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罗鸣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将例题和练习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引新

1.出示问题。

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

75.805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是多少?

1.9736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

(1)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呢?

(2)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

2.引入新知。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所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回顾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按要求取近似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

(二)情境——王动建构

1.谈话引出例6。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非常灵敏吗?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出示教材第11页的例6)。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2.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可以发现这里的0.049亿也是近似数。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并不一定都要知道数的准确值,都会用到近似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

3.独立列式。

师:怎样计算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呢?(实际是要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4.尝试迁移,自主探索。

师: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在课件上补充这个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收集不同的做法,进行展示。可能有以下做法:

0.049×45=2.2(亿个)0.049×45≈2.3(亿个)0.049×45≈2.2(亿个)

5.对比交流不同的方法。

展示的学生充分表达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组织学生讨论、评价。

第一种方法针对“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数,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第二种方法针对“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明确方法。

第三种方法则引导学生想为什么这么求。

根据交流的结果形成板书:

6.拓展。

师: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怎样取它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说说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数的方法:看千分位上是几,千分位上是5,所以舍去后要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约等于2.21亿个。

7.明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小结:求积的近似数,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号。

(设计意图:关注“求积的近似数”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引领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尝试探究、互相交流的过程,在最熟悉的地方顺应方法,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练习——应用拓展

1.基础练习:例6“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讨论:求积的近似数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小结:(1)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取积的近似数,保留小数位数;(2)计算要仔细,要检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应用练习:例6“做一做”第2题。

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3.85×2.5=9.625(元)3.85×2.5≈9.63(元)

针对不同答案交流: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小结: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自觉保留两位小数。以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遇到这类问题就需要按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求积的近似数在生活实践中的用途,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当求出积以后,要主动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进一步凸显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3.延伸练习:练习三第1~3题。

(四)反思——总结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