断攀升的数字,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无别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戒指3月25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五省(区、市)耕地受干旱妨碍面积9654万,占全国的85%,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794万人,占全国的79%。并且受干旱妨碍,西南旱区森林火险等级居高别下,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因为旱灾,西南地区的人们正日子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解决旱灾,仔细做好抗尽量减轻旱灾的妨碍,中央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灾情,解决人民的基本日子咨询题。国家拨款修筑深井,完善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天气适合的事情下进行人工增雨。并且加紧修筑南水北调的工程。在特大旱情发生以来国家积极应对,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5次国家救灾应急响应,其中,二级响应一次,三级响应一次,四级响应三次,派出5个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工作。财政部仔细做好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及时拨付救灾资金,全力支持受旱地区开展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受灾群众日子救助、恢复农业生产等抗旱救灾工作。这些都能够见证中国政府的成熟,自02年非典以来,我们面对紧急事情也能从容应对。国家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适时的缓解了灾区的困境,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面对百年一遇的旱灾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应对,例如:南宁铁路局开发“绿色通道”抢运旱灾货物,在广西自然灾区救助二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南宁铁路局迅速采取特别措施,对密集到达的抗旱春耕货物采取及时甩挂、到卸分流、火车汽车对卸等措施;南宁启动今年首个抗旱应急响应,优先保证日子用水,目前南宁市启动了抗旱IV级响应;云南各地积极组织力量运水保证群众的基本日子用水;遵义市投入抗旱资金1亿3千万元;浙江企业面向灾区招工,帮助灾民解决生计······与此并且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旱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在别断进行凉爽。 灾害无情人有情,值得庆幸的是,在党中央的带领下西南地区的旱灾的妨碍正在逐步减轻,我们有理由相信,西南地区的人民可以顺利度过灾害。 事实上面对旱灾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民子弟兵奋战的背影,他们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之中,做到哪里灾情最严峻、那儿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消防官兵,想方设法为群众运水送水,尽量缓解人畜饮水困难。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我国西南大旱面前,人民军队让我们见证了他们的英勇。日夜奋战在旱灾前线,那熟悉的绿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漂亮动人,感动人心。 因为拉尼娜现象造成的西南干旱,让我们的西南人民饱受干旱的折磨,灾害兴邦,大灾大难不过在磨砺一具民族,相信我们一定会度过这一难,西南地区的人民也能很快走出困境。昔日的漂亮西南也能很快回来!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第41卷第24期 2010年12月    人 民 长 江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V o l .41,N o .24 D e c .,2010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24-0007-06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马建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关 键 词: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对策措施;水利工程;西南地区中图法分类号:P 426.61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马建华,男,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工作。 1 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 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西南5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介于东经91°21′~112°04′、北纬20°54′~34°19′之间,总面积136.4万k m 2 ,占全国总面积的14.2%。区域内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程以1000~2000m 为主;广西盆地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高程在1000m 以下。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坝(盆地)镶嵌其中,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谷地、盆地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区域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3%和41%。 区域内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k m 2 以上的主要河流有38条,主要分属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广西南部有部分小河流直接流入北部湾。区域内河流具有河谷深切、比降大、水量丰富、含沙量低和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的特点。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当地水资源总量8347亿m 3,占全国的29.4%。区域内水能资源富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1亿k W ,占全国的44%,可用于经济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k W ,年发电量约9.19万亿 k W·h ,分别占全国的61%和68%。该地区是我国重 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地和水电基地。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40多种矿产中大部分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利用价值高等特征。西南5省(区、市)有我国“第二林区”和“绿色宝库”之称,现有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7.6%,是我国重要的林产基地。该地区还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宝库,物种繁多、区系复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区域内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分别占全国的7/10和2/3,许多为特有或具世界保护意义的动植物。 1.2 社会经济 西南5省(区、市)辖地级行政区61个、县级行政区549个。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2512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平均人口密度183人/k m 2 ,城镇化率33.5%;地区生产总值33499亿元,占全国的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32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耕地面积约1850万h m 2 ,其中农田有效 灌溉面积651.5万h m 2 ,分别占全国的15.2%和11.2%;粮食产量8673万t ,占全国的16.4%。 2 干旱基本情况2.1 干旱季节性分布 干旱季节性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因降水量、

