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7年文学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的比较

前27年文学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的比较
前27年文学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的比较

文革文学和五四文学的比较

总的来说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文革时期作者的价值取向大多受政治政策的引导,作者的价值观,并非完全受自己支配,很大程度上要迎合当时流行的政策,非个人主观情感,而是一种阶级感情,完全抹杀了作者个人的七情六欲。作品普遍要求的创作原则是“三突出”,突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英雄人物。文革文学以一种强硬的姿势汹汹而来,以共性抹杀了个性化,压制了作者创作的自由。而五四时期的文学在处理社会和个人问题上,五四时期的创作理念则注重与作者自我情感的释放,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陈独秀的“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动摇”,而胡适的“语语须有个我在”都说明了这点。

对个性追求的不同态度:文革时期,对个人个性和自由的抹杀导致严重的禁欲主义,风化主义,众多文学资源被否定,文学进入狭隘的发展渠道,那种以无性为导向的禁欲主义,在古代文学中就无迹可寻。例如文革时期,江青一伙攫取一些京剧的改革成果按“三突出”原则改造的八个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海港》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学朝着多样化,丰富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多样性被统一性所代替,“百音竞奏”转变成一种声音,文学界成了以一片“红色的海洋”;五四时

期的文学则注重于对个性和自由的倡导和吹捧,反对禁欲之风。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史“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例如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郁达夫的《沉沦》中描摹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的苦闷”是作者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解剖,造成了社会轰动,毁誉参半。但周作人当时写了《《沉沦》》为其辩诬,认为它“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是“一件艺术作品”。同时也得到了鲁迅和郭沫若的支持。同时在此期间,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多种文学流派,甚至同一社团的作家的作品都是风格相近而各具特色。例如冰心与庐隐,虽同为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冰心是以一种人生安慰者的姿态出现,趋向于和谐,人与自然的融合,主张以理克情,而庐隐则以一青年宣泄者的身份出现,趋于失调,趋于人对社会的大幻灭,在小说中主张以情克理。

发动者:文革时由最高领导人发起的,错误的拿文化领域进行清洗的政治运动,知识分子要向广大群众低头认错,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接受工农兵的启蒙;而五四时期的文学则是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文化启蒙运动,知识分子是先觉醒,要通过吸收西方知识对广大群众进行知识启蒙,使群众摆脱旧的思想形态,接受先进思想,摆脱愚昧和鲁迅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局面。

在对待西方文化上的态度:文革时期,在“反帝反修”的旗帜下,为服从“灭资兴无”的政治需要,一定程度上关上了国门,除了马列主义和《国际歌》,文革对于西方文化教育一概加以排斥,这就是所谓的从《国际歌》到“样板戏”,中国是一个空白;而五四时期为了中国观念形态上的现代化,知识分子认为新文学必定取代旧文学。同时受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都积极主动地张开胸怀大力吸取外国文学和文化的营养。

当然并非完全否定文革时期的文学,当时样板戏在剧本的文学性和表演形式上,唱腔和配乐上都对传统戏剧做了一定地改造和发展,同时也可以窥到隐藏在政治意味下的一些民间趣味。在此期间,一些地下文学和不愿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也得到了发展。这些表明真正的文学艺术并没有完全被斩尽杀绝。“文革十年”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最黑暗的一页,“左”倾的文艺思潮和阴谋政治发展到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物极必反地预示了它们崩溃之日的到来。

