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简答

第1章 古希腊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德谟克利特。
第2章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第3章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西方第一个发现勾股定理的人
第4章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第5章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
第6章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三分法,最早提出知、意二分法。
第7章 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怀疑学派(皮浪)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斯多噶学派(芝诺)
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第8章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第9章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第10章 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首创归纳法。
第11章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第12章 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第13章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第14章 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
第15章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
第16章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0)西方医学之父。提出体液说(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第17章 加伦(盖伦)(130-200)提出气质类型说。
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①加尔的颅相学(颅相学虽然在西方风行了一个世纪,但其缺乏科学依据。)
②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③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④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弗里奇和希齐格
第18章 【贝尔——马戎第定律】,贝尔于1807年发现脊髓神经的后根只传导感觉刺激,前根只传导运动冲动,证明了传

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系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这就是著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定律。1819年,马戎第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所以这个定律也称“贝尔——马戎第定律”。
第19章 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他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行了测量。他用自己发明的筋肉测量计,以电刺激蛙的神经,然后测量筋肉伸缩和神经长度的关系,测量结果发现蛙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不到50米。后来他对人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人的神经传导速度为50~100米每秒。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实验和测量的,过去无法形容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从而打破了心理不能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第20章 韦伯定律,K=△I/I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观察彼此对象间的差异时,我们所觉察到的不是绝对的差别,乃是相对的差别,这是在几种感官内都曾得到证实的观察。”
“我们把两件东西比较而观察其差别时,我们并不是看到这两件东西的差异,所看到的乃是这个差异对于所比较的东西的分量之比。”
第21章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S=KlgR 第一次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实验心理学创立的主要贡献者(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冯特)
第22章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分法(身心交感论)。
第23章 洛克提出白板说,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创始人,著有《人类理智论》。
第24章 西方第一个提出联想的概念——洛克。
第25章 联想主义正式创建者——哈特莱,提出神经振动说。
第26章 批判认识主义心理学创建者——康德,提出统觉即“自我意识”,具有整合作用。
第27章 莱布尼兹——“预定和谐”的心身平行论,17世纪三大心身关系体系之一,反对笛卡尔交感论。提出微觉和统觉。近代第一个肯定无意识现象。
第28章 《生理心理学原理》——实验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第29章 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德国人是:赫尔巴特、费希纳、冯特。
第30章 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三个人:巴甫洛夫、弗洛伊德、斯金纳。
第31章 高尔顿首创优生学。开创个别差异心理学,调查问卷、心理测验和统计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
第32章 意动心理学派创始人——布伦塔诺,提出心理学研究对象为意动。
第33章 、铁钦纳理论核心:意识经验的构造。
第34章 、斯宾塞对美国心理学影响的表现:最早把进化观引入心理学,他是进化联想主义创始人,他以生物决定论代替机械决定论,促

进了动物心理学和詹姆斯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兴起。
第35章 《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独立宣言。
第36章 、芝加哥学派正式成立标志:杜威《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完善阶段:安吉尔《机能心理学的范围》,顶峰阶段:卡尔《心里学》。
第37章 、卡特尔的贡献:是个体差异的研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应用心理学的层面推动美国机能主义的发展,心理学真正生命力在于服务社会,首次将心理学应用于商业。
第38章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第一个用动物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人。
第39章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①准备律:有机体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②练习律:联结形成需要多次重复,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加强,随着练习次数的减少而削弱。③效果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的效果。
第40章 华生独有的研究方法——条件反射方法(首次把条件反射引入心理学)。
第41章 研究似动现象的第一人,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默。
第42章 、善于写作——考夫卡(格式塔)。
第43章 研究大猩猩,《人猿智慧》,提出顿悟——苛勒。
第44章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前期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后期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第45章 弗洛伊德本能:前期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后期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第46章 冯特(1832-1920):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实验心理学之父,创建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提出心理学主要研究直接经验,元素主义,身心平行观点,提倡实验内省法,奠定构造者主义心理学基础,感情三维度说的倡议者,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著有《生理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独立宣言。
第47章 华生(1878-1958):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坚持心理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方法,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是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扩展了心理学的对象,具有变革性的意义。著有《婴儿和儿童的关怀》,影响了一代美国儿童的教养实践。
第48章 詹姆斯(1842-1910):美国机能心理学先驱、实用主义哲学家。美国心理学会和宗教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之父,著有《心理学原理》。其意识流学说为批判心理学元素主义的先声,情绪说则预示着20世纪行为主义的诞生,并和其直传弟子主持大学心理系和实验室工作。他是美国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

