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丰富文化内涵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课程丰富文化内涵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课程丰富文化内涵 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课程篇

课程丰富文化内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一)加强管理机制,规范管理。

我校严格执行《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力求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

在课程常态实施阶段,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推进新课程。最大限度的进行课程整合,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社团活动有机结合,切合我校的实际,做出教师可执行、学生可参与的课程计划,编制出了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以更好的凸现我校的办学特色,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序进行:

1.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我校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性校本资源,已成为了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益尝试。将家乡文化教育引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让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如,”家乡品牌产业的推广”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考察、搜集资料,运用宣传画、宣传片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宣传家乡,开展了行之有效的争做家乡小小宣传员活动。

2.与校本课程相结合,依托家乡和学校独特的资源,学生结合校本课程“走进家乡名人”、“魅力驻操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彰显了学生个性,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利用节假日开展了与德育整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系列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的情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4.在师生中倡导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学

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自由空间,切实的锻炼了学生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真正发挥了自身的潜能,激发了其求知的热情,体验着收获的快乐。

校本课程正以诱人的魅力让我们的学校焕发着春天般

的活力。

校本课程《走进名人》和《魅力驻操营》是全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校本课程走进名人将学生的感知范围延伸到古今中外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名人身上,通过对他们取得的成就及典型经历的了解,从而更多的注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领,无论是历经磨难的高尔基,还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无论是执著追梦的安徒生,还是越挫越勇的巴尔扎特,每一次走进他们都是一次触摸伟大灵魂,经受心灵洗礼的过程。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材内容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我校还根据实际,本着主体性,发展性、差异性与趣味性的原则,开设了《快乐之旅》十一门选修课程,兴趣型校本课程的开设,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需求。在这里学生拥有了展示特长培养兴趣的自由天地,他们在成长中体验着成功与自信的快乐。

《快乐之旅》兴趣型校本课程(选修课)共十一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任意选修其中一门学科: 《动漫之星》、《歌舞青春——众舞团、合唱团》、《器乐演奏》、《多彩的美术世界——依美社》、《校园书法》、《手工工艺——丝网花、十字绣》、《球类竞技》、《校园之声》、《中国象棋》、《科技创新》、《文学社》。

选修课的实施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全体教师有分工,全体学生都参与。课程运行稳中求“新”。

每周的选修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兴致勃勃,张扬个性。艺术节上学生更是一展风采,特长生大显身手。

正是学生对每周一节校本课程的“热恋”,以及对相关的活动、竞赛的向往,使他们无形中依恋学校,渴望学校生活,学生辍学自然少了。

站在高度上重新审视我校落实新课程的情况,我校走上了一条发展的正确之路,当然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但我们依旧用大山般的执着,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

(二)最大化的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要求每位教师思考研究:如何将经典的国学、名人的精神、缤纷的幻想内化成孩子们的高雅的自觉的行为和情操以及深有品位的素养;如何将学校文化渗透到学科中。让“为仁、重义、明礼、启智、守信”成为师生一生恪守的人生准则。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几年来我们一直在为创设人文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而努力着,学校图书室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学校长期倡导和开展的书香班集体评比活动,走进名人系列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培养了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缕缕书香正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着每个师生的心灵。

(三)谋求农村孩子的广阔发展之路。

1.引进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孩子的想法多起来,让校园生活舞起来,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充分利用好“家乡景区德育基地”、“山里人家拓展基地”、“画家村写生基地”、“生态文明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城乡手拉手”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开辟(嫁接燕山大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通过社团交流和活动拓展等实践活动,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此外,苏宁友人为我们捐资筹建了电子钢琴教室,为我们的器乐演奏选修校本课程提供了保障。

2.依托乡村少年宫的广阔舞台,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让校本课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绽放异彩,通过各项活动比赛和艺术节展示汇报让学生彰显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找回自信!提高学校的内吸力。

数据驱动下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思考和探索

数据驱动下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思考和 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教育已经从人文社会学科变成实证科学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当今的教育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完整真实的数据为依据,用不同的视角分析学生、教师、课程教学模式、师生评估方法等。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学校数据文化正在逐渐成形,教育已经从人文社会学科变成实证科学。 二、福田区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健康图谱”,撬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杠杆 2011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委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区内中小学区域教育质量体检,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健康图谱”,全面客观记录信息,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等,帮助校方能及时获取精准材料,以此作为撬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杠杆。梅园小学作为样本学校连续几年参加测试,并得到了详实的年度质量体检报告。 梅园小学通过认真研读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对各项测试数据及学习相关因素问卷结果进行了归总分析。从协同中心反馈给学校的《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中可以看出,梅园小学的学业达标率均高于区域均

