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表(第三季度)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 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 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 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 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 亿美元,死亡人数在 3 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 人至4000 人,财产损失在50 亿到100 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2.1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 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2.2 雷电危害方式: ( 1 )直击雷危害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使建(构)筑物燃烧、爆炸、倒塌、崩毁,人体烧伤、死亡。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虽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

防雷基础知识1

防雷基础知识 一、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的基本概念 大气的运动形成了云层。云层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就逐步积聚电荷。雷电是带电云层与另一带电云层,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在雷雨云下部的负电荷逐步积聚,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其电场场度一般在超过25Kv/㎝时,就会开始电离并向下梯级式放电,与地面上的物体(建筑物等)形成的向上先导感应形成雷电通路,并随之开始主放电,发出明亮的闪电和隆隆雷声。这种雷击称为负极性下行先导雷击,约占全部对地雷击中的90﹪以上,其余还有正极性下行先导雷击、负极性上行先导雷击两种。只有先导没有主放电的就是闪电。通常的雷击灾害一般是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造成的。 一般认为,当先导从雷云向下发展的时候,它的梯级式跳跃只受到周围大气的影响,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袭击对象,但它的最后一次跳跃既最后一个梯级就不同了,它必须在这最终阶段选择被击对象。此时,地面上可能有不止一个的物体(比如树木、建筑物等)在它的电场影响下产生向上先导,趋向与下行先导会合。 最后一次跳跃的距离称为闪击距离。从接闪器来说,它可以在这个距离内把雷电吸引到自己身上,而对于此距离之外的下行先导,接闪器将无能为力。闪击距离是一个变量,它和雷电流幅值有关,幅值大相应闪击距离大,反之,闪击距离小。因此,防雷装置的接闪器可以把较远的强的闪电引向自身,但对较弱的闪电则有可能失去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 2、雷电的主要特性和活动规律 雷电有如下几个特点: 冲击电流大我国所测得的雷电流最大幅值达200KA,一般的雷电流也有几十KA。一次雷电流为200KA的雷击,能使在2Km远处感应产生大于0.6GS的电磁场。而对计算机而言,电磁场干扰能量≥0.3GS则可使计算机数据混乱或丢失;≥0.75GS则可使计算机造成假性损坏;≥2.4GS则可使计算机瘫痪。 时间短一般雷击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一次放电过程一般是40-100μs。 变化梯度大雷电流变化梯度有的可达10KA/μs。雷电流波型是一种冲击脉冲波形。试验用的8∕20μs波型的雷电流放电器,能将10KA的电流传导出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要求使用10/350μs波型的放电器,它的电荷量相当于8/20μs脉冲情况下电荷量的约20倍。既波头时间10μs,半值时间350μs。 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亿伏。 雷电的活动规律: 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分别向北向南减少,极地最少。一般来说湿热地区比干燥地区、山区比平原雷电活动多。 雷电活动还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来说土壤电阻率较小或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地区;山坡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雷电危害方式: (1)直击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表 (第三季度)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记录表编号 培训主题防雷基础知识培训培训对象 记录整理 培训部门主讲人 人 培训地 培训时间 点 主题一、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雷电被蒙上了神秘的 色彩,除了灾难,它留给人类更多的是迷信和恐惧。直到17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 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在雷电发生的一瞬间,除了产生极强的电流和高温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大气 中的臭氧层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保护伞,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雷电 也是一种巨大的声波,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丧生。所以雷雨后的空气特别洁净而 清新。雷电又是一种高效的天然肥料,雷电发生时,空气中的氮和氧会经电离和化合而 形成易被植物吸收的氮肥。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 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 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 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二 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 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 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 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 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 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 种“火球”能