,在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49章 斯金纳(1904-1990):美国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坚持华生S-R公式,研究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提出条件作用的强化联结机制,创制斯金纳箱,发明教学机器,设计程序教学方案,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丰富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研究方法,及大地促进了美国机器教学应用和心理治疗的发展。
第50章 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领导者。开创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提出人格结构学说、本能论、焦虑论、性欲论、梦论。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新发展,奠定了医学模式的新发展,并为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命运的一本书。
第51章 顿悟:理解和领会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情境有了新的认识。(苛勒提出)
第52章 斯金纳箱:由斯金纳创制,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果,提出关于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第53章 意识流:意识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不能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析成碎片或元素。詹姆斯主张用描述的方法把意识现象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流来加以描述。它具有五个特征:它是私有的,常变的,连续不断的,针对某一对象,具有选择性。总之,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断,而是一种整体经验,处于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所以叫做“意识流”、“思想流”或者是“主观生活流”。
第54章 试误说:饿猫多次尝试,找到开关吃到笼外事物,找到开关与食物的联结。学习试误说不仅可以解释动物的学习行为,即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减少错误从而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解释人类的学习。桑代克明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
第55章 符兹堡学派:20世纪初在符兹堡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屈尔佩的带领下,对思维进行实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派。创始人屈尔佩,提出无意向思维研究。
第56章 行为主义:1913年有华生创立,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排斥意识,主张行为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等为代表,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等为代表。
第57章 构造主义:19世纪末冯特在德国奠基,铁钦纳在美国发展起来,20世纪20-30年代消亡。采用实验内省法,主要研究意识经验的构成,具有元素主义和内省主义的倾向,充当批判的靶子,从负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发展。
第58章 二重心理学:试图调和冯特、布伦塔诺对心理学研究对象上

的分歧,由屈尔佩和麦赛尔提出,注重内容和意动的统一,研究对象为内容和意动,或结构与机能。
第59章 精神分析:19世纪末由弗洛伊德创建,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一个主要流派,西方心理学第三势力。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的主要区别是产生于临床精神病实践,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其核心,研究情绪障碍、变态行为、人格异常,后扩展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也是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
第60章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将世界是变的与不变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组成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P20
第61章 意识阈限: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即是霍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 P147
第62章 费希纳定律: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他通过实验发现,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量的增长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ClogR/Ro
第63章 S代表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o是阈限刺激度。
第64章 捆束假设:指一种心理学的立论前提,它把意识或行为看作是由多个元素累加起来,成为一束一捆,而元素之间毫无内在联系;恒定假设:认为外界刺激与心理反应之间具有固定的一对一的关系。P255
第65章 文艺复兴: 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P49
第66章 情操:有一种改变本能的方式,即几种本能的情绪核心以一事物为对象结合起来,形成情操。情操是情绪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它们往往在人的行为中起着很大作用。P281
第67章 中介变量:托尔曼第一次明晰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至少有两种中间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是有用的;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P242
第68章 神经阶层说: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
第69章 教育万能论:

是一种对教育的见解、主张和看法,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切人。无论什么人,只要给条件、环境,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把人教育培养成所要求的人。P107
第70章 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P276
第71章 溶合与纠葛: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P147
第72章 二部心理学 :屈尔佩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二项,即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P192
第73章 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P276
第74章 顿悟说:顿悟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领会其情境的智慧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对于其行动的结果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了情境中的新的格式塔,使原来无关的物体和情境发生关系。P258-259
第75章 符茨堡学派:1894年他转到符茨堡大学任教授,在他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著名的主张无意象思维的符茨堡学派。属于这一派的学者有瓦特、考夫卡等人。 P191
第76章 统觉作用规律:霍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霍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P148
第77章 复合感觉: 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立刻的,意识不到的,所以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P68
第78章 升华:弗洛伊德认为,当本我的幼年性欲望找不到满足的出路时,有些正常人,尤其是那些有天才的人,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化,如转向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通过人类高尚的文化活动,使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心理能力得到移用,这就是

升华;P273
第79章 意识流:詹姆士认为心理生活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流动着,变化着,象一条溪流一样。他认为人的意识基本上是连续不断的,这就是他所说的“意识流”或“思想流”。P208-209
第80章 似动现象:韦特海默认为似动自身是一个现象,是一种格式塔完形,而不是由若干个不动的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P254
第81章 统觉团: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P148
第82章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所有需要按等级层次排列起来,并把需要列成五个层次,他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83章 次起的自动化活动:哈特利的三条次级联想律之一,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P98
第84章 统觉作用: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P148
第85章 机制:机制是指原因通向结果的历程,是指刺激达到反应的具体结构关系。P233
第86章 个体无意识: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紧接意识下面的一层是个体无意识.它同一切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的其他经验所组成.这些知觉经验不是被压抑,就是被忘记了.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们会被重新唤回到意识中。P277
第87章 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P276
第88章 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不存在任何智慧的活动,而盲目的尝试和活动的效果对错误动作的消除,以及对正确动作的选择与巩固,则是学习的基本规律。P258
第89章 感觉与反省两源说: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的材料来源于对客观世

界的感觉和反省。一切外界事物的观念,如白、甜、硬由感觉来;人对自己活动的观念,如思维、意志等观念,则来源于反省。P79
第90章 里博定律:里博在《记忆的疾病》中提出,记忆的逐步丧失所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稳定的近事记忆向稳定的远期记忆发展。这一记忆丧失规律被称为里博定律。P201
第91章 情操:情操是情绪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它们往往在人的行为中起着很大作用。例如爱祖国的情操。P281
第92章 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微振与振动基本一样,只不过微振在振动的份量上更加微弱,二者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量上和程度上的不同。P96
第93章 神经阶层说: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
第94章 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这个最深的意识层次是个体所不知的。它包含着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集体无意识不反映个体的历史和经验。
第95章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____直接经验_____的科学,主要研究方法是__内省法___。
第96章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___内容___,而是感觉、判断等的__活动过程____。
第97章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否认___心理或意识___,而代之以__行为____。
第98章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托尔曼__和____斯金纳___等。
第99章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由伊底、__自我__和__超我___三部分构成的。
第100章 在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患者对医生产生爱情或憎恨的现象,弗洛伊德称这种现象为__移情____。
第101章 1877年,达尔文发表了《__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____》一文,这是最早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报告之一。
第102章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__1912__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103章 .荣格以心灵代表人格,它包括意识、__个人潜意识____和集体潜意识,意识的核心是自我。
第104章 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___卡特尔_____和_____桑代克_______等。
第105章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这篇对话中,把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 P29
第106章 笛卡尔认为,世界上有(上帝、灵魂和物质),这三者都是不依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第107章 斯宾诺莎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他称为上帝实体。他所