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对文学的积极影响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一场关于文字的白话文革命也随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当我们站在现在回顾这场革命,我们无疑要感谢我们的先烈们对此作出的巨大贡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在古代文言文以其言简意赅、便于书写的特点,而适用于书写工具较为落后、纸张比较昂贵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晦涩难懂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达到了“中国的文字艰深难写、古文难读难懂,妨碍老百姓说话。”(——鲁迅)的地步,作为一门语言,如果已经让人交流都感到困难,那自然就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语言符号越简单越易于交流的这是永恒的定律。因此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便迅速推广开来,很多人开始加入到文学的队伍中,积极地进行阅读、写作,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同时也使得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 另外由于文言文的难懂,对于某一概念或者现象的描述,不同的人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结论。自然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所以在文言的影响下,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必然很缓慢。白话文的出现则为之带来了生机。首先其简散的语言更加准确的表达了某一事实。其次国民素质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开始阅读更多的国内外的书籍、报纸、杂志,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进行研究、创新,从另一方面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一点早在易峻的《评文学革命与文学专制》中就有提到“该白话文因其词句组织之平易解放,活动自由,故其表现作用,有较文言文之须受法度声律等约束,为易于骋其奥衍曲折之致,以达其透切深密之旨,而能明白晓畅者,此殆可公认。则以学术思想之随时代进步,愈趋繁复精密,其文字上书写所使用之方式,亦必使之趋于繁复精密,以全其功用。白话文适应此种要求而起,亦不能否认者也。”同时这也道出了白话文于艺术和功用的意义。由此可见白话文的推广另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白话文的兴起还带动了符号的发展。在文言文中是没有没有标点符号、无句读的,不仅读起来困难,而起意思含混,易于出现分歧。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被后人理解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而这反应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通过白话文运动,刘半农等语言学家将西方的标点加以改造,编入汉语中,使得白话文更加完整,同时也避免了文言文存在分歧的弊病。从而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一种文化,其是具有时代性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他讲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遁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作为遍览古今、通融中西的胡适对此也发表过见解称“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早在清末裘延梁也提到“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吾中国而不欲智天下斯已矣,敬欲智之,而犹以文言树天下之的,则吾前所云八益者,以反比例求之,其败坏天下才智之民亦已甚矣!”为使得天下智,则白话须将文言取而代之。因此说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 1、《新青年》 “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阵地,它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15在上海创刊,陈独秀是其创办人、主编及主要撰稿人。 原名《青年杂志》,1916年更中为《新青年》,早期以思想启蒙为要务:自第2卷起,陈独秀把“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和现实的社会政治、青年的思想实际逐渐结合起来,影响也日益扩大,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后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总的来说,《新青年》前期对民主和科学的宣传,没有超出旧民主主义思想的范畴,但是它唤醒了青年一代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为当时媒体的新闻传播增添了新内容。 2、《敬告青年》 它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一篇文章。 该文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向青年读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希望青年自觉奋斗:(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向读者疾呼:“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号召青年奋起追求解放,摆脱中国教干年封建思想文化的缚束。 因此,可以说《敬告青年》就是一篇反封建的檄文。 3、《每周评论》 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机关报,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由胡适主编。其内容很丰富,主要有:(一)歌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三)支持《新青年》的文学革命,重点报道五四运动,更重要的是,它重点报 道了五四运动,坚持正确和舆论导向。 它创刊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它“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 4、《湘江评论》 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 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由毛泽东主编。它是一张小型周报,主要任务是传播“新思潮”。以述评为主,时事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其新闻、评论全部用白话文写作。其实出内容有:(一)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及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二)进行了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宣传;(三)阐述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的思想。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 5、《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 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主编。 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上。以评述为重点,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它以“革命者既要改造社会,又要在这一斗争中自觉改造自己思想”作为该报宣传的宗旨。广大读者称赞它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6、《共产党》月刊 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doc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近代史小班讨论课 一、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二、意义 五四运动: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中国新文化运动:1、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二者联系 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是“古典的现代性”道路,与“五四运动”所开辟的革命激进主义的现代性道路是有本质区别的。 联系:1、两个运动经历的时间有重合部分:1919年5月4日后; 2、两个运动有相同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称帝,随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国家衰败,列强侵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3、两个运动的部分核心人物或者参与人相同:如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者和推动者; 4、两个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思想转变;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广大青年民主意识空前提高,为他们后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5、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发展到1919年的高潮体现: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紧接着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面对五四洪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承担起领导责任,密切关注运动的发展,为运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主流杂志刊登的大量相关文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革命斗志,鞭笞帝国主义。由此可见,这一声势浩大的社会政治运动是前期设计思想启蒙的必然结果和效果体现。 6、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分流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观点趋于相同,矛头一致;五四运动期间,虽然主将们的观点发生分期,但仍然精诚合作;五四运动之后,他们由合作走向分裂。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新文化运动与知识界的百家争鸣 袁世凯在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位以后,便集中力量对付南方留守的革命党人,以除后患。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革命党人是他实现政治野心的障碍。他篡权后不久,就秘密向外国银行团贷出巨额款项以装备军队,此即所谓“善后大借款案”。同时他还一手制造了“宋教仁案”,以阴谋手段杀害了力主民主与法制的革命党领导人宋教仁。此案真相大白于天下以后,孙中山等人发动了“二次革命”,[17]矛头直指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独裁政府。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两个月以后,“二次革命”被扑灭。孙中山等人逃亡日本,在那里,组建了中华革命党,[18]准备寻找机会再举义旗。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以后,以为实现其政治野心的障碍不复存在,便先是逼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终身大总统,随后,又决定恢复帝制,抛弃民国。但是,他的“洪宪”帝制违背了历史潮流,甚至他原先的北洋班底如段棋瑞、冯国璋等也不予支持。在众叛亲离的状况下,他只做了83天皇帝梦,就在护国战争和全国各地的一片反对声中一命呜呼了。 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北洋政府名义上恢复了《临时约法》与国会,实际上,中国的政权仍然处于封建军阀控制下,中国社会陷入长期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中。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在革命党人那里还是一种期望。 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中,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实力最强,其次是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东北还有北洋别支奉系张作霖。在西南则形成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势力,如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其他各地均有大小军阀割据势力。在南北方军阀之间,甚至在北洋军阀内部各派系之间,为达到控制中央政权的目的,存在着激烈的明争暗斗,这是引发军阀混战的重要原因。 1917年6月,一贯拥护帝制的安徽督军张勋,打着调停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的旗号,率领辫子军进京,逼令黎元洪去职,并与康有为一起于7月1日扶持清废帝溥仪复辟清朝旧制。此种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7月12日,段祺瑞打出反复辟招牌,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天津马厂誓师,率兵入京,赶走张勋,戡定了叛乱。张勋复辟的闹剧仅有12天,就被平息。 但是,段祺瑞也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对外妥协退让;对内以再造民国的功臣自居,在政治上大搞军事独裁,拒绝恢复被张勋废除的《临时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看来,《临时约法》和国会是中华民国的象征。没有临时约法和国会,就不成其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坚决揭露段祺瑞军事独裁统治的本质,提出打倒假共和,恢复真共和的主张,号召拥护引临时约法》,恢复国会。1917年,他从上海到广州,集合南下的国会议员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开始护法运动。孙中山和革命党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他们所借用的力量是与北洋军阀对峙的南方军阀。一旦南北方妥协,护法运动便宣告失败。事实正是如此。孙中山极为气愤地说,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最终都失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仍在持续。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黑暗中,以愈挫愈奋的精神和毅力,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发展 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条件;由文学革命引发的思想解放潮流,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想养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里兴起了反思和改革封建传统教育,学习和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倡导和建设民主、科学、实用的中国新教育的热潮,教育思想空前活跃。“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现代教育思想被大量介绍到中国,与国内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相结合,以民主和科学为主题,以救国图强为追求,形成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中国的教育认识和实践水平,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前进步伐,创造了中国教育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在这一阶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与专制统治相表里的中国传统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和清算,中国的教育家和学者探索教育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中国教育也前所未有地开始融入世界性的教育发展潮流中。这不仅使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教学改革也屡有尝试和创新,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繁荣发展时期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尤应指出的是,在后一阶段,得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发,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教育萌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与社会革命之间的关系,视教育为革命斗争的有效工具,领导和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专制政治和封建教育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探索和创造了能使工农劳苦大众获得教育和教育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有效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教育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共产党人的早期教育实践为其此后漫长的革命斗争和教育建设道路,作了有重要意义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正是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种种教育探索和举措,标志着中国教育的现代转换,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格局。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A. 维耶曼 B. 韦勒克 C. 歌德 D. 但丁 正确答案: 2. 1930年,()在梵·第根等的协助下创建巴黎大学的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院,使巴黎成了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A. 戴克斯特 B. 阿扎尔 C. 韦斯坦因 D. 巴尔登斯伯格 正确答案: 3. 前苏联比较文学的代表人物日尔蒙斯把比较文学称为() A. 比较文艺学 B. 比较类型学 C. 历史-比较文艺学 D. 比较历史学 正确答案: 4. “平行回现论”是由俄国比较文学先驱()提出的 A. 马雅可夫斯基 B. 维谢洛夫斯基 C. 日尔蒙斯基 D. 别林斯基 正确答案: 5. 古罗马时期,()的《埃涅阿斯纪》是对荷马史诗的模仿。 A. 贺拉斯 B. 普卢塔克 C. 维吉尔 D. 昆提利安 正确答案: 6. ()将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欧洲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A. 狄德罗 B. 卢梭 C. 伏尔泰