西南大旱思想汇报——众志成城,抗击旱灾

---------------------------------------------------------------范文最新推荐------------------------------------------------------ 西南大旱思想汇报——众志成城,抗击旱灾 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的大旱炙烤着人们的眼睛。河水断流、农田龟裂,千万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旱区干部群众正在尽最大努力抗击干旱,奋力自救。 我们对坚守在抗旱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敬意,由衷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在特大旱灾面前,救援人员带领旱区群众调水、运水、找水、打井……机械马达轰鸣,手拉肩扛挥汗如雨。在大街小巷、在乡村道路、在田间地头,“抗旱轻骑”、“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繁忙穿梭……汩汩甘泉到了村头,运水车到了家门口,干渴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上下同心,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旱灾肆虐人坚强。这场人与自然灾害的艰苦较量,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屈的意志。旱区群众需要支持,但不等不靠,奋力自救,互帮互助,乐观坚守。没有水,翻山越岭、跑几十里路去背;庄稼枯了,拔了再种,只需一场小雨,便可掀起春耕的热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社会各界自发捐献的善款来了,矿泉水来了,各种救灾物资来了。充满爱心的“及时雨”,正在旱区播撒信心和希望。 1 / 7

旱情还在持续,抗旱形势仍然严峻。我们要有更充分的准备,做更周密的安排。相关各地区各部门要全力投入抗旱救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采取各项应急措施,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同时,毫不松懈地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千方百计保禾苗、保春耕,努力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力争把旱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让我们凝聚起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智慧,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旺盛的斗志,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想法,希望等够得到团组织的批评指正。 亲爱的老公: 5月22日是我们相亲相伴、携手走过9年的结婚纪念日,这是我们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走过的9年,也是我最幸福的9年,这9年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也知道了什么叫坚强。你是否记得这个日子?如果你因为肩负抗震救灾的重任在前线救治伤病的同胞而忘记了,我非但一点不怪你,反而很欣慰、很自豪,你是我的骄傲! 你去灾区的第2天,5月17日,就是你38岁的生日,没能和你一起切下生日的蛋糕,没能和你举起祝福的美酒,那是我深深的歉意,但我觉得并不遗憾,今天,再次送去我的祝福:祝你生日快乐!这两天,医院已经组织了赈灾募捐,我也替你为灾区献上了一份爱心。没能和你到灾区前线并肩战斗是我的遗憾,希望你替我为灾区人民

中国西南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 A review

中国西南干旱研究进展综述 最近十几年,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态势,对当地的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西南干旱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国西南干旱事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虽然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较快,但仍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作者对中国西南干旱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目前而言,对西南干旱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西南地区过去和未来干旱演变特征的分析和预估,二是对西南干旱事件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成因分析。研究表明,过去50年,西南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增强,而且干旱风险在21世纪很可能将继续增加。但是关于西南干旱成因和预估的一些关键问题还存在争议,特别是海洋强迫和大气环流异常影响西南干旱的过程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同时,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对理解和预测西南干旱也构成严峻的挑战。尽管目前对西南干旱事件发生规律和机理的认识有限,但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干旱的影响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干旱,中国西南,历史变化,未来预估,机理 下载地址: http://159.226.119.58/aosl/EN/abstract/abstract570.shtml 相关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650066.html,/syky/201506/t20150615_4373967.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650066.html,/newsroom/research_news/201506/t20150616_148920.shtml

P R E L I M I N A R Y A C C E P T E D V E R S I O N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 A Review WANG Lin 1 , CHEN Wen 2, ZHOU Wen 3, and HUANG Gang 4,5 1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limate-Environment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Center for Monsoon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3Guy Carpenter Asia-Pacific Climate Impact Centre,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a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5Joint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Beijing 100875, China Received 29 April 2015; revised 20 May 2015; accepted 17 June 2015; published 16 November 2015 Abstract The clustering of severe and sustained droughts in Southwest China (SWC)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as resulted in tremendous losses, including crop failure, a lack of drinking water, ecosystem destruction, health problems, and even deaths. Variou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 variability and causes of drought in SWC. Here, the authors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Lin, wang_lin@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650066.html,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 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 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想到的是,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惜,以往西部人与自然是如果相处的?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西南大旱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从已透露的信息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人祸的蛛丝马迹,在抗旱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有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这些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在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其实,且不说水电站对生态的改变,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

