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之多空间组合训练

建筑初步之多空间组合训练
建筑初步之多空间组合训练

建筑初步之多空间组合训练

——售楼处建筑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售楼部的设计,是一个小型建筑体的综合设计,它的规模不大,但承载着楼盘形象、客户体验、销售完成等功能,因此是个外在炫目,内在功能高度集中的场所,一般在进行售楼部设计时,都会涵括以下功能区,设计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组合,协调比例,并安排好相关动线,考虑到在聚集较多人群的情状下,如何设定好出入、参观、购销的节奏和顺序。

从现在售楼处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售楼处建筑不仅仅满足基本的参观、销售需要,更多的是体现了楼盘的主题特质以及房产甲方的文化品位。在功能布局上,空间划分更加的灵活多变,封闭空间的减少,给售楼处功能带来了新的要求。售楼处建筑设计多采用富有活力的建筑设计表达,注重建筑本身的景观特质,同时也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一、教学目的:

本次设计是在基于单一空间设计以及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上的一次延续。通过本次设计,学生应该进一步了解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与方法,并且加深对建筑空间与室内外景观营造的方法,从而为进入下一步建筑类型设计序列做好铺垫。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认识建筑功能要求,较好掌握类型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原理,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建筑空间和形式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应加强对建筑设计构思的认识和培养。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图纸的表达和表现技能。

学生通过本次设计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1、充分分析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及周围关系较好的融合。

2、多功能、多空间合理组织,为今后进入较大型、较复杂综合体建筑设计奠定基础。

3、初步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材料知识。

4、学会细化设计,并了解细部设计的基本方法。

··设计项目介绍

第一项:项目概况

本项目的主体建筑已经封顶,并且在其中选择了部分户型进行了样板间的设计,已经完成。现在产品即将进入销售阶段,为了展现项目各项优势,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该地产公司特意在产品的定位之下,对售楼处的营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表达现代的气息,并且使顾客对项目有“生态社区”与“文化社区”的感受。售楼处的基地位于该小区与对面的城市公园之间的用地之上(见附图)。

第二项:分区与功能要求

1.总平面设计要求:

在售楼处区域内设立停车区域、室外休憩场所、注意与园林景观及小品的营造等,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

2.建筑平面功能要求:

·接待区:作为客户进入售楼处的第一类接触目标,配合迎宾接待,在第一时间传递出温馨、现代与文化品味;

·沙盘区:保证客户先经过接待区,在专人陪同下到达沙盘区,聆听销讲;

·洽谈区:分为一般洽谈区和VIP接待区,并应略有距离,以区分问询型客户和深入谈判型客户;·签约区:应具有私密性,并与洽谈区保持较远距离,避免细节信息泄露等突发问题影响洽谈客户印象。

项目要求入口对外分区对内分区

/

面积

(M2)

30 50 70 15 50 15 15 15 15

合计总建筑面积在满足以上功能空间要求的基础上控制在400M2以内。第三项: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主要内

时间安排以及教学要求

讲授课下要求日期

1 建筑多空间理论与设

计任务书布置4学时

收集相关资料,对任务书进行细致

分析,提出初步构思想法

2012.10.30

2 一草评图4学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化设

计,确定构思与立意,完成一草以

及草模制作。

2012.11.6

3 二草评图

4学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化设

计,完成二草以及基本模型的制

作。

2012.11.13

4 正式图绘制阶段

4学时根据修改意见完善准备正式图的

绘制以及正式模型的制作。

2012.11.20

5 交图交图时间:2012.11.27上午12:00,

逾期不再收图。

2012.11.27

合计

16学时

第四项:作业要求

1.图纸要求:图纸的规格为A2 :594mm*420mm。

内容包括:

·每层建筑平面图 1:100,(要求一层平面必须绘制室外环境设计),平面图中需绘制家具布置;图纸要求不少于两道尺寸线;

·建筑立面图(主入口立面一个) 1:100;

·建筑剖面图 1:100;

