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习题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习题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习题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 )年。

2·F.H·奥尔波特(F.H.AU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

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社会学家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社会互动 )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4·勒温(K 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个体所处的情境 )。

5·社会行为是人对( 社会因素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6·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 )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

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8.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 个体层面 )的研究内容。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 )的研究内容。

10.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等三个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

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

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 人性 )的哲学争辩。

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 )到20世纪初。

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 纯理论研究 )转向应用研究。

※1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

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

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0.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

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 )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 )。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

25.( 系统性原则 )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26.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

法,叫(档案法 )

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 )

※28.( 勒温 )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F.H奥尔波特 )。

※30.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 )。

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3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

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 ff-4-昧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霍曼斯) 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

※35.“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剥夺一满足命题)。 +

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 )。

37.( 集体潜意识 )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38.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

及( 完整的人格 ),而不是治疗症状。

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荣格 )提出来的。

40.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文化因素 )决定的。

41.沙利文认为( 人际关系 )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42.早在公元前328年,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社会人 )的过程。

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 )的机制。

45.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

46.(观念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语言社会化 )为条件的。

48.“性别”表示(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

※49.( 国家意识阶段 )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

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51.企业家属于(功利型)角色。

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角色失败 )。

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做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

时难以协调,这是(角色间冲突)。

※54.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

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 角色问冲突 )。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镜我 )。

※5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

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 系统性 )。

※58.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自尊=成功/抱负)。

59.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自己 )的知觉。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 )为基础的。

※6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图式 )。

63·(自我图式 )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64·受(图式 )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65·(印象形成 )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6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

67.( 首因效应 )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68.(近因效应 )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69.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70.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顺序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71.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光环效应)。

72.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7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74.刻板印象具有( 社会适应 )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7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 )的性质。

7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

一致性的原则,形成(总体印象)。

※77.( 加法模式 )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7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

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平均模式 )。

※79.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 杈重 ),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80·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心品质模式)。※81.(印象管理 )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82·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角色期待 )。

83.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84.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自我抬高 )。

※8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归因)。

86.( 行为内因 )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8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综合归因 )。

8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情绪)是易变性因素。

89.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 )的预测。

90.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较准确 )的预测。

91.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控制点 )理论。

※9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具结果的( 控制源 )有不同的解释。

※93.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沽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外控者 )。

94.(内控者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目

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95.( 内控者 )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96.海德(F.Heide,,l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

( 不变性 )原则。

※97.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 )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它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98.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 规律性 )协变。

※99.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100·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原因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社会视角 )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101·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 )倾向。

102·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自我防卫 )策略。

103·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 )归因偏差。104·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因而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105.(社会动机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10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动机 )。107.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 )关系。

※10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09.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托律寺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亲合动机)

110.亲合起源于( 依恋 )。

111.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 越高 )。112.焦虑是非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高焦虑者亲合倾向( 较低 )。

113.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高 )。

114.亲和动机是人际吸引的( 最低级 )层次。

115.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正相关 )的关系116.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

117.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成就动

机 )。

118.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抱负水平)。119.(权力动机 )是指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120.(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121.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正相关 )的关系。

※122.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增加)。123.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

124.有益于他人,需要或接受报酬的行为属于( 助人行为 )。

125.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越少 )。※126.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127.( 嫉妒 )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

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128.(羞耻 )是指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

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129.(内疚 )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

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130·(态度 )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131-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 )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132.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 A—B—C )模型。

133.在态度的A—B—C模型中,“C”是指(认知 )。

134·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 工具性 )功能。135·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 认知 )功能。

※136·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深度 )属性。

137.态度的内化是指(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

138·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 最大 )。

139·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140.重复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141.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P—O—X )模型。

142.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 )。

143.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0代表( 他人 )。

※144.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

145.人际沟通与大众沟通的最重要区别是(有无媒体的中介 )。

146.沟通是(信息 )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147.( 认知 )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

148.(集束式 )不属于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1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体语形式是(目光 )。