值。以2014年梅园小学检测反馈数据为例,这一年梅园小学学生学业达标率96.9,学生高层次能力76.68,均高出区均值3.42。学习压力指数8.91,学生的睡眠指数30.77,补课指数32.7,学习策略指数为33.20。 如果仅仅把这一组组的数据看成是对过去一年或几年的教学情况的表象结果,这些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把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考量时,这些数据都蕴涵着各自深层的信息,揭示了学校教学管理背后的逻辑关系。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策略、补课、睡眠等指数与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指数形成了极大的落差。 查阅影响学生发展指数表发现,2014年梅园小学师生关系指标指数为67.61,学生满意度70.61,教师满意度11.11,学校归属感50.20,分别低于区域均值7.3、6.24、15.27、3.71。 数据揭示了梅园小学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也凸显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发展的相关因素。在影响学生发展指数各项因素中,可以直接对各项指标都具影响力的指标项为校长领导力。 三、校长领导力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直接反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谈及校长领导力,很多人总是会以“有魄力”、“有水平”、“情商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善沟通”、“公正”等等予以评价,所有的这一切评价与其说是衡量校长领导力不如说都仅仅是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一所学校的校长个人能力评价,这是对校长领导力片面理解为校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发表时间:2018-06-21T16:34:23.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作者:吴永余 [导读]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吴永余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达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一目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一、阳光文化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 1.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大家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2.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阳光教育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的微笑,阳光教育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会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家园,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二、阳光教育的实践 旭东中学建校于1996年,经历从民办到公办的历程,在探索学校办学模式上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掘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在行进中确立“阳光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终极目标,确立“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我是旭东人,阳光每一天”育入主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旭东阳光文化”。 1.我们崇尚阳光。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每一天。学校大力实践“阳光教育”,打造“旭东阳光文化”,以“三个阳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即“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阳光的每一个元素,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阳光每一天”。“阳光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对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阳光教育的标准:阳光教师,即有阳光的心态,有阳光的形象,有慈母的爱心,有敬业的精神,有丰富的学识;阳光学生,即有健康的心理,有强健的体魄,有优秀的习惯,有显著的特长,有合作的精神;阳光学校,即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有优雅的育人环境,有和谐的管理机制,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根据标准,制订细致的评比细则,在全校展开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的评选与表彰活动。 3.阳光校园文化及活动:我们打造的旭东阳光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阳光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旭东阳光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 4.阳光课改:我校2009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确立“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后,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课改纳入成为阳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初步确立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234模式”,即两个载体:小组合作模式为活动载体,导学案的使用为知识的载体;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目标解读、分工合作、当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评。 我们的阳光课堂是活泼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优质发展。我们的阳光生活丰富多彩,但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责任就越发显得沉重。因此,为人师者当思考“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谛。 阳光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需要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爱我民族,众志成城。用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共同实现教育的应然追求,那就是教育的幸福,那就是幸福的阳光教育。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打造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摘要: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风气与传 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隐性德育 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又 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我认为,校长首当其冲,应该成为校园 文化的引领者。 关键词:教育思想领导职责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要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综合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领导力、凝聚力、协调力、廉洁力等方面,从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学理念的确定,到教师队伍建设、学 生健康成长、内外环境优化、办学条件改善、课程实验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等各 个层面,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在校园文化 建设方面,我认为应突出三个字:重、抓、做。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重”字 1.注重校园美化、绿化,体现特色。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而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 空间。创设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生成。 2.注重校训、办学理念等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 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因此,我校面向 全体师生征集校训、办学理念、校徽、校歌等,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大家积极参与,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注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校园景观的设置上, 如喷泉、假山等,我们力求使之具有教育性、哲理性、诗情性、艺术性和人性化 的特征,具有影响人、感召人、净化人、陶冶人、催人上进的功能。 4.注重领导团队分工合作。一个能力再强的校长,他的精力和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调动身边其他干部的积极性,分工合作,分块负责,才能确保学校 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校长统领全盘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价值取向引导及 打造精品团队上。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井然有序,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的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抓”字 1.抓制度建设,保证执行力。落实是态度,落实是责任,落实是能力。工作 的落实离不开制度。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管理秩序,提升校长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 章制度,规范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也才能保证有效的校长执行力。 2.抓创意先行,提高创新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 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教育,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 学校如何在变革中实现超常发展?唯一之路就是创新。校长的创新力首先在于结 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根据 学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运用创造思维和创新行动适时地调整、修正学校的发