·建筑设计说明与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透视图(可以布置在正式图当中或者以效果图形式单独绘制,图幅规格不小于A4纸张);2.模型要求:最终正式模型可以拍照片布置在正式图当中,计算机模型与实际材料模型皆可;实际模型材质以卡纸、纸壳等简单材料为主。

第五项:评分标准

第一次草图: 20% (包含草模:5%)

第二次草图: 20% (包含基本模型:5%)

正式图(评图): 40% (包含最终模型:10%)

立意以及多空间组合方法应用: 10%

平时表现: 10%

第六项: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1

2、《建筑空间组合论》

3、《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4、其它相关设计资料

* 注:凡不按时交正式图者,图纸成绩按零分计。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doc

建 筑 空 间 组 合 分 析 组员:贾相丽 崔希禄 黄相文 陈涛 詹建志

一.空间的形状与感受 高而窄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高而直的教堂就是利用它来形成宗教的神秘感。 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利用这种空间可以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图为颐和园的长廊就是这样的实例。 颐和园的长廊 而下图低而宽的建筑空间会使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 低而宽的建筑空间 如图穹隆形空间具有向心、内聚而收敛的感觉。 穹隆形空间 如图北京天文馆的设计具有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 如图中央低四周高、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离心扩散的感觉。

北京天文馆天象厅中央低四周高的空间 如图意大利某疗养中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离心扩散的感觉。 当中高两旁低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内聚感。 意大利某疗养中心 如图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当中低两旁高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外向的感觉。如图火车站台上的雨篷采用当中低两边高的空间形式。 弯曲、弧形或环形的空间可产生一种导向感,诱导人们沿着弧形方向前进。图为环形空间。 火车站站台雨篷环形空间 二、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1、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比较封闭,功能比较明确,空间表现的非常清晰明确。如卧室,会议室等。 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常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落在一个点上。 静态空间的主要特征为:①空间的限定度较高,趋于封闭型;②多为对称空间,可左右对称,也可四面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有其他的空间倾向,从而达到一种静态平衡;③多为尽端空间,空间私密性较强,空间系列到此结束;④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

