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课堂笔记复习进程

无土栽培课堂笔记复习进程
无土栽培课堂笔记复习进程

无土栽培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无土栽培的含义、类型与优点

含义:不用天然土壤,用营养液或营养液加基质栽培植物的方式。

分类:砂培、珍珠岩培、砾培、

无机基质栽培岩棉培、陶粒培、

炭培等

固体基质栽培复合基质栽培

泥炭培、塑料泡沫、

有机基质栽培锯木屑、

无秸秆基质培等

土营养液膜技术、深液流技术

栽水培浮板毛管技术、

培动态浮根法

非固体基质栽培

雾培

雾培

半雾培

无土栽培的优点:

1.作物长势强,产量高,品质好

2.省水、省肥、省力、省工

3.病虫害少,可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4.可极大地扩展农业生产空间

5.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缺点:

1.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严格

3.管理不当易发生某些病害的迅速传播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栽培技术不配套

2.有些设备复杂,造价过高

3.专业品种的选育工作跟不上

4.从事花卉工作无土栽培研究、推广的人才缺少

第二章营养液

第一节营养液的原料及其要求

营养液:将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合物和少量为使某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更为长久的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溶解于水中所配制

成的溶液。

1、对水的要求: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低于饮用水水质要求。

水源:少菌、洁净、有毒物质不超标

常用:自来水和开水,也可用雨水

注:不可用流经农田的水

2、对原料化合物的要求:

(1)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化合物

(2)优先选择元素含量高的化合物

(3)根据作物的特殊需要选择肥料

(4)选择溶解度大的化合物

(5)肥料的纯度要较高

(6)有毒物质不超标;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含氮化合物: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铵、尿素

含磷化合物: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

含钾化合物:硫酸钾

镁、钙:硫酸镁、硝酸钙

铁:硫酸亚铁、螯合铁

微量元素:硼酸、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硫酸铜、钼酸铵

生理酸性盐:含NH4+的盐、尿素、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氯化钙

生理碱性盐:硝酸盐(除硝酸铵)

第二节营养液的组成

一、营养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营养液浓度:是指在一定重量或一定体积的营养液中,所含有的营养元素或其他化合物的量。化合物重量/L(g/L或mg/L):可直接称量配制营养液

直接表示法元素重量/L(g/L或mg/L):需换算,但有利于不同配方

间同种营养元素浓度的比较

表示方法摩尔浓度(mol/L):需换算,但有利于计算溶液渗透压

渗透压P(Pa)

间接表示法

电导率EC(ms/cm)

电导率(EC):是指单位距离的溶液其电导能力的大小,常用单位ms/cm

(毫西门子每厘米)或μs/cm

特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但只能反映总的盐分含量,不能反映各种无机盐类的盐分含量。

营养液总盐分浓度(g/L)=1.0×EC(ms/cm)

二、组成原则

(1)水源、水质符合要求

(2)含有植物必须的各营养元素

(3)各元素呈可吸收的状态

(4)各元素有合适的数量和比例

(5)具有适宜的EC值和pH值

(6)各化合物应长期保持有效性

(7)化合物种类要少,成本低,取材容易

三、确定营养液组成的方法

(1)理论依据:1.园试配方 2.山崎配方 3.斯泰纳配方

(2)总浓度的确定:营养液总盐分浓度的确定

考虑不同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等,一般为0.4%~0.5%

0.83

(3)各元素比例和用量的确定

1.生理平衡:指植物能从营养液中吸收到符合其生理要求所需的一切营养

元素,且吸收的数量和比例要符合其生理要求。

2.化学平衡:溶度积Ksp的计算,判断化学平衡,大于Ksp则产生沉淀

3.营养液氮源的选择:

(1)硝态氮:生理碱性(除硝酸铵外),易导致作物缺镁、缺钙,伤害根系

(2)铵态氮:生理酸性,易导致根系pH升高,引起Fe、Mg、Mn 沉淀

一般植物根系优先选择吸收NH4+,而相对把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剩余在营养液中。

4.营养液pH值

营养液pH变化的原因:(1)营养液中生理酸、碱性盐的用量及比例

(2)栽培植物种类(根系的选择性吸收)

(3)每株植物占有营养液量的大小

(4)营养液的更换速率

第三节营养液配方选集

营养液配方:在一定体积的营养液中,规定含有某些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称为营

养液配方。

第四节营养液的配制

为什么营养液配方要调整?

1.在不同地区间水质和盐类原料纯度存在着差异,会直接影响营养液组成。

2.其次是栽培作物生理阶段和品种不同,要求营养元素比例不同,特别是

N、P、K三要素的比例。

3.栽培方式,特别是机制栽培时,基质的吸附性和本身的营养成分都会改变

营养液的组成。

配制的总原则:确保在配制后存放和使用营养液时都不会产生难溶性化合物的沉淀。

营养液配制技术

(一)配制方法:

(1

(2

(3

母液的配制:A母液 B母液 C母液

(钙盐) (磷酸盐) (铁盐、微量元素)

100~200倍 100~200倍 1000~3000倍母液浓缩倍数的确定原则:

1.要根据配方中各化合物的用量和在水中的溶解度来确定。

2.以方便操作的整数倍为宜。

A、B母液配制步骤:

(1)计算化合物用量(根据体积、浓缩倍数)

(2)依次称取肥料,加入一种,待充分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

(3)定容

C母液配制过程:

容器中加入1/3水,加入FeSO4·7H2O,另一容器加1/3水,加入EDTA-2Na,将FeSO4倒入EDTA-2Na,边搅拌边缓慢倒入,使Fe2+充分整

合,其他微量元素一样一样加入,定容

工作液的配制:

贮液池中加入40%水,加入A母液,然后加至80%水,加入B母液,定容(二)营养液配制的操作规程

1.阅读药品说明书,准备好母液罐

2.原料换算并核对

3.称量原料并核对

4.配制母液

5.填写记录档案

(三)注意事项

1.长期贮存母液时应将其酸化至pH3~4

2.阴凉避光保存,C母液用深色容器贮存

3.直接配制工作液时,加入钙盐后应循环水大于30分钟后再加入磷酸盐

4.配制工作液如有少量沉淀应延长水泵循环时间致使溶解,如有大量沉淀需重配。

第五节营养液的管理

一、营养液的浓度

1.水分的补充

2.养分的补充:补水后,测定EC值,进行全面补充

EC值的调整:

(一)含义与测定方法(见第二节)

(二)EC值的调整

1.不同作物

2.同一作物不同生理时期

3.同一作物不同栽培季节

补充方法:

1.山崎配方:每天测定,每天补充,保持一个计量的浓度水平

2.A-H配方:总浓度<1/3~1/2剂量时补充

二、pH调节:

适宜范围:5.5~6.5

测定方法:pH试纸、酸度计

调节方法:高:H2S04、HNO3、CH3COOH 低:NaOH、KOH

使用浓度:1~3mmol/L

三、营养液的溶存氧

(一)溶存氧浓度(Do)

1.概念:指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条件下单位体积营养液中溶解

氧气的数量,以mg/L或空气饱和百分数(%)表示

2.氧的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条件下单位营养液中能够溶

解氧气达到饱和时的溶存氧含量

3.适宜浓度 >= 4~5mg/L

4.夏季易缺氧原因:(1)温度越高,营养液中溶存氧含量越低

(2)温度越高,植物呼吸消耗溶存氧越多

(二)增氧措施

1.自然扩散

2.人工增氧(搅拌、压缩空气、落差、喷雾、反应氧、循环流动、增氧

器、

间歇供液、滴灌法、间混作)

四、液温的控制(根系适宜温度:18~20°C)

1.适宜范围:冬季:不低于15°C 夏季:不高于28°C

2.稳定措施:(1)栽培槽建造材料(2)贮液池建造位置(3)贮液池内装

五、营养液的更换

1.软水:栽培果菜类:不更换

栽培叶菜类:种植3~4茬后更换一次

2.硬水:每月更换一次

六、废液的处理

1.杀菌和除菌:臭氧法、紫外线照射法、加热、过滤、拮抗微生物、药剂2.除去有害物质

3. 调整离子组成

第三章基质的选用及处理

第一节固体基质的作用及要求

一、作用

1.支持固定植物 2.保持水分 3.透气 4.缓冲 5.提供部分营养

二、要求

总要求:1.不能含有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毒有害物质

2.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pH等条件

3.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条件,易于操作及标准化管理

具体:(一)物理性质:1.容重(g/L或g/cm3) 2.总孔隙度(%)

3.大小孔隙比

4.颗粒大小

(二)化学性质:1.化学稳定性 2.阳离子代换量

3.电导率

4.酸碱性

5.缓冲能力

容重:单位体积内干燥基质的重量,用g/L或g/cm3表示

比重(密度):单位体积固体基质的质量,不包括孔隙度

适宜容重:小盆栽低矮植物或室内栽:0.1~0.5g/cm3

大盆栽高大植物或室外栽:0.5~0.8g/cm3 总孔隙度:基质中持水孔隙和通气孔隙的总和,已相当于基质体积的百分数表示

总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

适宜总孔隙度:54%~96%

基质气水比(大小孔隙比):指在一定空间内,基质中容纳气、水的相对比值

大小孔隙比=通气孔隙(%)/ 持水孔隙(%)

大孔隙:指基质中空气能够占据的空间,即通气孔隙(孔隙直

径>0.1mm)

小孔隙:指基质中水分能够占据的空间,即持水孔隙

(0.001~0.1mm)

适宜大小孔隙比:1 ﹕ 2~4

粒径(颗粒大小):指基质颗粒的直径大小,用mm表示

适宜粒径:砂0.5~2.0mm 陶粒1cm以内

同一基质,粒径越小,容重越大,总孔隙度越小,大小孔隙比越小有机基质容易因分解粒径变小,无机基质较稳定

基质的化学组成:指基质本身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种类及含量

化学稳定性:指基质发生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

基质的酸碱性(pH):

草炭偏酸、蛭石偏碱

盐基交换量(CEC):指基质阳离子代换量,即在一定酸碱条件下,基质含有可代换性阳离子的数量,用100g基质代换吸收阳离子

的毫克当量数(me/100g基质)表示

适宜CEC:10~100me/100cm3 (CEC越大,缓冲能力越强)

基质电导率(EC):

基质的可溶性盐含量最好不超过500mg/kg,不宜大于1000mg/kg

基质的缓冲能力:指基质在加入肥料后,基质本身所具有的缓和酸碱变化的能力

排序:有机基质>无机基质>惰性基质>营养液

碳氮比:

高碳氮比基质由于微生物对氮的竞争会导致植物缺氮

适宜C﹕N =30﹕1

(三)理想基质的要求:

1.适合多种类植物各生长阶段的种植;

2.容重轻;

3.总孔

隙度大;4.吸水率大,持水力强;5.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长

性;6.浇水少时不会开裂,多时不会黏成团;7.绝热性好;8.

本身不携带病虫草害;9.耐高温、冷冻,熏蒸不变形变质;

10.本身有一定肥力;11.没有难闻的气味,难看的颜色;

12.pH容易调节;13.不污染土壤;14.容易清洗;15.便于工

厂化批量生产;16.日常管理简便;17.价格不高

第二节固体基质的分类

根据来源:天然基质、人工基质

根据组成:有机基质、无机基质、化学合成基质

根据性质:活泼基质、惰性基质

根据使用时的组分:单一基质、复合基质

基质的选用原则:

1.根系的适应性

2.基质的适用性

3.基质的经济性

第三节无机基质栽培

一、岩棉

辉绿石(3或4)+ 石灰石(1)+ 焦炭(1)→熔化→岩棉板或岩棉块

(10~15cm厚)

性质:1.理化性状优良 2.pH值稳定 3.无阳离子代换量 4.无菌

二、砂

特点: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但容量大,持水力差,化学成分和质量差异大。

理想砂粒粒径组成:

粒径: >4.7 2.4~4.7 1.2~2.4 0.6~1.2 0.3~0.6 0.1~0.3 <0.3 百分比(%): 1 10 26 20 25 15 3

三、砾:选用非石灰性的花岗岩较好,用前用磷酸钙溶液处理

粒径在1.6~20mm范围内,其中13mm左右的占一半

四、蛭石:硅、镁、铝的矿物质1000°C受热形成的紫褐色多孔状海绵体,易

性质:1.容重0.07~0.25g/cm3 2.总孔隙度:95%

3.大小孔隙比1: 4

4.阳离子代换量较高

5.化学性质稳定,缓冲能力好

6. pH 6.5~9.0

五、珍珠岩:含硅矿物质加热1000°C →膨胀灰白色多孔性闭孔核状颗粒

性质:容重0.03~0.16g/cm3 总孔隙度:60.3%

大小孔隙比:1 : 1.04 pH:7~7.2 持水量:60%

EC: 0.31ms/cm 直径:1.5~4mm 无缓冲作用

缺点:受压后较易破碎,粉尘大,质轻易漂浮

单独的珍珠岩常用来扦插,一般与其他基质混用

六、陶粒:粒状陶土800~1100°C煅烧外壳硬致密赭红色颗粒

性质:容重0.5~1.0g/cm3 pH4.9~9.0 CEC:6~21me/100g

横径:0.5~1.0cm 吸水率:48 mL/(L?h)

应用:1.可重复使用,但使用时间长小孔易堵塞

高中化学专题五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5.3无土栽培技术名师制作优质教案苏教版选修2

……………………………………………………………名校名师推荐………………………………………………… 第三单元无土栽培技术 [知识回顾] 1.何为溶液呈电中性? [知识学习] 1.营养液配制与无土栽培实验 (1)母液的配制 (2)营养液的配制 (3)用营养液培养植(4)物幼苗 2.营养液的酸碱度调整 营养液的酸碱度直接影响营养液中养分存在的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如磷酸盐在碱性时易发生沉淀,影响利用;锰、铁等在大事性溶液中由于溶解度降低也会发生缺乏症。所以营养液中酸碱度(即pH)的调整是不可忽略的。 pH值的测定可采用混合指标剂比色法,根据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的营养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特性,以确定营养液的pH值。如果水源的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则配制成的营养液pH值与水源相近,如果不符要进行调整。 在调整pH值时,应先把强酸、强碱加水稀释(营养液偏碱时多用磷酸或硫酸来中和,偏酸时用氢氧化钠来中和),然后逐滴加入到营养液中,同时不断用pH试纸测定,至成中性为止。 [知识巩固] 5.现有MgCl2、KCl、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液中,已知C Cl-=1.5mol/L,C K+┼C Na+ =1.5mol/L, C SO42-=0.5mol/L,则C Mg2+应是mol/L。 6.在无土栽培中,须配制一定量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 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mol):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7.硝酸钠10克、过磷酸钙70克、硫酸铵25克、硫本钾35克、硫酸镁40克。计算以上配方中N 的质量分数: - 1 -

郭宗正

郭宗正 概述: 郭宗正,洛阳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正宗传人,是平乐郭氏正骨的集大成者,是郭氏宗正堂的创建者。也是平乐郭氏正骨法三期用药(破和补)的最早提出建立者。 郭宗正出生在洛阳平乐郭氏正骨世家。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清代正骨名医郭祥泰创建。平乐郭氏正骨已经经历了200多个岁月,在这两百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秉承祖制,发扬平乐正骨医术。平乐郭氏正骨以中医传统平乐郭氏正骨法为主,辅以祖传膏药,汤药,小夹板等,疗效显著,患者痛苦感低,且愈后复发率低而著称。2009年演绎郭氏奇术传奇历史的电视剧《大国医》在CCTV—8播出。 履历年表 1913年,郭宗正出生在洛阳平乐村。 1956年,洛阳专区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前身),他同高云峰、郭维新一起被誉为正骨医院的“三把手”。 1958年,河南平乐正骨大专班成立,高云峰出任院长,郭宗正、郭维新进入学校任教。 1959年,郭宗正开始编写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教学讲义。9月26日,《河南日报》发表《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珠——平乐正骨》,高度赞扬了郭氏正骨的医术、医德、医风。1960年,他同郭维淮、郭维新一起被誉为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三杰”。 1979年,郭宗正发表《坐骨神经痛的分型及治疗》的论文。 1984年,72高龄的郭宗正从洛阳正骨医院光荣退休。 1985年,筹建了平乐正骨医院,出任平乐正骨医院院长。 1988年,创办了洛阳平乐正骨学校,郭老即使正骨医院的院长,又是正骨学校的校长。 1995年,郭宗正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人才”证书。 1998年,记述郭宗正老先生医术、医德、医风的报告文学《国医精诚》出版、发行。 2000年,《郭宗正验案讲稿》第一集出版,并确认为洛阳平乐正骨学校的主要教材。 2001年,《郭宗正验案讲稿》第二集,第三集出版。 2003年,郭宗正当选孟津县第六届政协委员,常委。 2004年,郭宗正在全国政协礼堂出席中国医学学术大会,荣获“中国医学特别贡献奖”。洛阳平乐正骨学院被中华传统医学会定为“CTMA正骨教育基地”。《郭宗正正骨学讲义》出版。 2009年,郭宗正被授予“中华骨伤医学大师”荣誉称号。 2013年,追认郭宗正老先生为“宗师泰斗称号“。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培训讲学