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一流学校资料讲解

用文化引领、推动学校迈向一流名校 文化是一种力,文化力。文化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教育之“力”,是学校凝聚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最主要的载体,是学校内外形象的呈现和办学实力提升的象征,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学校要创出品牌、办出特色,不是靠表面轰轰烈烈的一系列活动,而是靠文化的引领。因为品牌是需要文化来支撑的,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萃英中学是即墨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学府。硬件设施达省标准化标准,办学条件一流。校园建筑“品”字型布局,典雅大气,环境优美怡人。师资一流,全市统一择优调配。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自启用以来,倍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发展寄予了厚重的期望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作出了这样的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青岛市乃至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精品名校。面对学校发展的现实基础、学校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发展的社会需求,如何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谋划学校内涵发展蓝图,这是事关萃英中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这是社会生活的一般真理,学校建设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个支点,一个足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优质发展的支点,一个把萃英中学办成

一流名校的支点。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人才的竞争、制度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而从深层次去看,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打造一流的学校靠什么?靠文化。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已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那么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们从文化的视角高起点审视和谋划学校发展,以文化建设为支点,确立了文化奠基,内涵发展,高位求进,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以理念文化领跑学校高品位可持续发展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文化追求。它指引着办学方向,体现着办学特色,引领着育人方向。理念文化关系到学校是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强调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社会对萃英中学的发展期望,我们确立了“先进理念成就特色品牌学校,精准管理塑造高雅品位教师 ,优质教育培养优秀品格学生”的办学宗旨。它阐明了本校办学的目的、使命、理想及总的行动原则。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可以简要地这样理解:1.理念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先导。“先进”,代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有效提高校长领导力

如何有效提高校长领导力 摘要:校长是决定教育机构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因素,提升校长领导力是学校获取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在实现学校愿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教师、员工和学生的能力,以及与全校教师、员工和以学生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应从组织层面、团队层面和二元层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层面团队层面二元层面 校长是决定教育机构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因素,提升校长领导力是学校获取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在实现学校愿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全校教师、员工和学生的能力,以及与全校教师、员工和以学生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应从组织层面、团队层面和二元层面着手进行。 一、组织层面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1.凝炼学校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和核心价值 大多数人对学校都寄予极大的关注,然而,学校的任务是什么以及这一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人们常常无从把握,学校需要发展,但学校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对于这些问题,作为校长必须首先考虑。 (1)组织发展 一个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组织,重视沟通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迎接挑战、主动变革的实践主体。 第一,学校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组织。教育性是学校的本质属

性,因此,学校应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组织是校长作为学校领导核心实施领导力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第二,学校是重视沟通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是共同体本身内在的属性。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既是一项活动又是一种态度,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就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支持性的共同体,所有参与者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沟通和交流,体验和分享,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共同学习,实现发展。 第三,学校是迎接挑战、主动变革的实践主体。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诸多的改革要求,学校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校长须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创造性执行者。学校变革处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校长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尊重个体的成长;既要具有全局视野,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学校的先进经验,又要充分发挥学校校长、教师的主体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主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校变革的成功进行。 (2)人的成长 学校教育应该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校长发挥领导力的终极价值。在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理念中,校长应真正尊重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潜能,重点关注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主要环节——教学,为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营造有利于变革的学校组织环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一所好学校的精神与价值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2018年最新宣传片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2个月的暑假好像只有2天,昨天还在暑假,今天就上班了。感谢大家,我们继续一起走进新的学年。 今天培训的主题为“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近两年,我们学校的发展主题: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 今年10月份,河北省政府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评估中就明确提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什么是内涵发展? 一所学校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比升学率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体现出文化品格,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有人说,文化是水,因为有组织就有文化,文化是自生的而不是刻意为之"建设"的;文化是风,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却又说不清,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大家能感觉到却无法清晰地触摸到。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应该是文化。 子弟学校的发展,几年来,许校长坚持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文化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业务的领导。"因为有了明确的文化思想引导,管理才会走上正轨。这也印证了这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我校正是通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锻造"团结"的教师队伍,塑造"健全"的学生群体,打造"活力"的课堂模式,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普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教师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的精神在哪里?(几个方面) 核心理念: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心"和"智慧"提出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层次问题,也就是肯干和能干的问题。肯干是态度,能干是水平。我们解决肯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激情教育培训。解决能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强调团队力量,达成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方能走远的共识。 "健康成长"是对全校4000多名孩子们的期望,"健康"更多是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与非、辨清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快乐"更多是指让孩子们保持有目标、有追求的阳光心态,追求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不甘言败、苦中作乐的快乐。用我们许校长的话说,快乐不是瞎乐呵,这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这是成人成才之后的快乐。 我们的着眼点还在"让每个孩子",无论每个学生基础条件多么不同,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灿烂绽放的过程。我们更面向