度协调,无大起大落之感;⑤色彩淡雅、协调,光线柔和,装饰简洁;⑥没有强制性的过分刺激的视觉引导因素,人在空间视觉转移平和。 下图为静态空间示意图: 静态空间示意图 下图为会议室空间: 会议室空间 2、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往往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的特点,界面 ( 特别是曲面 ) 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性和多样性,常使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既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如斜线、连续曲线等,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 下图为动态空间示意图。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组成的第四空间。 动态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动态设计要素所构成的空间;另一种空间是指空间的流动及其感觉,它是由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序列及空间形象的变化引起的。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 发表时间:2014-11-20T09:31:20.51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2月下旬供稿作者:陈霞 [导读] 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全面组合设计分析时,要从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彻底了解公共空间的情况下,再进行功能参数分析。 陈霞CHEN Xia(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亚572000)(Sanya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Sanya 572000,China)摘要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组合设计的多样性,给社会需求提供了最有利的资源服务。为了显示出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全面阐述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和组合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其中主要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包括公共空间中的接待空间、会议空间、餐饮娱乐空间等方面的设计、特点要求、构造 等来进行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shows larger developmentspace. The diversity of combination design provides most favorable resource service to the social demand. In order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the building space combination desig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stri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mponents and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space, which mainly aims atthe different needs of building public space in the reception room, meeting room, restaurant and entertainment space design requirements,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关键词院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技术运用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 space;combination design;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院TU24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6-0130-00 引言公共空间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要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风格,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构建多角度多方面的空间组合建筑的整体性。 1 简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基本1.1 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在进行施工建筑时,在全面考虑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要严格控制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就要根据自身建筑需要的客观情况做好定位,例如具备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譬如在酒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置上,就是要提供旅客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以及餐饮消遣等一些公共活动的地方,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从商务酒店的进口、出口、休息空间、茶座、会议厅、接待厅、娱乐空间、健身设备及空间等多方面来考虑,把握这样基本的要素,这也是构建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1.2 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公共建筑空间要素构成中,为了能够充分展示出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魅力就需要根据建筑实际需求进行。而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2]。除此之外,还要基本具备有接待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会议空间等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空间设计点,譬如入口空间、走廊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空间组成,具体的位置运用上就是包括卫生间、安全通道等多方面的空间组成要素。 2 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2.1 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主要是为了突出舒适、美感等和谐的自然空间应用。而从美感出发就需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是否能够在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对人体无害等因素出发。 2.2 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就需要在以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个性化的设计特点等,这样能够让人感受到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美感性和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3 细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必要要素及附属3.1 空间设计与主题文化的品位运用现代度假酒店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酒店入口、大堂、中庭、楼梯、电梯走廊、屋顶花园等诸多要素,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构建一个整体的节能设计理念,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依据所在的环境包括构图、尺寸、色彩、照明、形式等,譬如在照明等的应用上,在要装修的地面、墙面、柱子以及天花板,在选择适当造型的同时,考虑节能设计,尤其是在照明的运用上,可以融入艺术的特色,做到明暗相间、强弱有别,紧密有致,层次鲜明,让每一个灯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使用一些节能性强、美感感受强、欣赏力度强的照明设施,让设计从大堂一直延伸到客房,渗透到整体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节,凸显出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入住上海度假酒店尽享高贵与享受。 独具匠心的自助餐厅汇聚了传统的典雅和现代的豪华,佳肴美食荟萃精华,为各方人士营造完美体验,可容纳130人同时就餐,是商务会谈、朋友聚会的理想之地。二层的休闲吧集咖啡、茶艺为一体,时尚典雅,浪漫温馨。三楼的会议室、接待室,是举办会议进行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商务中心、商品部等服务设施,为各界商务人士提供全面快捷周到的服务。酒店大堂宽敞明快,设有商务中心、贵宾休区。四楼设有会议室、接待室,可接待大中型会议。 3.2 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功能分区公共建筑的空间依据使用性质大概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大,造型别异;次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联系空间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交通联系空间为根本,对主次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丰富多彩的交通联系空间。而交通联系公共空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即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其中水平交通与各部分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并且有比较好的通风和光照;垂直交通空间,主要有楼梯、电梯、坡道形式,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需要和功能需要而定,应与交通枢纽接近,布置均匀。 3.3 塑造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局部亮点公共建筑空间包括能够进行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就要突出公共空间的某个布置上的一个亮点,这样才能体现企业建设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也是彰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具有古香古色的老家具或者古董等,就会产生文化的共鸣,这样要比全盘的改造设计更突显效果。 3.4 建筑室内空间处理艺术在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的处理上,要注重色彩与质感的准确把握,可以采用暖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出紧张、热烈、兴奋的氛围,适合运用在观众厅、游艺厅等,体现出一种空间靠近感;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建筑风格,融入一种安定、幽雅、宁静的气氛,适合运用于居室、阅览室,融入一种空间远离感。此外,在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全盘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图纸,在确定了度假酒店的营运性质、客源、档次之后,就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房间设计的功能布局,无论是条状性建筑,还是异形的建筑,都应该合力规划客房、餐饮厅、会议厅、休闲游乐厅等和公共区域的面积设计,正确把握好主体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后台