15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 个人 )距离。

151.(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152.除了目光接触外,( 面部表情 )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153.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154.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及态度的体语,称之为( 姿势 )。

155.霍尔(E.T.Hall,1959)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表明,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 )。

156.虚拟沟通的进程主要由沟通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和( 想像 )来引导。

157.( 全通道式 )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15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心理上 )的联系。159.( 系统性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

160.(自我暴露程度 )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161.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是指(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 )。

162.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163.主动支配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

164.( 认知需要 )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

16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 爱情 )。

166.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真诚 )。

※l67.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

168.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强化原则)

※169.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 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

170.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群体整合原则 )。171.美国学者舒茨认为,(人际需要 )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172.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支配需要 )的重要性。

173.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包容一控制一情感 )的过程。

17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 舒茨 )提出来的。

175.(人际吸引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176.( 人际互动 )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

177.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称为(合作 )。

178·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称为(竞争 )。※17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 多伊奇 )提出来的。

180·(人格品质 )。置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81·在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中,( 互补 )可视为相似性的特殊形式。

182.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183.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

184.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的现象,称为(社会影响 )。185.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 )。

186.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3人~4人 )影响最大。187.从众是一种( 被动的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188.性别与从众之间的关系是(没有明显的确定性的关系 )。

189.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 社会促进 )。190.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社会抑制 )。191.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结伴效应)。

192.优势反应强化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动机水平会提高,因此(优势 )反应易于表现。

※193.已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的动作,不假思索即可做出的反应,称为(优势反应 )。194.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模仿 )。

195.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先内后外律 )。

196.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暗示 )。197.( 人际距离 )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198·暗示刺激发出后,引起被暗示者相反的反应,称为(反暗示 )。

l99·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社会感染

200.(全面性)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201在较大的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

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这说明社会感染具有(爆发性 )的特点。

202·“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利他式 )的爱情。203.“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这是一种(游戏式 )的爱情。

204.“双方在共同的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的夫妻属于( 建设型 )的夫妻类型。

205.( 学习 )不是婚姻的主要动机。

206.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

207.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 社会性 )。

208.( 家庭 )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即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09.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9,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浪漫爱 )。210·关于爱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幼儿也有爱情体验 )。

211.双方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爱情)的特点。‘。

212“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这是(占有式 )的爱。213.处于(激情爱 )中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

二、多项选择题

214.(A.社会学 C.文化人类学 D.心理学 )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

215.1908年(B.社会学家罗斯 D.心理学家麦独孤 )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21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 A.现实 B.想像 C.隐含 )的影响。

217.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 A个体的习得行为 8亲社会行为 C群体的决策行为 )等。

218.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

※219.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 特里普力特(N.Triplett) D.莫德(W.Moede )。

※2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它们是

( )。A.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B.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C·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221.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A.价值中立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伦理原则)。

222.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有( )。

223.关于观察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

B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224.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 )。

225.访谈中提问的技巧()

226.应对拒绝的技巧包括( B.应有耐心 C.不要轻易放弃 D.搞清拒绝的原因 )。227.问卷法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标准化程度高 C.收效快 )。

228.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 )。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229.档案法的优点是( )。A.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 C.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D.适用于时间跨度较长的趋势研究

230.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体现在(A.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 C.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31.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的机制主要有(A.联想 B.强化 D.模仿 )。232.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有( )。

※233.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 A.詹姆斯 8.米德 )。

23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A.本我 C.自我 D.超我 )。

235.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36.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A.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D.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37.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

238.社会化的载体包括( )。 A.参照群体 B.学校 C.家庭 D.大众传播媒体239.道德社会化包括( )等方面。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判断

240.教师的角色属于( 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表现型角色 )。241.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A.先赋角色 D.成就角色 )。

242.角色扮演过程包含(A.角色期待 C.角色领悟 D.角色实践 )等要素。243.关于自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 B.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 C.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44.自我的结构包括( )。 A.物质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245.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有( )。

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246.关于身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47.关于自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B.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C.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248.自尊需要包括( )两方面。

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 B.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