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学校文化——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王景福 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我们一行47人在六朝古都南京参加了历时10天的全市小学骨干校长研修培训,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丰富的内涵、教授精湛的讲解,让我们每天都接受深邃文化的洗礼。彭钢教授的“思想立校,文化立校”的观点,触发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思考教育,思考学校的文化建设,思考如何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式,受益匪浅。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的价值追求 学校的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它是弥漫在整个学校的全部生活时空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且获得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准则,在这个准则的指导下,形成学校成员的行为、心理取向和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表明了一所学校的独特的风格与精神,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的纽带,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影响着学校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一所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只有有效培育学校文化,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文教育环境,创造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文化,学校才会成为师生精神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学校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如果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浸润文化的力量,学校的点点滴滴都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学校用艺术来熏陶学生的艺术细胞,用文化来诱发学生的文化因子,校园就能营造出浓浓的人文气息。校园文化

建设应该成为学校的价值追求。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推进 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具战略制高点的性质;统领学校发展各个方面,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行为与形象等;形成内控性的学校发展,重视和强调学校发展的自主性、内源性和独特性;创造可持续的学校发展,更关注学校发展的持续力、生命力和创新力。才能把学校办成“学生欢心、家长放心、社会关心、人心思进的精神家园”。 (一)用精致的学校环境培育有文化的校园 学校环境,包括学校文化设施、学校标志等学校文化的物态形式,它们对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提供良好育人环境和丰富校园生活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要根据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和建设,营造出独特的、个性的校园环境,努力培育有文化的学校。 凡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必定有反映本校特色,内涵丰富的学校标志,如校训、校徽、校歌等,这是随着历史的积淀、教育的发展、文化的创建而逐步形成完善的。像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清晰、贴切地诠释了学校的核心理念;我们学校去年把五子棋列入学校校本课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张扬特色与个性,“师生携手,走好每一步。”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师生携手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学校文化思路,实现学校成为“学生欢心、家长放心、社会关心、人心思进的精神家园”。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引领必须先锻造自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带路人,是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师心目中的主心骨。因此,校长应当有校长的风范,应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理论,又要有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修炼”,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教师口服心服。所以,校长要沉下心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拓宽视",锻造自我,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思想和科研意识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在学习内容上,时时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了解前沿教改动向和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研究困扰学校多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使命感的好校长。 二、引领必须从思想开始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6 年的校长生涯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假如校长的教育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相对滞后,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如果校长能够高屋建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在校长引领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行政领导,而是对教师进行心灵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用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去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以此引领学校发展。所以,作为为肩负办学育人重任的一校之长,首先应当抓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管理行动,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统一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来,在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达成共识,并使它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条,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行动指南。其次,校长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去感动每位教师,这才管理学中的大智慧。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对教师问寒问暖,对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陈丽霞 实地考察江苏四所名校,感受颇深,有理念上的,有方法上的,有管理上的,都比较先进。但追根溯源,选进的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文化熏陶下的洋思中学 207亩土地的校园规划独特而大方,走进洋思,就被现代化楼群所吸引,同时被它的校园文化所陶醉,更能体会到洋思教育的广阔空间。洋思事事处处皆文化,时时处处寓教育,校园无小事,校园不闲人,事事皆育人,人人皆育人。 北大门内,龙溪桥下流水潺潺,绿树鲜花相映成趣。 校门正中,是启动先生书写的校训——?真、善、美,?刻于巨石之上。右侧,镶嵌于草坪之上是洋思人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左侧,是校歌——《洋思之歌》,?……我们是开拓者,探索创新不可阻挡。……?在连接前后两个校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一条宽敞明亮的长廊,笔直的贯穿几乎所有的教学楼宇,长廊顶上凸出的每一个横梁上的反面印着的是初中三年英语课本中所有的巧妙地利用着教育空间的同时,又能敏感于富于时代气息新的教育资源。 镜子多是洋思的特色之一,支撑着长廊的几十根柱子都镶嵌着镜子,每一面镜子上都镌刻着一条醒目的标语,?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构建和谐校园?、?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吃