草莓无土栽培技术

3.1栽培条件 大棚温室草莓无土栽培尚不普遍,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无土栽培技术的掌握运用、对环境气候条件的控制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无土栽培可采用5m宽、60m~80m长的玻璃或塑料大棚温室。就草莓生产本身并不一定能获得足够的效益,但如能利用闲置的生产番茄、黄瓜等的温室,稍加改造后就可利用。这种温室结构适宜草莓短期栽培,并与蔬菜作物轮作。拱棚或半拱棚温室成本较低,但技术难度较大,使用时必须配备一些其他辅助设施。 3.2栽培支架 由于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采收劳动强度大、费工等问题,目前推崇通过支架将栽植面提高到适宜人工采摘的高度,以便提高劳动效率。悬挂式栽培装卸迅速,也利于其他作物的轮换栽培,可通过调节高度来优化工作条件,采用漏斗回收灌溉营养液。国外市面上有专供草莓生产的支架。也可采用简易的木桩台面支架,但安装比较费时。推荐的种植面高度为1.4m~1.6m。 3.3培养基质 无土栽培的培养基质一定要事先进行消毒处理(如高温消毒)。草莓无土栽培可采用以下基质:泥炭土:草莓栽培长期所采用的一种基质,具有保水能力强、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但最大的问题是草莓苗易发生窒息。松树皮:具有很大的孔隙度与稳定结构,产地成本较低,但应注意腐熟度或团粒结构不一致问题,定植后的温度控制是关键。也可采用泥炭与松树皮混合,可克服各自的不足。石绒: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栽培基质,价格较高,栽培技术要求高。 3.4灌溉———施肥系统 灌溉与施肥通过一个滴灌管道系统完成,分定量泵和计算机施肥两种方式。定量泵成本较低,便于安装,适宜小规模和简单生产模式。计算机灌溉具有自动控制功能,性能可靠,尽管价格昂贵,但对于大规模生产必不可少。使用前要进行水质分析,灌溉管道应置于栽植袋下。用流量为1~2L/公顷的滴头,通过延长管导向头,将滴灌头伸进栽植袋内。滴灌系统运转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过滤的有效性,流量及每次滴灌量都要严格控制。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植物种类,现状和无土栽培的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就无土栽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花卉;无土栽培;基质;营养液 The recent advances on soilless2culture of ornamental plants Abstract :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illess culture of flowers. The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kinds of plants , the present situat ion of the so illess culture of flowers , the kin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illess culture ,a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 Furthermore , some suggestions on future researches have been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ractical productions. Key words : ornamental plants ; soilless2culture ; media ; nutrient solution 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 凡是不用天然土壤, 使用或不使用基质, 用营养液灌溉植物的根系, 或用其他施肥方式来种植作物的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1]。它是在农业技术革命中产生和发展的全新的农业技术, 目前已在世界各国的花卉、蔬菜种植方面广泛应用。无土栽培具有很多优点,如花卉生长健壮、叶色浓绿、花多且大、色泽鲜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可以避免土壤连作障碍;不受土地条件的限制,极大地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便于工厂化生产等。花卉无土栽培除上述优点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需要专门的技术作指导,且一次性投资较大等。但目前国内有关花卉无土栽培缺点的研究报道很少。 1 进行无土栽培的观赏植物种类[1] 花卉的无土栽培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荷兰一些花卉研究者陆续对秋海棠、杜鹃、菊花、康乃馨、安祖花、樱草、小苍兰等花卉适宜的栽培基质进行了研究, 此后波兰、英国、德国等国也纷纷开始研究花卉的无土栽培。从近10 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 我国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远远落后于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同类研究。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见表1) , 目前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研究涉及的植物材料种类约10种, 而且多集中于仙客 来等室内盆花和非洲菊、月季、菊花、唐菖蒲等切花品种, 这些材料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品种。在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名花的无土栽培研究中, 关于菊花的无土栽培试验研究已有所进展, 其他园林植物的生产尚未开展。 表1 1994—2004 年观赏植物无土栽培研究文献统计表 2花卉无土栽培现状[2]

无土栽培技术介绍及其好处

无土栽培技术介绍及其好处 无土栽培之所以能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是因为这种新的栽培技术与常规土壤比较有许多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 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如表1所示。 表1 无土栽培与土栽培产量比较 从上表看出无土栽培的增产潜力是很高的。意大利栽培茄子,土培为每公顷33625公斤,无土栽培则达8600公斤.公顷-1 ,增加1.5倍,奥地利的维也纳,有一座蔬菜工厂,每平方米的面积可生产1吨蔬菜。日本筑波科学城有一株水培番茄,自1980年播种后一直生长不衰,成了一棵番茄树,结了上万个果实。一株厚皮甜瓜(无土栽培)结果近百个,而土栽培每株仅能结瓜1-2个。我国的试验也不例外,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等的试验,无土栽培西瓜单产量达4.75公斤,而土培只有2.6公斤。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86年黄瓜无土栽培,结瓜1个月统计,108株的平均单株产量就达1.9公斤左右,一般土培是达不到的。 无土栽培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例如番茄的外观、形状和颜色好,维生素C的含量可增加30%,矿物质含量增加近一倍。 花卉无土栽培也有成效。香石竹的香味变得浓郁、花期长,开花数多。单株开花数为9朵,土培只有5朵。无土栽培时香石竹裂萼率仅8%,而土培高达90%,明显提高了商品品质。 (二)节约水分和养分 土壤种植时灌溉的水分、养分大量流失、渗漏、浪费很多;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养分水分的流失和渗漏,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意大利的试验结果,说明了此问题(表2)。 表2 无土栽培与土栽培的耗水比较 上表说明土壤栽培不仅产量低,而且消耗水分很多。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北京地区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自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共计46天,浇水(营养液)共21.7立方米。若进行土培,46天中至少浇水5-6次,需用50-60立方米的水,统计结果,节水率为50-66.7%。节水效果非常明显,是

花卉养殖培训课程安排

花卉养殖培训课程安排 第一章 花卉的涵义与范围和花卉的分类 1.了解什么是花卉 2.了解花卉的分类方法 3.掌握花卉依生态习性和形态特点分类方法和原产地分类方法 第二章 花卉与温度,光照,水分的关系 1.了解花卉与温度,光照,水分的关系 2.掌握花卉在生长发育期温度,光照,水分的要求 第三章 花卉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1.了解花卉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2.掌握培养土的配制方法 第四章 花卉的栽培设施 1.了解花卉的栽培设备所包括的栽培设施以及其设施的类型,结构和设置。2.掌握温室的作用和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花卉的有性繁殖 1.了解花卉种子符合优良品质的条件 2.掌握播种方法及管理 第六章 花卉的扦插、分生繁殖 掌握扦插方法用生长调节及处理插条的方法、促进生根的方法 第七章 花卉的嫁接、压条繁殖 了解嫁接的类型和方法,压条繁殖的方法 第八章 露地花卉的栽培养护 1.了解露地花卉的常规栽培养护措施 2.掌握一,二年生花卉的养护要点 第九章 温室花卉的栽培养护 1.了解温室环境条件的调控 2.掌握盆栽花卉的培养土的准备、配置和盆栽的方法 第十章 花期控制栽培技术 1.了解花旗调节的意义 2.掌握花期调节的方法 第十一章 花卉的无土栽培技术 1.了解无土栽培的优点 2.掌握无土栽培方法