※249.詹姆斯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 )。

A.自信 B.社会强化

C.成功 D.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250.影响自尊的因素,包括( )。

251.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 )的知觉。B.自己 C.群体 D.他人252.(行为原因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253.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 )等。

A.情绪 B.兴趣 C.动机 D.经验

254.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解释 )作用。

255.图式的作用包括( )。

A.影响个体枞的知觉和自我知觉 8.影喻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C.影响记忆256.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257.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 熟悉亲密 )的人之间。

258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歧视)

259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该模式认为,人们往往仅根据几个(对个体意义大重要)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260.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

261.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等。

※262.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

263·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

264.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括(人格特征能力工作性质)等。

265.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的信息具有(特异共同一致)。266.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将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刺激客体)的原因

267.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 )。激活指向调节维持

268. 亲合的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避免窘境)269.影响亲合的因素主要有( A.情境因素 B.情绪因素 C.出生顺序 )。270.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 B.恐惧越强烈,越会增强亲合倾向C.焦虑越强烈,越会减少亲合倾向 )。

※271.关于一个人的抱负水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个体的抱负水平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 B.以往成败经验影响抱负水平

C.个体的抱负水平与实际成就是有差异的

272.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A.家庭教养方式 C.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

※273.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A.目标的吸引力 B.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C.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

274.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大致包括( )。

A.社会控制的需求 8.对无能的恐惧

275.侵犯的构成包括(A.伤害行为 B.侵犯动机 D.社会评价 )因素。

※276.挫折—侵犯学说的要点包括.( )。

B.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C.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线性关系

D.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强度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277.侵犯的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 B.罗伦茨 )。

278.社会规范论用普遍规范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有(A.交互性规范B.社会责任规范 )。

279.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恐惧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280.嫉妒情绪的特点包括( )。针对性对抗性持续性普遍性

2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具体的对象282·态度的特点包括(B.内在性 C.稳定性D.对象性)

283·态度的成分包括()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

28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价值现不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

285.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工具性功能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D认知功能 )。286.根据凯尔曼的观点,态度形成包括(A.内化C.服从D.认同 )等阶段。

287·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意图威信立场吸引力 )。28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D·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转变态度

289·态度转变理论主要有(A·海德的平衡理论 8.认知失调论 C·社会交换论)。※290·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 )。

B·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291·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92·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有( )。

A·逻辑的矛盾 8.文化价值冲突 C·新旧经验相悖D.观念的矛盾

293.沟通的结构包括(A.信息 C·反馈 D.通道 )等要素。

294.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网络主要有(B.集束式 C.流言式D.偶然式 )等典型

295.正式沟通网络有( A.链式 B.轮式D.Y式 C.全通道式 )等形式。

296.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A.平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297.身体语言包括(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装饰)等。

298.关于沟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99.人际关系的特点有(A.直接性 B.情感性 D.个体性)。

300.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 )等阶段。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301.自我暴露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 )等水平。

A.隐私方面.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D.情趣爱好方面

302.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 )等原则。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相互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303.人的基本人际需要包括有(A.支配需要 D.包容需要 )。

304.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指的是(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305.根据群体整合原则,在群体分解时,要经过(感情不和失控难于包容 )等阶段。306.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8.需要的互补 C.社会角色的互补D.人格特征的互补 )。

307.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有(合作竞争)。

308.合作的基本条件有(共识与规范 8.目标的一致 D.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

※30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包括( )。。一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之间如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积极的、肯定性关系时,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当不同个体的目标与手段之间存在消极的或否定性的关系时,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310.从众的功能有(A.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 B.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311.从众行为的原因有(A.寻求行为参照B.避免对偏离的恐惧D.群体凝聚力)。312·从众大致分为(A.真从众 C.权宜从众D.反从众)等类型。

※3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C.群体成员的一致性愈高,个体越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314.社会促进的效应有(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

315.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D.责任意识降低 )。

316.塔尔德的模仿律包括(下降律上升律先内后外律 )。

317.模仿的意义主要包括( A.模仿是学习的基础 B.模仿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C.模仿可以促进群体形成 )。