亏是福。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复杂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对待别人的方式就像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等等,内容给人以感悟。 在楼道内、于教室内、于实验室、在公寓、在学生餐厅、在操场边、于学生活动场所,处处都有令人心动的格言和充满温馨的话语,无不凝聚着洋思人的睿智,一草一木皆教育。在洋思中学,学生总被各种各样的标语和规则所?包围?,这些?规矩?使学生在生活中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再调皮的孩子在这个氛围里,耳濡目染,日有所思,月有所得,渐渐地变得文明了。 洋思校园文化的这些标语体同了洋思人智者的悟性,体现着洋思办学者的理念追求,同时也显露了洋思人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办学艺术。没有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理性的思考、灵性的启迪、梦想的召唤、踏实的付出,是办不好一所学校的。洋思人将一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三流农村中学办成了全国知名的一流学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洋思人的坚韧与顽强,是洋思人的扎实与梦想、追求与实干、机遇加悟性。 二、?三人?办学思想和?文化管人? 王力耕在2000年4月的《学校管理》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我校以?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总体目标,构建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活动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尊重人?——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提倡?师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

浅谈学校文化建设 澜沧县东河乡中心小学李政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人民的权利,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多年来,东河乡中心小学始终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走个性特色学校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使东河乡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办学特色明显的乡村小学。 一、精神塑造——用思想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的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的精神影响并决定着一所学校的状态,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优秀的学校精神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师生意气风发地前进;优秀的学校精神是一种氛围,它熏陶浸染,润物无声;优秀的学校精神是一种引力场,它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一所真正能有永久生命力而久盛不衰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有形资产,而在于它存在于师生的脑海和心灵中的精神文化。 东河乡中心小学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作准备”为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生命接受引领,拒绝命令”作为教育和管理思想;以“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追求卓越的拼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作为东河乡中

心小学的学校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开拓创新;以“海纳百川,自主发展”为校训;以“儒雅达真,学高身正”为教师文化;以“品行高尚,聪慧灵动,强身健体,实践惟新”为学生文化的学校文化,在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学校精神和文化的指引下,为师生成长与发展搭建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成就学生,幸福快乐自己。 二、队伍建设——用教师高尚师德和精湛的教艺提升学校发展 学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素质,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教育目标,保持领先地位,发挥示范作用的保证。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本校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强则学校强,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还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学校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所以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1、要用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每位教师制定好个人业务发展规划,学校构建团队学习型教师队伍。大力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开展教师岗位练兵,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教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体现“达真”,做任何事互助协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体现了团队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而我校培植的六年级精神正是合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塑造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徐峰 摘要: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我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理念作引领、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支撑、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用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作背景、用多元的文化活动作载体。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具体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栩传。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现代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内在需求,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而满足人的内在需求、人的发展则需要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因此,要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文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如何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升学校内涵最肥沃的土壤,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以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可隐可显,内容多样,主体多元。在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还可细分为智能文化(课程等)和观念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审美、自我期望等等)。从文化主体上看,有教师文化、干部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从文化的内涵和结构特征入手,在文化要素的多元发展中寻求学校文化特色。在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 一、用先进的理念制定学校发展基点与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现代社会整个大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教育 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优化课程文化,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还应该建立在学校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建立在学校文化现有发展水平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新课程、新的教育观、新的人才观扑面而来,每一所学校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能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能否在新的竞争中推动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使每个教师都树立起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