D. 莎士比亚 正确答案: 7.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 A. 太阳神话说 B. 月亮神话说 C. 宗教神话说 D. 雷雨神话说 正确答案: 8. ()学者奠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最早提出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看法。 A. 美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中国 正确答案: 9. 主题学是从19世纪初期德国()中衍生出来的。 A. 神话学 B. 民俗学 C. 文艺学 D. 文学 正确答案: 10. 1958年韦勒克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宣读的论文()被看着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A. 《比较文学的危机》 B. 《比较文学的概念》 C. 《比较的基础》 D. 《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 正确答案: 11. 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学者是() A. 巴尔登斯伯格 B. 布吕纳季耶 C. 戴克斯特 D. 卡雷 正确答案: 12. 1963年()在他著名的《比较不是理由》中首次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的设想。 A. 刘若愚 B. 艾田伯 C. 叶维廉 D. 季羡林 正确答案: 13.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A. 1979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5221252 文琪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后演变为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期,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救过强国之根本是改造国民性,因此决心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要把更多人从蒙昧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新青年》的创立为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的先进观念首先在文学领域掀起了改革的风潮,并随之蔓延到各个领域,以燎原之势冲击着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围绕着“四提倡和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新文化运动开始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不仅培养了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彻底的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国民从五千年的思想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启发着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人,使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从而使中国有了脱离封建思想、勇于改革的新一代!此外,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成了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对众多有志之士造成了启发,并改造了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埋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最后,新文化运动为文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推广了白话文、促成了一批优秀报刊的面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文学的弊端,对不少文学社团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而言之,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它对近代的中国,对各个社会领域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孕育了新中国的希望。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如今,中国比已往强大了,弘扬传统是应该的,在国外,办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字、中国文化,这是很有必要的,在国内,让少年儿童熟悉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应该的,但不能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面,疯狂读经,守旧维统。否则,就有可能绕回去,抱住旧的文化不放,在思想上留着长辫子,拒绝接受新思想,影响我们现代化、国际化的改革步伐。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章节汇编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 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 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3.(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 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4.(2009·全国文综一·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 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3)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字资料、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教学过程,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产生相应的历史感悟;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文化动和五四时期,思想家们所具有的强烈爱国精神、责任感、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等优秀个人素质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通过从“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让学生体会到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100年前在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希望,人们以为清朝一倒,万事自好,以为中国从此可以独立,富强,民主。然而民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却与人们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那么中国民众和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后有什么“巨大的希望”,当时的社会又怎样让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呢? 1、背景: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保住政权,政权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国人民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此执政的北洋军阀实行的是“假共和,真专制”,袁世凯进行企图称帝。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趋于萎缩。 思想文化:思想方面由于西学的传入和辛亥革命的作用,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称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这一切都显示中国社会“巨大的希望”和“巨大的落差”,强烈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