318.社会感染的特点包括(A.双向性 C.爆发性 )。

319.社会感染大体可分为( )等几类。

B.个体间的感染 C.大众传媒的感染D.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320.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大致划分为( )等阶段。

A.取样与评估 8.互惠 C.承诺 D.制度化

321.在斯坦伯格(R.Steinber9,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包括(激情承诺 )因素。322.婚姻的动机有(A.经济 B.繁衍 D.爱情 )。

323.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包括( )。

A.需求不满 B.价值观念不一致 c.夫妻的性差异D.远离的“自我”324.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离婚的原因有( )。

325.家庭的功能包括( )。

A.经济功能 B.性的功能和生育功能 C.教育功能D.感情交流功能326.家庭生命周期包括( )等阶段。

A.形成 B.扩展 C.稳定 D.空巢

327.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主要在(A.亲密B.依恋D.利他 )等方面。

328.家庭结构的要素有(A.家庭成员的数量D.夫妻数量 C.代际层次)。329.哈特菲尔德(E.Hattield,1988)

C.激情爱 B.伙伴爱

社会心理学试题教程文件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可以从1924出版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算起,该书的观点是:社会行为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人在场和他人行为。这本书的作者是 A.麦独孤 B.奥尔波特 C.莫雷诺 D.勒温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____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问题。A.莫雷诺 B.瑟斯顿 C.麦独孤 D.奥尔波特 3.在社会心理学诸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强调____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家庭动力对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A.早期经验 B.成年 C.中年 D.老年 4.“群体动力学”,“群体中的心理气氛”等术语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莫雷纳 精品文档

C.麦独孤 D.勒温 5.“在战斗中的我军战士真勇敢”,这表现出的是 A.价值观 B.态度 C.行为 D.理性 6.把沟通者观点不仅当作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把它评定得比实际上更接近自己的态度,这种效应叫 A.同化效应 B.对比效应 C.接受幅度 D.拒绝幅度 7.在进行态度测量时,琼斯和西格尔(1971)为解决个体自我报告法被试不说真话的问题,应用了 A.假路线技术法 B.生理记录法 C.行为观察法 D.量表法 8.研究发现,由低可信性沟通者说服而产生的态度改变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这种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是 A.睡眠者效应 B.对比效应 C.新近效应 D.折扣效应 9.美国心理学家对芝加哥市场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以提供优惠券或消费券为特征的广告或推销活动,实际上是____了顾客对那种商品的依赖。 A.稳定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D.减弱 10.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往往最后一次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更强烈,这是 A.优先效应 B.新进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11.行动者制造了一个做出实际成绩必然遇到的非常真实的障碍,如果失败,人们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是归因为外在的因素。这种现象是自我归因中的 A.自我障碍 B.习得的无望 C.观察者效应 D.安慰剂效应 12.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连在一起的助人行为决策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 精品文档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A.1879 B.1897 C.1908 D.1924 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 4.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______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A、学习 B、本能 C、模仿 D、强化 5.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A、哲学 B、历史学 C、人类学 D、传播学 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 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 8.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 A.结构过程 B.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 9.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 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11.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 12.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 A.很难做到的 B.容易做到的 C.不必考虑的 D.必须坚持的 1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