第十二章 室内花卉的应用 能够根据室内环境应用各类花卉 第十三章 室外花卉的应用 1.了解室外花卉的应用方式 2.掌握花坛、花境的特点和设计 第十四章 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 1.了解花卉病虫害及其防治的意义及措施2.掌握花卉病虫害防治 第十五章 栀子花、茉莉花、大丽花的栽植要点 第十六章 月季花、吊兰、米兰、菊花的栽植要点 第十七章 发财树、玻璃翠、仙人掌、橡皮树的栽植要点第十八章 文竹、富贵竹、一帆风顺的栽植要点 第十九章 牡丹、百合花、海棠花的栽植要点 第二十章 海棠

农业技术大全-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大全-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第10章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国内外无土栽培最多的作物是蔬菜,其中以番茄的栽培面积最大,其次是黄瓜、莴苣、甜椒。此外还有茄子、甜瓜、西瓜、鸭儿芹、甜菜、草莓、西芹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从事蔬菜保护地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无公害

蔬菜生产,甚至是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果菜类无土栽培技术 一、黄瓜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又名胡瓜、王瓜等,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物,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热带潮湿森林地区。古代分南、北两路传入我国华南和北方,分别形成华南系黄瓜和华北系黄瓜。黄瓜在世界各国普遍栽培,无土栽培的产量仅次于番茄,是无土栽培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 (一)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特征浅根性,主要根群分布在15~20cm表土以内,再生能力较差。茎为蔓性,中空。叶呈五角形或心脏形,单叶互生,叶色浓绿或浅绿。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较小,多簇生。雌花较大,多单 3

生。果为瓠果,棒状或长棒状,嫩瓜大部分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亦有少数为淡黄色或白色。种子扁长椭圆形,黄白色或白色,千粒重30g左右,寿命2~5年不等。 2.生育周期黄瓜整个生育期分为:发芽期(从种子萌动至子叶充分展平,需5~6d);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第四片真叶充分展开,需30~40d);抽蔓期(从开始抽蔓至第一雌花坐果,需15~20d);开花结瓜期(从第一雌花坐瓜至拉秧,需30~60d)。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黄瓜为喜温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略有不同。发芽期适温为27~29℃,幼苗期白天22~25℃,夜间15~18℃,开花结瓜期白天为25~29℃,夜间18~22℃。黄瓜生长发育要求的昼夜温差以10℃左右为宜。 (2)光照黄瓜喜光,也较耐弱光。光饱和点一般为5.5万~6万lx,光补偿点为 4

番茄无土栽培论文

无土栽培技术课程论文 姓名:于海胜 专业班级:农学0903班 学号:20095261 日期:2012-4-24

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摘要:番茄是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为代表性的蔬菜类无土栽培作物。本文对番茄无土栽培的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营养液管理、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实践证明,该技术在番茄无土生产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 前言:番茄又名西红柿,是温室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番茄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且营养丰富,以富含维生素 C 和多种矿质营养而著称,果实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既可作为水果,又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无土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主要蔬菜。 采用大棚无土栽培能很好地解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病虫害等连作障碍的问题,有效地调控作物优质高产所必需的水、肥、气、热条件,但这种“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与管理都需要一些专业知识,而且往往NO3-含量超标,产品达不到有机蔬菜标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档次的提高,蔬菜的质量差价明显加大。根据当地经济、地理位置等状况发展特色蔬菜的无土栽培方式,生产无污染的“增值”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 无土栽培的设施条件 1.1 栽培槽:选择阳光充沛的温室或大棚,整地后按南北方向挖栽培槽,北面留 80 厘米做过道,南边余30 厘米,用垒成内径宽 48 厘米、槽边高 24 厘米的栽培槽,一般槽距为 72 厘米槽底部铺一层塑料膜防止渗漏。 1.2 灌水设施:在棚内建一个蓄水池,外管及栽培槽内管均可用塑料管,防止生锈腐蚀,槽内滴管数量为1到2 根。 1.3 栽培基质:有机质可用秸杆或锯未等,无机质可采用河沙、炉渣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好,一般有机肥∶无机肥 =4∶6,使用前半个月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在每平方米配好的基质中加入无土栽培专用肥 2 千克,经过消毒的鸡粪 10 千克,混拌均匀后放入栽培槽内,栽培基质可重复使用,但是在每茬作物收获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2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2.1 栽培季节的确定 目前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利用温室进行无土栽培番茄,一般分为二种茬口类型。其一为一年二茬,第一茬春番茄多在 11-12 月播种育苗,1~2月份定值,4~7 月采收,第二茬秋番茄在 7 月播种育苗,8 月定植,10 月至翌年 1 月份采收。另一种茬口类型是一年一茬的越冬投期栽培番茄,适于冬季较温暖、光照充足地区的温室栽培。多在 8~9 月播种,9~10 月定植,11 月至翌年 5 月连续采收。 2.2 品种选择 番茄对光照强废要求较高,其光饱和点为 70000Lx,秋分以后日照渐减,光强也大为减弱,因此冬春栽培宜选耐低温、耐弱光品种为宜,同时还应选用抗病和抗虫的品种。秋番茄栽培应选用生长势不过旺,耐病性强,着色均匀,品质好的品种。目前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最近几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种植品质好、糖分高的小番茄(迷你型番茄)品种