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运作的活跃期,这种活跃的表现之一就是社团的萌生与迅速繁荣。新文化运动时期社团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继续深入的一个重要营垒,他们百舸争游的壮丽景观为新文化运动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和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以及从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北京大学社团为研究个案,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社团的类型和运作,探寻他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功能与意义,以期再现新文化运动时期社团世界的生动图景。 一、北京大学知识分子①个体独立、群体自觉与社团勃兴 新文化运动②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一场表征中国文化转型的启蒙运动。在新文化运动启迪和激荡之下,北京大学知识分子逐步挣脱老教条、老八股的精神枷锁,如饥似渴地追求新思想新文化,思想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主体意识逐趋觉醒和增强。新思想新文化的宣传为越来越多的北大知识分子所认同,北大也日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和指标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北大知识分子主体意识日强、个体独立日盛,争取民主自由、追求真理和探求新知逐渐成为他们的共同信念,这为北大社团勃兴准备了前提条件。 若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北京大学知识分子的个体独立提供了原动力,那么“新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蔡元培入主北大③和《新青年》刊物的编辑部迁至北京,一校一刊实现完美结合,联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则进一步培育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之所以涌进北大,就是基于改革后的北大一改以往被外界视为老爷机构的现状,业已成为培养新思想、新风尚和独立思维的自由学府、兼容并蓄思想的熔炉、科学民主思潮的摇篮和新文化运动的指标地。正是这种独特的氛围使北大变得开放、自由且多元,昔日胸无大志、抱残守缺的旧学生,变成了勇攀科学高峰、思想敏锐、忧国忧民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不再崇奉宿命观,不再迷信圣贤,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人生的真谛,更为注重个人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渐趋形成了以个性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人生观,这正是社团成员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体素质。 在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北京大学知识分子也日渐意识到“合群”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蔡元培校长改革的激发,“两耳不闻窗外事”已不可能,“一心只读圣贤书”更办不到。有了多元思想,处在社会急剧转化的旋涡里,“在…先知先觉?、…舍我其谁?使命的感召下,”④在文化争论和政治斗争的过程中,日益深切地感受到“个人能力有限,非合多数