谓的上帝实体实际上指的(无限永恒的自然界)。P69
第108章 孔狄亚克承认(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认为心理过程只是感觉的(变相)。
第109章 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倾向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和生物进化论) 。
第110章 在托尔曼对行为所提出的公式B=f(S,A)中,B代表行为的变量,S代表情境变量,A代表其他前因变量。 P241
第111章 完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魏特默、柯勒和考夫卡。 P248
第112章 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有理性的灵魂)。 P31
第113章 冯德的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是(经验心理学)。
第114章 爱宾浩斯因为看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而想到用实验法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 P187
第115章 笛卡尔的认识论是(唯理论),而洛克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P62、
第116章 完形心理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整体),二是(描述现象)。P248
第117章 十四世纪未至十七世纪初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 再生)时期,也称( 文艺复兴 )时期。P48
第118章 斯宾诺莎认为情绪存在着由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如( 推爱 )和( 迁怒 )。 P72
第119章 莱布尼茨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 微觉 ),将最明白的观念称为( 统觉 )。P85
第120章 苏格兰学派反对(联想注意)心理学,强调心的( 主动性 )。P100
第121章 完形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强调整体)与( 描述现象 ).P248
第122章 铁钦纳认为,科学有两种:( 纯 )科学与( 应用 )科学。P223
第123章 1904年,郝尔的重要著作《青春期》出版了,这是系统地研究( 青少年 )心理学的第一部专著。P213
第124章 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P31
第125章 布伦塔诺主张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内容)的,而是研究心理的(活动)。
第126章 华生曾说,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
第127章 托尔曼指出有两种中介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有用,它们是(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第128章 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叫(微觉),最明白的观念叫(统觉)。
第129章 普罗泰哥拉引发人们去关心人怎样思想,最早从研究( 自然 )转向注意( 人事 )。
第130章 桑代克用联结联想主义,是因为其学习理论中不仅有( 观念与观念 )之间的联结,还有( 动作与动作 )之间的联结。P231
第131章 荣格将个体的人格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 内倾 )和( 外倾 )。
第132章 1896年,杜威发表《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标志着(

芝加哥 )机能主义学派的正式开始。P228
第133章 布伦塔诺将心理活动基本上分三类,即( 表象 )的活动、( 判断 )的活动和爱憎活动。
第134章 联想主义心理学是( 英 )国学者于( 17 )世纪中叶所创立,它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心理学派别。P145
第135章 伊壁鸠鲁认为一切感觉都伴随着( 痛苦 )或( 快乐 )的感情。
第136章 ( 1913 )年,( 华生 )的文章《从行为主义者的眼光看心理学》发表了,至此,行为主义被公认产生。P237
第137章 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与意志三部分,其中理解与意志是(主动)的,感情是(被动)的。P125
第138章 布朗用( 引示 )代替“联想”,以表明他不是( 英格兰 )学派而是苏格兰派
第139章 斯宾塞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心理是有意识的机体对环境的不断(适应)。P174
第140章 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是西方从( 封建 )主义向( 资本 )主义过渡的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P48
第141章 斯宾诺莎认为世界唯一的实体是无限的自然界,( 心 )是这一实体的思维属性,是这一实体的扩延属性。P69
第142章 黑灵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物质:( 红绿质 )、( 黄蓝质 )和白黑质。
第143章 斯宾塞认为,心理学既是( 自然科学 )的一部分,又是( 社会科学 )的基础。P175
第144章 卡巴尼斯提出来的内感觉相当于后来所说的( 机体 )感觉和( 本受 )感觉。P115
第145章 弗兰西斯?培根主张科学方法应该是运用由( 具体 )到( 一般 )的归纳法。P75
第146章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 构造主义 )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12年之后,就被心理学所取代。P230
第147章 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区分为( 认识 )和( 动求 )两大类。P31
第148章 提斯顿把心理过程分为( 理解 )、( 感情 )和( 意志 )三部分。
第149章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限者”,由它分离出两种相对立的物质:( 热 )与( 冷 )。
第150章 达尔文的进化论使( 比较 )心理学得以产生,并促进了( 儿童 )心理学的发展。
第151章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情绪分为两类:( 粗糙 )情绪和( 细致 )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