西南干旱之感想

西南干旱之感想 回眸的刹那,令人抖动,那是一具本应有着总角之娱的身影,现在却拎着与她躯体极别相称的水壶,踉跄而行;佝偻的脊背,负着沉重的水箱,走过近百的岁月,本应安享晚年的老翁,却颤抖着双腿蹒跚在曲折的山路上;往昔的良田,已变得干涸嶙峋,如倍缩的“石林”,又如傲然矗立,直指上苍的利剑,令人畏诫! 注视一张张令人为之动容的图片,我沉默了,如此的严峻!这样的干涸!我惭愧了,曾几何时,我也如大多数人一样肆无忌惮的白费着珍贵的水!我行动了,用我笔召唤国人沉浸的“惜水观”! 既然干旱这样之多,并别是一朝一夕之事,甚至浮现在水资源比较充脚的地区(如受灾省份云南),什么原因还别能如“当头一棒”,醍醐灌顶,惊醒国人沉浸的“惜水观”呢? 我想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从水资源状况来说:大多数人片面的认为,于动态水,有两条世界级江河以及众多湖泊;于静态水,有绵延千里喜马拉雅山的我国(甚至有人曾提出过炸喜马拉雅山借西南季风挟水汽济西北干旱的大胆想法)。水资源总量丰富,取之别尽,用之别竭。 其次,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自古以来,很少有历史文化名人倡导节省用水,爱护水资源。致使长期以来,国人没能关注水资源匿泛咨询题,从而没能形成一种节省用水的民族意识。 最后,对科技进步抱有过高的期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许多北方人也能看到了“希翼”。他们认为在别久的今后,就会有源源别断的水从南边送来,别必担心缺水,也逐渐抛弃了在过往缺水生活里初露的忧患意识,变得“挥霍”起来。加上“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许多人渐渐滋长了“茫茫海洋广大无边,既然能淡化,还愁没水用吗?”这种心理。 ……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是很大,为28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胆量,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惟独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并别像大多数人理解的那样!13亿多人口那个除数能够使任何储量丰富的资源变得匮乏,变得捉襟露肘! 意识观念十分重要,一具积极的民族意识于国家的进展尤为重要。节省用水,乃至对各种资源的节省,都关乎一具国家的生存大计。“可持续进展”并别是一句话。它需要实际行动去践行,需要政府、媒体千方百计的宣传倡导,使之根深蒂固于每个国民的内心。 我从来别否认,科技的迅速进展确真的实制造了许多奇迹,但我想“南水北调”怎么说改变别了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吧!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随之更加少的平均淡水资源量,在搞个“北水南调”也别能从全然上解决咨询题吧!至于“海水淡化”,现现在的技术还并别成熟,而且成本十分昂贵,经过其“生产”的淡水也很有限。有人会说随着科技进步,这些咨询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是的,可能会,但是未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怎么说这是一具概率咨询题,更何况远水救别了近火! 警钟长鸣!唯有让全市树立节省用水意识,用截流去弥补开源别脚才是王道!否则,会在今后的某一天,“重温”如“西南大旱”般的旱灾时,因没有脚够的淡水资源调配而变得难以对付,从而造成别可估量的损失。

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保水系统探讨

论文标题: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 保水系统探讨 —昆明呈贡地区土壤保水措施探讨 2011年07月

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 保水系统探讨 —昆明呈贡地区土壤保水措施探讨 摘要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常年处于干旱,比如西北地区、黄淮流域、东北地区西部、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南部,而近年气候反常又出现许多季节性干旱地区;即使不是常年干旱,也是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加上土壤的不透水性,就更造成一段时期内,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的干旱,为了可以缓解地面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怎么可以解决季节性干旱气候保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降水量分明的地区,增加对区域内部保水,从而延长土地内部水分含有量,对植物良好的生长和水土保持都起到一定的持续性作用,也更好的降低植被养护运营成本,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工程和生物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保水问题。 根据我国云南昆明呈贡地区典型的山地高原季风气候的地理环境为例,进行探讨和研究。 这对我国改善亚热带季风地区季节性干旱有着十分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高原、山地、季节性干旱、保水系统、土壤

1.季节性干旱地区气候情况和土壤情况简述: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常年处于干旱,比如西北地区、黄淮流域、东北地区西部、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南部,而近年气候反常又出现许多季节性干旱地区;即使不是常年干旱,也是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加上土壤的不透水性,就更造成一段时期内,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的干旱,为了可以缓解地面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怎么可以解决季节性干旱气候保水的问题。 1.1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1.1.1春季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1.1.2夏季 夏无酷暑,雨量集中,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1.1.3秋季 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1.1.4冬季 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大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就是年温差不大,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秋季温凉,天高气爽,日照充足;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雨量集中,霜雪量很小,受东南及西南两股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形成夏秋湿热雨多、冬春干旱少雨的特点。我国今年春季的云南干旱就是这种气候加上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造成这次极端干旱的重要原因。以云南昆明呈贡地区为例子,据云南呈贡气象站的资料,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2.0mm,年最大值为8月份161.0mm,最小值为1月份11.0mm。区内气温具有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6℃,最大值为每年6—7月,平均气温19.6℃,最小值为每年12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9℃(1975年12月15日),极端最高气温30.4℃(1983年5月24日),年日照数2200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86mm,年最大为4月份276mm,最小为11月份111mm。 这些资料充分证明了在这样一些年降雨量不平均的地区内,季节性干旱给植被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水是植被生长的根源,没有水植物根系就接受不到养分,加上这样的地区蒸发量又很大,因此地区内植被长势良好存在一定的难度。 1.2地区土壤 在西南高海拔地区是最典型季节性干旱区域,这里的土壤基本为红壤土,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 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