比较文学概论的小抄作业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 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 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 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高考真题 1.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A 2.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A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答案】C 4.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君权神授 B.基督教思想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5.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为A项。 6.(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7.(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8.(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

简体字是新文化运动

简体字是190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时期,很多文学大家参与的,蔡元培,胡适之,鲁迅,钱半农,李大钊,郭沫若,后来的大陆领导都积极倡导改革的,改革过程历经四个朝代,满清,袁世凯王朝,民国,新中国。因为繁体字实在太复杂了,影响书写速度,影响工作效率,不易于读写记录,所以改革是正确的,并非是文化失传,书同文,车同轨是大趋势,中国的文字诞生以来一直在延续中变革,在坚持中创新,扬弃,但是周围的岛屿都坚持古代的汉字,所以现在有很大区别,欧洲的拉丁语系的字母,罗马文字,各国的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强求用繁体字,黄秋生虽然很爱国,只是对历史缺乏认知,对政治和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是一腔爱国的热情是不够的,好比牛顿说的,无知的热情是在黑暗中远征。简体字是190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时期,很多文学大家参与的,蔡元培,胡适之,鲁迅,钱半农,李大钊,郭沫若,后来的大陆领导都积极倡导改革的,改革过程历经四个朝代,满清,袁世凯王朝,民国,新中国。因为繁体字实在太复杂了,影响书写速度,影响工作效率,不易于读写记录,所以改革是正确的,并非是文化失传,书同文,车同轨是大趋势,中国的文字诞生以来一直在延续中变革,在坚持中创新,扬弃,但是周围的岛屿都坚持古代的汉字,所以现在有很大区别,欧洲的拉丁语系的字母,罗马文字,各国的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强求用繁体字,黄秋生虽然很爱国,只是对历史缺乏认知,对政治和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是一腔爱国的热情是不够的,好比牛顿说的,无知的热情是在黑暗中远征。简体字是1900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时期,很多文学大家参与的,蔡元培,胡适之,鲁迅,钱半农,李大钊,郭沫若,后来的大陆领导都积极倡导改革的,改革过程历经四个朝代,满清,袁世凯王朝,民国,新中国。因为繁体字实在太复杂了,影响书写速度,影响工作效率,不易于读写记录,所以改革是正确的,并非是文化失传,书同文,车同轨是大趋势,中国的文字诞生以来一直在延续中变革,在坚持中创新,扬弃,但是周围的岛屿都坚持古代的汉字,所以现在有很大区别,欧洲的拉丁语系的字母,罗马文字,各国的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强求用繁体字,黄秋生虽然很爱国,只是对历史缺乏认知,对政治和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是一腔爱国的热情是不够的,好比牛顿说的,无知的热情是在黑暗中远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