室内设计的空间分隔方式及发展趋势探讨

室内设计的空间分隔方式及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运用 现代艺术与技术手段打造宜居的室内环境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而空间分隔是其中 重要的部分之一,本研究具体阐述了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分隔。 关键词:室内设计;空间分隔;方式 前言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 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 室内环境。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以满足人们在室内环境中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 1室内空间分隔的作用及其意义 室内空间分隔是人们为了室内活动的需要而创造和组织理想生活空间,对室 内空间所进行的一种设计组合。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分隔和联系是相对的。设计 师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功能使用要求以及人的心理需求进行室内空间分隔设计。 对于具有不同空间特点和使用功能的室内空间,所采取的分割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如卧室的私密性要求很高,对卧室空间的分隔处理应尽量使空间界限非常明确, 具有全面抗干扰的作用,保证卧室安静、私密的功能需求;对于起居室中的会客 区域,则常以家具进行象征性分隔,使人们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拟的领域感,再 通过局部装饰地毯进行强化,使其空间划分通透连贯、隔而不断、流动性强,形 成明确的领域空间。 室内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为适应人的精神和行为需求而设计的。创造一个 适合人类生存的居住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无论是在生产过 程还是日常生活中,室内空间的功能区域划分及设计效果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最 为直接的,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影响极大。 2 现代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分隔的方式 “设计” 是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 对待现实,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现实空间环境总是不能 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代室 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 环境。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时空的室内科技设计。室内空间的分隔可以按照功能需求作种种处理,随着应用物质的多样化、立 体的、平面的、相互穿插的、上下交叉的,加上采光、照明的光影、明暗、虚实、陈设的简繁及空间曲折、大小、高低和艺术造型等种种手法,都能产生形态繁多 的空间分隔。 2.1封闭式分隔 采用封闭式分隔的目的,是为了对声音、视线、温度等进行隔离,形成独立 的空间。这样相邻空间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动性较差。一 般利用现有的承重墙或现有的轻质隔墙隔离。多用于卡拉 ok 包厢、餐厅包厢及 居住性建筑。 2.2半开放式分隔 空间以隔屏,透空式的高柜、矮柜、不到顶的矮墙或透空式的墙面来分隔空间,其视线可相互透视,强调与相邻空间之间的连续性与流动性。

空间的类型及分割介绍

空间的类型及分割介绍 在私人会所装修中,空间的类型是根据会所空间的内在和外在特征来进行区分的,整体上可以划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大类,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开敞空间是私人会所装修内部与外部联系较紧密的空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墙体面积少,采用大开洞和大玻璃门窗的形式,强调空间环境的交流,室内与室外景观相互渗透,讲究对景和借景。在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制性与私密性较小,收纳性与开放性较强。 封闭空间是私人会所装修内部与外部联系较少的空间类型。在空间性格上,封闭空间是内向型的,体现出静止、凝滞的效果,具有领域感和安全感,私密性较强,有利于隔绝外来的各种干扰。为防止封闭空间的单调感和沉闷感,室内可以采用设置镜面增强反射效果、灯光造型设计和人造景窗等手法来处理空间界面。

2.动态空间 在私人会所装修里动态空间是一种空间形式非常活泼、灵动的空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空间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性,动感较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空间形式较开放。多采用曲线和曲面等表现形式,色彩明亮、艳丽。 营造动态空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法: ①利用自然景观,如喷泉、瀑布和流水等; ②利用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如旋转楼梯、自动扶梯和升降平台等; ③利用动感较强、光怪陆离的灯光; ④利用生动的背景音乐; ⑤利用文字的联想。 3.虚拟空间 在私人会所装修中的虚拟空间是一种无明显界面,但又有一定限定范围的空间类型。它是在已经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形式,即将一个大空间分隔成许多小空间。其主要特点是空间界定性不强,可以满足一个空间内的多种功能需求,并创造出某种虚拟的空间效果。虚拟空间多采用列柱隔断,水体分隔,家具、陈设和绿化隔断及色彩、材质分隔等形式对空间进行界定和再划分。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的空间组合 建筑空间组合是在熟悉使用空间、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整体的使用要求,分析各种使用空间之间以及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考虑技术、济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整体规划、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将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联系结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任务是:(1)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合理分区,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空间的相互关系,安排各使用空间的相对位置。 (2)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组织好建筑内部及内外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要简洁明确,避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 (3)按照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基地环境,确定建筑平面形式,要做到布局紧凑、用地节约,并为体型塑造、立面设计创造条件。 (4)考虑结构布置、构造处理、施工方法和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掌握建筑标准,注意美观要求,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类型繁多,每种建筑类型又包括若干种用途不同的多个空间,这些空间需按其使用要求组合成一栋完整的建筑物。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应对各种空间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分清主次、闹静、内外等,明确流线顺序,并根据材料、结构、技术、经济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全面综合考虑,使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完善,造型简洁,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第一节建筑空间组合原则 尽管各类民用建筑的功能要求决然不同,组合方式千变万化,然而,其空间组合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共同之处。 一、功能分区合理 建筑设计立意构思和建筑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空间的组合有着决定性影响,它们不仅对单个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提出量(大小尺寸)、形(形状)和质(采光、通风、日照等舒适程度)等方面的制约,而且对建筑空间组合也相应提出量、形、质的制约。建筑空间组合往往先以分析使用空间之间的功能关系着手,这种方法通常称“功能分析”法。早在20世纪初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校时,就针对现代建筑而创立了“功能分析”的方法,并运用于他所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新校舍中。至今,功能分区的设计方法已 (四)空间联系的“内”与“外” 在民用建筑的各种使用空间中,有的对外联系的功能居主导地位,而有的对内关系密切一些。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具体分析空间的内外关系,将对外性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对内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图3-4)。另外,在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的主次、闹静、内外等方面进行分区时,既可在水平面(同层)进行分区,称为水平分区;也可在垂直面(异层)进行分区,称为垂直分区,以满足关系明确、互不干扰的分区特点。如商业建筑设计时,常将管理用房置于顶层,仓储、车库却布置于地下,使营业厅的有效营业面积增大,增加商业效益。