1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一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Single Choice Exam 单选题(每题0.5 分×60,共30 分) 1. 下列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认识 B. 情绪情感 C. 需要和动机 D. 意志活动 2.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这属于()。 A. 构造心理学 B. 机能主义心理学 C. 格式塔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3. 一个右利手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是患者仍保留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种情形可能是患者的哪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A. 左半球的额叶 B. 右半球的额叶 C. 左半球顶叶 D. 右半球顶叶 4.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脏感觉的是()。 A. 性 B. 痛 C. 便意 D. 压觉 5.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 时间知觉 B. 运动知觉 C. 距离知觉 D. 空间知觉 6. 瞬时记忆是通过什么进行信息编码的?() A. 事物的形象 B. 信息物理特性 C. 语义或形象 D. 听觉 7. 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木盒,掂起来总感觉小的重大的轻,人的这种心理准备叫()。 A. 迁移 B. 原型启发 C. 定势 D. 定型 8. 注意的广度是()。 A. 5~9 B. 7~10 C. 8~12 D. 6~11 9. 下列哪些不属于生长性需要()。 A. 空气 B. 谈恋爱 C. 升职 D. 自考 10. B=f(P,E)中的E是指()。 A. 个人 B. 个人所处的环境 C. 行为 D. 函数关系 11. 下列哪项是认知活动的例子?() A. 哭泣 B. 锻炼 C. 做梦 D. 大笑 12.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句表述的是下列哪个理论或观点?() A. 生物学 B. 社会学习 C. 行为主义 D. 格式塔心理学 13.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科学家()。 A. 能够询问目标群体的每个成员 B. 均衡地使用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子群 C. 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D. 确保研究可被轻易复制 14. 吸烟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是()的例子。 1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1)

2016秋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和英国心理学家()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冲突和()冲突。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自我、()自我和()自我。

10.根据希金斯(,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 11.琼斯与戴维斯(,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与他们的外在()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二是()。 14.伍德(,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三种。 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和()。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和()。 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根据认知对象的(),推测与判断其()的过程。 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心理咨询师试题(带答案)

第9套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 正确的咨询态度包括的五种要素是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 B A.咨询特质 B.积极关注 C.咨询技巧 D.执业理念 2. “完整的接纳”求助者,并不意味着 A A.对求助者的恶习无动于衷 B.接纳求助者全部的优点和缺点 C.充分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 D.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和消极面 3. 仅有尊重而没有热情的心理咨询师会使咨询关系显得C A.情理交融 B.轻松愉快 C.公事公办 D.亲切友好 4.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的含义是 C A.真诚与说实话之间没有联系 B.表述真诚不能通过言语 C.表达真诚应有助于求助者成长 D.实话实说不利于表达真诚

5. 共情对于咨询活动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D A.有利于咨询师收集材料 B.可使求助者感到满足 C.有利于求助者自我表达 D.建立积极的咨询关系 6.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共情是最为关键的咨询特质 B.共情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C.共情就是把握求助者的情感与思维 D.共情就是必须与求助者拥有同样的情感 7.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的内心要A A.如同体验自己 B.就是体验自己 C.以自己为参照 D.以社会为参照 8. 积极关注指的是 B A.关注求助者的身体状况 B.关注求助者言行的积极方面 C.关注求助者的负性情绪 D.关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态度 9. 选择与求助者的谈话方式时,应当考虑的求助者自身因素包括 D