防雷接地重点知识点总结

. 1、避雷带的计算:按照计算规则,(水平+垂直)*(1+3.9%) 2、避雷带分为女儿墙敷设,混凝土块敷设,混凝土块单独计算,起始位置为50cm,间隔 为1m。 3、楼顶有栏杆的,可以用来代替避雷带,但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壁厚,不然会被击穿。 4、引下线:第一种,利用柱子里边的钢筋做为引下线,定额默认为2根主筋,如果图纸给 出多根,需要按照比例调整。第二种,单独敷设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计算工程量的时候,定额默认是一根,看清说明需要几根,进行调整。 5、测试电阻:第一种,断接卡子,适用于单独敷设的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来做,用来测 试接地电阻。第二种:测试板,适用于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这种情况在钢筋的下方链接一块测试板,方便测试电阻。两种情况外侧是否需要箱子,可以来定是否有测试箱。 注意:不是每条引下线,都需要做测试。 6、接地母线:可以理解为雷电流的通道,负责电流的传输,把电流引到各个接地极。接地 极:就是电流流向大地的通道。接地母线和接地极共同形成了一套接地装置,但是现在这种做法不多了。工程量的计算:接地母线计算长度,施工图工程量*(1+3.9%)。接地极是按照根计算。 7、利用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这是现在比较常用的做法,利用本身基础的钢筋作为自然接 地装置,不需要再单独敷设其他的东西了。工程量的计算:有相应定额的地区,是按照基础的面积计算。没有相应的定额的地方,可以按照焊接点来计算,参照“柱主筋与地圈梁的焊接”的定额。 8、均压环:作用是均压,将高压均匀的分布在物体的周围,保证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 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做法一,利用圈梁的钢筋作为均压环。定额中有相应的定额可以选择。做法二,利用扁钢或者圆钢单独敷设均压环。定额中没有相应的定额,计算规则规定可以按照“户内接地母线”套取。计算时,按照圈梁中心线长度计算。设置:一类防雷建筑从30米以上每间隔6米一道,二类防雷建筑从45米开始每隔三层一道,三类防雷建筑从60米开始每隔三层一道。 9、柱主筋与圈梁焊接,是指作为引下线的柱子的主筋与圈梁进行焊接,发生的地方为引下 线与均压环的焊接。有的人认为,均压环的焊接已经包含了这个部分,所以不需要另做。 但是实际上,均压环的焊接是水平方向的,而这个柱主筋与圈梁的焊接,是垂直方向上的,两者并不冲突,按照道理应该是发生的。计算时,定额中是默认两根柱主筋与两根圈梁钢筋进行焊接为一处,如果钢筋根数增加,需要做相应比例调整。 10、接地跨接线:是指接地母线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需要进行跨接,一般像伸缩缝之类的都 需要做接地跨接线,计算时,每跨过一次为一处。 11、钢铝窗接地:按照计算规则,6层以上的钢铝窗需要进行接地的处理。 12、等电位联接:是指将建筑物、以及附近的所有金属物体,像钢筋、金属的水管等用电线 联接起来,达到一个没有电位差的环境,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第一种,总等电位联接,一般情况一栋楼或者是一个单元只存在一个,在地下室或者是配电间内。是将进线的配电柜还有进户的水管,电梯等都联接起来。第二种,局部等电位联接,是在卫生间内对金属的构件进行联接,因为大部分为毛坯房,现在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做在卫生洁具所在的钢筋处。做法,利用电线穿管来做联接。计算时,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需要计算箱子,管,线的工程量。 13、接地网调试,按照系统计算。 ..

防雷的基本知识

防雷的基本知识 看云识雷雨 未雨绸缪,仔细收听天气预报或拨打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电话“121”非常重要,当然,看云也可以帮您预测雷雨天。如果看到天空中出现了这样的云,就要小心可能要有雷雨了: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很象耸立的高山,顶部呈白色,轮廓模糊,有的有纤维般的结构,底部十分阴暗,常有雨幡下垂或伴有碎雨云。这种云叫做积雨云,雷雨就是在积雨云中形成的。 保护好家电 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无能为力。下面介绍了一些家电防雷常识。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电源入户处安装电源避雷器,并在有线电视天线、电话机、传真机、电脑MODEM调制解调器入口处、卫星电视电缆借口处安装避雷器。安装时要有好的接地网。雷雨时,室内开灯应避免站在灯头线下;当雷电交加时,不要开收音机、电视机,室外天线要有接地线或拔掉外接天线,家用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尽量不要使用。 保护好自我 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不能停留在楼(屋)顶,房屋门窗要关闭好,有条件者,门窗可装金属网罩(网眼不大于4平方厘米),以防球形闪电入室。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不宜使用淋浴器;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避免使用电话和无线电话。 在建筑物的外面时,不宜进入在开阔地面上或较高突出点处又没有防雷设施的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不宜躲在大树下;千万不要在孤立的电杆、房檐、树木、烟囱下避雨;不要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把羽毛球排等金属物扛在肩上;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 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 ,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 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 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 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 亿美元,死亡人数在 3 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 人至4000 人,财产损失在50 亿到100 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2.1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