建筑的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讲解学习

建筑的空间组合、流线分析、功能分区

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建筑界常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幢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 人们盖房子总有其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在建筑中叫功能。在建筑设计的历史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和发展带有自发性,它是一种活跃因素,特别是它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在建筑中,功能作为内容的一个主导方面,确实对形式(空间)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也不能否定空间形式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或被创造出来),不仅适应新的功能要求,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新的高度发展。 功能空间与建筑造型。建筑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各种要求后,要考虑的就是其优美的立面和造型带给人们精神上良好的感受。 建筑的流线无疑影响着功能的划分与使用,一个建筑流线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为建筑中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也就是说,设计的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这些基本功能要求。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感受和审美的要求。 建筑的空间组合

在设计中,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谈,我认为尤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目前,由于住宅市场的炒作和使用方(甲方)盲目攀比的心理,使很多设计变得不理性;厅的面积被扩大到60-70M2,卫生间被扩大到18 M2。这不是正常人所能接受的。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曾谈到:“尽管我们可以忽视空间,空间却影响着我们,并控制我们的精神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体验的,不仅是建筑物的物理实体,主要是使用建筑空间的人和活动。 2.空间的尺度。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应考虑好的两个高度: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 绝对高度与人的感受: 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这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绝对高度: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另一个是相对高度: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愈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愈强。 相对高度不能只着眼于尺寸,而要联系到实际的平面面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愈大空间愈显得低矮;另外,作为空间顶界面的天棚和底界面的地面——其相互平行、对应,如高度和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则可以显示一种互相吸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造成一种亲和、适宜的感觉。