《无土栽培》教案

《无土栽培》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无土栽培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概念,认识其优点,了解无土栽培的各种方法。 2、指导学生进行无土栽培花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大多都生长在哪里呢?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土壤里,地球因为这些植物更加充满生机。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植物种植方式。你还见过其他离开土壤也能生长的植物吗(学生交流) 2、揭题: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种植方式叫做无土栽培。 (二)探究知识 1、质疑提问 以前你们研究过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吗今天想不想研究能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吗(学生提问) 问得真好!你们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发现你们最关心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土壤为什么植物也能生长? (2)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 (3)无土栽培的方法有哪些,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2、分组研究 (1)提问: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有什么哪些办法? (2)学生交流。 无土栽培栽培技术最早使用是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伍德华德。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配制成营养液,再配上其他东西,来代替土壤栽培,这就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的优点是不受环境限制,产量高、品质好,能反季节生产,减少病害。无土栽培由于其从栽培设施到环境控制都能做到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控,因而具有一般传统的土壤栽培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概括为以下面几个方面:(a)无土栽培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b)免除土壤污染,可以生产出清洁卫生、少污染、无公害,品质好的产品。(c)省工、节水、省肥。由于不需要进行土壤耕作、整地、施肥、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大大减少,不仅能节省用工,同时劳动强度亦不大,能大大改善农业生产的劳动条件,有利于省力化栽培。在人工控制下,通过营养液的科学管理来确保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因而可以大大减少了土壤栽培中水肥的渗漏、流失、挥发与蒸发,所以在沙漠干旱地区进行无土栽培亦是一项很好的“节水工程”。(d)可以避免土壤连作障害:如果土壤连作频繁,会导致土传病虫害日见增长,土壤盐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河南省正骨研究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李新生、杨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张、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退化刺激型指椎间盘退化,自身的炎症刺激脊神经,引起以腰痛为主,并单下肢

大偻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 大偻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甚至关节畸形、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的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常见于16~40岁的青壮年,以男性多见。临床以关节重着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之征象,可按大偻辨证论治。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0~135-2008)。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尔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形体羸(LEI);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4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临床标准 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 腰椎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 胸廓的活动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小于5CM) (2)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3)如果患者具备(2)和一项临床标准为肯定强直性脊柱炎;仅仅符合临床标准或仅符合放射学标准为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二)症候诊断 1、风寒湿型 主证:腰骶部疼痛,晨僵不适,活动后减轻,脊柱活动度减少,或合并外周大关节肿胀、疼痛畏寒喜暖,天气变化或受凉时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或沉细。 2、风湿热型 主证:腰骶部疼痛,脊柱活动受限,外周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关节僵硬不适,

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姓名:梁颖瑜黄可韵单位:东莞中学高二(10)班邮编:523005 E-mail:llloveww@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661206.html, kathyh89@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661206.html, 研究目的: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新趋势。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发展无土栽培技术。90年代美国新兴起一门家庭水培服务业,即专为城市居民承建“家庭菜园”或“家庭花园”。但这一技术对很多人来说,仍然只是一个概念。为了使这一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得到更好的认识,我们做了一些研究调查。 内容提要:介绍无土栽培的优点,种类,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重点讲述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问题提出:为什么要发展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有何优点?有何积极影响?其发展前景如何?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阶段: 一:确定研究小组的成员为黄可韵,梁颖瑜.以刁宏垠老师为指导老师. 二: 确定本次研究课题为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研究三:就此研究课题展开研究调查.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查找资料,同时就无土栽培的优点展开讨论。四:按以下的几项内容整理资料。五:将资料输入电脑并加以修改。六:总结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讲述心得体会。 研究方法:搜查资料,讨论问题,调查研究。 无土栽培法又称营养栽培法、水耕法。它是在栽种作物时不用土壤,不施粪肥,一般仅用化学肥料或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供给作物所需养分的特殊栽培方法。它既是实验室里进行作物栽培的方法,也是实验室进行作物培养实验的一种研究手段。它一般在较封闭的室内环境进行,因此受病虫害感染的机会很小,很少施用农药,所以可种植出无污染、无公害作物。 一: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技术计划

《无土栽培技术》选修课的工作方案 课程简介和设计背景 无土栽培技术是指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可用于高档园艺产品的生产、无公害果蔬的栽培及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的无土盆栽等。本课程结合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介绍无土栽培的应用技术如水培、雾培、基质培等,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本课程还增加很多实践活动如绿豆芽的栽培、蒜苗的定值栽培、观赏花卉的水培等。 一、学习模块 科学运用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无土栽培的技术理论 2.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及动手实践能力 3.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三、学习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教授与学生动手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需要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动手实践场所。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课堂上教师先把技术的理论与操作注意事项讲清楚,课后由学生动手实践后进行成果与经验的交流。因此,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有两项:出勤的次数及实践的成果评比。 六、学分认定 本课程习完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1学分。 七、计划招收人数 30人 八、计划授课节数 16课时 九、课程计划安排 第1课时无土栽培技术简介 第2课时营养液的配置及设备要求 第3课时芽苗菜的无土栽培 第4课时实践:绿豆芽的栽培 第5课时成果与经验的交流

第6课时水培和雾培技术 第7课时基质栽培技术 第8课时实践:绿叶观赏类植物的栽培第9课时成果与经验的交流 第10课时立体栽培技术 第11课时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第12课时实践:蒜苗的定值栽培 第13课时成果与经验的交流 第14课时花卉无土栽培技术 第15课时实践:红掌花的水培 第16课时综合成果展示与评价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解析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解析-----------------------作者:

-----------------------日期: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祥解 1、无土栽培的特点 花卉无土栽培也即水培,就是不用土壤,而用营养液来栽培花卉植物,大多数水培中为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又采用沙、砾、泥炭、蛭石、珍珠岩、浮石、玻璃纤维、岩棉、树皮块或锯末等作固体基质,再加入一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又名沙培、砾培、泥炭培、蛭石培、珍珠岩培、浮石培、锯末培等。无土栽培可以不用土壤,所以扩大了花卉的种植范围,沙漠、石山等不毛之地,窗台、阳台、屋顶等处皆可栽培花卉。如屋顶进行无土栽培,夏天也可使室温度降低2-3度。 无土栽培也有省水省肥的优点。土壤栽培由于水分流失多,故水分消耗量要比无土栽培大7倍左右,且氮、磷、钾、等养分也易被土壤固定,据估计一般养分的损失达一半以上,而无土栽培损失很少,尤其是封闭式栽培,几乎没有损失。无土栽培花卉,无杂草,无病虫,清洁卫生,便于运输、销售,也是室内陈设布置的佳品,由于离开了土壤,所以可大大减少劳动量。 花卉无土栽培由于通气好,营养均衡充足,花卉植物生长发育好,与土壤栽培比其产量高、质量好。如无土栽培的香石竹要比土栽的提前2个月开花,每株多开4朵花,且其香味浓、花期长、上等品