“直击雷” 。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 三是“球形雷” ,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 2.2 雷电危害方式: (1)直击雷危害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使建(构)筑物燃烧、爆炸、倒塌、崩毁,人体烧伤、死亡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静电感应、雷电波等,感应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虽然该幅值不

避雷器基础知识讲解 图文 民熔

避雷器 培训的主要内容: 避雷器的基本知识 1.避雷器的分类 2、各类避雷器的特点 3、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OA ) 4、氧化锌避雷器的主要电气参数 5、避雷器型号说明 76、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 一、避雷器基本知识1定义: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气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 ■作用:当过电压出现时,避雷器两端子间的电压被限制在不超过规定值,使电器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坏;过电压作用后,又能使系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 避雷器对过电压的保护作用: 避雷器的分类 保护间隙 排气式避雷器

阀式避雷器 普通阀式避雷器 磁吹式避雷器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MOA ) 保护间隙 保护间隙由两个间隙(即主间隙和辅间隙)组成,常用的角型间隙与保护设备并联的 排气式避雷器 也称管型避雷器,实质上是- -种具有一种具有较高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 阀式避雷器 阀式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间隙和非线性电阻(又称. 阀片)串联。 四、 3、各种类型的避雷器、保护间隙和排气型避雷器的伏安特性陡峭,放电色散大,而普通变压器和其他设备绝缘的冲击放电

特性相对平缓,不能很好地配合。 五、运行后,工作母线直接接地,形成高振幅的截止波,危及变压器的纵向绝缘。 六、阀式避雷器的缺点是普通型没有强制灭弧措施,阀片热容量有限,不能长期承受过电压冲击电流的影响。 七、磁吹式流量大,但阀阻力非线性系数高。 八、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核心部件是ZnO阀,具有理想的非线性伏安特性。 氧化锌避雷器具有残压低、响应时间快、陡波特性平缓、动作负荷轻、抗重复动作能力强等优点 流量大,性能稳定,抗老化能力强。 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批量生产,成本低 5、氧化锌避雷器的主要电气参数额定电压(UR)适用于避雷器端子间工频电压的最大有效值。按此电压设计的避雷器,可在规定的动作负荷试验中临时确定 过电压下的正确动作。 持续工作电压(UC)允许永久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的有效值。电压决定了避雷器的长期老化性能,即避雷器吸收过电压能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

1、什么是均压环? 均压环是用一水平金属体(如扁钢或圆钢)与接地引下线等连接,使各连接点处等电压。 施工中的具体要求为: 一、一般要求 1、从首层起,每三层利用结构圈梁水平钢筋与引下线焊接成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等与均压环连接。 2、从距地30米高度起,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敷设一条35*4mm的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雷带,以防止侧雷击,并将金属栏杆及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 III于对地分布电容作用,绝缘体遭雷击时,其承受的电压分布不均,在其遭雷击的一端起很短距离内分布了大部分电压降,也就是说,绝缘体这部分的绝缘强度必须很高,否则一旦局部击穿,这种电压分布不均将延续到下一段绝缘体中去,随着绝缘体击穿长度的增加,情况将更为恶劣。而绝缘强度的增加势必造成造价的飞速增长,如果在绝缘子头部(遭受雷击的部位)加装一个均压环,以其电感效应平衡对地电容电流,那么雷击过电压分布将相对均匀,即可以充分利用绝缘子的全长来耐受雷电的冲击。 2、为什么超30米要每层利用结构圈梁的2颗主筋焊接封闭成环,做成均压环:起到什么作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设置?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 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雳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a)均压环采用不小于①8mm的镀锌圆钢,或不小于24mmX4mm的镀锌扁钢。 (b)均压环沿建筑物的四周暗敷设,并与各根引下线相连结。 (c)外檐金属门、窗、栏杆、扶手、玻璃幕、金属外挂板等预埋件的焊接点不应少于两处,与引下线连接。 (d)搭接长度扁钢>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 (注:b为扁钢长度,D为圆钢直径,扁钢搭接应焊3个棱边,圆钢应焊接双面。) 距离要求是6米的,但在高层建筑中经常用到的是每隔三层做一均压环 3、请问什么叫等电位连接器?作用是什么? 等电位连接器是防雷击装置,作用是防止雷电的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用的。每个住宅中在卫生间都会设一个等电位连接器,常规的都在卫生间设置的,因为卫生间比较潮湿,如果在发生触电危险的时候,能以最快的速度传导给大地,减少造成伤人的危险,等电位的安装方法必须依照电流的流向方向焊接回路.