室内空间的形状标准及分割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和广泛,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是建筑活动的主要 目的和基本内容.无论在生产过程或日常生活中,室内空间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贴切.就建筑艺术而言,形象的整体性,各部分的比例以及对称,排比,节奏,韵律等传统的审美法则,也都是指其实体部分.其实,建筑的实体和其围合而成的空间是一个有机体.建筑以空间为主要 物质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占有空间的,无论起居,交往,工作,学习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这 些生活活动的室内空间.可见,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 我们都知道,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在室内空间中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空间要求,不只要为人 们提供不同类型的,固定的,半固定的和可变动的室内空间环境,而且环境中还要有足够的标识,有形,色,材,光,声,味的变化.人们需要一个健康,舒适,愉悦和富于文化品位的室内环境,室内 空间的象征和表现作用折射出了人们的精神文明和高度的文化发展,而室内空间造型是室内 设计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室内设计的基础.美的空间造型,实际的使用功能和人的感知 作用是统一于室内设计的概念之中的. 我们时代的主调是以相互关联的方法看待一切.古代建筑的传统空间组织方法,它的闭合, 对称,比例,韵律和节奏;它的亲切宜人的材料和尺度以及色彩的使用;它的整体的秩序对目前 来说并没有完全失去意义,而有许多正是如今新的起点的基础.它的许多空间造型特征还反映 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的喜好和文化背景,是室内设计成为将不同的因素在不同场合以不 同方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尽管取得室内空间多方面因素的统一,需要掌握丰富的手段,而体 现室内设计这一综合因素的艺术效果的最佳手段就是要抓住室内空间造型.其它如形,色,材,光,声的因素均笼罩在空间造型的大伞之下. 空间的形状: 室内空间是按其形状被人们感知的.形状告知了其用途,巨大的室内空间能构成一个集中的 以他为中心的目标,但空间还是有被切割重组的特征,这也是现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一个重要形 态特征.经过切割重组可变成多种形状,被切割的部分与切除的部分彼此保持着一定的分割和 联系.如果再将他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将自然形成空间形状的多样协调和审美趣味. 室内空间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具有形状,色彩,材质等视觉要素,以及位置,方向,重心等关系要素,而空间的形状将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的造型,室内空间的 造型又直接受到限定空间方式的影响,室内空间的高低,大小,曲直,开合等都影响着人们对空 间的感受.因此室内空间的形状可以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状和剖面 形状.由于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往往不像雕塑等实体那样明确,而经常表现的更为复杂,通透, 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空间的尺度: 空间的形状与空间的比例\尺度都是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感受. 室内空间是为人所用的,是为适应人的行为和精神需求而建造的.因此,在可能条件下,我们在 设计时应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这里所谓的”合理”是指符合人们生理与心理两方 面的需要.当我们观测一个物体或者说室内空间的大小时,往往运用它周围以知大小的要素, 作为衡量的标尺.这些已知大小的要素成为尺度给予要素.其一,他们的尺寸和特征是人们凭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 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 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 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 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多规合一一张图标 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多规合一”分析与展望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规合一”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对空间进行规划时,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也利用了多学科和其他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不仅完善了城乡规划和建设,更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为乡镇振兴和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 1、前言 我国在城乡规划和立法方面,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在城乡规划方面,已经面向了全域的范围,所以人们更加广泛地关注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问题。近年来,随着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使得对空间的管控力度不断增强,全国在实行多规合一,消除空间管控冲突,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内涵分析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年的整合,有效地呈现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使得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更加合理,也使得社会发展规划更加科学。然而,由于法律依据、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及期限,实施管理主体的不同,会存在规划冲突及规划盲点,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空间治理的效率,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目前