A.年龄特征 B.性格特征 C.文化特征 D.以上三者 10.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 C A.最关心的问题 B.最困扰自己的问题 C.最先提出的问题 D.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咨询是终极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是 A A.从终极目标着眼,从具体目标着手 B.以具体目标为指导,实现终极目标 C.从具体目标着眼,从终极目标着手 D.有具体目标出发,确定终极目标 12.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使求助者B A.体验自由感 B.潜意识意识化 C.建立好习惯 D.消除自我失败 13. 咨询阶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阶段是 B A.诊断 B.咨询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助人行为 2.竞争心理优势 3.从众 4.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 5.人际关系 二、单选 1下列哪类帮助者提供帮助时会让受助者感到沮丧() A.不喜欢的人 B.不相似的陌生人 C.朋友D.没有重要技巧的人 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A.社会公平的建立 B.移情能力培养 C.成熟个性的培养 D.将愤怒压在心底 3.成熟个性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自我认识客观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有道德责任意识 4.下列哪种观点不属于有关助人的原因的理论() A.社会学习理论 B.社会生物学解释 C.社会交换论观点 D.社会规范论观点 5.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A.德克海姆 B.玛格丽特.米德 C.塔尔德 D.拉特纳 6.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是() A.遗传 B.现实利益 C.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 D.性别 7.卡车运输游戏实验是谁进行的() A.依奇和克劳斯 B.依奇和哈定 C.克劳斯和哈定 D.华生和弗洛伊德 8.下列哪一个属于第三方的介入() A.交流 B.接触 C.调停 D.谈判 9.“一大群人去吃饭时,当规定是大家平摊付账时,人们会倾向于点贵的菜来大饱口福”这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A.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B.搭便车效应 C.潘朵拉效应 D.登门槛效应 10.从众的类型不包括(0 A真从众B权宜从众C假从众D不从众 11.不属于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的是() A命令者的权威B潜在损失危机C互惠心里D喜爱和熟悉 12.从众的动机不包括() A行为参照B喜爱和熟悉C偏离恐惧D人际适应 13.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不包括() A超限逆反B自我价值保护逆反C禁果逆反D消极逆反 14. 以下列举出的需要中,不属于隶属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 地位需要 C 自尊需要 D 审美需要 15. 以下不是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A互动与共同目的 B 隶属需要 C 依从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 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1[单选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如果你赞同“企业家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个观点,你的理由是() A.企业家有钱 B.企业家可以做慈善事情 C.企业家有能力 D.企业家社会地位高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按照记分规则所得的每一个测验的分数叫()。 A.分数 B.原始分 C.初始分 D.最后得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按照记分规则所得的每一个测验的分数叫原始分(粗分1。主测者应将这些分数登入记分纸封面上相应的原始分栏内。第3题笔记记录我的笔记(0) | 精选笔记(0)选择笔记标签:试题内容(0)答案解析(0) 4[单选题] 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观点认为:“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另一动力本能为() A.生本能 B.死本能 C.营养本能 D.求生本能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的是()。 A.病人的内省经验 B.亚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C.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D.普通人的内省经验 参考答案:A 点击查看试题笔记(2)6[单选题]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 A.似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空间知觉 D.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参考答案:C 8[多选题]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要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一个判断,即确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其中一点就是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9[多选题] 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B.各种计时工具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2、与法律相比,道德()。 (A)产生得时间晚(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企业礼俗(B)企业价值观(C)企业作风(D)规章制度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1 “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A.直接暗示)。 4 “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 C.内化)阶段。 5 ( A 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 ( 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 ( 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 ( 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 ( 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 ( 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 ( 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 ( 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 ( 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16 (A.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 17 (A.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8 (A.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9 (B.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0 (B.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1 (B.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2 (B.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

2009年5月职业:心理咨询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一)单项选择题(第 1?8题) 1、 下列关于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形成过程中,道德规范总是相对落后于法律规范 (B) 在实际内容上,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不存在任何关联 (C) 在作用发生上,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具有事前性的特点 (D) 在调节主体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是国家意志的代表 2、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基本含义是( )。 (A)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B)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0君子获利、取之有道 D 两肋插刀、义不容辞 3、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 (A)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D)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系 4、“忠诚、审慎、勤勉”是职业活动的( (A) 内在道德准则 (C )外在舆论要求 5、 根据职业道德理论,实施职业化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职业活动的( )° (A) 非个性化规范 (B )去过程性转化 (C )无流程化改造 (D )反标准化建设 6、 在我国,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矛盾之间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 (A) 个人主义 (B )和谐观念 (C )爱国主义 (D )集体主义 7、古人所谓的在无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依然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和要求做人、做事的修境 界是( )° (A) 慎独 (B )内省 C )三思 (D )内敛 8、 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 (A) 用心做事最重要,即使做不好也是值得肯定的 B )聪明才智是把事情做好的关键 (C )敬业精神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前提 (D )创新精神是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第 9~16题) 9、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主观规定性 (B )形式多样性 (C )相对稳定性 (D 利益相关性 10、 下列说法中,属于世界 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核心标准的是( (A) 良好的人际关系 (B)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C 善于对工作的失误进行合理化解释 D 个性化的执行能力 11、 诚信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在于( (A) 诚信是企业形成持久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B) 诚信是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必须重点加强的管理任务 (C 诚信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 (D )诚信是企业组织绩效的保证 12、 在职业生涯中,从业人员“平等待人”的要求,应树立( (A) 择业信用 (B )岗位责任信用 (C) 离职信用 (D )朋友情感信用 13、 从业人员坚持“平等待人”的要求,应树立( A) 市场面前顾客无差异的观念 )° (B )基本原则 (D )行为规范 这句话所蕴涵的意思是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 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 ()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 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 ()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 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 ()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 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 ()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 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 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 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 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 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 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 ()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 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 ()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A.发动作用 B.创造作用 C.发展作用 D.制止作用 ()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 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 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 ()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 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 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 ()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 信息 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 ()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 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 ()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 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 ()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 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 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 ()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