氧化锌避雷器的基础知识 图文 民熔

氧化锌避雷器的基础知识 氧化锌避雷器是具有良好保护性能的避雷器。利用氧化锌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 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这种避雷器和传统的避雷器的差异是它没有放电间隙,利用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起到泄流和开断的作用。氧化锌避雷器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避雷器,它主要由氧化锌压敏电阻构成。 每一块压敏电阻从制成时就有它的一定开关电压(叫压敏电压),在正常的工作电压下(即小于压敏电压)压敏电阻值很大,相当于绝缘状态,但在冲击电压作用下(大于压敏电压),压敏电阻呈低值被击穿,相当于短路状态。 然而压敏电阻被击后,是可以恢复绝缘状态的;当高于压敏电压的电压撤销后,它又恢复了高阻状态。因此,如在电力线上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后,当雷击时,雷电波的高电压使压敏电阻击穿,雷电流通过压敏电阻流入大地,可以将电源线上的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护了电气设备的安全。

每种避雷器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绝缘效果。避雷器在额定电压下,相当于绝缘体,不会有任何的动作产生。当出现危机或者高电压的情况下,避雷器就会产生作用,将电流导入大地,有效的保护电力设备 HY5WS-17/50氧化锌避雷器 10KV高压配电型 A级复合避雷器 产品型号: HY5WS- 17/50 额定电压: 17KV 产品名称:氧化锌避雷器 直流参考电压: 25KV 持续运行电压: 13.6KV 方波通流容量: 100A防波冲击电流: 57.5KV(下残压) 大电流冲击耐受: 65KA操作冲击电流: 38.5KV(下残压) 注:高压危险!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先切断电流,严重遵守操作规程执行各种既定的制度慎防触电与火灾事故。 使用环境:a.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b.环境温度:最高不高于+40C- -40C;C.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平均值不大于85%;d.

防雷防静电基本常识

防雷防静电基本常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防雷防静电基本常识 一般管理内容 第一条防雷防静电接地极每年定期检测。产权单位要留有检测记录并确认,如接地电阻值超标,应立即安排整改。各单位负责核算贮罐放空线等易燃、易瀑设备是否在防雷保护范围内,定期检查避雷针氧化及外观情况。 第二条贮罐、工艺设备、管线防雷接地电阻值允许在10欧姆以下,防静电接地电阻值在100欧姆以下。 第三条接地极引线应采用螺栓连接,测试时断开测量。为防止腐蚀氧化,螺栓连接处应有涂油等防腐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 第四条每台贮罐至少有两点接地,周长每增加30米,则增设一点。 (一)产权单位要保存好原始设计资料,接地电阻值的计算值及施工接线图(新扩、建改造项目)。 (二)产权单位要有接地装置的安装方位图、隐蔽工程及竣工图。 (三)产权单位要保存接地装置验收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四)产权单位要保存接地装置变更修改及验收记录。 接地装置验收内容

第五条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接线、零线、地线的导体规格、敷设方式、导体的连接工艺。 第六条接地连接部分采用螺栓和夹板连接时,其螺栓的规格数量,连接长度应符合技术要求,接触面应压紧可靠,螺栓应有防止松动的开口弹簧垫圈。 第七条连接部分采用焊接时,应按条例规程要求,保证焊接面积和技术要求。 第八条接地装置进出建筑物和引出地面处,应有保护措施或穿套管保护。 第九条利用金属物、钢轨、钢管做自然接地体时,在每个连接处应有符合规定截面的跨接线保证整体的电气连接。 第十条接地母线和接地体的焊接部分,应按规范要求刷相色漆和防腐漆。 第十一条接地装置竣工后,应测量接地电阻,阻值应符合规程规定。 接地装置检查周期 第十二条接地装置电阻的测量每年地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干燥季节进行,防雷防静电装置的接地每年雷雨季节前检查,一般在4月或11月以后进行。 (一)变、配电所的接地网,每年检查、测量一次。 (二)车间电气设备的接地线或零线每年至少检查两次;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每年测量一次。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