“多规合一”可以有效地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有效地融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破除了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体系方面的障碍。当前在技术体系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数据基础,使得用地标准和分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空间管控方面的差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2016年2月,国务院提出了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目标,再到今天的机构改革,这整个过程就是多个目标的规划和协调,而且每次规划都是多规模的升级。所以多规合一不是单独的新编规划,也不是比较简单的空间规划,重点是协调和有效消除空间冲突,是有效实现蓝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融入空间整体规划,以及全过程常态化的工具。这个过程有效地驱动了城市发展进程。 3.对多规合一的发展阶段分析 3.1初级阶段分析 初级阶段主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两千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土地规划,主要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明确建设用地的标准,对基本农田进行规划。环保部门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时,也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土地承载能力、污染物现状等,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物防治等目标及措施,给各类开发和建设活动提供一个控制底线。而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与户型配置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与户型配置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住宅设计水平不断提升,设计师应根据 客户需求和住宅环境进行设计,完善户型功能,提高居住舒适度,在有限的土地 面积里人们需要尽量多的创造居住空间。对此,要保证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满足,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工作时将空间合理分配,保证人们 有更多环境居住选择。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住宅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住 宅设计的空间组合及户型配置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组合;户型配置 引言 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组合需要遵循舒适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的原则,从而满足住宅建筑 使用者的需求,满足现代化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到空间组合以及户型配置合理性 对于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而发挥独创性,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 1 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则 1.1 灵活性 空间组合的灵活性在现代住宅设计中非常重要。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建筑的 使用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满足住户需求,在进行空间组合设计时要根据灵活性原则,对 于住宅功能分区进行合并或连接方式的划分和分隔,这其中要减少使用固定构件,要考虑住 宅室内墙体等设计选择,采用轻质材料,来保证隔音和承重效果,方便日后空间布局的改动,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动。 1.2 经济性 在进行设计时面积要合理进行分配,不同功能空间和要求要详细分好。要合理分配室内 空间,比如客厅应该是最大的,用于日常生活,卫生间一般面积不高。在设计时要通过合理 的经济选择创造温暖的空间。还要考虑节能因素,在处理住宅取向和家庭的经济效益时要协 调好,以保证最佳的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比如卧室是夜间用来睡眠为主,白天活动很少, 关的时间比较长,要考虑其朝向和日照对节能的影响。 2 住宅建筑设计中内部空间组合处理方法分析 2.1 住宅建筑内部空间的体量处理 进行内部空间的体量处理可以进一步满足舒适性的要求,因为内部空间的体量直接影响 到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高低。一般来说,如果体量过小,也就是住宅面积较小则会给人一 种压迫感和急促感,不利于用户心情的放松。同时,在进行体量处理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用 户的情况。如果人口数较多,必须采用较大的住宅面积,从而满足个人隐私空间的需求,从 而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2.2 空间尺度的优化设计 (1)物理高度。当身处某个空间中,空间尺度会给人一种压抑或开阔的感觉。对于现 代高层住宅建筑而言,尤其小户型住宅,在设计时,应时刻关注空间的物理高度。避免过低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1998年出版,作者是:彭一刚。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拭目以待审美变异。 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第一章总论--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四、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第二章功能与空间 一、功能对于单一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二、功能对于多空间组合形式的规定性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 一、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悬挑结构体系 五、其它结构体系 第四章形式美的规律 一、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二、主从与重点 三、均衡与稳定 四、对比与微差 五、韵律与节奏 六、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内部空间的处理 一、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 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 第六章外部体形的处理 一、外部体形是内部空间的反映 二、建筑的个性与性格特征的表现 三、体量组合与立面处理 第七章群体组合的处理 一、建筑与环境 二、关于结合地形的问题 三、各类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 四、群体组合中的统一问题

五、外部空间的处理 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审美的变异 一、从古典建筑的构图原理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 二、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 三、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历史与社会根源 四、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的哲学倾向 五、走向多元化 六、局限与启迪 第九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一、从整齐一律到"杂乱"有章--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二、奇正相生,意趣盎然--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三、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 四、从彰显到含隐--现代建筑的日本表现 五、化体为面,重焕生机--迈耶作品赏析 六、地域风格在印度 七、建筑审美中的雅和俗--当代西方建筑赏析

最全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点梳理 一、政策时间轴线 2014.08国家发改委等四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 知”》 2019.05.23《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6.0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2019.06.04《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9.12.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资质有关问题的函》 2020.01.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 行)的通知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若干意见》要求,主动履职尽责,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压茬推进的原则,抓紧启动编制全国、省级、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规划期至2035年,展望至2050年),尽快形成规划成果。部将印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相关技术标准,明确规划编制的工作要求、主要内容和完成时限。 (一)编制时限要求 2020 目标 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025 目标 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2035 目标 基本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编制要求 各地不再新编和报批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已批准的规划期至2020年后的省级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原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和市县“多规合一”试点等,要按照新的规划编制要求,将既有规划成果融入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中。 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的图斑,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作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一致性处理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矛盾冲突。今后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省级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 三、成果内容要求 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