关于西南干旱的原因分析及个人阐述

摘要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本文将对本次干旱原因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当前环境保护的观点。 关键字西南地区;旱灾;原因分析;环境保护; 前言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干旱。在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时,分析引起干旱的人为和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引发的这场特大旱情。 正文 一西南干旱的旱情简介 截至目前,西南旱灾已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5000多万人受灾。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579万亩,2212万人因旱灾导致临时饮水困难。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40.2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 经综合分析,未来10天,我国西南重旱区仍无明显降雨,同时华北地区春旱将逐渐露头和发展,。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饮水困难也比较突出,甘肃东部、陕西大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北方冬麦区降雨较多年同期偏少二至五成,部分农田受旱也比较严重。 西南地区继续维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 二、旱灾产生原因及影响 2.1 自然因素

2020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西南干旱的反思素材

2020新材料作文:西南干旱的反思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今年2月,西南地区大部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其中云南中部、贵州东南部偏少8成以上。同期,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气温偏高2℃~4℃,致使云南、贵州等西南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云南中部和北部、贵州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一直以自然资源丰富自诩的西南一记响亮的耳光。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回归这片干涩的土地,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西南人心中留下的烙印。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们可以把这次百年大旱归纳为一次“概率事件”:一场在历史中随机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不过当我们一步步靠近这次干旱的谜底时,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科学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 读了这段文字,能引起你怎样的反思?请以“西南干旱的反思”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审题指导: 这段材料, 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究和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居安思危 反思二:保护环境:西南旱情也与全球气候均衡条件紊乱有关,或者说是大环境下的地区效应。 反思三: 克服顾此失彼,重视均衡发展. 地方追求GDP增长而毁林建设,种植单一经济类树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水土保固功能降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反思四: 反思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再执迷于高碳经济、GDP数字,要综合考量环境承载能力,转向低碳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科学循环发展的道路 反思五: 建立长效健全的应对机制,早做准备,有序应对,寻找并引入新水源,灾

情是否会应对得从容些?农业水利工程长期欠账,原有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条件落后,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大部分农田靠天吃饭,导致农业在干旱面前不堪一击 反思六: 作为每一个普通公民,也应“从我做起.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旱情如火,在旱情的“烤问”下,作为每一个被纳税人供养的人民公仆,应多多忧民之忧、解民之虑。当然,作为每一个普通国民,也应“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为国家减灾防灾尽微薄之力. 参考材料一: 决堤溃坝的滔滔洪水,拔树摧屋的狂风暴雨,年年在神州大地肆虐,制造着家毁人亡的灾难。大自然时时在提醒你,必须对他心存敬畏。近几年冰雪严寒又加入了灾难的行列,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可老天偏偏不如你愿。阿勒泰的积雪正在融化,融雪性洪灾正在威胁着伊黎河谷的生命财产安全,时不时的暴雪还在接连不断的下,那里的水实在太多了。而云贵川桂的许多地区却有半年多没有下雨了,从飞机上往下看,河塘干涸,田园龟裂,真个是禾苗焦枯,赤地千里。这里的水又太少了,少到了人畜饮用都无法保障。这龙王好像睡着了,它利用手中的权力,如此荒谬的调配水资源,早该把它推上斩龙台,剐上一刀了。 当然这是气话,老天不可能将雨露阳光滋润到每一个地方。洪涝干旱年年都有,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旱情大都出现在北方瀚海沙碛水源缺乏的地方。云南贵州水资源丰富,那里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江河,沟壑有股股清泉。山明水秀,森林葱郁,不是缺水的省份。也许人们意识不到会有这么一天,连水也喝不上。90多岁的老奶奶,背着水桶去20多公里的山谷取水。十多岁的小学生,把别人捐赠的矿泉水留着,他们要把这些水带回家里,给同样干渴的爸爸妈妈。这场景看了让人唏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