1、什么是均压环? 均压环是用一水平■金届体(如扁钢或圆钢)与接地引下线等连接,使各连接点处等电压。施工中的具体要求为: 一、一般要求 1、从首层起,每三层利用结构圈梁水平钢筋与引下线焊接成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届结构和金届物体等与均压环连接。 2、从距地30米高度起,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敷设一条35*4mm勺扁钢与引下线焊成一环形水平避$带,以防止侧雷击,并将金届栏杆及金届门窗等较大的金届物体与防密装置连接。 由丁对地分布电容作用,绝缘体遭雷击时,其承受的电压分布不均,在其遭$ 击的一端起很短距离内分布了大部分电压降,也就是说,绝缘体这部分的绝缘强 度必须很高,否则一旦局部击穿,这种电压分布不均将延续到下一段绝缘体中去,随着绝缘体击穿长度的增加,情况将更为恶劣。而绝缘强度的增加势必造成造价的飞速增长,如果在绝缘子头部(遭受雷击的部位)加装一个均压环,以其电感效应平衡对地电容电流,那么雷击过电压分布将相对均匀,即可以充分利用绝缘子的全长来耐受雷电的冲击。 2、为什么超30米要每层利用结构圈梁的2颗主筋焊接封闭成环,做成均压环;起到什么作用?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设置? 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富带。在建 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 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丁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届门、窗与均压环连接。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雷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a) 均压环采用不小丁①8mm勺镀锌圆钢,或不小丁24mm< 4mm勺镀锌扁钢。 (b) 均压环沿建筑物的四周暗敷设,并与各根引下线相连结。 (c) 外檐金届门、窗、栏杆、扶手、玻璃幕、金届外挂板等预埋件的焊接点不应少丁两处,与引下线连接。 (d) 搭接长度扁钢>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口 (注:b为扁钢长度,D为圆钢直径,扁钢搭接应焊3个棱边,圆钢应焊接双面。) 距离要求是6米的,但在高层建筑中经常用到的是每隔三层做一均压环 3、请问什么叫等电位连接器?作用是什么? 等电位连接器是防雷击装置,作用是防止雷电的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届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用的。每个住宅中在卫生间都会设一个等电位连接器,常规的都在卫生间设置的,因为卫生问比较潮湿,如果在发生触电危险的时候,能以最快的速度传导给大地,减少造成伤人的危险,等电位的安装方法必须依照电流的流向方向焊接回路. 现在很多小区每个住宅中在卫生间都会设一个等电位连接器,装不装的原则是,是否

防雷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雷击(雷电)? 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二、雷击的几种表现形式: (1)直击雷 (2)雷电电磁脉冲: 1、感应雷击 2、雷电波侵入 三、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 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土壤电阻率(ρ)大的地方多于土壤电阻率(ρ)小的地方。 四、防雷装置的主要构成: (1)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过电压能量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保护设备。使用时将 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不导通(最多只流过微安级的泄漏电流)。当作用在避雷器上的电压达到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导通,通过大电流,释放过电压能量并将过电压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保护设备的绝缘。在释放过电压能量后,避雷器恢复到原状态。

(4)接地线:接地线就是电气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大地层连接进行放电保护,它的作用是当连接的设备漏电或感应带电时能够快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设备外壳不再带电。 (5)接地装置(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磷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五、最实用的防雷方法介绍: A:直击雷防护 B;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雷知识简介: (1)雷雨天减少户外活动; (2)打雷时尽量不接打固定电话; (3)不要靠近户外金属物体; (4)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避; (5)不要停留在水陆交界或山坡与平过渡地带; (6)不要用未作任何接地处理的太阳能热水器淋浴; (7)不要靠近金属门窗,尤其是住户在15米高以上的楼房; (8)关闭家用电器电源(有SPD保护和良好接地系统的除外); (9)购置不动产,如房屋等类固定资产,应查看是否具有防雷验收合格证;