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2008年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通博 一、单选题 1、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两大类。 (A)性格(B)人格(C)情绪情感(D)需要 2、惯用右手的人,右半球的()能力占优势。 (A)言语(B)情绪的表达和识别(C)逻辑推理(D)数学运算 3、听觉的适宜刺激在(): (A)<20赫兹(B)>20000赫兹(C)20~20000赫兹(D)200~20000赫兹 4、对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遗传力对能力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B)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 (C)环境决定了在遗传所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D)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 5、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是这样的: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请问实验中,哪项实物所引起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A)口水(B)铃声(C)食物(D)灯光 6、关于小脑的作用,以下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维持身体平衡(B)调节肌肉紧张度(C)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D)整合情绪体验 7、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代表() (A)行为(B)个体(C)个体所处的情境(D)函数关系 8、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导致的印象形成的效应有()。 (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C)定型(D)刻版印象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10、“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爱情()。 (A)游戏式(B)忘我式(C)激情式(D)逻辑式 11、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12、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13、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普莱尔(B)格塞尔(C)施太伦(D)达尔文 14、老年人感知觉退行性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下降。(B)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 (C)"老花眼"是最明显的视力减退症状。(D)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15、陷入时刻偏执于思考"我是什么人"、"我该怎么做"的犹豫中,被束缚于其中不能自拔而失去自我,这个()的表现。 (A)与他人距离失调(B)否定的同一性选择(C)同一性意识过剩(D)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 16、()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A)游戏(B)言语(C)记忆(D)认知 17、在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发展中,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发生在:() (A)整合性集合关系期(B)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C)混合型集合关系期(D)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18、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前道德判断阶段发生在4-5岁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是接受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道德意义上的判断。 (B)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只注重行为规则和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和动机。 (C)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不盲目服从权威,既考虑行为结果又考虑行为动机。 (D)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道德现实主义。 19、"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出自先天的本能。"这一观点是精神分析学说的()。

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

2009年5月职业:心理咨询师 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下列关于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形成过程中,道德规范总是相对落后于法律规范 (B)在实际内容上,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不存在任何关联 (C)在作用发生上,道德规范比法律规范具有事前性的特点 (D)在调节主体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都是国家意志的代表 2、中国传统道德中的“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基本含义是()。 (A)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君子获利、取之有道 (D)两肋插刀、义不容辞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D)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体系 4、“忠诚、审慎、勤勉”是职业活动的()。 (A)内在道德准则(B)基本原则 (C)外在舆论要求(D)行为规范 5、根据职业道德理论,实施职业化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职业活动的()。 (A)非个性化规范(B)去过程性转化 (C)无流程化改造(D)反标准化建设 6、在我国,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矛盾之间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B)和谐观念 (C)爱国主义(D)集体主义 7、古人所谓的在无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依然能够按照道德规范和要求做人、做事的修境 界是()。 (A)慎独(B)内省 (C)三思(D)内敛 8、有人说:“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话所蕴涵的意思是()。 (A)用心做事最重要,即使做不好也是值得肯定的 (B)聪明才智是把事情做好的关键 (C)敬业精神是干好工作的根本前提 (D)创新精神是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9、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主观规定性(B)形式多样性 (C)相对稳定性(D)利益相关性 10、下列说法中,属于世界500强企业关于优秀员工核心标准的是()。 (A)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