城市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与协调机制 王维

城市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与协调机制王维 发表时间:2018-12-19T15:46:58.1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王维 [导读] 本文基于“多规合一”内涵和工作特点的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库尔勒开拓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快速城镇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空间管理的精确度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空间的分部门管理可以使管理更为精细化和专业化,符合社会化分工的要求。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多规合一”内涵和工作特点的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合一”;工作协调机制;空间协调工作组织; 1“多规合一”内涵 “多规”的差异具有其本源原因。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无论是从规划内涵、规划法理基础、规划理念,还是从规划体系、技术内容和规划期限,以及规划审批、实施方式和监督检查手段,“三规”均存在差异。这种本源差异导致了“多规”的空间布局差异在我国普遍存在。 2 “多规合一”空间协调工作组织 2.1纵向工作组织 “多规合一”工作纵向涉及省市县,横向涉及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多部门,协调内容涵盖全域城乡空间,包括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地块和图斑数量巨大,建立强有力的规划协调工作组织对顺利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协调工作机构一般包括专门议事协调机构、临时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门联合办公等多种方式。从各地的“多规合一”实践来看,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工作专责小组的多层级的协调组织机构,下一行政层级应参照上层级设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2.2横向工作分工 受部门利益的影响,不同规划部门从各自的角度争夺空间管控的主导权,很多地方行政长官经历了这样的变化:90年代规划局局长重要,2000年后国土局局长重要,现在发改委主任重要。目前,各个规划部门争坐龙头的现象依旧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求其他规划均要以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城市规划充分利用其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势,进一步在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定位、资源保护等方面扩大其话语权,强化其在城乡建设方面的龙头地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将重点放在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强调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部门通过严把土地“闸门”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位凸显。规划部门的“龙头”之争是规划与规划之间出现矛盾的根本原因,争做“龙头”必定在规划主导内容上强调“以我为本”,导致各类规划自成体系,规划与规划之间的衔接存在困难。 3“多规合一”空间协调技术 3.1用地分类标准衔接 结合覆盖全域的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类的异同点,对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标准进行对接,明确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内涵,将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中的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定义为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将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中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定义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城乡规划的非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农用地及其他土地对照,实现两者详细分类的一一对应,为规划之间的对照分析搭建土地利用分类衔接平台,确保土地分类标准的衔接。 3.2空间坐标体系转换 “多规合一”工作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发改、国土、环保、林业等部门的规划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审批数据等。其中,城乡规划成果与规划审批数据一般采用地方城建坐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与国土审批数据采用西安80坐标,发改委及其他部门相关数据因基础不同采用坐标不一。“多规合一”基础数据坐标的不统一,导致各类规划数据、行政审批数据之间难以进行精确的对照比较。因此,面向地方城市建设管理,“多规合一”工作应建立西安80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与地方城建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搭建坐标转换平台,实现多个坐标系的实时转换。 3.3控制线体系设置 “多规合一”工作突出运用底线思维,抓住城市空间管理中建设与保护的核心问题,建立了由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产业区块控制线构成的控制线体系。在广州市基础上,厦门市“多规合一”创新设置了结构控制线和用地控制线,将生态控制线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设置为结构控制线,以两者区分区域是否进行空间开发。结合大量的“多规合一”工作实践,通过控制线衔接不同规划的用地分类表达,形成引导发展、控制发展、强化保护等不同类型的管制区域,并确保相同管制区的用地内涵一致。 3.4信息联动平台建设 完善“多规合一”工作协调机制,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形成“多规合一”的信息联动平台。建设“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其目标是建立“多规”信息管理汇通机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支持“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差异分析处理,消除规划矛盾,推动“多规”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各部门业务的协同办理。远期将涵盖城乡规划、重大项目、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交通水利等涉及空间的信息要素叠加,建成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便于发改、规划、国土、建设、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审批过程中及时沟通和协同,为“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多规合一”、城市高效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4“多规合一”空间协调运行 4.1建立联动修改机制,推动法定规划落实 在完成“多规合一”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生态保护边界等用地边界合一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合一”控制线方案与现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