避雷针知识

避雷针塔的基本知识 避雷针塔的设置原则 (1)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物之间应有不小于5m距离,以免雷击避雷针时出现反击。独立避雷针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间地中距离不小于3m。 (2)35kV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构架及房顶上不宜装设避雷针。装在构架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相连,并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3)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上不应安装避雷针。 (4)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距道路及出口距离应大于3m,否则应铺碎石或沥青面5~8cm厚,以保人身不受跨步电压危害。 (5)严禁将架空照明线、电话线、广播线、天线等装在避雷针或构架上。 (6)如在独立避雷针或构架上装设照明灯,其电源线必须使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钢管,并直接埋入地中长度10m以上。 塔式避雷针的介绍 由于避雷针根据保护范围的要求,需要一定的安装高度,后来在此基础上就有了避雷针塔,也就是塔式避雷针(避雷塔),常见有以下几种规格:GFL角钢避雷针塔、GJT圆钢避雷针塔、GH钢管杆避雷针塔等多种形式的金属塔。 避雷针塔的保护范围还要按照滚球法来计算保护半径和保护范围。 避雷塔的工作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防雷工程基本知识

防雷工程基本知识 1: SPD的接地线径? 2:与SPD相配合的微型断路器如何选型? 3:可否使用熔断丝?应注意那些问题? 4:是否所有的SPD前都装熔断装置? 5: /3+NPE和/4的SPD前面装设什么样的微断?为什么? 6:开关型SPD和限压型SPD的区别? 7:RS485总线防雷的衰减会不会很大? 8:雷电保护产品的称呼有好几种,有什么区别? 9:普通电子产品上使用的氧化锌压敏电阻和防雷产品上使用的氧化锌压敏电阻有什么不同? 10:电源是否要按照GB50057-94 (2000版)设计A B、C D四级保护? 11:氧化锌压敏电阻SPD能对电源过压起到保护作用吗? 12:在D级、C级SPD保护产品中,最大持续工作交流电压( Uc)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13:许多用户认为,多少年来电器设备没有遭受过雷击,现在电源系统安装SPD是否有必要? 14:选用8/20 gs和10/350 g s的区别是什么? 15:有的厂家推荐B级、C级、D级尽量选用30kA (10/350 g s)、100kA (8/20 g s)和40kA (8/20 g s)的产品,为的是可* 性高? 16:选用氧化锌防雷电涌保护器,静态漏电流是否越小越好? 17:为什么氧化锌压敏电阻防雷电涌保护器,经过放电后,它的压敏电压发生变化? 18:有的厂家说产品保护绝对可* ,真的是这样吗 19:氧化锌压敏电阻电涌保护器的热脱扣机构是什么原理? 20:能否控制电涌保护器的放电电流,使它不发生过放电损坏? 21:氧化锌压敏电阻电涌保护器的压敏电压是怎样定义的?

22:电涌保护器的印字标志Un、Up Uc各代表什么含义? 23:为什么氧化锌压敏电阻电涌保护器标识有的只标Imax ,有的只标In ? 24:在不同的接地系统,SPD3+1的使用方法有什么区别? 25:为什么3+1 不全部使用气体放电器? 26:为什么在SPD的回路中要安装熔断器或断路器? 27: SPD安装在空气开关的后面,在发生放电时是否会引起误动? 28:能否只安装D级SPD节省开支? 29: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30:什么叫跨步电压? 30:什么叫跨步电压? 31:在一类防雷中为什么在安装的独立避雷针(包括其防雷接地装置)至少距被保护的建筑物之间距离》3 米32:什么叫均压环?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对均压环的设计有什么要求? 33:在各类防雷中对引下线和天面网格有什么要求? 3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 35 :什么叫雷电的反击现象?如何消除反击现象? 36:金属油罐在防直击雷方面有什么要求? 37:阴极保护装置通常采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38:雷电防护措施包括哪些部分? 39:直击雷防护目的是什么?按现代防雷技术要求,直击雷防护采用哪些措施? 40:什么叫感应雷?感应雷防护的目的是什么?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41 :接地的种类有哪些? 42:电子设备的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如何? 43:何谓雷电电磁脉冲? 44 :在防雷区之间的交界处应如何做等电位处理?

