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启蒙运动》word学案2

人民版必修3《启蒙运动》word学案2
人民版必修3《启蒙运动》word学案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二)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问题引导】

文艺复兴(人性):使人类从神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启蒙运动(理性):使人类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

(二)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一、启蒙思想的开始一一英国的启蒙思想家(17世纪)

1、霍布斯一一自然法论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2、洛克一一限制“公权”的设想

二、启蒙运动的高潮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启蒙运动高潮在法国的原因(了解)

(1)法国社会中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2、伏尔泰一一启蒙运动的领袖

(1)思想主张:自然权利学说

①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说,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③天赋人权

(2)评价:思想存在矛盾性和局限性

3、孟德斯鸠

(1)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倡导天赋人权,系统地提出三权分. 立的原则

①发展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垃法权属于人民代表,

w行政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

I司法权独立。

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文学作品中充满无病呻吟,生活中感情泛滥等等。

5、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思想主张:

①天赋人权(认为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②人民是主权的所有者

③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评价:

①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②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坚力量,

③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一一自由与平等

1、主张:

(1)人身自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思想自由:揭露统治者的愚民政策,人不是工具,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3)要自由也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2、意义: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疑难解释】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不同占八、、背景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

地区意大利

T欧洲

英国法国T欧洲

中心意大利法国

方式

借助宗教的外衣,揭露批判教会、教士

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揭掉神学的外衣

内容

①矛头:天主教会;

②未形成成熟理论和思想体系;

③提倡“人性”,摆脱神学束缚,

追求现世幸福

①矛头:天主教会、圭寸建制度;

②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提倡“理性”,反对专制,教权和封

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

由和法治社会

影响

①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

出来。

②对启蒙运动有直接影响作用,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发

展。

①把人类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

②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

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相同占八、、内容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作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目的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1 . (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D )

A .康德B.伏尔泰C.卢梭 D .孟德斯鸠

2. (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

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 法国启 ( C )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3.( 2009 高考海南单科) 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 更早提出了 B.革命权利的学说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

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胆学说”的提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 “最大 出者是 ( A )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 4、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是

出 诸 自 然 的 , ( B ) A.自然权力说 、 18 世 纪 ,

C )

A.卢梭 B .孟德斯鸠 C.伏尔泰 伏尔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 而 是 建 立 在 约 定 上 的 ”。 这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 话体现的观点是 6、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的法 .三权分立学说 启蒙思 家是 了启蒙 ( D ) A 、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C 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D .霍布斯 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思想 ”反映 7、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家里高喊: 梭提

( B ) A.三权分立说 8. 孟德斯鸠提出: 在当 ( C ) 、提倡君主立宪,倡导言论自由

D 宣扬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卢梭万岁 ! 学 ”是因为卢 说 B.人民主权说 C .人文主义说 D .因行称义说 三权分立”学说,认

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立而实现的。 时他的直接 A.实现权利平等 9 .( 2008 年广东理基) A. 君主制

10 . 伏 尔 泰 、 ( C )

B .推翻君主制度 C.避免暴君专横 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共和制 大启蒙思想 B. 君主专制 C. 孟德斯鸠、卢梭 D .反对教会干政 (

B

) D. 君主立宪制

家的共同观点是 A. 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C.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

D. 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设想 11.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 其二为行政机构部分……其三为审判技能。 ” ( B )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义务的议事机构, 在这一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12 . 卢 梭 的 思 想 主 张 与 其 它 启 蒙 思 想 家 相 比 , 其 主 要 不 同 在 于 ( D ) A 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B

对教权主义的抨击

C.对财产私有制的认同 D 对主权在民的认同

13、

18 世纪中后期, 狄德罗编的 《百科全书》

( A )

A 、宣扬科学和民主

B

倡导“人民主权”

C 提出“三权分立”

D 主张废除私有制 14、《百科全书》 的撰稿人之一毕封曾说: “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 们所看到的

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自己的双手。 ”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 A )

A 、

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 B 、揭示自然界发展进化的规律

C 、 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 D

、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15.

下列各项要求,

不 是 启 蒙 思 想 家 共 同 主 张

的 是

( B )

A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 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平等

D

.呼唤理性、自由、平等博爱

16.

欧洲启蒙运

中出现的三权分立

学 说

( C )

①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②由百科全书派提出

③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④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 、 属 于 法 国 启蒙运 动中诞 生 的 思 想 学 说 有 ( A

) ①三权分立 ②主权在民 ③天赋人权 ④人非工具 ⑤社会契约

A.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A.①② B . ①③ C

.②③

D.①④

20 . 18 世 纪法

国 启 蒙 思

想 家 的 一

致主张有

( D )

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 ①②

B.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①②

③④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 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 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 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 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D

) ①卢梭 ②伏尔泰 ③康德 ④洛克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①③

19 、苏

格拉 底和 康 德 的 哲 学 贡 献 分 别 是 ( D

)

18、启蒙运动中, 在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深刻探讨的过程中,

作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有

①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 ④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