率高。无土栽培的盆花,与土栽比,明显生长健壮、整齐,叶色浓绿,花多而大、色泽鲜艳,花期长。 2、无土栽培的类型 无土栽培根据所用基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 沙培法:是以直径小于3毫米的沙、珍珠岩、塑料或其他无机物质作为基质,再加入营养液来栽培花卉植物的方法。砾培法,是以直径小于3毫米的砾、玄武石、熔岩、塑料或其他物质作为基质,再加营养液来栽培花卉植物的方法。 水培法:是无土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是花卉的根系连续或不连续地浸于营养液中的一种栽培方法。营养液在栽培槽内呈流动的状态,以增加空气的含量。一般要有10-15厘米深的营养液。 锯末培法:采用中等粗度的锯末或加有适当比例刨花的细锯末。以黄杉和铁杉的锯末为好,有些侧柏锯末有毒,不能使用。栽培床可用粗杉木板建造,内铺以黑聚乙烯薄膜作衬里,床宽约60厘米,深约25-30厘米,床底设置排水管。锯末培也可用薄膜袋装上锯末进行,底部打上排水孔,根据袋大小可以栽培1-3棵花卉植物。锯末培一般用滴灌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 喷雾培法:是将花卉作物的根系悬挂于栽培槽的空气中,以喷雾的方法来供给根系营养和水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营养和水分,同时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购移动DR等三项设备招标公告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购移动DR等三项设备招标公告 河南省机电设备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受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委托,就其采购移动DR等三项设备进行公开招标,现欢迎符合相关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1.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购移动DR等三项设备 1.2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已落实。 2.招标内容 2.1 本项目共分三个标段,招标范围如下: 日期:同投标截止时间; 6.2 地点: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远程开标室(二)-4 (采用“远程不见面”开标方式,具体地点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系统通知为准,如有变化,不再另行通知)。 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在《河南省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和《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门户网》上发布。 未经发布人许可,任何人或网络不得转载,否则发布人有权追究转载者责任。 8.其他注意事项 8.1 本项目采用“远程不见面”开标方式,远程开标大厅网址为略,投标人无需到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场参加开标会议,无需到达现场提交原件资料。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即开标时间)前,登录远程开标大厅,在线准时参加开标活动并进行文件解密等。 8.2 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时,应根据招标文件相应要求,涉及营业执照、资质、业绩、获奖、人员、财务、社保、纳税、各类证书等内容,必须在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主体信息库中已登记的信息中选取。未在市场主体信息库中登记的上述内容,不作为评标依据。投标人应及时对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主体信息库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更新。 8.3 不见面服务的具体事宜请查阅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办事指南”专区的《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见面服务系统使用指南》。 9.联系方式

种植花草的技术

种植花草的技术 首先要确定阳台花园的定位,是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草根平民化,定位直接影响了选择什么样的花草、花盆和布景。以草根平 民化的为例,花盆就选普通陶土类的就行,花草也尽量选择漂亮好 养活的。 定位确定好了之后,就是要开始分析品种了,这里要注意一定要让同种爱好的花草种在一个盆子里,喜水喜阴的别和仙人掌等种在 一起,不然一定是个你死我活的结果,还有就是那些吸地力强的别 和弱小的种在一起,否则也无法存活。 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会搭配,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清雅大方的花草尽量不要和妖艳的摆在一起。 可以根据爱好将一些食用类的花草种在花盆里,别有一番情趣,比如苦菊、韭菜等等。 一些实在不知道该种什么的花盆,最好也不要让其闲置,可以用来养一些秧苗用。 1.蝴蝶花:蝴蝶花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各省区,日本也有。根状茎较细弱,入地浅,横生,黄褐色。叶剑形,深绿色,具光泽。花梗高出于叶,花多数,排成顶生、长而稀疏的 总状花序,花柱分枝3,深紫色,扩大成花瓣状,反卷盖于花药上,花期4~5月。本种常见花色为淡紫或淡蓝色,适合自然式栽植,亦 适用于花境、花坛和作切花材料。 生态**性:喜生阴湿地方,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栽培过冬时,地上茎叶不完全枯萎。要求酸性土壤,在湿润、土壤肥沃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一般每2~3年进行1次。以花后或秋 季分株最好,有利于植株充分生长和花芽分化,将挖出根茎分割,

每段带1~2个芽重新栽植即可。种子繁殖,播后4~6周发芽,播 后2~3年才能开花。 栽培与病虫害:栽植前应施足基肥,栽后根茎要压紧,宜浅植,不宜深植。早春要清除残叶,有利于新芽萌发,旺盛生长期浇水要 充分,每月施肥1~2次,可使花繁叶茂。开花期间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宜积水;花后施1次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对根茎发育有利;花 谢后根茎休眠时,应保持土壤干燥。常见叶枯病和细菌性软腐病, 多因蚀夜蛾幼虫引起,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防治; 生长期还有蛞蝓和蜗牛危害,傍晚用3%的石灰水喷水。 农家的房前屋后栽上一些花木,既改善环境又美化生活,巧妙地布置之后,庭院会变得美不胜收。 庭院中孤植或对植一两株桂花或腊梅,这是中国传统的园林布置方式;墙边阴湿地种植鸢尾(俗名蝴蝶花)、秋海棠等耐阴花卉,无须 精细管理也会生长良好;阳台上的盆花则选择小巧的米兰、月季会比 较适宜;向阳的一面则可配植菊花、一串红等阳性花卉,充足的阳光 会让它们生长得更好一些;屋顶上的仙人掌、金边莲就是久不照管也 同样长得不错;需要遮荫的地方,不妨于窗前、篱边种植几株葡萄、 牵牛花、爬山虎等;就是室内,也可以于书案茶几上摆放几盆耐阴的 文竹、兰花,这样就会让农家院落变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2.瓜叶菊:瓜叶菊为多年生菊科草本值物,全株密布柔毛,叶片每三片一轮,成三角形,叶似黄瓜叶片,故名瓜叶菊。其花色艳丽,花色丰富,具有室内十分少见的蓝色花;且花期长,约有6个月之久 的开花时间,是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等节日的理想盆花, 是冬春代表性花卉。但要栽培出株型好、叶色美、开花长的瓜叶菊 盆花,也不容易,须掌握瓜叶菊栽培环节中的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播种时间:一般选择8月中旬。瓜叶菊性喜凉爽气候,不耐炎热高温,生长适中温为15度~20度。应把播种箱放在荫棚下面,或 放在树荫下面;如果是采用畦播种,那么在哇土的上方一定要搭荫棚,以减少太阳的辐射热。