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一、雷电是什么 雷电(闪电)是在大气内发生的剧烈放电现象,通常在雷雨情况下出现,闪电按其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其中云地闪电又称为地闪,对人类活动和生命安全有较大威胁。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空气急剧膨胀,造成隆隆雷声。 在电闪雷鸣的时候,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巨大,再加上强烈的冲击波、剧变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人畜伤亡,建筑、设备损毁、引发火灾以及造成电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雷击的形式:直接雷击间接雷击 易被雷电袭击的对象: 雷电“喜爱”在尖端放电,所以雷雨交加时,人在旷野上行走,或扛着带铁的金属农具,或骑在摩托车上,或恰恰举起高尔夫球杆,或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雨,人或物体容易成为放电的对象而招来雷击。建筑物的顶端或棱角处,也很容易遭受雷击;此外,金属物体和管线都可能成为雷电的最好通路。 易受雷击的地点: 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盐场、苇塘、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处集中的交叉地点、铁路集中的枢纽、铁路终端和高架输电线路的拐角处;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比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岩石断层处较大的

岩体裂缝、露出地面的岩层、河沿等; 地势较高和旷野地区。 易遭受雷击的建筑物和物体: 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耸的广告牌等; 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热气气柱的厂房、管道等; 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筑物以及自然界中的树木; 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金属突出物,如旗杆等; 建筑物屋面的突出部位和物体,如烟囱、管道,还有屋脊和檐角等。 二、防雷基本技术 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雷电的危害,防雷装置的设计应对多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综合考虑。综合防雷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有效的防雷装置应包括两大部分: (1)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 (2)内部防雷装置,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含使用电涌保护器连接)等组成。 另外,在建筑物内电系统和电子系统需要防雷时,还应考虑采取屏蔽和电气、电子系统的进一步等电位连接(含功能性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等措施。以上这些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能起到拦截雷击,并将部分雷电流引入大地中泄放的作用。阻止雷电电磁感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屏蔽,比如将建筑物墙体中的钢筋以及金属门窗等,通通连起来,形成“笼”状,当达到一定密度时就可以将雷电电磁场在挡“笼”之外了。 防御雷电波入侵的办法之一是在进户的各种线缆上加装相应的电涌保护器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结合我厂夏季生产情况,为加强我厂安全管理,提高全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制定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17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实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人们才逐步对雷电有了理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刻都会有约2000个地点出现雷暴,平均每天要发生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间可释放出55KW·h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0亿美元,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计还不包括我国。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3000人至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到100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雷击的三种形式: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 三是“球形雷”,在雷电频繁的雷雨天,偶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降落,然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方向移动,有时平移有时滚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过一米的。“火球”存在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种“火球”能通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他缝隙进入室内,或者无声地消失,或者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者发生剧烈的爆炸。这种“火球”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雷电危害方式: (1)直击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它物体上,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

防雷安全知识(精选.)

防雷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雷击(雷电)? 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二、雷击的几种表现形式: (1)直击雷 (2)雷电电磁脉冲: 1、感应雷击 2、雷电波侵入 三、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 夏季多于冬季,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丘陵多于平原,低纬度多于高纬度地区,陆地多于海洋,水陆过渡带多于其他地带,城市多于乡村,土壤电阻率(ρ)大的地方多于土壤电阻率(ρ)小的地方。 四、防雷装置的主要构成: (1)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2)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 (3)避雷器:是一种能释放过电压能量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保护设备。使用时将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与被保护设备并联。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不导通

(最多只流过微安级的泄漏电流)。当作用在避雷器上的电压达到避雷器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导通,通过大电流,释放过电压能量并将过电压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保护设备的绝缘。在释放过电压能量后,避雷器恢复到原状态。 (4)接地线:接地线就是电气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大地层连接进行放电保护,它的作用是当连接的设备漏电或感应带电时能够快速通过接地线将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设备外壳不再带电。 (5)接地装置(接地体):埋入土壤中或混磷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五、最实用的防雷方法介绍: A:直击雷防护 B;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雷知识简介: (1)雷雨天减少户外活动; (2)打雷时尽量不接打固定电话; (3)不要靠近户外金属物体; (4)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避; (5)不要停留在水陆交界或山坡与平过渡地带; (6)不要用未作任何接地处理的太阳能热水器淋浴; (7)不要靠近金属门窗,尤其是住户在15米高以上的楼房; (8)关闭家用电器电源(有SPD保护和良好接地系统的除外); (9)购置不动产,如房屋等类固定资产,应查看是否具有防雷验收合格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