实用无土栽培技术(低成本)

导言 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在各地逐渐发展起来,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能避免土传病虫害等连作障碍,同时还具有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省肥、省水、省工以及可以在一切不适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作物生产的特点,同时无土栽培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使妇女和老年人也能从事这种生产活动。目前发达国家温室作物生产70%以上都是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 但是传统的无土栽培也存在一次性投资大,运转成本高,而且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难度较大等缺点,因此这些系统在我国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 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成功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来灌溉作物的一种栽培技术。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具有节肥、节水、省工、高产、优质,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并且操作简单,系统排出液无污染,产品品质好。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立足于有机种植和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与传统的营养液无土栽培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化学营养液的传统观念。它采用有机固态肥取代化学营养液,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只需灌溉清水。 第二,大大拓宽了栽培基质的取材范围。采用可就地取材的廉价农作物秸杆、玉米芯、废菇渣等农产废弃物全面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并可连续使用3-4年。 第三,显着降低了无土栽培的成本。一次性投资较最简单的营养液槽降低45%,肥料成本降低53%,基质成本降低60%。 第四,增产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番茄年亩产量超过两万公斤,最高产量达到22187.78公斤,达到目前国内的最高产量水平。 第五,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将有机农业成功的导入无土栽培,符合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施肥标准,能明显改善产品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尤其是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硝酸盐的含量。 第六,大大降低了操作管理的难度。在“简单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无土栽培肥水管理的“标准化”,使无土栽培技术由深不可测变得简单易学,实现了管理的“傻瓜化”。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各种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鲜切花等都可以采用此项技术。 1 茄果类 茄果类有番茄、樱桃番茄、茄子、辣椒、普通甜椒、彩色甜椒、人参果等。

无土栽培技术论文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概述 摘要:概述无土栽培的发展,具体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并对无土栽培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优缺点;展望 无土栽培就是无需土壤,而用营养液种植作物的一种栽培技术,它属于一种设施栽培。它利用一定的栽培设施,通过协调植物与环境、营养液与植物根系间的相互作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光水肥气条件,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1]。蔬菜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蔬菜栽培技术,是实现蔬菜生产工厂化、现代化、高效化的重要途径。 1蔬菜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 在国外研究无土栽培起始于在用营养液培养植物,在1929 年,美国格里克在营养液中种植1株番茄高达7.5 m,产出果实重达14 kg,一时轰动全世界,当时称这种方法为水培1945年后开始应用水培生产蔬菜和粮食,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在西方和海湾地区已大量应用无土栽培进行工厂化生产蔬菜,在英格兰建成了一个有 8 万㎡的水培温室,称为“超级番茄工厂”,使无土栽培走上工厂化、商业化。 我国现代无土栽培在生产上的应用是从1937年开始的,由的四维农场采用基质培生产少量番茄上市。1941年农业大学子元教授与当时的华侨农场在进行试验,后来由于成本太高而被迫放弃。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业大学首先开始无土栽培生产试验,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进口的温室及无土栽培设施相继投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已经从过去的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人们要求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无土栽培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迅速从研究阶段进入生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国无土栽培面积仅5.0 h㎡左右,而90年代中期仅就已达2.5 hm2左右,1997年全国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100.5 h㎡,近几年来我国的无土栽培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2-4]。 2无土栽培技术及应用 根据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和采用的栽培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水培和基质栽培。 其中基质栽培中可用单一的基质培养法,也可用几种基质按比例组成混合基质培养法。基质是营养液的介质和载体,是植物的固定物质。无基质栽培法的水培法,常采用溶液流动培养方法,主要特征为“深悬流”,即提供的营养液的液层较深,植株

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 -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14812081 任课教师,娄玉霞,讲师, 课程简介, 本课程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动态,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在大规模生产和家庭中所采用的先进、节能、高效、实用的无土栽培新设施、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应用。课程教学以“基本”和“新”为原则,力求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包括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技术和管理技术,固体基质的种类、选用和处理技术,无土培育种苗技术,无土栽培常用设施的应用,容器观赏花卉无土栽培技术,阳台无土栽培蔬菜花卉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应用新领域。 教师简介, 娄玉霞:博士,讲师,现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 自199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园艺专业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指导百余名毕业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2013年和2014年指导本科学生成功申报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教学上一贯认真备课,课堂教学较好,年终考核教学多次评优。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 1)2008.01.01-2010.12.31《同步辐射相关技术用于苔藓植物监视大气环境质量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单位主持),项目编号:10775170。 2)2008.06.01---2010.05.31《环境指示植物苔藓对重金属富集运转机制和响应机理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校基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K200832 3)2009.01.01-2011.12.31《重金属在环境指示植物苔藓体内富集的

机理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 09YZ176。 4)2014.1.1—2015.12.31《重金属离子与苔藓蛋白弱相互作用及其环 境指示意义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校基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K201417。 发表的代表性研究论文包括: 1)娄玉霞, 张元勋, 俞鹰浩等.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X射线荧光分 析技术研究匐枝青藓对铅污染的生物响应,环境科学学报,31(1): 193-198,2011. 2)Yingping Cao;Yuxia Lou(共同第一作者);Yingying Han;Jinlei Shi;YaoFeng Wang;Wei Wang and Feng Ming . Al toxicity leads to enhanced cell division and changed photosynthesis in Oryza rufipogon L.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1,38(8):4839-4846. (SCI) 3)娄玉霞,于晶,曾元元,曹同. 匐枝青藓对重金属铅污染的光合 特性响应.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4): 12-16 4)Chen YY, Lou YX, Guo SL, Cao T. 2009.Successful tissue culture of the medicinal moss Rhodobryum giganteum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proliferation of its protonemata, Annuales Botanici Fennici,46(6): 516-524. (SCI) 6)Cao T., An L., Wang, M., Lou, Y. X., Yu, Y. H., Wu, J. M., Zhu, Zh. R., Qing, Y. K., Glime, J. 2008.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mosses and its indication to the environments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the city of Shanghai,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 5390-5402. (S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